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什么叫滋阴补阳养生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0 21:14:40
文档

中医什么叫滋阴补阳养生

滋阴补阳的含义和注意事项:1. 滋阴补阳是调理阴阳两虚情况的中药方法。2. 应遵医嘱使用具有滋补阴阳功效的方药,如沙参麦冬汤、附子理中汤等。3.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滋阴补阳也有帮助,如早睡早起,适量多吃含有营养成分的果蔬。4. 体育运动也有益身体健康,如慢跑、爬山等。5. 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滋阴补阳的调理,避免延误病情。
推荐度:
导读滋阴补阳的含义和注意事项:1. 滋阴补阳是调理阴阳两虚情况的中药方法。2. 应遵医嘱使用具有滋补阴阳功效的方药,如沙参麦冬汤、附子理中汤等。3.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滋阴补阳也有帮助,如早睡早起,适量多吃含有营养成分的果蔬。4. 体育运动也有益身体健康,如慢跑、爬山等。5. 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滋阴补阳的调理,避免延误病情。

滋阴补阳的含义和注意事项:

1. 滋阴补阳是调理阴阳两虚情况的中药方法。

2. 应遵医嘱使用具有滋补阴阳功效的方药,如沙参麦冬汤、附子理中汤等。

3.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滋阴补阳也有帮助,如早睡早起,适量多吃含有营养成分的果蔬。

4. 体育运动也有益身体健康,如慢跑、爬山等。

5. 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滋阴补阳的调理,避免延误病情。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滋阴补阳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滋阴补阳是什么意思 是道教的一种养生方法,男的要保持在女的泄欲后 *** ,把女人的精华吸收到男方身体

问题二:滋阴和补阳有什么区别?是一样还是有区别?有什么区别? 中医认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滋阴是因为阴虚,补阳是因为阳虚,但是在滋阴的同时也要适量的补阳的药物,补阳也是一样,从而达到阴阳调和,维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满意请采纳

问题三:什么叫滋阴补阳啊 可以通过滋阴来补阳!
也可以既阴阳双补!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问题四:滋阴补阳意思相近的成语 �阴补阳。。

问题五:�阴补阳。是什么意思? 古代人一种滋补说法而已,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
依据“采阴补阳”的古代观点其具体方法为: 1.选择体态娇小、丰满,性情温和,年轻但不一定十分漂亮的女性为采阴对象,因为这样的女性被认为最具滋补作用。2.房事中务必使女性达到性 *** ,因为在 *** 中女性分泌的 *** 最多。3.尽量延长交合时间,以便采集更多的 *** 。4.应与多个女 *** 合,甚至多多益善,因为重复与同一女 *** 合,其 *** 的滋补作用将会转弱。5.男性在房率中应忍精不射,并兼行导引服气之术,以便做到“还精补脑”。
历史上采阴补阳之术主要在道教的某些流派中盛行,宋代以后更发展为“炼内丹”之术,它很早就受到佛教的抨击,也受到很多医家的批评,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房中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操此术者不可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却易流于纵欲,而与房中术“乐而有节”的基本原则相悖。 当然,“采阴补阳”在现代人的性生活中是不适用的。

问题六:中医所说的补阴和补阳,分别是什么意思? 中医上的阴指的是物质基础。也就是说,指身体体身脏器的发育程度和健康程度是否良好。阳虚是指,脏器在器质上良好,没有病变。但是其功能的表达不畅。 好比阴虚是一台发动机本身的好坏,阳虚是好动机是发孤,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率

问题七:补阳是什么。滋阴补阳是什么。。。? 天地分阴阳,人体为小天地,内里也有阴阳。人体之内阴阳平衡才会健康。身体虚弱的人需要滋补元气。因为人体讲究阴阳平衡,所以在补养阳气的时候,也在滋补阴气。

问题八:滋阴补阳的保健品有哪些?

滋阴补阳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滋阴补阳是什么意思 是道教的一种养生方法,男的要保持在女的泄欲后 *** ,把女人的精华吸收到男方身体

问题二:滋阴和补阳有什么区别?是一样还是有区别?有什么区别? 中医认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滋阴是因为阴虚,补阳是因为阳虚,但是在滋阴的同时也要适量的补阳的药物,补阳也是一样,从而达到阴阳调和,维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满意请采纳

问题三:什么叫滋阴补阳啊 可以通过滋阴来补阳!
也可以既阴阳双补!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问题四:滋阴补阳意思相近的成语 �阴补阳。。

问题五:�阴补阳。是什么意思? 古代人一种滋补说法而已,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
依据“采阴补阳”的古代观点其具体方法为: 1.选择体态娇小、丰满,性情温和,年轻但不一定十分漂亮的女性为采阴对象,因为这样的女性被认为最具滋补作用。2.房事中务必使女性达到性 *** ,因为在 *** 中女性分泌的 *** 最多。3.尽量延长交合时间,以便采集更多的 *** 。4.应与多个女 *** 合,甚至多多益善,因为重复与同一女 *** 合,其 *** 的滋补作用将会转弱。5.男性在房率中应忍精不射,并兼行导引服气之术,以便做到“还精补脑”。
历史上采阴补阳之术主要在道教的某些流派中盛行,宋代以后更发展为“炼内丹”之术,它很早就受到佛教的抨击,也受到很多医家的批评,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房中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操此术者不可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却易流于纵欲,而与房中术“乐而有节”的基本原则相悖。 当然,“采阴补阳”在现代人的性生活中是不适用的。

问题六:中医所说的补阴和补阳,分别是什么意思? 中医上的阴指的是物质基础。也就是说,指身体体身脏器的发育程度和健康程度是否良好。阳虚是指,脏器在器质上良好,没有病变。但是其功能的表达不畅。 好比阴虚是一台发动机本身的好坏,阳虚是好动机是发孤,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率

问题七:补阳是什么。滋阴补阳是什么。。。? 天地分阴阳,人体为小天地,内里也有阴阳。人体之内阴阳平衡才会健康。身体虚弱的人需要滋补元气。因为人体讲究阴阳平衡,所以在补养阳气的时候,也在滋补阴气。

问题八:滋阴补阳的保健品有哪些?

滋阴补阳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滋阴补阳是什么意思 是道教的一种养生方法,男的要保持在女的泄欲后 *** ,把女人的精华吸收到男方身体

问题二:滋阴和补阳有什么区别?是一样还是有区别?有什么区别? 中医认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滋阴是因为阴虚,补阳是因为阳虚,但是在滋阴的同时也要适量的补阳的药物,补阳也是一样,从而达到阴阳调和,维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满意请采纳

问题三:什么叫滋阴补阳啊 可以通过滋阴来补阳!
也可以既阴阳双补!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问题四:滋阴补阳意思相近的成语 �阴补阳。。

问题五:�阴补阳。是什么意思? 古代人一种滋补说法而已,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
依据“采阴补阳”的古代观点其具体方法为: 1.选择体态娇小、丰满,性情温和,年轻但不一定十分漂亮的女性为采阴对象,因为这样的女性被认为最具滋补作用。2.房事中务必使女性达到性 *** ,因为在 *** 中女性分泌的 *** 最多。3.尽量延长交合时间,以便采集更多的 *** 。4.应与多个女 *** 合,甚至多多益善,因为重复与同一女 *** 合,其 *** 的滋补作用将会转弱。5.男性在房率中应忍精不射,并兼行导引服气之术,以便做到“还精补脑”。
历史上采阴补阳之术主要在道教的某些流派中盛行,宋代以后更发展为“炼内丹”之术,它很早就受到佛教的抨击,也受到很多医家的批评,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房中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操此术者不可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却易流于纵欲,而与房中术“乐而有节”的基本原则相悖。 当然,“采阴补阳”在现代人的性生活中是不适用的。

问题六:中医所说的补阴和补阳,分别是什么意思? 中医上的阴指的是物质基础。也就是说,指身体体身脏器的发育程度和健康程度是否良好。阳虚是指,脏器在器质上良好,没有病变。但是其功能的表达不畅。 好比阴虚是一台发动机本身的好坏,阳虚是好动机是发孤,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率

问题七:补阳是什么。滋阴补阳是什么。。。? 天地分阴阳,人体为小天地,内里也有阴阳。人体之内阴阳平衡才会健康。身体虚弱的人需要滋补元气。因为人体讲究阴阳平衡,所以在补养阳气的时候,也在滋补阴气。

问题八:滋阴补阳的保健品有哪些?

滋阴补阳菜谱大全

滋阴,中医名词,指滋养阴液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症。补阳是中医温煦脏腑组织,治疗阳虚证的方法,又称助阳,属补法。补阳法常用于治疗畏寒肢冷,神疲嗜睡,面色白,呕吐清水,下利清谷,筋脉拘弯,肢体关节冷痛,舌质淡,脉沉弱或迟等虚寒病证。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滋阴补阳菜谱的做法。

  滋阴补阳菜谱的做法:黄花菜海带牛尾汤

材料

原料:牛尾骨两大块,干黄花菜、海带、木耳、腐竹

调料:葱段、姜片、胡椒粉、山楂、煮牛肉调料包

做法

1.干黄花菜用温水泡20分钟左右,清洗两到三次

2. 牛尾骨浸泡后洗净。

3. 冷水下锅,煮开后撇去浮沫,捞出备用。

4. 将泡发后的黄花菜、海带、木耳、腐竹连同飞水后的牛尾骨一起放进砂锅里。

5. 加入葱段、姜片、胡椒粉、调料包、山楂,填清汤没过原料,炖2-3小时。

小诀窍

管小伟黄花菜提示您:黄花菜选用晒干的干菜,色暗黄两头有点发黑的黄花菜才是天然无添加的,黄花菜干菜色金黄,外观非常漂亮的是加工过的黄花菜,大家请注意.

  滋阴补阳菜谱的做法:春季滋阴润肤必喝汤

材料

猪肉骨头汤

美食原料:扇子骨500克,直通骨1000克,尾脊骨500克,碎骨500克,葱结1小扎,生姜1小块,黄酒50克,清水5公斤。

做法

1、将扇子骨、直通骨、尾脊骨、碎骨洗净,然后投入开水锅烧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

2、将骨头取出,放入温热水中,用抹布将骨头逐根洗清爽,尤其是骨头缝里的血沫、杂质,都要抹掉。

3、然后将直通骨劈断,劈开两片,出尽骨髓,放在钢精锅中,用细网筛过滤原汤,加入葱、姜、酒,用大火烧开,再一次撇去浮沫,转小火炖至 3小时后出汤,即好。

4、一般猪肉骨头汤能连续用,家庭中可煮9-10小时,可取用2-3次,至扇子骨已酥化,骨头颜色呈灰暗色,汤质鲜味、脂肪营养已用尽为止。颜色:汤清而漂油。

  滋阴补阳菜谱的做法:海参瑶柱竹荪瘦肉汤

材料

发好的海参1条,瑶柱6粒,竹荪4条,瘦肉100克,生姜10克,枸杞15粒(可选)

做法

1、瑶柱冲洗干净,竹荪剪去顶部封口的头,讲究点的将网罩也去掉不要,用淡盐水浸泡15分钟。

2、海参和瘦肉切块,凉水入锅焯水,撇干净浮沫。

3、将所有食材放入养生壶中。

4、加热水至1500ML处。

5、加入生姜和适量黄酒。

6、选择养生汤功能,大火烧开后自动转小火约1小时,蜂鸣声响,打开加入泡洗干净的枸杞,加适量盐即成。

滋阴补阳菜谱大全

滋阴,中医名词,指滋养阴液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症。补阳是中医温煦脏腑组织,治疗阳虚证的方法,又称助阳,属补法。补阳法常用于治疗畏寒肢冷,神疲嗜睡,面色白,呕吐清水,下利清谷,筋脉拘弯,肢体关节冷痛,舌质淡,脉沉弱或迟等虚寒病证。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滋阴补阳菜谱的做法。

  滋阴补阳菜谱的做法:黄花菜海带牛尾汤

材料

原料:牛尾骨两大块,干黄花菜、海带、木耳、腐竹

调料:葱段、姜片、胡椒粉、山楂、煮牛肉调料包

做法

1.干黄花菜用温水泡20分钟左右,清洗两到三次

2. 牛尾骨浸泡后洗净。

3. 冷水下锅,煮开后撇去浮沫,捞出备用。

4. 将泡发后的黄花菜、海带、木耳、腐竹连同飞水后的牛尾骨一起放进砂锅里。

5. 加入葱段、姜片、胡椒粉、调料包、山楂,填清汤没过原料,炖2-3小时。

小诀窍

管小伟黄花菜提示您:黄花菜选用晒干的干菜,色暗黄两头有点发黑的黄花菜才是天然无添加的,黄花菜干菜色金黄,外观非常漂亮的是加工过的黄花菜,大家请注意.

