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神的名词解释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0 13:08:34
文档

中医养生神的名词解释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导读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静神养生是情志调节最高境界吗?

中国传统中医认为,养生当养神。《医学心悟》:“人之有生,惟精与神;精神不敝,四体长春。”养神能使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处于平静状态,能让人尽快恢复精神和体力。

静神养生,是指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志来强健身体的方法。在中医文献中,又称“摄神”、“养神”、“调神”,是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志等活动,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从而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统一、却病延年的一种养生方法。 一个人精神不振,身体就会虚弱;精神崩溃,身体就会垮掉,疾病也会乘虚而入。反之,若人精神振作、乐观自信,就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即便身患重病,患者也有信心与疾病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重获健康。精神作用是任何药物取代不了的,健康的精神状态,是长寿的源泉。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清静养神:指人的精神情志应保持恬淡宁静的状态。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存亡的根本,易于动而致耗,难于静而内守。躁动劳心扰神,必然损害脏腑,轻则萌生疾病,重则催老减寿。

清静养神的首要方法是少私寡欲。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要使思想清静,必须注意凝神敛思,用心专一。凝神敛思,精神静谧,专心致志,可使思想高度集中而不分散,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排除杂念。驱逐烦恼,维护心神的安定状态。

另外,为了内心的清静,还应当“抑目静耳”。抑目静耳并不是要求人们一味地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而是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意念,不妄听妄看,减少私欲的扰,尤其是注意避免淫秽书刊及格调不健康的音像制品的刺激,这对保证心神的平和静谧是十分必要的。所谓“贪欲”,是指那些可遇而不可求事物,人的贪欲是最不能满足的,因此它也是人们痛苦的根源。而抑制贪欲的方法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从而抑制住那些不可能满足的“贪欲”,才能减少精神压力和痛苦。 当然,人毕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之中,各种问题、矛盾、纠纷不可避免,更何况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若精神空虚,无所用心,或有欲强禁,不得疏泄,反而于健康不利。因此,清静养神关键在于制念定性,凡事珍惜精神,从容以待,做到自讼、自克、自悟、自解,并注意控制感情和意念,尽量减少情绪激动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方能不求静而自静也。 情绪中和:养生就必须避免情绪过激,而情绪中和是避免情绪过激的主要方法。情绪活动与内脏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太过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所欲不遂,长期悲哀郁闷在心,以致过早夭折。春秋时代楚国的伍子胥,因无法潜出昭关去借兵报仇,心急如焚,忧愁过度,一夜之间,须发皓然。

然而,即使是笑口常开,也必须要讲究适度原则,否则也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尤其是绝处逢生的大喜大笑,可使人思维紊乱,精神失常,笑而不休以至于发狂,甚至心跳骤停,导致猝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多年夙愿一朝得以实现,兴奋无比,突然倒地而亡;有的人得到了什么意外的收获,笑得前仰后合而发生昏厥;更有的人打麻将意外地和了一个“清一色”,也仰面大笑,命归黄泉。所以,情不可不动,亦勿令过,情志活动贵在调和适中。百事临头,难急交加,都要自制忍性,沉着镇静,既不为一得而过喜,也不为一失而过忧,这样才能促进人体的健康长寿。 养性移情: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令人失意、沮丧、悲伤、烦恼、愤怒的事常常有,再加上各人性格脾气不一样,故要在情绪的波澜中经常保持平静与坦然的心境,就必须学会养性移情。所谓“性”,即指人的性格和情操。养性除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外,还可以通过生活中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陶冶自己的性情。如书画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书法和绘画都有着形象美,可以寄托情怀,培养人愉快平静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还有下棋、雕刻、集邮、种花、旅游、钓鱼等,均有助于消除烦恼,舒畅情志,都是养性怡神的好方法。

