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穴位养生的十大健身穴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9 11:24:48
文档

中医穴位养生的十大健身穴

十大保健穴位包括:1. 风池穴:位于颈部,按摩可缓解颈部疼痛。2. 迎香穴:位于面部,按摩可缓解面部疼痛。3. 太阳穴:位于头部,按摩可缓解头部疼痛。4. 鱼腰穴:位于腰部,按摩可缓解腰部疼痛。5. 百会穴:位于头顶,按摩可缓解头顶疼痛。
推荐度:
导读十大保健穴位包括:1. 风池穴:位于颈部,按摩可缓解颈部疼痛。2. 迎香穴:位于面部,按摩可缓解面部疼痛。3. 太阳穴:位于头部,按摩可缓解头部疼痛。4. 鱼腰穴:位于腰部,按摩可缓解腰部疼痛。5. 百会穴:位于头顶,按摩可缓解头顶疼痛。

十大保健穴位包括:

1. 风池穴:位于颈部,按摩可缓解颈部疼痛。

2. 迎香穴:位于面部,按摩可缓解面部疼痛。

3. 太阳穴:位于头部,按摩可缓解头部疼痛。

4. 鱼腰穴:位于腰部,按摩可缓解腰部疼痛。

5. 百会穴:位于头顶,按摩可缓解头顶疼痛。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经络按摩养生 10个常用养生要穴

1

经络按摩养生

1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对于头部的一些风病,利用风池都可以很好的解决,按揉风池穴和周围的肌肉,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缓解颈椎病,头痛,或者因为长时间低头而导致的颈部疲劳,并且在工作间隙,适当的按摩风池穴,能够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并且风池穴和其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治疗眼部疾病,对于治疗近视也有很好的效果!

2养胃穴:中脘

胃不好的人可以适当的按摩中脘穴,中脘穴在腹部,离胃部很近,如果出现急性胃刺痛,可以按压中脘穴,10秒一循环,按压,松开,如此反复,3-5分钟就可以缓解!慢性胃病患者也可以选择按揉中脘穴,能够帮助消化,健脾益胃!

3补肾固元穴:关元

经常的按揉关元穴能够帮助我们补充肾气,男性经常按揉关元穴,能够缓解肾虚腰酸等情况,女性经常俺有关元穴能够帮助缓解很多妇科疾病,我们在按揉关元穴之前,可以先搓热手掌,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揉搓的动作,由轻到重,感觉发热为止!

4养护心脏穴:内关

经常的按揉内关穴有助于我们的血气畅通,可以保护心脏,用大拇指垂直按压,每次大约3分钟左右,知道局部感觉酸麻即可。除此之外,内关穴对于缓解头疼,嗓子疼,腰部疼痛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内关穴也是比较常见的急救穴位之一,当病人突发心脏病的时候,让病人平躺,并配合按压内关穴,能够缓解疼痛。

5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也被称之为虎口穴,适当的按揉合谷穴,能够镇痛清热,对于缓解面部疾病非常的有效果,当出现头痛发烧,上火牙疼都可以按压合谷穴来进行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效果不错!

6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腰背委中求”主要就是指如果出现腰背酸痛不适的时候,我们可以按揉委中穴来进行缓解,因为按压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如果是肾虚引起的腰痛,我们还是要以补肾为主!

7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经常的按揉阳陵泉穴位,对于缓解肩膀周围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等,效果都非常的不错!

8“全能”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全能养生穴位,在民间就存在“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俗语,经常的按揉足三里,对于治疗慢性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适当的按压足三里还可以缓解疲劳!

9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一直被称为女人的穴位,因为经常的按揉这个穴位,可以帮助保养女性的子宫和卵巢,可以养颜美容,让皮肤变得更加光滑水嫩,并且每天坚持按揉三阴交,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但是一定要注意,孕妇不适合按揉三阴交,因为三阴交具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

10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是肾经之首,经常的按揉涌泉穴,能够帮助我们补肾健脾,补气益血,还可以帮助神经衰弱的人调理睡眠,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2

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按揉穴位能够帮助我们缓解身体的不适,但是一定要注意并不意味着按摩穴位就可以包治百病,所以我们还需要正确的对待穴位按摩。

另外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穴位按摩,孕产妇和体弱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经络按摩养生 10个常用养生要穴

1

经络按摩养生

1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对于头部的一些风病,利用风池都可以很好的解决,按揉风池穴和周围的肌肉,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缓解颈椎病,头痛,或者因为长时间低头而导致的颈部疲劳,并且在工作间隙,适当的按摩风池穴,能够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并且风池穴和其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治疗眼部疾病,对于治疗近视也有很好的效果!

