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皮肤瘙痒症中医养生秘方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18 17:55:32
文档

皮肤瘙痒症中医养生秘方

皮肤瘙痒症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风止痒颗粒、肤痒颗粒以及防风通圣丸等药物。1、消风止痒颗粒:该药物气香,味微苦,是由炒苍术、地黄、地骨皮、当归、荆芥、亚麻子等多种药材组成,可用于治疗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症等不适,具有消风清热、除湿止痒的作用。2、肤痒颗粒:肤痒颗粒是一种皮肤科用的中成药,一般对荨麻疹或者皮肤瘙痒等不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的作用。
推荐度:
导读皮肤瘙痒症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风止痒颗粒、肤痒颗粒以及防风通圣丸等药物。1、消风止痒颗粒:该药物气香,味微苦,是由炒苍术、地黄、地骨皮、当归、荆芥、亚麻子等多种药材组成,可用于治疗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症等不适,具有消风清热、除湿止痒的作用。2、肤痒颗粒:肤痒颗粒是一种皮肤科用的中成药,一般对荨麻疹或者皮肤瘙痒等不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的作用。

皮肤瘙痒症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风止痒颗粒、肤痒颗粒以及防风通圣丸等药物。

1、消风止痒颗粒:该药物气香,味微苦,是由炒苍术、地黄、地骨皮、当归、荆芥、亚麻子等多种药材组成,可用于治疗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症等不适,具有消风清热、除湿止痒的作用。

2、肤痒颗粒:肤痒颗粒是一种皮肤科用的中成药,一般对荨麻疹或者皮肤瘙痒等不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的作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皮肤瘙痒吃什么好 5款食疗帮你迅速止痒

1

干姜汤

组成:干姜9g、红枣10枚、桂枝6g。

制法:3味共同煎汤。

服法:饮汤,每日1剂,连服7剂。

按语:本方具有疏风散寒之功,适用于皮肤瘙痒症病发于大腿内侧,小腿屈侧及关节周围,皮痒干燥脱屑,夜间尤重者。

2

泥鳅汤

组成:泥鳅30g、红枣15g、食盐适量。

制法:把泥鳅洗净,与红枣煎汤加食盐调味。

服法:饮汤并食泥鳅、红枣,每日1剂。

按语:本方具有养血润肤之功,皮肤瘙痒症见有皮肤干燥,抓后血痕累累,伴头晕、心悸、失眠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服用本汤可增强疗效。

3

海带汤

组成1海带、绿豆、白糖各适量。

制法:将海带洗净切碎,与绿豆、红糖一起煮汤。

服法:饮汤并食绿豆,每日1剂,连服7剂。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女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症见外阴、肛:等处皮痒不止,抓后脂水淋漓,伴白带量多。

4

甲肉当归汤

组成:穿山甲肉100g、当归15g、食盐适量。

制法:把穿山甲肉切碎,和当归一起加水适量炖熟,食盐调味。

服法:饮汤,每日1剂,隔3天1次,服用剂数视病情而定。

按语:本汤具有滋阴养血护肤之功,对皮肤瘙痒症见有发病日久,皮肤呈苔藓样变,痒而不止者有较好疗效。

皮肤瘙痒吃什么好 5款食疗帮你迅速止痒

1

干姜汤

组成:干姜9g、红枣10枚、桂枝6g。

制法:3味共同煎汤。

服法:饮汤,每日1剂,连服7剂。

按语:本方具有疏风散寒之功,适用于皮肤瘙痒症病发于大腿内侧,小腿屈侧及关节周围,皮痒干燥脱屑,夜间尤重者。

2

泥鳅汤

组成:泥鳅30g、红枣15g、食盐适量。

制法:把泥鳅洗净,与红枣煎汤加食盐调味。

服法:饮汤并食泥鳅、红枣,每日1剂。

按语:本方具有养血润肤之功,皮肤瘙痒症见有皮肤干燥,抓后血痕累累,伴头晕、心悸、失眠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服用本汤可增强疗效。

3

海带汤

组成1海带、绿豆、白糖各适量。

制法:将海带洗净切碎,与绿豆、红糖一起煮汤。

服法:饮汤并食绿豆,每日1剂,连服7剂。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女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症见外阴、肛:等处皮痒不止,抓后脂水淋漓,伴白带量多。

4

甲肉当归汤

组成:穿山甲肉100g、当归15g、食盐适量。

制法:把穿山甲肉切碎,和当归一起加水适量炖熟,食盐调味。

服法:饮汤,每日1剂,隔3天1次,服用剂数视病情而定。

按语:本汤具有滋阴养血护肤之功,对皮肤瘙痒症见有发病日久,皮肤呈苔藓样变,痒而不止者有较好疗效。

冬季皮肤瘙痒偏方大全

皮肤瘙痒是一种皮肤病,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冬季皮肤瘙痒的患者很多,北方较为普遍,那么冬季皮肤瘙痒偏方有哪些呢?

冬季皮肤瘙痒偏方大全:中医药剂

冬季皮肤瘙痒偏方大全:民间偏方

③鲜毛算盘叶子煨烤热后,擦患处,可达止痒目的。

④选花椒十克左右就可以了,用花椒煮开水,煮大概十分钟左右,用已清洗全身尤其是瘙痒处。

⑤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适量食盐,加热至盐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处,一般3-5次可见效。如有反复,可继续搽洗。适用于中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较好。

⑥一般只要不是有溃疡的皮肤面,可以用白醋来涂抹,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不可以浓度太强的白醋,那样会对身体有刺激性,一般连用几天就会明显好转,甚至是痊愈。

⑦用点淘米水然后加入一些食盐在锅里面煮沸了,然后再倒在洗澡盆里,水温合适了之后就可以用毛巾蘸着擦洗瘙痒的部位。

⑧将较鲜蒜瓣洗净捣烂,用纱布包扎浸于米醋内,2-3小时取出。以包擦洗患处,每日次,每次10-20分钟。

冬季皮肤瘙痒偏方大全:食疗妙方

①大枣(或金丝枣)10枚,雪梨膏20毫升。将枣先泡半小时,入砂锅内加水煮至枣烂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此方可润肺护肤,健脾益气。适用于冬季皮肤干燥脱屑,老年皮肤瘙痒。

③取蜂胶十滴倒入50ml的温开水中服用,蜂胶丸也可以,每天一两次。

冬季皮肤瘙痒偏方大全

皮肤瘙痒是一种皮肤病,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冬季皮肤瘙痒的患者很多,北方较为普遍,那么冬季皮肤瘙痒偏方有哪些呢?

