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有哪些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3 07:38:38
文档

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有哪些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以下项目:1. 药养: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包括药膳等。2. 针灸:包括毫针刺和艾灸,通过针灸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调理身体。3. 拔罐:通过拔罐刺激促进血液运行和调理气血,预防治疗疾病。4. 推拿:通过手法推拿穴位激发功能,调理气血和养生保健。5. 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等来平衡阴阳气血,提高身体机能。
推荐度:
导读中医养生保健包括以下项目:1. 药养: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包括药膳等。2. 针灸:包括毫针刺和艾灸,通过针灸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调理身体。3. 拔罐:通过拔罐刺激促进血液运行和调理气血,预防治疗疾病。4. 推拿:通过手法推拿穴位激发功能,调理气血和养生保健。5. 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等来平衡阴阳气血,提高身体机能。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以下项目:

1. 药养: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包括药膳等。

2. 针灸:包括毫针刺和艾灸,通过针灸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调理身体。

3. 拔罐:通过拔罐刺激促进血液运行和调理气血,预防治疗疾病。

4. 推拿:通过手法推拿穴位激发功能,调理气血和养生保健。

5. 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等来平衡阴阳气血,提高身体机能。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特点

  中医养生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理论等,对传统的养生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医养生学更加具备科学性、实用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特点

  (1)适度

  中医养生学讲究适度,认为养生者只有有所节制,保持适度,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例如,中医养生学认为,七情不能波动过大,要注重调摄;人体不能过于劳倦,劳动时要注意劳逸结合,房事不要过于频繁。

  (2)持之以恒

  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贵在坚持,养生不能三心二意,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时间久了,“水滴石穿”,自然能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3)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对于养生,不能一刀切,没有绝对永恒的养生之道,它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中医养生学注重养生的变通性,认为养生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养生 方法 。

  (4)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中医养生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理论等,对传统的养生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医养生学更加具备科学性、实用性。

  (5)天人相应

  中医养生学非常注重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认识人的生命、健康时往往同自然规律相联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6)用于日常生活

  中医养生学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中医养生学主张将养生寓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去,让人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养生。

  女人中医养生法

  1、保持身心舒畅 多吃胶质食物

  肾精足,衰老慢

  中医常说“肾主藏精”,“精”相当于人体的固定资产。肾为先天之本,也就是说,这笔固定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父母给的,所以有的人天生肾精足,好比“富二代”,有的人则天生孱弱。无论穷富,都要节约,若挥霍无度,都会肾虚。

  说到“肾虚”,很多男人会主动给自己扣上这顶“帽子”,但其实,肾对女人也尤其重要。女性肾虚的表现很多。肾阴虚可以有失眠多梦、手足心热、潮热盗 汗、头晕耳鸣、经少甚至闭经等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阳虚表现为手足冷、面白或黢黑、精神不振、浮肿、腹泻、白带清稀、不孕、*低下、小便清长、夜 尿多等症状,舌淡胖大,脉微细。还有些症状如腰膝酸软、脱发、白发、 记忆力 减退等,难以归为阴虚或阳虚,但可以看作肾精不足。女性的衰老尤其和肾虚关系密 切,面色晦暗、黄褐斑、更年期提前等,都有肾精不足的原因。

  男性阳气较旺,肝气相对舒畅,对肾脏基本以补为主。女性属阴,疏泄功能稍微差一点,如果疏泄不利,往往会有经期乳胀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闭经。所以女性不仅要补肾,还要注意疏通。

  具体怎么护肾呢?首先,作息要规律,熬夜最伤肾;其次,要缓解身心压力,女性更应该注意心情舒畅,才能使肝肾协调地工作;最后,不可性生活过度。如果生活中注意了这些,肾虚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可以考虑适当进补。

  无论肾阳虚、肾阴虚,都以填补肾精为基础,须选择一些质重黏稠的药物(天下养生网),如地黄、枸杞子、阿胶、龟板胶、海参、核桃等。需要注意的是,肾阳虚忌讳纯用温热药,即在填补肾精的基础上,用一点热药就够了。女性除了补还要注意调,一要疏肝,可用当归、白芍、陈皮、枳壳等,把气机梳理开;二是通肾,如六味地黄丸 中泽泻的作用。

