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第三章讲解图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9 04:31:23
文档

中医养生第三章讲解图

简介:《中医养生图文大百科》是2009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菇瑜。
推荐度:
导读简介:《中医养生图文大百科》是2009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菇瑜。

简介:《中医养生图文大百科》是2009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菇瑜。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零基础学舌诊(第三讲:舌苔的厚度)

林子老师谈 养生 :看舌头知 健康

往期回顾: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一讲:舌形和舌面)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二讲:舌头的大小)

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诊,诊断学名词。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观指标。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有了这些高清舌诊图谱,看舌头知 健康 ,人手一份!

舌苔的厚度

1 薄苔——病情较浅

舌苔薄白,舌质淡红是正常的舌象;薄黄舌苔主要反映热证初起时的病理特征。

为正常舌苔或疾病初起,或显示病情清浅。

2 厚苔——肠胃积滞

如果舌质红,舌苔黄、厚而干,为气分热盛伤阴;如果是淡红舌,舌苔厚、白腻,为痰饮、湿浊、食滞等。

主病情由轻转重,或有肠胃积滞的现象。

3 燥苔——吐泻伤津

如果舌苔只是干燥偏白,表示身体中水液循环不佳;若舌苔干燥而色黄,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

一般主高热、吐泻伤津。还要注意检查舌头本身的颜色。

4 糙苔——津液亏损

如果体内干燥状况变严重,就要担心长期性的慢性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症,有气喘的人会感到呼吸困难。

糙苔微津液亏损之重症。

5 滑苔——精神不济

如果身体又容易疲劳、精神不济、有气无力等现象,表示身体处于各种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的状态。

主虚证、寒证。还要注意舌头的大小和舌边缘的齿痕。

6 腻苔——湿浊蕴结

舌苔颜色发白,粘附在舌头表面,表示体内虚寒且充满湿气;如果舌苔颜色发黄,表示体内湿邪或痰浊蕴结化热。

表示湿浊蕴结、阳气被遏制,主痰湿、食积。

7 腐苔——内热过旺

要注意因为暴饮暴食引起的身体不适及感染症。

腐苔多属热证,主食积、痰湿。

往期回顾: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一讲:舌形和舌面)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二讲:舌头的大小)

敬请期待: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四讲:舌苔的颜色)

西安坤元堂 健康 管理有限公司

中医养生:零基础学舌诊(第三讲:舌苔的厚度)

林子老师谈 养生 :看舌头知 健康

往期回顾: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一讲:舌形和舌面)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二讲:舌头的大小)

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诊,诊断学名词。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观指标。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有了这些高清舌诊图谱,看舌头知 健康 ,人手一份!

舌苔的厚度

1 薄苔——病情较浅

舌苔薄白,舌质淡红是正常的舌象;薄黄舌苔主要反映热证初起时的病理特征。

为正常舌苔或疾病初起,或显示病情清浅。

2 厚苔——肠胃积滞

如果舌质红,舌苔黄、厚而干,为气分热盛伤阴;如果是淡红舌,舌苔厚、白腻,为痰饮、湿浊、食滞等。

主病情由轻转重,或有肠胃积滞的现象。

3 燥苔——吐泻伤津

如果舌苔只是干燥偏白,表示身体中水液循环不佳;若舌苔干燥而色黄,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

一般主高热、吐泻伤津。还要注意检查舌头本身的颜色。

4 糙苔——津液亏损

如果体内干燥状况变严重,就要担心长期性的慢性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症,有气喘的人会感到呼吸困难。

糙苔微津液亏损之重症。

5 滑苔——精神不济

如果身体又容易疲劳、精神不济、有气无力等现象,表示身体处于各种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的状态。

主虚证、寒证。还要注意舌头的大小和舌边缘的齿痕。

6 腻苔——湿浊蕴结

舌苔颜色发白,粘附在舌头表面,表示体内虚寒且充满湿气;如果舌苔颜色发黄,表示体内湿邪或痰浊蕴结化热。

表示湿浊蕴结、阳气被遏制,主痰湿、食积。

7 腐苔——内热过旺

要注意因为暴饮暴食引起的身体不适及感染症。

腐苔多属热证,主食积、痰湿。

往期回顾: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一讲:舌形和舌面)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二讲:舌头的大小)

敬请期待: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四讲:舌苔的颜色)

西安坤元堂 健康 管理有限公司

中医养生:零基础学舌诊(第三讲:舌苔的厚度)

林子老师谈 养生 :看舌头知 健康

往期回顾: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一讲:舌形和舌面)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二讲:舌头的大小)

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诊,诊断学名词。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观指标。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有了这些高清舌诊图谱,看舌头知 健康 ,人手一份!

舌苔的厚度

1 薄苔——病情较浅

舌苔薄白,舌质淡红是正常的舌象;薄黄舌苔主要反映热证初起时的病理特征。

为正常舌苔或疾病初起,或显示病情清浅。

2 厚苔——肠胃积滞

如果舌质红,舌苔黄、厚而干,为气分热盛伤阴;如果是淡红舌,舌苔厚、白腻,为痰饮、湿浊、食滞等。

主病情由轻转重,或有肠胃积滞的现象。

3 燥苔——吐泻伤津

如果舌苔只是干燥偏白,表示身体中水液循环不佳;若舌苔干燥而色黄,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

一般主高热、吐泻伤津。还要注意检查舌头本身的颜色。

4 糙苔——津液亏损

如果体内干燥状况变严重,就要担心长期性的慢性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症,有气喘的人会感到呼吸困难。

糙苔微津液亏损之重症。

5 滑苔——精神不济

如果身体又容易疲劳、精神不济、有气无力等现象,表示身体处于各种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的状态。

主虚证、寒证。还要注意舌头的大小和舌边缘的齿痕。

6 腻苔——湿浊蕴结

舌苔颜色发白,粘附在舌头表面,表示体内虚寒且充满湿气;如果舌苔颜色发黄,表示体内湿邪或痰浊蕴结化热。

表示湿浊蕴结、阳气被遏制,主痰湿、食积。

7 腐苔——内热过旺

要注意因为暴饮暴食引起的身体不适及感染症。

腐苔多属热证,主食积、痰湿。

往期回顾: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一讲:舌形和舌面)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二讲:舌头的大小)

敬请期待: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四讲:舌苔的颜色)