  滋阴补阳菜谱的做法:春季滋阴润肤必喝汤

材料

猪肉骨头汤

美食原料:扇子骨500克,直通骨1000克,尾脊骨500克,碎骨500克,葱结1小扎,生姜1小块,黄酒50克,清水5公斤。

做法

1、将扇子骨、直通骨、尾脊骨、碎骨洗净,然后投入开水锅烧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

2、将骨头取出,放入温热水中,用抹布将骨头逐根洗清爽,尤其是骨头缝里的血沫、杂质,都要抹掉。

3、然后将直通骨劈断,劈开两片,出尽骨髓,放在钢精锅中,用细网筛过滤原汤,加入葱、姜、酒,用大火烧开,再一次撇去浮沫,转小火炖至 3小时后出汤,即好。

4、一般猪肉骨头汤能连续用,家庭中可煮9-10小时,可取用2-3次,至扇子骨已酥化,骨头颜色呈灰暗色,汤质鲜味、脂肪营养已用尽为止。颜色:汤清而漂油。

  滋阴补阳菜谱的做法:海参瑶柱竹荪瘦肉汤

材料

发好的海参1条,瑶柱6粒,竹荪4条,瘦肉100克,生姜10克,枸杞15粒(可选)

做法

1、瑶柱冲洗干净,竹荪剪去顶部封口的头,讲究点的将网罩也去掉不要,用淡盐水浸泡15分钟。

2、海参和瘦肉切块,凉水入锅焯水,撇干净浮沫。

3、将所有食材放入养生壶中。

4、加热水至1500ML处。

5、加入生姜和适量黄酒。

6、选择养生汤功能,大火烧开后自动转小火约1小时,蜂鸣声响,打开加入泡洗干净的枸杞,加适量盐即成。

民间偏方:保健滋阴补阳常用的有补阴作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补阴药
所谓补阴药,是指能滋养人体阴液,有生津、滋液、润燥作用而治疗阴虚证的药物。阴虚证包括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胃阴虚等。
①麦门冬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或大叶麦门根须上的小块茎,含多种甾体皂甙、葡萄糖、粘液质、维生素A样物质、卜谷甾醇等;能升高血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的产生;能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加;能降血糖,并能促使胰岛细胞的恢复。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养阴,清心除烦,养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内有燥热的咳嗽,咯痰粘稠不畅,或干咳,痰中带血,心烦失眠,津少口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10-15克,但脾胃虚寒,湿痰内盛者忌服,因本品滋腻。
②天门冬
天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状草本植物天门冬的块根;含天门冬素,卜谷甾醇,甾体皂甙,糠醛衍生物,粘液质等;研究证实,天门冬有升高血细胞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有祛痰,镇咳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不足,干咳少痰,劳嗽咯血,热病伤阴,或阴虚内热,口渴舌干,消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6-15克,若将天门冬用水洗净,浸泡后去皮心,捣烂取汁,用砂锅文火煎,十成煎至三成,加白蜜,熬至成膏,贮瓶内,7日后服用,每日早晚空腹时,用白开水调1汤匙膏服用,久服可润五脏,补益身体。
③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的根茎,含有铃兰甙,铃兰苦甙,糖类,粘液质,维生素A类物质,能改善心肌缺血的异常心电图,可使心搏加强,但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咳嗽,干咳少痰;胃阴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饥,冠心病心悸胸闷。
用量:10-15克,但胃部胀满,不善饮水,痰多,苔厚腻等湿痰盛者忌用。
④石斛
石斛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金钗石斛及同属多种植物的茎,含有多量的粘液质,石斛碱等成分,能促进胃液分,助消化,还能解热镇痛。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淡,功能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适用于腰膝酸软,虚热不
退,舌干口渴,男子精少等症。
用量:6—15克,不宜用凝水石,巴豆,雷丸,僵蚕同用o
⑤女贞子
女贞子为木樨科常绿乔木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内含葡萄糖,齐墩果酸,甘露醇,棕桐酸等,脂肪酸,苹果酸等;实验证明,女贞子有促进健康1人淋巴细胞转化,升白细胞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而提高机体免疫的能力。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补肾滋阴,养肝明日,适用于肝肾阴虚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两目昏糊,视力减退等。
用量:l-15克,若脾胃虚寒,泄泻便溏者不宜服用。
⑥旱莲草
旱莲草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金陵草的全草,含皂甙,挥发油,鞣质,维生素A、旱莲草素。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酸,功能养阴补肾,凉血止血,适用于肝肾阴虚之眩晕,须发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带下,淋浊等症。
用量:1-15克,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⑦山萸肉
山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实,含有维生素A、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有利尿和降压作用,对化疗引起的细胞数目降低,有提高作用,若与枸杞子熟地等滋补肾阴药物一起同食物相配,可做成滋补肾阳药膳,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性功能减退有较好疗效。
中医主为,其性平、味甘、酸,功能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为滋补肾阴要药,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适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
用量:3-9克,火旺者以及湿热易小便湿滞不畅或尿痛者忌用。
⑨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动虫上的子座与虫体,以黄亮肥大者为优。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i2。,虫草酸,虫草素等;能扩张支气管,有镇静,催眠作用,对结核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功能滋肺补肾,秘精益气,止咳化痰,适用于痰饮喘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诸症。本晶有“补虚主药”之称,为补肺益肾之珍品。
若炖食:多和鸡、鸭、猪瘦肉等炖食用,可补虚人之体;若水煎服,每剂6-9克。
⑨沙参
沙参有北沙参和南沙参之分,北沙参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和根;而有沙参为橘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及阔叶沙参的根,内含挥发油,三萜酸,豆甾醇,卜谷甾醇,生物碱和淀粉;有祛痰和镇惊作用;此外,有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等作用,故可提高和促进免疫功能。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止咳,养胃土津,适用于肺热阴虚的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劳嗽咯血及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一般说北沙参养阴作用强,而有沙参清肺祛痰作用好。
用量:10-15克,不同藜芦同用。
⑩黄精
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或囊丝黄精,金氏黄精的根,含烟酸,醌类,糖分,粘液质,淀粉,生物碱,强心甙等。实验证明,黄精有提高人体丁淋巴细胞的作用;黄精还有降血糖,降胆固醇,对防治老人常见病中的心血管病,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因而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如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传给弟子樊阿的”漆叶青黏散”中的青黏就是黄精、樊.阿坚持服食此方,活了100多岁。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太阳之草名曰黄梢,饵而食之可以长生。”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肾养胃,适用于肺虚燥咳,肾虚腰酸,头晕,足软脾气不足,倦怠纳差,脾胃阴虚,口干食少及糖尿病等。
若蒸食,黄精与鸡肉同蒸,鸡熟食用。若炖食,黄精与猪肉炖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若水蒸,每剂量为9-15克,鲜者30-60克。
⑩灵芝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子实体,内含糖类,有机酸,甘露醇,麦角甾醇,树脂,蛋白质、医学研究认为,灵芝有保肝,降血糖,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降低胆固醇,升高血细胞,增强体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常用于肝炎1,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血细胞减少,疲劳等病症的治疗。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肺,养肝肾,宁心神,强身体,适用于虚劳,咳嗽,心悸失眠,消化不良,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等症。
若酒浸,将灵芝切成块,浸于米酒中,20日后饮用,每次1小杯,1日2次。若水煎,剂用量为3—15克。若吞服,将灵芝干燥后,研为细末,每次2-6克。
⑩柏子仁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内含脂肪油,皂甙挥发油等。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适用于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
用量:3-9克,若隔间多痰及大便泄泻者,不用。

提醒您:常用的有补阴作用中药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民间偏方:保健滋阴补阳常用的有补阴作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补阴药
所谓补阴药,是指能滋养人体阴液,有生津、滋液、润燥作用而治疗阴虚证的药物。阴虚证包括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胃阴虚等。
①麦门冬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或大叶麦门根须上的小块茎,含多种甾体皂甙、葡萄糖、粘液质、维生素A样物质、卜谷甾醇等;能升高血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的产生;能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加;能降血糖,并能促使胰岛细胞的恢复。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养阴,清心除烦,养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内有燥热的咳嗽,咯痰粘稠不畅,或干咳,痰中带血,心烦失眠,津少口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10-15克,但脾胃虚寒,湿痰内盛者忌服,因本品滋腻。
②天门冬
天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状草本植物天门冬的块根;含天门冬素,卜谷甾醇,甾体皂甙,糠醛衍生物,粘液质等;研究证实,天门冬有升高血细胞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有祛痰,镇咳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不足,干咳少痰,劳嗽咯血,热病伤阴,或阴虚内热,口渴舌干,消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6-15克,若将天门冬用水洗净,浸泡后去皮心,捣烂取汁,用砂锅文火煎,十成煎至三成,加白蜜,熬至成膏,贮瓶内,7日后服用,每日早晚空腹时,用白开水调1汤匙膏服用,久服可润五脏,补益身体。
③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的根茎,含有铃兰甙,铃兰苦甙,糖类,粘液质,维生素A类物质,能改善心肌缺血的异常心电图,可使心搏加强,但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咳嗽,干咳少痰;胃阴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饥,冠心病心悸胸闷。
用量:10-15克,但胃部胀满,不善饮水,痰多,苔厚腻等湿痰盛者忌用。
④石斛
石斛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金钗石斛及同属多种植物的茎,含有多量的粘液质,石斛碱等成分,能促进胃液分,助消化,还能解热镇痛。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淡,功能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适用于腰膝酸软,虚热不
退,舌干口渴,男子精少等症。
用量:6—15克,不宜用凝水石,巴豆,雷丸,僵蚕同用o
⑤女贞子
女贞子为木樨科常绿乔木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内含葡萄糖,齐墩果酸,甘露醇,棕桐酸等,脂肪酸,苹果酸等;实验证明,女贞子有促进健康1人淋巴细胞转化,升白细胞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而提高机体免疫的能力。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补肾滋阴,养肝明日,适用于肝肾阴虚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两目昏糊,视力减退等。
用量:l-15克,若脾胃虚寒,泄泻便溏者不宜服用。
⑥旱莲草
旱莲草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金陵草的全草,含皂甙,挥发油,鞣质,维生素A、旱莲草素。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酸,功能养阴补肾,凉血止血,适用于肝肾阴虚之眩晕,须发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带下,淋浊等症。
用量:1-15克,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⑦山萸肉
山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实,含有维生素A、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有利尿和降压作用,对化疗引起的细胞数目降低,有提高作用,若与枸杞子熟地等滋补肾阴药物一起同食物相配,可做成滋补肾阳药膳,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性功能减退有较好疗效。
中医主为,其性平、味甘、酸,功能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为滋补肾阴要药,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适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
用量:3-9克,火旺者以及湿热易小便湿滞不畅或尿痛者忌用。
⑨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动虫上的子座与虫体,以黄亮肥大者为优。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i2。,虫草酸,虫草素等;能扩张支气管,有镇静,催眠作用,对结核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功能滋肺补肾,秘精益气,止咳化痰,适用于痰饮喘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诸症。本晶有“补虚主药”之称,为补肺益肾之珍品。
若炖食:多和鸡、鸭、猪瘦肉等炖食用,可补虚人之体;若水煎服,每剂6-9克。
⑨沙参
沙参有北沙参和南沙参之分,北沙参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和根;而有沙参为橘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及阔叶沙参的根,内含挥发油,三萜酸,豆甾醇,卜谷甾醇,生物碱和淀粉;有祛痰和镇惊作用;此外,有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等作用,故可提高和促进免疫功能。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止咳,养胃土津,适用于肺热阴虚的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劳嗽咯血及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一般说北沙参养阴作用强,而有沙参清肺祛痰作用好。
用量:10-15克,不同藜芦同用。
⑩黄精
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或囊丝黄精,金氏黄精的根,含烟酸,醌类,糖分,粘液质,淀粉,生物碱,强心甙等。实验证明,黄精有提高人体丁淋巴细胞的作用;黄精还有降血糖,降胆固醇,对防治老人常见病中的心血管病,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因而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如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传给弟子樊阿的”漆叶青黏散”中的青黏就是黄精、樊.阿坚持服食此方,活了100多岁。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太阳之草名曰黄梢,饵而食之可以长生。”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肾养胃,适用于肺虚燥咳,肾虚腰酸,头晕,足软脾气不足,倦怠纳差,脾胃阴虚,口干食少及糖尿病等。
若蒸食,黄精与鸡肉同蒸,鸡熟食用。若炖食,黄精与猪肉炖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若水蒸,每剂量为9-15克,鲜者30-60克。
⑩灵芝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子实体,内含糖类,有机酸,甘露醇,麦角甾醇,树脂,蛋白质、医学研究认为,灵芝有保肝,降血糖,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降低胆固醇,升高血细胞,增强体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常用于肝炎1,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血细胞减少,疲劳等病症的治疗。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肺,养肝肾,宁心神,强身体,适用于虚劳,咳嗽,心悸失眠,消化不良,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等症。
若酒浸,将灵芝切成块,浸于米酒中,20日后饮用,每次1小杯,1日2次。若水煎,剂用量为3—15克。若吞服,将灵芝干燥后,研为细末,每次2-6克。
⑩柏子仁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内含脂肪油,皂甙挥发油等。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适用于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
用量:3-9克,若隔间多痰及大便泄泻者,不用。

提醒您:常用的有补阴作用中药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夏至养生需培阴补阳强心肺

夏至养生需培阴补阳强心肺

  对于夏天来说:养阳气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严重的一味贪图凉爽,反而会伤了阳气。那么,阳气应该如何去养呢?

