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刘洪星考研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0 12:21:16
文档

刘洪星考研

简介:《考研高等代数辅导》是201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洪星。
推荐度:
导读简介:《考研高等代数辅导》是201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洪星。

简介:《考研高等代数辅导》是201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洪星。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刘洪星高等代数怎么样

好。

1、个性化教育。刘洪星高等代数引进了先进的全脑潜能开发课程,所开设的课程都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的左、右脑及全脑教育理论,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融入到学生的同步课程辅导中。

2、师资力量强。刘洪星高等代数有国内资深的教育专家及学者为本机构提供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持,同时聘请了省内外优秀教师,专注于教学,全面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评测和分析,为孩子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学习计划。

刘洪星高等代数怎么样

好。

1、个性化教育。刘洪星高等代数引进了先进的全脑潜能开发课程,所开设的课程都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的左、右脑及全脑教育理论,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融入到学生的同步课程辅导中。

2、师资力量强。刘洪星高等代数有国内资深的教育专家及学者为本机构提供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持,同时聘请了省内外优秀教师,专注于教学,全面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评测和分析,为孩子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学习计划。

电子科技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

各位学弟学妹们好,我是电子科技大学统计学专业2021届成功上岸的考研学生。我取得了382分的成绩。数学分析118,英语一59,*66,高等代数104。以下是我的成绩截图:

电子科技大学相比于其他985高校,其数学专业的研究生难度算是比较好考的,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大学,这也是我报考这所学校的原因。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简称“电子科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两电一邮”成员。

招生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招生专业:071400统计学

研究方向:

01 半参数时间序列回归分析

02 计算统计及模式识别应用

03 数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04 复杂网络的应用统计方法

05 数据统计与挖掘方法与技术及应用

06 应用概率统计

07 机器学习的数学理论及应用

接下来是我的考研经验分享,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备考经验

对于英语

(1)时间线

8月到12月

(2)如何分阶段适用

英语一定要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的事说三遍,直到考试前一天都要坚持背单词,词汇量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英语底子不是很好的同学,必须每天坚持背单词、刷真题,时间无需太多,坚持才是王道。

(3)日复习策略

早上与每一天的碎片时间都是背单词的好时候,不需要知道单词怎么拼写,只要能做到看到这个单词脑海里想到它的意思即可。其余的时候就是刷真题,不要刷其他老师的模拟题,把真题多刷几遍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做细、做精、做透。

(4)阶段

我用的墨墨背单词,因为我属于比较懒的那类人,单词书买了也没翻开过,所以闲的没事就打开墨墨看两眼。

其实英语是一门性价比很高的学科,底子好的人只要把单词背好,题型刷一刷,考个70分绰绰有余,对于底子不好的人,那就要多费些功夫了,多背单词多刷真题,视频课也可以看一看,比如唐迟的阅读课,做一套真题看一节课,还是很有效果的。

作文我没有时间去练了,所以根据网上资料整理的自己的模板,大作文五个,小作文八个,私认为模板还是很有用的,最起码会得个及格分,把作文背熟,多留出点时间给阅读,准没错。

(5)总结

根据周围同学的情况,发现英语底子还是相当重要的,想要弥补差距就需要多背多练,把语感给抓起来,语感这东西对于考试还是很有用的。前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给英语,每天背背单词,刷一两篇阅读即可,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找对方法。个人不建议看太多英语视频课,尤其是单词课,可能会对英语提升有所帮助,但是效率太低,耗时太多。

*

首先第一点,一定要重视时政!前期不管1000题刷的多好正确率多高,后期一看到选择题都是一脸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考试中,选择题里面大量题目与时政相关,即使它考的是基础知识,它的题干也很有可能是时政相关。在后期,各个机构都会出时政总结,大家这个时候就要眼看四路耳听八方,多积累。

第二点,知识点的背诵,推荐在后期买一本背诵手册,根据1000题来背诵积累不可取,因为1000题的知识点都很散,而背诵手册则很全面。

*我的开始时间比较晚,暑假刚刚开始,一开始就是每天晚上刷课和做肖秀荣1000题,建议每天听课时长长一些,课很多,否则刷完课后期习题练习量不够,市面上的选择题建议都过一过,我用的是肖秀荣的书,视频看的徐涛老师的,还买了一本配套的核心考案,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很重要,我前后做了大概三遍,

如果到后期学有余力也可以买徐涛老师的习题来刷一刷,简答题我是从11月底开始背的,背的是肖四和徐涛的小黄书,结合起来背的,虽然现在*命中率越来越低,但是你当你背过书之后,拿到卷子,就算你没有背过这个题,还是有话可说的。

我在考前就很害怕自己拿到没有背过的简答题怎么办,但事实上答题卡上留的空间都不够我写。所以大题就多背吧。

线性代数:

我从寒假开始复习线性代数,看的是高等代数北大版,一个寒假复习到了第七章线性变换,开学后花了三个礼拜把剩下的章节都看完了,之后一连3个月没复习线代,只是当其他专业考研的同学问我线代问题时顺带复习一下。

因为线性代数不考多项式,酉空间,双线性函数,内容较少,题目难度也不大,如果说专业课上面数学分析花三分之二的时间的话,线性代数只需要三分之一。在一些知识点忘记了之后,我会拿出课本来看看,前前后后也算是看了三遍课本吧,课后题做了两遍。

除了课本外,我在暑假做了一遍高等代数辅导(刘洪星),这上面的题难度挺大的,高于电科大的线性代数难度,我推荐大家看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的考研教案,那上面的题和电科大线性代数真题的风格挺接近的。

在看完高等代数辅导(刘洪星)后,我就开始做真题,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题型经常考,比如矩阵对角化问题,线性方程组的参数求解等问题,这些题型方法固定,考察的是计算能力,所以平常做习题时要先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算完之后再对照答案,不要看完答案感觉会做之后就跳过。

电科大线性代数的证明题要么是书上经典定理的证明,要么是课后习题,难度不大,把课后题都弄懂,结合考研教案上的一些简单的证明题,相信就足够了。

数学分析:

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学开始复习的,先是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把华东师大版的数分过了一遍,例题都做,课后题选择性的做,一些太难的题跳过,

因为电子科大考的是陈纪修版的,所以还是以陈纪修的为复习重点。

在看完华东师大版的后(5月底),我开始认真研读陈纪修版数学分析,花了将近4个月,把知识点,例题,课后题都做了一遍,对一些看完答案才懂,以及看完答案还不懂的题进行了标记,做为刷第二遍时的重点。

在刷完一遍数学分析(陈纪修)后,因为时间比较充裕,我就开始做裴礼文以及真题,不仅是为考研,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在刷了半本裴礼文后,我参加数学竞赛得了省一等奖,其中有一小问的思路就来源于裴礼文中的一道题。

所以对数学竞赛感兴趣的同学,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刷裴礼文是再合适不过的,若是更注重考电子科技大学,那么我觉得裴礼文的作用不大,上面难的题目和方法基本不考,可以直接做真题及模拟题。

在进行数学分析(陈纪修)的第二遍复习时,我把第一遍做标记的题作为重点,反复琢磨,基本上都能看懂,只剩下极少数题不懂。对于这极少数的题,虽然不能理解解题思路,但是我将解题步骤都记下来了,如果考到了这类题,至少也能有步骤分。

实际上在考试时,我发现题目都会做,其难度远小于复习时做的题目的难度(也许是题目做的多了),有几个原题,以及类似题,都是来自课后习题以及真题,所以课本(陈纪修)和真题是最重要的,考电科大数学把课本(陈纪修)和真题吃透足够了。电科大考的侧重点是计算能力,学弟学妹们平时做题应该培养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7月中旬开始复习的专业课,看的茆诗松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每天花接近三个小时一边复习课本内容,一边把重点知识进行做笔记,然后第二天做每一章节的课后习题。习题量大,有时候三天才能结束一小节。课后习题难度大,复习到三四遍的时候,有些题还是不会做,继续复习,反复揣摩题的思路。

十月份开始做真题,在考研文库找最近年份的真题,刚开始做的时候才八十分,很着急,觉得自己掌握的还不行。(如果自己题做的不怎么好,千万不要硬着头皮继续做,那样的努力只会白费)然后在背自己整理的内容,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收获很大!

茆诗松的教材我做了好几遍,对比电科本科教材,电科教材太简单,也可以先做电科,浙大的概率论也不错,配套的解析很不错,方法归类的很好,

后期就是死磕真题了,前两年真题很简单,2018年开始加大难度,2020年题型又大不相同,建议基础一定扎实,适当的总结很必要,我也做了很多其他学校的真题,都是参考吧,注意练习的效率和练习的量就可以了。

电子科大的专业课相对简单,但是也不要因此觉得好考,在专业课简单的情况下,英语*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背诵、计算能力,持之以恒是我觉得考上电科大数学研究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词。希望我的经验心得对各位学弟学妹有所帮助,期待在电科大与你相遇!

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开始时间是从八月份或者九月份到十月中旬。按照章节复习,如果有时间充裕,可以看一下基础课视频,如果时间比较紧张的话或者是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直接看书进行复习即可,在复习书本的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的联会贯通。对于信号来说,一个大题肯定不止考察一个知识点,基本上一个大题考察好几个知识点。那么就要求我们不仅理解了知识,还得清楚知识会怎么考。

第二阶段:提高阶段

开始时间是从十月中旬到考前。这一阶段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背诵知识点和公式。二是刷真题。十月份可以保持两天刷一套真题,十一月份到考前保持一天刷一套真题。在上考场之前,最好保证真题刷了两遍以上。

复试

从出初试成绩的那天开始,就可以着手写邮件找导师了,如果想知道找的老师近几年大概做的啥,可以去知网查找近两年以这个老师为作者的期刊,然后自己分析一下。至于邮件,可以写你的初试成绩,本科项目,四六级等,网上都会有模板,最好附上自己的奖项证明以及简历。

复试有自我介绍、英语问答、抽题回答、综合面试等环节,有的学院抽题是要在纸上做题的,综合面试的考察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已给科目,你的项目经历、本科课程都有可能成为老师的问题来源。

之前网上有人说过成电复试比较黑,老师能捞一把,但是近两年的线上复试还是很公平的,复试当天之前你都不知道谁去复试你,你是第几个复试的,一切以你的复试表现为主。

考研是个很苦、很孤独的过程,尤其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复习的时候,需要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历练自己。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最好找几个研友一起复习,交流学习上的难题,相互鼓励,也可以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聊天释放压力。当然,如果你可以享受孤独的话,你也可以选择一个人孤军奋战。最后,还有一个重点是做好复习规划,掌握自己的复习节奏,别被他人的复习进度影响,也不要盲目追求复习进度,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在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个时候也不必太过于纠结,你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一下标注,可以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问问新祥旭的学长学姐,他们可以随时答疑。此外,考研贵在坚持,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到了后期可能还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面临自我感觉周围同学的进度比自己快,学的比自己扎实等等,容易让自己丧失信心,尤其是临近考研的那几天,可能会有点焦虑吧,大家一定要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敞开心扉的沟通沟通,你就会发现其实自己也没那么差嘛。

电子科技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

各位学弟学妹们好,我是电子科技大学统计学专业2021届成功上岸的考研学生。我取得了382分的成绩。数学分析118,英语一59,*66,高等代数104。以下是我的成绩截图:

电子科技大学相比于其他985高校,其数学专业的研究生难度算是比较好考的,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大学,这也是我报考这所学校的原因。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简称“电子科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两电一邮”成员。

招生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招生专业:071400统计学

研究方向:

01 半参数时间序列回归分析

02 计算统计及模式识别应用

03 数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04 复杂网络的应用统计方法

05 数据统计与挖掘方法与技术及应用

06 应用概率统计

07 机器学习的数学理论及应用

接下来是我的考研经验分享,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备考经验

对于英语

(1)时间线

8月到12月

(2)如何分阶段适用

英语一定要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的事说三遍,直到考试前一天都要坚持背单词,词汇量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英语底子不是很好的同学,必须每天坚持背单词、刷真题,时间无需太多,坚持才是王道。

(3)日复习策略

早上与每一天的碎片时间都是背单词的好时候,不需要知道单词怎么拼写,只要能做到看到这个单词脑海里想到它的意思即可。其余的时候就是刷真题,不要刷其他老师的模拟题,把真题多刷几遍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做细、做精、做透。

(4)阶段

我用的墨墨背单词,因为我属于比较懒的那类人,单词书买了也没翻开过,所以闲的没事就打开墨墨看两眼。

其实英语是一门性价比很高的学科,底子好的人只要把单词背好,题型刷一刷,考个70分绰绰有余,对于底子不好的人,那就要多费些功夫了,多背单词多刷真题,视频课也可以看一看,比如唐迟的阅读课,做一套真题看一节课,还是很有效果的。