西安坤元堂 健康 管理有限公司

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的目录

第一章 角落里的钻石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
一、人体的结构
(一)五脏——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
(二)六腑——人体内的重要容器
二、生理功能
(一)心
(二)肝
(三)脾
(四)肾
(五)肺
(六)胆
(七)胃
(八)小肠
(九)大肠
(十)膀胱
(十一)三焦
三、经络
第三章 人体的能量基础
一、人体的能量
二、身体不是信用卡
三、我们爱进补
第四章 破解中医理论的玄机
一、阴阳
二、寒热
三、上火
四、五行
第五章 借你一双看懂自己的慧眼
一、察言观色
(一)观察神情
(二)观察面色
(三)观察形体
(四)观察头发
(五)观察耳朵
……
第六章 巧妙治疗亚健康
观察人的精神,面貌,舌头,耳朵,大便,小便,头发,指甲,牙龈等等细微之处,可以快速了解身体的状态。
“气”“血”“精”是我们健康的根本。
中医认为气、血和精是人体的能量源。充盈的气、血和精神使人精神旺盛、体力充沛、才思敏捷、体态匀称;而当这三种能量亏虚时,人体会出现各种“亚健康”症状,如心悸、失眠、健忘、皮疹、手脚冰凉、月经不调、乏力、气短、暖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脱发、不停矢气、便秘等。弥补这三种能量的方法是本书的精华,它帮助您内外兼修,标本兼治。
根据中医理论,分辨是哪些脏腑器官出了问题,许多身体的不适都可以通过进补,按摩,改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等方法得到缓解或解决。
关于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时期,有很多当时知名学者、政要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觉得中医不科学、中医很糊涂,较之理论周详的西医,中医就被看成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代表,是“落后愚昧”的典型,应该立即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当时的文化人,以喝酒、吃肉、骂中医作为比较时尚的活动,不管懂不懂中医的人,都站出来骂上两句中医,以示自己追求科学的决心。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 由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与西医有差异,甚至有的存在很大的差异,请尽量抛开西医理论先入为主的影响,重新建立一个人体架构。 一、人体的结构 (一)五脏--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它们是人体的核心组成,关系可谓亲密无间,谁也离不开谁。一个受难,其他四脏器也跟着遭殃。聪明的人体拥有一套非常精密、科学、高效、智能的运行机制,它会随时根据各种突发情况调节和平衡。往往一个脏器的功能下降了,为了整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降低。而一个脏器的功能提高了,为了整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提高。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五脏之间存在着彼此依赖又彼此制约的微妙关系。这个关系不是古人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摸索出来的。为什么总是说学中医要有悟性呢?就是因为中医的研究方式是依据许多客观存在的真实表现,通过学习者的逻辑推理,继而获得的宝贵知识。即是要将大量的仿佛是巧合一样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并用一整套理论来解释这些联系。在这种不断发现联系,不断解释联系的过程中,中医的基本理论也就逐渐形成了。 在阐述五脏之间的微妙关系时,中医用自然界五种物质来加以解释,希望以此来揭示出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这个理论就是非常经典的五行理论。 五行理论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人的肺、肝、肾、心、脾,借助这五种元素的特性,进而展示出五脏的关系。 这个五边形的图形,勾连出五种物质的相互关系。五条实线箭头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向另一个元素。比如木,这个图形显示木能促进火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木头就是生火取暖的材料;再来看火,这个图形显示火可以促进土的产生,在自然界当中物质经过燃烧之后就化成灰烬了,这灰烬就是土;再来看土,这个图形显示土可以促进金的产生,事实上,金属矿藏大多数都是深埋于地下的。依此类推,这个依存关系是成立的。 古人根据五脏的特点,将他们与这五种物质一一对应,也同样可以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实线箭头从一个脏器出发指向另一个脏器,同样代表了一个脏器对另一个脏器的促进生长的作用。依据箭头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促进心的生长,肝的功能提高可以使心的功能加强。依此类推,心可以促进脾的功能提高,脾可以促进肺的功能提高,肺可以促进肾的功能提高,肾又会促进肝的功能提高。它们这种促进关系是井然有序的、次递的,这就是五脏之间的促进关系、依赖关系。 举个例子:中医在调理的时候,面对心方面的症状,不单单是调理心的功能,往往会下很大的力气去帮助病人调理肝的功能。比如心悸,有一部分病人就是因为长期情绪不佳,引起肝的气机不舒畅,导致肝的功能下降了,无法很好地滋养心,继而连累了心,使得病人出现心悸的症状。如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面对这种病人,就事论事的诊断方法就略显得有些无从下手了。围着心脏查一圈,没发现什么异常,只好将病人归为体质虚弱的范围。相比较而言,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的方法会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五行理论的经典之处,不仅揭示了五脏之间彼此促进、彼此依赖的关系,还阐述了它们的另一种重要关系,就是制约关系。这种制约不是盲目的、随机的,而是固定的、有序的、次递的。 这回换了个五角星。这个五角星图形,体现了五种元素相互制约的关系。五条虚线箭头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向另一个元素。比如木,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土就是说古人认为木可以制约土。在自然界中树木确实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现在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就是因为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住土壤。再来看土,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水。古人认为土能制约水,这个道理很简单,土壤可以阻挡水流,成语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来看水,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火,就是说水可以制约火。依此类推,这个图形所阐述的制约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同样的元素,还是对应同样的五脏,也就间接的表现出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了。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制约脾的功能,避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脾的功能过于亢盛,打破了五脏之间固有的平衡。同样,脾可以抑制肾的功能,肾可以抑制心的功能,心可以抑制肺的功能,肺又会抑制肝的功能。 例如人们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清楚的体会到肝对于脾的制约。当人们发怒之后,一般都没有食欲,甚至还会出现腹胀、打嗝。有人会说:我都气饱了,根本吃不下饭。这吃不下饭,就是脾功能受到抑制不思饮食的结果。 由于五脏拥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截然不同的两套关系,既避免了五脏之间一味的促进,又避免了一味的抑制,使它们能够真正地实现协调平衡。在中医看来,人之所以生病,多是由于这两套关系被打乱。也就是说,能够保持这两种关系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生活。
(二)六腑--人体内的重要容器 六腑是指人体内的六个容器:胃、胆、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把它们六位归为一类,是由它们的共同特点决定的。六腑分别承载着食物、消化液和排泄物,人体的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就运行其中。 六腑和五脏存在对应关系,这就体现出人体的又一种微妙关系--脏和腑的关系。中医将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表里关系,认为五脏更为重要,应该在身体的更深层次,所以称里;六腑虽然也是重要器官,但是与五脏相比较,地位略低一些,中医认为六腑在身体里比较浅表的位置,因此称表。 表里关系说得通俗一些,即上下级关系。其中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肝和胆是一一对应的上下级。这种对应关系永远存在,不会打乱,而且六腑对于其上级--五脏的忠诚度特别高,汉语里有个成语叫肝胆相照,其实就是体现肝和胆亲密无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对于这种表里关系,生活中有不少例子。就说说肝和胆吧,有的人胆囊发生病变,觉得右胁下方不舒服,严重的还会出现胆结石,甚至要摘除胆囊。看上去这一切都是胆的问题,似乎把胆的问题解决了就万事大吉。其实胆只是接受命令的下级,它的功能出现混乱,完全是上级指挥有误。如果上级的功能出现紊乱,下级当然在劫难逃了。因此,中医按照表里关系的理论,遇到胆囊有问题的病人,一定会从它的上级--肝来进行调理,把肝的功能理顺了,胆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二、生理功能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时,翻开书的第一页,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首先出现一个巨大的关系图,图中列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亲缘关系,荣国府和宁国府老老少少一干人等都排列其中,就像一个族谱一样,把大家的辈份、关系都表示出来,谁是母亲这边的亲戚,谁是父亲这边的亲戚,谁是表兄妹,谁是堂兄妹,都清晰可见。我并不是很在意这个图,认为它可有可无,急急忙忙读起正文来,但是随着故事的层层展开,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个一个粉墨登场,才发现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上百个,一时还真记不清他们的关系,于是又翻过头来重新审视第一页上的关系图。 要想读懂《红楼梦》,了解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固然重要,但是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更可以帮助读者领会人物的性格命运。 在具体介绍每一个器官之前,先解释了一下五脏和六腑的关系,相信会对理解人体的奥秘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成员有平级关系,即便是平级,也存在谁帮助谁,谁压制谁的问题。当然也有上下级关系,这上下级之间也存在着远近亲疏,不是某一个上级都可以随便影响任意一个下级,它们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对应关系。 在了解了五脏六腑十一位成员的关系之后,下面我们逐一介绍每一个成员的脾气秉性。
(一)心