   夏至养生 培阴补阳强心肺

   ■ 夏日骄阳顺正阳,培阴养阳护心神

  夏季骄阳似火,地热蒸腾,人们往往只顾眼前舒服,避热趋凉,西瓜冷饮贪得无厌,纳凉露宿犹恐不及,有些人甚至带汗跳到游泳池中,趁凉夜游。结果着凉感冒、腹痛腹泻也如雨后春笋般一个劲儿地暴涨。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地度过炎夏呢? 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应顺从自然界万物繁荣、生长旺盛的特点,重点“养阳”。

  阳气,其实就是人体的免疫力。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说,阳气对人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使人身体健康,体质强壮,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遵生八笺》说,“顺于正阳,以消暑气”,养阳有助于消暑。

  夏天出汗较多,人体阳气隆盛向外,伏阴在内,体内阳气,特别是中焦脾胃阳气相对较虚。如果整晚不盖被子或贪吃冷饮无度,势必还要动用一部分阳气来维持阴阳平衡,这样会使人体的阳气损伤更重。人们既要顺势而动,又要处处维护阳气,千万别让阳气过度的消耗。

   ■ 贪凉嗜冷易伤阳,起居饮食要有常

  盛夏酷暑,外界温度高,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为了保持身体温度的平衡,会使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汗腺敞开,不断地向外散热,以排汗降温。在中医里,这种现象叫“腠理疏泄,卫阳不固”。加之,夏日炎炎,人们睡眠少,食欲差,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如果夜间睡觉时开窗或开电扇或室外露宿或突遭雨淋受凉,这些都极容易让“虚邪贼风”乘机而入,引起夏日感冒:发热、咳嗽、头痛、全身酸楚、乏力无汗。夏夜着凉感冒虽算不得什么大病,但会让人心烦意乱,有时也会并发腭扁桃体炎、气管炎、关节炎,甚至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症候。所以,夏日也要像冬天那样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晚上睡觉时胸腹部盖好被褥;大汗后不要立即冲凉洗澡,雨淋后却要立即擦干,换上干衣服,或吃些姜汤。

  在饮食上切忌过多进食生冷。冷饮、雪糕、冰镇食品一定要尽量少吃,倒是可以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物,以温补体内耗损的脾胃阳气。平日人们习惯喝凉茶来解暑,认为多喝凉茶可以解热,防止中暑,其实这是个误区。凉茶大多苦寒,加之夏季人体内阳气比较虚弱,多饮反而会耗损体内的脾胃阳气。

   ■ 夏火扰心易伤心,养阳也需养心神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于火,火气又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心神极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心烦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自然会加重心的负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天气。” 因此,夏季养阳还必须重视养心。

  夏季最易心烦,所以养心首先要静心,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宁静的心态。静则生阴,也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阴阳协调之后,心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保养。同时还要保证不让它过度劳累,心脏是五脏之神,“管辖范围”最大,如果劳累过度,或者郁闷气恼都会使心脏受损,造成阳气、营卫之气的日渐消散。当然,您还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清降心火的食品,比方说煲一些美味的莲子汤。

  最后要注意正常的夏季作息,晚些睡、早些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只有春夏养阳,使阳气充足,才能固守体内阴精,为秋冬的健康做好充分准备。正所谓“阴根于阳,阳根于阴”。

   ■ 什锦肉柳夏至面,长阳补虚巧度夏

  在我们的民俗里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它确有一些真正的含义在里面。面是长条的,古人就取这个“长”的意思,来形容夏至这一天日最长。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体内部的阳气也要像这一天的阳光一样,要越来越长。所谓“阳气长,百病不生,阳气足,能活百岁”。所以我们在民俗上,用这种长面,来寓意我们人体的阳气也越来越长,不要虚弱。

  面的主要成分是小麦,是五谷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食品。它“秋天播种、冬季生长、春天开花、夏季结实”,具有四季中和之气。性凉味甘,能养心安神,是心病患者再好不过的食品,适宜因心血不足而致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呵欠、喜悲伤者食用。《本草拾遗》中还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可见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

  常言道:“麦吃陈,米吃新”,新下来的麦子性热,而陈麦子性质就相对平和一些了,所以不要总觉得什么都是新的好,麦子要吃旧一些的。还有,大多数人们看着精粉更细腻,就 只吃精粉,不吃标粉,其实精粉与标粉最好掺半食用,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纯食用精粉而产生的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脚气病”等营养缺乏性疾病。

  吃面条我们都有经验,不可能就干巴巴吃一碗白面,上边总会浇一些东西来拌面调味。这种东西在北方叫卤,在南方叫浇头。在夏至这一天对浇头也特别的看重,据一些传统民俗调查发现,我们古人有一个特别讲究的浇头,就是把鸡肉和猪肉混合放在一起的浇头。

  有一句话叫“雄鸡一唱天下白”,其实不是因为公鸡打鸣,太阳才升,而是太阳升起来后,公鸡感受到了时辰的变化,才打鸣。所以,鸡是最早能感受四时之气和时令之气的一种动物,它有中医传统养生学里的气和血,因而最善于补益人体的气血精神。鸡肉以家养或放养的草鸡肉为佳。

  猪肉属阴,性质较为温和,是滋阴润燥的一种肉类。它不像羊肉或者狗肉那么燥热,对于阴虚阳抗的体质,尤其是我们夏天经常出现的心头烦燥,口干舌燥,五心潮热,手心、脚心经常发烫,出汗等症状有很好的缓减作用。

  在做浇头的时候,要注意将鸡肉和猪肉,都切成肉条,也就是常说的鸡肉柳、猪肉柳。同时,再放一些干净的蔬菜,比如说胡萝卜、山药、土豆等,把这些东西也切成细长条,都取其“长”的意思,这就是营养全面丰富的夏至养生膳食——夏至面。

  谈到夏至饮食,不得不提一下现在不少年轻朋友特别钟情的一项饮食——烤羊肉串加冰啤。一到夏日的夜晚,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会变得“硝烟弥漫”,被烧烤所席卷。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不健康饮食。

  羊肉是温热性的,经炭火一烘烤它的温热之性就更重了,而且在烤羊肉串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上面还会放一些茴香、孜然以及辣椒等热性调料。这样就使得羊肉串成为一个极热的东西。如果在吃的同时饮用冰啤酒,冷热杂陈,就像天气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又冰雪交加,人体最易生病。而当五脏六腑突然接受这么一个冷热杂陈的不正常的天气洗礼的时候,也会变得无所适从。

  如果特别想吃烤羊肉串的话,您可以把佐料放少一些,不放甚至少放辣椒。同时喝一些清凉助消化的一些茶品,比如菊花茶、决明子茶,既润喉解渴,又能帮助您消化一*内的羊肉。夏至是肠胃病以及各种疾病的`高发季,人体抵抗力也有明显的下降,苦夏也更为严重。此时,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健康,让自己安然度过这个夏天。

   ■ 夏至防暑出问题,有姜无需开药方

  夏至是夏之“极”,而非夏之“到”,意思是北半球的白天时间达到最长的一天。 夏至后的三伏天将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这个时候需要做好防暑工作。可是我们的防暑工作有时难免出现问题。正所谓“求医不如求己”,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不用急着去找医生,而是可以先找找自己。

   ■ 阴气在里易生寒 驱散风寒有生姜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个节气对应《周易》的乾卦,六爻皆阳,意思是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此后阳气将渐消而阴将渐长。这时候阳气向上向外散发,所以天气炎热,但是夏季“阴气在里”,容易生冷生寒,所以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联系中医中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体其实也是一样,自从冬天过后,人的气机慢慢向外发散,发散到夏至,同样形成一种阳气在表而内部阴寒的情况。所以《伤寒论》说“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可是一到夏天,眼看烈日炎炎,暑热熏蒸,人们为了祛暑,便对各种各样的冷饮冷食特别受青睐,这时又是一些凉性水果当季之时,如果对这些非冷即凉的食物不加节制,那么就会使得胃中积寒,损伤脾胃阳气,使人出现恶风怕冷、疲乏无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口中黏腻等症状。此外,由于天气炎热,为了解除暑热,很多人喜欢吹空调,而且把室内外的温差调的很大,一不注意就出现风寒感冒,从而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生痰。我们说这些情况都是防暑不当所造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比比皆是,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姜糖饮解决这个问题。

  姜糖饮又叫姜糖葱白饮,在《中华药汤谱》里有这个方子,共需三种原料。制作的配方简单之极: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先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一共要3段,与生姜一起,加入50克水煮沸,然后取用汤水加入红糖即可饮用,喝的时候趁热一次服下,然后盖上被子睡觉,不久就会出汗。

  这个方子看起来简单,效果却是非常显着。因为除了葱白具有发散风寒发汗解表的作用之外,我们需要特别认识到姜的作用,姜通常又叫生姜,它性温味辛,有散寒和治风寒感冒的功效。所以无论是体内生寒,或是遭受了风寒感冒,都可以饮用姜糖饮。另外,从五色上讲,姜属于*食物,按照中医五行的理论,它是入脾胃的,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既能散掉胃中的的寒气,也会增进食欲。

   ■ 中暑之病有轻重 不要忘记用生姜

  我们说夏至时节防暑不当导致的内寒和风寒感冒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时候与酷暑炎炎的三伏天相隔不远,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就会导致中暑。中暑是这个时候的常见病,不是一般的风热感冒,它有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之分。

  先兆中暑一般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有的人中暑比较严重,出现了呕吐的症状,这个时候也可以食用姜汁止呕。将鲜姜用刀削去外皮,切为薄片,再切成小细丝,然后剁成细末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醋、精盐、味精、香油,调拌均匀而成。因为姜可以主治呕吐之症,被称为“呕家圣药”。

  当人中暑的情况极为严重,甚至有人中暑昏倒了,这个时候同样可以用上姜。将适量的生姜捣成汁灌入患者鼻内,他很快就能病人变得神志清醒。所以宋代大学者朱熹曾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通神明就是提神醒脑,因为姜为辛辣之物,可以开窍,窍开则气血畅通,自然神轻气爽。

  实际上,姜除了具有以上的功效外,还有其它用处。比如说一到夏天,很多人备受脚汗脚臭的困扰,就可以姜把它切成片放在水壶里烧热水用来泡脚,泡的时候再加点盐和醋。还可以用姜汤来热敷肩周炎等病,晕船晕车也可喝姜汁。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看来姜的作用还真不小,只要我们在夏至时节乃至日常备好生姜,一些小的疾病便可自行解决,怎么用得着找医生去开药方呢?

  姜的用途虽广,不过体质阴虚之人不宜食用,这些人一般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同时,对于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也不宜食用。

   ■ 左右开弓似射雕,强心健肺病魔除

  夏季是一个伤心耗肺的季节,尤其到了夏至时节,大汗淋漓,酷暑难耐,阳气外泄也越发加剧,人体犹如一个亏空的国库。各种疾病,尤其是那些叫人闻风丧胆的“着名”疾病,如冠心病、脑中卒、肺气肿等等,在此时更是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如不及时防御,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它们猖狂作法的对象。这里给您介绍一种强健心肺的*——“左右开弓似射雕”,帮您拉起这道防御战线。

  “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出自我国古老的养生*《八段锦》。据史料记载,八段锦在宋代就已经相当普及,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这套动作舒展优美,宛如一匹绚丽的锦缎,故取名为八段锦。它共由8节动作组合而成,“左右开弓似射雕”是其中的第二节。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八段锦》通过肢体的伸缩,活动了肌肉,使全身经络得到疏通,从而促进了脏腑气血的运行,有助于人体正气强壮,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套动作简单易学,运动量也不大,非常适合老年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患有某些慢性病的老年人来做。具体动作为:

  两脚自然分开,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稍立片刻;右脚向右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大腿尽可能与地面成平行,同时两臂屈肘,慢慢抬于胸前,两手半握拳,虎口向上;右手食指与拇指撑开,成“八”字形,目视右手食指,右手缓缓拉向右外方并伸直,头随手转至右侧,同时左手握拳,屈臂用力向左侧平拉,呈拉弓射箭状;深吸气,调息1~2秒钟,然后两腿起立,两臂放下,深呼气,恢复初始姿势。

  稍停片刻,换反方向做一遍。如此反复多次。

  练习这个*时,一定要注意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切莫端肩、弓腰、八字脚。侧拉之手的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则要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年老体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自行调整马步的高度,并灵活掌握运动量,即可用力做,也可不用力做,但动作一定要正确、完整。此外,还要注意精力要高度集中,呼吸要自然、均匀、轻悠,拉弓时吸气,还原时呼气。练习之初,每节动作做4次即可,等练习一段时间后,每节动作可逐步增加至20次左右,练到身上微微出汗为止。

  心是五脏之神,主血脉,泵血以营养全身。它在五脏六腑之中居于首要位置,就像国君—样,统帅和控制着其他脏腑,而其他脏腑,则在它的统一领导下,各守其职,分工合作。肺“主一身之气”,居于五脏最高位置,全身气血都由它来分配。心肺二脏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主要是通过扩胸运动,来增强心肺呼吸和血液循环的功能。同时,拉伸手臂的运动以及八字掌手型也能有效地刺激分布在手臂及手指的肺经,可以调节手太阴肺经的经脉,促进经气的流通。经常练习这个*,可以有效防止心肺不足引起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肺胀、胸满、气喘等疾病。

  同时,下蹲的姿势可以有效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手臂的拉伸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上体直立扩胸,有利于矫正不良姿势,如驼背及肩内收,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等。炎炎夏日,若能及时并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每天“拉弓”几次,无异于是给自己的心肺买了一份无需支付现金却有着长久有效期的保单,何乐而不为呢?