冬季皮肤瘙痒偏方大全:中医药剂

冬季皮肤瘙痒偏方大全:民间偏方

③鲜毛算盘叶子煨烤热后,擦患处,可达止痒目的。

④选花椒十克左右就可以了,用花椒煮开水,煮大概十分钟左右,用已清洗全身尤其是瘙痒处。

⑤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适量食盐,加热至盐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处,一般3-5次可见效。如有反复,可继续搽洗。适用于中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较好。

⑥一般只要不是有溃疡的皮肤面,可以用白醋来涂抹,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不可以浓度太强的白醋,那样会对身体有刺激性,一般连用几天就会明显好转,甚至是痊愈。

⑦用点淘米水然后加入一些食盐在锅里面煮沸了,然后再倒在洗澡盆里,水温合适了之后就可以用毛巾蘸着擦洗瘙痒的部位。

⑧将较鲜蒜瓣洗净捣烂,用纱布包扎浸于米醋内,2-3小时取出。以包擦洗患处,每日次,每次10-20分钟。

冬季皮肤瘙痒偏方大全:食疗妙方

①大枣(或金丝枣)10枚,雪梨膏20毫升。将枣先泡半小时,入砂锅内加水煮至枣烂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此方可润肺护肤,健脾益气。适用于冬季皮肤干燥脱屑,老年皮肤瘙痒。

③取蜂胶十滴倒入50ml的温开水中服用,蜂胶丸也可以,每天一两次。

皮肤瘙痒中医十大治法(转载)

一、表散风寒止痒法:

肺气不足,风寒客于肌肤,卫阳被遏,与营热相搏,不得外泄,邪中于经,身痒而发风团疹。《证治准绳》曰:“汗出当风”。风结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疹。寒主收引,皮毛致密,邪气外达,身痒搔之随起风团疹块,并有恶寒,无汗,发热,舌苔白,脉浮紧,而形成荨麻疹,每遇冷风而加重。

治以发散风寒,解表透疹。

方用麻黄汤加减。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宣肺开腠、发汗散寒。加荆芥、防风驱风外出,浮萍草、白藓皮、地肤子、蝉蜕散风透疹止痒,使邪随汗解。

二、疏散风热止痒法:

卫外不固,风邪侵袭,客于皮毛腠理之间,郁久化热,风热相搏,身热发痒,出现红色粟粒状丘疹,多发在四肢外侧背部,春夏为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阳有余,病皮痹瘾疹”。每晚瘙痒不休,影响睡眠,搔破血迹结痂,落痂复起,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以疏风清热、透疹止痒。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防风、荆芥、薄荷发汗解表,使风热从汗而解;栀子、黄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蝉蜕、地肤子、牛蒡子疏风解肌透表疹;连翘、当归、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黄、芒硝通里泄热,使风热毒邪表里分消而解。

三、搜风化湿止痒法:

风、湿、热合邪,湿热郁蒸,旁走四肢,手足关节胀痒,起红硬块疹,搔破流血水,结痂破裂,渗出液汁,浸淫成片,蔓延全身多处而成湿疹,舌红苔腻微黄,脉数。《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由凉湿折于肌中之热极,热结成赤疹也”。

治以清热祛风化湿。

方用当归拈痛汤加减。

防风、荆芥、羌活宣透关节之风湿;升麻、葛根升清气上行,散肌肉风湿;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苦参、黄芩、黄柏燥湿清热;猪苓、泽泻、白藓皮、茵陈利小便而渗湿;当归活血补血;党参、甘草补养正气,使侵淫湿疹之邪,上下分清。

四、升清降浊止痒法:

清升浊降,乃是生理常态。因体表阳盛,蒸腾汗出,复感风邪,阻遏气机,清浊失调,表里阻塞,络脉阻滞,外邪不透,清阳不升,而发瘾疹。《伤寒序例》曰:“风气相搏、必发瘾疹。”风邪内不得泄,结于肠胃,阴浊不降,大便干燥,胸中烦热,身热瘙痒,搔之起红色风团疹块,垒成条,热起冷伏,舌红苔燥,脉数。

治以升清降浊,斡旋气机。

方用升降散加味。

蝉蜕、僵蚕升阳中之清气;大黄、姜黄降阴中之浊阴,加荆芥、防风、地肤子宣散疏风透疹。

内外通和,杂气风毒得泄,湿疹自消。

五、益气活血止痒法:

因脾虚肝郁,肺气不足,常自汗出,风邪乘虚结于皮毛腠理之间,外不宣透,内不得泄,身痒搔而起风块疹。多发于胸背,上午为重,舌淡苔薄白,脉虚。《诸病源候论》曰:“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

治用益气固卫。

方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解肌调和营卫;黄芪、党参、益气固卫;防风、荆芥、白藓皮、地肤子散风透疹止痒。

六、滋阴润澡止痒法:

阴虚风燥,营血不足,外感风邪,或热燥化风,风热相搏,结于肌肤,午后发热,肢节烦痛,口燥咽干,渴不欲饮,身痒或呈现?蕾风,或无疹身痒,入暮为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巢元方说:“夫人虚,风邪客于营卫,溢于皮肤之间,与虚热并,故游奕遍体,状若虫行也。”

治以滋阴润燥,凉血和营。

方用当归饮汤加减。

当归、白芍养血润燥;生地、何首乌滋阴润燥;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和营。有疹加白藓皮、地肤子散风透疹,使阴血旺盛,瘙痒自除。

七、温通经脉止痒法:

肾阳虚气化无力,脾阳虚运化失调,复感风寒湿之邪,客于肌肤,阻滞脉络,外不透达,内不宣畅。身微痒起白色大块风团疹,遇冷则甚,四肢不温,舌淡嫩,脉细数。形成寒湿??风。即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水肿性荨麻疹。巢元方说:“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痒疹,寒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则痒痛”。

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桂枝、细辛温经通脉,散表里之邪;当归、白芍补血养营;甘草、大枣甘温益脾气;荆芥、防风驱血中之风;白蔻温脾燥湿;苍术燥湿健脾;苡米、通草利血中之湿。

脉络通畅,气血充盛,风寒湿邪得除,痒疹消失。

八、清热解毒止痒法:

因蚊、蚤、蜘蛛、毒虫等叮咬皮肤,毒邪内侵。《外科正宗》曰:“恶虫乃禀阴阳毒种而生,见之者,勿触其恶……凡有所伤,各寻类而推治”。虫叮咬释毒,侵结于皮络,郁久发热,搔之起红润硬块疹,愈搔愈多,遍及全身,发热汗出更重,痛痒交加,舌红脉数。

此属毒热结于皮络,治以清热解毒法。

方以升麻解毒汤加减。

升麻、防风、羌活、牛蒡子宣散解毒,透痒止痒;大黄、黄芩泄热解毒,使热毒上下分消而解。

九、搜风除湿解毒止痒法:

巢元方说:“湿癣者,亦有匡廓,如出行侵淫。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其里亦有虫”。因血热湿盛,复感风邪,风与湿相合结于阳络,郁久风胜,则化为虫,发生对称性痒疹,如两肘、腋、腘窝等处。痛痒之急,搔之流水,浸淫成片,逐渐扩大面积,而成湿癣,舌红苔腻,脉数。

治以清热除湿,搜风解毒。

方用湿癣解毒饮。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蝉蜕搜风通络,以解风毒;黄柏、黄芩、银花、连翘泄热以清热毒;白藓皮、海桐皮、苦参、苍术、土茯苓、蛇床子、萆薢通络燥湿杀虫以解湿毒。

久服湿癣自愈。

十、搜风解毒活血止痒法:

风热郁于皮肤腠理之间,化毒为虫,皮肤作痒,发生块疹成片,硬如牛领名曰牛皮癣。厚而干枯,色白而痒,搔起白屑,逐渐蔓延全身,舌红而干,脉洪数。乃风热血燥,不能充养肌肤所致之干癣证。《诸病源候论》曰:“干癣但有匡廓,皮肤索痒……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沉入深,故无汁为干癣也,其中亦生虫”。

治以搜风清热解毒活血。

方用宣风换肌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搜经络之风,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泄肺胃之热邪;丹皮、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凉血活血以散风(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生地、首乌滋阴养血,润肌肤以除疡,白藓皮、蝉蜕、乌蛇善治各种癣疮。

皮肤瘙痒中医十大治法(转载)

一、表散风寒止痒法:

肺气不足,风寒客于肌肤,卫阳被遏,与营热相搏,不得外泄,邪中于经,身痒而发风团疹。《证治准绳》曰:“汗出当风”。风结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疹。寒主收引,皮毛致密,邪气外达,身痒搔之随起风团疹块,并有恶寒,无汗,发热,舌苔白,脉浮紧,而形成荨麻疹,每遇冷风而加重。

治以发散风寒,解表透疹。

方用麻黄汤加减。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宣肺开腠、发汗散寒。加荆芥、防风驱风外出,浮萍草、白藓皮、地肤子、蝉蜕散风透疹止痒,使邪随汗解。

二、疏散风热止痒法:

卫外不固,风邪侵袭,客于皮毛腠理之间,郁久化热,风热相搏,身热发痒,出现红色粟粒状丘疹,多发在四肢外侧背部,春夏为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阳有余,病皮痹瘾疹”。每晚瘙痒不休,影响睡眠,搔破血迹结痂,落痂复起,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以疏风清热、透疹止痒。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防风、荆芥、薄荷发汗解表,使风热从汗而解;栀子、黄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蝉蜕、地肤子、牛蒡子疏风解肌透表疹;连翘、当归、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黄、芒硝通里泄热,使风热毒邪表里分消而解。

三、搜风化湿止痒法:

风、湿、热合邪,湿热郁蒸,旁走四肢,手足关节胀痒,起红硬块疹,搔破流血水,结痂破裂,渗出液汁,浸淫成片,蔓延全身多处而成湿疹,舌红苔腻微黄,脉数。《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由凉湿折于肌中之热极,热结成赤疹也”。

治以清热祛风化湿。

方用当归拈痛汤加减。

防风、荆芥、羌活宣透关节之风湿;升麻、葛根升清气上行,散肌肉风湿;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苦参、黄芩、黄柏燥湿清热;猪苓、泽泻、白藓皮、茵陈利小便而渗湿;当归活血补血;党参、甘草补养正气,使侵淫湿疹之邪,上下分清。

四、升清降浊止痒法:

清升浊降,乃是生理常态。因体表阳盛,蒸腾汗出,复感风邪,阻遏气机,清浊失调,表里阻塞,络脉阻滞,外邪不透,清阳不升,而发瘾疹。《伤寒序例》曰:“风气相搏、必发瘾疹。”风邪内不得泄,结于肠胃,阴浊不降,大便干燥,胸中烦热,身热瘙痒,搔之起红色风团疹块,垒成条,热起冷伏,舌红苔燥,脉数。

治以升清降浊,斡旋气机。

方用升降散加味。

蝉蜕、僵蚕升阳中之清气;大黄、姜黄降阴中之浊阴,加荆芥、防风、地肤子宣散疏风透疹。

内外通和,杂气风毒得泄,湿疹自消。

五、益气活血止痒法:

因脾虚肝郁,肺气不足,常自汗出,风邪乘虚结于皮毛腠理之间,外不宣透,内不得泄,身痒搔而起风块疹。多发于胸背,上午为重,舌淡苔薄白,脉虚。《诸病源候论》曰:“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

治用益气固卫。

方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解肌调和营卫;黄芪、党参、益气固卫;防风、荆芥、白藓皮、地肤子散风透疹止痒。

六、滋阴润澡止痒法:

阴虚风燥,营血不足,外感风邪,或热燥化风,风热相搏,结于肌肤,午后发热,肢节烦痛,口燥咽干,渴不欲饮,身痒或呈现?蕾风,或无疹身痒,入暮为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巢元方说:“夫人虚,风邪客于营卫,溢于皮肤之间,与虚热并,故游奕遍体,状若虫行也。”

治以滋阴润燥,凉血和营。

方用当归饮汤加减。

当归、白芍养血润燥;生地、何首乌滋阴润燥;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和营。有疹加白藓皮、地肤子散风透疹,使阴血旺盛,瘙痒自除。

七、温通经脉止痒法:

肾阳虚气化无力,脾阳虚运化失调,复感风寒湿之邪,客于肌肤,阻滞脉络,外不透达,内不宣畅。身微痒起白色大块风团疹,遇冷则甚,四肢不温,舌淡嫩,脉细数。形成寒湿??风。即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水肿性荨麻疹。巢元方说:“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痒疹,寒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则痒痛”。

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桂枝、细辛温经通脉,散表里之邪;当归、白芍补血养营;甘草、大枣甘温益脾气;荆芥、防风驱血中之风;白蔻温脾燥湿;苍术燥湿健脾;苡米、通草利血中之湿。

脉络通畅,气血充盛,风寒湿邪得除,痒疹消失。

八、清热解毒止痒法:

因蚊、蚤、蜘蛛、毒虫等叮咬皮肤,毒邪内侵。《外科正宗》曰:“恶虫乃禀阴阳毒种而生,见之者,勿触其恶……凡有所伤,各寻类而推治”。虫叮咬释毒,侵结于皮络,郁久发热,搔之起红润硬块疹,愈搔愈多,遍及全身,发热汗出更重,痛痒交加,舌红脉数。

此属毒热结于皮络,治以清热解毒法。

方以升麻解毒汤加减。

升麻、防风、羌活、牛蒡子宣散解毒,透痒止痒;大黄、黄芩泄热解毒,使热毒上下分消而解。

九、搜风除湿解毒止痒法:

巢元方说:“湿癣者,亦有匡廓,如出行侵淫。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其里亦有虫”。因血热湿盛,复感风邪,风与湿相合结于阳络,郁久风胜,则化为虫,发生对称性痒疹,如两肘、腋、腘窝等处。痛痒之急,搔之流水,浸淫成片,逐渐扩大面积,而成湿癣,舌红苔腻,脉数。

治以清热除湿,搜风解毒。

方用湿癣解毒饮。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蝉蜕搜风通络,以解风毒;黄柏、黄芩、银花、连翘泄热以清热毒;白藓皮、海桐皮、苦参、苍术、土茯苓、蛇床子、萆薢通络燥湿杀虫以解湿毒。

久服湿癣自愈。

十、搜风解毒活血止痒法:

风热郁于皮肤腠理之间,化毒为虫,皮肤作痒,发生块疹成片,硬如牛领名曰牛皮癣。厚而干枯,色白而痒,搔起白屑,逐渐蔓延全身,舌红而干,脉洪数。乃风热血燥,不能充养肌肤所致之干癣证。《诸病源候论》曰:“干癣但有匡廓,皮肤索痒……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沉入深,故无汁为干癣也,其中亦生虫”。

治以搜风清热解毒活血。

方用宣风换肌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搜经络之风,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泄肺胃之热邪;丹皮、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凉血活血以散风(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生地、首乌滋阴养血,润肌肤以除疡,白藓皮、蝉蜕、乌蛇善治各种癣疮。

民间良方-徐氏皮肤瘙痒方

皮肤瘙痒,多从风论,其风不出内外两端,或外感风邪,稽留肌表,或血分失和,风由内生,或内外风相裹。临证遵“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其内外风则自消散,瘙痒可退,肌肤自和。

配方

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5克,制首乌30克,白蒺藜30克,僵蚕10克,蝉衣6克。

功效

养血和血,祛风止痒。

主治

各种急慢性荨麻疹、皮炎、湿疹等疾病,症见皮肤瘙痒或伴风团,或伴皮疹,或皮肤干燥皴裂,或脱皮脱屑,或色素沉着。

用法

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每剂煎煮2次,取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30分钟左右温服,每天1剂,7天为1个疗程。

方解

本方由当归饮子加减化裁而成,方中荆芥、防风辛温发散,疏风达表,祛全身上下之风,《本草正义》谓“防风通治一切风邪”,乃风药中之润剂,更是祛风之要药。

生地、当归、川芎、赤芍变四物汤养血调经之意而为养血润燥、和血祛风之用,其中地黄用生地,芍药用赤芍,以增凉血之效又兼制全方之辛温,川芎行气、活血、祛风集一药而为三用。

