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谈如何调节情志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18 20:53:28
文档

中医养生谈如何调节情志

简介:《中医心理养生谈》是2008年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中云。
推荐度:
导读简介:《中医心理养生谈》是2008年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中云。

简介:《中医心理养生谈》是2008年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中云。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情志调摄养生的方法

  精神情志是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人体生理活动的表现之一。《内经》就非常重视“神”在人体中的作用,认为养生当以养神为主,并指出:“一曰知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者药为真,四曰知磁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即把“治神”放在首位。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情志调摄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情志调摄养生方法(一)、节制法

  所调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重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理的协调平衡。

  1.遇事戒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导致情志致病的主要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怒气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

  制怒之法,首先是以理制怒。即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即使遇可怒之事,但想一想其不良后果,可理智地控制自己过极情绪,使情绪反映“发之于情”,“止之于理”。其次,可用提醒法制怒。在自己的床头或案头写上“制怒”、“息怒、“遇事戒怒”等警言,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随时提醒自己可收到良好效果。再次,怒后反省,每次发怒之后,吸取教训,并计算一下未发怒的日子,减少发怒次数,逐渐养成遇事不怒的习惯。

  2.宠辱不惊

  人世沧桑,诸事纷繁;喜怒哀乐,此起彼伏。老庄提出“宠辱不惊”之处世态度,视荣辱若一,后世遂称得失不动心为宠辱不惊。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志刺激与免疫功能之间的联系息息相关。任何过激的刺激都可削弱白细胞的战斗力,减弱人体免疫能力,使人体内防御系统的功能低下而致病。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绪的过分激动都是不可取的。总之,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对外界的事物刺激,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七情平和,明辨是非,保持安和的处世态度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情志调摄养生方法(二)、疏导法

  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称之为疏泄法。具体做法可采取下面几种方式。

  1.直接发泄

  用直接的方法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例如当遇到不幸,悲痛万分时,不妨大哭一场;遭逢挫折,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急促、强烈、粗狂、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郁积发泄出来,从而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恢复平衡。发泄不良情绪,必须学会使用正当的途径和 渠道 来发泄和排遣,决不可果用不理智的冲动性的行为方式。否则,非但无益,反而会带来新的烦恼,引起更严重的不良情绪。

  2.疏导宣散

  出现不良情绪时,借助于别人的疏导,可以把闷在心里的郁闷宣散出来。所以,扩大社会交往,广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解忧消愁、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研究证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缩小“人际关系心里距离”,是医治心理不健康的良药。

  情志调摄养生方法(三)、转移法

  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 措施 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其本质是转移病人的精神,以达到调整气机、精神内守的作用。转移法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升华超脱

  所谓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并把理智和情感化作行为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也是排除不良情绪,保持稳定心理状态的一条重要保健方法。

  超脱,即超然,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在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可以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或视野开阔的海滨漫步散心,可驱除烦恼,产生豁达明朗的心境。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作短期旅游,把自己置身于绮丽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可使精神愉快,气机舒畅,忘却忧烦,寄托情怀,美化心灵。

  2.移情易性

  移情,即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性;易性,即改易心志,进过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改变其不良情绪和习惯。“移情易性”是中医心理保健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移情易性”的具体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环境和条件等,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灵活运用。

  琴棋书画具有影响人的情感,转移情志,陶冶性情的作用。实践证明,情绪不佳时,听听适宜的音乐,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喜剧,苦闷顿消,精神振奋。可见,移情易性并不是压抑情感。如对愤怒者,要疏散其怒气;对悲痛者,要使其脱离产生悲痛的环境与气氛;对屈辱者,要增强其自尊心;对痴情思者,要冲淡其思念的缠绵;对有迷信观念者,要用科学知识消除其愚昧的偏见等等。

  3.运动移情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因为运动可以有效地把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散出去,调整机体平衡。当自己的情绪苦闷、烦恼,或情绪激动与别人争吵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如打球、散步、爬山等活动,也可采用传统的运动健身法和 太极拳 、太极剑、导引保健功等,传统的 体育运动 锻炼主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因而能使形神舒畅,松静自然,心神安合,达到阴阳协调平衡,且有一种浩然之气充满天地之间之感,一切不良情绪随之而消。此外,还可以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用肌肉的紧张去消除精神的紧张。在劳动中付出辛勤的汗水,促进血液循环,活跃了生命功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情志调摄养生方法(四)、制约法

  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它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1.五脏情志制约法

  精神因素与形体内脏、情志之间,及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辩近关系,根据“以偏救偏”的原理,创立的“以情胜情”的独特方法。正如吴昆《医方考》所言:“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顺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朱丹溪宗《内经》之旨指出:“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恐伤,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此法唯贤者能之。”后世不少医家对情志的调摄有时比药石祛疾还重视,而且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例如,或逗之以笑,或激之以怒,或惹之以哭,或引之以恐等,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畅遂情志。总之,情志既可致病,又可治病的理论,在心理保健上是有特殊意义的。

  在运用“以情胜情”方法时,要注意情志刺激的总强度,超过或压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采用突然地强大剌激,或是釆用持续不断的强化刺激,总之后者要适当超过前者,否则就难以达到目的。