   爱护“阳气”

  炎炎的夏日,为了避暑人们或者成天躲在装有空调的屋子里,或者大吃特别冷饮,但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中医认为,夏季除了防暑热外还要防“因暑取凉”,因为温度过低或食物过凉会损伤人体阳气,从而导致“阴暑”,对脾胃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贪图凉快,小心阴暑来袭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到“和谐”这个词。其实,不仅社会需要和谐,人体也是需要“和谐”的。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应天顺时”,不要与大自然“拧”着干,因为不管人类有多伟大,我们始终都无法背离人的“自然属性”。自从人类由“猿”变成“人”的那天起,就与万物一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规律。但现在,我们却越来越多地背离这个规律。

  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短短几句话,却成为指导我们夏日养生的总纲。夏天天气热,图凉快也是人之常理,为什么又要防“因暑取凉”呢?因为贪凉会损伤人体阳气。

  炎炎的夏季,总是让人望而生畏。现代人为了躲避酷暑,经常躲在空调屋里不出来。其实不仅我们怕热,古人也是怕热的。只不过当时没有空调等现代化的设备。我们的先人是很聪明的,他们发明了“扇子”。那时的扇子大多是由竹编成的,古人又称其为“摇风”或“凉友”。有钱的人家则会用绢帛制成扇子,一些文人墨客更喜欢在扇面上题上诗词,以添情趣。到了汉代,人们还发明了一种叫做“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工具,“一人运之,满堂寒战”。这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空调了。还有些人依水建成“凉屋”,例如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清皇室专门为了避暑而修建的。

  夏日图凉快自然无可非议,但中国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如果只图凉快而不知节制的话,那你的身体可能就要遭殃了。因为避暑并非越凉越好,太凉的也有可能导致暑症。这话可能让许多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只听说过某人热的中暑,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凉的中暑呢!

  其实“中暑”里的讲究是很多的。按照中医的说法,伤暑有阴、阳之分。我们平常所说的“中暑”属于阳暑,一般是由于在高湿、通风不良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待得过长而致。那么何谓“阴暑”呢?中医认为,阴暑是“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或是“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比如,你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太长,或是为了图凉快而露宿阳台,或在树阴下、凉亭中待得时间太长,都有可能引发头痛、无汗、腹痛或关节酸痛等“阴暑”症状。可以这么说,阳暑是因为周围环境太热而导致的,阴暑则是由于所处环境太冷而引发。导致阴暑的原因不仅是暑邪,还有寒邪和湿邪,所以相对于中暑的“来势汹汹”之外,阴暑似乎显得更加“温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症程绵长、湿邪缠绵,或汗出而热小退。对于阴暑症者来说,千万不能再喝绿豆汤解暑了,否则只会雪上加霜。想要减轻症状,可以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发发汗,将体内的寒、湿之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另外,服用霍香正气散也有一定的功效。

   多吃冷饮也会伤阳气

  除了待的地方不能过凉之外,吃得过凉也不好。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电扇、空调等纳凉工具只能让身上凉快,嘴巴却消受不到。为了让嘴巴也“过把瘾”,于是冷饮也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吃冷饮很方便,冰淇淋、雪糕、冰镇饮料层出不穷。其实,吃冷饮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我们的先人也是喜欢吃冷饮的。不过那时没有冰箱,富贵人家一般在冬日就会凿冰藏窖。在唐代时还出现了“冰商”,就是藏冰专业户,专门在夏天出售给需要的人。其实说起来,冰激凌的诞生也是与中国有关的。当时元朝有一种皇家冷饮,叫“冰酪”。后来此方被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后来又传至法国、英国。英国的商人将其经过改造后就成“冰激淋”了。小小一味美食,却成为人们消暑必备的佳品。总之,为了避暑,人们想出的办法可谓花样百出。

  冷饮可以吃,但也要注意度。因为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阳消则阴长,阴消则阳长。冷的东西属阴,阴盛则伤阳。夏天人体虽然旺盛,但大都浮越于外。脾喜燥恶湿,如果再多吃冷饮,寒与湿相结合,脾阳之气受损,就会导致腹泻、腹痛等症。轻的也会导致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夏天人们食欲往往会下降,就是由此所致。其实不仅是冷饮,一些寒凉的食物最好也少吃,比如冰镇西瓜。西瓜味美多汁,而且还可消暑,因此成为夏季必备的消暑水果。但西瓜本身性凉,如果再放在冰箱里冷藏,只会“雪上加霜”,你吃下肚去不消耗阳气才怪。喜欢吃西瓜的朋友不妨吃常温的,即可消暑,也不至于消耗阳气,特别是对于一些肠胃虚弱的老人、儿童,冰镇西瓜则是能不吃则不吃。

  当然,让大家做到完全不吃冷饮也是不可能的。其实,只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我们在大饱口舌之欲的同时,又不至于对健康造成危害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才叫适度呢?一般来说,喝冰镇饮料时最好不要超过一瓶,雪糕或冰激淋每天的食用量最多不能超过两只,而且两次吃的时间间隔也最好在2小时以上,这样才不会给脾胃造成负担。老人和儿童则最好不吃冷饮,以免给本来就虚弱的脾胃增加负担。平时可以吃些西红柿或是黄瓜,另外,生活中常见的白开水就是很好的解暑饮品,而且老幼皆宜。你可别小看白开水,在中医中,它有“百药之王”的美誉。一般,只要是自然冷却的白开水就可以喝,不仅可以及时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还可以调节体温,清洁人体的内环境,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

  从某一方面来讲,“和谐”就是“平衡”。《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和阳的关系就像太极图中那条美丽的“S ”线,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而养生的任务就是调和阴阳。阴阳平衡不仅是养生之道,更是人间大道,只有如此,世间万物才可始终保持一团和气的态势。

夏至养生需培阴补阳强心肺

夏至养生需培阴补阳强心肺

  对于夏天来说:养阳气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严重的一味贪图凉爽,反而会伤了阳气。那么,阳气应该如何去养呢?

   夏至养生 培阴补阳强心肺

   ■ 夏日骄阳顺正阳,培阴养阳护心神

  夏季骄阳似火,地热蒸腾,人们往往只顾眼前舒服,避热趋凉,西瓜冷饮贪得无厌,纳凉露宿犹恐不及,有些人甚至带汗跳到游泳池中,趁凉夜游。结果着凉感冒、腹痛腹泻也如雨后春笋般一个劲儿地暴涨。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地度过炎夏呢? 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应顺从自然界万物繁荣、生长旺盛的特点,重点“养阳”。

  阳气,其实就是人体的免疫力。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说,阳气对人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使人身体健康,体质强壮,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遵生八笺》说,“顺于正阳,以消暑气”,养阳有助于消暑。

  夏天出汗较多,人体阳气隆盛向外,伏阴在内,体内阳气,特别是中焦脾胃阳气相对较虚。如果整晚不盖被子或贪吃冷饮无度,势必还要动用一部分阳气来维持阴阳平衡,这样会使人体的阳气损伤更重。人们既要顺势而动,又要处处维护阳气,千万别让阳气过度的消耗。

   ■ 贪凉嗜冷易伤阳,起居饮食要有常

  盛夏酷暑,外界温度高,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为了保持身体温度的平衡,会使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汗腺敞开,不断地向外散热,以排汗降温。在中医里,这种现象叫“腠理疏泄,卫阳不固”。加之,夏日炎炎,人们睡眠少,食欲差,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如果夜间睡觉时开窗或开电扇或室外露宿或突遭雨淋受凉,这些都极容易让“虚邪贼风”乘机而入,引起夏日感冒:发热、咳嗽、头痛、全身酸楚、乏力无汗。夏夜着凉感冒虽算不得什么大病,但会让人心烦意乱,有时也会并发腭扁桃体炎、气管炎、关节炎,甚至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症候。所以,夏日也要像冬天那样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晚上睡觉时胸腹部盖好被褥;大汗后不要立即冲凉洗澡,雨淋后却要立即擦干,换上干衣服,或吃些姜汤。

  在饮食上切忌过多进食生冷。冷饮、雪糕、冰镇食品一定要尽量少吃,倒是可以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物,以温补体内耗损的脾胃阳气。平日人们习惯喝凉茶来解暑,认为多喝凉茶可以解热,防止中暑,其实这是个误区。凉茶大多苦寒,加之夏季人体内阳气比较虚弱,多饮反而会耗损体内的脾胃阳气。

   ■ 夏火扰心易伤心,养阳也需养心神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于火,火气又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心神极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心烦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自然会加重心的负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天气。” 因此,夏季养阳还必须重视养心。

  夏季最易心烦,所以养心首先要静心,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宁静的心态。静则生阴,也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阴阳协调之后,心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保养。同时还要保证不让它过度劳累,心脏是五脏之神,“管辖范围”最大,如果劳累过度,或者郁闷气恼都会使心脏受损,造成阳气、营卫之气的日渐消散。当然,您还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清降心火的食品,比方说煲一些美味的莲子汤。

  最后要注意正常的夏季作息,晚些睡、早些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只有春夏养阳,使阳气充足,才能固守体内阴精,为秋冬的健康做好充分准备。正所谓“阴根于阳,阳根于阴”。

   ■ 什锦肉柳夏至面,长阳补虚巧度夏

  在我们的民俗里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它确有一些真正的含义在里面。面是长条的,古人就取这个“长”的意思,来形容夏至这一天日最长。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体内部的阳气也要像这一天的阳光一样,要越来越长。所谓“阳气长,百病不生,阳气足,能活百岁”。所以我们在民俗上,用这种长面,来寓意我们人体的阳气也越来越长,不要虚弱。

  面的主要成分是小麦,是五谷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食品。它“秋天播种、冬季生长、春天开花、夏季结实”,具有四季中和之气。性凉味甘,能养心安神,是心病患者再好不过的食品,适宜因心血不足而致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呵欠、喜悲伤者食用。《本草拾遗》中还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可见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

  常言道:“麦吃陈,米吃新”,新下来的麦子性热,而陈麦子性质就相对平和一些了,所以不要总觉得什么都是新的好,麦子要吃旧一些的。还有,大多数人们看着精粉更细腻,就 只吃精粉,不吃标粉,其实精粉与标粉最好掺半食用,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纯食用精粉而产生的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脚气病”等营养缺乏性疾病。

  吃面条我们都有经验,不可能就干巴巴吃一碗白面,上边总会浇一些东西来拌面调味。这种东西在北方叫卤,在南方叫浇头。在夏至这一天对浇头也特别的看重,据一些传统民俗调查发现,我们古人有一个特别讲究的浇头,就是把鸡肉和猪肉混合放在一起的浇头。

  有一句话叫“雄鸡一唱天下白”,其实不是因为公鸡打鸣,太阳才升,而是太阳升起来后,公鸡感受到了时辰的变化,才打鸣。所以,鸡是最早能感受四时之气和时令之气的一种动物,它有中医传统养生学里的气和血,因而最善于补益人体的气血精神。鸡肉以家养或放养的草鸡肉为佳。

  猪肉属阴,性质较为温和,是滋阴润燥的一种肉类。它不像羊肉或者狗肉那么燥热,对于阴虚阳抗的体质,尤其是我们夏天经常出现的心头烦燥,口干舌燥,五心潮热,手心、脚心经常发烫,出汗等症状有很好的缓减作用。

  在做浇头的时候,要注意将鸡肉和猪肉,都切成肉条,也就是常说的鸡肉柳、猪肉柳。同时,再放一些干净的蔬菜,比如说胡萝卜、山药、土豆等,把这些东西也切成细长条,都取其“长”的意思,这就是营养全面丰富的夏至养生膳食——夏至面。

  谈到夏至饮食,不得不提一下现在不少年轻朋友特别钟情的一项饮食——烤羊肉串加冰啤。一到夏日的夜晚,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会变得“硝烟弥漫”,被烧烤所席卷。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不健康饮食。

  羊肉是温热性的,经炭火一烘烤它的温热之性就更重了,而且在烤羊肉串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上面还会放一些茴香、孜然以及辣椒等热性调料。这样就使得羊肉串成为一个极热的东西。如果在吃的同时饮用冰啤酒,冷热杂陈,就像天气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又冰雪交加,人体最易生病。而当五脏六腑突然接受这么一个冷热杂陈的不正常的天气洗礼的时候,也会变得无所适从。