制首乌、白蒺藜为成肇仁用以活血祛风之经验药对,临证使用多有效验,制首乌养血润燥,白蒺藜活血祛风,二药相辅相成,其功卓著。僵蚕、蝉衣质轻走表,朱良春谓其“两药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可拔邪外出”,其功能散风祛邪,主风疹瘙痒,二药合用更助荆防祛风散邪之力,内外风皆可去之。

全方选药用药精当,配伍环环相扣,共奏养血和血,祛风止痒之功。

加减运用:

若皮痒肤红,遇热加重而属血热者,可酌加丹皮、紫草、旱莲草以凉血;

若血分邪热深重者,可酌加黄芩、黄连、黄柏、水牛角以泻火解毒;

若皮疹瘙痒,挠抓渗液而属湿热者,可酌加苦参、薏米、白鲜皮、徐长卿、地肤子以清热利湿;

若病久而成顽疾,入血夹瘀或伴色素沉着者,轻者可酌加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以散瘀,重者则酌加乌梢蛇、全蝎、蜈蚣、地龙以通络;

若病情缠绵反复,时轻时重而属表虚者,可酌加黄芪、桂枝扶正以达邪;

若无汗或汗出不畅而属表闭者,可酌加麻黄、桂枝、杏仁宣肺以开闭;

若病以头面或上半身为主者,可酌加白芷、羌活、藁本、蔓荆子引药以上行;

若下半身为主者,加牛膝、木瓜引药以下达。

出处

徐福刚名中医

民间良方-徐氏皮肤瘙痒方

皮肤瘙痒,多从风论,其风不出内外两端,或外感风邪,稽留肌表,或血分失和,风由内生,或内外风相裹。临证遵“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其内外风则自消散,瘙痒可退,肌肤自和。

配方

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5克,制首乌30克,白蒺藜30克,僵蚕10克,蝉衣6克。

功效

养血和血,祛风止痒。

主治

各种急慢性荨麻疹、皮炎、湿疹等疾病,症见皮肤瘙痒或伴风团,或伴皮疹,或皮肤干燥皴裂,或脱皮脱屑,或色素沉着。

用法

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每剂煎煮2次,取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30分钟左右温服,每天1剂,7天为1个疗程。

方解

本方由当归饮子加减化裁而成,方中荆芥、防风辛温发散,疏风达表,祛全身上下之风,《本草正义》谓“防风通治一切风邪”,乃风药中之润剂,更是祛风之要药。

生地、当归、川芎、赤芍变四物汤养血调经之意而为养血润燥、和血祛风之用,其中地黄用生地,芍药用赤芍,以增凉血之效又兼制全方之辛温,川芎行气、活血、祛风集一药而为三用。

制首乌、白蒺藜为成肇仁用以活血祛风之经验药对,临证使用多有效验,制首乌养血润燥,白蒺藜活血祛风,二药相辅相成,其功卓著。僵蚕、蝉衣质轻走表,朱良春谓其“两药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可拔邪外出”,其功能散风祛邪,主风疹瘙痒,二药合用更助荆防祛风散邪之力,内外风皆可去之。

全方选药用药精当,配伍环环相扣,共奏养血和血,祛风止痒之功。

加减运用:

若皮痒肤红,遇热加重而属血热者,可酌加丹皮、紫草、旱莲草以凉血;

若血分邪热深重者,可酌加黄芩、黄连、黄柏、水牛角以泻火解毒;

若皮疹瘙痒,挠抓渗液而属湿热者,可酌加苦参、薏米、白鲜皮、徐长卿、地肤子以清热利湿;

若病久而成顽疾,入血夹瘀或伴色素沉着者,轻者可酌加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以散瘀,重者则酌加乌梢蛇、全蝎、蜈蚣、地龙以通络;

若病情缠绵反复,时轻时重而属表虚者,可酌加黄芪、桂枝扶正以达邪;

若无汗或汗出不畅而属表闭者,可酌加麻黄、桂枝、杏仁宣肺以开闭;

若病以头面或上半身为主者,可酌加白芷、羌活、藁本、蔓荆子引药以上行;

若下半身为主者,加牛膝、木瓜引药以下达。

出处

徐福刚名中医

中医治疗全身瘙痒偏方?22

1、老生姜治皮肤瘙痒
新鲜老生姜1块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涂擦患处。每次10—20分钟,每日l—2次,疗效显著。此方既能止痒,又能滋润皮肤。
2、大枣雪梨膏治皮肤瘙痒
大枣(或金丝枣)10枚,雪梨膏20毫升。将枣先泡半小时,入砂锅内加水煮至枣烂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此方可润肺护肤,健脾益气。适用于冬季皮肤干燥脱屑,老年皮肤瘙痒。
3、猪蹄骨汤治瘙痒
取2—3个猪蹄的骨头,加水煮沸后再熬5分钟。每天临睡前用卫生棉或洁净的白布条蘸猪蹄骨汤在皮肤瘙痒处搽洗一遍,可治老年人顽固性皮肤瘙痒。一般连续搽洗4次,症状会基本消失。重者可多搽几次。
4、银黄烧酒治老年人皮肤瘙痒
银黄(中药店有售)与60度高粱酒调和(银黄:白酒比例1:4)拌好,晚上睡觉时用棉球蘸调好的药浆涂抹在瘙痒处,当夜即可见效,每夜一次,3—5次可痊愈。适用于老年人皮肤瘙痒。
5、中药煎剂治冬令皮肤瘙痒
苍耳子、艾叶各30克,苦参、地肤子、白藓皮、露蜂房、土槿皮、苏叶、川椒各20克,每天1剂,加适量水煎煮后,滤取药液,趁热洗浴,早晚各一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连用7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皮肤瘙痒症。
6、盐水或醋治瘙痒
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适量食盐或米醋,加热至盐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处,一般3—5次可见效。如有反复,可继续搽洗。适用于中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较好。

中医治疗全身瘙痒偏方?22

1、老生姜治皮肤瘙痒
新鲜老生姜1块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涂擦患处。每次10—20分钟,每日l—2次,疗效显著。此方既能止痒,又能滋润皮肤。
2、大枣雪梨膏治皮肤瘙痒
大枣(或金丝枣)10枚,雪梨膏20毫升。将枣先泡半小时,入砂锅内加水煮至枣烂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此方可润肺护肤,健脾益气。适用于冬季皮肤干燥脱屑,老年皮肤瘙痒。
3、猪蹄骨汤治瘙痒
取2—3个猪蹄的骨头,加水煮沸后再熬5分钟。每天临睡前用卫生棉或洁净的白布条蘸猪蹄骨汤在皮肤瘙痒处搽洗一遍,可治老年人顽固性皮肤瘙痒。一般连续搽洗4次,症状会基本消失。重者可多搽几次。
4、银黄烧酒治老年人皮肤瘙痒
银黄(中药店有售)与60度高粱酒调和(银黄:白酒比例1:4)拌好,晚上睡觉时用棉球蘸调好的药浆涂抹在瘙痒处,当夜即可见效,每夜一次,3—5次可痊愈。适用于老年人皮肤瘙痒。
5、中药煎剂治冬令皮肤瘙痒
苍耳子、艾叶各30克,苦参、地肤子、白藓皮、露蜂房、土槿皮、苏叶、川椒各20克,每天1剂,加适量水煎煮后,滤取药液,趁热洗浴,早晚各一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连用7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皮肤瘙痒症。
6、盐水或醋治瘙痒
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适量食盐或米醋,加热至盐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处,一般3—5次可见效。如有反复,可继续搽洗。适用于中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较好。

