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南北晋时期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0 10:54:19
文档

南北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推荐度:
导读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魏晋南北朝是指哪几个时期?

魏晋南北朝主要分三个阶段: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两晋(265年-420年)

与南北朝(420年—589年)

1、三国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2、两晋时期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265年,司马炎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晋,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南北朝时期

(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两晋南北朝历史更替的时间和顺序是什么?

两晋南北朝更替时间和顺序:

西东晋

1、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2、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南朝

1、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2、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3、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4、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北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扩展资料: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265年,司马炎*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晋,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稳定局势。

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

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谯纵亦据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南朝皇族主要是寒门或庶族,因为军权逐渐由寒门或庶族掌握,所以能够篡夺皇位 。初期经济逐渐恢复,军力强盛。由于战略错误与北朝军力强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与宗室为了皇位时常血腥斗争。南朝梁受到梁武帝改善,使国力再度强盛。晚年国家糜烂,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完全崩溃。

虽由南朝陈的陈文帝统一南朝,但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皇室为鲜卑族,汉族*受五胡文化影响,多与胡人通婚,鲜卑皇室也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牵制,直到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后才全力对付南朝。后期在六镇民变和农民*之后造成实力大衰。

北魏*东魏及西魏后,不久分别被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主要由六镇集团组成,初期军力强盛。北周鲜卑军比北齐少,*地位不如南朝陈。最后借由宇文泰开创的关陇集团,吞并*日趋*的北齐。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合并关东与江南人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百度百科

两晋南北朝历史更替的时间和顺序是什么?

两晋南北朝更替时间和顺序:

西东晋

1、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2、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南朝

1、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2、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3、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4、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北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扩展资料: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265年,司马炎*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晋,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稳定局势。

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

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谯纵亦据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南朝皇族主要是寒门或庶族,因为军权逐渐由寒门或庶族掌握,所以能够篡夺皇位 。初期经济逐渐恢复,军力强盛。由于战略错误与北朝军力强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与宗室为了皇位时常血腥斗争。南朝梁受到梁武帝改善,使国力再度强盛。晚年国家糜烂,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完全崩溃。

虽由南朝陈的陈文帝统一南朝,但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皇室为鲜卑族,汉族*受五胡文化影响,多与胡人通婚,鲜卑皇室也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牵制,直到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后才全力对付南朝。后期在六镇民变和农民*之后造成实力大衰。

北魏*东魏及西魏后,不久分别被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主要由六镇集团组成,初期军力强盛。北周鲜卑军比北齐少,*地位不如南朝陈。最后借由宇文泰开创的关陇集团,吞并*日趋*的北齐。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合并关东与江南人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百度百科

两晋南北朝历史更替的时间和顺序是什么?

两晋南北朝更替时间和顺序:

西东晋

1、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2、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南朝

1、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2、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3、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4、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北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扩展资料: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265年,司马炎*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晋,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稳定局势。

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

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谯纵亦据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南朝皇族主要是寒门或庶族,因为军权逐渐由寒门或庶族掌握,所以能够篡夺皇位 。初期经济逐渐恢复,军力强盛。由于战略错误与北朝军力强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与宗室为了皇位时常血腥斗争。南朝梁受到梁武帝改善,使国力再度强盛。晚年国家糜烂,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完全崩溃。

虽由南朝陈的陈文帝统一南朝,但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皇室为鲜卑族,汉族*受五胡文化影响,多与胡人通婚,鲜卑皇室也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牵制,直到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后才全力对付南朝。后期在六镇民变和农民*之后造成实力大衰。

北魏*东魏及西魏后,不久分别被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主要由六镇集团组成,初期军力强盛。北周鲜卑军比北齐少,*地位不如南朝陈。最后借由宇文泰开创的关陇集团,吞并*日趋*的北齐。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合并关东与江南人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百度百科