  如果特别想吃烤羊肉串的话,您可以把佐料放少一些,不放甚至少放辣椒。同时喝一些清凉助消化的一些茶品,比如菊花茶、决明子茶,既润喉解渴,又能帮助您消化一*内的羊肉。夏至是肠胃病以及各种疾病的`高发季,人体抵抗力也有明显的下降,苦夏也更为严重。此时,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健康,让自己安然度过这个夏天。

   ■ 夏至防暑出问题,有姜无需开药方

  夏至是夏之“极”,而非夏之“到”,意思是北半球的白天时间达到最长的一天。 夏至后的三伏天将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这个时候需要做好防暑工作。可是我们的防暑工作有时难免出现问题。正所谓“求医不如求己”,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不用急着去找医生,而是可以先找找自己。

   ■ 阴气在里易生寒 驱散风寒有生姜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个节气对应《周易》的乾卦,六爻皆阳,意思是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此后阳气将渐消而阴将渐长。这时候阳气向上向外散发,所以天气炎热,但是夏季“阴气在里”,容易生冷生寒,所以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联系中医中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体其实也是一样,自从冬天过后,人的气机慢慢向外发散,发散到夏至,同样形成一种阳气在表而内部阴寒的情况。所以《伤寒论》说“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可是一到夏天,眼看烈日炎炎,暑热熏蒸,人们为了祛暑,便对各种各样的冷饮冷食特别受青睐,这时又是一些凉性水果当季之时,如果对这些非冷即凉的食物不加节制,那么就会使得胃中积寒,损伤脾胃阳气,使人出现恶风怕冷、疲乏无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口中黏腻等症状。此外,由于天气炎热,为了解除暑热,很多人喜欢吹空调,而且把室内外的温差调的很大,一不注意就出现风寒感冒,从而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生痰。我们说这些情况都是防暑不当所造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比比皆是,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姜糖饮解决这个问题。

  姜糖饮又叫姜糖葱白饮,在《中华药汤谱》里有这个方子,共需三种原料。制作的配方简单之极: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先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一共要3段,与生姜一起,加入50克水煮沸,然后取用汤水加入红糖即可饮用,喝的时候趁热一次服下,然后盖上被子睡觉,不久就会出汗。

  这个方子看起来简单,效果却是非常显着。因为除了葱白具有发散风寒发汗解表的作用之外,我们需要特别认识到姜的作用,姜通常又叫生姜,它性温味辛,有散寒和治风寒感冒的功效。所以无论是体内生寒,或是遭受了风寒感冒,都可以饮用姜糖饮。另外,从五色上讲,姜属于*食物,按照中医五行的理论,它是入脾胃的,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既能散掉胃中的的寒气,也会增进食欲。

   ■ 中暑之病有轻重 不要忘记用生姜

  我们说夏至时节防暑不当导致的内寒和风寒感冒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时候与酷暑炎炎的三伏天相隔不远,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就会导致中暑。中暑是这个时候的常见病,不是一般的风热感冒,它有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之分。

  先兆中暑一般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有的人中暑比较严重,出现了呕吐的症状,这个时候也可以食用姜汁止呕。将鲜姜用刀削去外皮,切为薄片,再切成小细丝,然后剁成细末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醋、精盐、味精、香油,调拌均匀而成。因为姜可以主治呕吐之症,被称为“呕家圣药”。

  当人中暑的情况极为严重,甚至有人中暑昏倒了,这个时候同样可以用上姜。将适量的生姜捣成汁灌入患者鼻内,他很快就能病人变得神志清醒。所以宋代大学者朱熹曾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通神明就是提神醒脑,因为姜为辛辣之物,可以开窍,窍开则气血畅通,自然神轻气爽。

  实际上,姜除了具有以上的功效外,还有其它用处。比如说一到夏天,很多人备受脚汗脚臭的困扰,就可以姜把它切成片放在水壶里烧热水用来泡脚,泡的时候再加点盐和醋。还可以用姜汤来热敷肩周炎等病,晕船晕车也可喝姜汁。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看来姜的作用还真不小,只要我们在夏至时节乃至日常备好生姜,一些小的疾病便可自行解决,怎么用得着找医生去开药方呢?

  姜的用途虽广,不过体质阴虚之人不宜食用,这些人一般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同时,对于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也不宜食用。

   ■ 左右开弓似射雕,强心健肺病魔除

  夏季是一个伤心耗肺的季节,尤其到了夏至时节,大汗淋漓,酷暑难耐,阳气外泄也越发加剧,人体犹如一个亏空的国库。各种疾病,尤其是那些叫人闻风丧胆的“着名”疾病,如冠心病、脑中卒、肺气肿等等,在此时更是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如不及时防御,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它们猖狂作法的对象。这里给您介绍一种强健心肺的*——“左右开弓似射雕”,帮您拉起这道防御战线。

  “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出自我国古老的养生*《八段锦》。据史料记载,八段锦在宋代就已经相当普及,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这套动作舒展优美,宛如一匹绚丽的锦缎,故取名为八段锦。它共由8节动作组合而成,“左右开弓似射雕”是其中的第二节。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八段锦》通过肢体的伸缩,活动了肌肉,使全身经络得到疏通,从而促进了脏腑气血的运行,有助于人体正气强壮,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套动作简单易学,运动量也不大,非常适合老年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患有某些慢性病的老年人来做。具体动作为:

  两脚自然分开,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稍立片刻;右脚向右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大腿尽可能与地面成平行,同时两臂屈肘,慢慢抬于胸前,两手半握拳,虎口向上;右手食指与拇指撑开,成“八”字形,目视右手食指,右手缓缓拉向右外方并伸直,头随手转至右侧,同时左手握拳,屈臂用力向左侧平拉,呈拉弓射箭状;深吸气,调息1~2秒钟,然后两腿起立,两臂放下,深呼气,恢复初始姿势。

  稍停片刻,换反方向做一遍。如此反复多次。

  练习这个*时,一定要注意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切莫端肩、弓腰、八字脚。侧拉之手的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则要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年老体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自行调整马步的高度,并灵活掌握运动量,即可用力做,也可不用力做,但动作一定要正确、完整。此外,还要注意精力要高度集中,呼吸要自然、均匀、轻悠,拉弓时吸气,还原时呼气。练习之初,每节动作做4次即可,等练习一段时间后,每节动作可逐步增加至20次左右,练到身上微微出汗为止。

  心是五脏之神,主血脉,泵血以营养全身。它在五脏六腑之中居于首要位置,就像国君—样,统帅和控制着其他脏腑,而其他脏腑,则在它的统一领导下,各守其职,分工合作。肺“主一身之气”,居于五脏最高位置,全身气血都由它来分配。心肺二脏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主要是通过扩胸运动,来增强心肺呼吸和血液循环的功能。同时,拉伸手臂的运动以及八字掌手型也能有效地刺激分布在手臂及手指的肺经,可以调节手太阴肺经的经脉,促进经气的流通。经常练习这个*,可以有效防止心肺不足引起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肺胀、胸满、气喘等疾病。

  同时,下蹲的姿势可以有效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手臂的拉伸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上体直立扩胸,有利于矫正不良姿势,如驼背及肩内收,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等。炎炎夏日,若能及时并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每天“拉弓”几次,无异于是给自己的心肺买了一份无需支付现金却有着长久有效期的保单,何乐而不为呢?

   爱护“阳气”

  炎炎的夏日,为了避暑人们或者成天躲在装有空调的屋子里,或者大吃特别冷饮,但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中医认为,夏季除了防暑热外还要防“因暑取凉”,因为温度过低或食物过凉会损伤人体阳气,从而导致“阴暑”,对脾胃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贪图凉快,小心阴暑来袭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到“和谐”这个词。其实,不仅社会需要和谐,人体也是需要“和谐”的。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应天顺时”,不要与大自然“拧”着干,因为不管人类有多伟大,我们始终都无法背离人的“自然属性”。自从人类由“猿”变成“人”的那天起,就与万物一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规律。但现在,我们却越来越多地背离这个规律。

  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短短几句话,却成为指导我们夏日养生的总纲。夏天天气热,图凉快也是人之常理,为什么又要防“因暑取凉”呢?因为贪凉会损伤人体阳气。

  炎炎的夏季,总是让人望而生畏。现代人为了躲避酷暑,经常躲在空调屋里不出来。其实不仅我们怕热,古人也是怕热的。只不过当时没有空调等现代化的设备。我们的先人是很聪明的,他们发明了“扇子”。那时的扇子大多是由竹编成的,古人又称其为“摇风”或“凉友”。有钱的人家则会用绢帛制成扇子,一些文人墨客更喜欢在扇面上题上诗词,以添情趣。到了汉代,人们还发明了一种叫做“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工具,“一人运之,满堂寒战”。这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空调了。还有些人依水建成“凉屋”,例如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清皇室专门为了避暑而修建的。

  夏日图凉快自然无可非议,但中国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如果只图凉快而不知节制的话,那你的身体可能就要遭殃了。因为避暑并非越凉越好,太凉的也有可能导致暑症。这话可能让许多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只听说过某人热的中暑,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凉的中暑呢!

  其实“中暑”里的讲究是很多的。按照中医的说法,伤暑有阴、阳之分。我们平常所说的“中暑”属于阳暑,一般是由于在高湿、通风不良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待得过长而致。那么何谓“阴暑”呢?中医认为,阴暑是“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或是“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比如,你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太长,或是为了图凉快而露宿阳台,或在树阴下、凉亭中待得时间太长,都有可能引发头痛、无汗、腹痛或关节酸痛等“阴暑”症状。可以这么说,阳暑是因为周围环境太热而导致的,阴暑则是由于所处环境太冷而引发。导致阴暑的原因不仅是暑邪,还有寒邪和湿邪,所以相对于中暑的“来势汹汹”之外,阴暑似乎显得更加“温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症程绵长、湿邪缠绵,或汗出而热小退。对于阴暑症者来说,千万不能再喝绿豆汤解暑了,否则只会雪上加霜。想要减轻症状,可以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发发汗,将体内的寒、湿之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另外,服用霍香正气散也有一定的功效。

   多吃冷饮也会伤阳气

  除了待的地方不能过凉之外,吃得过凉也不好。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电扇、空调等纳凉工具只能让身上凉快,嘴巴却消受不到。为了让嘴巴也“过把瘾”,于是冷饮也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吃冷饮很方便,冰淇淋、雪糕、冰镇饮料层出不穷。其实,吃冷饮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我们的先人也是喜欢吃冷饮的。不过那时没有冰箱,富贵人家一般在冬日就会凿冰藏窖。在唐代时还出现了“冰商”,就是藏冰专业户,专门在夏天出售给需要的人。其实说起来,冰激凌的诞生也是与中国有关的。当时元朝有一种皇家冷饮,叫“冰酪”。后来此方被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后来又传至法国、英国。英国的商人将其经过改造后就成“冰激淋”了。小小一味美食,却成为人们消暑必备的佳品。总之,为了避暑,人们想出的办法可谓花样百出。

  冷饮可以吃,但也要注意度。因为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阳消则阴长,阴消则阳长。冷的东西属阴,阴盛则伤阳。夏天人体虽然旺盛,但大都浮越于外。脾喜燥恶湿,如果再多吃冷饮,寒与湿相结合,脾阳之气受损,就会导致腹泻、腹痛等症。轻的也会导致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夏天人们食欲往往会下降,就是由此所致。其实不仅是冷饮,一些寒凉的食物最好也少吃,比如冰镇西瓜。西瓜味美多汁,而且还可消暑,因此成为夏季必备的消暑水果。但西瓜本身性凉,如果再放在冰箱里冷藏,只会“雪上加霜”,你吃下肚去不消耗阳气才怪。喜欢吃西瓜的朋友不妨吃常温的,即可消暑,也不至于消耗阳气,特别是对于一些肠胃虚弱的老人、儿童,冰镇西瓜则是能不吃则不吃。

  当然,让大家做到完全不吃冷饮也是不可能的。其实,只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我们在大饱口舌之欲的同时,又不至于对健康造成危害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才叫适度呢?一般来说,喝冰镇饮料时最好不要超过一瓶,雪糕或冰激淋每天的食用量最多不能超过两只,而且两次吃的时间间隔也最好在2小时以上,这样才不会给脾胃造成负担。老人和儿童则最好不吃冷饮,以免给本来就虚弱的脾胃增加负担。平时可以吃些西红柿或是黄瓜,另外,生活中常见的白开水就是很好的解暑饮品,而且老幼皆宜。你可别小看白开水,在中医中,它有“百药之王”的美誉。一般,只要是自然冷却的白开水就可以喝,不仅可以及时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还可以调节体温,清洁人体的内环境,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

  从某一方面来讲,“和谐”就是“平衡”。《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和阳的关系就像太极图中那条美丽的“S ”线,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而养生的任务就是调和阴阳。阴阳平衡不仅是养生之道,更是人间大道,只有如此,世间万物才可始终保持一团和气的态势。

夏至养生需培阴补阳强心肺

夏至养生需培阴补阳强心肺

  对于夏天来说:养阳气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严重的一味贪图凉爽,反而会伤了阳气。那么,阳气应该如何去养呢?

