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如何养心调心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0 18:24:49
文档

中医养生如何养心调心

中医调理心脏不好方法:1. 调整生活方式: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适当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2. 服用药物:心阴虚可服用滋阴养心的中药如百合、麦冬、北沙参等,也可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心阳虚可服用温补心阳的药物如人参、肉桂、生姜、黄芪等,也可服用屏风生脉胶囊、参芪颗粒等。3. 针灸治疗:可通过针灸治疗辅助恢复心脏功能,如内关穴、神门穴、血海穴等穴位。
推荐度:
导读中医调理心脏不好方法:1. 调整生活方式: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适当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2. 服用药物:心阴虚可服用滋阴养心的中药如百合、麦冬、北沙参等,也可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心阳虚可服用温补心阳的药物如人参、肉桂、生姜、黄芪等,也可服用屏风生脉胶囊、参芪颗粒等。3. 针灸治疗:可通过针灸治疗辅助恢复心脏功能,如内关穴、神门穴、血海穴等穴位。

中医调理心脏不好方法:

1. 调整生活方式: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适当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

2. 服用药物:心阴虚可服用滋阴养心的中药如百合、麦冬、北沙参等,也可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心阳虚可服用温补心阳的药物如人参、肉桂、生姜、黄芪等,也可服用屏风生脉胶囊、参芪颗粒等。

3. 针灸治疗:可通过针灸治疗辅助恢复心脏功能,如内关穴、神门穴、血海穴等穴位。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养生以养心为主”:3个养心妙招,读懂中医养心根本

在汉语当中,心与神,很多时候都是连起来使用,即心神合一,如成语“心神不宁”里,心神就是同样的意思。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何为健康?如何长寿?

形神和谐共存,与天地大道相合,不为外邪所侵,方可长寿健康!

现代人身不劳,但神劳,神劳者胜于身劳者!

但形神相合,方为健康之本,养生以养心为主,养心即为养神!

一:善养生者,不劳神

宋代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序例上·衍义总序》:“善养生者,不痨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

便是说,一般善于养生的人,都不会使自己心神疲劳,也不会让自己的身体过于疲劳,这样的话,形神俱安,祸患便不会来到!

但当下的我们,身或许可以不苦,心却不能不劳,工作生活,皆少不得劳心劳神,一个方案,可能就要绞尽脑汁,点灯熬油苦苦思索,才能真正做出来!这样一种情况下,又怎能不劳神呢?

前段时间,和大学时的一个好友见面,但见他整个人憔悴不堪,人也饿比两个月前老了许多。

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觉得很累,不想继续做下去了,想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往往不知该如何安慰,难道真的只告诉他淡看浮云吗?

我们常说,心静是最好的养生,确实,心静固然可以不为外物所扰,但难就难在,如何让一个人心静下来呢?

古往今来,养生养到最后,也不外乎一个静字。心静,则神宁,身静,则神全!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个静字的,又有几人呢?

二:三种养心妙招,读懂中医养心

然而,正是因为到达最终极的结果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谈到约束,谈到克制,便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使自己尽量做得更好,把伤害降到最小!

就像我们平时保养身体,在不能不劳累身体的情况下,就要做其他许多事情来进行补偿,就像水缸漏水,便不可不持续注水,不然很快变会干枯!

那么,养心的时候,在不能不劳心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养呢?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养心方法,也是中医里面最主要的养心观!

1、“养心莫善于寡欲”

一般来看,*大的人,劳神劳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为你想要,所以你必时时刻刻花时间在想你想要的东西,以及该如何得到。

起心动念之间,心已经劳了!

所以,欲养心,先寡欲,什么意思呢?说到底还是要懂得知足。控制自己的*,尽量减少自己的*。

寡欲的好处,其实还有一个,*越少,人越快乐!好的心态,是养生的基础!

2、养心取静

静乃养心之本,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载《老君清净心经》:“心既自静,神既无扰,神既无扰,常清静矣”。心静则心神不扰而得养心之妙。

大悲大喜,大起大落,都是心不静。

从中医来看,无论是狂喜,还是大悲,对身体都有极大的伤害。就像老话说,乐极生悲,大悲大喜,都不好,心静才是最好的。

无欲无求,无悲无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3、养心即养气养精

清代罗东逸《内经博议·手少阴心脏病论》:“故养心之法有二:寡思欲,守恬愉,使心无过量之用,无留根之事,此养之以气也;常握固,戒多欲,使肾无淫佚之失,无相火之乘,此养之以精”。

即通过慎思欲,用气来养心,通过养精来实现养心的方法。

中医还有言,肾主先天之精,一身精气皆来源于肾脏。

清代陈士铎《外经微旨·命根养生篇》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

肾为水脏,心为火脏,所以精出于水,即精出于肾!

三:心荡形伤,心和形全

北齐刘昼《刘子精神》:“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物也”。

心荡形伤,心和形全。

心为身之神,身为神之本,愿君心安,身也安!

“养生以养心为主”:3个养心妙招,读懂中医养心根本

在汉语当中,心与神,很多时候都是连起来使用,即心神合一,如成语“心神不宁”里,心神就是同样的意思。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何为健康?如何长寿?

形神和谐共存,与天地大道相合,不为外邪所侵,方可长寿健康!

现代人身不劳,但神劳,神劳者胜于身劳者!

但形神相合,方为健康之本,养生以养心为主,养心即为养神!

一:善养生者,不劳神

宋代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序例上·衍义总序》:“善养生者,不痨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

便是说,一般善于养生的人,都不会使自己心神疲劳,也不会让自己的身体过于疲劳,这样的话,形神俱安,祸患便不会来到!

但当下的我们,身或许可以不苦,心却不能不劳,工作生活,皆少不得劳心劳神,一个方案,可能就要绞尽脑汁,点灯熬油苦苦思索,才能真正做出来!这样一种情况下,又怎能不劳神呢?

前段时间,和大学时的一个好友见面,但见他整个人憔悴不堪,人也饿比两个月前老了许多。

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觉得很累,不想继续做下去了,想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往往不知该如何安慰,难道真的只告诉他淡看浮云吗?

我们常说,心静是最好的养生,确实,心静固然可以不为外物所扰,但难就难在,如何让一个人心静下来呢?

古往今来,养生养到最后,也不外乎一个静字。心静,则神宁,身静,则神全!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个静字的,又有几人呢?