作文我没有时间去练了,所以根据网上资料整理的自己的模板,大作文五个,小作文八个,私认为模板还是很有用的,最起码会得个及格分,把作文背熟,多留出点时间给阅读,准没错。

(5)总结

根据周围同学的情况,发现英语底子还是相当重要的,想要弥补差距就需要多背多练,把语感给抓起来,语感这东西对于考试还是很有用的。前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给英语,每天背背单词,刷一两篇阅读即可,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找对方法。个人不建议看太多英语视频课,尤其是单词课,可能会对英语提升有所帮助,但是效率太低,耗时太多。

*

首先第一点,一定要重视时政!前期不管1000题刷的多好正确率多高,后期一看到选择题都是一脸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考试中,选择题里面大量题目与时政相关,即使它考的是基础知识,它的题干也很有可能是时政相关。在后期,各个机构都会出时政总结,大家这个时候就要眼看四路耳听八方,多积累。

第二点,知识点的背诵,推荐在后期买一本背诵手册,根据1000题来背诵积累不可取,因为1000题的知识点都很散,而背诵手册则很全面。

*我的开始时间比较晚,暑假刚刚开始,一开始就是每天晚上刷课和做肖秀荣1000题,建议每天听课时长长一些,课很多,否则刷完课后期习题练习量不够,市面上的选择题建议都过一过,我用的是肖秀荣的书,视频看的徐涛老师的,还买了一本配套的核心考案,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很重要,我前后做了大概三遍,

如果到后期学有余力也可以买徐涛老师的习题来刷一刷,简答题我是从11月底开始背的,背的是肖四和徐涛的小黄书,结合起来背的,虽然现在*命中率越来越低,但是你当你背过书之后,拿到卷子,就算你没有背过这个题,还是有话可说的。

我在考前就很害怕自己拿到没有背过的简答题怎么办,但事实上答题卡上留的空间都不够我写。所以大题就多背吧。

线性代数:

我从寒假开始复习线性代数,看的是高等代数北大版,一个寒假复习到了第七章线性变换,开学后花了三个礼拜把剩下的章节都看完了,之后一连3个月没复习线代,只是当其他专业考研的同学问我线代问题时顺带复习一下。

因为线性代数不考多项式,酉空间,双线性函数,内容较少,题目难度也不大,如果说专业课上面数学分析花三分之二的时间的话,线性代数只需要三分之一。在一些知识点忘记了之后,我会拿出课本来看看,前前后后也算是看了三遍课本吧,课后题做了两遍。

除了课本外,我在暑假做了一遍高等代数辅导(刘洪星),这上面的题难度挺大的,高于电科大的线性代数难度,我推荐大家看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的考研教案,那上面的题和电科大线性代数真题的风格挺接近的。

在看完高等代数辅导(刘洪星)后,我就开始做真题,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题型经常考,比如矩阵对角化问题,线性方程组的参数求解等问题,这些题型方法固定,考察的是计算能力,所以平常做习题时要先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算完之后再对照答案,不要看完答案感觉会做之后就跳过。

电科大线性代数的证明题要么是书上经典定理的证明,要么是课后习题,难度不大,把课后题都弄懂,结合考研教案上的一些简单的证明题,相信就足够了。

数学分析:

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学开始复习的,先是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把华东师大版的数分过了一遍,例题都做,课后题选择性的做,一些太难的题跳过,

因为电子科大考的是陈纪修版的,所以还是以陈纪修的为复习重点。

在看完华东师大版的后(5月底),我开始认真研读陈纪修版数学分析,花了将近4个月,把知识点,例题,课后题都做了一遍,对一些看完答案才懂,以及看完答案还不懂的题进行了标记,做为刷第二遍时的重点。

在刷完一遍数学分析(陈纪修)后,因为时间比较充裕,我就开始做裴礼文以及真题,不仅是为考研,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在刷了半本裴礼文后,我参加数学竞赛得了省一等奖,其中有一小问的思路就来源于裴礼文中的一道题。

所以对数学竞赛感兴趣的同学,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刷裴礼文是再合适不过的,若是更注重考电子科技大学,那么我觉得裴礼文的作用不大,上面难的题目和方法基本不考,可以直接做真题及模拟题。

在进行数学分析(陈纪修)的第二遍复习时,我把第一遍做标记的题作为重点,反复琢磨,基本上都能看懂,只剩下极少数题不懂。对于这极少数的题,虽然不能理解解题思路,但是我将解题步骤都记下来了,如果考到了这类题,至少也能有步骤分。

实际上在考试时,我发现题目都会做,其难度远小于复习时做的题目的难度(也许是题目做的多了),有几个原题,以及类似题,都是来自课后习题以及真题,所以课本(陈纪修)和真题是最重要的,考电科大数学把课本(陈纪修)和真题吃透足够了。电科大考的侧重点是计算能力,学弟学妹们平时做题应该培养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7月中旬开始复习的专业课,看的茆诗松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每天花接近三个小时一边复习课本内容,一边把重点知识进行做笔记,然后第二天做每一章节的课后习题。习题量大,有时候三天才能结束一小节。课后习题难度大,复习到三四遍的时候,有些题还是不会做,继续复习,反复揣摩题的思路。

十月份开始做真题,在考研文库找最近年份的真题,刚开始做的时候才八十分,很着急,觉得自己掌握的还不行。(如果自己题做的不怎么好,千万不要硬着头皮继续做,那样的努力只会白费)然后在背自己整理的内容,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收获很大!

茆诗松的教材我做了好几遍,对比电科本科教材,电科教材太简单,也可以先做电科,浙大的概率论也不错,配套的解析很不错,方法归类的很好,

后期就是死磕真题了,前两年真题很简单,2018年开始加大难度,2020年题型又大不相同,建议基础一定扎实,适当的总结很必要,我也做了很多其他学校的真题,都是参考吧,注意练习的效率和练习的量就可以了。

电子科大的专业课相对简单,但是也不要因此觉得好考,在专业课简单的情况下,英语*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背诵、计算能力,持之以恒是我觉得考上电科大数学研究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词。希望我的经验心得对各位学弟学妹有所帮助,期待在电科大与你相遇!

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开始时间是从八月份或者九月份到十月中旬。按照章节复习,如果有时间充裕,可以看一下基础课视频,如果时间比较紧张的话或者是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直接看书进行复习即可,在复习书本的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的联会贯通。对于信号来说,一个大题肯定不止考察一个知识点,基本上一个大题考察好几个知识点。那么就要求我们不仅理解了知识,还得清楚知识会怎么考。

第二阶段:提高阶段

开始时间是从十月中旬到考前。这一阶段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背诵知识点和公式。二是刷真题。十月份可以保持两天刷一套真题,十一月份到考前保持一天刷一套真题。在上考场之前,最好保证真题刷了两遍以上。

复试

从出初试成绩的那天开始,就可以着手写邮件找导师了,如果想知道找的老师近几年大概做的啥,可以去知网查找近两年以这个老师为作者的期刊,然后自己分析一下。至于邮件,可以写你的初试成绩,本科项目,四六级等,网上都会有模板,最好附上自己的奖项证明以及简历。

复试有自我介绍、英语问答、抽题回答、综合面试等环节,有的学院抽题是要在纸上做题的,综合面试的考察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已给科目,你的项目经历、本科课程都有可能成为老师的问题来源。

之前网上有人说过成电复试比较黑,老师能捞一把,但是近两年的线上复试还是很公平的,复试当天之前你都不知道谁去复试你,你是第几个复试的,一切以你的复试表现为主。

考研是个很苦、很孤独的过程,尤其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复习的时候,需要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历练自己。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最好找几个研友一起复习,交流学习上的难题,相互鼓励,也可以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聊天释放压力。当然,如果你可以享受孤独的话,你也可以选择一个人孤军奋战。最后,还有一个重点是做好复习规划,掌握自己的复习节奏,别被他人的复习进度影响,也不要盲目追求复习进度,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在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个时候也不必太过于纠结,你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一下标注,可以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问问新祥旭的学长学姐,他们可以随时答疑。此外,考研贵在坚持,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到了后期可能还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面临自我感觉周围同学的进度比自己快,学的比自己扎实等等,容易让自己丧失信心,尤其是临近考研的那几天,可能会有点焦虑吧,大家一定要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敞开心扉的沟通沟通,你就会发现其实自己也没那么差嘛。

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总不太喜欢经验这个词,总给人以一种高高在上之感,故而此文便以经历代之,这样可能更为贴切。于此文的各位读者而言,我不过是虚长几岁,多历一次考试罢了,除此之外也再无其它。应教务老师邀请,我也便借此文谈一下我研究生考试经历,以作为我这一段时光的回忆与留念,如若同时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当为我个人的莫大荣幸。

我个人决定要考取研究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在大二那年便开始有所准备,当然这并非是指备考初试科目或者考虑学校选择。由于本人并非数学专业,培养计划与传统数学学科培养计划不一致,很多课程我们专业是不开设的(有的即便开设,也难得到同学们的青睐)。故而我开始着手弥补一些数学后继课程上的缺漏,例如:抽代、点集拓扑、实分析、泛函分析等,旁听了一些课程、学习了一些MOOC以及各大高校教授的课程视频。如此下来,虽说仍有些课程没有接触,但与一般数学系的课程修读要求也相差不甚大了,这也为我后来的研究生备考打下了基础。

一、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

先谈一下院校和专业选择。在最初的几个月我是并没有选择具体院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几乎所有院校的数学专业考研科目及参考书都是类似乃至完全相同的,我可以视复习情况选择全国的高校。其二是年初各院校招生单位并没有明确的招生人数,这要等报名前查阅招简或者打电话到学院咨询。

我的院校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第一是地域选择,没有选择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四地的院校(所),这些地区较为发达,学术氛围、工作机会和交流机会等等方面都极具优势,竞争过大。

第二是专业方向设置,全国各大院校的数学院各有所长,仅就大连理工大学而言,在交叉和应用学科方面,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生物数学、金融数学、区块链技术和运筹控制等方面极具特色,在基础方向,几何分析、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等方向都有出色的老师及学者。

第三是院校报录情况,大连理工大学自2019年开始扩招,近几年统考录取人数在30人左右,之后应该会保持在这一水平。从2021届考研开始,统一按一级学科进行报考录取,不再区分二级学科。报录情况因建院扩招,报考人数变动较大,前两年报考数据官方并未予以公布(坊间传言20届报考人数400+)。仅以21届官方数据来看,数学学院共160人报考,进入复试39人,最终录取32人,报录比情况较好,难度在同等档次院校的数学专业中较低,保持了较高的性价比,今后几年变动不会太大。

第四是考卷难易程度,大连理工大学不对外公布真题,仅就考试分数而言,19和20届题目较易,进复试的成绩分别为320和365(参考意义有限),21届数学分析难度有所提高、高等代数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之后题目难度会有渐渐增加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大连理工大学题目在同等档次学校仍属较易的一档,掌握合适的方法、踏实的复习,成功上岸难度并不高。

综合我的经历,除去各种考研论坛的常见注意事项,我想提出以下两个个人观点,供各位参考:

①专业要先确定下来,学校选择可以视自身复习情况而定。(当然,如果选择的专业国内仅此一家或寥寥数个便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国内各高校都存在共同经典参考书的学科,特别是数学类专业更是不需要在学校选择上操之过急。

②不要忽视目标学院咨询对你报考的指导价值。找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是目前考研同学的一大共识,但你要清楚的是,每一年学院招生一些事宜或许会发生变化,不清楚的一定要亲自打电话去问而不是等着学校发文或是等着别人的二手消息。(我当时的院校选择也是在打过电话询问相关问题之后才最终确定的)

二、各科目备考建议

我谈一下对各个初试科目在考生个人考研流程中所处地位的判断。我的观点是,研究生考试准备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对所有科目都付出近乎完美的努力,所以要适当进行一些取舍。

以我个人为例,数学专业两门自命题,数分高代每门十道大题左右,每题15-20分不等,差距会在这两门课之中迅速拉开,两门专业课在我整个考研流程中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了。对*和英语一,我有以下两个考虑:首先,我对这两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归因于之前的知识积累);其次,北京地区双一流数学类专业的*英语总分达到130已经是比较可观的分数了,对这两门课的要求并不算太高。因此我复习过程中,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之间预设的时间比约为8:1,最终实际比例可能会更高(*在九月前我并没有看过,英语在暑假前只看过几遍单词书)。各位读者可以依照自身情况仿照我的考虑,结合自身情形确定适宜的比重。

明确了专业和各初试科目比重,接下来我大致谈一谈总体备考的时间线,分科目阐述如下:

1.思想*理论

我个人是从九月份开始备考的,最终结果感觉还挺不错的。(报考北京的学校不要指望*大题给打很高的分,估计在30分左右即可)水旱区体现比较明显的科目,选择题是重中之重,个人推荐看视频或直播学习(倍速也可),复习开始时间要相对专业科稍稍延后,过早会造成记忆不清、效果并不算好。所用材料是肖的精讲精练、1000题、四套八套以及肖出的专题背诵小册子。基本复习流程是跟视频过精讲精练(一天一章,跟做1000题选择)、四套八套流程跟上发售进度就OK。主观题背诵时间控制在最后一个月,主要是记忆要点、具体材料分析熟读,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是3h。总结几个观点,大家可参考。

第一,社科学习不在时间多,而在重复多,即使在我的总时间前提下,也是要掰开揉碎使用的。

第二,押题很重要,但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答题并不死板,背诵只是为了让你有话可说,答案永远可以在材料中寻得,关键是要与背诵的*学科专业语言融合。

第三,选择题真题是有较为严谨的汉语言逻辑的,遣词造句是有讲究的。仅就这一点来看,市面上模拟题很多是并不好的,相较而言,肖的题是更为贴近一些的。

第四,微信上会有一些*刷题的小程序,具体的我也不做推荐了,都差不多,可以用于最后的选择题巩固提高。

2.英语

英语科目复习贯穿我的整个复习流程,北京压分情况不明显。所用资料是黄皮书以及单词书以及一些教学课程(主要是作文)。复习以六月为分界点,之前重点进行单词的记忆,每天早上时间不必多半小时到一小时,第二天花几分钟回顾前一天的词汇,一周做个汇总,保持这个节奏滚动回顾;之后开始阅读,只看真题,每天两篇,第一遍只做题目,第二遍做题目加摘选长句翻译,第三遍只为找感觉。全程每日做过的题目都要进行阅读,培养语言感觉。十一月之后重点看一看其他题型,写作的一些经典表达。阅读的时间大概是每天四十分钟之内,后续其它题型初写作练习之外时间与阅读相仿。英语学科个人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结合辅导老师的建议作出自己的计划。

3.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的考试与统考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理解性与叙述性的东西更多,要求要高得多,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可谓是最费心力的一门课程,每天复习时间在四小时左右。主要使用的参考书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分析和裴礼文,市面上常见的书目也有拿来参考,例如:李傅山和陈守信等。

分如下几个阶段:基础是在四到六月,主要的工作是基础知识的重新构建与复习,为什么说是重新?这是因为虽然本科这两门成绩尚可,但知识掌握仍很大程度上欠缺深度和广度,只是略其大概,远远达不到研究生考试和对科目内涵的理解,为此下了很大功夫。因此在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补充以及全局理解并解决较为简单的计算证明问题,材料也仅仅利用了华师大数分的内容、课后习题以及李傅山的一些总结而已。强化是在七到十一月,主要材料是裴礼文,基本进度是一天十五到二十页的样子,有些部分会慢一些,随每天的状态、难度和内容熟悉程度及时调整,控制在第一轮60天以内就好。第二轮的内容是结合李傅山和陈守信的一些专题对裴礼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相似题目的补充和练习,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后两本书的内容仅选择部分内容而已,不然是一定弄不完的,一些小专题也是直接放弃了,这一轮也是基本控制在60天以内。第三轮就是对前面总结内容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用时一个月。

最后的冲刺阶段是最后的二十多天,由于我是没有大连理工大学真题的,所以只选择了一些其他院校的题目做下模拟,对之前的专题笔记做下回顾直到最后。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每日所学内容当晚一定要回顾,每周所学知识周末都要做总结,这是一大关键所在,不然会遗忘得过快、影响复习效果。

第二,我的复习全程基本都是在iPad上进行的,使用MargainNote3以及Notability软件,之前用过Onenote,但同步经常出现问题,后来也就放弃了。这为我的强化阶段二轮复习总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效率比看纸质书高了许多。

第三,谈一下分析的计算问题,数学分析的计算题种类繁多,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多练自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适当的记忆也是必要的(有些题目从头开始推是极其繁琐的,考场上不一定会很顺利地求对,既然都算过,适当记一下递推的公式与积分的结果何乐不为)。这一点对统考数学同样适用。

第四,对分析的证明部分,书写过程很重要,参考书的某些地方的证明书写思路往往是好的,但是考试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因为用了很多的小结论却不予说明证明而丢分,这一点在强化的过程中要引起注意,对一些证明过程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考场上在时间允许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多解释一些总没有坏处。

4.高等代数

内容较之数学分析要少很多,整体性却更强,所用参考书是北大版高代、强化讲义以及陈现平的300例。由于一直对数学分析不具有过高的自信,高代的一些时间往往是会被数分挤占的,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控制在3小时左右。开始复习的时间要比数学分析晚一些,在5月份中旬左右,基础阶段快一些,近一个半月的样子,到暑假之后进度就与数学分析保持一致了。基础阶段的内容就是北大高代课本及其课后习题,会适当看一些补充的内容,复习的节奏与数学分析也相仿。强化阶段主要是用了强化讲义以及作为补充的刘洪星。

之后的二三轮以及冲刺阶段与数学分析基本是同步的了。最后总结一下我对高等代数复习的一些观点:

第一,计算一定要总结方法,脚踏实地地去把题目做到最后一步,这个很重要,较之数学分析的计算练习,我高代的一些计算做的并不好,没有把很多题目算到最后,不够踏实,然后考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作为一个教训提给各位读者。

第二,高代小定理结论颇多,有时候并不太记得清,这就要求要常做回顾,我的方法是每天利用零散的时间在脑子里常过一下证明过程,一定要熟知小定理是怎么来的、怎么证的,以便更好的记忆以及考试的时候细节的补充,睡前再过一下,多多重复就会扎实很多。

第三,大连理工大学的高*题是有判断(举例或简单证明)题目的,平时要注意记忆结论以及一些常见例子。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三、关于复试准备

大连理工大学的复试时间较早,疫情之前在3月初最晚三月中就已经结束,出拟录取名单较慢,成功录取在名单出之前不会通知,只会对复试被刷的同学进行通知。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专业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听力及口语和专业面试,分值分别为150,50,50,100(21届),要求每单项都要达到及格(60%),否则不予录取。专业笔试范围包括:复变函数、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试笔试要求四选三作答,笔试侧重基础,基本上包括重点定理的叙述、计算、重要的反例和正例等。了解相关科目核心要点即可,难度不高。英语笔试考察英译汉,可参考统考英语的翻译。听力和口语一同进行,基本会要求自我介绍,之后再问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我们学校和专业以及一些生活类问题,考前准备一下就好。面试一般是抽题的形式,线上不允许换题目,内容包括各基础学科的基础概念的叙述和辨析、数学类常识和数学文化等。最终录取成绩是将初复试成绩百分化之后按7:3加权得到。总体而言,复试难度不高,但要注意各单项一定一定不要挂科,不然总成绩再高也会被直接刷掉。

四、最后想说的话

以上是对我个人整个考研历程的回顾,基本上提出了我的一些复习基本观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其中所述内容或也有不合理、不成熟之处,如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规划或者想法的灵感,我个人深感荣幸。然而,文无定法、事无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是最关键的,希望各位读者能真正找到。

在此文最后闲聊几句,考研只是这一年当中的主旋律却并不是全部,会有许许多多的琐事与之并行,学生工作、生活琐事与纠纷以及未完的本科课业修读等等等等都会影响着你,这些都是对你的考验。适当的时间安排、适时的取舍与驱避以及恰当的事件处理方式都是你在准备过程中比专业知识本身的东西,希望各位务必坚持,无论成功与否,你都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愿各位读者,诸事胜意,定不负此间时光。

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总不太喜欢经验这个词,总给人以一种高高在上之感,故而此文便以经历代之,这样可能更为贴切。于此文的各位读者而言,我不过是虚长几岁,多历一次考试罢了,除此之外也再无其它。应教务老师邀请,我也便借此文谈一下我研究生考试经历,以作为我这一段时光的回忆与留念,如若同时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当为我个人的莫大荣幸。

我个人决定要考取研究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在大二那年便开始有所准备,当然这并非是指备考初试科目或者考虑学校选择。由于本人并非数学专业,培养计划与传统数学学科培养计划不一致,很多课程我们专业是不开设的(有的即便开设,也难得到同学们的青睐)。故而我开始着手弥补一些数学后继课程上的缺漏,例如:抽代、点集拓扑、实分析、泛函分析等,旁听了一些课程、学习了一些MOOC以及各大高校教授的课程视频。如此下来,虽说仍有些课程没有接触,但与一般数学系的课程修读要求也相差不甚大了,这也为我后来的研究生备考打下了基础。

一、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

先谈一下院校和专业选择。在最初的几个月我是并没有选择具体院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几乎所有院校的数学专业考研科目及参考书都是类似乃至完全相同的,我可以视复习情况选择全国的高校。其二是年初各院校招生单位并没有明确的招生人数,这要等报名前查阅招简或者打电话到学院咨询。

我的院校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第一是地域选择,没有选择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四地的院校(所),这些地区较为发达,学术氛围、工作机会和交流机会等等方面都极具优势,竞争过大。

第二是专业方向设置,全国各大院校的数学院各有所长,仅就大连理工大学而言,在交叉和应用学科方面,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生物数学、金融数学、区块链技术和运筹控制等方面极具特色,在基础方向,几何分析、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等方向都有出色的老师及学者。

第三是院校报录情况,大连理工大学自2019年开始扩招,近几年统考录取人数在30人左右,之后应该会保持在这一水平。从2021届考研开始,统一按一级学科进行报考录取,不再区分二级学科。报录情况因建院扩招,报考人数变动较大,前两年报考数据官方并未予以公布(坊间传言20届报考人数400+)。仅以21届官方数据来看,数学学院共160人报考,进入复试39人,最终录取32人,报录比情况较好,难度在同等档次院校的数学专业中较低,保持了较高的性价比,今后几年变动不会太大。

第四是考卷难易程度,大连理工大学不对外公布真题,仅就考试分数而言,19和20届题目较易,进复试的成绩分别为320和365(参考意义有限),21届数学分析难度有所提高、高等代数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之后题目难度会有渐渐增加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大连理工大学题目在同等档次学校仍属较易的一档,掌握合适的方法、踏实的复习,成功上岸难度并不高。

综合我的经历,除去各种考研论坛的常见注意事项,我想提出以下两个个人观点,供各位参考:

①专业要先确定下来,学校选择可以视自身复习情况而定。(当然,如果选择的专业国内仅此一家或寥寥数个便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国内各高校都存在共同经典参考书的学科,特别是数学类专业更是不需要在学校选择上操之过急。

②不要忽视目标学院咨询对你报考的指导价值。找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是目前考研同学的一大共识,但你要清楚的是,每一年学院招生一些事宜或许会发生变化,不清楚的一定要亲自打电话去问而不是等着学校发文或是等着别人的二手消息。(我当时的院校选择也是在打过电话询问相关问题之后才最终确定的)

二、各科目备考建议

我谈一下对各个初试科目在考生个人考研流程中所处地位的判断。我的观点是,研究生考试准备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对所有科目都付出近乎完美的努力,所以要适当进行一些取舍。

以我个人为例,数学专业两门自命题,数分高代每门十道大题左右,每题15-20分不等,差距会在这两门课之中迅速拉开,两门专业课在我整个考研流程中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了。对*和英语一,我有以下两个考虑:首先,我对这两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归因于之前的知识积累);其次,北京地区双一流数学类专业的*英语总分达到130已经是比较可观的分数了,对这两门课的要求并不算太高。因此我复习过程中,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之间预设的时间比约为8:1,最终实际比例可能会更高(*在九月前我并没有看过,英语在暑假前只看过几遍单词书)。各位读者可以依照自身情况仿照我的考虑,结合自身情形确定适宜的比重。

明确了专业和各初试科目比重,接下来我大致谈一谈总体备考的时间线,分科目阐述如下:

1.思想*理论

我个人是从九月份开始备考的,最终结果感觉还挺不错的。(报考北京的学校不要指望*大题给打很高的分,估计在30分左右即可)水旱区体现比较明显的科目,选择题是重中之重,个人推荐看视频或直播学习(倍速也可),复习开始时间要相对专业科稍稍延后,过早会造成记忆不清、效果并不算好。所用材料是肖的精讲精练、1000题、四套八套以及肖出的专题背诵小册子。基本复习流程是跟视频过精讲精练(一天一章,跟做1000题选择)、四套八套流程跟上发售进度就OK。主观题背诵时间控制在最后一个月,主要是记忆要点、具体材料分析熟读,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是3h。总结几个观点,大家可参考。