   夏至养生 培阴补阳强心肺

   ■ 夏日骄阳顺正阳,培阴养阳护心神

  夏季骄阳似火,地热蒸腾,人们往往只顾眼前舒服,避热趋凉,西瓜冷饮贪得无厌,纳凉露宿犹恐不及,有些人甚至带汗跳到游泳池中,趁凉夜游。结果着凉感冒、腹痛腹泻也如雨后春笋般一个劲儿地暴涨。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地度过炎夏呢? 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应顺从自然界万物繁荣、生长旺盛的特点,重点“养阳”。

  阳气,其实就是人体的免疫力。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说,阳气对人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使人身体健康,体质强壮,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遵生八笺》说,“顺于正阳,以消暑气”,养阳有助于消暑。

  夏天出汗较多,人体阳气隆盛向外,伏阴在内,体内阳气,特别是中焦脾胃阳气相对较虚。如果整晚不盖被子或贪吃冷饮无度,势必还要动用一部分阳气来维持阴阳平衡,这样会使人体的阳气损伤更重。人们既要顺势而动,又要处处维护阳气,千万别让阳气过度的消耗。

   ■ 贪凉嗜冷易伤阳,起居饮食要有常

  盛夏酷暑,外界温度高,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为了保持身体温度的平衡,会使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汗腺敞开,不断地向外散热,以排汗降温。在中医里,这种现象叫“腠理疏泄,卫阳不固”。加之,夏日炎炎,人们睡眠少,食欲差,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如果夜间睡觉时开窗或开电扇或室外露宿或突遭雨淋受凉,这些都极容易让“虚邪贼风”乘机而入,引起夏日感冒:发热、咳嗽、头痛、全身酸楚、乏力无汗。夏夜着凉感冒虽算不得什么大病,但会让人心烦意乱,有时也会并发腭扁桃体炎、气管炎、关节炎,甚至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症候。所以,夏日也要像冬天那样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晚上睡觉时胸腹部盖好被褥;大汗后不要立即冲凉洗澡,雨淋后却要立即擦干,换上干衣服,或吃些姜汤。

  在饮食上切忌过多进食生冷。冷饮、雪糕、冰镇食品一定要尽量少吃,倒是可以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物,以温补体内耗损的脾胃阳气。平日人们习惯喝凉茶来解暑,认为多喝凉茶可以解热,防止中暑,其实这是个误区。凉茶大多苦寒,加之夏季人体内阳气比较虚弱,多饮反而会耗损体内的脾胃阳气。

   ■ 夏火扰心易伤心,养阳也需养心神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于火,火气又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心神极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心烦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自然会加重心的负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天气。” 因此,夏季养阳还必须重视养心。

  夏季最易心烦,所以养心首先要静心,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宁静的心态。静则生阴,也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阴阳协调之后,心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保养。同时还要保证不让它过度劳累,心脏是五脏之神,“管辖范围”最大,如果劳累过度,或者郁闷气恼都会使心脏受损,造成阳气、营卫之气的日渐消散。当然,您还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清降心火的食品,比方说煲一些美味的莲子汤。

  最后要注意正常的夏季作息,晚些睡、早些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只有春夏养阳,使阳气充足,才能固守体内阴精,为秋冬的健康做好充分准备。正所谓“阴根于阳,阳根于阴”。

   ■ 什锦肉柳夏至面,长阳补虚巧度夏

  在我们的民俗里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它确有一些真正的含义在里面。面是长条的,古人就取这个“长”的意思,来形容夏至这一天日最长。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体内部的阳气也要像这一天的阳光一样,要越来越长。所谓“阳气长,百病不生,阳气足,能活百岁”。所以我们在民俗上,用这种长面,来寓意我们人体的阳气也越来越长,不要虚弱。

  面的主要成分是小麦,是五谷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食品。它“秋天播种、冬季生长、春天开花、夏季结实”,具有四季中和之气。性凉味甘,能养心安神,是心病患者再好不过的食品,适宜因心血不足而致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呵欠、喜悲伤者食用。《本草拾遗》中还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可见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

  常言道:“麦吃陈,米吃新”,新下来的麦子性热,而陈麦子性质就相对平和一些了,所以不要总觉得什么都是新的好,麦子要吃旧一些的。还有,大多数人们看着精粉更细腻,就 只吃精粉,不吃标粉,其实精粉与标粉最好掺半食用,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纯食用精粉而产生的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脚气病”等营养缺乏性疾病。

  吃面条我们都有经验,不可能就干巴巴吃一碗白面,上边总会浇一些东西来拌面调味。这种东西在北方叫卤,在南方叫浇头。在夏至这一天对浇头也特别的看重,据一些传统民俗调查发现,我们古人有一个特别讲究的浇头,就是把鸡肉和猪肉混合放在一起的浇头。

  有一句话叫“雄鸡一唱天下白”,其实不是因为公鸡打鸣,太阳才升,而是太阳升起来后,公鸡感受到了时辰的变化,才打鸣。所以,鸡是最早能感受四时之气和时令之气的一种动物,它有中医传统养生学里的气和血,因而最善于补益人体的气血精神。鸡肉以家养或放养的草鸡肉为佳。

  猪肉属阴,性质较为温和,是滋阴润燥的一种肉类。它不像羊肉或者狗肉那么燥热,对于阴虚阳抗的体质,尤其是我们夏天经常出现的心头烦燥,口干舌燥,五心潮热,手心、脚心经常发烫,出汗等症状有很好的缓减作用。

  在做浇头的时候,要注意将鸡肉和猪肉,都切成肉条,也就是常说的鸡肉柳、猪肉柳。同时,再放一些干净的蔬菜,比如说胡萝卜、山药、土豆等,把这些东西也切成细长条,都取其“长”的意思,这就是营养全面丰富的夏至养生膳食——夏至面。

  谈到夏至饮食,不得不提一下现在不少年轻朋友特别钟情的一项饮食——烤羊肉串加冰啤。一到夏日的夜晚,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会变得“硝烟弥漫”,被烧烤所席卷。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不健康饮食。

  羊肉是温热性的,经炭火一烘烤它的温热之性就更重了,而且在烤羊肉串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上面还会放一些茴香、孜然以及辣椒等热性调料。这样就使得羊肉串成为一个极热的东西。如果在吃的同时饮用冰啤酒,冷热杂陈,就像天气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又冰雪交加,人体最易生病。而当五脏六腑突然接受这么一个冷热杂陈的不正常的天气洗礼的时候,也会变得无所适从。

  如果特别想吃烤羊肉串的话,您可以把佐料放少一些,不放甚至少放辣椒。同时喝一些清凉助消化的一些茶品,比如菊花茶、决明子茶,既润喉解渴,又能帮助您消化一*内的羊肉。夏至是肠胃病以及各种疾病的`高发季,人体抵抗力也有明显的下降,苦夏也更为严重。此时,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健康,让自己安然度过这个夏天。

   ■ 夏至防暑出问题,有姜无需开药方

  夏至是夏之“极”,而非夏之“到”,意思是北半球的白天时间达到最长的一天。 夏至后的三伏天将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这个时候需要做好防暑工作。可是我们的防暑工作有时难免出现问题。正所谓“求医不如求己”,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不用急着去找医生,而是可以先找找自己。

   ■ 阴气在里易生寒 驱散风寒有生姜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个节气对应《周易》的乾卦,六爻皆阳,意思是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此后阳气将渐消而阴将渐长。这时候阳气向上向外散发,所以天气炎热,但是夏季“阴气在里”,容易生冷生寒,所以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联系中医中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体其实也是一样,自从冬天过后,人的气机慢慢向外发散,发散到夏至,同样形成一种阳气在表而内部阴寒的情况。所以《伤寒论》说“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可是一到夏天,眼看烈日炎炎,暑热熏蒸,人们为了祛暑,便对各种各样的冷饮冷食特别受青睐,这时又是一些凉性水果当季之时,如果对这些非冷即凉的食物不加节制,那么就会使得胃中积寒,损伤脾胃阳气,使人出现恶风怕冷、疲乏无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口中黏腻等症状。此外,由于天气炎热,为了解除暑热,很多人喜欢吹空调,而且把室内外的温差调的很大,一不注意就出现风寒感冒,从而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生痰。我们说这些情况都是防暑不当所造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比比皆是,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姜糖饮解决这个问题。

  姜糖饮又叫姜糖葱白饮,在《中华药汤谱》里有这个方子,共需三种原料。制作的配方简单之极: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先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一共要3段,与生姜一起,加入50克水煮沸,然后取用汤水加入红糖即可饮用,喝的时候趁热一次服下,然后盖上被子睡觉,不久就会出汗。

  这个方子看起来简单,效果却是非常显着。因为除了葱白具有发散风寒发汗解表的作用之外,我们需要特别认识到姜的作用,姜通常又叫生姜,它性温味辛,有散寒和治风寒感冒的功效。所以无论是体内生寒,或是遭受了风寒感冒,都可以饮用姜糖饮。另外,从五色上讲,姜属于*食物,按照中医五行的理论,它是入脾胃的,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既能散掉胃中的的寒气,也会增进食欲。

   ■ 中暑之病有轻重 不要忘记用生姜

  我们说夏至时节防暑不当导致的内寒和风寒感冒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时候与酷暑炎炎的三伏天相隔不远,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就会导致中暑。中暑是这个时候的常见病,不是一般的风热感冒,它有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之分。

  先兆中暑一般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有的人中暑比较严重,出现了呕吐的症状,这个时候也可以食用姜汁止呕。将鲜姜用刀削去外皮,切为薄片,再切成小细丝,然后剁成细末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醋、精盐、味精、香油,调拌均匀而成。因为姜可以主治呕吐之症,被称为“呕家圣药”。

  当人中暑的情况极为严重,甚至有人中暑昏倒了,这个时候同样可以用上姜。将适量的生姜捣成汁灌入患者鼻内,他很快就能病人变得神志清醒。所以宋代大学者朱熹曾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通神明就是提神醒脑,因为姜为辛辣之物,可以开窍,窍开则气血畅通,自然神轻气爽。

  实际上,姜除了具有以上的功效外,还有其它用处。比如说一到夏天,很多人备受脚汗脚臭的困扰,就可以姜把它切成片放在水壶里烧热水用来泡脚,泡的时候再加点盐和醋。还可以用姜汤来热敷肩周炎等病,晕船晕车也可喝姜汁。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看来姜的作用还真不小,只要我们在夏至时节乃至日常备好生姜,一些小的疾病便可自行解决,怎么用得着找医生去开药方呢?

  姜的用途虽广,不过体质阴虚之人不宜食用,这些人一般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同时,对于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也不宜食用。

   ■ 左右开弓似射雕,强心健肺病魔除

  夏季是一个伤心耗肺的季节,尤其到了夏至时节,大汗淋漓,酷暑难耐,阳气外泄也越发加剧,人体犹如一个亏空的国库。各种疾病,尤其是那些叫人闻风丧胆的“着名”疾病,如冠心病、脑中卒、肺气肿等等,在此时更是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如不及时防御,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它们猖狂作法的对象。这里给您介绍一种强健心肺的*——“左右开弓似射雕”,帮您拉起这道防御战线。

  “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出自我国古老的养生*《八段锦》。据史料记载,八段锦在宋代就已经相当普及,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这套动作舒展优美,宛如一匹绚丽的锦缎,故取名为八段锦。它共由8节动作组合而成,“左右开弓似射雕”是其中的第二节。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八段锦》通过肢体的伸缩,活动了肌肉,使全身经络得到疏通,从而促进了脏腑气血的运行,有助于人体正气强壮,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套动作简单易学,运动量也不大,非常适合老年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患有某些慢性病的老年人来做。具体动作为:

  两脚自然分开,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稍立片刻;右脚向右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大腿尽可能与地面成平行,同时两臂屈肘,慢慢抬于胸前,两手半握拳,虎口向上;右手食指与拇指撑开,成“八”字形,目视右手食指,右手缓缓拉向右外方并伸直,头随手转至右侧,同时左手握拳,屈臂用力向左侧平拉,呈拉弓射箭状;深吸气,调息1~2秒钟,然后两腿起立,两臂放下,深呼气,恢复初始姿势。

  稍停片刻,换反方向做一遍。如此反复多次。

  练习这个*时,一定要注意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切莫端肩、弓腰、八字脚。侧拉之手的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则要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年老体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自行调整马步的高度,并灵活掌握运动量,即可用力做,也可不用力做,但动作一定要正确、完整。此外,还要注意精力要高度集中,呼吸要自然、均匀、轻悠,拉弓时吸气,还原时呼气。练习之初,每节动作做4次即可,等练习一段时间后,每节动作可逐步增加至20次左右,练到身上微微出汗为止。

  心是五脏之神,主血脉,泵血以营养全身。它在五脏六腑之中居于首要位置,就像国君—样,统帅和控制着其他脏腑,而其他脏腑,则在它的统一领导下,各守其职,分工合作。肺“主一身之气”,居于五脏最高位置,全身气血都由它来分配。心肺二脏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主要是通过扩胸运动,来增强心肺呼吸和血液循环的功能。同时,拉伸手臂的运动以及八字掌手型也能有效地刺激分布在手臂及手指的肺经,可以调节手太阴肺经的经脉,促进经气的流通。经常练习这个*,可以有效防止心肺不足引起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肺胀、胸满、气喘等疾病。

  同时,下蹲的姿势可以有效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手臂的拉伸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上体直立扩胸,有利于矫正不良姿势,如驼背及肩内收,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等。炎炎夏日,若能及时并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每天“拉弓”几次,无异于是给自己的心肺买了一份无需支付现金却有着长久有效期的保单,何乐而不为呢?

