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讲养生是治什么病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0 08:31:24
文档

中医讲养生是治什么病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导读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的认识

楼主你好!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

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简述 所谓 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

”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宝。

编辑本段历史古代中医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

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

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

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

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

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

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

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

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

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

唐 *** 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

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

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

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

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现代中医 1、西方医学进入 1568年澳门区主教卡内罗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所西医教会医院,从此西医来华就未曾间断,但那时他们的主要活动只是在澳门、广州一带,而且大多是传教士医生,主要工作是传教,行医是接近民众获得良好印象的传教辅助方式。

现代医学进入中国时,奎宁等一些中国原来没有的药物丰富了治病手段。

但是,当时西方西学是相对落后的。

那是西方西学也自觉地把自己的医术作为针对中医病症所进行的补充治疗。

他们所使用的汉文概念大都直接取自中医学。

如感冒、伤风等。

晚清进士唐容川,认为中医比西医高明,但西医也有所长,“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谬”,所以应该“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中归于一是”,这是他著名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的基本主张。

甲午战争之后,中医丁福保和海归西医颜福庆创办的两个医学团体“中国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

那时,医学会内部并不强分中西门户,因为医学会的宗旨是博采各种医理,改良医学。

丁福保主持的中国医学会其章程中明确说:“研究中西医药学,交换知识,振兴医学。

”引进西医的目的依然体现了改良主义的主张。

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现在医学的冲击 辛亥后,再次重新制定,1912年,北洋 *** 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这针对的只是西医,因为只有西医有专科学校,而中医是师徒传习的。

因为条例中完全没有涉及中医,各地中医以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首先公开批评北洋 *** 的医学教育,并指责清末民初两次制订学制都以日本为蓝本,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就已推行废除中医的,不列中医的意图无非是效法日本。

这就是近代医史上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此后,废除中医与捍卫中医的问题一直存在至今。

可见,现代医学冲击中医行为开始于家的治国方略。

在此背后,是西医学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成果,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科学。

3、中西医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 *** 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指示。

这从表面上看,依然是下的医学发展。

背后的原因是,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并没有真正失去市场。

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

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

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使用。

因此,聂文涛先生认为,这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结合,还为实现理论上的结合。

4、中医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界众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尝试用现代科学来理解中医学。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

影响了一代学者。

比如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

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编辑本段理论基础 中医具有深度的养生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

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延长生命、预防衰老和拥有健康。

《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

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道德经》上曾经讲到,那些善于养生的人们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他们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从而获得健康,也会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长久。

当人们能够远离病痛,自然就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编辑本段因素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

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

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

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

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

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

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

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希望我能够帮到你! 呵呵~

中医养生的认识

楼主你好!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

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简述 所谓 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

”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宝。

编辑本段历史古代中医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

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

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

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

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

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

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

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

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

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

唐 *** 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

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

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

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

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现代中医 1、西方医学进入 1568年澳门区主教卡内罗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所西医教会医院,从此西医来华就未曾间断,但那时他们的主要活动只是在澳门、广州一带,而且大多是传教士医生,主要工作是传教,行医是接近民众获得良好印象的传教辅助方式。

现代医学进入中国时,奎宁等一些中国原来没有的药物丰富了治病手段。

但是,当时西方西学是相对落后的。

那是西方西学也自觉地把自己的医术作为针对中医病症所进行的补充治疗。

他们所使用的汉文概念大都直接取自中医学。

如感冒、伤风等。

晚清进士唐容川,认为中医比西医高明,但西医也有所长,“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谬”,所以应该“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中归于一是”,这是他著名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的基本主张。

甲午战争之后,中医丁福保和海归西医颜福庆创办的两个医学团体“中国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

那时,医学会内部并不强分中西门户,因为医学会的宗旨是博采各种医理,改良医学。

丁福保主持的中国医学会其章程中明确说:“研究中西医药学,交换知识,振兴医学。

”引进西医的目的依然体现了改良主义的主张。

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现在医学的冲击 辛亥后,再次重新制定,1912年,北洋 *** 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这针对的只是西医,因为只有西医有专科学校,而中医是师徒传习的。

因为条例中完全没有涉及中医,各地中医以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首先公开批评北洋 *** 的医学教育,并指责清末民初两次制订学制都以日本为蓝本,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就已推行废除中医的,不列中医的意图无非是效法日本。

这就是近代医史上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此后,废除中医与捍卫中医的问题一直存在至今。

可见,现代医学冲击中医行为开始于家的治国方略。

在此背后,是西医学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成果,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科学。

3、中西医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 *** 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指示。

这从表面上看,依然是下的医学发展。

背后的原因是,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并没有真正失去市场。

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

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

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使用。

因此,聂文涛先生认为,这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结合,还为实现理论上的结合。

4、中医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界众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尝试用现代科学来理解中医学。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

影响了一代学者。

比如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

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编辑本段理论基础 中医具有深度的养生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

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延长生命、预防衰老和拥有健康。

《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

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道德经》上曾经讲到,那些善于养生的人们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他们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从而获得健康,也会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长久。

当人们能够远离病痛,自然就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编辑本段因素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

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

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

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

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

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

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

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希望我能够帮到你! 呵呵~

中医养生有哪些功效|中医养生按摩功效

谈起中医养生,很多的人都想起它与抗病防衰,益寿延年有关。可是,中医养生有哪些功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功效

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有也很多的讲究,如何正确的中医养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些中医养生的误区,如何正确的适用中医药材。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也都心中有所了。只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正确的使用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完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而且生病之后也要及时正确医治,才能真正的保障自身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主张养心宁志,收敛神气。夏季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保持内外阳气的闭藏状态。此四季养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到心悦神宁,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淤滞,百病乃生。

养生先养胃,保养脾胃,气血化生,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饮食宜多样,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养肝,食辛以养肺,食甘以养脾,食苦以养心,食咸以养肾。不偏食偏嗜,不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忌过食生冷,少食辛辣,戒烟限酒,饮食适宜,五脏安康。

养体先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故当保养。房事宜适度,精神宜安宁,神安心静而不妄动,清心适欲而青春常驻。气宜充盛,气机宜调畅,过劳则耗气,过逸则气滞,劳逸适度,常动少静,自能气血调畅,远离疾病。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气偏盛,肾气未充,故宜节制饮食,防止过逸过暖。老年肾气渐衰,体力渐减,事事当量力而行,处处应加以呵护。

要言之,顺应四时,行神两调,保养脾胃,运动肢体,激扬正气,防御外邪,科学养生,求健康平安;和谐处事,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保健的十个小技巧

1、养肝*-闭眼睛

人的神明,都可以从眼神耗出去。古代有一个养生*:眼睛一闭,就养肝。因为“肝主藏血”,肝主目。比如眼睛干涩、眼睛迎风流泪,都是肝病,迎风流泪属于肝的收敛功能不足;眼睛干涩是肝的精血不足,所以养肝*就是闭眼睛。

闭目降气,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得燥怒平息。

2、转转眼球-除眼疾

双目同时以远处某一大型固定物体为目标,由左经上方再至右到下方回到左方,眼动头不动,旋转运目10圈。然后再由右经上方至左到下方回到右侧,旋转运目10圈。有清除眼疲劳、提高视力的功效。

3、踮脚尖-补肾

中医专家解释,从经络角度看,踮脚尖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这组经络分布在大腿内侧,上侧为足太阴脾经,中间为足厥阴肝经,后方为足少阴肾经。肝肾脾都主升,三个脏腑都有激发中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肾固本、强精的效果。

4、摇头转颈-健脑提神

工作间隙做些转颈、前俯、后仰的头部运动,或用空拳轻轻叩击头部,不仅能解除颈部肌肉疲劳,还能改善大脑血氧供应,健脑提神,治疗由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等。

5、合理饮食-保持活力

15~25岁需多吃白菜、韭菜、豆芽、瘦肉等豆类食品,使皮肤红润有弹性,尤其是豆类食物,既能满足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又能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6、吃姜枣喝蜂蜜-补气血

女人怕衰老,女人衰老的原因一是缺气,二是寒气、三是肾亏。每天早上三片生姜、一杯蜂蜜水、三颗红枣,两天一瓶酸奶,平时多吃亚足额、血猪血。

7、梳头-醒脑开窍

各式梳子或手指皆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8、叩齿

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9、拍肩

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10、握拳

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回,直立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补气血养生法