二:三种养心妙招,读懂中医养心

然而,正是因为到达最终极的结果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谈到约束,谈到克制,便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使自己尽量做得更好,把伤害降到最小!

就像我们平时保养身体,在不能不劳累身体的情况下,就要做其他许多事情来进行补偿,就像水缸漏水,便不可不持续注水,不然很快变会干枯!

那么,养心的时候,在不能不劳心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养呢?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养心方法,也是中医里面最主要的养心观!

1、“养心莫善于寡欲”

一般来看,*大的人,劳神劳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为你想要,所以你必时时刻刻花时间在想你想要的东西,以及该如何得到。

起心动念之间,心已经劳了!

所以,欲养心,先寡欲,什么意思呢?说到底还是要懂得知足。控制自己的*,尽量减少自己的*。

寡欲的好处,其实还有一个,*越少,人越快乐!好的心态,是养生的基础!

2、养心取静

静乃养心之本,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载《老君清净心经》:“心既自静,神既无扰,神既无扰,常清静矣”。心静则心神不扰而得养心之妙。

大悲大喜,大起大落,都是心不静。

从中医来看,无论是狂喜,还是大悲,对身体都有极大的伤害。就像老话说,乐极生悲,大悲大喜,都不好,心静才是最好的。

无欲无求,无悲无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3、养心即养气养精

清代罗东逸《内经博议·手少阴心脏病论》:“故养心之法有二:寡思欲,守恬愉,使心无过量之用,无留根之事,此养之以气也;常握固,戒多欲,使肾无淫佚之失,无相火之乘,此养之以精”。

即通过慎思欲,用气来养心,通过养精来实现养心的方法。

中医还有言,肾主先天之精,一身精气皆来源于肾脏。

清代陈士铎《外经微旨·命根养生篇》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

肾为水脏,心为火脏,所以精出于水,即精出于肾!

三:心荡形伤,心和形全

北齐刘昼《刘子精神》:“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物也”。

心荡形伤,心和形全。

心为身之神,身为神之本,愿君心安,身也安!

“养生以养心为主”:3个养心妙招,读懂中医养心根本

在汉语当中,心与神,很多时候都是连起来使用,即心神合一,如成语“心神不宁”里,心神就是同样的意思。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何为健康?如何长寿?

形神和谐共存,与天地大道相合,不为外邪所侵,方可长寿健康!

现代人身不劳,但神劳,神劳者胜于身劳者!

但形神相合,方为健康之本,养生以养心为主,养心即为养神!

一:善养生者,不劳神

宋代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序例上·衍义总序》:“善养生者,不痨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

便是说,一般善于养生的人,都不会使自己心神疲劳,也不会让自己的身体过于疲劳,这样的话,形神俱安,祸患便不会来到!

但当下的我们,身或许可以不苦,心却不能不劳,工作生活,皆少不得劳心劳神,一个方案,可能就要绞尽脑汁,点灯熬油苦苦思索,才能真正做出来!这样一种情况下,又怎能不劳神呢?

前段时间,和大学时的一个好友见面,但见他整个人憔悴不堪,人也饿比两个月前老了许多。

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觉得很累,不想继续做下去了,想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往往不知该如何安慰,难道真的只告诉他淡看浮云吗?

我们常说,心静是最好的养生,确实,心静固然可以不为外物所扰,但难就难在,如何让一个人心静下来呢?

古往今来,养生养到最后,也不外乎一个静字。心静,则神宁,身静,则神全!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个静字的,又有几人呢?

二:三种养心妙招,读懂中医养心

然而,正是因为到达最终极的结果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谈到约束,谈到克制,便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使自己尽量做得更好,把伤害降到最小!

就像我们平时保养身体,在不能不劳累身体的情况下,就要做其他许多事情来进行补偿,就像水缸漏水,便不可不持续注水,不然很快变会干枯!

那么,养心的时候,在不能不劳心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养呢?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养心方法,也是中医里面最主要的养心观!

1、“养心莫善于寡欲”

一般来看,*大的人,劳神劳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为你想要,所以你必时时刻刻花时间在想你想要的东西,以及该如何得到。

起心动念之间,心已经劳了!

所以,欲养心,先寡欲,什么意思呢?说到底还是要懂得知足。控制自己的*,尽量减少自己的*。

寡欲的好处,其实还有一个,*越少,人越快乐!好的心态,是养生的基础!

2、养心取静

静乃养心之本,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载《老君清净心经》:“心既自静,神既无扰,神既无扰,常清静矣”。心静则心神不扰而得养心之妙。

大悲大喜,大起大落,都是心不静。

从中医来看,无论是狂喜,还是大悲,对身体都有极大的伤害。就像老话说,乐极生悲,大悲大喜,都不好,心静才是最好的。

无欲无求,无悲无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3、养心即养气养精

清代罗东逸《内经博议·手少阴心脏病论》:“故养心之法有二:寡思欲,守恬愉,使心无过量之用,无留根之事,此养之以气也;常握固,戒多欲,使肾无淫佚之失,无相火之乘,此养之以精”。

即通过慎思欲,用气来养心,通过养精来实现养心的方法。

中医还有言,肾主先天之精,一身精气皆来源于肾脏。

清代陈士铎《外经微旨·命根养生篇》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

肾为水脏,心为火脏,所以精出于水,即精出于肾!

三:心荡形伤,心和形全

北齐刘昼《刘子精神》:“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物也”。

心荡形伤,心和形全。

心为身之神,身为神之本,愿君心安,身也安!

心脏养生秘法:养心三招,收藏留用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 养生 , 养生 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身、养气。 一起来学学中医的 “养心” *吧!

心是一身之主,按中医之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所以 养生 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 健康 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达不到 养生 长寿之目的。

夏 养生 :益气养心、解暑生津

养心三招

1.做做养心操

将两手掌心对搓,搓个3~4分钟,掌心发热即可,然后用手掌根,由胸口向下推,两手交替,共推5分钟,能起到理气的作用,有利于心脏的休息和舒缓。

2.喝点荸荠水

熬点荸荠水,化解身体的油腻、疏解瘀滞、清热利咽,有助于凉血解毒,对心脏的养护也能起到辅助保健的作用。将10~15个莓荠削皮后,加入200毫升水,将莘荠煮熟后即可,荸荠水煮好后稍稍晾一下,再放点蜂蜜就可以喝了。

3.按按保护心脏穴位:内关穴、郄门穴、心前区

按内关穴: 端坐位,将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内关穴30次。

按郄门穴: 将右手按于左手臂郄门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郄门穴30次。

揉心前区: 将左手放于左胸心前区,右手压于左手之上,顺时针旋转按摩30次,再逆时针旋转按摩30次。有疏通气血,调养心脏,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养心忌讳【过度劳累】

由于忙碌,加上生活不规律,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过度劳累和超量运动,也会使心功能负担加重,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脑疾病

养心忌讳【消极、悲观】

时常以消极、悲观的态度过日子,每天疑神疑鬼。喜好忽冷忽热的三温暖。

心脏养生秘法:养心三招,收藏留用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 养生 , 养生 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身、养气。 一起来学学中医的 “养心” *吧!