愉悦自得:在当今的现时生活中,人们的工作或学习都是紧张而忙碌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精神养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的烦恼,愉悦自得。中医学认为,笑为心之声,为喜之形。笑口常开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又可通利营卫,和调五脏气血。笑能够调节神经功能,促进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笑是连续性的张口呼吸动作,是一套绝妙的呼吸操,可使肺部扩张,胸肌兴奋,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通畅呼吸道。笑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出观“快乐的心跳”,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射血量增加。笑还能增强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道的活动,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另外,笑还可抒发健康的感情,对美好的未来表示向往;笑可减轻各种精神压力,驱散愁闷;笑可缓解情绪紧张,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笑可克服孤独、寂寞,调节生活情趣;笑还可以发挥人的创造性,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等。所以,笑的确是一种有效的精神保健操,笑使人快乐,笑使人长寿。 适时调神:对于季节的变迁,你除了注意身体的变化与需求以外,你想过你的精神也需要适时调理吗?其实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的神志活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适时调神,即顺应一年四季,一日四时的阴阳之气的自然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也要顺其生长之机,舒展条达,乐观开朗。夏天,阳气最盛,万物蕃秀,开花结果,故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应充沛饱满。秋天,万物平定,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肃杀之气降临,景物萧条,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也应随之收敛,以保持安定平静。冬天,阳气潜藏,阴气最旺,寒气凛冽,万物生机闭藏。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亦要顺其闭藏之气,内伏而不外露,不可轻易耗泄。 此外,还可根据每日昼夜的时间顺序而调理精神活动。每日调神的方法与四时调摄一样,应以阴阳的变化作指导,早上及上午阳气旺盛,故人的精神宜振奋向外,朝气蓬勃;暮晚阴气旺盛,阳气收敛,则人宜休整静息。

“生活小魔术”让你的精力充沛。

保证充足的睡眠。据专家研究表明,凡睡眠欠佳者或长期失眠者易患各类精神疾病。

自己承认并肯定自我,切勿自卑。要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永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长乐。

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均应面对现实,勇敢去适应生活,包括适应学习与工作。

及时摆脱各种生活中的烦恼。面对焦虑时,可以问自己:“这件事最坏能坏到何等程度?”当答复这个问题后,你的烦恼和焦虑就会逐渐消失。

制定一个行动来代替烦恼和焦虑。如到湖边垂钓、去公园散步、练书法、写日记等等,把精神沉浸在有意义的活动或工作上去。

处在心理矛盾重重,自己又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去看看心理医生或去精神神经内科就诊。

养生先养神,中医话神补养生之道

众所周知, 养生 离不开补:药补、食补,运动健身也是补。还有一补:神补,最难补,也是最不能少的补。养神的本质是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神补的定义

神补是调节自身的心理 健康 的 健康 管理方法; 健康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部分,缺一都是不 健康 的,所以神补非常重要,这就是心理、心态、思想需要自身的呵护和补给精神食粮了。

神补以养神为主,调节自身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以平常心度世界。多读积极 健康 向上的书籍,有 健康 向上的心理、心态,听些轻音乐调节心情,爱祖国,爱家庭,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助人为乐等,这些都是当代神补的内容,有了良好的心态,心理自然 健康 ,自然远离压抑、抑郁了,自然身心 健康 ,工作愉快。

《黄帝内经》指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个“阴气”是指五脏的精气,五脏的精气平静、安静就可以藏神。如果它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会耗伤气血,扰乱阴阳,损伤脏腑。提出“内无思想之患”,“精神不散”,“积精气神”等静神的要求,认为“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憺淡虚无”,主要指心神清静。心静则不躁,神安则不乱,精神自可内守,精气自然旺盛,邪气不能侵犯,疾病不会萌发。说明清静养神,以静制躁,是防疾去病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西汉 养生 家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中认为 养生 之道首先在于养神。他指出:“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意思是说心神安静者,其精气日渐充实,形体随之健壮;而心神躁动者,精气日益耗损,形体必然过早衰老。提出“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神清志平”等以静养神的思想和方法。他还认为“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主张制窍以静神气。

三国时期的 养生 家嵇康在《 养生 论》中也提出“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神”的静神思想,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以达到静神 养生 。

金代对前人的以静养神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著名医学家刘完素认为:“精神贵乎保”,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静养神。主张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求静养神。认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唯精专然后可以内守。”他所提出的静神,为神用不过,而非神静不用。

明代医学家万全提出:“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 养生 则寿,殁世不殆。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以此 养生 则殃。”并针对妄动而提出的“慎动”。所谓“心劳”,指用之太过。

【案例】

一位退休干部,患有心脏病。他天生敏感,好激动。因为他知道患心脏病,情绪不能激动,气定神闲最重要。所以,无论家内家外,事无巨细,他什么都不管。来了电话也不接,可以接也不接———因为怕激动。每天躺在沙发上,号脉摸着左胸,日日监测自己的病情。表面看来,他拒绝了一切纷扰,但他那颗心,却从未安闲下来。躺下来就要胡思乱想———心理负担很重。

补的本质是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神补的特性是不追求、不执着。

此话怎样理解?