心就像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君王。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五脏六腑少了谁都不能没有心。 为什么说心的地位举足轻重呢?这要看心的作用。心可以推动血液运行,使血液流到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人体组织的作用。心的功能正常,人体就会血流畅通。如果这种功能不正常了,出现了故障,就会出现脉搏不整齐或者跳动无力的现象,人也会变得脸色苍白,严重的还会出现面色紫暗,胸闷疼痛。生活中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在夏天,稍微运动一会儿,就面色苍白,大量出汗,显得特别累,这表明心的功能变弱了。面色紫暗,胸闷疼痛,是人体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的表现,也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表现。 心还负责人的精神活动。当这种功能正常的时候,人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动作协调;相反,当这种功能异常的时候,人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烦躁、意识和思维混乱。临床上一些高烧不退的病人,出现神昏谵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烧得说胡话,就是心功能受到影响之后的表现。还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人呆坐在某一个地方,不停的、莫名奇妙的发笑,而且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这也是精神活动异常的表现。这时候身边的人就要注意了,很可能预示心脏方面的疾病,要赶快去医院检查。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观察舌头了解心的状态。有人经常会舌尖破裂或者舌尖生疮,感觉特别疼,这是心火亢盛的表现。这样的人估计烦心事比较多,比如快要期末考试了,或者工作中遇到很多阻碍等。这时,可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西医认为,维生素可以调节人体的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讲,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都有滋阴润燥的作用。秋冬季节和早春容易感冒,是因为人体为了抵抗严寒,摄入比较多的肉类等高热量食物,导致体内燥热。而这个季节蔬菜水果相对比较少,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缺少了维生素的滋阴润燥,体内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当然也就容易生病。 不仅舌头可以体现心的状态,中医还发现,汗液的变化也能反应心的功能。中医认为,汗液是属于心的液体。正常情况下,出汗是为了散热,降低体温。可是异常的出汗就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我们平时可以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吃饭的时候特别爱出汗。一般人吃饭时只是微微有些发热,顶多后背出一层薄汗,感觉挺暖和的,可是这些人却好像特别热,大汗珠子顺着额头和脖子往下流。其实这可能暗示他的心的功能减弱了。换句话说,就是心气不足,固摄不住汗液,导致大量出汗。这些人可能平时也有气短和乏力的症状,应该予以重视。 心既然这么重要,平时就要多养护心。根据五行理论,红色的食物可以养心,比如西红柿、山楂等。另外,还可以每天按揉劳宫穴2分钟,这是保养心脏的好方法。劳宫穴在手掌心,将手握成空拳,中指所触及的位置就是劳宫穴。每天午后按揉2分钟,可以缓解心的疲劳。 现在许多年轻人爱吃辣椒,甚至顿顿都靠辣椒下饭,否则食之无味。人吃过辣椒之后会觉得气力十足,这是因为辣椒这种红色的食物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使身体获得的新鲜氧气增多,组织器官得到了相对多一些的氧气,可以缓解疲劳。年轻人工作强度比较大,体力消耗大,吃辣椒可以缓解疲劳,得到体力上的补充,所以慢慢地就偏爱吃辣椒了。爱吃辣椒可不是大脑的选择,因为辣椒的口感无论如何谈不上美味,没有人会真正喜欢这个味道。爱吃辣椒应该说是身体的一种选择,它可以暂时性的缓解疲劳。但依靠辣椒缓解疲劳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最好的办法。下一章我会介绍整体提升健康水平的方法。
(二)肝
对于肝的认识,中医和西医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稍微具备一点现代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肝脏在人体的右侧,而中医认为肝在人体的左侧。中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因为当人们发怒的时候,最先感觉到的是左侧胁下胀痛,继而发展为两胁胀痛。如果肝在人体右侧的话,这个生理现象就难以解释得通了。中医根据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总结出肝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认为,肝有贮藏血液的作用,它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用来供应机体各部分活动时使用。它还可以调解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当机体进行剧烈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对于血的需求量增大,肝就把自己平时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分配,以满足机体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情绪稳定的时候,外周的血液需要量减少,这时,相对多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肝在这里起到调节阀的作用。 当然,肝对于血量的调节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肝有足够的血量储备。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血量储备,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就像电视剧里面的票号(也就是现在的银行),必须有足够的银两作为储备,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挤兑现象。如果东家经营不善,导致票号里无银可兑,那么势必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人体也是如此,有些人血虚,也就是血液总量不足,去医院化验,血色素很可能处在正常值范围的下限,甚至已经是贫血了。这样的人,平时运动量稍微大一些,或者情绪一激动,马上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心悸的症状。有的女性反应更明显,低头、蹲下一段时间,猛然抬头或者起身,就会感到眼前发黑。这也是血虚的表现,很可能由月经过多造成。肝的储血量不足,无法有效分配血液,人体会相继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 当这种调节功能失常的时候,人体还会出现异常的出血现象。比如吐血、鼻子出血、咯血、女性月经过多等。所以中医有男子看肝,女子看血的说法。这血指的就是女性的月经,同样也是间接的反应肝的功能状态。如果女性月经正常,每月如期而至,并且月经量适中,一般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相反,即便饮食和睡眠都正常,但是月经不规律了,或者时间间隔发生了明显变化,或者月经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都预示着身体的正常规律受到干扰,各脏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失去了平衡,这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提醒女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关注一下自己的生理期,月经持续不规律就要及早调理。我认识一个人,三十多岁患上风湿病,四十多岁又患上甲亢。据她说从二十几岁开始月经就不正常,总是这个月有,下个月没有。当时年轻,也不当回事,还觉得少来几次还避免了不少麻烦,后来体质状况每况愈下……中医是一门大智慧,它指给你一个了解自己的途径。大家都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给人的错觉好像疾病是一个随机发生的事情,谁碰上了只能认倒霉。其实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来势汹汹的疾病,都是长期隐患堆积的结果。既然提到了月经问题,我再多说几句,月经失调、痛经、乳房胀痛,这些问题的根源大多都是肝的功能失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烦躁、焦虑的状态,这些情绪引起肝的功能失调,肝的疏泄功能出现问题,则引发女性的上述不适症状。 肝还负责保持全身气机的通畅。西医没有关于气的理论,气是中医独有的思想。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愤愤不平的事情时,总感觉有一股气往上撞,想发泄出来。这实际上就牵扯到肝的疏泄功能了。如果这种功能正常,人体的气和血通畅无阻,经络通畅,各个器官的活动也正常有序。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会出现气行不畅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胸胁、腹部胀痛,甚至呕吐。我们身边可能有这样的同事,他们脾气挺好,为人总是温良恭俭让。实际上,他们不是没有脾气,只是不冲别人发脾气,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自己跟自己生气,自己跟自己较劲。电视剧里不是有这样的剧情,别人无端对好好先生一通指责,然后拂袖而去。好好先生独自痛苦,突然感到腹部胀痛,胸胁胀痛,只好用手压住痛处,慢慢的蜷缩着蹲下身,脸上浮现出痛苦的表情……从中医的角度讲,这就是气机运行不畅的表现。
当气机运行不畅逐渐加剧,还会引起血的运行不畅。出现血行不畅时,人会有胸胁刺痛的感觉,就是在这些部位有针刺一般的刺痛感,这是血瘀形成的表现。当然偶而还会有肿块形成,即由无形的瘀阻转化为有形的病理产物。
肝的疏泄功能还体现在促进体内各种液体正常有序的流动上。有一种病叫梅核气,患者感觉像有一个杨梅核卡在嗓子里面,咽也咽不下,咳又咳不出来,梗在喉咙里很不舒服。得这病的人多积极上进,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取得骄人成绩,可是偏偏事事不遂心愿,不管多么努力,总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时间长了,情绪上就发生了变化,总是比较抑郁,唉声叹气,平时也是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好像周围的人都得罪了他一样。这是肝气不畅的典型表现,气行不畅导致体液运行不畅,于是就有梅核气产生了。 有一句话叫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中医看来,眼睛是肝的窗户,通过眼睛同样可以反应肝的状态。肝的功能好,眼睛就明亮有神。如果肝的功能不好,会引起眼干、眼涩,眼屎很多,眼泪很黏稠,甚至没有眼泪,试想这样的眼睛如何能有一汪秋水含情脉脉的感觉呢? 如果肝血虚,儿童比较容易近视,老年人容易较早的花眼,视物模糊,眼白浑浊。肝与眼睛一个长在上面,一个长在里面,但是他们又确实存在着联系。这点我深有体会。上高三的时候,有一次无意识的揉眼睛,突然感觉到左眼的上眼皮里面有个软软的小囊泡,直径大约5mm。那时正是复习关键时期,也没有理睬它。可是这小囊泡越来越大,都可以从表面观察到了,只好去医院。我挑选了一家以眼科闻名的西医医院,大夫建议手术。手术很小,也很顺利,一天之后我就正常上课了。这次经历就像小插曲一样,直到上了大学,有一次和宿舍的同学聊天,一个同学偶然间提到她也长过这样的小囊泡。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才领悟到眼睛的问题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三的时候,由于升学压力,心情可谓是最低谷,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面对的都是偏、难、怪的习题和作业。在这种情绪之下,肝的功能会受到影响,体现在眼睑部位的一些腺体分泌失调,形成了囊泡。上了大学,总算松了一口气,心情舒畅了,肝的疏泄功能得以恢复,这个毛病就没再复发。 中医认为,肝与心一同调节人的感情和情绪,肝的功能正常,人就会心情愉快舒畅,反之,人就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很容易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发雷霆,甚至暴跳如雷。这些人的情绪非常的亢奋,气势汹汹,就好像决堤的洪水,从撕开的口子喷涌而出。我建议这样的朋友要滋阴柔肝,多吃绿色的食物。按照五行理论,青色对应着肝,蔬菜和水果是柔肝的。还可以按剂量服用维生素B12,它可以明显地缓解抑郁和焦虑。