心是一身之主,按中医之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所以 养生 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 健康 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达不到 养生 长寿之目的。

夏 养生 :益气养心、解暑生津

养心三招

1.做做养心操

将两手掌心对搓,搓个3~4分钟,掌心发热即可,然后用手掌根,由胸口向下推,两手交替,共推5分钟,能起到理气的作用,有利于心脏的休息和舒缓。

2.喝点荸荠水

熬点荸荠水,化解身体的油腻、疏解瘀滞、清热利咽,有助于凉血解毒,对心脏的养护也能起到辅助保健的作用。将10~15个莓荠削皮后,加入200毫升水,将莘荠煮熟后即可,荸荠水煮好后稍稍晾一下,再放点蜂蜜就可以喝了。

3.按按保护心脏穴位:内关穴、郄门穴、心前区

按内关穴: 端坐位,将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内关穴30次。

按郄门穴: 将右手按于左手臂郄门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郄门穴30次。

揉心前区: 将左手放于左胸心前区,右手压于左手之上,顺时针旋转按摩30次,再逆时针旋转按摩30次。有疏通气血,调养心脏,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养心忌讳【过度劳累】

由于忙碌,加上生活不规律,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过度劳累和超量运动,也会使心功能负担加重,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脑疾病

养心忌讳【消极、悲观】

时常以消极、悲观的态度过日子,每天疑神疑鬼。喜好忽冷忽热的三温暖。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 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 儿童 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 总结 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 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 儿童 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 总结 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如何达到养心境界...

养心贵在静心,心喜静,所以历代养生学家把清心寡欲、调养精神作为养心的主要内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藏神”、“静以养之”,是指神静,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过。

《黄帝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神亡”,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情绪乃一身之主,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遇事即发,七情失调,心神则失去平和,要知道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忧则伤肺,过思则伤脾,过恐则伤肾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静是要人在一派纷繁的世界里能够独自安静下来。

静是一种心态,如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是指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静,有助于神气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因此,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浮,心安则神全,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当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都能宁静自如时才能养心,心静神自安。静可以制怒,静可以除烦,静可以使意定神安。《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就是思想上的安定;虚无是指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杂念,无恼怒、忧思与惊恐等。这句话告诉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没有贪念妄想,那么就会真气和顺,精神内守,体外没有邪气干扰,体内无情绪波动,人体和外界环境协调统一,体内的真气调和而没有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可能侵犯人体,人就不会生病。    

   养心重在养神, 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如何达到养心境界...

养心贵在静心,心喜静,所以历代养生学家把清心寡欲、调养精神作为养心的主要内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藏神”、“静以养之”,是指神静,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过。

《黄帝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神亡”,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情绪乃一身之主,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遇事即发,七情失调,心神则失去平和,要知道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忧则伤肺,过思则伤脾,过恐则伤肾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静是要人在一派纷繁的世界里能够独自安静下来。

静是一种心态,如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是指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静,有助于神气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因此,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浮,心安则神全,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当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都能宁静自如时才能养心,心静神自安。静可以制怒,静可以除烦,静可以使意定神安。《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就是思想上的安定;虚无是指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杂念,无恼怒、忧思与惊恐等。这句话告诉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没有贪念妄想,那么就会真气和顺,精神内守,体外没有邪气干扰,体内无情绪波动,人体和外界环境协调统一,体内的真气调和而没有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可能侵犯人体,人就不会生病。    

   养心重在养神, 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

「中医养生」五脏调理很关键,如何养心最重要

所以日常应该注意保养。

要想 健康 的身体,五脏的调理是很关键的。

中医认为

我们常讲,

这说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五脏在人们起着重要作用,是因为五脏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等。

养生 先调五脏,五脏机能顺畅方能 健康 长寿。

心——体内所有脏腑的君主

下象棋的斗知道,帅在,棋就没输。

心的地位,就像棋盘中的棋子:帅。

1.中医之心

中医学认为

就是说,神藏在心里。

那么“失神”,就是神气涣散了。

表现为:目光涣散、精神恍惚、说话不清、面色无华、气息不顺等。

久病重病的人,精神头不好,突然精神变好,目光转亮,想见亲人;

病时语声低微无力,忽然声音清亮;

原来面色晦暗无华,突然面红像化妆一样;

原来没有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中医认为,这是一系列暂时“好转”的假象,又叫做:回光返照,这一切都是有生命危险的征兆。

中医认为

过度惊喜会使心的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后疯了一样。

中医认为

就是说,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颜色的变化以及一个人说话时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举个例子,舌尖经常起溃疡,说明这个人心火旺;

一个人讲话时,老是中断,说明心气虚弱,台疲劳了;

舌根下有血管,这些血管是静脉,如果色泽紫暗还有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人的心气的好坏一般表现在颜面上,所以根据面部的状况便可对心进行保健。

面色苍白,且没有光彩,伴有气短乏力,则是心气虚、心血虚的反应;

面色发青发紫,伴有胸憋气闷,心慌,就应考虑冠心病;

正常是情况事什么样得呢:面色红润,血脉充盈,精力充沛,则是心力充足的表现。

汗出太多可损伤心阳,也可损伤心阴,除了运动之外,应尽量减少出汗。

心气虚、心阳不足的人,更应避免出汗过多。

2.护心有妙招

平时,我们怎么做心脏保健呢?

