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八脉简介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12 01:26:29
文档

中医养生八脉简介

简介:《养气八条脉》是由倪泰一编写而成的一部人体经气使用手册内容,书中对明代医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进行了今译,对八脉的要义进行了全面解读。
推荐度:
导读简介:《养气八条脉》是由倪泰一编写而成的一部人体经气使用手册内容,书中对明代医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进行了今译,对八脉的要义进行了全面解读。

简介:《养气八条脉》是由倪泰一编写而成的一部人体经气使用手册内容,书中对明代医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进行了今译,对八脉的要义进行了全面解读。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八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奇经八脉
      4.1 督脉 4.2 任脉 4.3 冲脉 4.4 带脉 4.5 阴维脉 4.6 阳维脉 4.7 阴蹻脉 4.8 阳蹻脉
    5 奇经八脉的特点与作用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八脉

1 拼音

bā mài

2 英文参考

eight extrameridian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八脉是奇经八脉的简称[1][2]。为经络分类名[3]。《难经·二十七难》:“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3][4]。奇经八脉在《内经》中曾有分散的记载,至《难经》才集中加以讨论,并提出奇经八脉这个名称[3]。

4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3][4]。

4.1 督脉

督脉为经脉名,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沦》。本经起于小腹内,出于会 *** ,沿脊柱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处进入脑内,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正中的百会,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的水沟穴,止于上牙龈部的龈交。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与本脉脉气相通。[5]

4.2 任脉

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本经自小腹内胞中开始,出于会 *** 的会阴穴,沿胸腹正中线直上至咽喉,再向上到下颌正中的承浆,环绕口唇,到两目下。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与本经脉气相通。[6]

4.3 冲脉

冲脉(chong meridian or perating or thoroughfare vessel)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本脉与任、督两脉同起于胞中,浅出于腹股沟当气冲穴的部位,与足少阴肾经(《难经》作足阳明胃经)并行向上,到胸中而弥漫散布。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与本脉脉气相通。[7]

冲脉

4.4 带脉

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本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起于季胁下,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维道三穴,围绕腰腹一周。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穴与本脉脉气相通。[8]

带脉

4.5 阴维脉

阴维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本经自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开始,沿下肢内侧上行,进入小腹部,通过胁肋、胸腔到达咽部,与任脉会合。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与本脉脉气相通。[9]

阴维脉

4.6 阳维脉

阳维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本经自足太阳膀胱经的金门穴开始,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胁肋、肩胛到耳后方,再向上到头额部后,又折回到项后风府穴处。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0]

阳维脉

4.7 阴蹻脉

阴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本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起于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经内踝后和腿股内侧向上循行,进入 *** ,再上行经胸到缺盆,沿喉咙走在人迎(颈动脉搏动处)的前面,经颧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相并上行到脑。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1]

阴蹻脉

4.8 阳蹻脉

阳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2]

5 奇经八脉的特点与作用

八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奇经八脉
      4.1 督脉 4.2 任脉 4.3 冲脉 4.4 带脉 4.5 阴维脉 4.6 阳维脉 4.7 阴蹻脉 4.8 阳蹻脉
    5 奇经八脉的特点与作用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八脉

1 拼音

bā mài

2 英文参考

eight extrameridian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八脉是奇经八脉的简称[1][2]。为经络分类名[3]。《难经·二十七难》:“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3][4]。奇经八脉在《内经》中曾有分散的记载,至《难经》才集中加以讨论,并提出奇经八脉这个名称[3]。

4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3][4]。

4.1 督脉

督脉为经脉名,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沦》。本经起于小腹内,出于会 *** ,沿脊柱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处进入脑内,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正中的百会,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的水沟穴,止于上牙龈部的龈交。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与本脉脉气相通。[5]

4.2 任脉

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本经自小腹内胞中开始,出于会 *** 的会阴穴,沿胸腹正中线直上至咽喉,再向上到下颌正中的承浆,环绕口唇,到两目下。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与本经脉气相通。[6]

4.3 冲脉

冲脉(chong meridian or perating or thoroughfare vessel)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本脉与任、督两脉同起于胞中,浅出于腹股沟当气冲穴的部位,与足少阴肾经(《难经》作足阳明胃经)并行向上,到胸中而弥漫散布。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与本脉脉气相通。[7]

冲脉

4.4 带脉

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本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起于季胁下,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维道三穴,围绕腰腹一周。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穴与本脉脉气相通。[8]

带脉

4.5 阴维脉

阴维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本经自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开始,沿下肢内侧上行,进入小腹部,通过胁肋、胸腔到达咽部,与任脉会合。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与本脉脉气相通。[9]

阴维脉

4.6 阳维脉

阳维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本经自足太阳膀胱经的金门穴开始,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胁肋、肩胛到耳后方,再向上到头额部后,又折回到项后风府穴处。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0]

阳维脉

4.7 阴蹻脉

阴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本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起于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经内踝后和腿股内侧向上循行,进入 *** ,再上行经胸到缺盆,沿喉咙走在人迎(颈动脉搏动处)的前面,经颧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相并上行到脑。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1]

阴蹻脉

4.8 阳蹻脉

阳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2]