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的目录

第一章 角落里的钻石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
一、人体的结构
(一)五脏——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
(二)六腑——人体内的重要容器
二、生理功能
(一)心
(二)肝
(三)脾
(四)肾
(五)肺
(六)胆
(七)胃
(八)小肠
(九)大肠
(十)膀胱
(十一)三焦
三、经络
第三章 人体的能量基础
一、人体的能量
二、身体不是信用卡
三、我们爱进补
第四章 破解中医理论的玄机
一、阴阳
二、寒热
三、上火
四、五行
第五章 借你一双看懂自己的慧眼
一、察言观色
(一)观察神情
(二)观察面色
(三)观察形体
(四)观察头发
(五)观察耳朵
……
第六章 巧妙治疗亚健康
观察人的精神,面貌,舌头,耳朵,大便,小便,头发,指甲,牙龈等等细微之处,可以快速了解身体的状态。
“气”“血”“精”是我们健康的根本。
中医认为气、血和精是人体的能量源。充盈的气、血和精神使人精神旺盛、体力充沛、才思敏捷、体态匀称;而当这三种能量亏虚时,人体会出现各种“亚健康”症状,如心悸、失眠、健忘、皮疹、手脚冰凉、月经不调、乏力、气短、暖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脱发、不停矢气、便秘等。弥补这三种能量的方法是本书的精华,它帮助您内外兼修,标本兼治。
根据中医理论,分辨是哪些脏腑器官出了问题,许多身体的不适都可以通过进补,按摩,改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等方法得到缓解或解决。
关于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时期,有很多当时知名学者、政要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觉得中医不科学、中医很糊涂,较之理论周详的西医,中医就被看成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代表,是“落后愚昧”的典型,应该立即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当时的文化人,以喝酒、吃肉、骂中医作为比较时尚的活动,不管懂不懂中医的人,都站出来骂上两句中医,以示自己追求科学的决心。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 由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与西医有差异,甚至有的存在很大的差异,请尽量抛开西医理论先入为主的影响,重新建立一个人体架构。 一、人体的结构 (一)五脏--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它们是人体的核心组成,关系可谓亲密无间,谁也离不开谁。一个受难,其他四脏器也跟着遭殃。聪明的人体拥有一套非常精密、科学、高效、智能的运行机制,它会随时根据各种突发情况调节和平衡。往往一个脏器的功能下降了,为了整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降低。而一个脏器的功能提高了,为了整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提高。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五脏之间存在着彼此依赖又彼此制约的微妙关系。这个关系不是古人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摸索出来的。为什么总是说学中医要有悟性呢?就是因为中医的研究方式是依据许多客观存在的真实表现,通过学习者的逻辑推理,继而获得的宝贵知识。即是要将大量的仿佛是巧合一样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并用一整套理论来解释这些联系。在这种不断发现联系,不断解释联系的过程中,中医的基本理论也就逐渐形成了。 在阐述五脏之间的微妙关系时,中医用自然界五种物质来加以解释,希望以此来揭示出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这个理论就是非常经典的五行理论。 五行理论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人的肺、肝、肾、心、脾,借助这五种元素的特性,进而展示出五脏的关系。 这个五边形的图形,勾连出五种物质的相互关系。五条实线箭头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向另一个元素。比如木,这个图形显示木能促进火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木头就是生火取暖的材料;再来看火,这个图形显示火可以促进土的产生,在自然界当中物质经过燃烧之后就化成灰烬了,这灰烬就是土;再来看土,这个图形显示土可以促进金的产生,事实上,金属矿藏大多数都是深埋于地下的。依此类推,这个依存关系是成立的。 古人根据五脏的特点,将他们与这五种物质一一对应,也同样可以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实线箭头从一个脏器出发指向另一个脏器,同样代表了一个脏器对另一个脏器的促进生长的作用。依据箭头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促进心的生长,肝的功能提高可以使心的功能加强。依此类推,心可以促进脾的功能提高,脾可以促进肺的功能提高,肺可以促进肾的功能提高,肾又会促进肝的功能提高。它们这种促进关系是井然有序的、次递的,这就是五脏之间的促进关系、依赖关系。 举个例子:中医在调理的时候,面对心方面的症状,不单单是调理心的功能,往往会下很大的力气去帮助病人调理肝的功能。比如心悸,有一部分病人就是因为长期情绪不佳,引起肝的气机不舒畅,导致肝的功能下降了,无法很好地滋养心,继而连累了心,使得病人出现心悸的症状。如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面对这种病人,就事论事的诊断方法就略显得有些无从下手了。围着心脏查一圈,没发现什么异常,只好将病人归为体质虚弱的范围。相比较而言,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的方法会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五行理论的经典之处,不仅揭示了五脏之间彼此促进、彼此依赖的关系,还阐述了它们的另一种重要关系,就是制约关系。这种制约不是盲目的、随机的,而是固定的、有序的、次递的。 这回换了个五角星。这个五角星图形,体现了五种元素相互制约的关系。五条虚线箭头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向另一个元素。比如木,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土就是说古人认为木可以制约土。在自然界中树木确实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现在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就是因为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住土壤。再来看土,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水。古人认为土能制约水,这个道理很简单,土壤可以阻挡水流,成语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来看水,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火,就是说水可以制约火。依此类推,这个图形所阐述的制约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同样的元素,还是对应同样的五脏,也就间接的表现出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了。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制约脾的功能,避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脾的功能过于亢盛,打破了五脏之间固有的平衡。同样,脾可以抑制肾的功能,肾可以抑制心的功能,心可以抑制肺的功能,肺又会抑制肝的功能。 例如人们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清楚的体会到肝对于脾的制约。当人们发怒之后,一般都没有食欲,甚至还会出现腹胀、打嗝。有人会说:我都气饱了,根本吃不下饭。这吃不下饭,就是脾功能受到抑制不思饮食的结果。 由于五脏拥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截然不同的两套关系,既避免了五脏之间一味的促进,又避免了一味的抑制,使它们能够真正地实现协调平衡。在中医看来,人之所以生病,多是由于这两套关系被打乱。也就是说,能够保持这两种关系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生活。
(二)六腑--人体内的重要容器 六腑是指人体内的六个容器:胃、胆、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把它们六位归为一类,是由它们的共同特点决定的。六腑分别承载着食物、消化液和排泄物,人体的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就运行其中。 六腑和五脏存在对应关系,这就体现出人体的又一种微妙关系--脏和腑的关系。中医将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表里关系,认为五脏更为重要,应该在身体的更深层次,所以称里;六腑虽然也是重要器官,但是与五脏相比较,地位略低一些,中医认为六腑在身体里比较浅表的位置,因此称表。 表里关系说得通俗一些,即上下级关系。其中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肝和胆是一一对应的上下级。这种对应关系永远存在,不会打乱,而且六腑对于其上级--五脏的忠诚度特别高,汉语里有个成语叫肝胆相照,其实就是体现肝和胆亲密无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对于这种表里关系,生活中有不少例子。就说说肝和胆吧,有的人胆囊发生病变,觉得右胁下方不舒服,严重的还会出现胆结石,甚至要摘除胆囊。看上去这一切都是胆的问题,似乎把胆的问题解决了就万事大吉。其实胆只是接受命令的下级,它的功能出现混乱,完全是上级指挥有误。如果上级的功能出现紊乱,下级当然在劫难逃了。因此,中医按照表里关系的理论,遇到胆囊有问题的病人,一定会从它的上级--肝来进行调理,把肝的功能理顺了,胆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二、生理功能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时,翻开书的第一页,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首先出现一个巨大的关系图,图中列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亲缘关系,荣国府和宁国府老老少少一干人等都排列其中,就像一个族谱一样,把大家的辈份、关系都表示出来,谁是母亲这边的亲戚,谁是父亲这边的亲戚,谁是表兄妹,谁是堂兄妹,都清晰可见。我并不是很在意这个图,认为它可有可无,急急忙忙读起正文来,但是随着故事的层层展开,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个一个粉墨登场,才发现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上百个,一时还真记不清他们的关系,于是又翻过头来重新审视第一页上的关系图。 要想读懂《红楼梦》,了解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固然重要,但是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更可以帮助读者领会人物的性格命运。 在具体介绍每一个器官之前,先解释了一下五脏和六腑的关系,相信会对理解人体的奥秘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成员有平级关系,即便是平级,也存在谁帮助谁,谁压制谁的问题。当然也有上下级关系,这上下级之间也存在着远近亲疏,不是某一个上级都可以随便影响任意一个下级,它们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对应关系。 在了解了五脏六腑十一位成员的关系之后,下面我们逐一介绍每一个成员的脾气秉性。
(一)心
心就像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君王。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五脏六腑少了谁都不能没有心。 为什么说心的地位举足轻重呢?这要看心的作用。心可以推动血液运行,使血液流到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人体组织的作用。心的功能正常,人体就会血流畅通。如果这种功能不正常了,出现了故障,就会出现脉搏不整齐或者跳动无力的现象,人也会变得脸色苍白,严重的还会出现面色紫暗,胸闷疼痛。生活中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在夏天,稍微运动一会儿,就面色苍白,大量出汗,显得特别累,这表明心的功能变弱了。面色紫暗,胸闷疼痛,是人体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的表现,也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表现。 心还负责人的精神活动。当这种功能正常的时候,人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动作协调;相反,当这种功能异常的时候,人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烦躁、意识和思维混乱。临床上一些高烧不退的病人,出现神昏谵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烧得说胡话,就是心功能受到影响之后的表现。还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人呆坐在某一个地方,不停的、莫名奇妙的发笑,而且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这也是精神活动异常的表现。这时候身边的人就要注意了,很可能预示心脏方面的疾病,要赶快去医院检查。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观察舌头了解心的状态。有人经常会舌尖破裂或者舌尖生疮,感觉特别疼,这是心火亢盛的表现。这样的人估计烦心事比较多,比如快要期末考试了,或者工作中遇到很多阻碍等。这时,可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西医认为,维生素可以调节人体的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讲,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都有滋阴润燥的作用。秋冬季节和早春容易感冒,是因为人体为了抵抗严寒,摄入比较多的肉类等高热量食物,导致体内燥热。而这个季节蔬菜水果相对比较少,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缺少了维生素的滋阴润燥,体内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当然也就容易生病。 不仅舌头可以体现心的状态,中医还发现,汗液的变化也能反应心的功能。中医认为,汗液是属于心的液体。正常情况下,出汗是为了散热,降低体温。可是异常的出汗就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我们平时可以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吃饭的时候特别爱出汗。一般人吃饭时只是微微有些发热,顶多后背出一层薄汗,感觉挺暖和的,可是这些人却好像特别热,大汗珠子顺着额头和脖子往下流。其实这可能暗示他的心的功能减弱了。换句话说,就是心气不足,固摄不住汗液,导致大量出汗。这些人可能平时也有气短和乏力的症状,应该予以重视。 心既然这么重要,平时就要多养护心。根据五行理论,红色的食物可以养心,比如西红柿、山楂等。另外,还可以每天按揉劳宫穴2分钟,这是保养心脏的好方法。劳宫穴在手掌心,将手握成空拳,中指所触及的位置就是劳宫穴。每天午后按揉2分钟,可以缓解心的疲劳。 现在许多年轻人爱吃辣椒,甚至顿顿都靠辣椒下饭,否则食之无味。人吃过辣椒之后会觉得气力十足,这是因为辣椒这种红色的食物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使身体获得的新鲜氧气增多,组织器官得到了相对多一些的氧气,可以缓解疲劳。年轻人工作强度比较大,体力消耗大,吃辣椒可以缓解疲劳,得到体力上的补充,所以慢慢地就偏爱吃辣椒了。爱吃辣椒可不是大脑的选择,因为辣椒的口感无论如何谈不上美味,没有人会真正喜欢这个味道。爱吃辣椒应该说是身体的一种选择,它可以暂时性的缓解疲劳。但依靠辣椒缓解疲劳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最好的办法。下一章我会介绍整体提升健康水平的方法。
(二)肝
对于肝的认识,中医和西医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稍微具备一点现代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肝脏在人体的右侧,而中医认为肝在人体的左侧。中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因为当人们发怒的时候,最先感觉到的是左侧胁下胀痛,继而发展为两胁胀痛。如果肝在人体右侧的话,这个生理现象就难以解释得通了。中医根据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总结出肝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认为,肝有贮藏血液的作用,它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用来供应机体各部分活动时使用。它还可以调解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当机体进行剧烈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对于血的需求量增大,肝就把自己平时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分配,以满足机体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情绪稳定的时候,外周的血液需要量减少,这时,相对多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肝在这里起到调节阀的作用。 当然,肝对于血量的调节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肝有足够的血量储备。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血量储备,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就像电视剧里面的票号(也就是现在的银行),必须有足够的银两作为储备,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挤兑现象。如果东家经营不善,导致票号里无银可兑,那么势必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人体也是如此,有些人血虚,也就是血液总量不足,去医院化验,血色素很可能处在正常值范围的下限,甚至已经是贫血了。这样的人,平时运动量稍微大一些,或者情绪一激动,马上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心悸的症状。有的女性反应更明显,低头、蹲下一段时间,猛然抬头或者起身,就会感到眼前发黑。这也是血虚的表现,很可能由月经过多造成。肝的储血量不足,无法有效分配血液,人体会相继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 当这种调节功能失常的时候,人体还会出现异常的出血现象。比如吐血、鼻子出血、咯血、女性月经过多等。所以中医有男子看肝,女子看血的说法。这血指的就是女性的月经,同样也是间接的反应肝的功能状态。如果女性月经正常,每月如期而至,并且月经量适中,一般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相反,即便饮食和睡眠都正常,但是月经不规律了,或者时间间隔发生了明显变化,或者月经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都预示着身体的正常规律受到干扰,各脏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失去了平衡,这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提醒女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关注一下自己的生理期,月经持续不规律就要及早调理。我认识一个人,三十多岁患上风湿病,四十多岁又患上甲亢。据她说从二十几岁开始月经就不正常,总是这个月有,下个月没有。当时年轻,也不当回事,还觉得少来几次还避免了不少麻烦,后来体质状况每况愈下……中医是一门大智慧,它指给你一个了解自己的途径。大家都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给人的错觉好像疾病是一个随机发生的事情,谁碰上了只能认倒霉。其实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来势汹汹的疾病,都是长期隐患堆积的结果。既然提到了月经问题,我再多说几句,月经失调、痛经、乳房胀痛,这些问题的根源大多都是肝的功能失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烦躁、焦虑的状态,这些情绪引起肝的功能失调,肝的疏泄功能出现问题,则引发女性的上述不适症状。 肝还负责保持全身气机的通畅。西医没有关于气的理论,气是中医独有的思想。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愤愤不平的事情时,总感觉有一股气往上撞,想发泄出来。这实际上就牵扯到肝的疏泄功能了。如果这种功能正常,人体的气和血通畅无阻,经络通畅,各个器官的活动也正常有序。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会出现气行不畅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胸胁、腹部胀痛,甚至呕吐。我们身边可能有这样的同事,他们脾气挺好,为人总是温良恭俭让。实际上,他们不是没有脾气,只是不冲别人发脾气,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自己跟自己生气,自己跟自己较劲。电视剧里不是有这样的剧情,别人无端对好好先生一通指责,然后拂袖而去。好好先生独自痛苦,突然感到腹部胀痛,胸胁胀痛,只好用手压住痛处,慢慢的蜷缩着蹲下身,脸上浮现出痛苦的表情……从中医的角度讲,这就是气机运行不畅的表现。
当气机运行不畅逐渐加剧,还会引起血的运行不畅。出现血行不畅时,人会有胸胁刺痛的感觉,就是在这些部位有针刺一般的刺痛感,这是血瘀形成的表现。当然偶而还会有肿块形成,即由无形的瘀阻转化为有形的病理产物。
肝的疏泄功能还体现在促进体内各种液体正常有序的流动上。有一种病叫梅核气,患者感觉像有一个杨梅核卡在嗓子里面,咽也咽不下,咳又咳不出来,梗在喉咙里很不舒服。得这病的人多积极上进,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取得骄人成绩,可是偏偏事事不遂心愿,不管多么努力,总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时间长了,情绪上就发生了变化,总是比较抑郁,唉声叹气,平时也是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好像周围的人都得罪了他一样。这是肝气不畅的典型表现,气行不畅导致体液运行不畅,于是就有梅核气产生了。 有一句话叫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中医看来,眼睛是肝的窗户,通过眼睛同样可以反应肝的状态。肝的功能好,眼睛就明亮有神。如果肝的功能不好,会引起眼干、眼涩,眼屎很多,眼泪很黏稠,甚至没有眼泪,试想这样的眼睛如何能有一汪秋水含情脉脉的感觉呢? 如果肝血虚,儿童比较容易近视,老年人容易较早的花眼,视物模糊,眼白浑浊。肝与眼睛一个长在上面,一个长在里面,但是他们又确实存在着联系。这点我深有体会。上高三的时候,有一次无意识的揉眼睛,突然感觉到左眼的上眼皮里面有个软软的小囊泡,直径大约5mm。那时正是复习关键时期,也没有理睬它。可是这小囊泡越来越大,都可以从表面观察到了,只好去医院。我挑选了一家以眼科闻名的西医医院,大夫建议手术。手术很小,也很顺利,一天之后我就正常上课了。这次经历就像小插曲一样,直到上了大学,有一次和宿舍的同学聊天,一个同学偶然间提到她也长过这样的小囊泡。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才领悟到眼睛的问题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三的时候,由于升学压力,心情可谓是最低谷,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面对的都是偏、难、怪的习题和作业。在这种情绪之下,肝的功能会受到影响,体现在眼睑部位的一些腺体分泌失调,形成了囊泡。上了大学,总算松了一口气,心情舒畅了,肝的疏泄功能得以恢复,这个毛病就没再复发。 中医认为,肝与心一同调节人的感情和情绪,肝的功能正常,人就会心情愉快舒畅,反之,人就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很容易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发雷霆,甚至暴跳如雷。这些人的情绪非常的亢奋,气势汹汹,就好像决堤的洪水,从撕开的口子喷涌而出。我建议这样的朋友要滋阴柔肝,多吃绿色的食物。按照五行理论,青色对应着肝,蔬菜和水果是柔肝的。还可以按剂量服用维生素B12,它可以明显地缓解抑郁和焦虑。