2.中医气血养生

3.气血双补汤做法和补气血的方法

4.女人如何补气血

5.中医气血养生法

6.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内容简介

7.秋季女性补气血方法

8.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有哪些功效|中医养生按摩功效

谈起中医养生,很多的人都想起它与抗病防衰,益寿延年有关。可是,中医养生有哪些功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功效

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有也很多的讲究,如何正确的中医养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些中医养生的误区,如何正确的适用中医药材。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也都心中有所了。只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正确的使用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完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而且生病之后也要及时正确医治,才能真正的保障自身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主张养心宁志,收敛神气。夏季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保持内外阳气的闭藏状态。此四季养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到心悦神宁,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淤滞,百病乃生。

养生先养胃,保养脾胃,气血化生,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饮食宜多样,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养肝,食辛以养肺,食甘以养脾,食苦以养心,食咸以养肾。不偏食偏嗜,不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忌过食生冷,少食辛辣,戒烟限酒,饮食适宜,五脏安康。

养体先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故当保养。房事宜适度,精神宜安宁,神安心静而不妄动,清心适欲而青春常驻。气宜充盛,气机宜调畅,过劳则耗气,过逸则气滞,劳逸适度,常动少静,自能气血调畅,远离疾病。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气偏盛,肾气未充,故宜节制饮食,防止过逸过暖。老年肾气渐衰,体力渐减,事事当量力而行,处处应加以呵护。

要言之,顺应四时,行神两调,保养脾胃,运动肢体,激扬正气,防御外邪,科学养生,求健康平安;和谐处事,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保健的十个小技巧

1、养肝*-闭眼睛

人的神明,都可以从眼神耗出去。古代有一个养生*:眼睛一闭,就养肝。因为“肝主藏血”,肝主目。比如眼睛干涩、眼睛迎风流泪,都是肝病,迎风流泪属于肝的收敛功能不足;眼睛干涩是肝的精血不足,所以养肝*就是闭眼睛。

闭目降气,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得燥怒平息。

2、转转眼球-除眼疾

双目同时以远处某一大型固定物体为目标,由左经上方再至右到下方回到左方,眼动头不动,旋转运目10圈。然后再由右经上方至左到下方回到右侧,旋转运目10圈。有清除眼疲劳、提高视力的功效。

3、踮脚尖-补肾

中医专家解释,从经络角度看,踮脚尖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这组经络分布在大腿内侧,上侧为足太阴脾经,中间为足厥阴肝经,后方为足少阴肾经。肝肾脾都主升,三个脏腑都有激发中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肾固本、强精的效果。

4、摇头转颈-健脑提神

工作间隙做些转颈、前俯、后仰的头部运动,或用空拳轻轻叩击头部,不仅能解除颈部肌肉疲劳,还能改善大脑血氧供应,健脑提神,治疗由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等。

5、合理饮食-保持活力

15~25岁需多吃白菜、韭菜、豆芽、瘦肉等豆类食品,使皮肤红润有弹性,尤其是豆类食物,既能满足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又能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6、吃姜枣喝蜂蜜-补气血

女人怕衰老,女人衰老的原因一是缺气,二是寒气、三是肾亏。每天早上三片生姜、一杯蜂蜜水、三颗红枣,两天一瓶酸奶,平时多吃亚足额、血猪血。

7、梳头-醒脑开窍

各式梳子或手指皆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8、叩齿

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9、拍肩

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10、握拳

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回,直立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补气血养生法

2.中医气血养生

3.气血双补汤做法和补气血的方法

4.女人如何补气血

5.中医气血养生法

6.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内容简介

7.秋季女性补气血方法

8.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有哪些功效|中医养生按摩功效

谈起中医养生,很多的人都想起它与抗病防衰,益寿延年有关。可是,中医养生有哪些功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功效

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有也很多的讲究,如何正确的中医养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些中医养生的误区,如何正确的适用中医药材。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也都心中有所了。只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正确的使用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完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而且生病之后也要及时正确医治,才能真正的保障自身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主张养心宁志,收敛神气。夏季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保持内外阳气的闭藏状态。此四季养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到心悦神宁,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淤滞,百病乃生。

养生先养胃,保养脾胃,气血化生,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饮食宜多样,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养肝,食辛以养肺,食甘以养脾,食苦以养心,食咸以养肾。不偏食偏嗜,不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忌过食生冷,少食辛辣,戒烟限酒,饮食适宜,五脏安康。

养体先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故当保养。房事宜适度,精神宜安宁,神安心静而不妄动,清心适欲而青春常驻。气宜充盛,气机宜调畅,过劳则耗气,过逸则气滞,劳逸适度,常动少静,自能气血调畅,远离疾病。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气偏盛,肾气未充,故宜节制饮食,防止过逸过暖。老年肾气渐衰,体力渐减,事事当量力而行,处处应加以呵护。

要言之,顺应四时,行神两调,保养脾胃,运动肢体,激扬正气,防御外邪,科学养生,求健康平安;和谐处事,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保健的十个小技巧

1、养肝*-闭眼睛

人的神明,都可以从眼神耗出去。古代有一个养生*:眼睛一闭,就养肝。因为“肝主藏血”,肝主目。比如眼睛干涩、眼睛迎风流泪,都是肝病,迎风流泪属于肝的收敛功能不足;眼睛干涩是肝的精血不足,所以养肝*就是闭眼睛。

闭目降气,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得燥怒平息。

2、转转眼球-除眼疾

双目同时以远处某一大型固定物体为目标,由左经上方再至右到下方回到左方,眼动头不动,旋转运目10圈。然后再由右经上方至左到下方回到右侧,旋转运目10圈。有清除眼疲劳、提高视力的功效。

3、踮脚尖-补肾

中医专家解释,从经络角度看,踮脚尖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这组经络分布在大腿内侧,上侧为足太阴脾经,中间为足厥阴肝经,后方为足少阴肾经。肝肾脾都主升,三个脏腑都有激发中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肾固本、强精的效果。

4、摇头转颈-健脑提神

工作间隙做些转颈、前俯、后仰的头部运动,或用空拳轻轻叩击头部,不仅能解除颈部肌肉疲劳,还能改善大脑血氧供应,健脑提神,治疗由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等。

5、合理饮食-保持活力

15~25岁需多吃白菜、韭菜、豆芽、瘦肉等豆类食品,使皮肤红润有弹性,尤其是豆类食物,既能满足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又能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6、吃姜枣喝蜂蜜-补气血

女人怕衰老,女人衰老的原因一是缺气,二是寒气、三是肾亏。每天早上三片生姜、一杯蜂蜜水、三颗红枣,两天一瓶酸奶,平时多吃亚足额、血猪血。

7、梳头-醒脑开窍

各式梳子或手指皆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8、叩齿

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9、拍肩

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10、握拳

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回,直立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补气血养生法

2.中医气血养生

3.气血双补汤做法和补气血的方法

4.女人如何补气血

5.中医气血养生法

6.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内容简介

7.秋季女性补气血方法

8.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什么是养生?具体如何?

在现实生活中, 养生 无处不在。尤其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 养生 了。现在根据《黄帝内经》从春夏秋冬四季谈谈 养生 。

一、春天怎么 养生 ?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误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用现代的话理解就是春天是一个过程,表示阳的升发积累过程,而这个生发能力又是由上一个冬天对“精”的聚积而来的。“此谓陈”,“陈”就是陈旧,就是说春天的生发之机是把积聚在冬天的东西发出来。“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讲的是天为阳,地为阴,阴阳气全生发起来了,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夜卧早起”。夜卧就是晚点睡,春天到了,生发之气起来了,就不要睡得太早了,但是也不要超过子时。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你要起来,因为万物都在生发。“广步于庭”的就是慢慢的走在大庭院里,让气慢慢地升发。“披发缓形”,就是说在春天里别约束生机,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在春天梳个马尾就把生发之气都给约束起来了,所以,在春天的时候要把头发披散下来,这是表象,更核心的问题是告诉我们应该放松心情。缓形就是要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别穿紧身衣,别约束生发之机,这也意味着放松心情。“生而无杀,予而勿夺”。就是说春天是不可以有任何杀心的,如果在春天折断了一只花,秋天就会少收一颗果,所以冲天就不可以有一点杀心。万物都在春天生长,就要让他去生长,在春天,人体内的气机也在生长,就不要压抑,如果压抑,人就会得病,这就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就是给与予。“赏而勿罚”就是要奖赏不要惩罚。不惩罚就是不要抑制生发。

二、夏天如何养长?