  2.阴阳情志制约法

  运用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调节情志,协调阴阳,是为阴阳情志制约法。人类的情志活动是相当复杂的,往往多种情感互相交错,很难明确区分其五脏所主及五行属性,然而情志活动可用阴阳属性来分,此亦即现代心理学所称的“情感的两极性”。七情引出的气机异常,具有两极倾向的特点。根据阴阳分类,人的多种多样的情感,皆可配合成对,例如,喜与悲、喜与怒、怒与恐、惊与思、怒与思、喜乐与忧愁、喜与恶、爱与恨等,性质彼此相反的情志,对人体阴阳气血的影晌也正好相反。因而相反的情志之间,可以互相调节控制,使阴阳平衡。喜可胜悲,悲也可胜喜;喜可胜恐,恐也可胜喜;怒可胜恐,恐也可胜怒等。

  总之,应采用使之产生有针对性的情志变化的刺激方法,通过相反的情志变动,以调整整体气机,从而起到协调情志的作用。以情胜情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调整方法,人们只要掌握情志对于气机运行影响的特点,采用相应方法即可,但切不可简单机械、千篇一律的按图照搬。倘若单纯拘泥于五行相生相克而滥用情志制约法,有可能增加新的不良刺激。因此,只有掌握其精神实质,方法运用得当,才能真正起到心理保健作用。

【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 中医情志疗法

现在社会很多的人压力比较大,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刺激精神调养,要注意情志养生,有效进行护理,而且要注意与自己的社会关系平时需要注意多休息,而且要注意精神保健,要注意社交活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情志养生的方法包括哪些?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吧。

  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

1.培养幽默的情趣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表现。幽默轻松,表达了人类征服忧患和困难的能力,它是一种解脱,是对生活居高临下的“轻松”审视。一个浑身洋溢着幽默的人,必定是一个乐天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若以幽默对待必会增添无穷妙趣。有这样一个以幽默巧避“家庭战争”的故事。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脾气暴躁的人。有一天,哲学家正和他的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他妻子突然跑来,不由分说大骂一通,接着又提起装满氷的水桶猛地一浇,把苏格拉底全身都浇透了。学生们以为老师一定会大怒,然而出乎意料,他只笑了笑,风趣地说道:“我知道,响雷过去,一定会下雨的。”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他妻子也害羞地退了出去。

这种以幽默来处理家庭矛盾的方式,即使对方把弦绷得很紧,也会缓和下来,做出热情的反应。医学研究表明,幽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预防形式,善用幽默的人最健康,因为幽默能使人心情舒畅,能够调节人体神经中枢,有利于排泄积郁,解除疲劳和烦恼。所以,经常生活在幽默风趣的气氛中,脸上就会经常显现出健康轻松的微笑。

2.别让自己寂寞无聊

当一个人寂寞无聊的时候,最容易陷入一种忧烦的氛围之中,这时最好不要独处于寂寞之中,应该主动地多接近一些乐观、通达的朋友,远离寂寞。接近待人诚恳、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朋友,无形之中会使你变得豁达开朗,忘却忧愁,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创造生活的潜在能力。

孤独和孤僻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必然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神经一体液的调节失去平衡,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随着机体内“防线”的崩溃。病邪的入侵也就有可乘之机了。再则,孤独和孤僻造成精神上的寂寞和颓废,往往带来举动上的自我摧残。或借酒浇愁,或以烟解闷……不一而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位女性,丈夫两年前不幸病故。自此,她深感自己陷入了寂寞、凄凉的深渊,孤独使她曰渐消瘦,体重减少了 22.6千克,而且感到精疲力竭。

事实上,社会关系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吸烟、高血压和肥胖更严重。这是因为,社交能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某种需要。人体为了保护机体健康,既需要营养、体育、休息和生理等方面的满足,也需要安全、友谊、成就、信任和尊重等精神方面的满足,以保持良好的心理,达到身心平衡。

3.专注于工作也是在养生

志有所专,乐以忘忧是现实生活中运用最广的情志养生方法。它是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去从事它,于是在享受兴趣带来乐趣的同时,忘却了其他事情,达到养生的目的。其实,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一种养生,都是“志有所专”的具体表现,只不过我们自己没有察觉罢了。

现在社会有很多的老年人成为了孤独老人,所以平时家属们应该注意照看他们,通常情况下,很多的人过度劳累,这样容易造成身体受到影响,大家需要注意全面进行调解,而且要注意护理事项,合理进行饮食,积极地保持乐观情绪,不要过度的在意失和得。

  中医情志养生的方法

1.移情相制

移情就是将注意力转移。《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古之致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疗法,系祝说发病的原由,转移病人的精神,以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内守以治病的方法,故又称“移情变气”。也即通过语言、行动等祝由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病人自身的去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面,整天围绕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对于这类病人,可采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解除思想顾虑,转内痛为外痛,移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会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情志护理方法。如《素问·阴阳应象人论》根据五行相克关系提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朱丹溪进一步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以喜胜之,以思解之;思,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恐,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在临床实践中,张子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明确主张:“悲可以治怒,以怆侧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戏谑亵押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行之言夺之”。上述五行模式的以情相胜法,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护理方法。运用好这些方法,将有效的提高情志护理的质量。

2.说理开导

通过正面说理开导,使病人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志失调,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和其喜怒”,“喜怒有度”,是养生长寿的根本,从而开导和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和情志,但说理开导,也要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耐心细致,用实事求是的方法为病人分析病情,启发病人自我分析来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从而达到治愈情志疾患的目的。进行说理开导,护理人员必须要得到病人的信赖,态度要真诚,热情、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保密,这样,才能达到通过说理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从而起到改变病人精神及身体状况的目的。