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的目录

第一章 角落里的钻石
第二章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
一、人体的结构
(一)五脏——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
(二)六腑——人体内的重要容器
二、生理功能
(一)心
(二)肝
(三)脾
(四)肾
(五)肺
(六)胆
(七)胃
(八)小肠
(九)大肠
(十)膀胱
(十一)三焦
三、经络
第三章 人体的能量基础
一、人体的能量
二、身体不是信用卡
三、我们爱进补
第四章 破解中医理论的玄机
一、阴阳
二、寒热
三、上火
四、五行
第五章 借你一双看懂自己的慧眼
一、察言观色
(一)观察神情
(二)观察面色
(三)观察形体
(四)观察头发
(五)观察耳朵
……
第六章 巧妙治疗亚健康
观察人的精神,面貌,舌头,耳朵,大便,小便,头发,指甲,牙龈等等细微之处,可以快速了解身体的状态。
“气”“血”“精”是我们健康的根本。
中医认为气、血和精是人体的能量源。充盈的气、血和精神使人精神旺盛、体力充沛、才思敏捷、体态匀称;而当这三种能量亏虚时,人体会出现各种“亚健康”症状,如心悸、失眠、健忘、皮疹、手脚冰凉、月经不调、乏力、气短、暖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脱发、不停矢气、便秘等。弥补这三种能量的方法是本书的精华,它帮助您内外兼修,标本兼治。
根据中医理论,分辨是哪些脏腑器官出了问题,许多身体的不适都可以通过进补,按摩,改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等方法得到缓解或解决。
关于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时期,有很多当时知名学者、政要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觉得中医不科学、中医很糊涂,较之理论周详的西医,中医就被看成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代表,是“落后愚昧”的典型,应该立即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当时的文化人,以喝酒、吃肉、骂中医作为比较时尚的活动,不管懂不懂中医的人,都站出来骂上两句中医,以示自己追求科学的决心。
漫话中医理论精华 由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与西医有差异,甚至有的存在很大的差异,请尽量抛开西医理论先入为主的影响,重新建立一个人体架构。 一、人体的结构 (一)五脏--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它们是人体的核心组成,关系可谓亲密无间,谁也离不开谁。一个受难,其他四脏器也跟着遭殃。聪明的人体拥有一套非常精密、科学、高效、智能的运行机制,它会随时根据各种突发情况调节和平衡。往往一个脏器的功能下降了,为了整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降低。而一个脏器的功能提高了,为了整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提高。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五脏之间存在着彼此依赖又彼此制约的微妙关系。这个关系不是古人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摸索出来的。为什么总是说学中医要有悟性呢?就是因为中医的研究方式是依据许多客观存在的真实表现,通过学习者的逻辑推理,继而获得的宝贵知识。即是要将大量的仿佛是巧合一样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并用一整套理论来解释这些联系。在这种不断发现联系,不断解释联系的过程中,中医的基本理论也就逐渐形成了。 在阐述五脏之间的微妙关系时,中医用自然界五种物质来加以解释,希望以此来揭示出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这个理论就是非常经典的五行理论。 五行理论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人的肺、肝、肾、心、脾,借助这五种元素的特性,进而展示出五脏的关系。 这个五边形的图形,勾连出五种物质的相互关系。五条实线箭头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向另一个元素。比如木,这个图形显示木能促进火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木头就是生火取暖的材料;再来看火,这个图形显示火可以促进土的产生,在自然界当中物质经过燃烧之后就化成灰烬了,这灰烬就是土;再来看土,这个图形显示土可以促进金的产生,事实上,金属矿藏大多数都是深埋于地下的。依此类推,这个依存关系是成立的。 古人根据五脏的特点,将他们与这五种物质一一对应,也同样可以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实线箭头从一个脏器出发指向另一个脏器,同样代表了一个脏器对另一个脏器的促进生长的作用。依据箭头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促进心的生长,肝的功能提高可以使心的功能加强。依此类推,心可以促进脾的功能提高,脾可以促进肺的功能提高,肺可以促进肾的功能提高,肾又会促进肝的功能提高。它们这种促进关系是井然有序的、次递的,这就是五脏之间的促进关系、依赖关系。 举个例子:中医在调理的时候,面对心方面的症状,不单单是调理心的功能,往往会下很大的力气去帮助病人调理肝的功能。比如心悸,有一部分病人就是因为长期情绪不佳,引起肝的气机不舒畅,导致肝的功能下降了,无法很好地滋养心,继而连累了心,使得病人出现心悸的症状。如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面对这种病人,就事论事的诊断方法就略显得有些无从下手了。围着心脏查一圈,没发现什么异常,只好将病人归为体质虚弱的范围。相比较而言,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的方法会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五行理论的经典之处,不仅揭示了五脏之间彼此促进、彼此依赖的关系,还阐述了它们的另一种重要关系,就是制约关系。这种制约不是盲目的、随机的,而是固定的、有序的、次递的。 这回换了个五角星。这个五角星图形,体现了五种元素相互制约的关系。五条虚线箭头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向另一个元素。比如木,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土就是说古人认为木可以制约土。在自然界中树木确实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现在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就是因为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住土壤。再来看土,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水。古人认为土能制约水,这个道理很简单,土壤可以阻挡水流,成语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来看水,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火,就是说水可以制约火。依此类推,这个图形所阐述的制约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同样的元素,还是对应同样的五脏,也就间接的表现出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了。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制约脾的功能,避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脾的功能过于亢盛,打破了五脏之间固有的平衡。同样,脾可以抑制肾的功能,肾可以抑制心的功能,心可以抑制肺的功能,肺又会抑制肝的功能。 例如人们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清楚的体会到肝对于脾的制约。当人们发怒之后,一般都没有食欲,甚至还会出现腹胀、打嗝。有人会说:我都气饱了,根本吃不下饭。这吃不下饭,就是脾功能受到抑制不思饮食的结果。 由于五脏拥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截然不同的两套关系,既避免了五脏之间一味的促进,又避免了一味的抑制,使它们能够真正地实现协调平衡。在中医看来,人之所以生病,多是由于这两套关系被打乱。也就是说,能够保持这两种关系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生活。
(二)六腑--人体内的重要容器 六腑是指人体内的六个容器:胃、胆、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把它们六位归为一类,是由它们的共同特点决定的。六腑分别承载着食物、消化液和排泄物,人体的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就运行其中。 六腑和五脏存在对应关系,这就体现出人体的又一种微妙关系--脏和腑的关系。中医将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表里关系,认为五脏更为重要,应该在身体的更深层次,所以称里;六腑虽然也是重要器官,但是与五脏相比较,地位略低一些,中医认为六腑在身体里比较浅表的位置,因此称表。 表里关系说得通俗一些,即上下级关系。其中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肝和胆是一一对应的上下级。这种对应关系永远存在,不会打乱,而且六腑对于其上级--五脏的忠诚度特别高,汉语里有个成语叫肝胆相照,其实就是体现肝和胆亲密无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对于这种表里关系,生活中有不少例子。就说说肝和胆吧,有的人胆囊发生病变,觉得右胁下方不舒服,严重的还会出现胆结石,甚至要摘除胆囊。看上去这一切都是胆的问题,似乎把胆的问题解决了就万事大吉。其实胆只是接受命令的下级,它的功能出现混乱,完全是上级指挥有误。如果上级的功能出现紊乱,下级当然在劫难逃了。因此,中医按照表里关系的理论,遇到胆囊有问题的病人,一定会从它的上级--肝来进行调理,把肝的功能理顺了,胆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二、生理功能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时,翻开书的第一页,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首先出现一个巨大的关系图,图中列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亲缘关系,荣国府和宁国府老老少少一干人等都排列其中,就像一个族谱一样,把大家的辈份、关系都表示出来,谁是母亲这边的亲戚,谁是父亲这边的亲戚,谁是表兄妹,谁是堂兄妹,都清晰可见。我并不是很在意这个图,认为它可有可无,急急忙忙读起正文来,但是随着故事的层层展开,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个一个粉墨登场,才发现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上百个,一时还真记不清他们的关系,于是又翻过头来重新审视第一页上的关系图。 要想读懂《红楼梦》,了解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固然重要,但是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更可以帮助读者领会人物的性格命运。 在具体介绍每一个器官之前,先解释了一下五脏和六腑的关系,相信会对理解人体的奥秘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成员有平级关系,即便是平级,也存在谁帮助谁,谁压制谁的问题。当然也有上下级关系,这上下级之间也存在着远近亲疏,不是某一个上级都可以随便影响任意一个下级,它们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对应关系。 在了解了五脏六腑十一位成员的关系之后,下面我们逐一介绍每一个成员的脾气秉性。
(一)心
心就像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君王。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五脏六腑少了谁都不能没有心。 为什么说心的地位举足轻重呢?这要看心的作用。心可以推动血液运行,使血液流到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人体组织的作用。心的功能正常,人体就会血流畅通。如果这种功能不正常了,出现了故障,就会出现脉搏不整齐或者跳动无力的现象,人也会变得脸色苍白,严重的还会出现面色紫暗,胸闷疼痛。生活中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在夏天,稍微运动一会儿,就面色苍白,大量出汗,显得特别累,这表明心的功能变弱了。面色紫暗,胸闷疼痛,是人体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的表现,也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表现。 心还负责人的精神活动。当这种功能正常的时候,人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动作协调;相反,当这种功能异常的时候,人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烦躁、意识和思维混乱。临床上一些高烧不退的病人,出现神昏谵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烧得说胡话,就是心功能受到影响之后的表现。还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人呆坐在某一个地方,不停的、莫名奇妙的发笑,而且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这也是精神活动异常的表现。这时候身边的人就要注意了,很可能预示心脏方面的疾病,要赶快去医院检查。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观察舌头了解心的状态。有人经常会舌尖破裂或者舌尖生疮,感觉特别疼,这是心火亢盛的表现。这样的人估计烦心事比较多,比如快要期末考试了,或者工作中遇到很多阻碍等。这时,可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西医认为,维生素可以调节人体的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讲,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都有滋阴润燥的作用。秋冬季节和早春容易感冒,是因为人体为了抵抗严寒,摄入比较多的肉类等高热量食物,导致体内燥热。而这个季节蔬菜水果相对比较少,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缺少了维生素的滋阴润燥,体内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当然也就容易生病。 不仅舌头可以体现心的状态,中医还发现,汗液的变化也能反应心的功能。中医认为,汗液是属于心的液体。正常情况下,出汗是为了散热,降低体温。可是异常的出汗就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我们平时可以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吃饭的时候特别爱出汗。一般人吃饭时只是微微有些发热,顶多后背出一层薄汗,感觉挺暖和的,可是这些人却好像特别热,大汗珠子顺着额头和脖子往下流。其实这可能暗示他的心的功能减弱了。换句话说,就是心气不足,固摄不住汗液,导致大量出汗。这些人可能平时也有气短和乏力的症状,应该予以重视。 心既然这么重要,平时就要多养护心。根据五行理论,红色的食物可以养心,比如西红柿、山楂等。另外,还可以每天按揉劳宫穴2分钟,这是保养心脏的好方法。劳宫穴在手掌心,将手握成空拳,中指所触及的位置就是劳宫穴。每天午后按揉2分钟,可以缓解心的疲劳。 现在许多年轻人爱吃辣椒,甚至顿顿都靠辣椒下饭,否则食之无味。人吃过辣椒之后会觉得气力十足,这是因为辣椒这种红色的食物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使身体获得的新鲜氧气增多,组织器官得到了相对多一些的氧气,可以缓解疲劳。年轻人工作强度比较大,体力消耗大,吃辣椒可以缓解疲劳,得到体力上的补充,所以慢慢地就偏爱吃辣椒了。爱吃辣椒可不是大脑的选择,因为辣椒的口感无论如何谈不上美味,没有人会真正喜欢这个味道。爱吃辣椒应该说是身体的一种选择,它可以暂时性的缓解疲劳。但依靠辣椒缓解疲劳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最好的办法。下一章我会介绍整体提升健康水平的方法。
(二)肝
对于肝的认识,中医和西医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稍微具备一点现代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肝脏在人体的右侧,而中医认为肝在人体的左侧。中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因为当人们发怒的时候,最先感觉到的是左侧胁下胀痛,继而发展为两胁胀痛。如果肝在人体右侧的话,这个生理现象就难以解释得通了。中医根据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总结出肝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认为,肝有贮藏血液的作用,它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用来供应机体各部分活动时使用。它还可以调解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当机体进行剧烈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对于血的需求量增大,肝就把自己平时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分配,以满足机体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情绪稳定的时候,外周的血液需要量减少,这时,相对多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肝在这里起到调节阀的作用。 当然,肝对于血量的调节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肝有足够的血量储备。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血量储备,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就像电视剧里面的票号(也就是现在的银行),必须有足够的银两作为储备,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挤兑现象。如果东家经营不善,导致票号里无银可兑,那么势必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人体也是如此,有些人血虚,也就是血液总量不足,去医院化验,血色素很可能处在正常值范围的下限,甚至已经是贫血了。这样的人,平时运动量稍微大一些,或者情绪一激动,马上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心悸的症状。有的女性反应更明显,低头、蹲下一段时间,猛然抬头或者起身,就会感到眼前发黑。这也是血虚的表现,很可能由月经过多造成。肝的储血量不足,无法有效分配血液,人体会相继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 当这种调节功能失常的时候,人体还会出现异常的出血现象。比如吐血、鼻子出血、咯血、女性月经过多等。所以中医有男子看肝,女子看血的说法。这血指的就是女性的月经,同样也是间接的反应肝的功能状态。如果女性月经正常,每月如期而至,并且月经量适中,一般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相反,即便饮食和睡眠都正常,但是月经不规律了,或者时间间隔发生了明显变化,或者月经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都预示着身体的正常规律受到干扰,各脏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失去了平衡,这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提醒女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关注一下自己的生理期,月经持续不规律就要及早调理。我认识一个人,三十多岁患上风湿病,四十多岁又患上甲亢。据她说从二十几岁开始月经就不正常,总是这个月有,下个月没有。当时年轻,也不当回事,还觉得少来几次还避免了不少麻烦,后来体质状况每况愈下……中医是一门大智慧,它指给你一个了解自己的途径。大家都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给人的错觉好像疾病是一个随机发生的事情,谁碰上了只能认倒霉。其实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来势汹汹的疾病,都是长期隐患堆积的结果。既然提到了月经问题,我再多说几句,月经失调、痛经、乳房胀痛,这些问题的根源大多都是肝的功能失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烦躁、焦虑的状态,这些情绪引起肝的功能失调,肝的疏泄功能出现问题,则引发女性的上述不适症状。 肝还负责保持全身气机的通畅。西医没有关于气的理论,气是中医独有的思想。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愤愤不平的事情时,总感觉有一股气往上撞,想发泄出来。这实际上就牵扯到肝的疏泄功能了。如果这种功能正常,人体的气和血通畅无阻,经络通畅,各个器官的活动也正常有序。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会出现气行不畅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胸胁、腹部胀痛,甚至呕吐。我们身边可能有这样的同事,他们脾气挺好,为人总是温良恭俭让。实际上,他们不是没有脾气,只是不冲别人发脾气,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自己跟自己生气,自己跟自己较劲。电视剧里不是有这样的剧情,别人无端对好好先生一通指责,然后拂袖而去。好好先生独自痛苦,突然感到腹部胀痛,胸胁胀痛,只好用手压住痛处,慢慢的蜷缩着蹲下身,脸上浮现出痛苦的表情……从中医的角度讲,这就是气机运行不畅的表现。
当气机运行不畅逐渐加剧,还会引起血的运行不畅。出现血行不畅时,人会有胸胁刺痛的感觉,就是在这些部位有针刺一般的刺痛感,这是血瘀形成的表现。当然偶而还会有肿块形成,即由无形的瘀阻转化为有形的病理产物。
肝的疏泄功能还体现在促进体内各种液体正常有序的流动上。有一种病叫梅核气,患者感觉像有一个杨梅核卡在嗓子里面,咽也咽不下,咳又咳不出来,梗在喉咙里很不舒服。得这病的人多积极上进,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取得骄人成绩,可是偏偏事事不遂心愿,不管多么努力,总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时间长了,情绪上就发生了变化,总是比较抑郁,唉声叹气,平时也是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好像周围的人都得罪了他一样。这是肝气不畅的典型表现,气行不畅导致体液运行不畅,于是就有梅核气产生了。 有一句话叫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中医看来,眼睛是肝的窗户,通过眼睛同样可以反应肝的状态。肝的功能好,眼睛就明亮有神。如果肝的功能不好,会引起眼干、眼涩,眼屎很多,眼泪很黏稠,甚至没有眼泪,试想这样的眼睛如何能有一汪秋水含情脉脉的感觉呢? 如果肝血虚,儿童比较容易近视,老年人容易较早的花眼,视物模糊,眼白浑浊。肝与眼睛一个长在上面,一个长在里面,但是他们又确实存在着联系。这点我深有体会。上高三的时候,有一次无意识的揉眼睛,突然感觉到左眼的上眼皮里面有个软软的小囊泡,直径大约5mm。那时正是复习关键时期,也没有理睬它。可是这小囊泡越来越大,都可以从表面观察到了,只好去医院。我挑选了一家以眼科闻名的西医医院,大夫建议手术。手术很小,也很顺利,一天之后我就正常上课了。这次经历就像小插曲一样,直到上了大学,有一次和宿舍的同学聊天,一个同学偶然间提到她也长过这样的小囊泡。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才领悟到眼睛的问题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三的时候,由于升学压力,心情可谓是最低谷,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面对的都是偏、难、怪的习题和作业。在这种情绪之下,肝的功能会受到影响,体现在眼睑部位的一些腺体分泌失调,形成了囊泡。上了大学,总算松了一口气,心情舒畅了,肝的疏泄功能得以恢复,这个毛病就没再复发。 中医认为,肝与心一同调节人的感情和情绪,肝的功能正常,人就会心情愉快舒畅,反之,人就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很容易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发雷霆,甚至暴跳如雷。这些人的情绪非常的亢奋,气势汹汹,就好像决堤的洪水,从撕开的口子喷涌而出。我建议这样的朋友要滋阴柔肝,多吃绿色的食物。按照五行理论,青色对应着肝,蔬菜和水果是柔肝的。还可以按剂量服用维生素B12,它可以明显地缓解抑郁和焦虑。