敲心包经、按摩内关、点按大陵、轻拍极泉,这些方法都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治心病的中药很多,

活血化瘀疗法中,三七功效第一。

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

石斛,补养心阴、心气的效果最好。

酸枣仁,安神助眠功效很好。

「中医养生」五脏调理很关键,如何养心最重要

所以日常应该注意保养。

要想 健康 的身体,五脏的调理是很关键的。

中医认为

我们常讲,

这说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五脏在人们起着重要作用,是因为五脏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等。

养生 先调五脏,五脏机能顺畅方能 健康 长寿。

心——体内所有脏腑的君主

下象棋的斗知道,帅在,棋就没输。

心的地位,就像棋盘中的棋子:帅。

1.中医之心

中医学认为

就是说,神藏在心里。

那么“失神”,就是神气涣散了。

表现为:目光涣散、精神恍惚、说话不清、面色无华、气息不顺等。

久病重病的人,精神头不好,突然精神变好,目光转亮,想见亲人;

病时语声低微无力,忽然声音清亮;

原来面色晦暗无华,突然面红像化妆一样;

原来没有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中医认为,这是一系列暂时“好转”的假象,又叫做:回光返照,这一切都是有生命危险的征兆。

中医认为

过度惊喜会使心的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后疯了一样。

中医认为

就是说,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颜色的变化以及一个人说话时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举个例子,舌尖经常起溃疡,说明这个人心火旺;

一个人讲话时,老是中断,说明心气虚弱,台疲劳了;

舌根下有血管,这些血管是静脉,如果色泽紫暗还有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人的心气的好坏一般表现在颜面上,所以根据面部的状况便可对心进行保健。

面色苍白,且没有光彩,伴有气短乏力,则是心气虚、心血虚的反应;

面色发青发紫,伴有胸憋气闷,心慌,就应考虑冠心病;

正常是情况事什么样得呢:面色红润,血脉充盈,精力充沛,则是心力充足的表现。

汗出太多可损伤心阳,也可损伤心阴,除了运动之外,应尽量减少出汗。

心气虚、心阳不足的人,更应避免出汗过多。

2.护心有妙招

平时,我们怎么做心脏保健呢?

敲心包经、按摩内关、点按大陵、轻拍极泉,这些方法都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治心病的中药很多,

活血化瘀疗法中,三七功效第一。

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

石斛,补养心阴、心气的效果最好。

酸枣仁,安神助眠功效很好。

中医讲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究竟是何道理?又该如何养心呢?

中医讲,五脏分别对应五季,肝对春、心对夏、脾对长夏、肺对秋、肾对冬。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心脏功能的旺盛时期。

中医讲,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阳脏。《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主血脉、心藏神、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夏季应晚睡早起。顺应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随阳气生发起床,随阳气闭藏睡觉。

中午宜午睡。午时,又称日中,即中午11点至13点这段时间,此时心经最旺,需食午餐以养形,小憩以养神,午睡能帮我们养足心气。

夏季运动宜静不宜动。可以选择强度较小的舒缓运动,比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微微出汗状态即可,以减轻心脏负担。

运动时间宜选择在早晚凉爽时段,避免强日照下进行剧烈运动。

忌过饱。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少吃或不吃寒冷食物。顺应四时,夏季阳气旺盛的时期,寒冷食物易伤阳气。

保持心平气和。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心情烦躁,易伤心阴。

多吃养心食物。夏季宜多吃莲子心、苦瓜、苦菊等苦味食物有利于养心。另外,红色入心,还应吃如红豆、西瓜、西红柿等应季水果,能起到养心调神的作用。

中医讲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究竟是何道理?又该如何养心呢?

中医讲,五脏分别对应五季,肝对春、心对夏、脾对长夏、肺对秋、肾对冬。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心脏功能的旺盛时期。

中医讲,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阳脏。《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主血脉、心藏神、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夏季应晚睡早起。顺应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随阳气生发起床,随阳气闭藏睡觉。

中午宜午睡。午时,又称日中,即中午11点至13点这段时间,此时心经最旺,需食午餐以养形,小憩以养神,午睡能帮我们养足心气。

夏季运动宜静不宜动。可以选择强度较小的舒缓运动,比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微微出汗状态即可,以减轻心脏负担。

运动时间宜选择在早晚凉爽时段,避免强日照下进行剧烈运动。

忌过饱。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少吃或不吃寒冷食物。顺应四时,夏季阳气旺盛的时期,寒冷食物易伤阳气。

保持心平气和。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心情烦躁,易伤心阴。

多吃养心食物。夏季宜多吃莲子心、苦瓜、苦菊等苦味食物有利于养心。另外,红色入心,还应吃如红豆、西瓜、西红柿等应季水果,能起到养心调神的作用。

中医教你修心养生小动作有哪些

唯有修心养性才能以道御术,回归养生的根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修心养生小动作,希望对你有用!

  “养生”的渊源

《庄子》的“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养生主”讨论的养生,被定格在“有涯”的“生”与“无涯”之“知”的中间,这种格局决定了中国 文化 讨论的“养生”从一开始就不只是身体问题、疾病与生老病死问题、健康问题,而是处于“有无之间”的哲学问题。

“养生主”教人的不只是如何对待身体,更重要的是思索生命 。

中国文化这种对待生命的思路和针对生命问题的思考,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道德经》以及最早的《易经》。

  中医修心养生小动作

【两腿一分补肝肾】

常言道“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告诉你一个不花一分钱大补肝肾的 方法 :把双腿伸直分开,脚尖回勾,双手抓着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可以轻松放心的补益肝肾。

注意事项:

练习时不用刻意追求身体贴着腿的感觉,只要腿后的大筋有拉伸感就可以了。不要用蛮力,经络不喜欢。只有你觉得舒服了,才会有补益的效果。

【震动你的肚子】

平躺也好,挺直坐着也行,两手交叠,把掌心平放在肚脐上,肚皮放松,不要憋气,手臂发力,有节奏的震颤1分钟。会觉得身体很轻松。

注意事项:

月经期,孕妇不宜。

【手指或木梳梳头】

你的头皮还好吗?