  肾阴虚的女性日常还可以适当吃些肉皮冻,肾阳虚者可以用适量鹿角胶熬粥。总之,肉皮冻、阿胶、龟板胶等动物胶,都是补肾的好食品。

  2、调寒热,知冷暖

  在中医看来,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就是对寒热的描述。很多年轻女性不怕冷,冬天也穿得很 少;而有些女性年轻时特别怕冷,但到了一定年龄就怕热了。这说明,人的体质是先天禀赋,体质各异,对寒热的感受就不同。

  阳虚型体质的女孩是“怕冷族”,特别是在月经前后,会浑身发冷、手脚冰凉,容易疲乏,易感冒。这类人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贪食生冷,可以吃一些温补脾 肾阳气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韭菜、大蒜、黑米、桂圆、红枣、荔枝、桂皮、枸杞等,也可在煲汤时加入黄芪、熟地、橙皮、肉桂、当归等。

  痰湿型体质多见于胖女孩,表现为身体沉重、腹部肥满松软、额头油脂分泌多、上眼睑肿。这样的女性,往往既怕冷又怕热。饮食上,宜食清淡,多吃宣肺、健 脾、益肾、化湿的食物,如冬瓜、山楂、赤豆、白萝卜、紫菜、海蜇等,少吃肥肉和甜食。要坚持运动,夏天不要长期呆在空调房里。

  另外,无论是哪种体质的饮食调理,都应强调顺应自然变化,“春天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夏季减苦增辛以养肺气,秋天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天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3、气血旺,精神足

  女人气色好不好,与气血有直接关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气血对女人的重要性远大于男人。

  “如今,盲目减肥、压力过大等因素是年轻女性气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杨力说,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气血不足多与以往的经带胎产(月经、白带、怀孕、生小孩)及劳累、不重保养有关。女性气血不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脾虚引起。表现为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整天没有精神、上班哈欠连天。调理的关键是健脾,可多吃山药、扁豆、粳米、土豆、薏仁等。食疗方:人参黄芪山药炖鸡(或排骨)汤,具体做法为:人参6—10克,黄芪15—30克,山药30克,白术30克,鸡一只,熬汤吃肉。

  元气不足引起。中老年妇女最常见,主因是肾虚,主要表现有乏力、胃寒、舌苔白、四肢发凉、爱拉肚子,劳累时更明显。食疗方:干姜肉桂党参白术炖鸡,做法为:党参15—30克,白术15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鸡一只,熬汤吃肉。

  此外,不少女性血虚或气血两虚。血虚引起的气血不足,主要是与月经、怀孕、生小孩等有关,建议多吃点牛奶、鸡蛋等食物。气血两虚的女性,多表现为没精 打采、头晕眼花、胃口差、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严重的还会心慌。推荐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30克、生姜10—15克、羊肉300克一同熬 制。

  另外,杨力教授提醒,女性调气血注意三点:一要保持心情愉快;二要劳逸结合,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三是多做面部按摩,可以按摩阳白(瞳孔上方1寸)、四白(瞳孔下方1寸)、足三里(膝眼外下四指处)、三阴交(内踝上3寸凹陷处)等穴。

  4、脾胃和,脸色好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康,则气血旺盛,容光焕发。反之,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皮肤无光泽。因此,现代女性若要靓丽有神,应从调理脾胃做起。

  武汉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全毅红介绍,脾胃虚弱的女性很常见,她们往往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斑点丛生、皱纹累累,辨证多为脾胃气虚和脾阳虚。气虚 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面色萎黄;脾阳虚则胃腹冷痛。一般血虚、血热等问题都容易导致脾胃虚弱,所以女性要注意益气、养血、活血。

  专家指出,可通过饮食健脾养胃。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少吃生冷、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多吃富 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 芝麻、虾仁、红糖等,增加营养的同时,兼具益气、健脾、养血、活血的功效。

  在生活作息上,要劳逸结合,以养元气,同时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工作忙碌的职业女性尤其要注意。可参与 瑜伽 、 太极拳 、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也有利于健运脾胃。

  全毅红大夫推荐了2个食疗方:1.红枣茯苓粥。大红枣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红枣去核,茯苓捣碎,一同熬粥。2.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能健脾益中气。

