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小暑怎样去湿气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15 17:48:30
文档

中医养生小暑怎样去湿气

夏季湿气重有以下方法可以缓解:1. 饮食:多吃祛湿食物如薏米、莲子、冬瓜、苦瓜、红豆等,避免食用辛辣、甜腻、油炸食品,注意规律作息和戒酒。2. 药物:治疗以利水祛湿为原则,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祛湿中成药。3. 辅助疗法:可采用艾灸或拔罐疗法,作用于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中脘、气海、关元、脾俞、肾俞等穴位,疏通经络、祛除湿气。建议及时就医,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服用药物。
推荐度:
导读夏季湿气重有以下方法可以缓解:1. 饮食:多吃祛湿食物如薏米、莲子、冬瓜、苦瓜、红豆等,避免食用辛辣、甜腻、油炸食品,注意规律作息和戒酒。2. 药物:治疗以利水祛湿为原则,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祛湿中成药。3. 辅助疗法:可采用艾灸或拔罐疗法,作用于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中脘、气海、关元、脾俞、肾俞等穴位,疏通经络、祛除湿气。建议及时就医,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服用药物。

夏季湿气重有以下方法可以缓解:

1. 饮食:多吃祛湿食物如薏米、莲子、冬瓜、苦瓜、红豆等,避免食用辛辣、甜腻、油炸食品,注意规律作息和戒酒。

2. 药物:治疗以利水祛湿为原则,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祛湿中成药。

3. 辅助疗法:可采用艾灸或拔罐疗法,作用于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中脘、气海、关元、脾俞、肾俞等穴位,疏通经络、祛除湿气。建议及时就医,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服用药物。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小暑了身体有湿气的解决方法

1、可以通过食食物来调理体内的湿气。祛除湿气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芡实就是非常好的一种,用芡实可以煮粥能够有效去除体内湿气。

2、红豆薏仁也是祛湿的最佳搭档,我们平时可以多煮一些红豆薏仁米汤,进行服用,能够有效的祛除体内湿气。

3、苦瓜被称为君子菜,尤其在夏季的时候大量上市,苦瓜的去湿作用非常的好,而且里面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我们应该经常服食苦瓜。

4、藿香正气水也是一种去湿用的药物,可以买一些回去,既可以服用也可以泡脚。

5、当然除了服用一些祛湿类的食物,我们也要注意积极的锻炼,通过运动能把体内的湿气有效的排出来,也就改善了湿气的体质。

6、我国中医博大精深,对于祛湿也是有一套疗法,比如说大家都很熟悉的拔火罐,就能够有效的拔出体内的湿气。当自己觉得湿气很重很不舒服的时候,也可以到中医馆去拔一拔。

小暑|长夏“湿气”重,肢体困乏、食欲差,不如试试导引术

人体五脏中,

心属火应夏,

脾属土应长夏。

长夏在每年的农历六月,

此时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

“湿”是长夏时节突出的特点。

湿邪易与热合,

又重浊、黏腻,如“油裹面”,

呈现为肢体困重、脘闷不舒、纳呆泄泻等。

所以小暑期间,

防暑强身在于顾护脾胃,

养护脾胃之要在于祛湿健脾。

推荐以下导引术,导引祛“湿”

一些上肢撑举和下肢提踵的动作,

可以调理上、中、下三焦之气,

并发动手足三阴之气,益气升阳。

动作要领:

1.两脚并拢,自然站立。

2.左脚向左开步,两脚距离略宽于肩,两脚平行,脚尖向前。同时以中指带动,两臂向左右伸展至与肩平,成“一字式”。

3.以中指带动,十指指尖向远、向上伸展,同时屈腕、立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外,两臂上举,至头顶。同时提脚跟、伸两胁、两掌心向上,两中指相对,相距约10厘米,停留在头顶正上方。

4.两脚跟落地,两脚放平,同时两掌继续上撑,动作略停。然后两臂外旋,两掌转成指尖向后,同时仰头舒胸,目视上方,略停。

5.两掌带动两臂向左右伸展下落至两臂平举,同时头颈还原,目视前方。

6.两臂下落,还原体侧,同时左脚收回,并步站立,目视前方,心静体松。反方向练习,动作方法同前,只是换为右脚开步。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

饮食保健要祛“湿”,长夏气候炎热,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应以健脾、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清淡饮食中,

主食要以五谷杂粮为主,

宜食甘味或*属土的谷物,

如粟米、稷类、薏米、豆类等。

豆类之中又以赤小豆清热除湿为最佳,

黄豆、黑豆则滋养肾精和脾胃。

副食以蔬菜、水果、菌类为主,

肉类要少食、淡食。

烹饪宜清蒸、水煮,少放油盐,

尽量保持食物原味。

饮食中还可加用健脾胃、祛暑湿之品,

如茯苓、白术、佩兰、藿香、

扁豆、莲子、白豆蔻、薏苡仁等。

【注意事项】

不可过食热性食物,

以免助湿化热。

冰冻瓜果应当适可而止,不能过量,以免损伤脾胃;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

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吃;