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一、政权更迭频繁、少数民族政权较多,常出现多国并存的情况。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西晋灭亡以后,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政权,接下来的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的几个朝代也均为少数民族政权。
二、门阀制度盛行
门阀*萌生于东汉,发展于三国,初步形成于西晋时期。西晋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将势家大族的的特权固定下来,使西晋初步形成了门阀*的格局。
门阀的形成,在统治阶级内部制造了一系列新的矛盾:门阀为了保障自己的特权,在*上进行垄断,压抑排斥庶族地主,导致了寒门地主与门阀的矛盾和*黑暗;门阀以家族利益出发,无所不用其极,各门户之间为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导致了士族内部的矛盾斗争;门阀地位的世袭化,刺激了士族对权力的更高要求,又导致了皇室于士族的矛盾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决定和影响着以后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两晋南北朝*演变的主要内容。
三、文化的多元化
魏晋南北朝时代, 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文化多元的气象, 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学术思想上儒、玄、佛、道互相竞争、彼此渗透以及教育格局的多样化, 二是各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四、隐逸现象流行
“隐逸”这个词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隐逸现象在先秦也已存在,再历经秦汉时期的发展,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很高的发展程度。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盛行,仅此时期正史隐逸传中的隐士就有一百多位,再加上不在隐逸传但具隐逸行为的士人就更多了。他们的隐逸行为推动了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使隐逸风尚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色。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的隐逸风尚有很多特点,可以说它凝聚了隐逸的精华。此时期的隐士爱好非常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好,他们喜欢饮酒,注重养生,生活过得逍遥自在。这些隐士们还具有很高的学识和德行,形成了魏晋南北朝的隐逸风尚的典型特征。此时期的逸之风凝聚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把玄远空灵的精神气质推至极致。

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一、政权更迭频繁、少数民族政权较多,常出现多国并存的情况。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西晋灭亡以后,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政权,接下来的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的几个朝代也均为少数民族政权。
二、门阀制度盛行
门阀*萌生于东汉,发展于三国,初步形成于西晋时期。西晋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将势家大族的的特权固定下来,使西晋初步形成了门阀*的格局。
门阀的形成,在统治阶级内部制造了一系列新的矛盾:门阀为了保障自己的特权,在*上进行垄断,压抑排斥庶族地主,导致了寒门地主与门阀的矛盾和*黑暗;门阀以家族利益出发,无所不用其极,各门户之间为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导致了士族内部的矛盾斗争;门阀地位的世袭化,刺激了士族对权力的更高要求,又导致了皇室于士族的矛盾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决定和影响着以后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两晋南北朝*演变的主要内容。
三、文化的多元化
魏晋南北朝时代, 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文化多元的气象, 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学术思想上儒、玄、佛、道互相竞争、彼此渗透以及教育格局的多样化, 二是各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四、隐逸现象流行
“隐逸”这个词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隐逸现象在先秦也已存在,再历经秦汉时期的发展,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很高的发展程度。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盛行,仅此时期正史隐逸传中的隐士就有一百多位,再加上不在隐逸传但具隐逸行为的士人就更多了。他们的隐逸行为推动了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使隐逸风尚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色。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的隐逸风尚有很多特点,可以说它凝聚了隐逸的精华。此时期的隐士爱好非常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好,他们喜欢饮酒,注重养生,生活过得逍遥自在。这些隐士们还具有很高的学识和德行,形成了魏晋南北朝的隐逸风尚的典型特征。此时期的逸之风凝聚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把玄远空灵的精神气质推至极致。

两晋南北朝是什么朝代?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可分为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时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中国南部,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具体更替顺序如下:
1、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至此再度统一。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混战的局面。
2、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亡。东晋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3、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1)宋乃刘裕于公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公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
2)齐,公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公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3)梁,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4)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4、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公元534年北魏*成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高欢的儿子)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6)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受禅称帝,国号大隋,公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

两晋南北朝是什么朝代?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可分为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时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中国南部,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具体更替顺序如下:
1、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至此再度统一。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混战的局面。
2、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亡。东晋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3、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1)宋乃刘裕于公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公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
2)齐,公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公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3)梁,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4)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4、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公元534年北魏*成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高欢的儿子)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6)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受禅称帝,国号大隋,公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个社会特征 

一、社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割据状态,或三国鼎立,或南北对峙。南北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时常呈现不同的*割据局面。秦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发展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族地主。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大*,也不是绝对的。*背景下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魏、蜀、吴三国实现了局部范围的统一,十六国北朝时黄河流域曾先后出现过前秦、北魏和北周的三次统一,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相对统一。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统一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为结束*混战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曹操、诸葛亮、祖逖、王猛、刘裕、北周武帝等都是为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割据状态下,战乱频仍,各地交通阻隔,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严重破坏、商业经济的衰退是*割据带来的后果。但是在个别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三国鼎立时期,国家虽然*,但比起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战争已经大为减少,魏、蜀、吴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内大力发展生产,南北人民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机会。同时,在三国*、外交舞台上,上演一幕幕历史活剧,充满了生机。总之,统一固然比*要好,但不能绝对化,对具体的情形要做具体的分析。