《黄帝内经》讲“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子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万物茂盛。夏至一阴初生,阴阳之气开始交会后,万物华实,开花结果。这个时候我们人就应该夜卧早起,晚上晚点儿睡,早晨早点儿起。人到夏天的话,不要怕热,不要怕阳光,因为夏天就应该外散,就应该充分地接受阳光,就应该出汗。现在大家都用空调室内温度比室外低,由于人体的毛孔有自保功能,一进空调房,毛孔就会闭合,不让寒气过多的侵袭身体。当我们从空调房走到室外,外面又很热,我们的毛孔也一下子又张开了,这样进进出出毛孔老是在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合的状态,就打乱了人体内阴阳的气机。四季不同的气侯实际上对人体肌肤是很好的锻炼,但是吹空调容易让人生病,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就得出汗,一年四季就指望着夏天疏泄,人体的垃圾全要在夏天排出去,如果不出汗,就会逐渐憋出病来,而且会造很深的病。如果在夏天没有补养好身体,那么奉送给秋天的东西就很少,就像收庄稼一样,收到的很少,到了冬天该收藏了,就没什么好藏的。没什么好藏的,就意味着要生重病了。“冬”也指老年人,如果在青壮年时期没补养好身体,那么到来老年就会无物可收,衰老的特别快,青年和壮年就相当于夏天,夏天,该散的就散,我们在这一阶段也在好散体内的能量,但是不能散的过度,如果在青壮年时期保养好了,到秋冬也就是暮年时,身体就会很好。

三、秋天怎么养收?

《黄帝内经》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天是收敛的季节,所以在秋天一定要养收敛之机。在四季中,春和夏都要夜卧早起,而到了秋天就要早卧早起,因为天地之气开始收敛了,那么人也要收敛,不可以在外散了。在情志上就要安宁了,要收敛了,不可以在外散了。秋天万物都收获了,我们要吃的就是它入血分的层面,就要补精,所以这是养收之道。

四、冬天如何养藏?

《黄帝内经》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子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天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水冰地坼”水都结冰了,水是主散的,像水这么散的东西都结冰了,都要发挥它的收藏之性了。地坼,地都开裂了,蕴藏在地下的好东西全都藏在里面了。这是藏的功能发展到了极致。“无扰乎阳”就是说这个时候不要搅动阳气,天地阳气动了,人就会遭殃。“使志若伏若匿”就是说让肾精好像起来了,又好像藏进去了,要让肾精停留在起与不起之间,藏的时候也不要突然一下子把整个都闭住了,要有一个过程。“去寒就温”冬天要躲避寒冷,保持身体温暖。

四季都是相互关联的,春天的病全是从冬天来的,一年四季都要养好了,才不会得病。只有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养好了,身体就 健康 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

《内经》对 养生 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要预防外来病邪的侵袭;二是要防止精神的不良刺激,以防外感内伤,“六淫”、“七情”也可致病,保持安静和平,避免强烈刺激,对于调摄精神,保证真气通畅,精神内守,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这就是说, 只要形体与精神都很 健康 ,就能享受应有的自然寿命 。《内经》提出了五个方面的 养生 法则。

法于阴阳

主要掌握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协调平衡。

和于术数

术数是指 养生 的技术方法,其种类繁多。有的以静为主,重在养神;有的以动为主,重在练气。主要通过呼吸意念活动或体格锻炼以调摄精神气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饮食有节

饮食是维持重要活动的必需物质,但是摄取要有节制,应该定时、定量,讲究饮食卫生,否则易损伤脏腑气血,导致疾病发生。

起居有常

注意起居调节,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维护脏腑气血的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过逸过劳、不按时作息,对人体 健康 极为不利。

不妄作劳

正常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对身体有益处,但妄想妄为或劳力太过,就会损伤精神气血,影响 健康 ,何谈能“ 终天年,度百岁 ”呢?

所谓 养生 就是遵循人体的运行规律和客观环境的发展规律,该吃饭吃饭,该睡觉了睡觉,该喝水了喝水,该锻炼身体就去锻炼,什么事儿都不过度。比如吃喝,七八分饱,睡觉尽量不要少于八个小时,别熬夜,锻炼身体别太累,适可而止,动静结合,等等,干啥都别太过分,顺应自然规律,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这就达到 养生 的目的了。如果过于 养生 ,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养生 ,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 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 养生 ”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 养生 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 养生 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 养生 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下面给大家普及一点 养生 小知识及食物:

1、【 养生 又好吃的零食】

1.葵花子-养颜;2.花生-能防皮肤病;3.核桃-可秀甲;4.大枣-预防坏血病;5.奶酪-固齿;6.无花果-促
进血液循环;7.南瓜子和开心果-健脑;8.奶糖-润肤;9.葡萄干-补血10.芝麻糊-乌发;11.巧克力-怡情;12.薄荷糖-润喉13.柑橘-富含维生素C

2、【饭后 养生 】①吃得太油腻,喝杯芹菜汁;②吃火锅后喝点酸奶,保护胃肠道黏膜;③消化不良,饭后喝大麦茶或橘皮水;④吃方便面后吃水果,补偿维生素与矿物质的不足;⑤吃蟹后喝生姜红糖水,祛寒暖胃、促进消化、缓解胃部不适;⑥饭后吃个柿子,可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3、【生活小知识】夏季 养生 十大最佳方法:1、最佳调味品:食醋;2、最佳蔬菜:苦味菜;3、最佳汤肴:番茄汤;4、最佳肉食:鸭肉;5、最佳饮料:热茶;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7、最佳运动:游泳;8、最佳服色:红色;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

4【最好的运动方式】步行锻炼简便易行,尤其适宜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的健身 养生 。步行能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帮助心梗,中风的康复。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养生 首先要知道养什么才能生!

人因气而生,气乱则病,气衰则老,气尽则灭。此气为先天之气,为人之生存*,藏于心,要清净无欲以养浩然正气。后天之气为风,风者为万物之始,造化阴阳,运四时而行。春湿夏暑秋燥冬寒为四时之气。人呼吸四时之气运行生机。以顺时而生,应季而长。春除湿,夏消暑,秋防燥,冬避寒。湿暑燥寒为人身之病,名为四毒。积于五脏六腑,久之成疾。四毒之病在于阴阳。阴阳者为人身之气血。气淤血滞经络不通。经络不通者五脏六腑功能受损,不能排去人体湿暑燥寒之毒。俗称阴阳不合,五气不顺 火水未济。所以 养生 即是养气。使人身阴阳调和,五气相循 水火既济。

通俗的说就是养精气神。补肾,护肝,扶正,驱邪四位一体来达到 养生 除病的效果。

二、现在 养生 观

1.心气顺是 养生 第一要务

现在 养生 多是食补、锻炼。但是我认为现在 养生 应该首先是,诸事要想的开,看的远,诸事多看好的一面,这样诸事顺了,心情顺了,心情好了,身体就会 健康 长寿,食补才会事半功倍。

2.食补不要高大上

现在的食补,追求的贵、新、奇、怪。个人认为完全背离 养生 的本义。我家曾有曾祖辈的两位老人,都高寿90多岁。我父母等长辈买一些高档补品,都被舅舅阻挡,因为舅舅是一位医生,他常说:稀饭米粥,馒头最 养生 ,花生核头最养人。其它补品你们就不要买了。也许这有些特殊性,但是这是生活的实例。

3.家庭和顺最 养生

如今,由于工作,生活,交通,工作离我们的家庭越来越远,孤独和失去老人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现在人们在家庭工作中仍然有问题,家庭氛围已经改变了,多吃补品有用吗?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心梗和脑梗,是威胁人类 健康 的两种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两种疾病的发生,竟和现代人对早饭的忽视有关系。

原来,不吃早饭,胃中就缺少食物,人体血液里就会形成很多的B型血栓球蛋白。这是一种能导致血液凝固,使人易患心肌梗塞的蛋白质。

另外,不吃早饭的人,血小板比吃早饭的人更加容易粘稠与聚集。这就加大了血栓的形成几率,使人更加容易患上脑梗和心梗。

早餐不吃,惹来三高及脑梗、心梗,早餐还影响寿命的长短!