中医治疗全身瘙痒偏方?22

1、老生姜治皮肤瘙痒
新鲜老生姜1块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涂擦患处。每次10—20分钟,每日l—2次,疗效显著。此方既能止痒,又能滋润皮肤。
2、大枣雪梨膏治皮肤瘙痒
大枣(或金丝枣)10枚,雪梨膏20毫升。将枣先泡半小时,入砂锅内加水煮至枣烂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此方可润肺护肤,健脾益气。适用于冬季皮肤干燥脱屑,老年皮肤瘙痒。
3、猪蹄骨汤治瘙痒
取2—3个猪蹄的骨头,加水煮沸后再熬5分钟。每天临睡前用卫生棉或洁净的白布条蘸猪蹄骨汤在皮肤瘙痒处搽洗一遍,可治老年人顽固性皮肤瘙痒。一般连续搽洗4次,症状会基本消失。重者可多搽几次。
4、银黄烧酒治老年人皮肤瘙痒
银黄(中药店有售)与60度高粱酒调和(银黄:白酒比例1:4)拌好,晚上睡觉时用棉球蘸调好的药浆涂抹在瘙痒处,当夜即可见效,每夜一次,3—5次可痊愈。适用于老年人皮肤瘙痒。
5、中药煎剂治冬令皮肤瘙痒
苍耳子、艾叶各30克,苦参、地肤子、白藓皮、露蜂房、土槿皮、苏叶、川椒各20克,每天1剂,加适量水煎煮后,滤取药液,趁热洗浴,早晚各一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连用7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皮肤瘙痒症。
6、盐水或醋治瘙痒
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适量食盐或米醋,加热至盐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处,一般3—5次可见效。如有反复,可继续搽洗。适用于中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较好。

瘙痒症有什么金方?

瘙痒症是指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皮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但更好发于老年人,更多见于冬季。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为特征,或瘙痒局限,如*、*、女阴和小腿等,或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瘙痒时发时止,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多伴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常反复发作。
(一)内治方【方一】四物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份。
【功效】养血润肤。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9克,水煎去渣,空腹食前热服。
【方二】养血定风汤【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9克,赤芍、天门冬、麦门冬、生僵蚕各6克,鲜首乌15~21克,牡丹皮4.5~6克,川芎1.5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温服,或为丸服。
【方三】养血润肤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黄芪、天花粉、黄芩各9克,天门冬、麦门冬、桃仁各6克,升麻3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黄芪化毒汤【来源】《外科大成》【组成】生黄芪15克,连翘6克,防风、当归、何首乌、白蒺藜各3克。
【功效】益气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地黄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玄参、牡丹皮、红花、白蒺藜、首乌各9克,僵蚕、生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扶脾坚表汤【来源】《疮疡经验录》【组成】金银花、黄芪、防风、桔梗、苍术、白术、甘草、怀山药、车前子各12克。
【功效】疏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每日1剂。
【方七】除湿饮【来源】《揣摩有得集》【组成】苍术、白术、地骨皮、白鲜皮、白附子、五加皮、僵蚕、秦艽、连翘、白芷、羌活、防风、生甘草各3克,蝉蜕9克。
【功效】燥湿清热,祛风止痒。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救割全生汤【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15克,当归45克,荆芥5克。
【功效】益气和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荆防生地汤【来源】《不知医必要》【组成】荆芥、防风各30克,赤芍、生地黄、金银花各24克,甘草9克。
【功效】凉血疏风,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止痒永安汤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薄荷、独活、赤芍、桃仁、甘草、当归尾各6克,白芷、蝉蜕、天麻、荆芥穗、僵蚕各9克,藏红花(另冲服)4克。
【功效】祛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二【来源】《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组成】麻黄、防风、荆芥、僵蚕、薄荷、苍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甘草。
【功效】疏风活血,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新消风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全蝎、僵蚕、牛蒡子各9克,薄荷、苦参、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黄15克,蝉衣4克,甘草3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大枣、生姜、甘草、僵蚕、蝉蜕各6克,连翘、杏仁、钩藤各9克,赤小豆、桑白皮各15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苍柏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苍术、黄柏各6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山栀子9克,苦参片、茯苓皮、地肤子各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五】止痒熄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牡丹皮、赤芍、丹参、玄参、白鲜皮、刺蒺藜各9克,煅龙牡各10克,生甘草9克。
【功效】凉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六】养血熄风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黄芪15克,当归、白芍、红花、玄参、荆芥、白蒺藜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七】首乌七花汤【来源】《名医奇方秘术》【组成】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钩藤、杭菊各10克,防风、凌霄花、槐花、红花、玫瑰花、白扁豆花、鸡冠花各6克。
【功效】养阴疏表,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八】麻桂各半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桂枝、杏仁各6克,麻黄3克,赤芍9克,生姜3克,大枣6克。
【功效】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九】二地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地黄、生地黄、赤芍药、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门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生黄芪、何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功效】滋阴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当熟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熟地黄、鸡血藤、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荆芥、防风各9克,川芎、何首乌、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一】当黄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药各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功效】益肾补肝,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薏苡仁;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
【方二十二】首乌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克,熟地黄、制何首乌、山药各15克,生地黄、黄精、天门冬、麦门冬、防风各10克,蝉蜕、炙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祛风,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冬季瘙痒加重者加桂枝;夏季瘙痒加重者加玄参;瘙痒顽固者加全蝎。
【方二十三】皮肤瘙痒症专效方【来源】《中医专病专效方》【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白鲜皮、荆芥、生地黄、紫草、赤芍药各9克,蝉蜕6克,甘草5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血热盛者加牡丹皮;病久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黄。
【方二十四】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15克,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各9克,荆芥、防风各12克,蝉蜕、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五】润肤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玄参、麦门冬、钩藤、赤芍药、牡丹皮、白鲜皮各10克,当归、蝉蜕各6克,白蒺藜12克。
【功效】养阴润燥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六】凉血消风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白茅根各30克,玄参、知母、牛蒡子、荆芥、防风各9克,白芍药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升麻3克。
【功效】凉血清热,解毒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七】龙胆泻肝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龙胆草、黄芩、炒山栀子、车前子、六一散、柴胡各9克,甘草、升麻各3克,防风、蝉蜕各6克。
【功效】清肝泄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八】人参健脾汤【来源】中医杂志,1983:(5)
【组成】党参、黄芪各12克,土炒白术、陈皮、防风各10克,茯苓皮12~15克,荆芥、砂仁(后下)、炒枳壳、玫瑰花、甘草各6克,炒黄连1~5克,广木香9克。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润肤汤【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1:(4)
【组成】红枣20枚,绿豆100克,猪脂1匙,冰糖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制法】水煮至绿豆开花。
【用法】分2次服,日1剂。
【方三十】全蝎止痒汤【来源】安徽临床中医杂志,1998:(5)
【组成】全蝎、皂刺各9克,蛇床子15克,生地黄、熟地黄、防风各30克,当归、丹参、白鲜皮、白蒺藜、首乌各20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养血润肤饮二【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当归、赤芍、白芍、防风、浮萍各10克,丹参、鸡血藤、苦参、地肤子各15克,夜交藤、刺蒺藜各30克。
【功效】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天麻丸【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天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牛蒡子(微炒)、麦门冬(去心,焙)、羌活、秦艽各9克,防风、人参、羚羊角屑、犀角屑、黄芩各15克,乌蛇肉(酒浸,炙)、麻黄各30克,苦参3克。
【功效】祛风燥湿,凉血止痒。
【制法】捣筛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不计时服,温浆下20丸。
【方三十三】枳壳羌活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羌活、枳实、人参各45克,防风、枳壳、芍药、白茯苓、白芷各60克,细辛、当归、生甘草各30克,牡丹皮75克,川芎90克。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祛风。
【制法】上药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弹子大。
【用法】每日服1丸。
(二)外治方【方一】防风浴汤【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防风、羊桃根、苦参各90克,蒴藋1升,石楠、秦艽、川升麻、茵芋、白蒺藜、蛇床子、白矾、枳壳各3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细锉,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
【用法】于暖室中洗浴。
【方二】蛇床子汤【来源】《老中医经验学术选编》【组成】蛇床子18克,艾叶9克,苍术、黄柏、苦参各15克。
【功效】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薰洗局部,日3次。
【方三】止痒浴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枯矾、川椒各12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加水15~20斤,煎煮3沸。
【用法】滤过乘热洗浴,至微出汗为度,日1次。
【方四】粉身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川芎、藿香各60克,麻黄根、白芷各90克,藜芦45克,雷丸15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捣罗为散,入英粉150克,相和匀。
【用法】粉身。
【方五】三黄洗剂【来源】《外伤科学》(广州中医学院)
【组成】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共为细末,上药10~15克,入蒸馏水100毫升,医用碳酸1毫升。
【用法】用时摇匀,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日4~5次。
【方六】香木水洗剂【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组成】木贼草、香附、地肤子各30克,细辛9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研细末加水混匀。
【用法】用毛刷外涂患处。
【方七】蛇床子洗剂【来源】《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组成】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土大黄、苦参各15克,缩砂壳9个、老葱头7个。
【功效】祛风止痒。
【制法】水煎2次,混合倒入浴盆。
【用法】坐浴,每次20分钟,日1次。