二、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几百年间,我国各民族形成发展、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多民族的统一”,是对秦汉王朝的高度概括,“多民族的融合”,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大*之外的又一大时代特征。

两汉时期汉匈之间的和战,增进了双方的交往与了解,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迁居内地、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最后与汉族融合,提供了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长期割据混战。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获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趁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纷纷迁居内地,一些少数民族的贵族,还先后建立起政权。如西晋末年,匈奴 贵族刘渊,乘“八王之乱”据有并州,建立了“汉”政权,羯族首领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十六国之中,除了前凉、西凉和北燕为汉族人建立以外,其他都由迁居内地的少数民族建立。北朝中的所有政权,也都是迁居内地的西北、北部少数民族建立。这一时期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南方的越族、西南地区的夷人,也都与内地封建王朝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经过长时间的杂居相处,共同经历割据混战的苦难,各族人民之间增进了了解。民族界线越来越小,社会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这种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在北方表现得最为明显。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汉化和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现。当然,促进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因素很多,我们之所以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他具有远见卓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并积极地顺应这种趋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历史的进步。经过民族融合,许多以往的民族消失了。像自公元前3世纪以来叱咤中国北方的匈奴族,到南北朝后期已经不见其名。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血液,内地经济生活中增添了新的成分,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创立的均田制、府兵制等都为以后的中原王朝所沿用,这些都为下一个繁荣时代的来临创造了条件。

三、门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义*集权制度遭到破坏,门阀士族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形成这一时期特有的*面貌。

门阀世族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的进一步发展。门阀世族统治影响至魏晋南北朝*、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是这一时期除社会大*、民族大融合之外的第三大特点。

九品中正制保证了门阀世族的*特权,东晋和南朝前期,是门阀世族的鼎盛时期。北魏孝文帝采取汉化*,在北方豪门大族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方的门阀世族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和庶族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不平等的条文规定,但事实上是不平等的。那时,士族*上拥有特权,清官要职被士族垄断;经济上拥有庄园,占有大量土地人口,还经常与官府争夺劳动力人口;文化上家学传承,占据垄断地位,还大兴谱牒之学,崇尚清谈玄学,善长书法、绘画等艺术;社会上不与庶族通婚往来等等。士族把特大权,却不愿涉身实务,在优容奢侈中腐朽衰落。世族门阀统治,不仅直接导致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江南开发

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重心。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 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经济较大的开发。这一时期,规模大、破坏性较大的*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安定,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积、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及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江南经济发展迅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而和闽江流域。江南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都有不小的发展,南方商品经济也相对比较活跃。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打下了基础。

五、佛教盛行

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在国内逐渐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绵,南北方政权更替频繁,穷苦百姓在苦难中挣扎,渴望找到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佛教宣传的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让痛苦的百姓在渺茫的“来世”消除死亡的威协和*的苦痛,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而儒家经学的迂腐没落,玄学又只能在士人中坐而清谈,民间的道教又往往成为农民组织的工具。多事*之秋,自己都感到世事无常,佛教很快就被统治者接受,并极力宣扬,用它来加强思想控制,维持统治秩序,正如刘宋文帝说只要百姓皈依佛教,“则吾生致太平,夫复何事!”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北方开凿石窖,南方修建寺院。佛教有较广泛的信徒,也出现了不少名僧。中亚和印度等南亚的哲学、逻辑学、医学、语言学,艺术成就以佛教、佛学为载体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精神文化,佛教盛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兴佛与反佛的斗争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个社会特征 