因为神补需要精神境界上的真正的安静。而人的思维如同摔碎的体温表———越安静时越像体温表内碎乱的水银粒四处滚散。因此,不刻意追求安静,反倒比刻意追求还易安静下来。

做了助人为乐的事儿以后的大快慰,是最好的神补。这正是为何“自古名医多长寿”的佐论。

争强好胜的人、什么事儿都“舍我其谁”非要插一杠子显显能的人,很难达到神补的境界。

你如果在乎 健康 、在乎 养生 ,那你就应该知道从中“取”什么,“舍”什么了。

神补是调节自身的心理 健康 的 健康 管理方法,神补非常重要,我们的心理、心态、思想需要自身的呵护和补给精神食粮,希望大家重视神补。

养生先养神,中医话神补养生之道

众所周知, 养生 离不开补:药补、食补,运动健身也是补。还有一补:神补,最难补,也是最不能少的补。养神的本质是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神补的定义

神补是调节自身的心理 健康 的 健康 管理方法; 健康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部分,缺一都是不 健康 的,所以神补非常重要,这就是心理、心态、思想需要自身的呵护和补给精神食粮了。

神补以养神为主,调节自身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以平常心度世界。多读积极 健康 向上的书籍,有 健康 向上的心理、心态,听些轻音乐调节心情,爱祖国,爱家庭,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助人为乐等,这些都是当代神补的内容,有了良好的心态,心理自然 健康 ,自然远离压抑、抑郁了,自然身心 健康 ,工作愉快。

《黄帝内经》指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个“阴气”是指五脏的精气,五脏的精气平静、安静就可以藏神。如果它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会耗伤气血,扰乱阴阳,损伤脏腑。提出“内无思想之患”,“精神不散”,“积精气神”等静神的要求,认为“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憺淡虚无”,主要指心神清静。心静则不躁,神安则不乱,精神自可内守,精气自然旺盛,邪气不能侵犯,疾病不会萌发。说明清静养神,以静制躁,是防疾去病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西汉 养生 家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中认为 养生 之道首先在于养神。他指出:“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意思是说心神安静者,其精气日渐充实,形体随之健壮;而心神躁动者,精气日益耗损,形体必然过早衰老。提出“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神清志平”等以静养神的思想和方法。他还认为“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主张制窍以静神气。

三国时期的 养生 家嵇康在《 养生 论》中也提出“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神”的静神思想,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以达到静神 养生 。

金代对前人的以静养神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著名医学家刘完素认为:“精神贵乎保”,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静养神。主张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求静养神。认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唯精专然后可以内守。”他所提出的静神,为神用不过,而非神静不用。

明代医学家万全提出:“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 养生 则寿,殁世不殆。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以此 养生 则殃。”并针对妄动而提出的“慎动”。所谓“心劳”,指用之太过。

【案例】

一位退休干部,患有心脏病。他天生敏感,好激动。因为他知道患心脏病,情绪不能激动,气定神闲最重要。所以,无论家内家外,事无巨细,他什么都不管。来了电话也不接,可以接也不接———因为怕激动。每天躺在沙发上,号脉摸着左胸,日日监测自己的病情。表面看来,他拒绝了一切纷扰,但他那颗心,却从未安闲下来。躺下来就要胡思乱想———心理负担很重。

补的本质是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神补的特性是不追求、不执着。

此话怎样理解?

因为神补需要精神境界上的真正的安静。而人的思维如同摔碎的体温表———越安静时越像体温表内碎乱的水银粒四处滚散。因此,不刻意追求安静,反倒比刻意追求还易安静下来。

做了助人为乐的事儿以后的大快慰,是最好的神补。这正是为何“自古名医多长寿”的佐论。

争强好胜的人、什么事儿都“舍我其谁”非要插一杠子显显能的人,很难达到神补的境界。

你如果在乎 健康 、在乎 养生 ,那你就应该知道从中“取”什么,“舍”什么了。

神补是调节自身的心理 健康 的 健康 管理方法,神补非常重要,我们的心理、心态、思想需要自身的呵护和补给精神食粮,希望大家重视神补。

养生先养神,中医话神补养生之道

众所周知, 养生 离不开补:药补、食补,运动健身也是补。还有一补:神补,最难补,也是最不能少的补。养神的本质是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神补的定义