瘙痒症有什么金方?

瘙痒症是指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皮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但更好发于老年人,更多见于冬季。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为特征,或瘙痒局限,如*、*、女阴和小腿等,或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瘙痒时发时止,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多伴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常反复发作。
(一)内治方【方一】四物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份。
【功效】养血润肤。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9克,水煎去渣,空腹食前热服。
【方二】养血定风汤【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9克,赤芍、天门冬、麦门冬、生僵蚕各6克,鲜首乌15~21克,牡丹皮4.5~6克,川芎1.5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温服,或为丸服。
【方三】养血润肤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黄芪、天花粉、黄芩各9克,天门冬、麦门冬、桃仁各6克,升麻3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黄芪化毒汤【来源】《外科大成》【组成】生黄芪15克,连翘6克,防风、当归、何首乌、白蒺藜各3克。
【功效】益气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地黄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玄参、牡丹皮、红花、白蒺藜、首乌各9克,僵蚕、生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扶脾坚表汤【来源】《疮疡经验录》【组成】金银花、黄芪、防风、桔梗、苍术、白术、甘草、怀山药、车前子各12克。
【功效】疏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每日1剂。
【方七】除湿饮【来源】《揣摩有得集》【组成】苍术、白术、地骨皮、白鲜皮、白附子、五加皮、僵蚕、秦艽、连翘、白芷、羌活、防风、生甘草各3克,蝉蜕9克。
【功效】燥湿清热,祛风止痒。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救割全生汤【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15克,当归45克,荆芥5克。
【功效】益气和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荆防生地汤【来源】《不知医必要》【组成】荆芥、防风各30克,赤芍、生地黄、金银花各24克,甘草9克。
【功效】凉血疏风,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止痒永安汤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薄荷、独活、赤芍、桃仁、甘草、当归尾各6克,白芷、蝉蜕、天麻、荆芥穗、僵蚕各9克,藏红花(另冲服)4克。
【功效】祛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二【来源】《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组成】麻黄、防风、荆芥、僵蚕、薄荷、苍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甘草。
【功效】疏风活血,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新消风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全蝎、僵蚕、牛蒡子各9克,薄荷、苦参、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黄15克,蝉衣4克,甘草3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大枣、生姜、甘草、僵蚕、蝉蜕各6克,连翘、杏仁、钩藤各9克,赤小豆、桑白皮各15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苍柏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苍术、黄柏各6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山栀子9克,苦参片、茯苓皮、地肤子各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五】止痒熄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牡丹皮、赤芍、丹参、玄参、白鲜皮、刺蒺藜各9克,煅龙牡各10克,生甘草9克。
【功效】凉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六】养血熄风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黄芪15克,当归、白芍、红花、玄参、荆芥、白蒺藜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七】首乌七花汤【来源】《名医奇方秘术》【组成】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钩藤、杭菊各10克,防风、凌霄花、槐花、红花、玫瑰花、白扁豆花、鸡冠花各6克。
【功效】养阴疏表,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八】麻桂各半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桂枝、杏仁各6克,麻黄3克,赤芍9克,生姜3克,大枣6克。
【功效】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九】二地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地黄、生地黄、赤芍药、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门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生黄芪、何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功效】滋阴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当熟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熟地黄、鸡血藤、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荆芥、防风各9克,川芎、何首乌、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一】当黄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药各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功效】益肾补肝,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薏苡仁;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
【方二十二】首乌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克,熟地黄、制何首乌、山药各15克,生地黄、黄精、天门冬、麦门冬、防风各10克,蝉蜕、炙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祛风,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冬季瘙痒加重者加桂枝;夏季瘙痒加重者加玄参;瘙痒顽固者加全蝎。
【方二十三】皮肤瘙痒症专效方【来源】《中医专病专效方》【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白鲜皮、荆芥、生地黄、紫草、赤芍药各9克,蝉蜕6克,甘草5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血热盛者加牡丹皮;病久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黄。
【方二十四】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15克,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各9克,荆芥、防风各12克,蝉蜕、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五】润肤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玄参、麦门冬、钩藤、赤芍药、牡丹皮、白鲜皮各10克,当归、蝉蜕各6克,白蒺藜12克。
【功效】养阴润燥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六】凉血消风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白茅根各30克,玄参、知母、牛蒡子、荆芥、防风各9克,白芍药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升麻3克。
【功效】凉血清热,解毒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七】龙胆泻肝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龙胆草、黄芩、炒山栀子、车前子、六一散、柴胡各9克,甘草、升麻各3克,防风、蝉蜕各6克。
【功效】清肝泄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八】人参健脾汤【来源】中医杂志,1983:(5)
【组成】党参、黄芪各12克,土炒白术、陈皮、防风各10克,茯苓皮12~15克,荆芥、砂仁(后下)、炒枳壳、玫瑰花、甘草各6克,炒黄连1~5克,广木香9克。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润肤汤【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1:(4)
【组成】红枣20枚,绿豆100克,猪脂1匙,冰糖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制法】水煮至绿豆开花。
【用法】分2次服,日1剂。
【方三十】全蝎止痒汤【来源】安徽临床中医杂志,1998:(5)
【组成】全蝎、皂刺各9克,蛇床子15克,生地黄、熟地黄、防风各30克,当归、丹参、白鲜皮、白蒺藜、首乌各20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养血润肤饮二【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当归、赤芍、白芍、防风、浮萍各10克,丹参、鸡血藤、苦参、地肤子各15克,夜交藤、刺蒺藜各30克。
【功效】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天麻丸【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天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牛蒡子(微炒)、麦门冬(去心,焙)、羌活、秦艽各9克,防风、人参、羚羊角屑、犀角屑、黄芩各15克,乌蛇肉(酒浸,炙)、麻黄各30克,苦参3克。
【功效】祛风燥湿,凉血止痒。
【制法】捣筛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不计时服,温浆下20丸。
【方三十三】枳壳羌活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羌活、枳实、人参各45克,防风、枳壳、芍药、白茯苓、白芷各60克,细辛、当归、生甘草各30克,牡丹皮75克,川芎90克。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祛风。
【制法】上药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弹子大。
【用法】每日服1丸。
(二)外治方【方一】防风浴汤【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防风、羊桃根、苦参各90克,蒴藋1升,石楠、秦艽、川升麻、茵芋、白蒺藜、蛇床子、白矾、枳壳各3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细锉,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
【用法】于暖室中洗浴。
【方二】蛇床子汤【来源】《老中医经验学术选编》【组成】蛇床子18克,艾叶9克,苍术、黄柏、苦参各15克。
【功效】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薰洗局部,日3次。
【方三】止痒浴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枯矾、川椒各12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加水15~20斤,煎煮3沸。
【用法】滤过乘热洗浴,至微出汗为度,日1次。
【方四】粉身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川芎、藿香各60克,麻黄根、白芷各90克,藜芦45克,雷丸15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捣罗为散,入英粉150克,相和匀。
【用法】粉身。
【方五】三黄洗剂【来源】《外伤科学》(广州中医学院)
【组成】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共为细末,上药10~15克,入蒸馏水100毫升,医用碳酸1毫升。
【用法】用时摇匀,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日4~5次。
【方六】香木水洗剂【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组成】木贼草、香附、地肤子各30克,细辛9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研细末加水混匀。
【用法】用毛刷外涂患处。
【方七】蛇床子洗剂【来源】《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组成】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土大黄、苦参各15克,缩砂壳9个、老葱头7个。
【功效】祛风止痒。
【制法】水煎2次,混合倒入浴盆。
【用法】坐浴,每次20分钟,日1次。