在无风处,用手指或木梳梳头100次,动作要缓和而有节奏,不可太快。梳及头皮不可太重,因头为诸阳之会,尤不可受风,须轻柔和缓。

【早晚腹式呼吸】

端坐,全身放松,排除脑子里的杂念。用鼻均匀吸气,小腹就会隆起。意念可随呼吸之气慢慢到达丹田(小腹)。用口均匀呼气,腹肌就会收缩,小腹就复原了。最好每天早晚一次,每次呼吸一百下。

注意事项:

自然自在是最高境界,不必过于刻意强求。

【揪头发】

头发是精神的触角

用手指抓住一缕头发向外拉,尽量在靠近发根处抓起,头发长的可以缠在食指上。让头皮有被拉扯的感觉,不需太疼。可以重点刺激如图所示的区域。

【伸展运动】

拉伸脊椎缓解背部疲劳

正坐,双腿向前伸直并拢紧绷,脚尖向着身体的方向回勾(感觉小腿肚子被拉伸),脚跟蹬地。同时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手心向天空方向翻转,手臂伸直,尽量充分地向上伸展,找脊椎被拉开的感觉。保持这个姿势10秒,放松,再做一次。

【饭后徐行摩腹】

食后徐行百步多,并摩腹,方法是:双手自上而下(从胃部顶端推至小腹)反复轻推腹部,至腹内无积块、鸣声阵阵,多数放几次大屁。一定要轻轻的,就是比*稍微在意识中用点力量就可以。

为什么推荐?

脾胃不和?吃的不多也腹胀?或者吃的太多撑的难受。饭后第一件事该干什么?有些人坐着看电视,有些人躺下睡觉,也有人投入紧张的工作...其实饭后第一件事:按摩腹部。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对于食物积滞于胃、食物滞化不行、胃脘胀痛、气滞不顺、血淤欠畅、胃肠积满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通过神经传*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持之以恒最好!

【按揉印堂,养身从小做起】

按揉印堂:用大拇指指肚,按压两眉之间的印堂穴。40下为宜。这样做可以调整内分泌、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安神定志。

【滚揉溪穴】

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每天只用抽出三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

【拍拍肘窝】

肘窝是一个经络密集的部分,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和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春季借大自然发陈之际拍打肘窝,可以排出心肺的火气和毒素。

拍的时候手掌放松,有力且有节奏的一下一下拍下去,每条胳膊连续拍打5~10分钟,先拍左肘窝,再拍右肘窝,便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颜色越深问题越严重。

最好是每周拍打一次,一般3~5次反应物就会明显减少,毒素也就清理的差不多了。怕疼的话,轻轻拍打到发红也可以通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注意事项:

拍打结束后,马上喝一杯温水以加速排毒,当天不要洗澡。

【 瑜伽 蝴蝶式】

晚上回家做一下这个动作,坐下来,*下用一个折成两个手掌厚的毯子垫一下。然后双腿弯曲,脚心相对。双手抓住脚尖,膝盖向两侧打开,尽量往地上贴,腰要挺直,双膝有节奏向地板振动。每天10分钟。

【搓摩脸部焕醒肌肤】

双手搓至发热,干洗脸,搓揉面部60次。不要用力拉动脸部皮肤,手掌搓热轻柔的拂过即可。

注意事项:

起床后,睡觉前,觉得眼睛疲劳时都可以做做。

【双臂上拉护肩颈】

直立,双脚并拢,全身收紧,双手自然上举,上举后双臂交叉,手腕翻转使掌心相对合十。手臂内侧紧贴住耳朵,身体微微下沉,吸气。脚趾抓地,全身向后尽量伸展。保持这个伸展的动作10秒钟,放松,再做一次。在伸展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肩颈背部的痛点。做完以后很舒服。

注意事项:

这是一个轻松伸展运动,把动作调到觉得「中等松紧」的定位点,维持这个伸展姿势不要动。呼吸要缓慢而且有节奏。如果是向前伸展的动作,屈身时吐气,维持姿势不动时吸气。做伸展时不可以闭气。如果你发现伸展的姿势让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松,记得把身体往回调一点,好恢复正常呼吸。(以下伸展运动均遵照此原则,不再重复)

【拉伸脊椎缓解背部疲劳】

正坐,双腿向前伸直并拢紧绷,脚尖向着身体的方向回勾(感觉小腿肚子被拉伸),脚跟蹬地。同时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手心向天空方向翻转,手臂伸直,尽量充分地向上伸展,找脊椎被拉开的感觉。保持这个姿势10秒,放松,再做一次。

【提肩松膀护肩颈】

站直,提起双肩,感觉到肩部有酸胀的拉伸,保持这个感觉15秒钟,放松肩膀。再做一次。

【撞击丹田5分钟】

用腹部撞击门框,双脚略分开,站在门框前,肚子离门框15公分,然后用肚脐去撞门框就可以了,有节奏,感觉无需太 重太疼。开始撞时,力量一定要轻,幅度要小,最好穿运动衣裤,以防皮带或纽扣硌到皮肉。撞的时候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绷紧肌肉。每天撞5分钟,可增长内力,强身健体。

注意事项:

有三类人群禁忌撞丹田:孕妇及腹部有较大手术的人;有急腹症及腹部有肿物或有出血病灶点的人;撞腹后感觉不适以及对此法心有疑惧的人。

【手抓毛巾拉伸运动】

站直,找一条毛巾,手掌朝下,抓住毛巾两端(与肩同宽),慢慢的抬起双臂,举过头顶,继续往后背,直到你的极限。如果你执行起来有困难,尽量保持双臂伸展舒适,像伸懒腰的动作也可以。

【缓解肩膀酸痛+减肥】

买一只擀面杖,时常放在脚下来回的擀,每天10~15分钟。如果你的肩颈部对应的位置会觉得疼,有颗粒,擀到颗粒散开,肩颈部的疼痛也会相应的散开,坚持做还可以减肥。方便的话坐在办公室里也可以悄悄的做。

【拍手养心】

不一定复杂的养生法就是最好的,自然简单的拍手就可以很好的养心护心。可以在早上,也可以在晚上7-9点拍手掌,三五分钟也行,十几分钟更好。这样可以充分激活你心脏的保护神——心包经和心经,使心血充盈,泻除心火,加速身体毒素的代谢,还可以防治胸闷胸痛。

注意事项:

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心率过快者不宜。

【土豆片敷眼睛】

晚上洗过脸,将削去皮的生土豆打碎,用干净的沙布包起来,敷在眼睛上,把双腿搁平,休息15分钟。

【转动你的脚踝】

每个脚顺时针转9圈,再逆时针转转9圈,然后换脚。动作要缓慢,做到极限。

【眼球的极限】

端坐,闭眼,眼球先逆时针转5次,再顺时针转5次,然后突然睁眼,极目远眺。 之后,注视自己的可视极限,顺序是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左下角,每个停留5秒钟。

【握拳养心】

端坐,两臂自然放于两腿上,调匀呼吸,然后两手用力握拳,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紧握,可连续做6次。

注意事项:

最好把指甲减短修平,以免手心被指甲伤到。

【指尖轻敲】

指尖轻敲,赶走疲惫,用指尖轻轻敲打头部。先敲头顶部位,后敲两侧,再敲后脑勺。敲击时用力要轻柔,会觉得很舒服。

【膀胱经排毒】

双腿伸直并在一起,脚尖回勾,双手抓着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这是一个帮助膀胱经排毒的办法,至少要做15~30分钟。

越是够不到,越说明你的毒素堆积的多,但是不要着急,也不要用蛮力,关键在于过程,只要大腿后侧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觉就可以了,否则容易拉伤韧带,经络也不喜欢。

中医教你修心养生小动作有哪些

唯有修心养性才能以道御术,回归养生的根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修心养生小动作,希望对你有用!