第一,社科学习不在时间多,而在重复多,即使在我的总时间前提下,也是要掰开揉碎使用的。

第二,押题很重要,但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答题并不死板,背诵只是为了让你有话可说,答案永远可以在材料中寻得,关键是要与背诵的*学科专业语言融合。

第三,选择题真题是有较为严谨的汉语言逻辑的,遣词造句是有讲究的。仅就这一点来看,市面上模拟题很多是并不好的,相较而言,肖的题是更为贴近一些的。

第四,微信上会有一些*刷题的小程序,具体的我也不做推荐了,都差不多,可以用于最后的选择题巩固提高。

2.英语

英语科目复习贯穿我的整个复习流程,北京压分情况不明显。所用资料是黄皮书以及单词书以及一些教学课程(主要是作文)。复习以六月为分界点,之前重点进行单词的记忆,每天早上时间不必多半小时到一小时,第二天花几分钟回顾前一天的词汇,一周做个汇总,保持这个节奏滚动回顾;之后开始阅读,只看真题,每天两篇,第一遍只做题目,第二遍做题目加摘选长句翻译,第三遍只为找感觉。全程每日做过的题目都要进行阅读,培养语言感觉。十一月之后重点看一看其他题型,写作的一些经典表达。阅读的时间大概是每天四十分钟之内,后续其它题型初写作练习之外时间与阅读相仿。英语学科个人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结合辅导老师的建议作出自己的计划。

3.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的考试与统考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理解性与叙述性的东西更多,要求要高得多,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可谓是最费心力的一门课程,每天复习时间在四小时左右。主要使用的参考书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分析和裴礼文,市面上常见的书目也有拿来参考,例如:李傅山和陈守信等。

分如下几个阶段:基础是在四到六月,主要的工作是基础知识的重新构建与复习,为什么说是重新?这是因为虽然本科这两门成绩尚可,但知识掌握仍很大程度上欠缺深度和广度,只是略其大概,远远达不到研究生考试和对科目内涵的理解,为此下了很大功夫。因此在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补充以及全局理解并解决较为简单的计算证明问题,材料也仅仅利用了华师大数分的内容、课后习题以及李傅山的一些总结而已。强化是在七到十一月,主要材料是裴礼文,基本进度是一天十五到二十页的样子,有些部分会慢一些,随每天的状态、难度和内容熟悉程度及时调整,控制在第一轮60天以内就好。第二轮的内容是结合李傅山和陈守信的一些专题对裴礼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相似题目的补充和练习,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后两本书的内容仅选择部分内容而已,不然是一定弄不完的,一些小专题也是直接放弃了,这一轮也是基本控制在60天以内。第三轮就是对前面总结内容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用时一个月。

最后的冲刺阶段是最后的二十多天,由于我是没有大连理工大学真题的,所以只选择了一些其他院校的题目做下模拟,对之前的专题笔记做下回顾直到最后。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每日所学内容当晚一定要回顾,每周所学知识周末都要做总结,这是一大关键所在,不然会遗忘得过快、影响复习效果。

第二,我的复习全程基本都是在iPad上进行的,使用MargainNote3以及Notability软件,之前用过Onenote,但同步经常出现问题,后来也就放弃了。这为我的强化阶段二轮复习总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效率比看纸质书高了许多。

第三,谈一下分析的计算问题,数学分析的计算题种类繁多,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多练自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适当的记忆也是必要的(有些题目从头开始推是极其繁琐的,考场上不一定会很顺利地求对,既然都算过,适当记一下递推的公式与积分的结果何乐不为)。这一点对统考数学同样适用。

第四,对分析的证明部分,书写过程很重要,参考书的某些地方的证明书写思路往往是好的,但是考试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因为用了很多的小结论却不予说明证明而丢分,这一点在强化的过程中要引起注意,对一些证明过程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考场上在时间允许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多解释一些总没有坏处。

4.高等代数

内容较之数学分析要少很多,整体性却更强,所用参考书是北大版高代、强化讲义以及陈现平的300例。由于一直对数学分析不具有过高的自信,高代的一些时间往往是会被数分挤占的,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控制在3小时左右。开始复习的时间要比数学分析晚一些,在5月份中旬左右,基础阶段快一些,近一个半月的样子,到暑假之后进度就与数学分析保持一致了。基础阶段的内容就是北大高代课本及其课后习题,会适当看一些补充的内容,复习的节奏与数学分析也相仿。强化阶段主要是用了强化讲义以及作为补充的刘洪星。

之后的二三轮以及冲刺阶段与数学分析基本是同步的了。最后总结一下我对高等代数复习的一些观点:

第一,计算一定要总结方法,脚踏实地地去把题目做到最后一步,这个很重要,较之数学分析的计算练习,我高代的一些计算做的并不好,没有把很多题目算到最后,不够踏实,然后考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作为一个教训提给各位读者。

第二,高代小定理结论颇多,有时候并不太记得清,这就要求要常做回顾,我的方法是每天利用零散的时间在脑子里常过一下证明过程,一定要熟知小定理是怎么来的、怎么证的,以便更好的记忆以及考试的时候细节的补充,睡前再过一下,多多重复就会扎实很多。

第三,大连理工大学的高*题是有判断(举例或简单证明)题目的,平时要注意记忆结论以及一些常见例子。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三、关于复试准备

大连理工大学的复试时间较早,疫情之前在3月初最晚三月中就已经结束,出拟录取名单较慢,成功录取在名单出之前不会通知,只会对复试被刷的同学进行通知。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专业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听力及口语和专业面试,分值分别为150,50,50,100(21届),要求每单项都要达到及格(60%),否则不予录取。专业笔试范围包括:复变函数、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试笔试要求四选三作答,笔试侧重基础,基本上包括重点定理的叙述、计算、重要的反例和正例等。了解相关科目核心要点即可,难度不高。英语笔试考察英译汉,可参考统考英语的翻译。听力和口语一同进行,基本会要求自我介绍,之后再问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我们学校和专业以及一些生活类问题,考前准备一下就好。面试一般是抽题的形式,线上不允许换题目,内容包括各基础学科的基础概念的叙述和辨析、数学类常识和数学文化等。最终录取成绩是将初复试成绩百分化之后按7:3加权得到。总体而言,复试难度不高,但要注意各单项一定一定不要挂科,不然总成绩再高也会被直接刷掉。

四、最后想说的话

以上是对我个人整个考研历程的回顾,基本上提出了我的一些复习基本观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其中所述内容或也有不合理、不成熟之处,如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规划或者想法的灵感,我个人深感荣幸。然而,文无定法、事无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是最关键的,希望各位读者能真正找到。

在此文最后闲聊几句,考研只是这一年当中的主旋律却并不是全部,会有许许多多的琐事与之并行,学生工作、生活琐事与纠纷以及未完的本科课业修读等等等等都会影响着你,这些都是对你的考验。适当的时间安排、适时的取舍与驱避以及恰当的事件处理方式都是你在准备过程中比专业知识本身的东西,希望各位务必坚持,无论成功与否,你都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愿各位读者,诸事胜意,定不负此间时光。

郑州大学应用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郑州大学应用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

先谈一下院校和专业选择。在最初的几个月我是并没有选择具体院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几乎所有院校的数学专业考研科目及参考书都是类似乃至完全相同的,我可以视复习情况选择全国的高校。其二是年初各院校招生单位并没有明确的招生人数,这要等报名前查阅招简或者打电话到学院咨询。

我的院校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是地域选择,选择了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四地的院校(所),这些地区较为发达,学术氛围、工作机会和交流机会等等方面都极具优势。第二是专业方向设置,全国各大院校的数学院各有所长,仅就郑州大学而言,在交叉和应用学科方面,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生物数学、金融数学、区块链技术和运筹控制等方面极具特色,在基础方向,几何分析、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等方向都有出色的老师及学者。

第三是院校报录情况,郑州大学自2019年开始扩招,近几年统考录取人数在30人左右,之后应该会保持在这一水平。从2021届考研开始,统一按一级学科进行报考录取,不再区分二级学科。报录情况因建院扩招,报考人数变动较大,前两年报考数据官方并未予以公布(坊间传言20届报考人数400+)。仅以21届官方数据来看,数学学院共160人报考,进入复试39人,最终录取32人,报录比情况较好,难度在同等档次院校的数学专业中较低,保持了较高的性价比,今后几年变动不会太大。第四是考卷难易程度,郑州大学不对外公布真题,仅就考试分数而言,19和20届题目较易,进复试的成绩分别为320和365(参考意义有限),21届数学分析难度有所提高、高等代数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之后题目难度会有渐渐增加的趋势。但总体而言,郑州大学题目在同等档次学校仍属较易的一档,掌握合适的方法、踏实的复习,成功上岸难度并不高。综合我的经历,除去各种考研论坛的常见注意事项,我想提出以下两个个人观点,供各位参考:

①专业要先确定下来,学校选择可以视自身复习情况而定。(当然,如果选择的专业国内仅此一家或寥寥数个便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国内各高校都存在共同经典参考书的学科,特别是数学类专业更是不需要在学校选择上操之过急。

②不要忽视目标学院咨询对你报考的指导价值。找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是目前考研同学的一大共识,但你要清楚的是,每一年学院招生一些事宜或许会发生变化,不清楚的一定要亲自打电话去问而不是等着学校发文或是等着别人的二手消息。(我当时的院校选择也是在打过电话询问相关问题之后才最终确定的)

二、各科目备考建议

我谈一下对各个初试科目在考生个人考研流程中所处地位的判断。我的观点是,研究生考试准备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对所有科目都付出近乎完美的努力,所以要适当进行一些取舍。以我个人为例,数学专业两门自命题,数分高代每门十道大题左右,每题15-20分不等,差距会在这两门课之中迅速拉开,两门专业课在我整个考研流程中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了。对*和英语一,我有以下两个考虑:首先,我对这两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归因于之前的知识积累);其次,北京地区双一流数学类专业的*英语总分达到130已经是比较可观的分数了,对这两门课的要求并不算太高。因此我复习过程中,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之间预设的时间比约为8:1,最终实际比例可能会更高(*在九月前我并没有看过,英语在暑假前只看过几遍单词书)。各位读者可以依照自身情况仿照我的考虑,结合自身情形确定适宜的比重。

明确了专业和各初试科目比重,接下来我大致谈一谈总体备考的时间线,分科目阐述如下:

1.思想*理论

我个人是从九月份开始备考的,最终结果感觉还挺不错的。(报考北京的学校不要指望*大题给打很高的分,估计在30分左右即可)水旱区体现比较明显的科目,选择题是重中之重,个人推荐看视频或直播学习(倍速也可),复习开始时间要相对专业科稍稍延后,过早会造成记忆不清、效果并不算好。所用材料是肖的精讲精练、1000题、四套八套以及肖出的专题背诵小册子。基本复习流程是跟视频过精讲精练(一天一章,跟做1000题选择)、四套八套流程跟上发售进度就OK。主观题背诵时间控制在最后一个月,主要是记忆要点、具体材料分析熟读,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是3h。总结几个观点,大家可参考。

第一,社科学习不在时间多,而在重复多,即使在我的总时间前提下,也是要掰开揉碎使用的。

第二,押题很重要,但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答题并不死板,背诵只是为了让你有话可说,答案永远可以在材料中寻得,关键是要与背诵的*学科专业语言融合。

第三,选择题真题是有较为严谨的汉语言逻辑的,遣词造句是有讲究的。仅就这一点来看,市面上模拟题很多是并不好的,相较而言,肖的题是更为贴近一些的。

第四,微信上会有一些*刷题的小程序,具体的我也不做推荐了,都差不多,可以用于最后的选择题巩固提高。

2.英语

英语科目复习贯穿我的整个复习流程,福州大学压分情况不明显。所用资料是黄皮书以及单词书以及一些教学课程(主要是作文)。复习以六月为分界点,之前重点进行单词的记忆,每天早上时间不必多半小时到一小时,第二天花几分钟回顾前一天的词汇,一周做个汇总,保持这个节奏滚动回顾;之后开始阅读,只看真题,每天两篇,第一遍只做题目,第二遍做题目加摘选长句翻译,第三遍只为找感觉。全程每日做过的题目都要进行阅读,培养语言感觉。十一月之后重点看一看其他题型,写作的一些经典表达。阅读的时间大概是每天四十分钟之内,后续其它题型初写作练习之外时间与阅读相仿。英语学科个人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结合辅导老师的建议作出自己的计划。

3.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的考试与统考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理解性与叙述性的东西更多,要求要高得多,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可谓是最费心力的一门课程,每天复习时间在四小时左右。主要使用的参考书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分析和裴礼文,市面上常见的书目也有拿来参考,例如:李傅山和陈守信等。分如下几个阶段:基础是在四到六月,主要的工作是基础知识的重新构建与复习,为什么说是重新?这是因为虽然本科这两门成绩尚可,但知识掌握仍很大程度上欠缺深度和广度,只是略其大概,远远达不到研究生考试和对科目内涵的理解,为此下了很大功夫。因此在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补充以及全局理解并解决较为简单的计算证明问题,材料也仅仅利用了华师大数分的内容、课后习题以及李傅山的一些总结而已。

