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怎样调理养生的效果好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0 21:17:56
文档

中医怎样调理养生的效果好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1. 食疗: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温补食物和清热解暑食物等。2. 运动: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增强身体抵抗力。3. 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4. 草药和针灸: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推荐度:
导读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1. 食疗: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温补食物和清热解暑食物等。2. 运动: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增强身体抵抗力。3. 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4. 草药和针灸: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1. 食疗: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温补食物和清热解暑食物等。

2. 运动: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增强身体抵抗力。

3. 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

4. 草药和针灸: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

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

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以前的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开始养生,现在不仅仅是老年人,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养生,养生分为外调和内调,内调里面包括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慢慢来的,下面是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

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1

1. 养心

①常按劳宫穴和涌泉穴

每天晚上,李老在临睡前都会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他认为这样可以让心肾相交,从而改善睡眠。

劳宫穴:握拳屈指时,当中指尖尽处是穴。

涌泉穴: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②心平气和

养心重在养神,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悲,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

③重视午休

心在午时活动最为活跃,而且这时也是阴阳交合的时候,休息能保住心气。

2. 调肝

①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即四横指),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即是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②不疲劳

过度疲劳会损害肝脏,平常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过度运动。

③保证睡眠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固定时间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

饮食清淡

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3. 养肺

①按中府穴、云门穴

中府穴:位于锁骨下外侧,它属于手太阴肺经。

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适当的按摩一下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我们疏通肺部的经络,促进肺部中的毒素和垃圾排出,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吸烟的朋友来说,每天按一下中府穴,排出肺部烟毒,帮助你慢慢养好肺。

云门穴:属于手太阴肺经,位于人的锁骨下窝的凹陷中,在肩胛骨喙突内缘。

每天适当的按摩一下这个穴位,可以起到疏通肺气,缓解咳嗽气喘的.情况。

②深呼吸

李老通常在早晨起床后会做深呼吸,即呼吸速度放慢,每分钟一呼一吸9-10次,这样呼吸便可以养肺。

③做做闭气法

闭气法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先深吸一口气,然后闭住,尽量忍到不能再忍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

4. 健脾

① 36次揉腹,按揉膻中穴、下丹田

平时多做一些运动和按摩,可帮助脾运化。每天起床和睡前可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上,以脐为中心,用手掌先顺时针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按摩*的膻中穴120下,脐下的丹田100下。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ru头ou连线的中点。

下丹田:位于脐下,气海穴的位置。

② 饮食七八分饱

脾胃共为气血生化的来源,是后天之本,健脾往往与养胃结合起来。在饮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5. 补肾

① 按摩丹田穴、命门穴和腰阳关

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同时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腰阳关,这样有助于养肾。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和肚脐眼是前后对应的。

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② 吃养肾食物

建议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这样可以滋肾壮阳。

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2

1、饮食调养

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2、慎防“久视伤血”

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3、不要劳心过度

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挖空心思,就会耗伤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节一下,或欣赏鸟语或观赏风景,使人心情愉快起来,就能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4、保持乐观情绪

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5、药物治疗

积极参加体育,:老年人经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不够用,血虚老人更是如此。而时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

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

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以前的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开始养生,现在不仅仅是老年人,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养生,养生分为外调和内调,内调里面包括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慢慢来的,下面是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

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1

1. 养心

①常按劳宫穴和涌泉穴

每天晚上,李老在临睡前都会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他认为这样可以让心肾相交,从而改善睡眠。

劳宫穴:握拳屈指时,当中指尖尽处是穴。

涌泉穴: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②心平气和

养心重在养神,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悲,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

③重视午休

心在午时活动最为活跃,而且这时也是阴阳交合的时候,休息能保住心气。

2. 调肝

①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即四横指),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即是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②不疲劳

过度疲劳会损害肝脏,平常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过度运动。

③保证睡眠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固定时间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

饮食清淡

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3. 养肺

①按中府穴、云门穴

中府穴:位于锁骨下外侧,它属于手太阴肺经。

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适当的按摩一下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我们疏通肺部的经络,促进肺部中的毒素和垃圾排出,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吸烟的朋友来说,每天按一下中府穴,排出肺部烟毒,帮助你慢慢养好肺。

云门穴:属于手太阴肺经,位于人的锁骨下窝的凹陷中,在肩胛骨喙突内缘。

每天适当的按摩一下这个穴位,可以起到疏通肺气,缓解咳嗽气喘的.情况。

②深呼吸

李老通常在早晨起床后会做深呼吸,即呼吸速度放慢,每分钟一呼一吸9-10次,这样呼吸便可以养肺。

③做做闭气法

闭气法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先深吸一口气,然后闭住,尽量忍到不能再忍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