神补是调节自身的心理 健康 的 健康 管理方法; 健康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部分,缺一都是不 健康 的,所以神补非常重要,这就是心理、心态、思想需要自身的呵护和补给精神食粮了。

神补以养神为主,调节自身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以平常心度世界。多读积极 健康 向上的书籍,有 健康 向上的心理、心态,听些轻音乐调节心情,爱祖国,爱家庭,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助人为乐等,这些都是当代神补的内容,有了良好的心态,心理自然 健康 ,自然远离压抑、抑郁了,自然身心 健康 ,工作愉快。

《黄帝内经》指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个“阴气”是指五脏的精气,五脏的精气平静、安静就可以藏神。如果它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会耗伤气血,扰乱阴阳,损伤脏腑。提出“内无思想之患”,“精神不散”,“积精气神”等静神的要求,认为“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憺淡虚无”,主要指心神清静。心静则不躁,神安则不乱,精神自可内守,精气自然旺盛,邪气不能侵犯,疾病不会萌发。说明清静养神,以静制躁,是防疾去病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西汉 养生 家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中认为 养生 之道首先在于养神。他指出:“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意思是说心神安静者,其精气日渐充实,形体随之健壮;而心神躁动者,精气日益耗损,形体必然过早衰老。提出“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神清志平”等以静养神的思想和方法。他还认为“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主张制窍以静神气。

三国时期的 养生 家嵇康在《 养生 论》中也提出“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神”的静神思想,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以达到静神 养生 。

金代对前人的以静养神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著名医学家刘完素认为:“精神贵乎保”,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静养神。主张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求静养神。认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唯精专然后可以内守。”他所提出的静神,为神用不过,而非神静不用。

明代医学家万全提出:“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 养生 则寿,殁世不殆。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以此 养生 则殃。”并针对妄动而提出的“慎动”。所谓“心劳”,指用之太过。

【案例】

一位退休干部,患有心脏病。他天生敏感,好激动。因为他知道患心脏病,情绪不能激动,气定神闲最重要。所以,无论家内家外,事无巨细,他什么都不管。来了电话也不接,可以接也不接———因为怕激动。每天躺在沙发上,号脉摸着左胸,日日监测自己的病情。表面看来,他拒绝了一切纷扰,但他那颗心,却从未安闲下来。躺下来就要胡思乱想———心理负担很重。

补的本质是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神补的特性是不追求、不执着。

此话怎样理解?

因为神补需要精神境界上的真正的安静。而人的思维如同摔碎的体温表———越安静时越像体温表内碎乱的水银粒四处滚散。因此,不刻意追求安静,反倒比刻意追求还易安静下来。

做了助人为乐的事儿以后的大快慰,是最好的神补。这正是为何“自古名医多长寿”的佐论。

争强好胜的人、什么事儿都“舍我其谁”非要插一杠子显显能的人,很难达到神补的境界。

你如果在乎 健康 、在乎 养生 ,那你就应该知道从中“取”什么,“舍”什么了。

神补是调节自身的心理 健康 的 健康 管理方法,神补非常重要,我们的心理、心态、思想需要自身的呵护和补给精神食粮,希望大家重视神补。

养生之道名词解释

养生之道,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养生之道

[ yǎng shēng zhī dà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yǎng shēng zhī dào ]

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

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道学等等。

现代养生的涵义:

以中、西医学理论为指导,用健康科学的图文、音乐、行为、活动、药械、饮食等等,通过调节个人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来调理身心,达到未病先防、不适消除、已病促愈、病后复原之保健目的。

养生之道名词解释

养生之道,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养生之道

[ yǎng shēng zhī dà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yǎng shēng zhī dào ]

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

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道学等等。

现代养生的涵义:

以中、西医学理论为指导,用健康科学的图文、音乐、行为、活动、药械、饮食等等,通过调节个人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来调理身心,达到未病先防、不适消除、已病促愈、病后复原之保健目的。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 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 儿童 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 总结 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 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 儿童 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 总结 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 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 儿童 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 总结 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 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 儿童 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 总结 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神的名词解释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