不吃早餐,什么病都来了

1.早餐不吃惹三高

研究表示,早餐没吃,大脑会释放需高热量的信号,从而严重增加午餐及晚餐摄取垃圾食品的概率,经常这样,极易引发糖尿病及三高。且此做法会导致得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7%。

2.早餐不吃易脑梗心梗

研究表示,早餐经常没吃,极易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内壁上沉淀,造成动脉硬化。调查发现,经常不吃早餐的人比正常吃早餐的人得脑梗、心梗等疾病的概率要高很多。

3.早餐没吃少活2.5岁

有国外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或随便吃早餐的人,寿命平均约缩短2.5岁。

此外,早餐的质量除了对人一天的思维能力及决策有影响,同时还易引发胆结石、肥胖、胃炎等多种症状。

关于早餐的五个误区

早餐误区一

吃煎鸡蛋

现在,很多人吃早餐的时候,多数将鸡蛋做成煎蛋。但是,这样对早餐来说,脂肪的比例十分的高,让早餐显得不 健康 。哪怕是吃鸡蛋三明治,其中也会加入辅助调味料,如蛋黄酱等,所以,如果吃早餐想要吃鸡蛋,尽量选择水煮蛋,会更 健康 。

早餐误区二

混淆纯牛奶早餐奶

很多人早餐的必备之选是牛奶,但不少人经常把纯牛奶和早餐奶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不同的。纯牛奶和早餐奶虽然都有牛奶成分,但营养成分和配料是不一样的。纯牛奶就只是鲜牛奶,而早餐奶有牛奶、花生、水、麦精、燕麦、蛋粉、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等的配料,早餐奶的蛋白质含量通常为2.3%以上,而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9%-3.1%之间。个人在进食时,应注意区别,并搭配相应的食物,才更 健康 。

早餐误区三

选择甜食

点心中含有脂肪和大量糖分,让人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导致有肥胖隐患。所以,早餐的主食尽量不要选择太甜的食物。

早餐误区四

吃加工肉

加工肉的脂肪比普通肉多,有可能导致增加坏胆固醇的量和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所以,早餐想要吃肉,尽量不要吃加工肉。

早餐误区五

吃各种零食当早餐

零食大多属于干食,而在早晨,人体处于半脱水状态,零食是不容易被消化吸收的。而且饼干等零食的主要原料是谷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能量,但会使人体很快感到饥饿,将到中午时血糖水平会明显下降。早餐吃零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足,体质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入侵。

健康 早餐的五个标准

1.早餐要吃热的食物

早晨室外的温度尚未回升,人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没有舒张,如此时摄入冰冷的饮食,必定会影响微循环,导致血流不畅。

长期进食会出现食欲差,皮肤渐失光泽,喉咙老是有痰堵的感觉,时常感冒。这都表明胃气受损,并且伤及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2.蛋、奶、豆类任选其二

早餐中最好要有奶类、蛋类、豆类中的两种,他们的食物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能够有效帮助人体各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组织更新。

具体到我们中国人的早餐就是,一个鸡蛋(有高血脂症的朋友可以不吃蛋黄),牛奶或者豆浆与绿豆汁、红豆汁搭配使用。

3.粗粮、精粮粥来一点

馒头、面包、燕麦片、面条、包子、杂粮粥等可以提供一天所需要的能保证一上午的工作效率,而且对胃有保护作用。

4.摄取碱性食物

早餐不宜过多食用肉类或太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品含有过多的脂肪。

比如热牛奶、热豆花、热豆浆、芝麻糊、山药粥、大枣粥等其中的一种,然后再适当搭配吃些蔬菜、水果、坚果等,这样的早餐既方便省事又营养充分。

5.7点到8点吃早餐

医学研究证明,7点到8点吃早餐最合适,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最好用15-20分钟的时间吃完,养成 健康 、规律的作息习惯。

早餐与中餐以间隔4~5小时左右为好。如果早餐较早,那么数量应该相应增加或者将午餐相应提前。

早餐不吃,惹来三高及脑梗、心梗,早餐还影响寿命的长短!没想到这一顿饭,如此重要,从今往后,好好吃早饭!

养生 有很多方法,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家南派云门的阴阳 养生 。

一、阴阳区别

〖灵枢*阴阳系日月〗指出:“阴阳者,有名而无形。”说明阴阳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无所指,而无所不指,但必须细观自然之物象,才能明阴阳之含义。《素问*五运行大论》明确提出:“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自然界中最普遍、最能说明阴阳含义的物象,莫过于水、火,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为阳,火为阳”。水火是阴阳应象的典型,但是白然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着阴阳,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广而论之“天地者,万物之上不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边: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短短的45个字,将阴阳的应象范围包罗无遗。地阴,天阳,血阴,气阳,女阳男阳,水阳火阳,右阴左阳,天地是自然的代表。世间万物都在天地的规律中生存,运行:人只是天地中的一员。他的生死无处不包含着自然现象。

丨:从易经说,正面的,刚强的,积极的,主动的,炎热的,雄性的,活着的,等事物都是阳。负面的,柔弱的,消极的,寒冷的,雌性的,死去的,等事物是属阴的。太极图就是阴阳现象的一个反应。

2:从中医说,虚症,寒症,里症,都累阴症。实症,热症,表症,都是阳症。阴代表物质,阳代表功能。

3:从四柱说,人是在一个时间和空间里产生和出生的,这个时间和空间就载着阴阳之气,五行生化。男人女人就是阴阳,男女交和而孕育人,而人就是阴阳的产物。八字里有无数组阴阳体系: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地支在单数为阳,在双数位为阴,单月单曰单时为阳,双月双日双时义阴等等,阴阳知晓人的命运规律。

今天就和大家谈到这里, 养生 应先知阴阳之分。

不言不语,静观天下。

什么是 养生 ?

我个人的理解, 所谓 养生 ,就是用一生来修 养生 机 。 养生 是在我们身体没有出现疾病的时候来养护自己的身体机能。等有病就叫治病了,与 养生 无关。

养生 养什么? 养生 就是着重养我们的精、气、神。 《灵枢-本神》中云:“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从这一段文字中就能看出来精气神三者的关系。。五脏藏精,精是神居住之所,有精才能有神。精不但是神居住之所,也是气之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云:精化为气。也就是说有精才有气,这也是道家*中炼精化气的由来。

在我们的*中下丹田为藏精之所,所以大家多多首先采取炼精化气来 养生 。中丹田是存气之所,上丹田是藏神之所。我们所采取的腹式呼吸方法,也就是着重*下丹田的精,以化成气。精气足了。我们的五脏功能也能正常运行,五脏功能正常,一般都能达到理想的 养生 效果,而不至于得疾病。

我们 养生 一般都遵照《黄帝内经》中的原则,起居有常,食饮有节 。遵循自然规律。想要达到 养生 的效果,最起码得做到以下四点才行: 良好的心态、充分的睡眠、合理的膳食、最后是合理的锻炼。

无论是道家或者佛家,都是着重修心。所有的长寿老人都是心态很好的。这是 养生 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再就是睡眠一定要充足,因为在睡眠中我们的机体能够进行自我修复,消除疲劳。心态越好的人睡眠质量反而越高。

以上两点都能做到,还得饮食合理有规律。我们人体维持生存所以要的营养成分,都来自于我们的饮食,所以我们的膳食结构要合理,荤素搭配不可偏颇。而且不能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规律,很多糖尿病的病*都是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造成的。

最后就是合理的锻炼。不是所有的锻炼都适合你,要到适合你的锻炼那才有利于 养生 。适当合理的锻炼,有助于我们精、气、神的养护和气血的运行。精、气、神足了我们的五脏六腑功能会更加正常,这也就促进我们的 养生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养生 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个人体质状况,制定饮食,活动,交友, 娱乐 第诸多方面,以达到 健康 长寿为目标的一系列做法。

什么是养生?具体如何?

在现实生活中, 养生 无处不在。尤其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 养生 了。现在根据《黄帝内经》从春夏秋冬四季谈谈 养生 。

一、春天怎么 养生 ?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误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用现代的话理解就是春天是一个过程,表示阳的升发积累过程,而这个生发能力又是由上一个冬天对“精”的聚积而来的。“此谓陈”,“陈”就是陈旧,就是说春天的生发之机是把积聚在冬天的东西发出来。“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讲的是天为阳,地为阴,阴阳气全生发起来了,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夜卧早起”。夜卧就是晚点睡,春天到了,生发之气起来了,就不要睡得太早了,但是也不要超过子时。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你要起来,因为万物都在生发。“广步于庭”的就是慢慢的走在大庭院里,让气慢慢地升发。“披发缓形”,就是说在春天里别约束生机,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在春天梳个马尾就把生发之气都给约束起来了,所以,在春天的时候要把头发披散下来,这是表象,更核心的问题是告诉我们应该放松心情。缓形就是要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别穿紧身衣,别约束生发之机,这也意味着放松心情。“生而无杀,予而勿夺”。就是说春天是不可以有任何杀心的,如果在春天折断了一只花,秋天就会少收一颗果,所以冲天就不可以有一点杀心。万物都在春天生长,就要让他去生长,在春天,人体内的气机也在生长,就不要压抑,如果压抑,人就会得病,这就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就是给与予。“赏而勿罚”就是要奖赏不要惩罚。不惩罚就是不要抑制生发。

二、夏天如何养长?