5 奇经八脉的特点与作用

八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奇经八脉
      4.1 督脉 4.2 任脉 4.3 冲脉 4.4 带脉 4.5 阴维脉 4.6 阳维脉 4.7 阴蹻脉 4.8 阳蹻脉
    5 奇经八脉的特点与作用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八脉

1 拼音

bā mài

2 英文参考

eight extrameridian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八脉是奇经八脉的简称[1][2]。为经络分类名[3]。《难经·二十七难》:“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3][4]。奇经八脉在《内经》中曾有分散的记载,至《难经》才集中加以讨论,并提出奇经八脉这个名称[3]。

4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3][4]。

4.1 督脉

督脉为经脉名,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沦》。本经起于小腹内,出于会 *** ,沿脊柱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处进入脑内,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正中的百会,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的水沟穴,止于上牙龈部的龈交。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与本脉脉气相通。[5]

4.2 任脉

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本经自小腹内胞中开始,出于会 *** 的会阴穴,沿胸腹正中线直上至咽喉,再向上到下颌正中的承浆,环绕口唇,到两目下。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与本经脉气相通。[6]

4.3 冲脉

冲脉(chong meridian or perating or thoroughfare vessel)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本脉与任、督两脉同起于胞中,浅出于腹股沟当气冲穴的部位,与足少阴肾经(《难经》作足阳明胃经)并行向上,到胸中而弥漫散布。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与本脉脉气相通。[7]

冲脉

4.4 带脉

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本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起于季胁下,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维道三穴,围绕腰腹一周。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穴与本脉脉气相通。[8]

带脉

4.5 阴维脉

阴维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本经自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开始,沿下肢内侧上行,进入小腹部,通过胁肋、胸腔到达咽部,与任脉会合。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与本脉脉气相通。[9]

阴维脉

4.6 阳维脉

阳维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本经自足太阳膀胱经的金门穴开始,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胁肋、肩胛到耳后方,再向上到头额部后,又折回到项后风府穴处。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0]

阳维脉

4.7 阴蹻脉

阴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本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起于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经内踝后和腿股内侧向上循行,进入 *** ,再上行经胸到缺盆,沿喉咙走在人迎(颈动脉搏动处)的前面,经颧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相并上行到脑。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1]

阴蹻脉

4.8 阳蹻脉

阳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与本脉脉气相通。[12]

5 奇经八脉的特点与作用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奇经八脉的概述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由于此八条经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为奇经。

  1.奇经八脉的特点

  奇经八脉的特点,即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其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即无走向、分布或交接规律。二是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的相互络属关系,即如督脉,亦仅是与脑、脊髓和肾关系密切而已。三是奇经八脉之间没有表里关系。

  2.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

  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生理作用;一是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总督诸阳经,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能通行上下而渗灌三阴三阳,带脉能约束躯干纵行诸经而沟通腰腹部之经脉。二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正经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而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予以补充。三是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奇恒之腑关系较为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督脉的基本功能

  一是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循行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故能总督一身之阳经,又称“阳脉之海”。二是督脉循行于脊里,上行人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故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联系。

  任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故能总任一身之阴经,又称“阴脉之海”。二是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称“任主胞胎”。

  冲脉的基本功能:一是冲脉上行至头,下行至足,贯穿全身,为气血之要冲,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二是冲脉又称“血海”,与妇女月经有密切关系。

  带脉的基本功能:约束纵行诸条经脉。

  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并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故有司眼睑开合之功能。

  维脉的基本功能:维系全身经脉。阳维能维系联络全身之阳经;阴维则维系联络全身之阴经。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奇经八脉的概述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由于此八条经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为奇经。

  1.奇经八脉的特点

  奇经八脉的特点,即与十二经脉的不同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其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即无走向、分布或交接规律。二是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的相互络属关系,即如督脉,亦仅是与脑、脊髓和肾关系密切而已。三是奇经八脉之间没有表里关系。

  2.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

  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生理作用;一是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总督诸阳经,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能通行上下而渗灌三阴三阳,带脉能约束躯干纵行诸经而沟通腰腹部之经脉。二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正经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而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予以补充。三是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奇恒之腑关系较为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督脉的基本功能

  一是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循行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故能总督一身之阳经,又称“阳脉之海”。二是督脉循行于脊里,上行人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故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联系。

  任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故能总任一身之阴经,又称“阴脉之海”。二是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称“任主胞胎”。

  冲脉的基本功能:一是冲脉上行至头,下行至足,贯穿全身,为气血之要冲,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二是冲脉又称“血海”,与妇女月经有密切关系。

  带脉的基本功能:约束纵行诸条经脉。

  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并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故有司眼睑开合之功能。

  维脉的基本功能:维系全身经脉。阳维能维系联络全身之阳经;阴维则维系联络全身之阴经。

中医学的七经八脉走行是什么?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八脉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分布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中医学的七经八脉走行是什么?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八脉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分布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中医学的七经八脉走行是什么?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八脉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分布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中医学的七经八脉走行是什么?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八脉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分布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八脉简介

简介:《养气八条脉》是由倪泰一编写而成的一部人体经气使用手册内容,书中对明代医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进行了今译,对八脉的要义进行了全面解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