中医养生入门必读:人体内的“圆运动”(上)

(中医很多专有名词,貌似很玄妙,但实际上理解起来并不难。只要我们的中文没问题,中医理论是很容易理解的。)

本文节选自罗大伦老师系列书籍内容。

有添加,有改动。

我们都见过电风扇,风扇之所以能有风,是因为扇叶在不停旋转。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气在人体内旋转,做着有规律的圆周运动,产生出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在人体内,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所产生的气也按照一定的方向运动,恰好形成一个圆圈。

如下图:

【请一边看图,一边阅读接下来加粗部分的文字,更便于理解下文。】

如图,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脾气和肝气的上升,胃气和胆气则会下降,这就是中医所说的“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

中医理论自古就是这样描述 人体脏腑的运行 的,清代神医 黄元御( 百科资料见下图 ) 把这个问题系统的提了出来,并且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治病。

中医养生入门必读:人体内的“圆运动”(上)

(中医很多专有名词,貌似很玄妙,但实际上理解起来并不难。只要我们的中文没问题,中医理论是很容易理解的。)

本文节选自罗大伦老师系列书籍内容。

有添加,有改动。

我们都见过电风扇,风扇之所以能有风,是因为扇叶在不停旋转。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气在人体内旋转,做着有规律的圆周运动,产生出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在人体内,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所产生的气也按照一定的方向运动,恰好形成一个圆圈。

如下图:

【请一边看图,一边阅读接下来加粗部分的文字,更便于理解下文。】

如图,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脾气和肝气的上升,胃气和胆气则会下降,这就是中医所说的“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

中医理论自古就是这样描述 人体脏腑的运行 的,清代神医 黄元御( 百科资料见下图 ) 把这个问题系统的提了出来,并且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治病。

中医养生五行背诊图_中医养生五行知识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五行背诊图,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五行背诊
  中医心理学家认为:无论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在人体都会表现为某一部位能量通道阻滞,而按摩则是“一个和身体对话的全过程”。对话好了,经络畅通,身心疾病也就消失了。

  找到导致疾病发生的人体能量阻塞区域,通过按摩改善这通道,形成通畅的能量供应通道,有炎症的就会消失,有损伤的也就自动修复了。为什么身体通道会出现阻塞呢?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情绪,小部分才是因为外力造成的。人生气时会觉得心理难受,就是因为情绪影响内动力,损害五脏里的精力,引起身体能量的内燃耗,就是内耗。情绪比外界的环境不好更影响我们的身体。所以体内环保还需从情绪入手。

  身体像是我们历史的记事本,藏着所有的记忆,创伤和 故事 ,它通常以疾病的形式提醒着我们。

  情绪以一种信息形式在神经和经络传导,当某种情绪过大,传导神经就会受到破坏,堵在那里,形成一个记忆。我们身体的背部肌肉对应着不同的脏器,通过按摩可以了解身心内在状态。比如:

  肩颈板硬、酸痛,通常是愤怒积压而成。

  左侧肩胛骨与背椎间板硬,易导致心脏问题,主要由伤心、委屈等情绪累积。

  右侧肩胛骨板硬主要由于抱怨、不满等情绪积压所致,易导致胃部炎症。

  后背部板硬的人通常具有讨好性人格,会出现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并且容易得糖尿病。