强化是在七到十一月,主要材料是裴礼文,基本进度是一天十五到二十页的样子,有些部分会慢一些,随每天的状态、难度和内容熟悉程度及时调整,控制在第一轮60天以内就好。第二轮的内容是结合李傅山和陈守信的一些专题对裴礼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相似题目的补充和练习,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后两本书的内容仅选择部分内容而已,不然是一定弄不完的,一些小专题也是直接放弃了,这一轮也是基本控制在60天以内。第三轮就是对前面总结内容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用时一个月。最后的冲刺阶段是最后的二十多天,由于我是没有郑州大学真题的,所以只选择了一些其他院校的题目做下模拟,对之前的专题笔记做下回顾直到最后。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每日所学内容当晚一定要回顾,每周所学知识周末都要做总结,这是一大关键所在,不然会遗忘得过快、影响复习效果。

第二,我的复习全程基本都是在iPad上进行的,同步经常出现的问题,虽然后来也就放弃了。这为我的强化阶段二轮复习总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效率比看纸质书高了许多。

第三,谈一下分析的计算问题,数学分析的计算题种类繁多,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多练自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适当的记忆也是必要的(有些题目从头开始推是极其繁琐的,考场上不一定会很顺利地求对,既然都算过,适当记一下递推的公式与积分的结果何乐不为)。这一点对统考数学同样适用。

第四,对分析的证明部分,书写过程很重要,参考书的某些地方的证明书写思路往往是好的,但是考试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因为用了很多的小结论却不予说明证明而丢分,这一点在强化的过程中要引起注意,对一些证明过程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考场上在时间允许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多解释一些总没有坏处。

4.高等代数

内容较之数学分析要少很多,整体性却更强,所用参考书是北大版高代、强化讲义以及陈现平的300例。由于一直对数学分析不具有过高的自信,高代的一些时间往往是会被数分挤占的,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控制在3小时左右。开始复习的时间要比数学分析晚一些,在5月份中旬左右,基础阶段快一些,近一个半月的样子,到暑假之后进度就与数学分析保持一致了。基础阶段的内容就是北大高代课本及其课后习题,会适当看一些补充的内容,复习的节奏与数学分析也相仿。强化阶段主要是用了强化讲义以及作为补充的刘洪星。之后的二三轮以及冲刺阶段与数学分析基本是同步的了。最后总结一下我对高等代数复习的一些观点:

第一,计算一定要总结方法,脚踏实地地去把题目做到最后一步,这个很重要,较之数学分析的计算练习,我高代的一些计算做的并不好,没有把很多题目算到最后,不够踏实,然后考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作为一个教训提给各位读者。

第二,高代小定理结论颇多,有时候并不太记得清,这就要求要常做回顾,我的方法是每天利用零散的时间在脑子里常过一下证明过程,一定要熟知小定理是怎么来的、怎么证的,以便更好的记忆以及考试的时候细节的补充,睡前再过一下,多多重复就会扎实很多。

第三,郑州大学的高*题是有判断(举例或简单证明)题目的,平时要注意记忆结论以及一些常见例子。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三、关于复试准备

郑州大学的复试时间较早,疫情之前在3月初最晚三月中就已经结束,出拟录取名单较慢,成功录取在名单出之前不会通知,只会对复试被刷的同学进行通知。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专业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听力及口语和专业面试,分值分别为150,50,50,100(21届),要求每单项都要达到及格(60%),否则不予录取。专业笔试范围包括:复变函数、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试笔试要求四选三作答,笔试侧重基础,基本上包括重点定理的叙述、计算、重要的反例和正例等。了解相关科目核心要点即可,难度不高。英语笔试考察英译汉,可参考统考英语的翻译。

听力和口语一同进行,基本会要求自我介绍,之后再问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我们学校和专业以及一些生活类问题,考前准备一下就好。面试一般是抽题的形式,线上不允许换题目,内容包括各基础学科的基础概念的叙述和辨析、数学类常识和数学文化等。最终录取成绩是将初复试成绩百分化之后按7:3加权得到。总体而言,复试难度不高,但要注意各单项一定一定不要挂科,不然总成绩再高也会被直接刷掉。

四、最后想说的话

以上是对我个人整个考研历程的回顾,基本上提出了我的一些复习基本观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其中所述内容或也有不合理、不成熟之处,如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规划或者想法的灵感,我个人深感荣幸。然而,文无定法、事无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是最关键的,希望各位读者能真正找到。在此文最后闲聊几句,考研只是这一年当中的主旋律却并不是全部,会有许许多多的琐事与之并行,学生工作、生活琐事与纠纷以及未完的本科课业修读等等等等都会影响着你,这些都是对你的考验。适当的时间安排、适时的取舍与驱避以及恰当的事件处理方式都是你在准备过程中比专业知识本身的东西,希望各位务必坚持,无论成功与否,你都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愿各位读者,诸事胜意,定不负此间时光。

郑州大学应用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郑州大学应用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

先谈一下院校和专业选择。在最初的几个月我是并没有选择具体院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几乎所有院校的数学专业考研科目及参考书都是类似乃至完全相同的,我可以视复习情况选择全国的高校。其二是年初各院校招生单位并没有明确的招生人数,这要等报名前查阅招简或者打电话到学院咨询。

我的院校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是地域选择,选择了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四地的院校(所),这些地区较为发达,学术氛围、工作机会和交流机会等等方面都极具优势。第二是专业方向设置,全国各大院校的数学院各有所长,仅就郑州大学而言,在交叉和应用学科方面,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生物数学、金融数学、区块链技术和运筹控制等方面极具特色,在基础方向,几何分析、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等方向都有出色的老师及学者。

第三是院校报录情况,郑州大学自2019年开始扩招,近几年统考录取人数在30人左右,之后应该会保持在这一水平。从2021届考研开始,统一按一级学科进行报考录取,不再区分二级学科。报录情况因建院扩招,报考人数变动较大,前两年报考数据官方并未予以公布(坊间传言20届报考人数400+)。仅以21届官方数据来看,数学学院共160人报考,进入复试39人,最终录取32人,报录比情况较好,难度在同等档次院校的数学专业中较低,保持了较高的性价比,今后几年变动不会太大。第四是考卷难易程度,郑州大学不对外公布真题,仅就考试分数而言,19和20届题目较易,进复试的成绩分别为320和365(参考意义有限),21届数学分析难度有所提高、高等代数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之后题目难度会有渐渐增加的趋势。但总体而言,郑州大学题目在同等档次学校仍属较易的一档,掌握合适的方法、踏实的复习,成功上岸难度并不高。综合我的经历,除去各种考研论坛的常见注意事项,我想提出以下两个个人观点,供各位参考:

①专业要先确定下来,学校选择可以视自身复习情况而定。(当然,如果选择的专业国内仅此一家或寥寥数个便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国内各高校都存在共同经典参考书的学科,特别是数学类专业更是不需要在学校选择上操之过急。

②不要忽视目标学院咨询对你报考的指导价值。找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是目前考研同学的一大共识,但你要清楚的是,每一年学院招生一些事宜或许会发生变化,不清楚的一定要亲自打电话去问而不是等着学校发文或是等着别人的二手消息。(我当时的院校选择也是在打过电话询问相关问题之后才最终确定的)

二、各科目备考建议

我谈一下对各个初试科目在考生个人考研流程中所处地位的判断。我的观点是,研究生考试准备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对所有科目都付出近乎完美的努力,所以要适当进行一些取舍。以我个人为例,数学专业两门自命题,数分高代每门十道大题左右,每题15-20分不等,差距会在这两门课之中迅速拉开,两门专业课在我整个考研流程中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了。对*和英语一,我有以下两个考虑:首先,我对这两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归因于之前的知识积累);其次,北京地区双一流数学类专业的*英语总分达到130已经是比较可观的分数了,对这两门课的要求并不算太高。因此我复习过程中,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之间预设的时间比约为8:1,最终实际比例可能会更高(*在九月前我并没有看过,英语在暑假前只看过几遍单词书)。各位读者可以依照自身情况仿照我的考虑,结合自身情形确定适宜的比重。

明确了专业和各初试科目比重,接下来我大致谈一谈总体备考的时间线,分科目阐述如下:

1.思想*理论

我个人是从九月份开始备考的,最终结果感觉还挺不错的。(报考北京的学校不要指望*大题给打很高的分,估计在30分左右即可)水旱区体现比较明显的科目,选择题是重中之重,个人推荐看视频或直播学习(倍速也可),复习开始时间要相对专业科稍稍延后,过早会造成记忆不清、效果并不算好。所用材料是肖的精讲精练、1000题、四套八套以及肖出的专题背诵小册子。基本复习流程是跟视频过精讲精练(一天一章,跟做1000题选择)、四套八套流程跟上发售进度就OK。主观题背诵时间控制在最后一个月,主要是记忆要点、具体材料分析熟读,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是3h。总结几个观点,大家可参考。

第一,社科学习不在时间多,而在重复多,即使在我的总时间前提下,也是要掰开揉碎使用的。

第二,押题很重要,但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答题并不死板,背诵只是为了让你有话可说,答案永远可以在材料中寻得,关键是要与背诵的*学科专业语言融合。

第三,选择题真题是有较为严谨的汉语言逻辑的,遣词造句是有讲究的。仅就这一点来看,市面上模拟题很多是并不好的,相较而言,肖的题是更为贴近一些的。

第四,微信上会有一些*刷题的小程序,具体的我也不做推荐了,都差不多,可以用于最后的选择题巩固提高。

2.英语

英语科目复习贯穿我的整个复习流程,福州大学压分情况不明显。所用资料是黄皮书以及单词书以及一些教学课程(主要是作文)。复习以六月为分界点,之前重点进行单词的记忆,每天早上时间不必多半小时到一小时,第二天花几分钟回顾前一天的词汇,一周做个汇总,保持这个节奏滚动回顾;之后开始阅读,只看真题,每天两篇,第一遍只做题目,第二遍做题目加摘选长句翻译,第三遍只为找感觉。全程每日做过的题目都要进行阅读,培养语言感觉。十一月之后重点看一看其他题型,写作的一些经典表达。阅读的时间大概是每天四十分钟之内,后续其它题型初写作练习之外时间与阅读相仿。英语学科个人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结合辅导老师的建议作出自己的计划。

3.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的考试与统考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理解性与叙述性的东西更多,要求要高得多,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可谓是最费心力的一门课程,每天复习时间在四小时左右。主要使用的参考书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分析和裴礼文,市面上常见的书目也有拿来参考,例如:李傅山和陈守信等。分如下几个阶段:基础是在四到六月,主要的工作是基础知识的重新构建与复习,为什么说是重新?这是因为虽然本科这两门成绩尚可,但知识掌握仍很大程度上欠缺深度和广度,只是略其大概,远远达不到研究生考试和对科目内涵的理解,为此下了很大功夫。因此在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补充以及全局理解并解决较为简单的计算证明问题,材料也仅仅利用了华师大数分的内容、课后习题以及李傅山的一些总结而已。

强化是在七到十一月,主要材料是裴礼文,基本进度是一天十五到二十页的样子,有些部分会慢一些,随每天的状态、难度和内容熟悉程度及时调整,控制在第一轮60天以内就好。第二轮的内容是结合李傅山和陈守信的一些专题对裴礼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相似题目的补充和练习,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后两本书的内容仅选择部分内容而已,不然是一定弄不完的,一些小专题也是直接放弃了,这一轮也是基本控制在60天以内。第三轮就是对前面总结内容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用时一个月。最后的冲刺阶段是最后的二十多天,由于我是没有郑州大学真题的,所以只选择了一些其他院校的题目做下模拟,对之前的专题笔记做下回顾直到最后。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每日所学内容当晚一定要回顾,每周所学知识周末都要做总结,这是一大关键所在,不然会遗忘得过快、影响复习效果。

第二,我的复习全程基本都是在iPad上进行的,同步经常出现的问题,虽然后来也就放弃了。这为我的强化阶段二轮复习总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效率比看纸质书高了许多。

第三,谈一下分析的计算问题,数学分析的计算题种类繁多,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多练自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适当的记忆也是必要的(有些题目从头开始推是极其繁琐的,考场上不一定会很顺利地求对,既然都算过,适当记一下递推的公式与积分的结果何乐不为)。这一点对统考数学同样适用。

第四,对分析的证明部分,书写过程很重要,参考书的某些地方的证明书写思路往往是好的,但是考试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因为用了很多的小结论却不予说明证明而丢分,这一点在强化的过程中要引起注意,对一些证明过程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考场上在时间允许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多解释一些总没有坏处。