2养胃穴:中脘

胃不好的人可以适当的按摩中脘穴,中脘穴在腹部,离胃部很近,如果出现急性胃刺痛,可以按压中脘穴,10秒一循环,按压,松开,如此反复,3-5分钟就可以缓解!慢性胃病患者也可以选择按揉中脘穴,能够帮助消化,健脾益胃!

3补肾固元穴:关元

经常的按揉关元穴能够帮助我们补充肾气,男性经常按揉关元穴,能够缓解肾虚腰酸等情况,女性经常俺有关元穴能够帮助缓解很多妇科疾病,我们在按揉关元穴之前,可以先搓热手掌,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揉搓的动作,由轻到重,感觉发热为止!

4养护心脏穴:内关

经常的按揉内关穴有助于我们的血气畅通,可以保护心脏,用大拇指垂直按压,每次大约3分钟左右,知道局部感觉酸麻即可。除此之外,内关穴对于缓解头疼,嗓子疼,腰部疼痛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内关穴也是比较常见的急救穴位之一,当病人突发心脏病的时候,让病人平躺,并配合按压内关穴,能够缓解疼痛。

5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也被称之为虎口穴,适当的按揉合谷穴,能够镇痛清热,对于缓解面部疾病非常的有效果,当出现头痛发烧,上火牙疼都可以按压合谷穴来进行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效果不错!

6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腰背委中求”主要就是指如果出现腰背酸痛不适的时候,我们可以按揉委中穴来进行缓解,因为按压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如果是肾虚引起的腰痛,我们还是要以补肾为主!

7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经常的按揉阳陵泉穴位,对于缓解肩膀周围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等,效果都非常的不错!

8“全能”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全能养生穴位,在民间就存在“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俗语,经常的按揉足三里,对于治疗慢性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适当的按压足三里还可以缓解疲劳!

9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一直被称为女人的穴位,因为经常的按揉这个穴位,可以帮助保养女性的子宫和卵巢,可以养颜美容,让皮肤变得更加光滑水嫩,并且每天坚持按揉三阴交,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但是一定要注意,孕妇不适合按揉三阴交,因为三阴交具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

10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是肾经之首,经常的按揉涌泉穴,能够帮助我们补肾健脾,补气益血,还可以帮助神经衰弱的人调理睡眠,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2

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按揉穴位能够帮助我们缓解身体的不适,但是一定要注意并不意味着按摩穴位就可以包治百病,所以我们还需要正确的对待穴位按摩。

另外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穴位按摩,孕产妇和体弱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推拿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齐帆齐微课)

人体局部有时候会有痛疼或者敏感反应(酸、麻、胀),中医上讲,这些病痛的部位是由气血阻滞所致,如果我们对这些部位进行有效的揉按就会感觉比较舒服,中医上称这些病痛的穴位为阿是穴,这种有效的揉按方法就是按摩或推拿。

同样道理如果我们能对身体的一些容易产生病变或重要的穴位长期坚持揉按就会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下面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按摩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1、百会穴

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百会穴,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

本穴位由于其处于人的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经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

百会穴贯通诸阳经,内系于脑,在上能醒脑开窍,在中能宁心安神,既能平熄内风,又能疏散外风,因此百会穴是救急特效穴,为治疗神志病、风症、阳气虚损之要穴。

推拿方法:正坐、抬头,目前视。将一只手放在头侧部,中指端至于穴位上,以指腹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该手疲劳后可换另一只手继续按摩,按摩时间1~3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后脊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如果同时患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癫痫、颈椎病,治疗时,取大椎穴是首选。治疗寒冷的疾病,其也是首选的穴位。

大椎穴还有退热作用,按摩大椎穴能防止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推拿方法:

正坐或站立,一手举起放在后颈部,拇指外的四肢屈曲,拇指至于穴位上。用指尖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或胀、麻的感觉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3、命门穴

命门穴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

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状,并能延缓人体的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按摩方法:

正坐或站立,双手伸到腰背后,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住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左右手中指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揉按3~5分钟。

4、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4寸,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动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按摩中脘可直接*胃俯气血,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上腹部,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先左手后右手,轮流按摩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

5、神厥穴

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体的长寿之穴,它与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经常按摩神厥穴,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脐旁,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肚脐*,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摩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摩1~3分钟。

6、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

“气海一穴暖全身”,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健壮全身的作用。是人体活力之源。人身真气也由此产生,按摩气海穴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延年益寿的功效。还能治疗阳气缺乏、活力乏源所招致的虚寒性疾病。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7、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关元穴可以治疗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泻泄、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等。

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会聚于此。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按摩关元穴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8、足三里穴

三里是指里上、里中和里下,足三里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充养,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经常按摩三里穴,能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按摩方法:

取坐位,双腿并拢屈曲,食指和中指伸直,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用力按揉,力度至出现酸痛、胀、麻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钟。

9、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汇。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