   爱护“阳气”

  炎炎的夏日,为了避暑人们或者成天躲在装有空调的屋子里,或者大吃特别冷饮,但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中医认为,夏季除了防暑热外还要防“因暑取凉”,因为温度过低或食物过凉会损伤人体阳气,从而导致“阴暑”,对脾胃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贪图凉快,小心阴暑来袭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到“和谐”这个词。其实,不仅社会需要和谐,人体也是需要“和谐”的。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应天顺时”,不要与大自然“拧”着干,因为不管人类有多伟大,我们始终都无法背离人的“自然属性”。自从人类由“猿”变成“人”的那天起,就与万物一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规律。但现在,我们却越来越多地背离这个规律。

  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短短几句话,却成为指导我们夏日养生的总纲。夏天天气热,图凉快也是人之常理,为什么又要防“因暑取凉”呢?因为贪凉会损伤人体阳气。

  炎炎的夏季,总是让人望而生畏。现代人为了躲避酷暑,经常躲在空调屋里不出来。其实不仅我们怕热,古人也是怕热的。只不过当时没有空调等现代化的设备。我们的先人是很聪明的,他们发明了“扇子”。那时的扇子大多是由竹编成的,古人又称其为“摇风”或“凉友”。有钱的人家则会用绢帛制成扇子,一些文人墨客更喜欢在扇面上题上诗词,以添情趣。到了汉代,人们还发明了一种叫做“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工具,“一人运之,满堂寒战”。这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空调了。还有些人依水建成“凉屋”,例如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清皇室专门为了避暑而修建的。

  夏日图凉快自然无可非议,但中国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如果只图凉快而不知节制的话,那你的身体可能就要遭殃了。因为避暑并非越凉越好,太凉的也有可能导致暑症。这话可能让许多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只听说过某人热的中暑,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凉的中暑呢!

  其实“中暑”里的讲究是很多的。按照中医的说法,伤暑有阴、阳之分。我们平常所说的“中暑”属于阳暑,一般是由于在高湿、通风不良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待得过长而致。那么何谓“阴暑”呢?中医认为,阴暑是“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或是“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比如,你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太长,或是为了图凉快而露宿阳台,或在树阴下、凉亭中待得时间太长,都有可能引发头痛、无汗、腹痛或关节酸痛等“阴暑”症状。可以这么说,阳暑是因为周围环境太热而导致的,阴暑则是由于所处环境太冷而引发。导致阴暑的原因不仅是暑邪,还有寒邪和湿邪,所以相对于中暑的“来势汹汹”之外,阴暑似乎显得更加“温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症程绵长、湿邪缠绵,或汗出而热小退。对于阴暑症者来说,千万不能再喝绿豆汤解暑了,否则只会雪上加霜。想要减轻症状,可以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发发汗,将体内的寒、湿之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另外,服用霍香正气散也有一定的功效。

   多吃冷饮也会伤阳气

  除了待的地方不能过凉之外,吃得过凉也不好。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电扇、空调等纳凉工具只能让身上凉快,嘴巴却消受不到。为了让嘴巴也“过把瘾”,于是冷饮也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吃冷饮很方便,冰淇淋、雪糕、冰镇饮料层出不穷。其实,吃冷饮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我们的先人也是喜欢吃冷饮的。不过那时没有冰箱,富贵人家一般在冬日就会凿冰藏窖。在唐代时还出现了“冰商”,就是藏冰专业户,专门在夏天出售给需要的人。其实说起来,冰激凌的诞生也是与中国有关的。当时元朝有一种皇家冷饮,叫“冰酪”。后来此方被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后来又传至法国、英国。英国的商人将其经过改造后就成“冰激淋”了。小小一味美食,却成为人们消暑必备的佳品。总之,为了避暑,人们想出的办法可谓花样百出。

  冷饮可以吃,但也要注意度。因为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阳消则阴长,阴消则阳长。冷的东西属阴,阴盛则伤阳。夏天人体虽然旺盛,但大都浮越于外。脾喜燥恶湿,如果再多吃冷饮,寒与湿相结合,脾阳之气受损,就会导致腹泻、腹痛等症。轻的也会导致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夏天人们食欲往往会下降,就是由此所致。其实不仅是冷饮,一些寒凉的食物最好也少吃,比如冰镇西瓜。西瓜味美多汁,而且还可消暑,因此成为夏季必备的消暑水果。但西瓜本身性凉,如果再放在冰箱里冷藏,只会“雪上加霜”,你吃下肚去不消耗阳气才怪。喜欢吃西瓜的朋友不妨吃常温的,即可消暑,也不至于消耗阳气,特别是对于一些肠胃虚弱的老人、儿童,冰镇西瓜则是能不吃则不吃。

  当然,让大家做到完全不吃冷饮也是不可能的。其实,只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我们在大饱口舌之欲的同时,又不至于对健康造成危害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才叫适度呢?一般来说,喝冰镇饮料时最好不要超过一瓶,雪糕或冰激淋每天的食用量最多不能超过两只,而且两次吃的时间间隔也最好在2小时以上,这样才不会给脾胃造成负担。老人和儿童则最好不吃冷饮,以免给本来就虚弱的脾胃增加负担。平时可以吃些西红柿或是黄瓜,另外,生活中常见的白开水就是很好的解暑饮品,而且老幼皆宜。你可别小看白开水,在中医中,它有“百药之王”的美誉。一般,只要是自然冷却的白开水就可以喝,不仅可以及时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还可以调节体温,清洁人体的内环境,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

  从某一方面来讲,“和谐”就是“平衡”。《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和阳的关系就像太极图中那条美丽的“S ”线,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而养生的任务就是调和阴阳。阴阳平衡不仅是养生之道,更是人间大道,只有如此,世间万物才可始终保持一团和气的态势。

夏至养生需培阴补阳强心肺

夏至养生需培阴补阳强心肺

  对于夏天来说:养阳气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严重的一味贪图凉爽,反而会伤了阳气。那么,阳气应该如何去养呢?

   夏至养生 培阴补阳强心肺

   ■ 夏日骄阳顺正阳,培阴养阳护心神

  夏季骄阳似火,地热蒸腾,人们往往只顾眼前舒服,避热趋凉,西瓜冷饮贪得无厌,纳凉露宿犹恐不及,有些人甚至带汗跳到游泳池中,趁凉夜游。结果着凉感冒、腹痛腹泻也如雨后春笋般一个劲儿地暴涨。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地度过炎夏呢? 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应顺从自然界万物繁荣、生长旺盛的特点,重点“养阳”。

  阳气,其实就是人体的免疫力。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说,阳气对人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使人身体健康,体质强壮,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遵生八笺》说,“顺于正阳,以消暑气”,养阳有助于消暑。

  夏天出汗较多,人体阳气隆盛向外,伏阴在内,体内阳气,特别是中焦脾胃阳气相对较虚。如果整晚不盖被子或贪吃冷饮无度,势必还要动用一部分阳气来维持阴阳平衡,这样会使人体的阳气损伤更重。人们既要顺势而动,又要处处维护阳气,千万别让阳气过度的消耗。

   ■ 贪凉嗜冷易伤阳,起居饮食要有常

  盛夏酷暑,外界温度高,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为了保持身体温度的平衡,会使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汗腺敞开,不断地向外散热,以排汗降温。在中医里,这种现象叫“腠理疏泄,卫阳不固”。加之,夏日炎炎,人们睡眠少,食欲差,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如果夜间睡觉时开窗或开电扇或室外露宿或突遭雨淋受凉,这些都极容易让“虚邪贼风”乘机而入,引起夏日感冒:发热、咳嗽、头痛、全身酸楚、乏力无汗。夏夜着凉感冒虽算不得什么大病,但会让人心烦意乱,有时也会并发腭扁桃体炎、气管炎、关节炎,甚至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症候。所以,夏日也要像冬天那样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晚上睡觉时胸腹部盖好被褥;大汗后不要立即冲凉洗澡,雨淋后却要立即擦干,换上干衣服,或吃些姜汤。

  在饮食上切忌过多进食生冷。冷饮、雪糕、冰镇食品一定要尽量少吃,倒是可以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物,以温补体内耗损的脾胃阳气。平日人们习惯喝凉茶来解暑,认为多喝凉茶可以解热,防止中暑,其实这是个误区。凉茶大多苦寒,加之夏季人体内阳气比较虚弱,多饮反而会耗损体内的脾胃阳气。

   ■ 夏火扰心易伤心,养阳也需养心神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于火,火气又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心神极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心烦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自然会加重心的负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天气。” 因此,夏季养阳还必须重视养心。

  夏季最易心烦,所以养心首先要静心,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宁静的心态。静则生阴,也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阴阳协调之后,心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保养。同时还要保证不让它过度劳累,心脏是五脏之神,“管辖范围”最大,如果劳累过度,或者郁闷气恼都会使心脏受损,造成阳气、营卫之气的日渐消散。当然,您还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清降心火的食品,比方说煲一些美味的莲子汤。

  最后要注意正常的夏季作息,晚些睡、早些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只有春夏养阳,使阳气充足,才能固守体内阴精,为秋冬的健康做好充分准备。正所谓“阴根于阳,阳根于阴”。

   ■ 什锦肉柳夏至面,长阳补虚巧度夏

  在我们的民俗里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它确有一些真正的含义在里面。面是长条的,古人就取这个“长”的意思,来形容夏至这一天日最长。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体内部的阳气也要像这一天的阳光一样,要越来越长。所谓“阳气长,百病不生,阳气足,能活百岁”。所以我们在民俗上,用这种长面,来寓意我们人体的阳气也越来越长,不要虚弱。

  面的主要成分是小麦,是五谷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食品。它“秋天播种、冬季生长、春天开花、夏季结实”,具有四季中和之气。性凉味甘,能养心安神,是心病患者再好不过的食品,适宜因心血不足而致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呵欠、喜悲伤者食用。《本草拾遗》中还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可见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

  常言道:“麦吃陈,米吃新”,新下来的麦子性热,而陈麦子性质就相对平和一些了,所以不要总觉得什么都是新的好,麦子要吃旧一些的。还有,大多数人们看着精粉更细腻,就 只吃精粉,不吃标粉,其实精粉与标粉最好掺半食用,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纯食用精粉而产生的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脚气病”等营养缺乏性疾病。

  吃面条我们都有经验,不可能就干巴巴吃一碗白面,上边总会浇一些东西来拌面调味。这种东西在北方叫卤,在南方叫浇头。在夏至这一天对浇头也特别的看重,据一些传统民俗调查发现,我们古人有一个特别讲究的浇头,就是把鸡肉和猪肉混合放在一起的浇头。

  有一句话叫“雄鸡一唱天下白”,其实不是因为公鸡打鸣,太阳才升,而是太阳升起来后,公鸡感受到了时辰的变化,才打鸣。所以,鸡是最早能感受四时之气和时令之气的一种动物,它有中医传统养生学里的气和血,因而最善于补益人体的气血精神。鸡肉以家养或放养的草鸡肉为佳。

  猪肉属阴,性质较为温和,是滋阴润燥的一种肉类。它不像羊肉或者狗肉那么燥热,对于阴虚阳抗的体质,尤其是我们夏天经常出现的心头烦燥,口干舌燥,五心潮热,手心、脚心经常发烫,出汗等症状有很好的缓减作用。

  在做浇头的时候,要注意将鸡肉和猪肉,都切成肉条,也就是常说的鸡肉柳、猪肉柳。同时,再放一些干净的蔬菜,比如说胡萝卜、山药、土豆等,把这些东西也切成细长条,都取其“长”的意思,这就是营养全面丰富的夏至养生膳食——夏至面。

  谈到夏至饮食,不得不提一下现在不少年轻朋友特别钟情的一项饮食——烤羊肉串加冰啤。一到夏日的夜晚,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会变得“硝烟弥漫”,被烧烤所席卷。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不健康饮食。

  羊肉是温热性的,经炭火一烘烤它的温热之性就更重了,而且在烤羊肉串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上面还会放一些茴香、孜然以及辣椒等热性调料。这样就使得羊肉串成为一个极热的东西。如果在吃的同时饮用冰啤酒,冷热杂陈,就像天气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又冰雪交加,人体最易生病。而当五脏六腑突然接受这么一个冷热杂陈的不正常的天气洗礼的时候,也会变得无所适从。

  如果特别想吃烤羊肉串的话,您可以把佐料放少一些,不放甚至少放辣椒。同时喝一些清凉助消化的一些茶品,比如菊花茶、决明子茶,既润喉解渴,又能帮助您消化一*内的羊肉。夏至是肠胃病以及各种疾病的`高发季,人体抵抗力也有明显的下降,苦夏也更为严重。此时,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健康,让自己安然度过这个夏天。