4.高等代数

内容较之数学分析要少很多,整体性却更强,所用参考书是北大版高代、强化讲义以及陈现平的300例。由于一直对数学分析不具有过高的自信,高代的一些时间往往是会被数分挤占的,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控制在3小时左右。开始复习的时间要比数学分析晚一些,在5月份中旬左右,基础阶段快一些,近一个半月的样子,到暑假之后进度就与数学分析保持一致了。基础阶段的内容就是北大高代课本及其课后习题,会适当看一些补充的内容,复习的节奏与数学分析也相仿。强化阶段主要是用了强化讲义以及作为补充的刘洪星。之后的二三轮以及冲刺阶段与数学分析基本是同步的了。最后总结一下我对高等代数复习的一些观点:

第一,计算一定要总结方法,脚踏实地地去把题目做到最后一步,这个很重要,较之数学分析的计算练习,我高代的一些计算做的并不好,没有把很多题目算到最后,不够踏实,然后考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作为一个教训提给各位读者。

第二,高代小定理结论颇多,有时候并不太记得清,这就要求要常做回顾,我的方法是每天利用零散的时间在脑子里常过一下证明过程,一定要熟知小定理是怎么来的、怎么证的,以便更好的记忆以及考试的时候细节的补充,睡前再过一下,多多重复就会扎实很多。

第三,郑州大学的高*题是有判断(举例或简单证明)题目的,平时要注意记忆结论以及一些常见例子。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三、关于复试准备

郑州大学的复试时间较早,疫情之前在3月初最晚三月中就已经结束,出拟录取名单较慢,成功录取在名单出之前不会通知,只会对复试被刷的同学进行通知。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专业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听力及口语和专业面试,分值分别为150,50,50,100(21届),要求每单项都要达到及格(60%),否则不予录取。专业笔试范围包括:复变函数、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试笔试要求四选三作答,笔试侧重基础,基本上包括重点定理的叙述、计算、重要的反例和正例等。了解相关科目核心要点即可,难度不高。英语笔试考察英译汉,可参考统考英语的翻译。

听力和口语一同进行,基本会要求自我介绍,之后再问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我们学校和专业以及一些生活类问题,考前准备一下就好。面试一般是抽题的形式,线上不允许换题目,内容包括各基础学科的基础概念的叙述和辨析、数学类常识和数学文化等。最终录取成绩是将初复试成绩百分化之后按7:3加权得到。总体而言,复试难度不高,但要注意各单项一定一定不要挂科,不然总成绩再高也会被直接刷掉。

四、最后想说的话

以上是对我个人整个考研历程的回顾,基本上提出了我的一些复习基本观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其中所述内容或也有不合理、不成熟之处,如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规划或者想法的灵感,我个人深感荣幸。然而,文无定法、事无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是最关键的,希望各位读者能真正找到。在此文最后闲聊几句,考研只是这一年当中的主旋律却并不是全部,会有许许多多的琐事与之并行,学生工作、生活琐事与纠纷以及未完的本科课业修读等等等等都会影响着你,这些都是对你的考验。适当的时间安排、适时的取舍与驱避以及恰当的事件处理方式都是你在准备过程中比专业知识本身的东西,希望各位务必坚持,无论成功与否,你都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愿各位读者,诸事胜意,定不负此间时光。

山东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考研分享?

我个人决定要考取研究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在大二那年便开始有所准备,当然这并非是指备考初试科目或者考虑学校选择。由于本人并非数学专业,培养计划与传统数学学科培养计划不一致,很多课程我们专业是不开设的(有的即便开设,也难得到同学们的青睐)。故而我开始着手弥补一些数学后继课程上的缺漏,例如:抽代、点集拓扑、实分析、泛函分析等,旁听了一些课程、学习了一些MOOC以及各大高校教授的课程视频。如此下来,虽说仍有些课程没有接触,但与一般数学系的课程修读要求也相差不甚大了,这也为我后来的研究生备考打下了基础。

一、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

先谈一下院校和专业选择。在最初的几个月我是并没有选择具体院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几乎所有院校的数学专业考研科目及参考书都是类似乃至完全相同的,我可以视复习情况选择全国的高校。其二是年初各院校招生单位并没有明确的招生人数,这要等报名前查阅招简或者打电话到学院咨询。

我的院校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是地域选择,选择了山东上海南京深圳四地的院校(所),这些地区较为发达,学术氛围、工作机会和交流机会等等方面都极具优势。第二是专业方向设置,全国各大院校的数学院各有所长,仅就山东大学而言,在交叉和应用学科方面,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生物数学、金融数学、区块链技术和运筹控制等方面极具特色,在基础方向,几何分析、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等方向都有出色的老师及学者。第三是院校报录情况,山东大学自2019年开始扩招,近几年统考录取人数在30人左右,之后应该会保持在这一水平。

从2021届考研开始,统一按一级学科进行报考录取,不再区分二级学科。报录情况因建院扩招,报考人数变动较大,前两年报考数据官方并未予以公布(坊间传言20届报考人数400+)。仅以21届官方数据来看,数学学院共160人报考,进入复试39人,最终录取32人,报录比情况较好,难度在同等档次院校的数学专业中较低,保持了较高的性价比,今后几年变动不会太大。第四是考卷难易程度,山东大学不对外公布真题,仅就考试分数而言,19和20届题目较易,进复试的成绩分别为320和365(参考意义有限),21届数学分析难度有所提高、高等代数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之后题目难度会有渐渐增加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山东大学题目在同等档次学校仍属较易的一档,掌握合适的方法、踏实的复习,成功上岸难度并不高。综合我的经历,除去各种考研论坛的常见注意事项,我想提出以下两个个人观点,供各位参考:

①专业要先确定下来,学校选择可以视自身复习情况而定。(当然,如果选择的专业国内仅此一家或寥寥数个便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国内各高校都存在共同经典参考书的学科,特别是数学类专业更是不需要在学校选择上操之过急。

②不要忽视目标学院咨询对你报考的指导价值。找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是目前考研同学的一大共识,但你要清楚的是,每一年学院招生一些事宜或许会发生变化,不清楚的一定要亲自打电话去问而不是等着学校发文或是等着别人的二手消息。(我当时的院校选择也是在打过电话询问相关问题之后才最终确定的)

二、各科目备考建议

我谈一下对各个初试科目在考生个人考研流程中所处地位的判断。我的观点是,研究生考试准备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对所有科目都付出近乎完美的努力,所以要适当进行一些取舍。以我个人为例,数学专业两门自命题,数分高代每门十道大题左右,每题15-20分不等,差距会在这两门课之中迅速拉开,两门专业课在我整个考研流程中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了。对*和英语一,我有以下两个考虑:首先,我对这两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归因于之前的知识积累);其次,北京地区双一流数学类专业的*英语总分达到130已经是比较可观的分数了,对这两门课的要求并不算太高。因此我复习过程中,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之间预设的时间比约为8:1,最终实际比例可能会更高(*在九月前我并没有看过,英语在暑假前只看过几遍单词书)。各位读者可以依照自身情况仿照我的考虑,结合自身情形确定适宜的比重。

明确了专业和各初试科目比重,接下来我大致谈一谈总体备考的时间线,分科目阐述如下:

1.思想*理论

我个人是从九月份开始备考的,最终结果感觉还挺不错的。(报考北京的学校不要指望*大题给打很高的分,估计在30分左右即可)水旱区体现比较明显的科目,选择题是重中之重,个人推荐看视频或直播学习(倍速也可),复习开始时间要相对专业科稍稍延后,过早会造成记忆不清、效果并不算好。所用材料是肖的精讲精练、1000题、四套八套以及肖出的专题背诵小册子。基本复习流程是跟视频过精讲精练(一天一章,跟做1000题选择)、四套八套流程跟上发售进度就OK。主观题背诵时间控制在最后一个月,主要是记忆要点、具体材料分析熟读,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是3h。总结几个观点,大家可参考。

第一,社科学习不在时间多,而在重复多,即使在我的总时间前提下,也是要掰开揉碎使用的。

第二,押题很重要,但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答题并不死板,背诵只是为了让你有话可说,答案永远可以在材料中寻得,关键是要与背诵的*学科专业语言融合。

第三,选择题真题是有较为严谨的汉语言逻辑的,遣词造句是有讲究的。仅就这一点来看,市面上模拟题很多是并不好的,相较而言,肖的题是更为贴近一些的。

第四,微信上会有一些*刷题的小程序,具体的我也不做推荐了,都差不多,可以用于最后的选择题巩固提高。

2.英语

英语科目复习贯穿我的整个复习流程,北京压分情况不明显。所用资料是黄皮书以及单词书以及一些教学课程(主要是作文)。复习以六月为分界点,之前重点进行单词的记忆,每天早上时间不必多半小时到一小时,第二天花几分钟回顾前一天的词汇,一周做个汇总,保持这个节奏滚动回顾;之后开始阅读,只看真题,每天两篇,第一遍只做题目,第二遍做题目加摘选长句翻译,第三遍只为找感觉。全程每日做过的题目都要进行阅读,培养语言感觉。十一月之后重点看一看其他题型,写作的一些经典表达。阅读的时间大概是每天四十分钟之内,后续其它题型初写作练习之外时间与阅读相仿。英语学科个人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结合辅导老师的建议作出自己的计划。

3.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的考试与统考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理解性与叙述性的东西更多,要求要高得多,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可谓是最费心力的一门课程,每天复习时间在四小时左右。主要使用的参考书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分析和裴礼文,市面上常见的书目也有拿来参考,例如:李傅山和陈守信等。

分如下几个阶段:基础是在四到六月,主要的工作是基础知识的重新构建与复习,为什么说是重新?这是因为虽然本科这两门成绩尚可,但知识掌握仍很大程度上欠缺深度和广度,只是略其大概,远远达不到研究生考试和对科目内涵的理解,为此下了很大功夫。因此在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补充以及全局理解并解决较为简单的计算证明问题,材料也仅仅利用了华师大数分的内容、课后习题以及李傅山的一些总结而已。

强化是在七到十一月,主要材料是裴礼文,基本进度是一天十五到二十页的样子,有些部分会慢一些,随每天的状态、难度和内容熟悉程度及时调整,控制在第一轮60天以内就好。第二轮的内容是结合李傅山和陈守信的一些专题对裴礼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相似题目的补充和练习,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后两本书的内容仅选择部分内容而已,不然是一定弄不完的,一些小专题也是直接放弃了,这一轮也是基本控制在60天以内。第三轮就是对前面总结内容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用时一个月。最后的冲刺阶段是最后的二十多天,由于我是没有山东大学真题的,所以只选择了一些其他院校的题目做下模拟,对之前的专题笔记做下回顾直到最后。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每日所学内容当晚一定要回顾,每周所学知识周末都要做总结,这是一大关键所在,不然会遗忘得过快、影响复习效果。

第二,我的复习全程基本都是在iPad上进行的,使用MargainNote3以及Notability软件,之前用过Onenote,但同步经常出现问题,后来也就放弃了。这为我的强化阶段二轮复习总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效率比看纸质书高了许多。

第三,谈一下分析的计算问题,数学分析的计算题种类繁多,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多练自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适当的记忆也是必要的(有些题目从头开始推是极其繁琐的,考场上不一定会很顺利地求对,既然都算过,适当记一下递推的公式与积分的结果何乐不为)。这一点对统考数学同样适用。

第四,对分析的证明部分,书写过程很重要,参考书的某些地方的证明书写思路往往是好的,但是考试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因为用了很多的小结论却不予说明证明而丢分,这一点在强化的过程中要引起注意,对一些证明过程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考场上在时间允许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多解释一些总没有坏处。

4.高等代数

内容较之数学分析要少很多,整体性却更强,所用参考书是北大版高代、强化讲义以及陈现平的300例。由于一直对数学分析不具有过高的自信,高代的一些时间往往是会被数分挤占的,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控制在3小时左右。开始复习的时间要比数学分析晚一些,在5月份中旬左右,基础阶段快一些,近一个半月的样子,到暑假之后进度就与数学分析保持一致了。基础阶段的内容就是北大高代课本及其课后习题,会适当看一些补充的内容,复习的节奏与数学分析也相仿。强化阶段主要是用了强化讲义以及作为补充的刘洪星。之后的二三轮以及冲刺阶段与数学分析基本是同步的了。最后总结一下我对高等代数复习的一些观点:

第一,计算一定要总结方法,脚踏实地地去把题目做到最后一步,这个很重要,较之数学分析的计算练习,我高代的一些计算做的并不好,没有把很多题目算到最后,不够踏实,然后考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作为一个教训提给各位读者。