3.劝说疏导

通过与病人交心谈心,首先取得病人的信任,接近病人,询查清楚病人真正致病的原因,《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凡欲诊者,必问饮食居处,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情志致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所以致病,必是与病人有切身关系,一旦病因解除,利激消失,脏腑气机就会协调。故护理人员要与病人相处到:“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才可以详细了解到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情志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后,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进一步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否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并可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及其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为病人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情志状态,从而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4.顺情从欲

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病人在患病过程中,情绪多有反常,对此,先顺其情,从其意,有助于心身健康。所以对于病人心理上的*,在护理中注意分析地对待,若是合理的,条件又允许,应尽力满足其所求或所恶,如创造条件以改变其环境,或对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保证等。对那些胡思乱想,淫欲邪念,放纵无稽等错误的,不切实际*,自然不能纵为和迁就。而应当善意地、诚恳地,采用说服教育等方法处理。尤其在对所患疾病有思想顾虑时,可以为病人讲述有关的医学科学知识,帮助其消除疑虑,丢掉思想包袱,对新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介绍环境及其有关制度。对重病人,更应耐心地向其解释,尽量解除他们心理的不安及悲观失望的情志状态。对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病人,精神压力大,忧虑重重,对此,应该在生活上全面照顾,精心护理的同时,要帮助他坚定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5.气功调神

气功锻炼是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疾病的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气功的本质来讲,调神起着主导作用。它强调“人静”就是排除内外干扰,把各种刺激反应和感觉降低到最低的应激性,使大脑进入一种特殊状态的抑制过程。依靠这种抑制的保护,可使人脑皮层由过度兴奋所致的机能紊乱得到纠正。气功锻炼的具体方法,用意志来调整控制体内的生理活动,以心意练功而发挥机体积极作用,从而抵御情绪因素的干扰,所以气功锻炼,实质就是对精神和思维活动的自我锻炼。故护理中,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进行气功锻炼,无疑对情志调节将起重要作用。


【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 中医情志疗法

现在社会很多的人压力比较大,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刺激精神调养,要注意情志养生,有效进行护理,而且要注意与自己的社会关系平时需要注意多休息,而且要注意精神保健,要注意社交活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情志养生的方法包括哪些?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吧。

  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

1.培养幽默的情趣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表现。幽默轻松,表达了人类征服忧患和困难的能力,它是一种解脱,是对生活居高临下的“轻松”审视。一个浑身洋溢着幽默的人,必定是一个乐天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若以幽默对待必会增添无穷妙趣。有这样一个以幽默巧避“家庭战争”的故事。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脾气暴躁的人。有一天,哲学家正和他的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他妻子突然跑来,不由分说大骂一通,接着又提起装满氷的水桶猛地一浇,把苏格拉底全身都浇透了。学生们以为老师一定会大怒,然而出乎意料,他只笑了笑,风趣地说道:“我知道,响雷过去,一定会下雨的。”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他妻子也害羞地退了出去。

这种以幽默来处理家庭矛盾的方式,即使对方把弦绷得很紧,也会缓和下来,做出热情的反应。医学研究表明,幽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预防形式,善用幽默的人最健康,因为幽默能使人心情舒畅,能够调节人体神经中枢,有利于排泄积郁,解除疲劳和烦恼。所以,经常生活在幽默风趣的气氛中,脸上就会经常显现出健康轻松的微笑。

2.别让自己寂寞无聊

当一个人寂寞无聊的时候,最容易陷入一种忧烦的氛围之中,这时最好不要独处于寂寞之中,应该主动地多接近一些乐观、通达的朋友,远离寂寞。接近待人诚恳、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朋友,无形之中会使你变得豁达开朗,忘却忧愁,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创造生活的潜在能力。

孤独和孤僻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必然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神经一体液的调节失去平衡,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随着机体内“防线”的崩溃。病邪的入侵也就有可乘之机了。再则,孤独和孤僻造成精神上的寂寞和颓废,往往带来举动上的自我摧残。或借酒浇愁,或以烟解闷……不一而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位女性,丈夫两年前不幸病故。自此,她深感自己陷入了寂寞、凄凉的深渊,孤独使她曰渐消瘦,体重减少了 22.6千克,而且感到精疲力竭。

事实上,社会关系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吸烟、高血压和肥胖更严重。这是因为,社交能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某种需要。人体为了保护机体健康,既需要营养、体育、休息和生理等方面的满足,也需要安全、友谊、成就、信任和尊重等精神方面的满足,以保持良好的心理,达到身心平衡。

3.专注于工作也是在养生

志有所专,乐以忘忧是现实生活中运用最广的情志养生方法。它是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去从事它,于是在享受兴趣带来乐趣的同时,忘却了其他事情,达到养生的目的。其实,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一种养生,都是“志有所专”的具体表现,只不过我们自己没有察觉罢了。

现在社会有很多的老年人成为了孤独老人,所以平时家属们应该注意照看他们,通常情况下,很多的人过度劳累,这样容易造成身体受到影响,大家需要注意全面进行调解,而且要注意护理事项,合理进行饮食,积极地保持乐观情绪,不要过度的在意失和得。