  5、月经畅,身体壮

  经前羊肉温阳 经后鸡汤进补

  从14岁左右初潮,到49岁上下绝经,女性一生约有35年与月经为伴,之间只有在妊娠、哺乳期会生理性中断。可以说,月经是女性独有的健康风向标。

  月经的周期性取决于女性身体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月经期,阳盛极而化阴,如果平时身体失衡,就会出现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经后期,阴长而阳 消,女性多安静、娴雅。随着气血渐渐旺盛,白带开始增多,清澈明晰,*增加。若阴血不足,则白带稀少;如体内偏热,则带下黄稠。到了排卵期,阴极而生 阳,如果气血不足或有涩滞,则磕磕绊绊,不能顺利转化,会出现异常出血、排卵疼痛、腰酸下坠等问题。经前期,阳渐长,气血上行,女性常出现心浮气躁、手脚 发胀。如果体内有火,面部或前胸后背就会长痤疮;若肝火上冲,则出现偏头痛、烦躁易怒;脉络不畅则表现为乳房胀痛怕碰。直到阳极化阴,气血骤然下聚子宫, 经血再次来临。

  由此可见,女性月经的周期、量、色异常以及前后伴随的症状都是阴阳消长转化中的问题造成的。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充分意识到身体发生了故障,或不足、 或过剩、或阻塞、或失衡,需要及时纠正。中医的治疗是补充缺失,祛除多余,通畅脉道,平衡内外、上下、左右,使阴阳互根互用的运行趋于圆顺,如阴阳鱼图一 般。

  女性月经的保健要诀就是“顺其自然”。月经期,阳化阴,多休息调养;排卵期,阴转阳,增加运动有助于排卵。由于这两个阶段变动明显,要避免起居不规 律、寒热无节制、饮食欠均衡。月经前后,顺其阴生阳长,可以适当增加调补。经前期,阳渐生,适当多吃温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葱蒜等;经后期,阴渐长, 可进补鸡汤、排骨,多吃百合、山药、大枣等。当然调补要适度,不能偏颇。

中医养生特点

  中医养生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理论等,对传统的养生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医养生学更加具备科学性、实用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特点

  (1)适度

  中医养生学讲究适度,认为养生者只有有所节制,保持适度,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例如,中医养生学认为,七情不能波动过大,要注重调摄;人体不能过于劳倦,劳动时要注意劳逸结合,房事不要过于频繁。

  (2)持之以恒

  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贵在坚持,养生不能三心二意,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时间久了,“水滴石穿”,自然能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3)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对于养生,不能一刀切,没有绝对永恒的养生之道,它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中医养生学注重养生的变通性,认为养生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养生 方法 。

  (4)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中医养生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理论等,对传统的养生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医养生学更加具备科学性、实用性。

  (5)天人相应

  中医养生学非常注重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认识人的生命、健康时往往同自然规律相联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6)用于日常生活

  中医养生学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中医养生学主张将养生寓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去,让人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养生。

  女人中医养生法

  1、保持身心舒畅 多吃胶质食物

  肾精足,衰老慢

  中医常说“肾主藏精”,“精”相当于人体的固定资产。肾为先天之本,也就是说,这笔固定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父母给的,所以有的人天生肾精足,好比“富二代”,有的人则天生孱弱。无论穷富,都要节约,若挥霍无度,都会肾虚。

  说到“肾虚”,很多男人会主动给自己扣上这顶“帽子”,但其实,肾对女人也尤其重要。女性肾虚的表现很多。肾阴虚可以有失眠多梦、手足心热、潮热盗 汗、头晕耳鸣、经少甚至闭经等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阳虚表现为手足冷、面白或黢黑、精神不振、浮肿、腹泻、白带清稀、不孕、*低下、小便清长、夜 尿多等症状,舌淡胖大,脉微细。还有些症状如腰膝酸软、脱发、白发、 记忆力 减退等,难以归为阴虚或阳虚,但可以看作肾精不足。女性的衰老尤其和肾虚关系密 切,面色晦暗、黄褐斑、更年期提前等,都有肾精不足的原因。

  男性阳气较旺,肝气相对舒畅,对肾脏基本以补为主。女性属阴,疏泄功能稍微差一点,如果疏泄不利,往往会有经期乳胀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闭经。所以女性不仅要补肾,还要注意疏通。

  具体怎么护肾呢?首先,作息要规律,熬夜最伤肾;其次,要缓解身心压力,女性更应该注意心情舒畅,才能使肝肾协调地工作;最后,不可性生活过度。如果生活中注意了这些,肾虚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可以考虑适当进补。