瘙痒症有什么金方?

瘙痒症是指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皮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但更好发于老年人,更多见于冬季。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为特征,或瘙痒局限,如*、*、女阴和小腿等,或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瘙痒时发时止,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多伴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常反复发作。
(一)内治方【方一】四物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份。
【功效】养血润肤。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9克,水煎去渣,空腹食前热服。
【方二】养血定风汤【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9克,赤芍、天门冬、麦门冬、生僵蚕各6克,鲜首乌15~21克,牡丹皮4.5~6克,川芎1.5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温服,或为丸服。
【方三】养血润肤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黄芪、天花粉、黄芩各9克,天门冬、麦门冬、桃仁各6克,升麻3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黄芪化毒汤【来源】《外科大成》【组成】生黄芪15克,连翘6克,防风、当归、何首乌、白蒺藜各3克。
【功效】益气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地黄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玄参、牡丹皮、红花、白蒺藜、首乌各9克,僵蚕、生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扶脾坚表汤【来源】《疮疡经验录》【组成】金银花、黄芪、防风、桔梗、苍术、白术、甘草、怀山药、车前子各12克。
【功效】疏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每日1剂。
【方七】除湿饮【来源】《揣摩有得集》【组成】苍术、白术、地骨皮、白鲜皮、白附子、五加皮、僵蚕、秦艽、连翘、白芷、羌活、防风、生甘草各3克,蝉蜕9克。
【功效】燥湿清热,祛风止痒。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救割全生汤【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15克,当归45克,荆芥5克。
【功效】益气和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荆防生地汤【来源】《不知医必要》【组成】荆芥、防风各30克,赤芍、生地黄、金银花各24克,甘草9克。
【功效】凉血疏风,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止痒永安汤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薄荷、独活、赤芍、桃仁、甘草、当归尾各6克,白芷、蝉蜕、天麻、荆芥穗、僵蚕各9克,藏红花(另冲服)4克。
【功效】祛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二【来源】《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组成】麻黄、防风、荆芥、僵蚕、薄荷、苍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甘草。
【功效】疏风活血,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新消风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全蝎、僵蚕、牛蒡子各9克,薄荷、苦参、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黄15克,蝉衣4克,甘草3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大枣、生姜、甘草、僵蚕、蝉蜕各6克,连翘、杏仁、钩藤各9克,赤小豆、桑白皮各15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苍柏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苍术、黄柏各6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山栀子9克,苦参片、茯苓皮、地肤子各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五】止痒熄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牡丹皮、赤芍、丹参、玄参、白鲜皮、刺蒺藜各9克,煅龙牡各10克,生甘草9克。
【功效】凉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六】养血熄风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黄芪15克,当归、白芍、红花、玄参、荆芥、白蒺藜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七】首乌七花汤【来源】《名医奇方秘术》【组成】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钩藤、杭菊各10克,防风、凌霄花、槐花、红花、玫瑰花、白扁豆花、鸡冠花各6克。
【功效】养阴疏表,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八】麻桂各半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桂枝、杏仁各6克,麻黄3克,赤芍9克,生姜3克,大枣6克。
【功效】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九】二地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地黄、生地黄、赤芍药、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门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生黄芪、何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功效】滋阴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当熟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熟地黄、鸡血藤、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荆芥、防风各9克,川芎、何首乌、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一】当黄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药各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功效】益肾补肝,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薏苡仁;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
【方二十二】首乌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克,熟地黄、制何首乌、山药各15克,生地黄、黄精、天门冬、麦门冬、防风各10克,蝉蜕、炙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祛风,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冬季瘙痒加重者加桂枝;夏季瘙痒加重者加玄参;瘙痒顽固者加全蝎。
【方二十三】皮肤瘙痒症专效方【来源】《中医专病专效方》【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白鲜皮、荆芥、生地黄、紫草、赤芍药各9克,蝉蜕6克,甘草5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血热盛者加牡丹皮;病久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黄。
【方二十四】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15克,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各9克,荆芥、防风各12克,蝉蜕、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五】润肤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玄参、麦门冬、钩藤、赤芍药、牡丹皮、白鲜皮各10克,当归、蝉蜕各6克,白蒺藜12克。
【功效】养阴润燥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六】凉血消风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白茅根各30克,玄参、知母、牛蒡子、荆芥、防风各9克,白芍药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升麻3克。
【功效】凉血清热,解毒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七】龙胆泻肝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龙胆草、黄芩、炒山栀子、车前子、六一散、柴胡各9克,甘草、升麻各3克,防风、蝉蜕各6克。
【功效】清肝泄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八】人参健脾汤【来源】中医杂志,1983:(5)
【组成】党参、黄芪各12克,土炒白术、陈皮、防风各10克,茯苓皮12~15克,荆芥、砂仁(后下)、炒枳壳、玫瑰花、甘草各6克,炒黄连1~5克,广木香9克。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润肤汤【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1:(4)
【组成】红枣20枚,绿豆100克,猪脂1匙,冰糖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制法】水煮至绿豆开花。
【用法】分2次服,日1剂。
【方三十】全蝎止痒汤【来源】安徽临床中医杂志,1998:(5)
【组成】全蝎、皂刺各9克,蛇床子15克,生地黄、熟地黄、防风各30克,当归、丹参、白鲜皮、白蒺藜、首乌各20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养血润肤饮二【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当归、赤芍、白芍、防风、浮萍各10克,丹参、鸡血藤、苦参、地肤子各15克,夜交藤、刺蒺藜各30克。
【功效】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天麻丸【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天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牛蒡子(微炒)、麦门冬(去心,焙)、羌活、秦艽各9克,防风、人参、羚羊角屑、犀角屑、黄芩各15克,乌蛇肉(酒浸,炙)、麻黄各30克,苦参3克。
【功效】祛风燥湿,凉血止痒。
【制法】捣筛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不计时服,温浆下20丸。
【方三十三】枳壳羌活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羌活、枳实、人参各45克,防风、枳壳、芍药、白茯苓、白芷各60克,细辛、当归、生甘草各30克,牡丹皮75克,川芎90克。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祛风。
【制法】上药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弹子大。
【用法】每日服1丸。
(二)外治方【方一】防风浴汤【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防风、羊桃根、苦参各90克,蒴藋1升,石楠、秦艽、川升麻、茵芋、白蒺藜、蛇床子、白矾、枳壳各3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细锉,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
【用法】于暖室中洗浴。
【方二】蛇床子汤【来源】《老中医经验学术选编》【组成】蛇床子18克,艾叶9克,苍术、黄柏、苦参各15克。
【功效】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薰洗局部,日3次。
【方三】止痒浴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枯矾、川椒各12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加水15~20斤,煎煮3沸。
【用法】滤过乘热洗浴,至微出汗为度,日1次。
【方四】粉身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川芎、藿香各60克,麻黄根、白芷各90克,藜芦45克,雷丸15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捣罗为散,入英粉150克,相和匀。
【用法】粉身。
【方五】三黄洗剂【来源】《外伤科学》(广州中医学院)
【组成】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共为细末,上药10~15克,入蒸馏水100毫升,医用碳酸1毫升。
【用法】用时摇匀,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日4~5次。
【方六】香木水洗剂【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组成】木贼草、香附、地肤子各30克,细辛9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研细末加水混匀。
【用法】用毛刷外涂患处。
【方七】蛇床子洗剂【来源】《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组成】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土大黄、苦参各15克,缩砂壳9个、老葱头7个。
【功效】祛风止痒。
【制法】水煎2次,混合倒入浴盆。
【用法】坐浴,每次20分钟,日1次。