  中医情志养生的方法

1.移情相制

移情就是将注意力转移。《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古之致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疗法,系祝说发病的原由,转移病人的精神,以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内守以治病的方法,故又称“移情变气”。也即通过语言、行动等祝由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病人自身的去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面,整天围绕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对于这类病人,可采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解除思想顾虑,转内痛为外痛,移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会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情志护理方法。如《素问·阴阳应象人论》根据五行相克关系提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朱丹溪进一步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以喜胜之,以思解之;思,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恐,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在临床实践中,张子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明确主张:“悲可以治怒,以怆侧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戏谑亵押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行之言夺之”。上述五行模式的以情相胜法,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护理方法。运用好这些方法,将有效的提高情志护理的质量。

2.说理开导

通过正面说理开导,使病人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志失调,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和其喜怒”,“喜怒有度”,是养生长寿的根本,从而开导和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和情志,但说理开导,也要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耐心细致,用实事求是的方法为病人分析病情,启发病人自我分析来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从而达到治愈情志疾患的目的。进行说理开导,护理人员必须要得到病人的信赖,态度要真诚,热情、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保密,这样,才能达到通过说理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从而起到改变病人精神及身体状况的目的。

3.劝说疏导

通过与病人交心谈心,首先取得病人的信任,接近病人,询查清楚病人真正致病的原因,《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凡欲诊者,必问饮食居处,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情志致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所以致病,必是与病人有切身关系,一旦病因解除,利激消失,脏腑气机就会协调。故护理人员要与病人相处到:“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才可以详细了解到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情志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后,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进一步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否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并可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及其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为病人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情志状态,从而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4.顺情从欲

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病人在患病过程中,情绪多有反常,对此,先顺其情,从其意,有助于心身健康。所以对于病人心理上的*,在护理中注意分析地对待,若是合理的,条件又允许,应尽力满足其所求或所恶,如创造条件以改变其环境,或对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保证等。对那些胡思乱想,淫欲邪念,放纵无稽等错误的,不切实际*,自然不能纵为和迁就。而应当善意地、诚恳地,采用说服教育等方法处理。尤其在对所患疾病有思想顾虑时,可以为病人讲述有关的医学科学知识,帮助其消除疑虑,丢掉思想包袱,对新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介绍环境及其有关制度。对重病人,更应耐心地向其解释,尽量解除他们心理的不安及悲观失望的情志状态。对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病人,精神压力大,忧虑重重,对此,应该在生活上全面照顾,精心护理的同时,要帮助他坚定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5.气功调神

气功锻炼是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疾病的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气功的本质来讲,调神起着主导作用。它强调“人静”就是排除内外干扰,把各种刺激反应和感觉降低到最低的应激性,使大脑进入一种特殊状态的抑制过程。依靠这种抑制的保护,可使人脑皮层由过度兴奋所致的机能紊乱得到纠正。气功锻炼的具体方法,用意志来调整控制体内的生理活动,以心意练功而发挥机体积极作用,从而抵御情绪因素的干扰,所以气功锻炼,实质就是对精神和思维活动的自我锻炼。故护理中,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进行气功锻炼,无疑对情志调节将起重要作用。


【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 中医情志疗法

现在社会很多的人压力比较大,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刺激精神调养,要注意情志养生,有效进行护理,而且要注意与自己的社会关系平时需要注意多休息,而且要注意精神保健,要注意社交活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情志养生的方法包括哪些?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吧。

  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

1.培养幽默的情趣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表现。幽默轻松,表达了人类征服忧患和困难的能力,它是一种解脱,是对生活居高临下的“轻松”审视。一个浑身洋溢着幽默的人,必定是一个乐天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若以幽默对待必会增添无穷妙趣。有这样一个以幽默巧避“家庭战争”的故事。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脾气暴躁的人。有一天,哲学家正和他的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他妻子突然跑来,不由分说大骂一通,接着又提起装满氷的水桶猛地一浇,把苏格拉底全身都浇透了。学生们以为老师一定会大怒,然而出乎意料,他只笑了笑,风趣地说道:“我知道,响雷过去,一定会下雨的。”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他妻子也害羞地退了出去。

这种以幽默来处理家庭矛盾的方式,即使对方把弦绷得很紧,也会缓和下来,做出热情的反应。医学研究表明,幽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预防形式,善用幽默的人最健康,因为幽默能使人心情舒畅,能够调节人体神经中枢,有利于排泄积郁,解除疲劳和烦恼。所以,经常生活在幽默风趣的气氛中,脸上就会经常显现出健康轻松的微笑。

2.别让自己寂寞无聊

当一个人寂寞无聊的时候,最容易陷入一种忧烦的氛围之中,这时最好不要独处于寂寞之中,应该主动地多接近一些乐观、通达的朋友,远离寂寞。接近待人诚恳、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朋友,无形之中会使你变得豁达开朗,忘却忧愁,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创造生活的潜在能力。

孤独和孤僻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必然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神经一体液的调节失去平衡,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随着机体内“防线”的崩溃。病邪的入侵也就有可乘之机了。再则,孤独和孤僻造成精神上的寂寞和颓废,往往带来举动上的自我摧残。或借酒浇愁,或以烟解闷……不一而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位女性,丈夫两年前不幸病故。自此,她深感自己陷入了寂寞、凄凉的深渊,孤独使她曰渐消瘦,体重减少了 22.6千克,而且感到精疲力竭。