一、社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割据状态,或三国鼎立,或南北对峙。南北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时常呈现不同的*割据局面。秦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发展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族地主。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大*,也不是绝对的。*背景下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魏、蜀、吴三国实现了局部范围的统一,十六国北朝时黄河流域曾先后出现过前秦、北魏和北周的三次统一,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相对统一。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统一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为结束*混战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曹操、诸葛亮、祖逖、王猛、刘裕、北周武帝等都是为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割据状态下,战乱频仍,各地交通阻隔,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严重破坏、商业经济的衰退是*割据带来的后果。但是在个别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三国鼎立时期,国家虽然*,但比起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战争已经大为减少,魏、蜀、吴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内大力发展生产,南北人民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机会。同时,在三国*、外交舞台上,上演一幕幕历史活剧,充满了生机。总之,统一固然比*要好,但不能绝对化,对具体的情形要做具体的分析。

二、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几百年间,我国各民族形成发展、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多民族的统一”,是对秦汉王朝的高度概括,“多民族的融合”,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大*之外的又一大时代特征。

两汉时期汉匈之间的和战,增进了双方的交往与了解,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迁居内地、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最后与汉族融合,提供了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长期割据混战。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获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趁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纷纷迁居内地,一些少数民族的贵族,还先后建立起政权。如西晋末年,匈奴 贵族刘渊,乘“八王之乱”据有并州,建立了“汉”政权,羯族首领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十六国之中,除了前凉、西凉和北燕为汉族人建立以外,其他都由迁居内地的少数民族建立。北朝中的所有政权,也都是迁居内地的西北、北部少数民族建立。这一时期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南方的越族、西南地区的夷人,也都与内地封建王朝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经过长时间的杂居相处,共同经历割据混战的苦难,各族人民之间增进了了解。民族界线越来越小,社会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这种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在北方表现得最为明显。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汉化和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现。当然,促进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因素很多,我们之所以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他具有远见卓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并积极地顺应这种趋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历史的进步。经过民族融合,许多以往的民族消失了。像自公元前3世纪以来叱咤中国北方的匈奴族,到南北朝后期已经不见其名。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血液,内地经济生活中增添了新的成分,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创立的均田制、府兵制等都为以后的中原王朝所沿用,这些都为下一个繁荣时代的来临创造了条件。

三、门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义*集权制度遭到破坏,门阀士族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形成这一时期特有的*面貌。

门阀世族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的进一步发展。门阀世族统治影响至魏晋南北朝*、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是这一时期除社会大*、民族大融合之外的第三大特点。

九品中正制保证了门阀世族的*特权,东晋和南朝前期,是门阀世族的鼎盛时期。北魏孝文帝采取汉化*,在北方豪门大族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方的门阀世族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和庶族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不平等的条文规定,但事实上是不平等的。那时,士族*上拥有特权,清官要职被士族垄断;经济上拥有庄园,占有大量土地人口,还经常与官府争夺劳动力人口;文化上家学传承,占据垄断地位,还大兴谱牒之学,崇尚清谈玄学,善长书法、绘画等艺术;社会上不与庶族通婚往来等等。士族把特大权,却不愿涉身实务,在优容奢侈中腐朽衰落。世族门阀统治,不仅直接导致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江南开发

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重心。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 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经济较大的开发。这一时期,规模大、破坏性较大的*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安定,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积、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及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江南经济发展迅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而和闽江流域。江南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都有不小的发展,南方商品经济也相对比较活跃。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打下了基础。

五、佛教盛行

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在国内逐渐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绵,南北方政权更替频繁,穷苦百姓在苦难中挣扎,渴望找到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佛教宣传的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让痛苦的百姓在渺茫的“来世”消除死亡的威协和*的苦痛,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而儒家经学的迂腐没落,玄学又只能在士人中坐而清谈,民间的道教又往往成为农民组织的工具。多事*之秋,自己都感到世事无常,佛教很快就被统治者接受,并极力宣扬,用它来加强思想控制,维持统治秩序,正如刘宋文帝说只要百姓皈依佛教,“则吾生致太平,夫复何事!”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北方开凿石窖,南方修建寺院。佛教有较广泛的信徒,也出现了不少名僧。中亚和印度等南亚的哲学、逻辑学、医学、语言学,艺术成就以佛教、佛学为载体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精神文化,佛教盛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兴佛与反佛的斗争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个社会特征 