《黄帝内经》讲“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子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万物茂盛。夏至一阴初生,阴阳之气开始交会后,万物华实,开花结果。这个时候我们人就应该夜卧早起,晚上晚点儿睡,早晨早点儿起。人到夏天的话,不要怕热,不要怕阳光,因为夏天就应该外散,就应该充分地接受阳光,就应该出汗。现在大家都用空调室内温度比室外低,由于人体的毛孔有自保功能,一进空调房,毛孔就会闭合,不让寒气过多的侵袭身体。当我们从空调房走到室外,外面又很热,我们的毛孔也一下子又张开了,这样进进出出毛孔老是在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合的状态,就打乱了人体内阴阳的气机。四季不同的气侯实际上对人体肌肤是很好的锻炼,但是吹空调容易让人生病,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就得出汗,一年四季就指望着夏天疏泄,人体的垃圾全要在夏天排出去,如果不出汗,就会逐渐憋出病来,而且会造很深的病。如果在夏天没有补养好身体,那么奉送给秋天的东西就很少,就像收庄稼一样,收到的很少,到了冬天该收藏了,就没什么好藏的。没什么好藏的,就意味着要生重病了。“冬”也指老年人,如果在青壮年时期没补养好身体,那么到来老年就会无物可收,衰老的特别快,青年和壮年就相当于夏天,夏天,该散的就散,我们在这一阶段也在好散体内的能量,但是不能散的过度,如果在青壮年时期保养好了,到秋冬也就是暮年时,身体就会很好。

三、秋天怎么养收?

《黄帝内经》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天是收敛的季节,所以在秋天一定要养收敛之机。在四季中,春和夏都要夜卧早起,而到了秋天就要早卧早起,因为天地之气开始收敛了,那么人也要收敛,不可以在外散了。在情志上就要安宁了,要收敛了,不可以在外散了。秋天万物都收获了,我们要吃的就是它入血分的层面,就要补精,所以这是养收之道。

四、冬天如何养藏?

《黄帝内经》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子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天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水冰地坼”水都结冰了,水是主散的,像水这么散的东西都结冰了,都要发挥它的收藏之性了。地坼,地都开裂了,蕴藏在地下的好东西全都藏在里面了。这是藏的功能发展到了极致。“无扰乎阳”就是说这个时候不要搅动阳气,天地阳气动了,人就会遭殃。“使志若伏若匿”就是说让肾精好像起来了,又好像藏进去了,要让肾精停留在起与不起之间,藏的时候也不要突然一下子把整个都闭住了,要有一个过程。“去寒就温”冬天要躲避寒冷,保持身体温暖。

四季都是相互关联的,春天的病全是从冬天来的,一年四季都要养好了,才不会得病。只有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养好了,身体就 健康 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

《内经》对 养生 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要预防外来病邪的侵袭;二是要防止精神的不良刺激,以防外感内伤,“六淫”、“七情”也可致病,保持安静和平,避免强烈刺激,对于调摄精神,保证真气通畅,精神内守,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这就是说, 只要形体与精神都很 健康 ,就能享受应有的自然寿命 。《内经》提出了五个方面的 养生 法则。

法于阴阳

主要掌握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协调平衡。

和于术数

术数是指 养生 的技术方法,其种类繁多。有的以静为主,重在养神;有的以动为主,重在练气。主要通过呼吸意念活动或体格锻炼以调摄精神气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饮食有节

饮食是维持重要活动的必需物质,但是摄取要有节制,应该定时、定量,讲究饮食卫生,否则易损伤脏腑气血,导致疾病发生。

起居有常

注意起居调节,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维护脏腑气血的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过逸过劳、不按时作息,对人体 健康 极为不利。

不妄作劳

正常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对身体有益处,但妄想妄为或劳力太过,就会损伤精神气血,影响 健康 ,何谈能“ 终天年,度百岁 ”呢?

所谓 养生 就是遵循人体的运行规律和客观环境的发展规律,该吃饭吃饭,该睡觉了睡觉,该喝水了喝水,该锻炼身体就去锻炼,什么事儿都不过度。比如吃喝,七八分饱,睡觉尽量不要少于八个小时,别熬夜,锻炼身体别太累,适可而止,动静结合,等等,干啥都别太过分,顺应自然规律,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这就达到 养生 的目的了。如果过于 养生 ,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养生 ,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 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 养生 ”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 养生 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 养生 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 养生 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下面给大家普及一点 养生 小知识及食物:

1、【 养生 又好吃的零食】

1.葵花子-养颜;2.花生-能防皮肤病;3.核桃-可秀甲;4.大枣-预防坏血病;5.奶酪-固齿;6.无花果-促
进血液循环;7.南瓜子和开心果-健脑;8.奶糖-润肤;9.葡萄干-补血10.芝麻糊-乌发;11.巧克力-怡情;12.薄荷糖-润喉13.柑橘-富含维生素C

2、【饭后 养生 】①吃得太油腻,喝杯芹菜汁;②吃火锅后喝点酸奶,保护胃肠道黏膜;③消化不良,饭后喝大麦茶或橘皮水;④吃方便面后吃水果,补偿维生素与矿物质的不足;⑤吃蟹后喝生姜红糖水,祛寒暖胃、促进消化、缓解胃部不适;⑥饭后吃个柿子,可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3、【生活小知识】夏季 养生 十大最佳方法:1、最佳调味品:食醋;2、最佳蔬菜:苦味菜;3、最佳汤肴:番茄汤;4、最佳肉食:鸭肉;5、最佳饮料:热茶;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7、最佳运动:游泳;8、最佳服色:红色;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

4【最好的运动方式】步行锻炼简便易行,尤其适宜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的健身 养生 。步行能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帮助心梗,中风的康复。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养生 首先要知道养什么才能生!

人因气而生,气乱则病,气衰则老,气尽则灭。此气为先天之气,为人之生存*,藏于心,要清净无欲以养浩然正气。后天之气为风,风者为万物之始,造化阴阳,运四时而行。春湿夏暑秋燥冬寒为四时之气。人呼吸四时之气运行生机。以顺时而生,应季而长。春除湿,夏消暑,秋防燥,冬避寒。湿暑燥寒为人身之病,名为四毒。积于五脏六腑,久之成疾。四毒之病在于阴阳。阴阳者为人身之气血。气淤血滞经络不通。经络不通者五脏六腑功能受损,不能排去人体湿暑燥寒之毒。俗称阴阳不合,五气不顺 火水未济。所以 养生 即是养气。使人身阴阳调和,五气相循 水火既济。

通俗的说就是养精气神。补肾,护肝,扶正,驱邪四位一体来达到 养生 除病的效果。

二、现在 养生 观

1.心气顺是 养生 第一要务

现在 养生 多是食补、锻炼。但是我认为现在 养生 应该首先是,诸事要想的开,看的远,诸事多看好的一面,这样诸事顺了,心情顺了,心情好了,身体就会 健康 长寿,食补才会事半功倍。

2.食补不要高大上

现在的食补,追求的贵、新、奇、怪。个人认为完全背离 养生 的本义。我家曾有曾祖辈的两位老人,都高寿90多岁。我父母等长辈买一些高档补品,都被舅舅阻挡,因为舅舅是一位医生,他常说:稀饭米粥,馒头最 养生 ,花生核头最养人。其它补品你们就不要买了。也许这有些特殊性,但是这是生活的实例。

3.家庭和顺最 养生

如今,由于工作,生活,交通,工作离我们的家庭越来越远,孤独和失去老人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现在人们在家庭工作中仍然有问题,家庭氛围已经改变了,多吃补品有用吗?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心梗和脑梗,是威胁人类 健康 的两种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两种疾病的发生,竟和现代人对早饭的忽视有关系。

原来,不吃早饭,胃中就缺少食物,人体血液里就会形成很多的B型血栓球蛋白。这是一种能导致血液凝固,使人易患心肌梗塞的蛋白质。

另外,不吃早饭的人,血小板比吃早饭的人更加容易粘稠与聚集。这就加大了血栓的形成几率,使人更加容易患上脑梗和心梗。

早餐不吃,惹来三高及脑梗、心梗,早餐还影响寿命的长短!