三阴交穴是保健大穴之一,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对脾、肝、肾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医认为妇女“少气多血”、“以血为本”。因妇女具有经、带、胎、产、乳的生理过程,相应也形成了病理上的特殊性,具有气血不足以及肝、脾、肾易损的病理特点,女性经常按摩三阴交穴,除了防病保健外还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拇指弯曲,指头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以出现较强的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注意:孕妇禁按此穴。

10、泉涌穴

涌泉穴,是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连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

按摩涌泉穴可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且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把要按摩的脚放在另一条腿都膝盖上。一手扶住小腿,另一手握住足底,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指腹从后往前按摩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穴位两侧穴位,每天早晚按摩各一次。

按摩的效果是在长期坚持中出现的,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会有效果。

(22年度写作营第101篇2649字,累计179557字)

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推拿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齐帆齐微课)

人体局部有时候会有痛疼或者敏感反应(酸、麻、胀),中医上讲,这些病痛的部位是由气血阻滞所致,如果我们对这些部位进行有效的揉按就会感觉比较舒服,中医上称这些病痛的穴位为阿是穴,这种有效的揉按方法就是按摩或推拿。

同样道理如果我们能对身体的一些容易产生病变或重要的穴位长期坚持揉按就会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下面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按摩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1、百会穴

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百会穴,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

本穴位由于其处于人的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经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

百会穴贯通诸阳经,内系于脑,在上能醒脑开窍,在中能宁心安神,既能平熄内风,又能疏散外风,因此百会穴是救急特效穴,为治疗神志病、风症、阳气虚损之要穴。

推拿方法:正坐、抬头,目前视。将一只手放在头侧部,中指端至于穴位上,以指腹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该手疲劳后可换另一只手继续按摩,按摩时间1~3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后脊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如果同时患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癫痫、颈椎病,治疗时,取大椎穴是首选。治疗寒冷的疾病,其也是首选的穴位。

大椎穴还有退热作用,按摩大椎穴能防止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推拿方法:

正坐或站立,一手举起放在后颈部,拇指外的四肢屈曲,拇指至于穴位上。用指尖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或胀、麻的感觉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3、命门穴

命门穴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

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状,并能延缓人体的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按摩方法:

正坐或站立,双手伸到腰背后,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住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左右手中指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揉按3~5分钟。

4、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4寸,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动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按摩中脘可直接*胃俯气血,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上腹部,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先左手后右手,轮流按摩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

5、神厥穴

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体的长寿之穴,它与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经常按摩神厥穴,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脐旁,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肚脐*,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摩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摩1~3分钟。

6、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

“气海一穴暖全身”,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健壮全身的作用。是人体活力之源。人身真气也由此产生,按摩气海穴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延年益寿的功效。还能治疗阳气缺乏、活力乏源所招致的虚寒性疾病。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7、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关元穴可以治疗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泻泄、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等。

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会聚于此。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按摩关元穴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8、足三里穴

三里是指里上、里中和里下,足三里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充养,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经常按摩三里穴,能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按摩方法:

取坐位,双腿并拢屈曲,食指和中指伸直,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用力按揉,力度至出现酸痛、胀、麻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钟。

9、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汇。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

三阴交穴是保健大穴之一,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对脾、肝、肾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医认为妇女“少气多血”、“以血为本”。因妇女具有经、带、胎、产、乳的生理过程,相应也形成了病理上的特殊性,具有气血不足以及肝、脾、肾易损的病理特点,女性经常按摩三阴交穴,除了防病保健外还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拇指弯曲,指头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以出现较强的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注意:孕妇禁按此穴。

10、泉涌穴

涌泉穴,是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连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

按摩涌泉穴可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且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把要按摩的脚放在另一条腿都膝盖上。一手扶住小腿,另一手握住足底,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指腹从后往前按摩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穴位两侧穴位,每天早晚按摩各一次。

按摩的效果是在长期坚持中出现的,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会有效果。

(22年度写作营第101篇2649字,累计179557字)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的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养生的穴位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专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日常养生穴位

  1:太白穴,缓解脚痛

  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可有效缓解脚部疼痛。其实,这是因为您按摩刺激了脚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会有减痛的效果。

  专家指出,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采用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的 方法 刺激太白穴,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3:阳池穴,保护腕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4:内关穴,改善心脏功能

  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6:曲骨穴,消除前列腺炎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的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养生的穴位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专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日常养生穴位

  1:太白穴,缓解脚痛

  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可有效缓解脚部疼痛。其实,这是因为您按摩刺激了脚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会有减痛的效果。

  专家指出,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采用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的 方法 刺激太白穴,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3:阳池穴,保护腕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4:内关穴,改善心脏功能

  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6:曲骨穴,消除前列腺炎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治身养性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

   委中穴:解腰背酸痛穴
  委中穴是人体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该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疗法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增强性活力的指压法等。