  无论肾阳虚、肾阴虚,都以填补肾精为基础,须选择一些质重黏稠的药物(天下养生网),如地黄、枸杞子、阿胶、龟板胶、海参、核桃等。需要注意的是,肾阳虚忌讳纯用温热药,即在填补肾精的基础上,用一点热药就够了。女性除了补还要注意调,一要疏肝,可用当归、白芍、陈皮、枳壳等,把气机梳理开;二是通肾,如六味地黄丸 中泽泻的作用。

  肾阴虚的女性日常还可以适当吃些肉皮冻,肾阳虚者可以用适量鹿角胶熬粥。总之,肉皮冻、阿胶、龟板胶等动物胶,都是补肾的好食品。

  2、调寒热,知冷暖

  在中医看来,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就是对寒热的描述。很多年轻女性不怕冷,冬天也穿得很 少;而有些女性年轻时特别怕冷,但到了一定年龄就怕热了。这说明,人的体质是先天禀赋,体质各异,对寒热的感受就不同。

  阳虚型体质的女孩是“怕冷族”,特别是在月经前后,会浑身发冷、手脚冰凉,容易疲乏,易感冒。这类人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贪食生冷,可以吃一些温补脾 肾阳气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韭菜、大蒜、黑米、桂圆、红枣、荔枝、桂皮、枸杞等,也可在煲汤时加入黄芪、熟地、橙皮、肉桂、当归等。

  痰湿型体质多见于胖女孩,表现为身体沉重、腹部肥满松软、额头油脂分泌多、上眼睑肿。这样的女性,往往既怕冷又怕热。饮食上,宜食清淡,多吃宣肺、健 脾、益肾、化湿的食物,如冬瓜、山楂、赤豆、白萝卜、紫菜、海蜇等,少吃肥肉和甜食。要坚持运动,夏天不要长期呆在空调房里。

  另外,无论是哪种体质的饮食调理,都应强调顺应自然变化,“春天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夏季减苦增辛以养肺气,秋天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天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3、气血旺,精神足

  女人气色好不好,与气血有直接关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气血对女人的重要性远大于男人。

  “如今,盲目减肥、压力过大等因素是年轻女性气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杨力说,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气血不足多与以往的经带胎产(月经、白带、怀孕、生小孩)及劳累、不重保养有关。女性气血不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脾虚引起。表现为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整天没有精神、上班哈欠连天。调理的关键是健脾,可多吃山药、扁豆、粳米、土豆、薏仁等。食疗方:人参黄芪山药炖鸡(或排骨)汤,具体做法为:人参6—10克,黄芪15—30克,山药30克,白术30克,鸡一只,熬汤吃肉。

  元气不足引起。中老年妇女最常见,主因是肾虚,主要表现有乏力、胃寒、舌苔白、四肢发凉、爱拉肚子,劳累时更明显。食疗方:干姜肉桂党参白术炖鸡,做法为:党参15—30克,白术15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鸡一只,熬汤吃肉。

  此外,不少女性血虚或气血两虚。血虚引起的气血不足,主要是与月经、怀孕、生小孩等有关,建议多吃点牛奶、鸡蛋等食物。气血两虚的女性,多表现为没精 打采、头晕眼花、胃口差、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严重的还会心慌。推荐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30克、生姜10—15克、羊肉300克一同熬 制。

  另外,杨力教授提醒,女性调气血注意三点:一要保持心情愉快;二要劳逸结合,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三是多做面部按摩,可以按摩阳白(瞳孔上方1寸)、四白(瞳孔下方1寸)、足三里(膝眼外下四指处)、三阴交(内踝上3寸凹陷处)等穴。

  4、脾胃和,脸色好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康,则气血旺盛,容光焕发。反之,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皮肤无光泽。因此,现代女性若要靓丽有神,应从调理脾胃做起。

  武汉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全毅红介绍,脾胃虚弱的女性很常见,她们往往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斑点丛生、皱纹累累,辨证多为脾胃气虚和脾阳虚。气虚 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面色萎黄;脾阳虚则胃腹冷痛。一般血虚、血热等问题都容易导致脾胃虚弱,所以女性要注意益气、养血、活血。