不吃早餐,什么病都来了

1.早餐不吃惹三高

研究表示,早餐没吃,大脑会释放需高热量的信号,从而严重增加午餐及晚餐摄取垃圾食品的概率,经常这样,极易引发糖尿病及三高。且此做法会导致得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7%。

2.早餐不吃易脑梗心梗

研究表示,早餐经常没吃,极易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内壁上沉淀,造成动脉硬化。调查发现,经常不吃早餐的人比正常吃早餐的人得脑梗、心梗等疾病的概率要高很多。

3.早餐没吃少活2.5岁

有国外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或随便吃早餐的人,寿命平均约缩短2.5岁。

此外,早餐的质量除了对人一天的思维能力及决策有影响,同时还易引发胆结石、肥胖、胃炎等多种症状。

关于早餐的五个误区

早餐误区一

吃煎鸡蛋

现在,很多人吃早餐的时候,多数将鸡蛋做成煎蛋。但是,这样对早餐来说,脂肪的比例十分的高,让早餐显得不 健康 。哪怕是吃鸡蛋三明治,其中也会加入辅助调味料,如蛋黄酱等,所以,如果吃早餐想要吃鸡蛋,尽量选择水煮蛋,会更 健康 。

早餐误区二

混淆纯牛奶早餐奶

很多人早餐的必备之选是牛奶,但不少人经常把纯牛奶和早餐奶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不同的。纯牛奶和早餐奶虽然都有牛奶成分,但营养成分和配料是不一样的。纯牛奶就只是鲜牛奶,而早餐奶有牛奶、花生、水、麦精、燕麦、蛋粉、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等的配料,早餐奶的蛋白质含量通常为2.3%以上,而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9%-3.1%之间。个人在进食时,应注意区别,并搭配相应的食物,才更 健康 。

早餐误区三

选择甜食

点心中含有脂肪和大量糖分,让人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导致有肥胖隐患。所以,早餐的主食尽量不要选择太甜的食物。

早餐误区四

吃加工肉

加工肉的脂肪比普通肉多,有可能导致增加坏胆固醇的量和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所以,早餐想要吃肉,尽量不要吃加工肉。

早餐误区五

吃各种零食当早餐

零食大多属于干食,而在早晨,人体处于半脱水状态,零食是不容易被消化吸收的。而且饼干等零食的主要原料是谷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能量,但会使人体很快感到饥饿,将到中午时血糖水平会明显下降。早餐吃零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足,体质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入侵。

健康 早餐的五个标准

1.早餐要吃热的食物

早晨室外的温度尚未回升,人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没有舒张,如此时摄入冰冷的饮食,必定会影响微循环,导致血流不畅。

长期进食会出现食欲差,皮肤渐失光泽,喉咙老是有痰堵的感觉,时常感冒。这都表明胃气受损,并且伤及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2.蛋、奶、豆类任选其二

早餐中最好要有奶类、蛋类、豆类中的两种,他们的食物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能够有效帮助人体各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组织更新。

具体到我们中国人的早餐就是,一个鸡蛋(有高血脂症的朋友可以不吃蛋黄),牛奶或者豆浆与绿豆汁、红豆汁搭配使用。

3.粗粮、精粮粥来一点

馒头、面包、燕麦片、面条、包子、杂粮粥等可以提供一天所需要的能保证一上午的工作效率,而且对胃有保护作用。

4.摄取碱性食物

早餐不宜过多食用肉类或太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品含有过多的脂肪。

比如热牛奶、热豆花、热豆浆、芝麻糊、山药粥、大枣粥等其中的一种,然后再适当搭配吃些蔬菜、水果、坚果等,这样的早餐既方便省事又营养充分。

5.7点到8点吃早餐

医学研究证明,7点到8点吃早餐最合适,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最好用15-20分钟的时间吃完,养成 健康 、规律的作息习惯。

早餐与中餐以间隔4~5小时左右为好。如果早餐较早,那么数量应该相应增加或者将午餐相应提前。

早餐不吃,惹来三高及脑梗、心梗,早餐还影响寿命的长短!没想到这一顿饭,如此重要,从今往后,好好吃早饭!

养生 有很多方法,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家南派云门的阴阳 养生 。

一、阴阳区别

〖灵枢*阴阳系日月〗指出:“阴阳者,有名而无形。”说明阴阳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无所指,而无所不指,但必须细观自然之物象,才能明阴阳之含义。《素问*五运行大论》明确提出:“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自然界中最普遍、最能说明阴阳含义的物象,莫过于水、火,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为阳,火为阳”。水火是阴阳应象的典型,但是白然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着阴阳,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广而论之“天地者,万物之上不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边: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短短的45个字,将阴阳的应象范围包罗无遗。地阴,天阳,血阴,气阳,女阳男阳,水阳火阳,右阴左阳,天地是自然的代表。世间万物都在天地的规律中生存,运行:人只是天地中的一员。他的生死无处不包含着自然现象。

丨:从易经说,正面的,刚强的,积极的,主动的,炎热的,雄性的,活着的,等事物都是阳。负面的,柔弱的,消极的,寒冷的,雌性的,死去的,等事物是属阴的。太极图就是阴阳现象的一个反应。

2:从中医说,虚症,寒症,里症,都累阴症。实症,热症,表症,都是阳症。阴代表物质,阳代表功能。

3:从四柱说,人是在一个时间和空间里产生和出生的,这个时间和空间就载着阴阳之气,五行生化。男人女人就是阴阳,男女交和而孕育人,而人就是阴阳的产物。八字里有无数组阴阳体系: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地支在单数为阳,在双数位为阴,单月单曰单时为阳,双月双日双时义阴等等,阴阳知晓人的命运规律。

今天就和大家谈到这里, 养生 应先知阴阳之分。

不言不语,静观天下。

什么是 养生 ?

我个人的理解, 所谓 养生 ,就是用一生来修 养生 机 。 养生 是在我们身体没有出现疾病的时候来养护自己的身体机能。等有病就叫治病了,与 养生 无关。

养生 养什么? 养生 就是着重养我们的精、气、神。 《灵枢-本神》中云:“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从这一段文字中就能看出来精气神三者的关系。。五脏藏精,精是神居住之所,有精才能有神。精不但是神居住之所,也是气之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云:精化为气。也就是说有精才有气,这也是道家*中炼精化气的由来。

在我们的*中下丹田为藏精之所,所以大家多多首先采取炼精化气来 养生 。中丹田是存气之所,上丹田是藏神之所。我们所采取的腹式呼吸方法,也就是着重*下丹田的精,以化成气。精气足了。我们的五脏功能也能正常运行,五脏功能正常,一般都能达到理想的 养生 效果,而不至于得疾病。

我们 养生 一般都遵照《黄帝内经》中的原则,起居有常,食饮有节 。遵循自然规律。想要达到 养生 的效果,最起码得做到以下四点才行: 良好的心态、充分的睡眠、合理的膳食、最后是合理的锻炼。

无论是道家或者佛家,都是着重修心。所有的长寿老人都是心态很好的。这是 养生 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再就是睡眠一定要充足,因为在睡眠中我们的机体能够进行自我修复,消除疲劳。心态越好的人睡眠质量反而越高。

以上两点都能做到,还得饮食合理有规律。我们人体维持生存所以要的营养成分,都来自于我们的饮食,所以我们的膳食结构要合理,荤素搭配不可偏颇。而且不能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规律,很多糖尿病的病*都是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造成的。

最后就是合理的锻炼。不是所有的锻炼都适合你,要到适合你的锻炼那才有利于 养生 。适当合理的锻炼,有助于我们精、气、神的养护和气血的运行。精、气、神足了我们的五脏六腑功能会更加正常,这也就促进我们的 养生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养生 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个人体质状况,制定饮食,活动,交友, 娱乐 第诸多方面,以达到 健康 长寿为目标的一系列做法。

什么是养生?具体如何?