  “养生”的渊源

《庄子》的“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养生主”讨论的养生,被定格在“有涯”的“生”与“无涯”之“知”的中间,这种格局决定了中国 文化 讨论的“养生”从一开始就不只是身体问题、疾病与生老病死问题、健康问题,而是处于“有无之间”的哲学问题。

“养生主”教人的不只是如何对待身体,更重要的是思索生命 。

中国文化这种对待生命的思路和针对生命问题的思考,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道德经》以及最早的《易经》。

  中医修心养生小动作

【两腿一分补肝肾】

常言道“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告诉你一个不花一分钱大补肝肾的 方法 :把双腿伸直分开,脚尖回勾,双手抓着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可以轻松放心的补益肝肾。

注意事项:

练习时不用刻意追求身体贴着腿的感觉,只要腿后的大筋有拉伸感就可以了。不要用蛮力,经络不喜欢。只有你觉得舒服了,才会有补益的效果。

【震动你的肚子】

平躺也好,挺直坐着也行,两手交叠,把掌心平放在肚脐上,肚皮放松,不要憋气,手臂发力,有节奏的震颤1分钟。会觉得身体很轻松。

注意事项:

月经期,孕妇不宜。

【手指或木梳梳头】

你的头皮还好吗?

在无风处,用手指或木梳梳头100次,动作要缓和而有节奏,不可太快。梳及头皮不可太重,因头为诸阳之会,尤不可受风,须轻柔和缓。

【早晚腹式呼吸】

端坐,全身放松,排除脑子里的杂念。用鼻均匀吸气,小腹就会隆起。意念可随呼吸之气慢慢到达丹田(小腹)。用口均匀呼气,腹肌就会收缩,小腹就复原了。最好每天早晚一次,每次呼吸一百下。

注意事项:

自然自在是最高境界,不必过于刻意强求。

【揪头发】

头发是精神的触角

用手指抓住一缕头发向外拉,尽量在靠近发根处抓起,头发长的可以缠在食指上。让头皮有被拉扯的感觉,不需太疼。可以重点刺激如图所示的区域。

【伸展运动】

拉伸脊椎缓解背部疲劳

正坐,双腿向前伸直并拢紧绷,脚尖向着身体的方向回勾(感觉小腿肚子被拉伸),脚跟蹬地。同时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手心向天空方向翻转,手臂伸直,尽量充分地向上伸展,找脊椎被拉开的感觉。保持这个姿势10秒,放松,再做一次。

【饭后徐行摩腹】

食后徐行百步多,并摩腹,方法是:双手自上而下(从胃部顶端推至小腹)反复轻推腹部,至腹内无积块、鸣声阵阵,多数放几次大屁。一定要轻轻的,就是比*稍微在意识中用点力量就可以。

为什么推荐?

脾胃不和?吃的不多也腹胀?或者吃的太多撑的难受。饭后第一件事该干什么?有些人坐着看电视,有些人躺下睡觉,也有人投入紧张的工作...其实饭后第一件事:按摩腹部。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对于食物积滞于胃、食物滞化不行、胃脘胀痛、气滞不顺、血淤欠畅、胃肠积满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通过神经传*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持之以恒最好!

【按揉印堂,养身从小做起】

按揉印堂:用大拇指指肚,按压两眉之间的印堂穴。40下为宜。这样做可以调整内分泌、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安神定志。

【滚揉溪穴】

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每天只用抽出三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

【拍拍肘窝】

肘窝是一个经络密集的部分,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和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春季借大自然发陈之际拍打肘窝,可以排出心肺的火气和毒素。

拍的时候手掌放松,有力且有节奏的一下一下拍下去,每条胳膊连续拍打5~10分钟,先拍左肘窝,再拍右肘窝,便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颜色越深问题越严重。

最好是每周拍打一次,一般3~5次反应物就会明显减少,毒素也就清理的差不多了。怕疼的话,轻轻拍打到发红也可以通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注意事项:

拍打结束后,马上喝一杯温水以加速排毒,当天不要洗澡。

【 瑜伽 蝴蝶式】

晚上回家做一下这个动作,坐下来,*下用一个折成两个手掌厚的毯子垫一下。然后双腿弯曲,脚心相对。双手抓住脚尖,膝盖向两侧打开,尽量往地上贴,腰要挺直,双膝有节奏向地板振动。每天10分钟。

【搓摩脸部焕醒肌肤】

双手搓至发热,干洗脸,搓揉面部60次。不要用力拉动脸部皮肤,手掌搓热轻柔的拂过即可。

注意事项:

起床后,睡觉前,觉得眼睛疲劳时都可以做做。

【双臂上拉护肩颈】

直立,双脚并拢,全身收紧,双手自然上举,上举后双臂交叉,手腕翻转使掌心相对合十。手臂内侧紧贴住耳朵,身体微微下沉,吸气。脚趾抓地,全身向后尽量伸展。保持这个伸展的动作10秒钟,放松,再做一次。在伸展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肩颈背部的痛点。做完以后很舒服。

注意事项:

这是一个轻松伸展运动,把动作调到觉得「中等松紧」的定位点,维持这个伸展姿势不要动。呼吸要缓慢而且有节奏。如果是向前伸展的动作,屈身时吐气,维持姿势不动时吸气。做伸展时不可以闭气。如果你发现伸展的姿势让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松,记得把身体往回调一点,好恢复正常呼吸。(以下伸展运动均遵照此原则,不再重复)

【拉伸脊椎缓解背部疲劳】

正坐,双腿向前伸直并拢紧绷,脚尖向着身体的方向回勾(感觉小腿肚子被拉伸),脚跟蹬地。同时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手心向天空方向翻转,手臂伸直,尽量充分地向上伸展,找脊椎被拉开的感觉。保持这个姿势10秒,放松,再做一次。