  专家指出,可通过饮食健脾养胃。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少吃生冷、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多吃富 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 芝麻、虾仁、红糖等,增加营养的同时,兼具益气、健脾、养血、活血的功效。

  在生活作息上,要劳逸结合,以养元气,同时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工作忙碌的职业女性尤其要注意。可参与 瑜伽 、 太极拳 、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也有利于健运脾胃。

  全毅红大夫推荐了2个食疗方:1.红枣茯苓粥。大红枣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红枣去核,茯苓捣碎,一同熬粥。2.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能健脾益中气。

  5、月经畅,身体壮

  经前羊肉温阳 经后鸡汤进补

  从14岁左右初潮,到49岁上下绝经,女性一生约有35年与月经为伴,之间只有在妊娠、哺乳期会生理性中断。可以说,月经是女性独有的健康风向标。

  月经的周期性取决于女性身体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月经期,阳盛极而化阴,如果平时身体失衡,就会出现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经后期,阴长而阳 消,女性多安静、娴雅。随着气血渐渐旺盛,白带开始增多,清澈明晰,*增加。若阴血不足,则白带稀少;如体内偏热,则带下黄稠。到了排卵期,阴极而生 阳,如果气血不足或有涩滞,则磕磕绊绊,不能顺利转化,会出现异常出血、排卵疼痛、腰酸下坠等问题。经前期,阳渐长,气血上行,女性常出现心浮气躁、手脚 发胀。如果体内有火,面部或前胸后背就会长痤疮;若肝火上冲,则出现偏头痛、烦躁易怒;脉络不畅则表现为乳房胀痛怕碰。直到阳极化阴,气血骤然下聚子宫, 经血再次来临。

  由此可见,女性月经的周期、量、色异常以及前后伴随的症状都是阴阳消长转化中的问题造成的。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充分意识到身体发生了故障,或不足、 或过剩、或阻塞、或失衡,需要及时纠正。中医的治疗是补充缺失,祛除多余,通畅脉道,平衡内外、上下、左右,使阴阳互根互用的运行趋于圆顺,如阴阳鱼图一 般。

  女性月经的保健要诀就是“顺其自然”。月经期,阳化阴,多休息调养;排卵期,阴转阳,增加运动有助于排卵。由于这两个阶段变动明显,要避免起居不规 律、寒热无节制、饮食欠均衡。月经前后,顺其阴生阳长,可以适当增加调补。经前期,阳渐生,适当多吃温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葱蒜等;经后期,阴渐长, 可进补鸡汤、排骨,多吃百合、山药、大枣等。当然调补要适度,不能偏颇。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动态、和谐适度、综合应用、适应广泛。

1、整体动态: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健康不仅仅是某个器官的功能正常,而是各个器官之间协调配合、相互促进的结果。因此,中医养生强调对整体生命过程的把握和干预,通过调节身体各系统的平衡,以达到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2、和谐适度:中医养生学注重平衡和谐,主张在生活中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休息、饮食和情绪、工作和娱乐,避免过度或不足,从而使人体处于最佳状态。

3、综合应用:中医养生学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各种调养方法和手段,如针灸、按摩、食疗、草药、气功等,以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

4、适应广泛:中医养生学旨在促进人体健康与长寿,适用于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群。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群,都可以通过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和方法调整身体状态,提高健康水平。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学养生是指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生活方式,以及适当使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一种养生方式。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化,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相应的养生方案。

1、饮食调养:中医认为,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合理膳食可以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比如,冬季应多吃温热食物,如姜、葱、蒜等;夏季应多吃清凉食品,如西瓜、黄瓜、荷叶等。

2、起居有常:中医强调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定时进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3、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比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

4、运动锻炼:中医认为,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比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轻度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5、中医治疗:中医养生也包括使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方法,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养生不仅要注重个人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整,还应该结合自身的体质特点,选用适合自己的中医治疗方法和养生方案。同时,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动态、和谐适度、综合应用、适应广泛。

1、整体动态: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健康不仅仅是某个器官的功能正常,而是各个器官之间协调配合、相互促进的结果。因此,中医养生强调对整体生命过程的把握和干预,通过调节身体各系统的平衡,以达到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2、和谐适度:中医养生学注重平衡和谐,主张在生活中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休息、饮食和情绪、工作和娱乐,避免过度或不足,从而使人体处于最佳状态。