  腰椎板硬主要受恐惧的情绪影响,易导致肾虚、肾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低椎僵硬的人要注意抑郁症的倾向,因为经常会独自生闷气。

  中医养生五行背诊图

  后背反射区

  1、体雕目测法

  (1)背部肤色不均属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背部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下身肿胀等症状。

  2、肺区诊断

  (1)拇指推肺区膀胱经,出现微血管扩张的现象。

  (2)背*痘为肺风粉刺,体质燥热,多为肺阴虚。

  (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适,面部毛孔粗大。 备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肝区诊断

  (1)肝区肤色不均发青为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肝区突出为肝功能下降。

  (3)眼干涩充血,眼袋大,视力下降为肝火旺盛。

  4、心区诊断

  (1)拇指推心区内膀胱经,出现发红现象,心火旺。

  (2)眉心长痘,面部潮红多为虚火上炎。 备注:体胖者胸闷气短,体瘦者失眠多梦。

  5、脾区诊断

  (1)脾区肤色发黄为脾胃不和。

  (2)口腔溃疡,口周、额头易生红色痤疮为脾胃实热。

  (3)皮肤松弛,虚胖者多为脾气不足,舌苔黄腻,便秘实胖者多胃火旺盛。

  6、

  肾区诊断

  (1)肾区凹陷,腰部颜色发黑,多为肾水不足。

  (2)面部易生乌云状片黑斑,手脚冰凉怕冷为肾阳虚。

  (3)听力下降耳鸣,腰酸,手脚燥热怕热为肾阴虚。

  7、生殖区诊断

  (1)生殖区凸起:月经量少,经血色暗血块,痛经。

  (2)生殖区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经量多提前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湿热,其性炎上。心*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养生有五难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 总结 出共有五难。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人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钩心斗角,都是为了名利。中医强调的是追求而不强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强求,这就是养生的态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绪不稳定。

  第三,声色不去。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这就是声色不去带来的问题。

  第四,滋味不绝。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肥胖、心脏不好,可是每天还胡吃海塞,这样对养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虑转发。就是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长寿的人,心态一般都非常宁静。

猜你喜欢:

1. 中医养生五行背诊图

2. 中医五行养生方法

3. 五行经络怎么养生

4. 秋季五行人养生方法

5. 五行在中医中有什么应用

6. 中医养生特点

中医养生五行背诊图_中医养生五行知识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五行背诊图,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五行背诊
  中医心理学家认为:无论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在人体都会表现为某一部位能量通道阻滞,而按摩则是“一个和身体对话的全过程”。对话好了,经络畅通,身心疾病也就消失了。

  找到导致疾病发生的人体能量阻塞区域,通过按摩改善这通道,形成通畅的能量供应通道,有炎症的就会消失,有损伤的也就自动修复了。为什么身体通道会出现阻塞呢?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情绪,小部分才是因为外力造成的。人生气时会觉得心理难受,就是因为情绪影响内动力,损害五脏里的精力,引起身体能量的内燃耗,就是内耗。情绪比外界的环境不好更影响我们的身体。所以体内环保还需从情绪入手。

  身体像是我们历史的记事本,藏着所有的记忆,创伤和 故事 ,它通常以疾病的形式提醒着我们。

  情绪以一种信息形式在神经和经络传导,当某种情绪过大,传导神经就会受到破坏,堵在那里,形成一个记忆。我们身体的背部肌肉对应着不同的脏器,通过按摩可以了解身心内在状态。比如:

  肩颈板硬、酸痛,通常是愤怒积压而成。

  左侧肩胛骨与背椎间板硬,易导致心脏问题,主要由伤心、委屈等情绪累积。

  右侧肩胛骨板硬主要由于抱怨、不满等情绪积压所致,易导致胃部炎症。

  后背部板硬的人通常具有讨好性人格,会出现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并且容易得糖尿病。

  腰椎板硬主要受恐惧的情绪影响,易导致肾虚、肾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低椎僵硬的人要注意抑郁症的倾向,因为经常会独自生闷气。

  中医养生五行背诊图

  后背反射区

  1、体雕目测法

  (1)背部肤色不均属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背部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下身肿胀等症状。

  2、肺区诊断

  (1)拇指推肺区膀胱经,出现微血管扩张的现象。

  (2)背*痘为肺风粉刺,体质燥热,多为肺阴虚。

  (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适,面部毛孔粗大。 备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肝区诊断

  (1)肝区肤色不均发青为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肝区突出为肝功能下降。

  (3)眼干涩充血,眼袋大,视力下降为肝火旺盛。

  4、心区诊断

  (1)拇指推心区内膀胱经,出现发红现象,心火旺。

  (2)眉心长痘,面部潮红多为虚火上炎。 备注:体胖者胸闷气短,体瘦者失眠多梦。

  5、脾区诊断

  (1)脾区肤色发黄为脾胃不和。

  (2)口腔溃疡,口周、额头易生红色痤疮为脾胃实热。

  (3)皮肤松弛,虚胖者多为脾气不足,舌苔黄腻,便秘实胖者多胃火旺盛。

  6、

  肾区诊断

  (1)肾区凹陷,腰部颜色发黑,多为肾水不足。

  (2)面部易生乌云状片黑斑,手脚冰凉怕冷为肾阳虚。

  (3)听力下降耳鸣,腰酸,手脚燥热怕热为肾阴虚。

  7、生殖区诊断

  (1)生殖区凸起:月经量少,经血色暗血块,痛经。

  (2)生殖区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经量多提前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湿热,其性炎上。心*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养生有五难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 总结 出共有五难。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人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钩心斗角,都是为了名利。中医强调的是追求而不强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强求,这就是养生的态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绪不稳定。

  第三,声色不去。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这就是声色不去带来的问题。

  第四,滋味不绝。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肥胖、心脏不好,可是每天还胡吃海塞,这样对养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虑转发。就是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长寿的人,心态一般都非常宁静。

猜你喜欢:

1. 中医养生五行背诊图

2. 中医五行养生方法

3. 五行经络怎么养生

4. 秋季五行人养生方法

5. 五行在中医中有什么应用

6. 中医养生特点

夏季中医养生的目录

关于中医养生(代序)
一、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不朽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
二、中医养生的特点
三、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
四、中医养生的核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不可不知的几大中医名词(二)
一、气,血,津液
二、经络
三、体质
第一章 夏季的特点及养生原则
一、夏季养生指导
二、夏季的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
三、夏季养生原则
①夏季要养阳
②夏季养生重在清
四、不同体质养生方法各异
①不同体质的养生
②预防为先,颐养天年
第二章 夏季情志养生要点
一、夏应“养长”
二、恬静养神
三、情志养生
①七情致病
②注重养德
第三章 夏季饮食调摄
一、夏季的饮食原则
①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
②夏季饮食要节制
③夏季饮食宜苦、辛、酸、咸,少甜
④夏季不应恣食生冷
⑤夏季饮食宜清淡
⑥夏季饮食要注意卫生
二、夏季的有益食物
①蔬菜类
冬瓜/黄瓜/苦瓜/番茄/茄子/芹菜/芦笋/南瓜/大蒜/生姜
②野菜类
野茼蒿/马齿苋/蕨菜
③水果类
西瓜/柚子/草莓/香蕉/猕猴桃/香瓜/荔枝/樱桃/杏/木瓜/榴莲/椰子/桃/芒果/石榴/葡萄/菠萝
④肉、蛋、豆类
绿豆/赤小豆/鸭肉/鸡肉
⑤中药
茯苓/藿香/山药/太子参/甘草
三、夏季宜喝茶
①怎样购买茶叶
②茶的功效
③饮茶的注意事项
④茶的分类
四、夏季宜喝粥
①清热解暑
②滋补安神
③健脾和胃
五、熬夜药膳
①生地炖鸭蛋
②猪腰炖杜仲
③莲子百合煲瘦肉
④粉葛生鱼汤
⑤夏枯草煲瘦肉
第四章 夏季生活保健
一、穿衣篇
二、家居篇
三、自我保健篇
四、睡眠篇
第五章 夏季的运动养生
一、生命在于运动
二、夏季运动保健原则
三、现代运动——散步
四、中医养生之气功
五、中医导引术
第六章 夏季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中医病因学说
二、夏季常见疾病
三、冬病夏治

夏季中医养生的目录

关于中医养生(代序)
一、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不朽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
二、中医养生的特点
三、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
四、中医养生的核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不可不知的几大中医名词(二)
一、气,血,津液
二、经络
三、体质
第一章 夏季的特点及养生原则
一、夏季养生指导
二、夏季的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
三、夏季养生原则
①夏季要养阳
②夏季养生重在清
四、不同体质养生方法各异
①不同体质的养生
②预防为先,颐养天年
第二章 夏季情志养生要点
一、夏应“养长”
二、恬静养神
三、情志养生
①七情致病
②注重养德
第三章 夏季饮食调摄
一、夏季的饮食原则
①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
②夏季饮食要节制
③夏季饮食宜苦、辛、酸、咸,少甜
④夏季不应恣食生冷
⑤夏季饮食宜清淡
⑥夏季饮食要注意卫生
二、夏季的有益食物
①蔬菜类
冬瓜/黄瓜/苦瓜/番茄/茄子/芹菜/芦笋/南瓜/大蒜/生姜
②野菜类
野茼蒿/马齿苋/蕨菜
③水果类
西瓜/柚子/草莓/香蕉/猕猴桃/香瓜/荔枝/樱桃/杏/木瓜/榴莲/椰子/桃/芒果/石榴/葡萄/菠萝
④肉、蛋、豆类
绿豆/赤小豆/鸭肉/鸡肉
⑤中药
茯苓/藿香/山药/太子参/甘草
三、夏季宜喝茶
①怎样购买茶叶
②茶的功效
③饮茶的注意事项
④茶的分类
四、夏季宜喝粥
①清热解暑
②滋补安神
③健脾和胃
五、熬夜药膳
①生地炖鸭蛋
②猪腰炖杜仲
③莲子百合煲瘦肉
④粉葛生鱼汤
⑤夏枯草煲瘦肉
第四章 夏季生活保健
一、穿衣篇
二、家居篇
三、自我保健篇
四、睡眠篇
第五章 夏季的运动养生
一、生命在于运动
二、夏季运动保健原则
三、现代运动——散步
四、中医养生之气功
五、中医导引术
第六章 夏季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中医病因学说
二、夏季常见疾病
三、冬病夏治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探索人类最原始的健康智慧)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探索人类最原始的健康智慧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圣典。其中的《上古天真论》一篇,探讨了人类最原始的健康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上古天真论》,带领读者探索这些古老智慧的运用。