第二,高代小定理结论颇多,有时候并不太记得清,这就要求要常做回顾,我的方法是每天利用零散的时间在脑子里常过一下证明过程,一定要熟知小定理是怎么来的、怎么证的,以便更好的记忆以及考试的时候细节的补充,睡前再过一下,多多重复就会扎实很多。

第三,山东大学的高*题是有判断(举例或简单证明)题目的,平时要注意记忆结论以及一些常见例子。

三、关于复试准备

山东大学的复试时间较早,疫情之前在3月初最晚三月中就已经结束,出拟录取名单较慢,成功录取在名单出之前不会通知,只会对复试被刷的同学进行通知。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专业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听力及口语和专业面试,分值分别为150,50,50,100(21届),要求每单项都要达到及格(60%),否则不予录取。专业笔试范围包括:复变函数、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试笔试要求四选三作答,笔试侧重基础,基本上包括重点定理的叙述、计算、重要的反例和正例等。了解相关科目核心要点即可,难度不高。英语笔试考察英译汉,可参考统考英语的翻译。听力和口语一同进行,基本会要求自我介绍,之后再问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我们学校和专业以及一些生活类问题,考前准备一下就好。面试一般是抽题的形式,线上不允许换题目,内容包括各基础学科的基础概念的叙述和辨析、数学类常识和数学文化等。最终录取成绩是将初复试成绩百分化之后按7:3加权得到。总体而言,复试难度不高,但要注意各单项一定一定不要挂科,不然总成绩再高也会被直接刷掉。

四、最后想说的话

以上是对我个人整个考研历程的回顾,基本上提出了我的一些复习基本观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其中所述内容或也有不合理、不成熟之处,如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规划或者想法的灵感,我个人深感荣幸。然而,文无定法、事无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是最关键的,希望各位读者能真正找到。在此文最后闲聊几句,考研只是这一年当中的主旋律却并不是全部,会有许许多多的琐事与之并行,学生工作、生活琐事与纠纷以及未完的本科课业修读等等等等都会影响着你,这些都是对你的考验。适当的时间安排、适时的取舍与驱避以及恰当的事件处理方式都是你在准备过程中比专业知识本身的东西,希望各位务必坚持,无论成功与否,你都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愿各位读者,诸事胜意,定不负此间时光。

山东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考研分享?

我个人决定要考取研究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在大二那年便开始有所准备,当然这并非是指备考初试科目或者考虑学校选择。由于本人并非数学专业,培养计划与传统数学学科培养计划不一致,很多课程我们专业是不开设的(有的即便开设,也难得到同学们的青睐)。故而我开始着手弥补一些数学后继课程上的缺漏,例如:抽代、点集拓扑、实分析、泛函分析等,旁听了一些课程、学习了一些MOOC以及各大高校教授的课程视频。如此下来,虽说仍有些课程没有接触,但与一般数学系的课程修读要求也相差不甚大了,这也为我后来的研究生备考打下了基础。

一、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

先谈一下院校和专业选择。在最初的几个月我是并没有选择具体院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几乎所有院校的数学专业考研科目及参考书都是类似乃至完全相同的,我可以视复习情况选择全国的高校。其二是年初各院校招生单位并没有明确的招生人数,这要等报名前查阅招简或者打电话到学院咨询。

我的院校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是地域选择,选择了山东上海南京深圳四地的院校(所),这些地区较为发达,学术氛围、工作机会和交流机会等等方面都极具优势。第二是专业方向设置,全国各大院校的数学院各有所长,仅就山东大学而言,在交叉和应用学科方面,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生物数学、金融数学、区块链技术和运筹控制等方面极具特色,在基础方向,几何分析、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等方向都有出色的老师及学者。第三是院校报录情况,山东大学自2019年开始扩招,近几年统考录取人数在30人左右,之后应该会保持在这一水平。

从2021届考研开始,统一按一级学科进行报考录取,不再区分二级学科。报录情况因建院扩招,报考人数变动较大,前两年报考数据官方并未予以公布(坊间传言20届报考人数400+)。仅以21届官方数据来看,数学学院共160人报考,进入复试39人,最终录取32人,报录比情况较好,难度在同等档次院校的数学专业中较低,保持了较高的性价比,今后几年变动不会太大。第四是考卷难易程度,山东大学不对外公布真题,仅就考试分数而言,19和20届题目较易,进复试的成绩分别为320和365(参考意义有限),21届数学分析难度有所提高、高等代数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之后题目难度会有渐渐增加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山东大学题目在同等档次学校仍属较易的一档,掌握合适的方法、踏实的复习,成功上岸难度并不高。综合我的经历,除去各种考研论坛的常见注意事项,我想提出以下两个个人观点,供各位参考:

①专业要先确定下来,学校选择可以视自身复习情况而定。(当然,如果选择的专业国内仅此一家或寥寥数个便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国内各高校都存在共同经典参考书的学科,特别是数学类专业更是不需要在学校选择上操之过急。

②不要忽视目标学院咨询对你报考的指导价值。找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是目前考研同学的一大共识,但你要清楚的是,每一年学院招生一些事宜或许会发生变化,不清楚的一定要亲自打电话去问而不是等着学校发文或是等着别人的二手消息。(我当时的院校选择也是在打过电话询问相关问题之后才最终确定的)

二、各科目备考建议

我谈一下对各个初试科目在考生个人考研流程中所处地位的判断。我的观点是,研究生考试准备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对所有科目都付出近乎完美的努力,所以要适当进行一些取舍。以我个人为例,数学专业两门自命题,数分高代每门十道大题左右,每题15-20分不等,差距会在这两门课之中迅速拉开,两门专业课在我整个考研流程中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了。对*和英语一,我有以下两个考虑:首先,我对这两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归因于之前的知识积累);其次,北京地区双一流数学类专业的*英语总分达到130已经是比较可观的分数了,对这两门课的要求并不算太高。因此我复习过程中,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之间预设的时间比约为8:1,最终实际比例可能会更高(*在九月前我并没有看过,英语在暑假前只看过几遍单词书)。各位读者可以依照自身情况仿照我的考虑,结合自身情形确定适宜的比重。

明确了专业和各初试科目比重,接下来我大致谈一谈总体备考的时间线,分科目阐述如下:

1.思想*理论

我个人是从九月份开始备考的,最终结果感觉还挺不错的。(报考北京的学校不要指望*大题给打很高的分,估计在30分左右即可)水旱区体现比较明显的科目,选择题是重中之重,个人推荐看视频或直播学习(倍速也可),复习开始时间要相对专业科稍稍延后,过早会造成记忆不清、效果并不算好。所用材料是肖的精讲精练、1000题、四套八套以及肖出的专题背诵小册子。基本复习流程是跟视频过精讲精练(一天一章,跟做1000题选择)、四套八套流程跟上发售进度就OK。主观题背诵时间控制在最后一个月,主要是记忆要点、具体材料分析熟读,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是3h。总结几个观点,大家可参考。

第一,社科学习不在时间多,而在重复多,即使在我的总时间前提下,也是要掰开揉碎使用的。

第二,押题很重要,但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答题并不死板,背诵只是为了让你有话可说,答案永远可以在材料中寻得,关键是要与背诵的*学科专业语言融合。

第三,选择题真题是有较为严谨的汉语言逻辑的,遣词造句是有讲究的。仅就这一点来看,市面上模拟题很多是并不好的,相较而言,肖的题是更为贴近一些的。

第四,微信上会有一些*刷题的小程序,具体的我也不做推荐了,都差不多,可以用于最后的选择题巩固提高。

2.英语

英语科目复习贯穿我的整个复习流程,北京压分情况不明显。所用资料是黄皮书以及单词书以及一些教学课程(主要是作文)。复习以六月为分界点,之前重点进行单词的记忆,每天早上时间不必多半小时到一小时,第二天花几分钟回顾前一天的词汇,一周做个汇总,保持这个节奏滚动回顾;之后开始阅读,只看真题,每天两篇,第一遍只做题目,第二遍做题目加摘选长句翻译,第三遍只为找感觉。全程每日做过的题目都要进行阅读,培养语言感觉。十一月之后重点看一看其他题型,写作的一些经典表达。阅读的时间大概是每天四十分钟之内,后续其它题型初写作练习之外时间与阅读相仿。英语学科个人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结合辅导老师的建议作出自己的计划。

3.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的考试与统考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理解性与叙述性的东西更多,要求要高得多,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可谓是最费心力的一门课程,每天复习时间在四小时左右。主要使用的参考书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分析和裴礼文,市面上常见的书目也有拿来参考,例如:李傅山和陈守信等。

分如下几个阶段:基础是在四到六月,主要的工作是基础知识的重新构建与复习,为什么说是重新?这是因为虽然本科这两门成绩尚可,但知识掌握仍很大程度上欠缺深度和广度,只是略其大概,远远达不到研究生考试和对科目内涵的理解,为此下了很大功夫。因此在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补充以及全局理解并解决较为简单的计算证明问题,材料也仅仅利用了华师大数分的内容、课后习题以及李傅山的一些总结而已。

强化是在七到十一月,主要材料是裴礼文,基本进度是一天十五到二十页的样子,有些部分会慢一些,随每天的状态、难度和内容熟悉程度及时调整,控制在第一轮60天以内就好。第二轮的内容是结合李傅山和陈守信的一些专题对裴礼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相似题目的补充和练习,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后两本书的内容仅选择部分内容而已,不然是一定弄不完的,一些小专题也是直接放弃了,这一轮也是基本控制在60天以内。第三轮就是对前面总结内容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用时一个月。最后的冲刺阶段是最后的二十多天,由于我是没有山东大学真题的,所以只选择了一些其他院校的题目做下模拟,对之前的专题笔记做下回顾直到最后。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每日所学内容当晚一定要回顾,每周所学知识周末都要做总结,这是一大关键所在,不然会遗忘得过快、影响复习效果。

第二,我的复习全程基本都是在iPad上进行的,使用MargainNote3以及Notability软件,之前用过Onenote,但同步经常出现问题,后来也就放弃了。这为我的强化阶段二轮复习总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效率比看纸质书高了许多。

第三,谈一下分析的计算问题,数学分析的计算题种类繁多,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多练自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适当的记忆也是必要的(有些题目从头开始推是极其繁琐的,考场上不一定会很顺利地求对,既然都算过,适当记一下递推的公式与积分的结果何乐不为)。这一点对统考数学同样适用。

第四,对分析的证明部分,书写过程很重要,参考书的某些地方的证明书写思路往往是好的,但是考试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因为用了很多的小结论却不予说明证明而丢分,这一点在强化的过程中要引起注意,对一些证明过程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考场上在时间允许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多解释一些总没有坏处。

4.高等代数

内容较之数学分析要少很多,整体性却更强,所用参考书是北大版高代、强化讲义以及陈现平的300例。由于一直对数学分析不具有过高的自信,高代的一些时间往往是会被数分挤占的,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控制在3小时左右。开始复习的时间要比数学分析晚一些,在5月份中旬左右,基础阶段快一些,近一个半月的样子,到暑假之后进度就与数学分析保持一致了。基础阶段的内容就是北大高代课本及其课后习题,会适当看一些补充的内容,复习的节奏与数学分析也相仿。强化阶段主要是用了强化讲义以及作为补充的刘洪星。之后的二三轮以及冲刺阶段与数学分析基本是同步的了。最后总结一下我对高等代数复习的一些观点:

第一,计算一定要总结方法,脚踏实地地去把题目做到最后一步,这个很重要,较之数学分析的计算练习,我高代的一些计算做的并不好,没有把很多题目算到最后,不够踏实,然后考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作为一个教训提给各位读者。

第二,高代小定理结论颇多,有时候并不太记得清,这就要求要常做回顾,我的方法是每天利用零散的时间在脑子里常过一下证明过程,一定要熟知小定理是怎么来的、怎么证的,以便更好的记忆以及考试的时候细节的补充,睡前再过一下,多多重复就会扎实很多。

第三,山东大学的高*题是有判断(举例或简单证明)题目的,平时要注意记忆结论以及一些常见例子。

三、关于复试准备

山东大学的复试时间较早,疫情之前在3月初最晚三月中就已经结束,出拟录取名单较慢,成功录取在名单出之前不会通知,只会对复试被刷的同学进行通知。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专业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听力及口语和专业面试,分值分别为150,50,50,100(21届),要求每单项都要达到及格(60%),否则不予录取。专业笔试范围包括:复变函数、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试笔试要求四选三作答,笔试侧重基础,基本上包括重点定理的叙述、计算、重要的反例和正例等。了解相关科目核心要点即可,难度不高。英语笔试考察英译汉,可参考统考英语的翻译。听力和口语一同进行,基本会要求自我介绍,之后再问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我们学校和专业以及一些生活类问题,考前准备一下就好。面试一般是抽题的形式,线上不允许换题目,内容包括各基础学科的基础概念的叙述和辨析、数学类常识和数学文化等。最终录取成绩是将初复试成绩百分化之后按7:3加权得到。总体而言,复试难度不高,但要注意各单项一定一定不要挂科,不然总成绩再高也会被直接刷掉。

四、最后想说的话

以上是对我个人整个考研历程的回顾,基本上提出了我的一些复习基本观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其中所述内容或也有不合理、不成熟之处,如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规划或者想法的灵感,我个人深感荣幸。然而,文无定法、事无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是最关键的,希望各位读者能真正找到。在此文最后闲聊几句,考研只是这一年当中的主旋律却并不是全部,会有许许多多的琐事与之并行,学生工作、生活琐事与纠纷以及未完的本科课业修读等等等等都会影响着你,这些都是对你的考验。适当的时间安排、适时的取舍与驱避以及恰当的事件处理方式都是你在准备过程中比专业知识本身的东西,希望各位务必坚持,无论成功与否,你都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愿各位读者,诸事胜意,定不负此间时光。

山东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考研分享?