3、综合应用:中医养生学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各种调养方法和手段,如针灸、按摩、食疗、草药、气功等,以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

4、适应广泛:中医养生学旨在促进人体健康与长寿,适用于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群。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群,都可以通过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和方法调整身体状态,提高健康水平。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学养生是指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生活方式,以及适当使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一种养生方式。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化,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相应的养生方案。

1、饮食调养:中医认为,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合理膳食可以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比如,冬季应多吃温热食物,如姜、葱、蒜等;夏季应多吃清凉食品,如西瓜、黄瓜、荷叶等。

2、起居有常:中医强调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定时进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3、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比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

4、运动锻炼:中医认为,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比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轻度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5、中医治疗:中医养生也包括使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方法,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养生不仅要注重个人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整,还应该结合自身的体质特点,选用适合自己的中医治疗方法和养生方案。同时,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饮食养生四大特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神农氏尝百草的滋味、水泉的甘苦,开拓了我国远古人找寻和认识药物与食物长期实践光辉的食养一页。

儒家自我国商代伊尹、西周食医和孔孟倡导“食性”以来,历代儒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

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虽难免不受佛、道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也逐渐形成了儒家食养的若干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四点。

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 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中医饮食养生四大特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神农氏尝百草的滋味、水泉的甘苦,开拓了我国远古人找寻和认识药物与食物长期实践光辉的食养一页。

儒家自我国商代伊尹、西周食医和孔孟倡导“食性”以来,历代儒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

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虽难免不受佛、道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也逐渐形成了儒家食养的若干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四点。

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 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中医饮食养生四大特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神农氏尝百草的滋味、水泉的甘苦,开拓了我国远古人找寻和认识药物与食物长期实践光辉的食养一页。

儒家自我国商代伊尹、西周食医和孔孟倡导“食性”以来,历代儒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

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虽难免不受佛、道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也逐渐形成了儒家食养的若干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四点。

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 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如下:

一、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老子把慈善、节俭和不为天下先,视为人生三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重视道德修养。庄子论养生也是强调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二、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中国古代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保健体操都体现了中和的追求。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三、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四、强调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发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继发症。《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则。所谓治未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当未病之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在既病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恶化。由此可见,从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义看,它与养生学的内容相一致。

五、重视饮食养生。

历代养生家都最为重视饮食养生。张仲景的饮食养生法有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和内容:①摄取对生命有益的饮食物。②避免进食对身体有害的食物。③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④注意进食时间。⑤注意食量。⑥食物与身体状态相宜,如因身体之虚实而用补泻饮食,补不足,损有余。⑦掌握食物中解毒方法。

六、强调顺天应时。

中医养生学也十分重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寒暑的变化。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人应该春养生发之气,夏养成长之气,秋养收敛之气,冬养闭藏之气。这是中医“天人相应”观点的反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如下:

一、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老子把慈善、节俭和不为天下先,视为人生三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重视道德修养。庄子论养生也是强调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二、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中国古代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保健体操都体现了中和的追求。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三、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四、强调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发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继发症。《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则。所谓治未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当未病之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在既病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恶化。由此可见,从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义看,它与养生学的内容相一致。

五、重视饮食养生。

历代养生家都最为重视饮食养生。张仲景的饮食养生法有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和内容:①摄取对生命有益的饮食物。②避免进食对身体有害的食物。③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④注意进食时间。⑤注意食量。⑥食物与身体状态相宜,如因身体之虚实而用补泻饮食,补不足,损有余。⑦掌握食物中解毒方法。

六、强调顺天应时。

中医养生学也十分重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寒暑的变化。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人应该春养生发之气,夏养成长之气,秋养收敛之气,冬养闭藏之气。这是中医“天人相应”观点的反映。