事实上,社会关系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吸烟、高血压和肥胖更严重。这是因为,社交能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某种需要。人体为了保护机体健康,既需要营养、体育、休息和生理等方面的满足,也需要安全、友谊、成就、信任和尊重等精神方面的满足,以保持良好的心理,达到身心平衡。

3.专注于工作也是在养生

志有所专,乐以忘忧是现实生活中运用最广的情志养生方法。它是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去从事它,于是在享受兴趣带来乐趣的同时,忘却了其他事情,达到养生的目的。其实,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一种养生,都是“志有所专”的具体表现,只不过我们自己没有察觉罢了。

现在社会有很多的老年人成为了孤独老人,所以平时家属们应该注意照看他们,通常情况下,很多的人过度劳累,这样容易造成身体受到影响,大家需要注意全面进行调解,而且要注意护理事项,合理进行饮食,积极地保持乐观情绪,不要过度的在意失和得。

  中医情志养生的方法

1.移情相制

移情就是将注意力转移。《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古之致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疗法,系祝说发病的原由,转移病人的精神,以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内守以治病的方法,故又称“移情变气”。也即通过语言、行动等祝由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病人自身的去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面,整天围绕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对于这类病人,可采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解除思想顾虑,转内痛为外痛,移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会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情志护理方法。如《素问·阴阳应象人论》根据五行相克关系提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朱丹溪进一步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以喜胜之,以思解之;思,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恐,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在临床实践中,张子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明确主张:“悲可以治怒,以怆侧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戏谑亵押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行之言夺之”。上述五行模式的以情相胜法,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护理方法。运用好这些方法,将有效的提高情志护理的质量。

2.说理开导

通过正面说理开导,使病人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志失调,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和其喜怒”,“喜怒有度”,是养生长寿的根本,从而开导和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和情志,但说理开导,也要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耐心细致,用实事求是的方法为病人分析病情,启发病人自我分析来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从而达到治愈情志疾患的目的。进行说理开导,护理人员必须要得到病人的信赖,态度要真诚,热情、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保密,这样,才能达到通过说理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从而起到改变病人精神及身体状况的目的。

3.劝说疏导

通过与病人交心谈心,首先取得病人的信任,接近病人,询查清楚病人真正致病的原因,《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凡欲诊者,必问饮食居处,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情志致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所以致病,必是与病人有切身关系,一旦病因解除,利激消失,脏腑气机就会协调。故护理人员要与病人相处到:“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才可以详细了解到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情志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后,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进一步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否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并可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及其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为病人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情志状态,从而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4.顺情从欲

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病人在患病过程中,情绪多有反常,对此,先顺其情,从其意,有助于心身健康。所以对于病人心理上的*,在护理中注意分析地对待,若是合理的,条件又允许,应尽力满足其所求或所恶,如创造条件以改变其环境,或对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保证等。对那些胡思乱想,淫欲邪念,放纵无稽等错误的,不切实际*,自然不能纵为和迁就。而应当善意地、诚恳地,采用说服教育等方法处理。尤其在对所患疾病有思想顾虑时,可以为病人讲述有关的医学科学知识,帮助其消除疑虑,丢掉思想包袱,对新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介绍环境及其有关制度。对重病人,更应耐心地向其解释,尽量解除他们心理的不安及悲观失望的情志状态。对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病人,精神压力大,忧虑重重,对此,应该在生活上全面照顾,精心护理的同时,要帮助他坚定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5.气功调神

气功锻炼是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疾病的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气功的本质来讲,调神起着主导作用。它强调“人静”就是排除内外干扰,把各种刺激反应和感觉降低到最低的应激性,使大脑进入一种特殊状态的抑制过程。依靠这种抑制的保护,可使人脑皮层由过度兴奋所致的机能紊乱得到纠正。气功锻炼的具体方法,用意志来调整控制体内的生理活动,以心意练功而发挥机体积极作用,从而抵御情绪因素的干扰,所以气功锻炼,实质就是对精神和思维活动的自我锻炼。故护理中,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进行气功锻炼,无疑对情志调节将起重要作用。


中医养生康复概论中。调节情志的方法1

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但是,清静养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要做到少思寡欲,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提倡知足常乐。在生活中,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避免无原则的纠纷。要做到心神宁静,需注意闭目定志,眼为心灵之窗口,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尤其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闭目养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内守,坦然舒畅。常用的有效的调节情志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以情制情法
中医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等。移情法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刺激的方法叫移情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养生学家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还有运动移情法等。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升华超脱法
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最典型的例证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腐刑。司马迁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把身心创伤等不良刺激转变为奋发向上的行动。暗示法
暗示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证。开导法
即是以解释、鼓励、安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内经》就记载了开导法,认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能,虽有无道人,恶有不听者乎”?节制法
古人说:“欲有情,情有节,至人修养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这里讲的就是节制法。也就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疏泄法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聊天,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

中医养生康复概论中。调节情志的方法1

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但是,清静养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要做到少思寡欲,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提倡知足常乐。在生活中,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避免无原则的纠纷。要做到心神宁静,需注意闭目定志,眼为心灵之窗口,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尤其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闭目养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内守,坦然舒畅。常用的有效的调节情志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以情制情法
中医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等。移情法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刺激的方法叫移情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养生学家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还有运动移情法等。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升华超脱法
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最典型的例证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腐刑。司马迁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把身心创伤等不良刺激转变为奋发向上的行动。暗示法
暗示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证。开导法
即是以解释、鼓励、安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内经》就记载了开导法,认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能,虽有无道人,恶有不听者乎”?节制法
古人说:“欲有情,情有节,至人修养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这里讲的就是节制法。也就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疏泄法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聊天,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