一、社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割据状态,或三国鼎立,或南北对峙。南北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时常呈现不同的*割据局面。秦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发展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族地主。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大*,也不是绝对的。*背景下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魏、蜀、吴三国实现了局部范围的统一,十六国北朝时黄河流域曾先后出现过前秦、北魏和北周的三次统一,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相对统一。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统一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为结束*混战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曹操、诸葛亮、祖逖、王猛、刘裕、北周武帝等都是为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割据状态下,战乱频仍,各地交通阻隔,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严重破坏、商业经济的衰退是*割据带来的后果。但是在个别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三国鼎立时期,国家虽然*,但比起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战争已经大为减少,魏、蜀、吴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内大力发展生产,南北人民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机会。同时,在三国*、外交舞台上,上演一幕幕历史活剧,充满了生机。总之,统一固然比*要好,但不能绝对化,对具体的情形要做具体的分析。

二、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几百年间,我国各民族形成发展、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多民族的统一”,是对秦汉王朝的高度概括,“多民族的融合”,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大*之外的又一大时代特征。

两汉时期汉匈之间的和战,增进了双方的交往与了解,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迁居内地、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最后与汉族融合,提供了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长期割据混战。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获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趁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纷纷迁居内地,一些少数民族的贵族,还先后建立起政权。如西晋末年,匈奴 贵族刘渊,乘“八王之乱”据有并州,建立了“汉”政权,羯族首领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十六国之中,除了前凉、西凉和北燕为汉族人建立以外,其他都由迁居内地的少数民族建立。北朝中的所有政权,也都是迁居内地的西北、北部少数民族建立。这一时期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南方的越族、西南地区的夷人,也都与内地封建王朝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经过长时间的杂居相处,共同经历割据混战的苦难,各族人民之间增进了了解。民族界线越来越小,社会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这种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在北方表现得最为明显。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汉化和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现。当然,促进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因素很多,我们之所以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他具有远见卓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并积极地顺应这种趋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历史的进步。经过民族融合,许多以往的民族消失了。像自公元前3世纪以来叱咤中国北方的匈奴族,到南北朝后期已经不见其名。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血液,内地经济生活中增添了新的成分,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创立的均田制、府兵制等都为以后的中原王朝所沿用,这些都为下一个繁荣时代的来临创造了条件。

三、门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义*集权制度遭到破坏,门阀士族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形成这一时期特有的*面貌。

门阀世族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的进一步发展。门阀世族统治影响至魏晋南北朝*、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是这一时期除社会大*、民族大融合之外的第三大特点。

九品中正制保证了门阀世族的*特权,东晋和南朝前期,是门阀世族的鼎盛时期。北魏孝文帝采取汉化*,在北方豪门大族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方的门阀世族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和庶族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不平等的条文规定,但事实上是不平等的。那时,士族*上拥有特权,清官要职被士族垄断;经济上拥有庄园,占有大量土地人口,还经常与官府争夺劳动力人口;文化上家学传承,占据垄断地位,还大兴谱牒之学,崇尚清谈玄学,善长书法、绘画等艺术;社会上不与庶族通婚往来等等。士族把特大权,却不愿涉身实务,在优容奢侈中腐朽衰落。世族门阀统治,不仅直接导致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江南开发

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重心。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 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经济较大的开发。这一时期,规模大、破坏性较大的*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安定,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积、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及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江南经济发展迅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而和闽江流域。江南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都有不小的发展,南方商品经济也相对比较活跃。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打下了基础。

五、佛教盛行

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在国内逐渐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绵,南北方政权更替频繁,穷苦百姓在苦难中挣扎,渴望找到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佛教宣传的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让痛苦的百姓在渺茫的“来世”消除死亡的威协和*的苦痛,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而儒家经学的迂腐没落,玄学又只能在士人中坐而清谈,民间的道教又往往成为农民组织的工具。多事*之秋,自己都感到世事无常,佛教很快就被统治者接受,并极力宣扬,用它来加强思想控制,维持统治秩序,正如刘宋文帝说只要百姓皈依佛教,“则吾生致太平,夫复何事!”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北方开凿石窖,南方修建寺院。佛教有较广泛的信徒,也出现了不少名僧。中亚和印度等南亚的哲学、逻辑学、医学、语言学,艺术成就以佛教、佛学为载体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精神文化,佛教盛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兴佛与反佛的斗争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个社会特征 