4. 健脾

① 36次揉腹,按揉膻中穴、下丹田

平时多做一些运动和按摩,可帮助脾运化。每天起床和睡前可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上,以脐为中心,用手掌先顺时针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按摩*的膻中穴120下,脐下的丹田100下。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ru头ou连线的中点。

下丹田:位于脐下,气海穴的位置。

② 饮食七八分饱

脾胃共为气血生化的来源,是后天之本,健脾往往与养胃结合起来。在饮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5. 补肾

① 按摩丹田穴、命门穴和腰阳关

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同时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腰阳关,这样有助于养肾。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和肚脐眼是前后对应的。

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② 吃养肾食物

建议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这样可以滋肾壮阳。

中医养生调养方法的总结2

1、饮食调养

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2、慎防“久视伤血”

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3、不要劳心过度

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挖空心思,就会耗伤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节一下,或欣赏鸟语或观赏风景,使人心情愉快起来,就能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4、保持乐观情绪

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5、药物治疗

积极参加体育,:老年人经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不够用,血虚老人更是如此。而时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如何养生好

一、养生小常识:



1、早餐喝一碗枸杞黑芝麻粥,明目强身。

2、休息时做手指操,增强免疫力。



3、每天上午喝一杯蜂蜜水,促进新陈代谢。



4、午睡半小时,有利于养阳。

5、足疗四季都可以做,不过春夏的水温可以略低些。



6、五种果汁做宵夜,提前抗衰老。



7、睡前练习腹式呼吸,增强心肺功能。



8、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



二、春季宜早睡早起,睡时头宜朝东方,以顺应自然发生之气。每天临睡前做1次即可。方法为仰卧,头东足西,舌抵上顺,闭口闭目,鼓漱30次,使口中津液逐渐增多,待津液满口时,缓慢咽下。本法对春季津液不足导致的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均有作用。

三、人在饮食中,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肾补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麦、黄花菜、椰菜花、西兰花、苦瓜、水蜜桃、菠萝、葡萄等。

中医如何养生好

一、养生小常识:



1、早餐喝一碗枸杞黑芝麻粥,明目强身。

2、休息时做手指操,增强免疫力。



3、每天上午喝一杯蜂蜜水,促进新陈代谢。



4、午睡半小时,有利于养阳。

5、足疗四季都可以做,不过春夏的水温可以略低些。



6、五种果汁做宵夜,提前抗衰老。



7、睡前练习腹式呼吸,增强心肺功能。



8、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



二、春季宜早睡早起,睡时头宜朝东方,以顺应自然发生之气。每天临睡前做1次即可。方法为仰卧,头东足西,舌抵上顺,闭口闭目,鼓漱30次,使口中津液逐渐增多,待津液满口时,缓慢咽下。本法对春季津液不足导致的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均有作用。

三、人在饮食中,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肾补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麦、黄花菜、椰菜花、西兰花、苦瓜、水蜜桃、菠萝、葡萄等。

中医如何养生好

一、养生小常识:



1、早餐喝一碗枸杞黑芝麻粥,明目强身。

2、休息时做手指操,增强免疫力。



3、每天上午喝一杯蜂蜜水,促进新陈代谢。



4、午睡半小时,有利于养阳。

5、足疗四季都可以做,不过春夏的水温可以略低些。



6、五种果汁做宵夜,提前抗衰老。



7、睡前练习腹式呼吸,增强心肺功能。



8、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



二、春季宜早睡早起,睡时头宜朝东方,以顺应自然发生之气。每天临睡前做1次即可。方法为仰卧,头东足西,舌抵上顺,闭口闭目,鼓漱30次,使口中津液逐渐增多,待津液满口时,缓慢咽下。本法对春季津液不足导致的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均有作用。

三、人在饮食中,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肾补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麦、黄花菜、椰菜花、西兰花、苦瓜、水蜜桃、菠萝、葡萄等。

中医如何养生好

一、养生小常识:



1、早餐喝一碗枸杞黑芝麻粥,明目强身。

2、休息时做手指操,增强免疫力。



3、每天上午喝一杯蜂蜜水,促进新陈代谢。



4、午睡半小时,有利于养阳。

5、足疗四季都可以做,不过春夏的水温可以略低些。



6、五种果汁做宵夜,提前抗衰老。



7、睡前练习腹式呼吸,增强心肺功能。



8、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



二、春季宜早睡早起,睡时头宜朝东方,以顺应自然发生之气。每天临睡前做1次即可。方法为仰卧,头东足西,舌抵上顺,闭口闭目,鼓漱30次,使口中津液逐渐增多,待津液满口时,缓慢咽下。本法对春季津液不足导致的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均有作用。

三、人在饮食中,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肾补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麦、黄花菜、椰菜花、西兰花、苦瓜、水蜜桃、菠萝、葡萄等。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怎样调理养生的效果好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1. 食疗: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温补食物和清热解暑食物等。2. 运动: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增强身体抵抗力。3. 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4. 草药和针灸: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