中医养生康复概论中。调节情志的方法1

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但是,清静养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要做到少思寡欲,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提倡知足常乐。在生活中,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避免无原则的纠纷。要做到心神宁静,需注意闭目定志,眼为心灵之窗口,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尤其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闭目养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内守,坦然舒畅。常用的有效的调节情志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以情制情法
中医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等。移情法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刺激的方法叫移情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养生学家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还有运动移情法等。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升华超脱法
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最典型的例证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腐刑。司马迁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把身心创伤等不良刺激转变为奋发向上的行动。暗示法
暗示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证。开导法
即是以解释、鼓励、安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内经》就记载了开导法,认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能,虽有无道人,恶有不听者乎”?节制法
古人说:“欲有情,情有节,至人修养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这里讲的就是节制法。也就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疏泄法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聊天,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

养生的方法——调摄精神情志

精神情志是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人体生理活动的表现之一。《内经》就非常重视“神”在人体中的作用,认为养生当以养神为主,并指出:“一曰知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者药为真,四曰知磁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即把“治神”放在首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的论述,说明了精神调摄养生是传统养生术中的重要措施。历代养生家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认识到,人的精神心态保持清静、乐观、坚强、开朗,才能有益于健康与长寿。
  1、思想清静

  思想清静,是指思想安静而无杂念的状态。思想清静能够调畅气血,促进人体精气、神的充盛内守。古人在保持思想清静上,有下面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排除私心杂念,正确对待个人的嗜欲得失。如老子在《道德经》中就主张少私寡欲,因为减少私心,降低嗜欲,则减轻了思想上不必要的负担,有利于思想清静。《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指出:要“除六害”,曰:“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侫妄,六者去妒忌”。概括了排除私心杂念的内容和方法。第二,及时果断地处理日常事务,曹庭栋《老老恒言燕居》说:“有必亲办者,是毅然办之,亦有要姑置者,则决然置之,办之所以安心,置之亦所以安心,不办又不量,终日往来萦怀,其劳弥甚”。说明决事果断,不以事累心是有助减轻思想压力,保持思想清静的好方法。但是,必须指出,前人所提出的思想清静并不是将脑闲置不用,曹庭栋还指出:“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劳。唯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这在现在看来仍是一个很有科学道理的见解。养生先养性,养性先习静,习静才能清心寡欲,精神充沛,动作不衰,这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

  2、精神乐观

  精神乐观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对于人体生理促进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济精神,摒除不利于人体的精神情志因素:二是流通营卫、和畅血气,精神调达,气血和畅,则生肌旺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如何保持精神乐观,总结前人的经验,主要有下面几方面:第一,陶冶性情,古人认为,吟诗作赋、交游览胜等活动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乐观的性格。龚廷贤《寿世保元》则说:“诗书悦心,山村逸兴,可以延年”。第二,善于能解脱,即遇违乐之事,要善于自我解脱。《中国养生说辑览》中指出:“凡遇不如意事,试取其更甚者譬之,心地自然清凉,此降火最速之剂”。第三,近喜远恶,即近所喜之物,远所恶之事。以上几点,尽管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易于感受,无论是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3、意志坚强

  意志,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决断能力和一种心理状态,包括人的自控力、毅力等内容。《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说明意志具有统帅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等作用。

  现代生理学及心理的研究表明,人的意志容易受环境因素及个体差异的影响,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4、性格开朗

  性格开朗,即胸怀宽广,气量豁达,保持心理平和,情绪稳定,这是精神心理活动所反映出来的一种良好状态,开朗的性格对人体的健康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老老恒言燕居》说:“谚曰:求人如求己。呼牛鸣马,亦可由人,毋少介意。少介意便生忿,忿便伤肝,于人何损,徒损乎己耳”。这便是教育人们养成开朗的性格,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调和情志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简称“七情”或“五志”。它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祖国医学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内容详尽丰富。

  (1)和喜怒喜:是乐观的外在表现,但喜也要适中。《素问调经论》说:“喜则气下”。《谁南子,原道训》亦说:“大喜坠阳”。这都说明了喜不可太过。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魁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灵枢本科篇》说:“盛怒者,迷惑而不治”,大怒使人失去理智,甚至昏厥,不省人事,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实。大怒还能伤肝动血,影响人体健康,古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飨泄”。

  如何制“怒”呢?古人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以“理”制情,即遇有可怒之事,首先当从养生的大道理上考虑,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使七情不致过激。二是以“耐”养生,即要有豁达的胸怀,高尚的涵养,遇事要能忍耐而不使伤身。除遵循以上的原则外,还可用下列方法以控制易激动易怒的情绪。①转移目标、②忘却自我、③让步、④吐露委屈、⑤想象未来、⑥避免纠纷。

  (2)去忧悲忧、悲是对人体有害的一种情志,忧、悲既损神又伤气。古人云:“积忧不己,则魂神伤矣”。“愁忧者,气闭寒而不行”。可见忧、悲能加速人的衰老,所以应特别注意怡情悦志,杜绝忧悲。

  (3)节思虑思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在害。《素问》说:“思则气结”。思虑发于心,主于脾,过度思虑,则心神过耗而不复。脾气留中而不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思考问题方面应注意适度有节,做到”少思虑,以养其神“的目的。