我个人决定要考取研究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在大二那年便开始有所准备,当然这并非是指备考初试科目或者考虑学校选择。由于本人并非数学专业,培养计划与传统数学学科培养计划不一致,很多课程我们专业是不开设的(有的即便开设,也难得到同学们的青睐)。故而我开始着手弥补一些数学后继课程上的缺漏,例如:抽代、点集拓扑、实分析、泛函分析等,旁听了一些课程、学习了一些MOOC以及各大高校教授的课程视频。如此下来,虽说仍有些课程没有接触,但与一般数学系的课程修读要求也相差不甚大了,这也为我后来的研究生备考打下了基础。

一、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

先谈一下院校和专业选择。在最初的几个月我是并没有选择具体院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几乎所有院校的数学专业考研科目及参考书都是类似乃至完全相同的,我可以视复习情况选择全国的高校。其二是年初各院校招生单位并没有明确的招生人数,这要等报名前查阅招简或者打电话到学院咨询。

我的院校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是地域选择,选择了山东上海南京深圳四地的院校(所),这些地区较为发达,学术氛围、工作机会和交流机会等等方面都极具优势。第二是专业方向设置,全国各大院校的数学院各有所长,仅就山东大学而言,在交叉和应用学科方面,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生物数学、金融数学、区块链技术和运筹控制等方面极具特色,在基础方向,几何分析、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等方向都有出色的老师及学者。第三是院校报录情况,山东大学自2019年开始扩招,近几年统考录取人数在30人左右,之后应该会保持在这一水平。

从2021届考研开始,统一按一级学科进行报考录取,不再区分二级学科。报录情况因建院扩招,报考人数变动较大,前两年报考数据官方并未予以公布(坊间传言20届报考人数400+)。仅以21届官方数据来看,数学学院共160人报考,进入复试39人,最终录取32人,报录比情况较好,难度在同等档次院校的数学专业中较低,保持了较高的性价比,今后几年变动不会太大。第四是考卷难易程度,山东大学不对外公布真题,仅就考试分数而言,19和20届题目较易,进复试的成绩分别为320和365(参考意义有限),21届数学分析难度有所提高、高等代数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之后题目难度会有渐渐增加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山东大学题目在同等档次学校仍属较易的一档,掌握合适的方法、踏实的复习,成功上岸难度并不高。综合我的经历,除去各种考研论坛的常见注意事项,我想提出以下两个个人观点,供各位参考:

①专业要先确定下来,学校选择可以视自身复习情况而定。(当然,如果选择的专业国内仅此一家或寥寥数个便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国内各高校都存在共同经典参考书的学科,特别是数学类专业更是不需要在学校选择上操之过急。

②不要忽视目标学院咨询对你报考的指导价值。找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是目前考研同学的一大共识,但你要清楚的是,每一年学院招生一些事宜或许会发生变化,不清楚的一定要亲自打电话去问而不是等着学校发文或是等着别人的二手消息。(我当时的院校选择也是在打过电话询问相关问题之后才最终确定的)

二、各科目备考建议

我谈一下对各个初试科目在考生个人考研流程中所处地位的判断。我的观点是,研究生考试准备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对所有科目都付出近乎完美的努力,所以要适当进行一些取舍。以我个人为例,数学专业两门自命题,数分高代每门十道大题左右,每题15-20分不等,差距会在这两门课之中迅速拉开,两门专业课在我整个考研流程中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了。对*和英语一,我有以下两个考虑:首先,我对这两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归因于之前的知识积累);其次,北京地区双一流数学类专业的*英语总分达到130已经是比较可观的分数了,对这两门课的要求并不算太高。因此我复习过程中,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之间预设的时间比约为8:1,最终实际比例可能会更高(*在九月前我并没有看过,英语在暑假前只看过几遍单词书)。各位读者可以依照自身情况仿照我的考虑,结合自身情形确定适宜的比重。

明确了专业和各初试科目比重,接下来我大致谈一谈总体备考的时间线,分科目阐述如下:

1.思想*理论

我个人是从九月份开始备考的,最终结果感觉还挺不错的。(报考北京的学校不要指望*大题给打很高的分,估计在30分左右即可)水旱区体现比较明显的科目,选择题是重中之重,个人推荐看视频或直播学习(倍速也可),复习开始时间要相对专业科稍稍延后,过早会造成记忆不清、效果并不算好。所用材料是肖的精讲精练、1000题、四套八套以及肖出的专题背诵小册子。基本复习流程是跟视频过精讲精练(一天一章,跟做1000题选择)、四套八套流程跟上发售进度就OK。主观题背诵时间控制在最后一个月,主要是记忆要点、具体材料分析熟读,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是3h。总结几个观点,大家可参考。

第一,社科学习不在时间多,而在重复多,即使在我的总时间前提下,也是要掰开揉碎使用的。

第二,押题很重要,但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答题并不死板,背诵只是为了让你有话可说,答案永远可以在材料中寻得,关键是要与背诵的*学科专业语言融合。

第三,选择题真题是有较为严谨的汉语言逻辑的,遣词造句是有讲究的。仅就这一点来看,市面上模拟题很多是并不好的,相较而言,肖的题是更为贴近一些的。

第四,微信上会有一些*刷题的小程序,具体的我也不做推荐了,都差不多,可以用于最后的选择题巩固提高。

2.英语

英语科目复习贯穿我的整个复习流程,北京压分情况不明显。所用资料是黄皮书以及单词书以及一些教学课程(主要是作文)。复习以六月为分界点,之前重点进行单词的记忆,每天早上时间不必多半小时到一小时,第二天花几分钟回顾前一天的词汇,一周做个汇总,保持这个节奏滚动回顾;之后开始阅读,只看真题,每天两篇,第一遍只做题目,第二遍做题目加摘选长句翻译,第三遍只为找感觉。全程每日做过的题目都要进行阅读,培养语言感觉。十一月之后重点看一看其他题型,写作的一些经典表达。阅读的时间大概是每天四十分钟之内,后续其它题型初写作练习之外时间与阅读相仿。英语学科个人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结合辅导老师的建议作出自己的计划。

3.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的考试与统考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理解性与叙述性的东西更多,要求要高得多,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可谓是最费心力的一门课程,每天复习时间在四小时左右。主要使用的参考书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分析和裴礼文,市面上常见的书目也有拿来参考,例如:李傅山和陈守信等。

分如下几个阶段:基础是在四到六月,主要的工作是基础知识的重新构建与复习,为什么说是重新?这是因为虽然本科这两门成绩尚可,但知识掌握仍很大程度上欠缺深度和广度,只是略其大概,远远达不到研究生考试和对科目内涵的理解,为此下了很大功夫。因此在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补充以及全局理解并解决较为简单的计算证明问题,材料也仅仅利用了华师大数分的内容、课后习题以及李傅山的一些总结而已。

强化是在七到十一月,主要材料是裴礼文,基本进度是一天十五到二十页的样子,有些部分会慢一些,随每天的状态、难度和内容熟悉程度及时调整,控制在第一轮60天以内就好。第二轮的内容是结合李傅山和陈守信的一些专题对裴礼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相似题目的补充和练习,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后两本书的内容仅选择部分内容而已,不然是一定弄不完的,一些小专题也是直接放弃了,这一轮也是基本控制在60天以内。第三轮就是对前面总结内容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用时一个月。最后的冲刺阶段是最后的二十多天,由于我是没有山东大学真题的,所以只选择了一些其他院校的题目做下模拟,对之前的专题笔记做下回顾直到最后。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每日所学内容当晚一定要回顾,每周所学知识周末都要做总结,这是一大关键所在,不然会遗忘得过快、影响复习效果。

第二,我的复习全程基本都是在iPad上进行的,使用MargainNote3以及Notability软件,之前用过Onenote,但同步经常出现问题,后来也就放弃了。这为我的强化阶段二轮复习总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效率比看纸质书高了许多。

第三,谈一下分析的计算问题,数学分析的计算题种类繁多,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多练自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适当的记忆也是必要的(有些题目从头开始推是极其繁琐的,考场上不一定会很顺利地求对,既然都算过,适当记一下递推的公式与积分的结果何乐不为)。这一点对统考数学同样适用。

第四,对分析的证明部分,书写过程很重要,参考书的某些地方的证明书写思路往往是好的,但是考试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因为用了很多的小结论却不予说明证明而丢分,这一点在强化的过程中要引起注意,对一些证明过程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考场上在时间允许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多解释一些总没有坏处。

4.高等代数

内容较之数学分析要少很多,整体性却更强,所用参考书是北大版高代、强化讲义以及陈现平的300例。由于一直对数学分析不具有过高的自信,高代的一些时间往往是会被数分挤占的,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控制在3小时左右。开始复习的时间要比数学分析晚一些,在5月份中旬左右,基础阶段快一些,近一个半月的样子,到暑假之后进度就与数学分析保持一致了。基础阶段的内容就是北大高代课本及其课后习题,会适当看一些补充的内容,复习的节奏与数学分析也相仿。强化阶段主要是用了强化讲义以及作为补充的刘洪星。之后的二三轮以及冲刺阶段与数学分析基本是同步的了。最后总结一下我对高等代数复习的一些观点:

第一,计算一定要总结方法,脚踏实地地去把题目做到最后一步,这个很重要,较之数学分析的计算练习,我高代的一些计算做的并不好,没有把很多题目算到最后,不够踏实,然后考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作为一个教训提给各位读者。

第二,高代小定理结论颇多,有时候并不太记得清,这就要求要常做回顾,我的方法是每天利用零散的时间在脑子里常过一下证明过程,一定要熟知小定理是怎么来的、怎么证的,以便更好的记忆以及考试的时候细节的补充,睡前再过一下,多多重复就会扎实很多。

第三,山东大学的高*题是有判断(举例或简单证明)题目的,平时要注意记忆结论以及一些常见例子。

三、关于复试准备

山东大学的复试时间较早,疫情之前在3月初最晚三月中就已经结束,出拟录取名单较慢,成功录取在名单出之前不会通知,只会对复试被刷的同学进行通知。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专业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听力及口语和专业面试,分值分别为150,50,50,100(21届),要求每单项都要达到及格(60%),否则不予录取。专业笔试范围包括:复变函数、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试笔试要求四选三作答,笔试侧重基础,基本上包括重点定理的叙述、计算、重要的反例和正例等。了解相关科目核心要点即可,难度不高。英语笔试考察英译汉,可参考统考英语的翻译。听力和口语一同进行,基本会要求自我介绍,之后再问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我们学校和专业以及一些生活类问题,考前准备一下就好。面试一般是抽题的形式,线上不允许换题目,内容包括各基础学科的基础概念的叙述和辨析、数学类常识和数学文化等。最终录取成绩是将初复试成绩百分化之后按7:3加权得到。总体而言,复试难度不高,但要注意各单项一定一定不要挂科,不然总成绩再高也会被直接刷掉。

四、最后想说的话

以上是对我个人整个考研历程的回顾,基本上提出了我的一些复习基本观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其中所述内容或也有不合理、不成熟之处,如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规划或者想法的灵感,我个人深感荣幸。然而,文无定法、事无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是最关键的,希望各位读者能真正找到。在此文最后闲聊几句,考研只是这一年当中的主旋律却并不是全部,会有许许多多的琐事与之并行,学生工作、生活琐事与纠纷以及未完的本科课业修读等等等等都会影响着你,这些都是对你的考验。适当的时间安排、适时的取舍与驱避以及恰当的事件处理方式都是你在准备过程中比专业知识本身的东西,希望各位务必坚持,无论成功与否,你都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愿各位读者,诸事胜意,定不负此间时光。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刘洪星考研

简介:《考研高等代数辅导》是201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洪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