中医养生学的六个基本特点

中医养生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理论等,对传统的养生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医养生学更加具备科学性、实用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的六个基本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1、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2、强调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发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继发症。《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则。所谓治未病,简言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当未病之时,采取 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在既病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恶化。由此可见,从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义看,它与养生学的内容相一致。从第二方面的意义看,如果患者自觉的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药疗、食疗或起居、气功、 体操 等 方法 防止疾病发展,促进恢复,那也是养生行为。张仲景的“养慎”说就是治未病思想。《金匮要略》第一篇就提出这种思想。养慎的核心就是外避六淫,内养正气。“治未病”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学家所重视。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3、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论语·雍也》及《孔记·中庸》中均记载孔子关于仁者寿的观点,认为仁慈的人,有爱心、心地善良的人,能享长寿。老子把慈善、节俭和不为天下先,视为人生三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重视道德修养。庄子论养生也是强调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为君者仁,则其民亦寿。《汉书·董仲舒传》说:尧舜行德,*仁寿。上行下效,全社会都具有真诚的爱心,自然能出现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4、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汉·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能使极耳。”这正是中和原则的体现。晋·陶弘景说:能中和者必久寿。中国古代五禽戏、八段锦、 太极拳 等养生保健体操都体现了中和的追求。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5、重视饮食养生。

历代养生家都最为重视饮食养生。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见《千金要方·食治·序论》)本文重点讲一讲医学之圣张的饮食养生。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特别强调了饮食养生的意义,他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他指出,饮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一个节字,就将饮食应该注意质和量二个方面的合理性表达明白。节就是无太过不及。过食任何一种性味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从而生焉。他还说: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疹竟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这段话简明扼要:人们的食物及饮食方法,适宜则对身体有益,否则便身体有害。珍惜生命者,应该善于通过饮食养生,对身体进行调摄。否则就可能引起疾病,影响生命的质量和数量。仲景又说: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见《千金要方·食治》)按照孙思邈的说法,他之所以作《食治》一卷,正是因为受到了仲景此段语言的影响。

张仲景的饮食养生法有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和内容:

(1)摄取对生命有益的饮食物。

(2)避免进食对身体有害的食物。

(3)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

(4)注意进食时间。

(5)注意食量。

(6)食物与身体状态相宜,如因身体之虚实而用补泻饮食,补不足,损有余。

(7)掌握食物中毒解毒方法。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6、强调顺天应时。

中医养生学也十分重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寒暑的变化。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灵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例》说:“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人应该春养生发之气,夏养成长之气,秋养收敛之气,冬养闭藏之气。这是中医“天人相应”观点的反映。

中医养生学的六个基本特点

中医养生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理论等,对传统的养生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医养生学更加具备科学性、实用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的六个基本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1、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2、强调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发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继发症。《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则。所谓治未病,简言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当未病之时,采取 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在既病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恶化。由此可见,从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义看,它与养生学的内容相一致。从第二方面的意义看,如果患者自觉的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药疗、食疗或起居、气功、 体操 等 方法 防止疾病发展,促进恢复,那也是养生行为。张仲景的“养慎”说就是治未病思想。《金匮要略》第一篇就提出这种思想。养慎的核心就是外避六淫,内养正气。“治未病”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学家所重视。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3、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论语·雍也》及《孔记·中庸》中均记载孔子关于仁者寿的观点,认为仁慈的人,有爱心、心地善良的人,能享长寿。老子把慈善、节俭和不为天下先,视为人生三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重视道德修养。庄子论养生也是强调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为君者仁,则其民亦寿。《汉书·董仲舒传》说:尧舜行德,*仁寿。上行下效,全社会都具有真诚的爱心,自然能出现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4、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汉·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能使极耳。”这正是中和原则的体现。晋·陶弘景说:能中和者必久寿。中国古代五禽戏、八段锦、 太极拳 等养生保健体操都体现了中和的追求。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5、重视饮食养生。

历代养生家都最为重视饮食养生。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见《千金要方·食治·序论》)本文重点讲一讲医学之圣张的饮食养生。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特别强调了饮食养生的意义,他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他指出,饮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一个节字,就将饮食应该注意质和量二个方面的合理性表达明白。节就是无太过不及。过食任何一种性味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从而生焉。他还说: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疹竟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这段话简明扼要:人们的食物及饮食方法,适宜则对身体有益,否则便身体有害。珍惜生命者,应该善于通过饮食养生,对身体进行调摄。否则就可能引起疾病,影响生命的质量和数量。仲景又说: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见《千金要方·食治》)按照孙思邈的说法,他之所以作《食治》一卷,正是因为受到了仲景此段语言的影响。

张仲景的饮食养生法有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和内容:

(1)摄取对生命有益的饮食物。

(2)避免进食对身体有害的食物。

(3)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

(4)注意进食时间。

(5)注意食量。

(6)食物与身体状态相宜,如因身体之虚实而用补泻饮食,补不足,损有余。

(7)掌握食物中毒解毒方法。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6、强调顺天应时。

中医养生学也十分重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寒暑的变化。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灵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例》说:“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人应该春养生发之气,夏养成长之气,秋养收敛之气,冬养闭藏之气。这是中医“天人相应”观点的反映。

中医养生文化都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医 养生 文化的基本特都有哪些?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人体和外部的自然环境是相统一的,即假如天地是个大宇宙,那么人体就是小宇宙。因此,天地的变化会给人体带来一些影响。

阴阳 平衡

“阴阳平衡”也是中医 养生 的一大特征。阴阳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假如天、太阳、火、男人等是阳,那么,地、月亮、水、女人等便是阴。假如将好动、外向、热情、阳光视为阳,那么,安静、内向、阴暗、冷漠可视为阴。中医认为人身患疾病是因为人体阴阳失衡所致。因此,中医 养生 非常重视阴阳平衡状态。

形神合养

“形神合养”与“心身合一”是相通的概念,此观点认为人的精神和身体是有机整体。即人的身体会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因此,中医非常重视养神和养形间的关系以及精、气、神的作用。总之,中医既重视身体锻炼和保养,又重视精神*和调摄。

中医养生文化都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医 养生 文化的基本特都有哪些?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人体和外部的自然环境是相统一的,即假如天地是个大宇宙,那么人体就是小宇宙。因此,天地的变化会给人体带来一些影响。

阴阳 平衡

“阴阳平衡”也是中医 养生 的一大特征。阴阳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假如天、太阳、火、男人等是阳,那么,地、月亮、水、女人等便是阴。假如将好动、外向、热情、阳光视为阳,那么,安静、内向、阴暗、冷漠可视为阴。中医认为人身患疾病是因为人体阴阳失衡所致。因此,中医 养生 非常重视阴阳平衡状态。

形神合养

“形神合养”与“心身合一”是相通的概念,此观点认为人的精神和身体是有机整体。即人的身体会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因此,中医非常重视养神和养形间的关系以及精、气、神的作用。总之,中医既重视身体锻炼和保养,又重视精神*和调摄。

中医养生文化都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医 养生 文化的基本特都有哪些?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人体和外部的自然环境是相统一的,即假如天地是个大宇宙,那么人体就是小宇宙。因此,天地的变化会给人体带来一些影响。

阴阳 平衡

“阴阳平衡”也是中医 养生 的一大特征。阴阳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假如天、太阳、火、男人等是阳,那么,地、月亮、水、女人等便是阴。假如将好动、外向、热情、阳光视为阳,那么,安静、内向、阴暗、冷漠可视为阴。中医认为人身患疾病是因为人体阴阳失衡所致。因此,中医 养生 非常重视阴阳平衡状态。

形神合养

“形神合养”与“心身合一”是相通的概念,此观点认为人的精神和身体是有机整体。即人的身体会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因此,中医非常重视养神和养形间的关系以及精、气、神的作用。总之,中医既重视身体锻炼和保养,又重视精神*和调摄。

中医养生文化都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医 养生 文化的基本特都有哪些?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人体和外部的自然环境是相统一的,即假如天地是个大宇宙,那么人体就是小宇宙。因此,天地的变化会给人体带来一些影响。

阴阳 平衡

“阴阳平衡”也是中医 养生 的一大特征。阴阳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假如天、太阳、火、男人等是阳,那么,地、月亮、水、女人等便是阴。假如将好动、外向、热情、阳光视为阳,那么,安静、内向、阴暗、冷漠可视为阴。中医认为人身患疾病是因为人体阴阳失衡所致。因此,中医 养生 非常重视阴阳平衡状态。

形神合养

“形神合养”与“心身合一”是相通的概念,此观点认为人的精神和身体是有机整体。即人的身体会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因此,中医非常重视养神和养形间的关系以及精、气、神的作用。总之,中医既重视身体锻炼和保养,又重视精神*和调摄。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有哪些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以下项目:1. 药养: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包括药膳等。2. 针灸:包括毫针刺和艾灸,通过针灸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调理身体。3. 拔罐:通过拔罐刺激促进血液运行和调理气血,预防治疗疾病。4. 推拿:通过手法推拿穴位激发功能,调理气血和养生保健。5. 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等来平衡阴阳气血,提高身体机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