第一章:天人合一的健康观

《上古天真论》中提到:“天者,阴阳也;地者,贞元也;人者,灵根也。”这句话表达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古代,人们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是相互关联的。

要想保持健康,首先需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的调节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例如,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应该多运动;夜晚是阴气盛行的时候,应该休息。此外,饮食方面也应与四季变化相适应,选择当季的食材,保持身体的平衡。

第二章:养生之道

《上古天真论》中还提到了养生之道。人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经历不同的变化,因此养生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年轻人应该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保持身体的活力。此外,注意饮食的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中年人应该注重调养脾胃,保护肝脏。工作压力大的人可以选择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冥想、按摩等。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养肝的食物,如苦瓜、菊花茶等。

老年人则应该注重保养肾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身体的灵活性。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黑豆、山药等。

第三章:中医养生的实际操作

《上古天真论》中的养生之道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可以实际操作的。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实际操作步骤:

步骤一:了解自己的体质

不同的体质需要不同的调养方法。可以通过中医的体质辨识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

步骤二:调节饮食

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季节变化,调节饮食。可以选择食疗的方法,如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食物的摄入,以达到平衡身体的目的。

步骤三:保持适度的运动

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身体的灵活性。

步骤四:调节情绪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可以选择一些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冥想、按摩等,保持心情愉快。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探索人类最原始的健康智慧)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探索人类最原始的健康智慧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圣典。其中的《上古天真论》一篇,探讨了人类最原始的健康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上古天真论》,带领读者探索这些古老智慧的运用。

第一章:天人合一的健康观

《上古天真论》中提到:“天者,阴阳也;地者,贞元也;人者,灵根也。”这句话表达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古代,人们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是相互关联的。

要想保持健康,首先需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的调节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例如,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应该多运动;夜晚是阴气盛行的时候,应该休息。此外,饮食方面也应与四季变化相适应,选择当季的食材,保持身体的平衡。

第二章:养生之道

《上古天真论》中还提到了养生之道。人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经历不同的变化,因此养生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年轻人应该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保持身体的活力。此外,注意饮食的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中年人应该注重调养脾胃,保护肝脏。工作压力大的人可以选择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冥想、按摩等。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养肝的食物,如苦瓜、菊花茶等。

老年人则应该注重保养肾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身体的灵活性。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黑豆、山药等。

第三章:中医养生的实际操作

《上古天真论》中的养生之道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可以实际操作的。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实际操作步骤:

步骤一:了解自己的体质

不同的体质需要不同的调养方法。可以通过中医的体质辨识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

步骤二:调节饮食

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季节变化,调节饮食。可以选择食疗的方法,如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食物的摄入,以达到平衡身体的目的。

步骤三:保持适度的运动

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身体的灵活性。

步骤四:调节情绪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可以选择一些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冥想、按摩等,保持心情愉快。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探索人类最原始的健康智慧)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探索人类最原始的健康智慧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圣典。其中的《上古天真论》一篇,探讨了人类最原始的健康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上古天真论》,带领读者探索这些古老智慧的运用。

第一章:天人合一的健康观

《上古天真论》中提到:“天者,阴阳也;地者,贞元也;人者,灵根也。”这句话表达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古代,人们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是相互关联的。

要想保持健康,首先需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的调节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例如,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应该多运动;夜晚是阴气盛行的时候,应该休息。此外,饮食方面也应与四季变化相适应,选择当季的食材,保持身体的平衡。

第二章:养生之道

《上古天真论》中还提到了养生之道。人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经历不同的变化,因此养生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年轻人应该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保持身体的活力。此外,注意饮食的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中年人应该注重调养脾胃,保护肝脏。工作压力大的人可以选择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冥想、按摩等。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养肝的食物,如苦瓜、菊花茶等。

老年人则应该注重保养肾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身体的灵活性。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黑豆、山药等。

第三章:中医养生的实际操作

《上古天真论》中的养生之道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可以实际操作的。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实际操作步骤:

步骤一:了解自己的体质

不同的体质需要不同的调养方法。可以通过中医的体质辨识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

步骤二:调节饮食

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季节变化,调节饮食。可以选择食疗的方法,如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食物的摄入,以达到平衡身体的目的。

步骤三:保持适度的运动

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身体的灵活性。

步骤四:调节情绪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可以选择一些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冥想、按摩等,保持心情愉快。

中医健康养生之人体穴位按摩法3

5.按摩使头脑清晰

由于缺乏足够活动和血液循环停滞,脑功能迟钝,工作效率降低。由于脚的运动,脚的肌肉穿过肌腱纺锤,将刺激传递到脑干的网状体,从而使新皮层脑细胞活跃起来,从而可以消除脑中的淤血,并且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例如,右脚与静脉有关。它使从*流出的血液变得顺畅。左脚与动脉有关。它使从头部到脚趾的全身血液变得顺畅。如果脚因运动不足而感到寒冷或脚部肌肉僵硬,则会头晕。当我们考虑问题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在房子周围走动,因此,要想清醒头脑,就必须压脚。自古以来,已经有多种锻炼脚部的 健康 方法。指压脚心不着地处的“踏青竹”。 (踏青竹是一种在日本已经很长时间的健身方法。让脚踩在垂直*的竹子上。要刺激脚底。要锻炼头部,首先要锻炼脚。累了,踏青竹十分钟,这对肿胀很有用。

1)指压踏青竹(位于脚*)和“踏青竹”持续十分钟,可以使您的头脑清晰,对于减轻肿胀非常有用。

2)使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首先深呼吸,击打的同时将气吐尽,然后重复10次。

6.头部和面部按摩(经常按摩以下几点可以直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和红润亮泽皮肤):

1)百会(位于两只耳朵的尖端的中点,在头顶的*)适合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中风,*脱垂等疾病。

2)头痛,头晕,健忘和秃发的治疗:四神聪按摩(百会前后1寸,总共4个穴位),具有增强大脑,延缓衰老的功能。

3)头维额角发际上一小指。头痛,偏头痛,头晕,中风,三叉神经痛,视疲劳等

4)下关颧骨弓下缘的凹陷,张开时消失,闭合时出现。此穴位可治疗三叉神经痛,牙痛,中风,面部瘫痪和嘴歪。

5)颧髎:眼睛的外角笔直向下,颧骨的下边缘凹陷。牙痛,面部瘫痪,面部肌肉痉挛,黄褐斑,中风,眼睛和眼睛偏斜以及视力丧失。

6)颊车:下颔角骨前方凹陷中,咬牙时有肉隆起处。牙痛,面瘫,嘴巴弯曲,流口水。

7)距眼睛内角0.1分;视力减退,视觉疲劳,近视,白内障,青光眼和其他眼疾。还有黑眼圈,鱼尾纹,眼袋。

8)攒竹眉头尽处;

9)丝竹空眉毛的末端;

10)瞳孔与眼睛外角的距离为0.1分;

11)阳白眉正中直上一横指

12)四白:直视,瞳孔笔直指向手指;

13)迎香鼻翼旁开一小指(感冒鼻塞、流鼻涕、鼻炎、鼻过敏、嗅觉失灵等鼻子疾病);

14)人中上三分之一:急救点,用于昏迷,晕厥,中风,意识不清楚,并且扭伤了腰部。

15)地仓口角旁开一小指:牙痛,嘴巴弯曲,流口水。

16)指腹下方的*凹陷:牙痛,偏角,流口水和枕头坠落。

17)消除面部浮肿:按摩脸颊在嘴角两侧和喉部上方的凹陷位置,继续使用左手用右手同时按下这些点,每次2至3次;

中医健康养生之人体穴位按摩法3

5.按摩使头脑清晰

由于缺乏足够活动和血液循环停滞,脑功能迟钝,工作效率降低。由于脚的运动,脚的肌肉穿过肌腱纺锤,将刺激传递到脑干的网状体,从而使新皮层脑细胞活跃起来,从而可以消除脑中的淤血,并且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例如,右脚与静脉有关。它使从*流出的血液变得顺畅。左脚与动脉有关。它使从头部到脚趾的全身血液变得顺畅。如果脚因运动不足而感到寒冷或脚部肌肉僵硬,则会头晕。当我们考虑问题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在房子周围走动,因此,要想清醒头脑,就必须压脚。自古以来,已经有多种锻炼脚部的 健康 方法。指压脚心不着地处的“踏青竹”。 (踏青竹是一种在日本已经很长时间的健身方法。让脚踩在垂直*的竹子上。要刺激脚底。要锻炼头部,首先要锻炼脚。累了,踏青竹十分钟,这对肿胀很有用。

1)指压踏青竹(位于脚*)和“踏青竹”持续十分钟,可以使您的头脑清晰,对于减轻肿胀非常有用。

2)使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首先深呼吸,击打的同时将气吐尽,然后重复10次。

6.头部和面部按摩(经常按摩以下几点可以直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和红润亮泽皮肤):

1)百会(位于两只耳朵的尖端的中点,在头顶的*)适合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中风,*脱垂等疾病。

2)头痛,头晕,健忘和秃发的治疗:四神聪按摩(百会前后1寸,总共4个穴位),具有增强大脑,延缓衰老的功能。

3)头维额角发际上一小指。头痛,偏头痛,头晕,中风,三叉神经痛,视疲劳等

4)下关颧骨弓下缘的凹陷,张开时消失,闭合时出现。此穴位可治疗三叉神经痛,牙痛,中风,面部瘫痪和嘴歪。

5)颧髎:眼睛的外角笔直向下,颧骨的下边缘凹陷。牙痛,面部瘫痪,面部肌肉痉挛,黄褐斑,中风,眼睛和眼睛偏斜以及视力丧失。

6)颊车:下颔角骨前方凹陷中,咬牙时有肉隆起处。牙痛,面瘫,嘴巴弯曲,流口水。

7)距眼睛内角0.1分;视力减退,视觉疲劳,近视,白内障,青光眼和其他眼疾。还有黑眼圈,鱼尾纹,眼袋。

8)攒竹眉头尽处;

9)丝竹空眉毛的末端;

10)瞳孔与眼睛外角的距离为0.1分;

11)阳白眉正中直上一横指

12)四白:直视,瞳孔笔直指向手指;

13)迎香鼻翼旁开一小指(感冒鼻塞、流鼻涕、鼻炎、鼻过敏、嗅觉失灵等鼻子疾病);

14)人中上三分之一:急救点,用于昏迷,晕厥,中风,意识不清楚,并且扭伤了腰部。

15)地仓口角旁开一小指:牙痛,嘴巴弯曲,流口水。

16)指腹下方的*凹陷:牙痛,偏角,流口水和枕头坠落。

17)消除面部浮肿:按摩脸颊在嘴角两侧和喉部上方的凹陷位置,继续使用左手用右手同时按下这些点,每次2至3次;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第三章讲解图

简介:《中医养生图文大百科》是2009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菇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