在现实生活中, 养生 无处不在。尤其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 养生 了。现在根据《黄帝内经》从春夏秋冬四季谈谈 养生 。

一、春天怎么 养生 ?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误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用现代的话理解就是春天是一个过程,表示阳的升发积累过程,而这个生发能力又是由上一个冬天对“精”的聚积而来的。“此谓陈”,“陈”就是陈旧,就是说春天的生发之机是把积聚在冬天的东西发出来。“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讲的是天为阳,地为阴,阴阳气全生发起来了,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夜卧早起”。夜卧就是晚点睡,春天到了,生发之气起来了,就不要睡得太早了,但是也不要超过子时。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你要起来,因为万物都在生发。“广步于庭”的就是慢慢的走在大庭院里,让气慢慢地升发。“披发缓形”,就是说在春天里别约束生机,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在春天梳个马尾就把生发之气都给约束起来了,所以,在春天的时候要把头发披散下来,这是表象,更核心的问题是告诉我们应该放松心情。缓形就是要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别穿紧身衣,别约束生发之机,这也意味着放松心情。“生而无杀,予而勿夺”。就是说春天是不可以有任何杀心的,如果在春天折断了一只花,秋天就会少收一颗果,所以冲天就不可以有一点杀心。万物都在春天生长,就要让他去生长,在春天,人体内的气机也在生长,就不要压抑,如果压抑,人就会得病,这就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就是给与予。“赏而勿罚”就是要奖赏不要惩罚。不惩罚就是不要抑制生发。

二、夏天如何养长?

《黄帝内经》讲“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子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万物茂盛。夏至一阴初生,阴阳之气开始交会后,万物华实,开花结果。这个时候我们人就应该夜卧早起,晚上晚点儿睡,早晨早点儿起。人到夏天的话,不要怕热,不要怕阳光,因为夏天就应该外散,就应该充分地接受阳光,就应该出汗。现在大家都用空调室内温度比室外低,由于人体的毛孔有自保功能,一进空调房,毛孔就会闭合,不让寒气过多的侵袭身体。当我们从空调房走到室外,外面又很热,我们的毛孔也一下子又张开了,这样进进出出毛孔老是在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合的状态,就打乱了人体内阴阳的气机。四季不同的气侯实际上对人体肌肤是很好的锻炼,但是吹空调容易让人生病,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就得出汗,一年四季就指望着夏天疏泄,人体的垃圾全要在夏天排出去,如果不出汗,就会逐渐憋出病来,而且会造很深的病。如果在夏天没有补养好身体,那么奉送给秋天的东西就很少,就像收庄稼一样,收到的很少,到了冬天该收藏了,就没什么好藏的。没什么好藏的,就意味着要生重病了。“冬”也指老年人,如果在青壮年时期没补养好身体,那么到来老年就会无物可收,衰老的特别快,青年和壮年就相当于夏天,夏天,该散的就散,我们在这一阶段也在好散体内的能量,但是不能散的过度,如果在青壮年时期保养好了,到秋冬也就是暮年时,身体就会很好。

三、秋天怎么养收?

《黄帝内经》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天是收敛的季节,所以在秋天一定要养收敛之机。在四季中,春和夏都要夜卧早起,而到了秋天就要早卧早起,因为天地之气开始收敛了,那么人也要收敛,不可以在外散了。在情志上就要安宁了,要收敛了,不可以在外散了。秋天万物都收获了,我们要吃的就是它入血分的层面,就要补精,所以这是养收之道。

四、冬天如何养藏?

《黄帝内经》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子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天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水冰地坼”水都结冰了,水是主散的,像水这么散的东西都结冰了,都要发挥它的收藏之性了。地坼,地都开裂了,蕴藏在地下的好东西全都藏在里面了。这是藏的功能发展到了极致。“无扰乎阳”就是说这个时候不要搅动阳气,天地阳气动了,人就会遭殃。“使志若伏若匿”就是说让肾精好像起来了,又好像藏进去了,要让肾精停留在起与不起之间,藏的时候也不要突然一下子把整个都闭住了,要有一个过程。“去寒就温”冬天要躲避寒冷,保持身体温暖。

四季都是相互关联的,春天的病全是从冬天来的,一年四季都要养好了,才不会得病。只有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养好了,身体就 健康 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

《内经》对 养生 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要预防外来病邪的侵袭;二是要防止精神的不良刺激,以防外感内伤,“六淫”、“七情”也可致病,保持安静和平,避免强烈刺激,对于调摄精神,保证真气通畅,精神内守,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这就是说, 只要形体与精神都很 健康 ,就能享受应有的自然寿命 。《内经》提出了五个方面的 养生 法则。

法于阴阳

主要掌握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协调平衡。

和于术数

术数是指 养生 的技术方法,其种类繁多。有的以静为主,重在养神;有的以动为主,重在练气。主要通过呼吸意念活动或体格锻炼以调摄精神气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饮食有节

饮食是维持重要活动的必需物质,但是摄取要有节制,应该定时、定量,讲究饮食卫生,否则易损伤脏腑气血,导致疾病发生。

起居有常

注意起居调节,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维护脏腑气血的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过逸过劳、不按时作息,对人体 健康 极为不利。

不妄作劳

正常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对身体有益处,但妄想妄为或劳力太过,就会损伤精神气血,影响 健康 ,何谈能“ 终天年,度百岁 ”呢?

所谓 养生 就是遵循人体的运行规律和客观环境的发展规律,该吃饭吃饭,该睡觉了睡觉,该喝水了喝水,该锻炼身体就去锻炼,什么事儿都不过度。比如吃喝,七八分饱,睡觉尽量不要少于八个小时,别熬夜,锻炼身体别太累,适可而止,动静结合,等等,干啥都别太过分,顺应自然规律,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这就达到 养生 的目的了。如果过于 养生 ,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养生 ,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 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 养生 ”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 养生 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 养生 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 养生 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下面给大家普及一点 养生 小知识及食物:

1、【 养生 又好吃的零食】

1.葵花子-养颜;2.花生-能防皮肤病;3.核桃-可秀甲;4.大枣-预防坏血病;5.奶酪-固齿;6.无花果-促
进血液循环;7.南瓜子和开心果-健脑;8.奶糖-润肤;9.葡萄干-补血10.芝麻糊-乌发;11.巧克力-怡情;12.薄荷糖-润喉13.柑橘-富含维生素C

2、【饭后 养生 】①吃得太油腻,喝杯芹菜汁;②吃火锅后喝点酸奶,保护胃肠道黏膜;③消化不良,饭后喝大麦茶或橘皮水;④吃方便面后吃水果,补偿维生素与矿物质的不足;⑤吃蟹后喝生姜红糖水,祛寒暖胃、促进消化、缓解胃部不适;⑥饭后吃个柿子,可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3、【生活小知识】夏季 养生 十大最佳方法:1、最佳调味品:食醋;2、最佳蔬菜:苦味菜;3、最佳汤肴:番茄汤;4、最佳肉食:鸭肉;5、最佳饮料:热茶;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7、最佳运动:游泳;8、最佳服色:红色;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

4【最好的运动方式】步行锻炼简便易行,尤其适宜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的健身 养生 。步行能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帮助心梗,中风的康复。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养生 首先要知道养什么才能生!

人因气而生,气乱则病,气衰则老,气尽则灭。此气为先天之气,为人之生存*,藏于心,要清净无欲以养浩然正气。后天之气为风,风者为万物之始,造化阴阳,运四时而行。春湿夏暑秋燥冬寒为四时之气。人呼吸四时之气运行生机。以顺时而生,应季而长。春除湿,夏消暑,秋防燥,冬避寒。湿暑燥寒为人身之病,名为四毒。积于五脏六腑,久之成疾。四毒之病在于阴阳。阴阳者为人身之气血。气淤血滞经络不通。经络不通者五脏六腑功能受损,不能排去人体湿暑燥寒之毒。俗称阴阳不合,五气不顺 火水未济。所以 养生 即是养气。使人身阴阳调和,五气相循 水火既济。

通俗的说就是养精气神。补肾,护肝,扶正,驱邪四位一体来达到 养生 除病的效果。

二、现在 养生 观

1.心气顺是 养生 第一要务

现在 养生 多是食补、锻炼。但是我认为现在 养生 应该首先是,诸事要想的开,看的远,诸事多看好的一面,这样诸事顺了,心情顺了,心情好了,身体就会 健康 长寿,食补才会事半功倍。

2.食补不要高大上

现在的食补,追求的贵、新、奇、怪。个人认为完全背离 养生 的本义。我家曾有曾祖辈的两位老人,都高寿90多岁。我父母等长辈买一些高档补品,都被舅舅阻挡,因为舅舅是一位医生,他常说:稀饭米粥,馒头最 养生 ,花生核头最养人。其它补品你们就不要买了。也许这有些特殊性,但是这是生活的实例。

3.家庭和顺最 养生

如今,由于工作,生活,交通,工作离我们的家庭越来越远,孤独和失去老人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现在人们在家庭工作中仍然有问题,家庭氛围已经改变了,多吃补品有用吗?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心梗和脑梗,是威胁人类 健康 的两种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两种疾病的发生,竟和现代人对早饭的忽视有关系。

原来,不吃早饭,胃中就缺少食物,人体血液里就会形成很多的B型血栓球蛋白。这是一种能导致血液凝固,使人易患心肌梗塞的蛋白质。

另外,不吃早饭的人,血小板比吃早饭的人更加容易粘稠与聚集。这就加大了血栓的形成几率,使人更加容易患上脑梗和心梗。

早餐不吃,惹来三高及脑梗、心梗,早餐还影响寿命的长短!