一、社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割据状态,或三国鼎立,或南北对峙。南北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时常呈现不同的*割据局面。秦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发展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族地主。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大*,也不是绝对的。*背景下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魏、蜀、吴三国实现了局部范围的统一,十六国北朝时黄河流域曾先后出现过前秦、北魏和北周的三次统一,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相对统一。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统一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为结束*混战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曹操、诸葛亮、祖逖、王猛、刘裕、北周武帝等都是为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割据状态下,战乱频仍,各地交通阻隔,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严重破坏、商业经济的衰退是*割据带来的后果。但是在个别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三国鼎立时期,国家虽然*,但比起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战争已经大为减少,魏、蜀、吴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内大力发展生产,南北人民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机会。同时,在三国*、外交舞台上,上演一幕幕历史活剧,充满了生机。总之,统一固然比*要好,但不能绝对化,对具体的情形要做具体的分析。

二、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几百年间,我国各民族形成发展、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多民族的统一”,是对秦汉王朝的高度概括,“多民族的融合”,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大*之外的又一大时代特征。

两汉时期汉匈之间的和战,增进了双方的交往与了解,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迁居内地、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最后与汉族融合,提供了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长期割据混战。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获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趁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纷纷迁居内地,一些少数民族的贵族,还先后建立起政权。如西晋末年,匈奴 贵族刘渊,乘“八王之乱”据有并州,建立了“汉”政权,羯族首领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十六国之中,除了前凉、西凉和北燕为汉族人建立以外,其他都由迁居内地的少数民族建立。北朝中的所有政权,也都是迁居内地的西北、北部少数民族建立。这一时期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南方的越族、西南地区的夷人,也都与内地封建王朝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经过长时间的杂居相处,共同经历割据混战的苦难,各族人民之间增进了了解。民族界线越来越小,社会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这种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在北方表现得最为明显。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汉化和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现。当然,促进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因素很多,我们之所以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他具有远见卓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并积极地顺应这种趋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历史的进步。经过民族融合,许多以往的民族消失了。像自公元前3世纪以来叱咤中国北方的匈奴族,到南北朝后期已经不见其名。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血液,内地经济生活中增添了新的成分,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创立的均田制、府兵制等都为以后的中原王朝所沿用,这些都为下一个繁荣时代的来临创造了条件。

三、门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义*集权制度遭到破坏,门阀士族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形成这一时期特有的*面貌。

门阀世族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的进一步发展。门阀世族统治影响至魏晋南北朝*、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是这一时期除社会大*、民族大融合之外的第三大特点。

九品中正制保证了门阀世族的*特权,东晋和南朝前期,是门阀世族的鼎盛时期。北魏孝文帝采取汉化*,在北方豪门大族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方的门阀世族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和庶族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不平等的条文规定,但事实上是不平等的。那时,士族*上拥有特权,清官要职被士族垄断;经济上拥有庄园,占有大量土地人口,还经常与官府争夺劳动力人口;文化上家学传承,占据垄断地位,还大兴谱牒之学,崇尚清谈玄学,善长书法、绘画等艺术;社会上不与庶族通婚往来等等。士族把特大权,却不愿涉身实务,在优容奢侈中腐朽衰落。世族门阀统治,不仅直接导致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江南开发

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重心。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 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经济较大的开发。这一时期,规模大、破坏性较大的*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安定,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积、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及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江南经济发展迅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而和闽江流域。江南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都有不小的发展,南方商品经济也相对比较活跃。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打下了基础。

五、佛教盛行

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在国内逐渐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绵,南北方政权更替频繁,穷苦百姓在苦难中挣扎,渴望找到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佛教宣传的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让痛苦的百姓在渺茫的“来世”消除死亡的威协和*的苦痛,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而儒家经学的迂腐没落,玄学又只能在士人中坐而清谈,民间的道教又往往成为农民组织的工具。多事*之秋,自己都感到世事无常,佛教很快就被统治者接受,并极力宣扬,用它来加强思想控制,维持统治秩序,正如刘宋文帝说只要百姓皈依佛教,“则吾生致太平,夫复何事!”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北方开凿石窖,南方修建寺院。佛教有较广泛的信徒,也出现了不少名僧。中亚和印度等南亚的哲学、逻辑学、医学、语言学,艺术成就以佛教、佛学为载体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精神文化,佛教盛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兴佛与反佛的斗争也就不足为奇了。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南北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