  (4)防惊恐遇事易惊善恐亦是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素问》说:“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大惊卒恐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灵枢》说:“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脉空虚,血气不次,乃失其常”。避免惊恐的方法有二,一是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以培养一种坚强的意志,勇敢的性格,二是防止接触易导致惊恐的因素和环境。

  6、调节生活

  (1)言语谈笑古人认为,适当言语谈笑,以活跃生活气分、调畅精神,这对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是有益的,但古人也提出了言谈的禁忌:《论语》中说:“食不语,寝不言”。《千金要方》又说:“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声,不悬则不可发声。行不得语,若欲语须住乃语,行语则令人失气,勿触冷开口大语为佳”。可见,前人特别强调寝卧、饮食、行走和触冷之时,不得言谈和大声言笑。从现代养生学来说也是合理的,因吃饭谈笑,会分散精力,或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削弱消化的功能,使人食欲减退,时间长便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睡觉时谈笑,会使中枢神经兴奋,影响入睡甚至失眠;行走时谈笑,会多耗散精力;触冷时大语,会损伤肺气。

  (2)兴趣爱好无论古代或现代的养生学的研究,正当的兴趣爱好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够却病延年。生活中有益的爱好有许多,下列略举一二。

  ①诗词歌赋:读书、吟诗、歌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当的读、吟、唱,读一些积极、健康、有趣的书、诗、歌,有悦心怡情的作用。

  ②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是古人的颇为称许的兴趣爱好之一。古人认为:“棋可遣闲”,“琴可养生”,“幽窗邃室,观奕听琴,亦足以消昼”。现代研究证明,下棋、写字能使人延年益寿。有人在研究下棋对老人有四方面的益处,即精神寄托、养身怡性、锻炼思维、身心舒畅。但老人下棋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要计较输赢;二是切忌耗神过度,要适可而止;三是棋应与适当的体育运动相结合。写字也是一种怡情悦性,有助于延年益寿的活动。

  ③花木鸟鱼:花木鸟鱼是供人们观赏的动植物。在养育鱼鸟、种植花木,以及游览观赏之中,即可以运动筋骨气血,又能够调济精神、赏心悦目。

  ④郊外漫游;人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时常抽空效外漫游,既能运动肢体,又可欣赏自然美景。在漫游中,呼吸新鲜空气、清醒头脑,沐浴日光,流通气血,增进健康,年轻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老年人能延年益寿。

养生的方法——调摄精神情志

精神情志是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人体生理活动的表现之一。《内经》就非常重视“神”在人体中的作用,认为养生当以养神为主,并指出:“一曰知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者药为真,四曰知磁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即把“治神”放在首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的论述,说明了精神调摄养生是传统养生术中的重要措施。历代养生家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认识到,人的精神心态保持清静、乐观、坚强、开朗,才能有益于健康与长寿。
  1、思想清静

  思想清静,是指思想安静而无杂念的状态。思想清静能够调畅气血,促进人体精气、神的充盛内守。古人在保持思想清静上,有下面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排除私心杂念,正确对待个人的嗜欲得失。如老子在《道德经》中就主张少私寡欲,因为减少私心,降低嗜欲,则减轻了思想上不必要的负担,有利于思想清静。《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指出:要“除六害”,曰:“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侫妄,六者去妒忌”。概括了排除私心杂念的内容和方法。第二,及时果断地处理日常事务,曹庭栋《老老恒言燕居》说:“有必亲办者,是毅然办之,亦有要姑置者,则决然置之,办之所以安心,置之亦所以安心,不办又不量,终日往来萦怀,其劳弥甚”。说明决事果断,不以事累心是有助减轻思想压力,保持思想清静的好方法。但是,必须指出,前人所提出的思想清静并不是将脑闲置不用,曹庭栋还指出:“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劳。唯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这在现在看来仍是一个很有科学道理的见解。养生先养性,养性先习静,习静才能清心寡欲,精神充沛,动作不衰,这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

  2、精神乐观

  精神乐观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对于人体生理促进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济精神,摒除不利于人体的精神情志因素:二是流通营卫、和畅血气,精神调达,气血和畅,则生肌旺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如何保持精神乐观,总结前人的经验,主要有下面几方面:第一,陶冶性情,古人认为,吟诗作赋、交游览胜等活动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乐观的性格。龚廷贤《寿世保元》则说:“诗书悦心,山村逸兴,可以延年”。第二,善于能解脱,即遇违乐之事,要善于自我解脱。《中国养生说辑览》中指出:“凡遇不如意事,试取其更甚者譬之,心地自然清凉,此降火最速之剂”。第三,近喜远恶,即近所喜之物,远所恶之事。以上几点,尽管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易于感受,无论是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3、意志坚强

  意志,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决断能力和一种心理状态,包括人的自控力、毅力等内容。《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说明意志具有统帅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等作用。

  现代生理学及心理的研究表明,人的意志容易受环境因素及个体差异的影响,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4、性格开朗

  性格开朗,即胸怀宽广,气量豁达,保持心理平和,情绪稳定,这是精神心理活动所反映出来的一种良好状态,开朗的性格对人体的健康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老老恒言燕居》说:“谚曰:求人如求己。呼牛鸣马,亦可由人,毋少介意。少介意便生忿,忿便伤肝,于人何损,徒损乎己耳”。这便是教育人们养成开朗的性格,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调和情志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简称“七情”或“五志”。它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祖国医学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内容详尽丰富。