不吃早餐,什么病都来了

1.早餐不吃惹三高

研究表示,早餐没吃,大脑会释放需高热量的信号,从而严重增加午餐及晚餐摄取垃圾食品的概率,经常这样,极易引发糖尿病及三高。且此做法会导致得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7%。

2.早餐不吃易脑梗心梗

研究表示,早餐经常没吃,极易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内壁上沉淀,造成动脉硬化。调查发现,经常不吃早餐的人比正常吃早餐的人得脑梗、心梗等疾病的概率要高很多。

3.早餐没吃少活2.5岁

有国外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或随便吃早餐的人,寿命平均约缩短2.5岁。

此外,早餐的质量除了对人一天的思维能力及决策有影响,同时还易引发胆结石、肥胖、胃炎等多种症状。

关于早餐的五个误区

早餐误区一

吃煎鸡蛋

现在,很多人吃早餐的时候,多数将鸡蛋做成煎蛋。但是,这样对早餐来说,脂肪的比例十分的高,让早餐显得不 健康 。哪怕是吃鸡蛋三明治,其中也会加入辅助调味料,如蛋黄酱等,所以,如果吃早餐想要吃鸡蛋,尽量选择水煮蛋,会更 健康 。

早餐误区二

混淆纯牛奶早餐奶

很多人早餐的必备之选是牛奶,但不少人经常把纯牛奶和早餐奶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不同的。纯牛奶和早餐奶虽然都有牛奶成分,但营养成分和配料是不一样的。纯牛奶就只是鲜牛奶,而早餐奶有牛奶、花生、水、麦精、燕麦、蛋粉、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等的配料,早餐奶的蛋白质含量通常为2.3%以上,而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9%-3.1%之间。个人在进食时,应注意区别,并搭配相应的食物,才更 健康 。

早餐误区三

选择甜食

点心中含有脂肪和大量糖分,让人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导致有肥胖隐患。所以,早餐的主食尽量不要选择太甜的食物。

早餐误区四

吃加工肉

加工肉的脂肪比普通肉多,有可能导致增加坏胆固醇的量和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所以,早餐想要吃肉,尽量不要吃加工肉。

早餐误区五

吃各种零食当早餐

零食大多属于干食,而在早晨,人体处于半脱水状态,零食是不容易被消化吸收的。而且饼干等零食的主要原料是谷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能量,但会使人体很快感到饥饿,将到中午时血糖水平会明显下降。早餐吃零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足,体质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入侵。

健康 早餐的五个标准

1.早餐要吃热的食物

早晨室外的温度尚未回升,人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没有舒张,如此时摄入冰冷的饮食,必定会影响微循环,导致血流不畅。

长期进食会出现食欲差,皮肤渐失光泽,喉咙老是有痰堵的感觉,时常感冒。这都表明胃气受损,并且伤及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2.蛋、奶、豆类任选其二

早餐中最好要有奶类、蛋类、豆类中的两种,他们的食物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能够有效帮助人体各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组织更新。

具体到我们中国人的早餐就是,一个鸡蛋(有高血脂症的朋友可以不吃蛋黄),牛奶或者豆浆与绿豆汁、红豆汁搭配使用。

3.粗粮、精粮粥来一点

馒头、面包、燕麦片、面条、包子、杂粮粥等可以提供一天所需要的能保证一上午的工作效率,而且对胃有保护作用。

4.摄取碱性食物

早餐不宜过多食用肉类或太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品含有过多的脂肪。

比如热牛奶、热豆花、热豆浆、芝麻糊、山药粥、大枣粥等其中的一种,然后再适当搭配吃些蔬菜、水果、坚果等,这样的早餐既方便省事又营养充分。

5.7点到8点吃早餐

医学研究证明,7点到8点吃早餐最合适,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最好用15-20分钟的时间吃完,养成 健康 、规律的作息习惯。

早餐与中餐以间隔4~5小时左右为好。如果早餐较早,那么数量应该相应增加或者将午餐相应提前。

早餐不吃,惹来三高及脑梗、心梗,早餐还影响寿命的长短!没想到这一顿饭,如此重要,从今往后,好好吃早饭!

养生 有很多方法,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家南派云门的阴阳 养生 。

一、阴阳区别

〖灵枢*阴阳系日月〗指出:“阴阳者,有名而无形。”说明阴阳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无所指,而无所不指,但必须细观自然之物象,才能明阴阳之含义。《素问*五运行大论》明确提出:“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自然界中最普遍、最能说明阴阳含义的物象,莫过于水、火,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为阳,火为阳”。水火是阴阳应象的典型,但是白然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着阴阳,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广而论之“天地者,万物之上不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边: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短短的45个字,将阴阳的应象范围包罗无遗。地阴,天阳,血阴,气阳,女阳男阳,水阳火阳,右阴左阳,天地是自然的代表。世间万物都在天地的规律中生存,运行:人只是天地中的一员。他的生死无处不包含着自然现象。

丨:从易经说,正面的,刚强的,积极的,主动的,炎热的,雄性的,活着的,等事物都是阳。负面的,柔弱的,消极的,寒冷的,雌性的,死去的,等事物是属阴的。太极图就是阴阳现象的一个反应。

2:从中医说,虚症,寒症,里症,都累阴症。实症,热症,表症,都是阳症。阴代表物质,阳代表功能。

3:从四柱说,人是在一个时间和空间里产生和出生的,这个时间和空间就载着阴阳之气,五行生化。男人女人就是阴阳,男女交和而孕育人,而人就是阴阳的产物。八字里有无数组阴阳体系: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地支在单数为阳,在双数位为阴,单月单曰单时为阳,双月双日双时义阴等等,阴阳知晓人的命运规律。

今天就和大家谈到这里, 养生 应先知阴阳之分。

不言不语,静观天下。

什么是 养生 ?

我个人的理解, 所谓 养生 ,就是用一生来修 养生 机 。 养生 是在我们身体没有出现疾病的时候来养护自己的身体机能。等有病就叫治病了,与 养生 无关。

养生 养什么? 养生 就是着重养我们的精、气、神。 《灵枢-本神》中云:“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从这一段文字中就能看出来精气神三者的关系。。五脏藏精,精是神居住之所,有精才能有神。精不但是神居住之所,也是气之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云:精化为气。也就是说有精才有气,这也是道家*中炼精化气的由来。

在我们的*中下丹田为藏精之所,所以大家多多首先采取炼精化气来 养生 。中丹田是存气之所,上丹田是藏神之所。我们所采取的腹式呼吸方法,也就是着重*下丹田的精,以化成气。精气足了。我们的五脏功能也能正常运行,五脏功能正常,一般都能达到理想的 养生 效果,而不至于得疾病。

我们 养生 一般都遵照《黄帝内经》中的原则,起居有常,食饮有节 。遵循自然规律。想要达到 养生 的效果,最起码得做到以下四点才行: 良好的心态、充分的睡眠、合理的膳食、最后是合理的锻炼。

无论是道家或者佛家,都是着重修心。所有的长寿老人都是心态很好的。这是 养生 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再就是睡眠一定要充足,因为在睡眠中我们的机体能够进行自我修复,消除疲劳。心态越好的人睡眠质量反而越高。

以上两点都能做到,还得饮食合理有规律。我们人体维持生存所以要的营养成分,都来自于我们的饮食,所以我们的膳食结构要合理,荤素搭配不可偏颇。而且不能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规律,很多糖尿病的病*都是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造成的。

最后就是合理的锻炼。不是所有的锻炼都适合你,要到适合你的锻炼那才有利于 养生 。适当合理的锻炼,有助于我们精、气、神的养护和气血的运行。精、气、神足了我们的五脏六腑功能会更加正常,这也就促进我们的 养生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养生 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个人体质状况,制定饮食,活动,交友, 娱乐 第诸多方面,以达到 健康 长寿为目标的一系列做法。

养生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养生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养生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养生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讲养生是治什么病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