皮肤瘙痒的偏方大全

1

荆芥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荆芥为唇形科草本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有祛风破结、散瘀止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瘙痒,或伴有风疹,皮肤可见有条索样的抓痕,血痂,或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用法:用适量荆芥,研磨成粉末状,过筛后装入纱布袋中,均匀的撒布于皮肤瘙痒处,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摩擦至手掌与患处有热感为度,每日2-3次。

使用注意:用荆芥与苦参各15克水煎后清洗瘙痒处,可增强治疗效果。

2

蝉蜕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或蚱蝉羽化后脱掉的皮克,有疏风清热,透疹止痒的功效。可以用用来治疗皮肤瘙痒,遇热可引起发作或者瘙痒加重,或伴有红色斑丘疹,心烦失眠等症状。

用法:去蝉蜕适量,研磨成细末吞服,每次1克,每日2次。

使用注意:蝉蜕在使用时应当将其头、足去掉,洗净泥沙后使用,孕妇当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食用。

3

百部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百部可以祛风止痒,抗炎杀虫,可以用来治疗局部皮肤瘙痒剧烈,可见有条索样抓痕、血痂,或*、*痒痛难忍等症状。

用法:取百部30克,放入100ml的75%酒精中浸泡,约一周后去渣备用。使用时将其浸泡液涂抹于患处即可,每日1-2次。

4

枳壳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枳壳可以行气导致,祛风止痒,可以用来治疗风疹,皮肤瘙痒不止,可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或减轻的症状。

用法:将枳壳捣成粗末状,每次取其粉末6克,加清水100毫升煎煮,每日1剂,每剂煎服2-3次。

使用注意:气短乏力或阴血虚少者虚谨慎使用。

皮肤瘙痒的偏方大全

1

荆芥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荆芥为唇形科草本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有祛风破结、散瘀止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瘙痒,或伴有风疹,皮肤可见有条索样的抓痕,血痂,或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用法:用适量荆芥,研磨成粉末状,过筛后装入纱布袋中,均匀的撒布于皮肤瘙痒处,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摩擦至手掌与患处有热感为度,每日2-3次。

使用注意:用荆芥与苦参各15克水煎后清洗瘙痒处,可增强治疗效果。

2

蝉蜕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或蚱蝉羽化后脱掉的皮克,有疏风清热,透疹止痒的功效。可以用用来治疗皮肤瘙痒,遇热可引起发作或者瘙痒加重,或伴有红色斑丘疹,心烦失眠等症状。

用法:去蝉蜕适量,研磨成细末吞服,每次1克,每日2次。

使用注意:蝉蜕在使用时应当将其头、足去掉,洗净泥沙后使用,孕妇当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食用。

3

百部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百部可以祛风止痒,抗炎杀虫,可以用来治疗局部皮肤瘙痒剧烈,可见有条索样抓痕、血痂,或*、*痒痛难忍等症状。

用法:取百部30克,放入100ml的75%酒精中浸泡,约一周后去渣备用。使用时将其浸泡液涂抹于患处即可,每日1-2次。

4

枳壳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枳壳可以行气导致,祛风止痒,可以用来治疗风疹,皮肤瘙痒不止,可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或减轻的症状。

用法:将枳壳捣成粗末状,每次取其粉末6克,加清水100毫升煎煮,每日1剂,每剂煎服2-3次。

使用注意:气短乏力或阴血虚少者虚谨慎使用。

皮肤瘙痒的偏方大全

1

荆芥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荆芥为唇形科草本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有祛风破结、散瘀止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瘙痒,或伴有风疹,皮肤可见有条索样的抓痕,血痂,或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用法:用适量荆芥,研磨成粉末状,过筛后装入纱布袋中,均匀的撒布于皮肤瘙痒处,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摩擦至手掌与患处有热感为度,每日2-3次。

使用注意:用荆芥与苦参各15克水煎后清洗瘙痒处,可增强治疗效果。

2

蝉蜕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或蚱蝉羽化后脱掉的皮克,有疏风清热,透疹止痒的功效。可以用用来治疗皮肤瘙痒,遇热可引起发作或者瘙痒加重,或伴有红色斑丘疹,心烦失眠等症状。

用法:去蝉蜕适量,研磨成细末吞服,每次1克,每日2次。

使用注意:蝉蜕在使用时应当将其头、足去掉,洗净泥沙后使用,孕妇当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食用。

3

百部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百部可以祛风止痒,抗炎杀虫,可以用来治疗局部皮肤瘙痒剧烈,可见有条索样抓痕、血痂,或*、*痒痛难忍等症状。

用法:取百部30克,放入100ml的75%酒精中浸泡,约一周后去渣备用。使用时将其浸泡液涂抹于患处即可,每日1-2次。

4

枳壳治疗皮肤瘙痒偏方

枳壳可以行气导致,祛风止痒,可以用来治疗风疹,皮肤瘙痒不止,可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或减轻的症状。

用法:将枳壳捣成粗末状,每次取其粉末6克,加清水100毫升煎煮,每日1剂,每剂煎服2-3次。

使用注意:气短乏力或阴血虚少者虚谨慎使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皮肤瘙痒症中医养生秘方

皮肤瘙痒症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风止痒颗粒、肤痒颗粒以及防风通圣丸等药物。1、消风止痒颗粒:该药物气香,味微苦,是由炒苍术、地黄、地骨皮、当归、荆芥、亚麻子等多种药材组成,可用于治疗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症等不适,具有消风清热、除湿止痒的作用。2、肤痒颗粒:肤痒颗粒是一种皮肤科用的中成药,一般对荨麻疹或者皮肤瘙痒等不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的作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