  (1)和喜怒喜:是乐观的外在表现,但喜也要适中。《素问调经论》说:“喜则气下”。《谁南子,原道训》亦说:“大喜坠阳”。这都说明了喜不可太过。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魁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灵枢本科篇》说:“盛怒者,迷惑而不治”,大怒使人失去理智,甚至昏厥,不省人事,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实。大怒还能伤肝动血,影响人体健康,古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飨泄”。

  如何制“怒”呢?古人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以“理”制情,即遇有可怒之事,首先当从养生的大道理上考虑,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使七情不致过激。二是以“耐”养生,即要有豁达的胸怀,高尚的涵养,遇事要能忍耐而不使伤身。除遵循以上的原则外,还可用下列方法以控制易激动易怒的情绪。①转移目标、②忘却自我、③让步、④吐露委屈、⑤想象未来、⑥避免纠纷。

  (2)去忧悲忧、悲是对人体有害的一种情志,忧、悲既损神又伤气。古人云:“积忧不己,则魂神伤矣”。“愁忧者,气闭寒而不行”。可见忧、悲能加速人的衰老,所以应特别注意怡情悦志,杜绝忧悲。

  (3)节思虑思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在害。《素问》说:“思则气结”。思虑发于心,主于脾,过度思虑,则心神过耗而不复。脾气留中而不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思考问题方面应注意适度有节,做到”少思虑,以养其神“的目的。

  (4)防惊恐遇事易惊善恐亦是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素问》说:“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大惊卒恐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灵枢》说:“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脉空虚,血气不次,乃失其常”。避免惊恐的方法有二,一是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以培养一种坚强的意志,勇敢的性格,二是防止接触易导致惊恐的因素和环境。

  6、调节生活

  (1)言语谈笑古人认为,适当言语谈笑,以活跃生活气分、调畅精神,这对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是有益的,但古人也提出了言谈的禁忌:《论语》中说:“食不语,寝不言”。《千金要方》又说:“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声,不悬则不可发声。行不得语,若欲语须住乃语,行语则令人失气,勿触冷开口大语为佳”。可见,前人特别强调寝卧、饮食、行走和触冷之时,不得言谈和大声言笑。从现代养生学来说也是合理的,因吃饭谈笑,会分散精力,或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削弱消化的功能,使人食欲减退,时间长便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睡觉时谈笑,会使中枢神经兴奋,影响入睡甚至失眠;行走时谈笑,会多耗散精力;触冷时大语,会损伤肺气。

  (2)兴趣爱好无论古代或现代的养生学的研究,正当的兴趣爱好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够却病延年。生活中有益的爱好有许多,下列略举一二。

  ①诗词歌赋:读书、吟诗、歌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当的读、吟、唱,读一些积极、健康、有趣的书、诗、歌,有悦心怡情的作用。

  ②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是古人的颇为称许的兴趣爱好之一。古人认为:“棋可遣闲”,“琴可养生”,“幽窗邃室,观奕听琴,亦足以消昼”。现代研究证明,下棋、写字能使人延年益寿。有人在研究下棋对老人有四方面的益处,即精神寄托、养身怡性、锻炼思维、身心舒畅。但老人下棋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要计较输赢;二是切忌耗神过度,要适可而止;三是棋应与适当的体育运动相结合。写字也是一种怡情悦性,有助于延年益寿的活动。

  ③花木鸟鱼:花木鸟鱼是供人们观赏的动植物。在养育鱼鸟、种植花木,以及游览观赏之中,即可以运动筋骨气血,又能够调济精神、赏心悦目。

  ④郊外漫游;人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时常抽空效外漫游,既能运动肢体,又可欣赏自然美景。在漫游中,呼吸新鲜空气、清醒头脑,沐浴日光,流通气血,增进健康,年轻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老年人能延年益寿。

程凯养生说:调节情志开四关 疏肝解郁三花茶

中医四关是指合谷、太冲二个对穴,两穴合称为“四关穴”,即是指人体生命的关口,两穴一气一血、一阴一阳、一手一足,可调整上下阴阳。明代针灸医家有云:“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取四关穴重在理气通血,使经脉畅通,通则不痛。

程凯养生说:调节情志开四关 疏肝解郁三花茶

中医四关是指合谷、太冲二个对穴,两穴合称为“四关穴”,即是指人体生命的关口,两穴一气一血、一阴一阳、一手一足,可调整上下阴阳。明代针灸医家有云:“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取四关穴重在理气通血,使经脉畅通,通则不痛。

程凯养生说:调节情志开四关 疏肝解郁三花茶

中医四关是指合谷、太冲二个对穴,两穴合称为“四关穴”,即是指人体生命的关口,两穴一气一血、一阴一阳、一手一足,可调整上下阴阳。明代针灸医家有云:“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取四关穴重在理气通血,使经脉畅通,通则不痛。

程凯养生说:调节情志开四关 疏肝解郁三花茶

中医四关是指合谷、太冲二个对穴,两穴合称为“四关穴”,即是指人体生命的关口,两穴一气一血、一阴一阳、一手一足,可调整上下阴阳。明代针灸医家有云:“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取四关穴重在理气通血,使经脉畅通,通则不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谈如何调节情志

简介:《中医心理养生谈》是2008年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中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