不要贪喝冰冻的水、饮料,最好喝常温的饮品。

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因常吃肥甘厚腻,会加重脾胃负担,致脾阳虚弱而生痰湿。

少食烧烤之类的辛辣厚味,以免化热生风,引发皮肤疔疮痈疡。

情志之变在于“思”

长夏属土,与脾相应,脾在志为思。

此处所讲的“思”是指对所思问题不解,

事情未决,思虑、担忧的复合情绪。

正常限度内的思虑,是人人皆有的情志活动,对机体无不良影响。但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则会影响机体正常生理活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很容易出现焦虑、忧虑的情绪。一旦过度,最易妨碍脾胃气机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脘腹闷胀、头目眩晕。

总之,

防暑强身在于“运脾避湿”,

饮食有节,清淡为宜;

起居有常,夜卧早起;

劳逸结合,勿失其宜;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是如此,病安何来?

小暑|长夏“湿气”重,肢体困乏、食欲差,不如试试导引术

人体五脏中,

心属火应夏,

脾属土应长夏。

长夏在每年的农历六月,

此时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

“湿”是长夏时节突出的特点。

湿邪易与热合,

又重浊、黏腻,如“油裹面”,

呈现为肢体困重、脘闷不舒、纳呆泄泻等。

所以小暑期间,

防暑强身在于顾护脾胃,

养护脾胃之要在于祛湿健脾。

推荐以下导引术,导引祛“湿”

一些上肢撑举和下肢提踵的动作,

可以调理上、中、下三焦之气,

并发动手足三阴之气,益气升阳。

动作要领:

1.两脚并拢,自然站立。

2.左脚向左开步,两脚距离略宽于肩,两脚平行,脚尖向前。同时以中指带动,两臂向左右伸展至与肩平,成“一字式”。

3.以中指带动,十指指尖向远、向上伸展,同时屈腕、立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外,两臂上举,至头顶。同时提脚跟、伸两胁、两掌心向上,两中指相对,相距约10厘米,停留在头顶正上方。

4.两脚跟落地,两脚放平,同时两掌继续上撑,动作略停。然后两臂外旋,两掌转成指尖向后,同时仰头舒胸,目视上方,略停。

5.两掌带动两臂向左右伸展下落至两臂平举,同时头颈还原,目视前方。

6.两臂下落,还原体侧,同时左脚收回,并步站立,目视前方,心静体松。反方向练习,动作方法同前,只是换为右脚开步。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

饮食保健要祛“湿”,长夏气候炎热,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应以健脾、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清淡饮食中,

主食要以五谷杂粮为主,

宜食甘味或*属土的谷物,

如粟米、稷类、薏米、豆类等。

豆类之中又以赤小豆清热除湿为最佳,

黄豆、黑豆则滋养肾精和脾胃。

副食以蔬菜、水果、菌类为主,

肉类要少食、淡食。

烹饪宜清蒸、水煮,少放油盐,

尽量保持食物原味。

饮食中还可加用健脾胃、祛暑湿之品,

如茯苓、白术、佩兰、藿香、

扁豆、莲子、白豆蔻、薏苡仁等。

【注意事项】

不可过食热性食物,

以免助湿化热。

冰冻瓜果应当适可而止,不能过量,以免损伤脾胃;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

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吃;

不要贪喝冰冻的水、饮料,最好喝常温的饮品。

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因常吃肥甘厚腻,会加重脾胃负担,致脾阳虚弱而生痰湿。

少食烧烤之类的辛辣厚味,以免化热生风,引发皮肤疔疮痈疡。

情志之变在于“思”

长夏属土,与脾相应,脾在志为思。

此处所讲的“思”是指对所思问题不解,

事情未决,思虑、担忧的复合情绪。

正常限度内的思虑,是人人皆有的情志活动,对机体无不良影响。但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则会影响机体正常生理活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很容易出现焦虑、忧虑的情绪。一旦过度,最易妨碍脾胃气机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脘腹闷胀、头目眩晕。

总之,

防暑强身在于“运脾避湿”,

饮食有节,清淡为宜;

起居有常,夜卧早起;

劳逸结合,勿失其宜;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是如此,病安何来?