   阳陵泉穴:舒筋活络穴
  阳陵泉人体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足三里穴:全能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三阴交穴:滋阴养颜穴
  三阴交穴是身体的一个穴位。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涌泉穴:安神健体穴
  散热生气。下为跖腱膜、趾短屈肌腱和第2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布有足底动脉弓;有足底外、内侧神经和第2趾足底总神经分布。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治身养性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

   委中穴:解腰背酸痛穴
  委中穴是人体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该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疗法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增强性活力的指压法等。

   阳陵泉穴:舒筋活络穴
  阳陵泉人体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足三里穴:全能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三阴交穴:滋阴养颜穴
  三阴交穴是身体的一个穴位。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涌泉穴:安神健体穴
  散热生气。下为跖腱膜、趾短屈肌腱和第2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布有足底动脉弓;有足底外、内侧神经和第2趾足底总神经分布。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12个养生小穴位!常按轻身健体,花几分钟了解一下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点按神门穴

位置:掌心向上,前臂靠小指侧的腕横纹上

按揉三阴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根手指的长度,胫骨后侧

按揉安眠穴

位置:在颈部后面,耳后高骨的外后缘!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12个养生小穴位!常按轻身健体,花几分钟了解一下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点按神门穴

位置:掌心向上,前臂靠小指侧的腕横纹上

按揉三阴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根手指的长度,胫骨后侧

按揉安眠穴

位置:在颈部后面,耳后高骨的外后缘!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中医养生要常按哪些日常保健要穴?

人体有很多穴位,所有的穴位中日常保健作用最大的只有10个要穴。一、风池穴,二、曲池穴,三、内关穴,四、合谷穴,五、后溪穴,六、环跳穴,七、足三里穴,八、殷门穴,九、阳陵泉穴,十、昆仑穴。常按这10要穴可以疏通经络、减轻身体疲劳、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要常按哪些日常保健要穴?

人体有很多穴位,所有的穴位中日常保健作用最大的只有10个要穴。一、风池穴,二、曲池穴,三、内关穴,四、合谷穴,五、后溪穴,六、环跳穴,七、足三里穴,八、殷门穴,九、阳陵泉穴,十、昆仑穴。常按这10要穴可以疏通经络、减轻身体疲劳、延年益寿。

人体的十大养生穴位介绍(2)

您好,腰眼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齐眉穴,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中府穴,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人体的十大养生穴位介绍(2)

您好,腰眼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齐眉穴,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中府穴,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人体的十大养生穴位介绍(2)

您好,腰眼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齐眉穴,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中府穴,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艾灸常用12大保健穴

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能力,从而达到防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用来养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的位:

艾灸的有哪些?

1、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2、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灸法:本法为主,著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3、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益寿之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籛(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可作为中、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采用艾灶无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忌用。

4、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及术后等。

操作: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0~20min。

5、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如上图)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或据情况而定。

6、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7、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操作:灸法:1)著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灸为宜;2)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8、肾俞

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9、

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腧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操作:(1)灸法:著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10、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

操作:灸法:著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1、涌泉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

作用: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操作:因本穴针刺剧痛,以灸为主。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2、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

【大】、【12】、

    艾灸常用12大保健穴

    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能力,从而达到防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用来养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的位:

    艾灸的有哪些?

    1、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2、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灸法:本法为主,著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3、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益寿之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籛(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可作为中、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采用艾灶无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忌用。

    4、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及术后等。

    操作: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0~20min。

    5、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如上图)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或据情况而定。

    6、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7、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操作:灸法:1)著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灸为宜;2)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8、肾俞

    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9、

    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腧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操作:(1)灸法:著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10、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

    操作:灸法:著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1、涌泉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

    作用: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操作:因本穴针刺剧痛,以灸为主。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2、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

    【大】、【12】、

      艾灸常用12大保健穴

      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能力,从而达到防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用来养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的位:

      艾灸的有哪些?

      1、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2、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灸法:本法为主,著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3、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益寿之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籛(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可作为中、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采用艾灶无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忌用。

      4、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及术后等。

      操作: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0~20min。

      5、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如上图)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或据情况而定。

      6、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7、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操作:灸法:1)著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灸为宜;2)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8、肾俞

      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9、

      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腧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操作:(1)灸法:著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10、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

      操作:灸法:著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1、涌泉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

      作用: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操作:因本穴针刺剧痛,以灸为主。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2、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

      【大】、【12】、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穴位养生的十大健身穴

        十大保健穴位包括:1. 风池穴:位于颈部,按摩可缓解颈部疼痛。2. 迎香穴:位于面部,按摩可缓解面部疼痛。3. 太阳穴:位于头部,按摩可缓解头部疼痛。4. 鱼腰穴:位于腰部,按摩可缓解腰部疼痛。5. 百会穴:位于头顶,按摩可缓解头顶疼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