   ■ 夏至防暑出问题,有姜无需开药方

  夏至是夏之“极”,而非夏之“到”,意思是北半球的白天时间达到最长的一天。 夏至后的三伏天将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这个时候需要做好防暑工作。可是我们的防暑工作有时难免出现问题。正所谓“求医不如求己”,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不用急着去找医生,而是可以先找找自己。

   ■ 阴气在里易生寒 驱散风寒有生姜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个节气对应《周易》的乾卦,六爻皆阳,意思是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此后阳气将渐消而阴将渐长。这时候阳气向上向外散发,所以天气炎热,但是夏季“阴气在里”,容易生冷生寒,所以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联系中医中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体其实也是一样,自从冬天过后,人的气机慢慢向外发散,发散到夏至,同样形成一种阳气在表而内部阴寒的情况。所以《伤寒论》说“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可是一到夏天,眼看烈日炎炎,暑热熏蒸,人们为了祛暑,便对各种各样的冷饮冷食特别受青睐,这时又是一些凉性水果当季之时,如果对这些非冷即凉的食物不加节制,那么就会使得胃中积寒,损伤脾胃阳气,使人出现恶风怕冷、疲乏无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口中黏腻等症状。此外,由于天气炎热,为了解除暑热,很多人喜欢吹空调,而且把室内外的温差调的很大,一不注意就出现风寒感冒,从而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生痰。我们说这些情况都是防暑不当所造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比比皆是,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姜糖饮解决这个问题。

  姜糖饮又叫姜糖葱白饮,在《中华药汤谱》里有这个方子,共需三种原料。制作的配方简单之极: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先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一共要3段,与生姜一起,加入50克水煮沸,然后取用汤水加入红糖即可饮用,喝的时候趁热一次服下,然后盖上被子睡觉,不久就会出汗。

  这个方子看起来简单,效果却是非常显着。因为除了葱白具有发散风寒发汗解表的作用之外,我们需要特别认识到姜的作用,姜通常又叫生姜,它性温味辛,有散寒和治风寒感冒的功效。所以无论是体内生寒,或是遭受了风寒感冒,都可以饮用姜糖饮。另外,从五色上讲,姜属于*食物,按照中医五行的理论,它是入脾胃的,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既能散掉胃中的的寒气,也会增进食欲。

   ■ 中暑之病有轻重 不要忘记用生姜

  我们说夏至时节防暑不当导致的内寒和风寒感冒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时候与酷暑炎炎的三伏天相隔不远,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就会导致中暑。中暑是这个时候的常见病,不是一般的风热感冒,它有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之分。

  先兆中暑一般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有的人中暑比较严重,出现了呕吐的症状,这个时候也可以食用姜汁止呕。将鲜姜用刀削去外皮,切为薄片,再切成小细丝,然后剁成细末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醋、精盐、味精、香油,调拌均匀而成。因为姜可以主治呕吐之症,被称为“呕家圣药”。

  当人中暑的情况极为严重,甚至有人中暑昏倒了,这个时候同样可以用上姜。将适量的生姜捣成汁灌入患者鼻内,他很快就能病人变得神志清醒。所以宋代大学者朱熹曾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通神明就是提神醒脑,因为姜为辛辣之物,可以开窍,窍开则气血畅通,自然神轻气爽。

  实际上,姜除了具有以上的功效外,还有其它用处。比如说一到夏天,很多人备受脚汗脚臭的困扰,就可以姜把它切成片放在水壶里烧热水用来泡脚,泡的时候再加点盐和醋。还可以用姜汤来热敷肩周炎等病,晕船晕车也可喝姜汁。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看来姜的作用还真不小,只要我们在夏至时节乃至日常备好生姜,一些小的疾病便可自行解决,怎么用得着找医生去开药方呢?

  姜的用途虽广,不过体质阴虚之人不宜食用,这些人一般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同时,对于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也不宜食用。

   ■ 左右开弓似射雕,强心健肺病魔除

  夏季是一个伤心耗肺的季节,尤其到了夏至时节,大汗淋漓,酷暑难耐,阳气外泄也越发加剧,人体犹如一个亏空的国库。各种疾病,尤其是那些叫人闻风丧胆的“着名”疾病,如冠心病、脑中卒、肺气肿等等,在此时更是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如不及时防御,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它们猖狂作法的对象。这里给您介绍一种强健心肺的*——“左右开弓似射雕”,帮您拉起这道防御战线。

  “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出自我国古老的养生*《八段锦》。据史料记载,八段锦在宋代就已经相当普及,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这套动作舒展优美,宛如一匹绚丽的锦缎,故取名为八段锦。它共由8节动作组合而成,“左右开弓似射雕”是其中的第二节。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八段锦》通过肢体的伸缩,活动了肌肉,使全身经络得到疏通,从而促进了脏腑气血的运行,有助于人体正气强壮,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套动作简单易学,运动量也不大,非常适合老年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患有某些慢性病的老年人来做。具体动作为:

  两脚自然分开,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稍立片刻;右脚向右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大腿尽可能与地面成平行,同时两臂屈肘,慢慢抬于胸前,两手半握拳,虎口向上;右手食指与拇指撑开,成“八”字形,目视右手食指,右手缓缓拉向右外方并伸直,头随手转至右侧,同时左手握拳,屈臂用力向左侧平拉,呈拉弓射箭状;深吸气,调息1~2秒钟,然后两腿起立,两臂放下,深呼气,恢复初始姿势。

  稍停片刻,换反方向做一遍。如此反复多次。

  练习这个*时,一定要注意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切莫端肩、弓腰、八字脚。侧拉之手的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则要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年老体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自行调整马步的高度,并灵活掌握运动量,即可用力做,也可不用力做,但动作一定要正确、完整。此外,还要注意精力要高度集中,呼吸要自然、均匀、轻悠,拉弓时吸气,还原时呼气。练习之初,每节动作做4次即可,等练习一段时间后,每节动作可逐步增加至20次左右,练到身上微微出汗为止。

  心是五脏之神,主血脉,泵血以营养全身。它在五脏六腑之中居于首要位置,就像国君—样,统帅和控制着其他脏腑,而其他脏腑,则在它的统一领导下,各守其职,分工合作。肺“主一身之气”,居于五脏最高位置,全身气血都由它来分配。心肺二脏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主要是通过扩胸运动,来增强心肺呼吸和血液循环的功能。同时,拉伸手臂的运动以及八字掌手型也能有效地刺激分布在手臂及手指的肺经,可以调节手太阴肺经的经脉,促进经气的流通。经常练习这个*,可以有效防止心肺不足引起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肺胀、胸满、气喘等疾病。

  同时,下蹲的姿势可以有效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手臂的拉伸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上体直立扩胸,有利于矫正不良姿势,如驼背及肩内收,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等。炎炎夏日,若能及时并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每天“拉弓”几次,无异于是给自己的心肺买了一份无需支付现金却有着长久有效期的保单,何乐而不为呢?

   爱护“阳气”

  炎炎的夏日,为了避暑人们或者成天躲在装有空调的屋子里,或者大吃特别冷饮,但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中医认为,夏季除了防暑热外还要防“因暑取凉”,因为温度过低或食物过凉会损伤人体阳气,从而导致“阴暑”,对脾胃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贪图凉快,小心阴暑来袭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到“和谐”这个词。其实,不仅社会需要和谐,人体也是需要“和谐”的。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应天顺时”,不要与大自然“拧”着干,因为不管人类有多伟大,我们始终都无法背离人的“自然属性”。自从人类由“猿”变成“人”的那天起,就与万物一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规律。但现在,我们却越来越多地背离这个规律。

  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短短几句话,却成为指导我们夏日养生的总纲。夏天天气热,图凉快也是人之常理,为什么又要防“因暑取凉”呢?因为贪凉会损伤人体阳气。

  炎炎的夏季,总是让人望而生畏。现代人为了躲避酷暑,经常躲在空调屋里不出来。其实不仅我们怕热,古人也是怕热的。只不过当时没有空调等现代化的设备。我们的先人是很聪明的,他们发明了“扇子”。那时的扇子大多是由竹编成的,古人又称其为“摇风”或“凉友”。有钱的人家则会用绢帛制成扇子,一些文人墨客更喜欢在扇面上题上诗词,以添情趣。到了汉代,人们还发明了一种叫做“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工具,“一人运之,满堂寒战”。这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空调了。还有些人依水建成“凉屋”,例如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清皇室专门为了避暑而修建的。

  夏日图凉快自然无可非议,但中国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如果只图凉快而不知节制的话,那你的身体可能就要遭殃了。因为避暑并非越凉越好,太凉的也有可能导致暑症。这话可能让许多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只听说过某人热的中暑,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凉的中暑呢!

  其实“中暑”里的讲究是很多的。按照中医的说法,伤暑有阴、阳之分。我们平常所说的“中暑”属于阳暑,一般是由于在高湿、通风不良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待得过长而致。那么何谓“阴暑”呢?中医认为,阴暑是“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或是“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比如,你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太长,或是为了图凉快而露宿阳台,或在树阴下、凉亭中待得时间太长,都有可能引发头痛、无汗、腹痛或关节酸痛等“阴暑”症状。可以这么说,阳暑是因为周围环境太热而导致的,阴暑则是由于所处环境太冷而引发。导致阴暑的原因不仅是暑邪,还有寒邪和湿邪,所以相对于中暑的“来势汹汹”之外,阴暑似乎显得更加“温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症程绵长、湿邪缠绵,或汗出而热小退。对于阴暑症者来说,千万不能再喝绿豆汤解暑了,否则只会雪上加霜。想要减轻症状,可以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发发汗,将体内的寒、湿之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另外,服用霍香正气散也有一定的功效。

   多吃冷饮也会伤阳气

  除了待的地方不能过凉之外,吃得过凉也不好。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电扇、空调等纳凉工具只能让身上凉快,嘴巴却消受不到。为了让嘴巴也“过把瘾”,于是冷饮也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吃冷饮很方便,冰淇淋、雪糕、冰镇饮料层出不穷。其实,吃冷饮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我们的先人也是喜欢吃冷饮的。不过那时没有冰箱,富贵人家一般在冬日就会凿冰藏窖。在唐代时还出现了“冰商”,就是藏冰专业户,专门在夏天出售给需要的人。其实说起来,冰激凌的诞生也是与中国有关的。当时元朝有一种皇家冷饮,叫“冰酪”。后来此方被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后来又传至法国、英国。英国的商人将其经过改造后就成“冰激淋”了。小小一味美食,却成为人们消暑必备的佳品。总之,为了避暑,人们想出的办法可谓花样百出。

  冷饮可以吃,但也要注意度。因为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阳消则阴长,阴消则阳长。冷的东西属阴,阴盛则伤阳。夏天人体虽然旺盛,但大都浮越于外。脾喜燥恶湿,如果再多吃冷饮,寒与湿相结合,脾阳之气受损,就会导致腹泻、腹痛等症。轻的也会导致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夏天人们食欲往往会下降,就是由此所致。其实不仅是冷饮,一些寒凉的食物最好也少吃,比如冰镇西瓜。西瓜味美多汁,而且还可消暑,因此成为夏季必备的消暑水果。但西瓜本身性凉,如果再放在冰箱里冷藏,只会“雪上加霜”,你吃下肚去不消耗阳气才怪。喜欢吃西瓜的朋友不妨吃常温的,即可消暑,也不至于消耗阳气,特别是对于一些肠胃虚弱的老人、儿童,冰镇西瓜则是能不吃则不吃。

  当然,让大家做到完全不吃冷饮也是不可能的。其实,只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我们在大饱口舌之欲的同时,又不至于对健康造成危害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才叫适度呢?一般来说,喝冰镇饮料时最好不要超过一瓶,雪糕或冰激淋每天的食用量最多不能超过两只,而且两次吃的时间间隔也最好在2小时以上,这样才不会给脾胃造成负担。老人和儿童则最好不吃冷饮,以免给本来就虚弱的脾胃增加负担。平时可以吃些西红柿或是黄瓜,另外,生活中常见的白开水就是很好的解暑饮品,而且老幼皆宜。你可别小看白开水,在中医中,它有“百药之王”的美誉。一般,只要是自然冷却的白开水就可以喝,不仅可以及时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还可以调节体温,清洁人体的内环境,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

  从某一方面来讲,“和谐”就是“平衡”。《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和阳的关系就像太极图中那条美丽的“S ”线,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而养生的任务就是调和阴阳。阴阳平衡不仅是养生之道,更是人间大道,只有如此,世间万物才可始终保持一团和气的态势。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什么叫滋阴补阳养生

滋阴补阳的含义和注意事项:1. 滋阴补阳是调理阴阳两虚情况的中药方法。2. 应遵医嘱使用具有滋补阴阳功效的方药,如沙参麦冬汤、附子理中汤等。3.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滋阴补阳也有帮助,如早睡早起,适量多吃含有营养成分的果蔬。4. 体育运动也有益身体健康,如慢跑、爬山等。5. 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滋阴补阳的调理,避免延误病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