【提肩松膀护肩颈】

站直,提起双肩,感觉到肩部有酸胀的拉伸,保持这个感觉15秒钟,放松肩膀。再做一次。

【撞击丹田5分钟】

用腹部撞击门框,双脚略分开,站在门框前,肚子离门框15公分,然后用肚脐去撞门框就可以了,有节奏,感觉无需太 重太疼。开始撞时,力量一定要轻,幅度要小,最好穿运动衣裤,以防皮带或纽扣硌到皮肉。撞的时候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绷紧肌肉。每天撞5分钟,可增长内力,强身健体。

注意事项:

有三类人群禁忌撞丹田:孕妇及腹部有较大手术的人;有急腹症及腹部有肿物或有出血病灶点的人;撞腹后感觉不适以及对此法心有疑惧的人。

【手抓毛巾拉伸运动】

站直,找一条毛巾,手掌朝下,抓住毛巾两端(与肩同宽),慢慢的抬起双臂,举过头顶,继续往后背,直到你的极限。如果你执行起来有困难,尽量保持双臂伸展舒适,像伸懒腰的动作也可以。

【缓解肩膀酸痛+减肥】

买一只擀面杖,时常放在脚下来回的擀,每天10~15分钟。如果你的肩颈部对应的位置会觉得疼,有颗粒,擀到颗粒散开,肩颈部的疼痛也会相应的散开,坚持做还可以减肥。方便的话坐在办公室里也可以悄悄的做。

【拍手养心】

不一定复杂的养生法就是最好的,自然简单的拍手就可以很好的养心护心。可以在早上,也可以在晚上7-9点拍手掌,三五分钟也行,十几分钟更好。这样可以充分激活你心脏的保护神——心包经和心经,使心血充盈,泻除心火,加速身体毒素的代谢,还可以防治胸闷胸痛。

注意事项:

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心率过快者不宜。

【土豆片敷眼睛】

晚上洗过脸,将削去皮的生土豆打碎,用干净的沙布包起来,敷在眼睛上,把双腿搁平,休息15分钟。

【转动你的脚踝】

每个脚顺时针转9圈,再逆时针转转9圈,然后换脚。动作要缓慢,做到极限。

【眼球的极限】

端坐,闭眼,眼球先逆时针转5次,再顺时针转5次,然后突然睁眼,极目远眺。 之后,注视自己的可视极限,顺序是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左下角,每个停留5秒钟。

【握拳养心】

端坐,两臂自然放于两腿上,调匀呼吸,然后两手用力握拳,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紧握,可连续做6次。

注意事项:

最好把指甲减短修平,以免手心被指甲伤到。

【指尖轻敲】

指尖轻敲,赶走疲惫,用指尖轻轻敲打头部。先敲头顶部位,后敲两侧,再敲后脑勺。敲击时用力要轻柔,会觉得很舒服。

【膀胱经排毒】

双腿伸直并在一起,脚尖回勾,双手抓着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这是一个帮助膀胱经排毒的办法,至少要做15~30分钟。

越是够不到,越说明你的毒素堆积的多,但是不要着急,也不要用蛮力,关键在于过程,只要大腿后侧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觉就可以了,否则容易拉伤韧带,经络也不喜欢。

中医教你修心养生小动作有哪些

唯有修心养性才能以道御术,回归养生的根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修心养生小动作,希望对你有用!

  “养生”的渊源

《庄子》的“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养生主”讨论的养生,被定格在“有涯”的“生”与“无涯”之“知”的中间,这种格局决定了中国 文化 讨论的“养生”从一开始就不只是身体问题、疾病与生老病死问题、健康问题,而是处于“有无之间”的哲学问题。

“养生主”教人的不只是如何对待身体,更重要的是思索生命 。

中国文化这种对待生命的思路和针对生命问题的思考,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道德经》以及最早的《易经》。

  中医修心养生小动作

【两腿一分补肝肾】

常言道“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告诉你一个不花一分钱大补肝肾的 方法 :把双腿伸直分开,脚尖回勾,双手抓着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可以轻松放心的补益肝肾。

注意事项:

练习时不用刻意追求身体贴着腿的感觉,只要腿后的大筋有拉伸感就可以了。不要用蛮力,经络不喜欢。只有你觉得舒服了,才会有补益的效果。

【震动你的肚子】

平躺也好,挺直坐着也行,两手交叠,把掌心平放在肚脐上,肚皮放松,不要憋气,手臂发力,有节奏的震颤1分钟。会觉得身体很轻松。

注意事项:

月经期,孕妇不宜。

【手指或木梳梳头】

你的头皮还好吗?

在无风处,用手指或木梳梳头100次,动作要缓和而有节奏,不可太快。梳及头皮不可太重,因头为诸阳之会,尤不可受风,须轻柔和缓。

【早晚腹式呼吸】

端坐,全身放松,排除脑子里的杂念。用鼻均匀吸气,小腹就会隆起。意念可随呼吸之气慢慢到达丹田(小腹)。用口均匀呼气,腹肌就会收缩,小腹就复原了。最好每天早晚一次,每次呼吸一百下。

注意事项:

自然自在是最高境界,不必过于刻意强求。

【揪头发】

头发是精神的触角

用手指抓住一缕头发向外拉,尽量在靠近发根处抓起,头发长的可以缠在食指上。让头皮有被拉扯的感觉,不需太疼。可以重点刺激如图所示的区域。

【伸展运动】

拉伸脊椎缓解背部疲劳

正坐,双腿向前伸直并拢紧绷,脚尖向着身体的方向回勾(感觉小腿肚子被拉伸),脚跟蹬地。同时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手心向天空方向翻转,手臂伸直,尽量充分地向上伸展,找脊椎被拉开的感觉。保持这个姿势10秒,放松,再做一次。

【饭后徐行摩腹】

食后徐行百步多,并摩腹,方法是:双手自上而下(从胃部顶端推至小腹)反复轻推腹部,至腹内无积块、鸣声阵阵,多数放几次大屁。一定要轻轻的,就是比*稍微在意识中用点力量就可以。

为什么推荐?

脾胃不和?吃的不多也腹胀?或者吃的太多撑的难受。饭后第一件事该干什么?有些人坐着看电视,有些人躺下睡觉,也有人投入紧张的工作...其实饭后第一件事:按摩腹部。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对于食物积滞于胃、食物滞化不行、胃脘胀痛、气滞不顺、血淤欠畅、胃肠积满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通过神经传*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持之以恒最好!

【按揉印堂,养身从小做起】

按揉印堂:用大拇指指肚,按压两眉之间的印堂穴。40下为宜。这样做可以调整内分泌、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安神定志。

【滚揉溪穴】

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每天只用抽出三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

【拍拍肘窝】

肘窝是一个经络密集的部分,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和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春季借大自然发陈之际拍打肘窝,可以排出心肺的火气和毒素。

拍的时候手掌放松,有力且有节奏的一下一下拍下去,每条胳膊连续拍打5~10分钟,先拍左肘窝,再拍右肘窝,便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颜色越深问题越严重。

最好是每周拍打一次,一般3~5次反应物就会明显减少,毒素也就清理的差不多了。怕疼的话,轻轻拍打到发红也可以通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注意事项:

拍打结束后,马上喝一杯温水以加速排毒,当天不要洗澡。

【 瑜伽 蝴蝶式】

晚上回家做一下这个动作,坐下来,*下用一个折成两个手掌厚的毯子垫一下。然后双腿弯曲,脚心相对。双手抓住脚尖,膝盖向两侧打开,尽量往地上贴,腰要挺直,双膝有节奏向地板振动。每天10分钟。

【搓摩脸部焕醒肌肤】

双手搓至发热,干洗脸,搓揉面部60次。不要用力拉动脸部皮肤,手掌搓热轻柔的拂过即可。

注意事项:

起床后,睡觉前,觉得眼睛疲劳时都可以做做。

【双臂上拉护肩颈】

直立,双脚并拢,全身收紧,双手自然上举,上举后双臂交叉,手腕翻转使掌心相对合十。手臂内侧紧贴住耳朵,身体微微下沉,吸气。脚趾抓地,全身向后尽量伸展。保持这个伸展的动作10秒钟,放松,再做一次。在伸展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肩颈背部的痛点。做完以后很舒服。

注意事项:

这是一个轻松伸展运动,把动作调到觉得「中等松紧」的定位点,维持这个伸展姿势不要动。呼吸要缓慢而且有节奏。如果是向前伸展的动作,屈身时吐气,维持姿势不动时吸气。做伸展时不可以闭气。如果你发现伸展的姿势让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松,记得把身体往回调一点,好恢复正常呼吸。(以下伸展运动均遵照此原则,不再重复)

【拉伸脊椎缓解背部疲劳】

正坐,双腿向前伸直并拢紧绷,脚尖向着身体的方向回勾(感觉小腿肚子被拉伸),脚跟蹬地。同时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手心向天空方向翻转,手臂伸直,尽量充分地向上伸展,找脊椎被拉开的感觉。保持这个姿势10秒,放松,再做一次。

【提肩松膀护肩颈】

站直,提起双肩,感觉到肩部有酸胀的拉伸,保持这个感觉15秒钟,放松肩膀。再做一次。

【撞击丹田5分钟】

用腹部撞击门框,双脚略分开,站在门框前,肚子离门框15公分,然后用肚脐去撞门框就可以了,有节奏,感觉无需太 重太疼。开始撞时,力量一定要轻,幅度要小,最好穿运动衣裤,以防皮带或纽扣硌到皮肉。撞的时候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绷紧肌肉。每天撞5分钟,可增长内力,强身健体。

注意事项:

有三类人群禁忌撞丹田:孕妇及腹部有较大手术的人;有急腹症及腹部有肿物或有出血病灶点的人;撞腹后感觉不适以及对此法心有疑惧的人。

【手抓毛巾拉伸运动】

站直,找一条毛巾,手掌朝下,抓住毛巾两端(与肩同宽),慢慢的抬起双臂,举过头顶,继续往后背,直到你的极限。如果你执行起来有困难,尽量保持双臂伸展舒适,像伸懒腰的动作也可以。

【缓解肩膀酸痛+减肥】

买一只擀面杖,时常放在脚下来回的擀,每天10~15分钟。如果你的肩颈部对应的位置会觉得疼,有颗粒,擀到颗粒散开,肩颈部的疼痛也会相应的散开,坚持做还可以减肥。方便的话坐在办公室里也可以悄悄的做。

【拍手养心】

不一定复杂的养生法就是最好的,自然简单的拍手就可以很好的养心护心。可以在早上,也可以在晚上7-9点拍手掌,三五分钟也行,十几分钟更好。这样可以充分激活你心脏的保护神——心包经和心经,使心血充盈,泻除心火,加速身体毒素的代谢,还可以防治胸闷胸痛。

注意事项:

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心率过快者不宜。

【土豆片敷眼睛】

晚上洗过脸,将削去皮的生土豆打碎,用干净的沙布包起来,敷在眼睛上,把双腿搁平,休息15分钟。

【转动你的脚踝】

每个脚顺时针转9圈,再逆时针转转9圈,然后换脚。动作要缓慢,做到极限。

【眼球的极限】

端坐,闭眼,眼球先逆时针转5次,再顺时针转5次,然后突然睁眼,极目远眺。 之后,注视自己的可视极限,顺序是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左下角,每个停留5秒钟。

【握拳养心】

端坐,两臂自然放于两腿上,调匀呼吸,然后两手用力握拳,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紧握,可连续做6次。

注意事项:

最好把指甲减短修平,以免手心被指甲伤到。

【指尖轻敲】

指尖轻敲,赶走疲惫,用指尖轻轻敲打头部。先敲头顶部位,后敲两侧,再敲后脑勺。敲击时用力要轻柔,会觉得很舒服。

【膀胱经排毒】

双腿伸直并在一起,脚尖回勾,双手抓着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这是一个帮助膀胱经排毒的办法,至少要做15~30分钟。

越是够不到,越说明你的毒素堆积的多,但是不要着急,也不要用蛮力,关键在于过程,只要大腿后侧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觉就可以了,否则容易拉伤韧带,经络也不喜欢。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如何养心调心

中医调理心脏不好方法:1. 调整生活方式: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适当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2. 服用药物:心阴虚可服用滋阴养心的中药如百合、麦冬、北沙参等,也可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心阳虚可服用温补心阳的药物如人参、肉桂、生姜、黄芪等,也可服用屏风生脉胶囊、参芪颗粒等。3. 针灸治疗:可通过针灸治疗辅助恢复心脏功能,如内关穴、神门穴、血海穴等穴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