【节气养生】小暑时节话养生

七月七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小暑 ,寓意天气开始炎热。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小暑是炎热天气的开始,还没到最热的时候。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天人相应”,顺应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 养生 保健、防治疾病,可以减少时令病的发生,对控制慢性病, 养生 延年有积极的意义。小暑时节,我们应如何 养生 保健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小暑 养生 之道。

一、避暑湿

一般小暑后开始入伏,进入三伏天,此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雷雨、大风较多。人体受到湿热气候影响,易出现中暑、心脏病、皮肤病和胃肠病等。

小暑时节更容易发生中暑。户外工作或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小暑时节,湿热交蒸,容易催发多种皮肤病,如痱子、湿疹、虫咬皮炎、日光性皮炎等。所以日常中,室内宜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适当食用具有清热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冬瓜、丝瓜、苦瓜、荷叶等;金银花煮水外洗也有祛痱止痒的作用;衣着宽松,勤换衣物,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用干毛巾擦干,勤洗浴。

小暑衣着勿赤膊,有些男士夏天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赤膊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气温超过体温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小暑后进入三伏天,就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日阳气旺盛的时机,调整人体阴阳,防治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

冬病夏治主要用于治疗体质虚寒,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慢性胃炎、痛经等。

食疗、药物、针灸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治疗方法。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畅情志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 养生 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首,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 养生 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天气炎热也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易怒等。调养心神非常重要,凡事不宜急躁,否则心火妄动,加之酷暑火热邪气,即所谓“内外和邪”,易引发伤暑之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凉爽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有益于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小暑时心脏气阴最易受损,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此类患者可服用具有补气养阴作用的药物,如黄芪、生脉饮等。

三、调饮食

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消化道疾病高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暴饮暴食;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注意选择新鲜、卫生、易消化的食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菜肴要加热后食用,避免过多食用冷饮、冷食,以免损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可以夏日晨起饮一些姜茶,可以起到助消化、促食欲的作用。

小暑时节,湿气较重。暑气夹湿,影响脾胃运化,肠胃炎高发。食宜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佳。可食用健脾化湿之品如莲子、薏苡仁;清暑化湿之品如萝卜、番茄、冬瓜等;多吃新鲜蔬菜、淡水鱼等。尽量少食辛辣、油腻之品,有些人喜欢辛辣烧烤,过食辛辣,汗孔扩张,阳气更易流失,也不宜多吃。

天热吃不下饭,可以适当喝些荷叶、茯苓、扁豆、薏米等熬制的消暑汤或粥。多吃水果蔬菜如芒果、西瓜、莲藕、黄瓜、莴笋、西红柿、绿豆芽等。可帮助促进食欲、补充水分,防暑降温,但不要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小暑时节要多喝水,天气炎热出汗多,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喝水尤其是喝温淡盐水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因为缺乏水分而导致中暑的情况出现,并且多喝水,还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的病症。喝茶也可以很好的对抗炎热。出门前后可饮用一些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汤、酸梅汤,忌饮冰水,冰水易导致脾胃损伤,血管收缩,引起胃痛、或其他疾病,如诱发心绞痛等。

四、适劳逸

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阳气,人体才得以 健康 无恙。小暑时天气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 养生 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适当运动,可到大自然中去,公园散步,山间、河边观景,应在傍晚或早上进行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运动。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作画、品茶吟诗、观景纳凉。避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的运动。

五、慎起居

小暑时节暑湿之气较重,家具、衣服、书籍等易发生霉变,细菌、蚊虫孳生,因此要注意及时打扫卫生。不宜在湿冷之处逗留过久,因为湿浊之气可侵犯人体,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诱发或加重关节炎、胃肠道疾病等。

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潮气较重,不宜久坐。

衣着应轻薄柔软,宽松透气,避免中暑。

预防中暑,首先要保持环境清凉,注意开窗通风,适当运用空调、风扇降低环境温度。

小暑时节,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以迟睡早起,定时起睡为宜。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

睡“子午觉”能够帮助人们补充精力,减少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疲劳感。适当的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血压,让心率变慢,避免小暑气温过高,心率过快而导致的危险。此外,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暑 养生 保健小妙招

艾灸按摩足三里,保健祛湿又健脾。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之下外侧凹陷处(外膝眼)下3寸。

中医认为, 按摩足三里 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作用。

可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10-30次为宜。

艾灸足三里 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

艾灸足三里,也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 养生 之道。

药膳食疗是 养生 中的重头戏,

小暑时节,应如何吃喝呢?

1. 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豆类。体质虚寒者不宜过多饮用。常温饮用,不宜冰镇。

2.冬瓜汤

冬瓜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之功效,是夏天消暑汤水之首。冬瓜炖排骨,营养美味,小暑时节,食欲不佳,可开胃促进食欲。

3.酸梅汤

乌梅、陈皮、玫瑰花、山楂,冰糖适量。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煮30分钟,调味即可。酸甜可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是传统的消暑饮料,小暑时节,尤宜饮用。常温饮用,也可冰镇,不宜过凉。尤宜肝火旺,脾胃虚,阴虚内热,多汗伤津者饮用。

4.金银花茶

金银花、生甘草、绿茶适量。沸水冲泡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尤宜适合咽痛、牙龈肿痛、口疮者饮用。

5.消暑三豆羹

绿豆、红豆、黑豆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煮至粥成浓稠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健脾化湿。尤宜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者食用。

6.生脉饮

党参、麦冬、五味子(生脉饮)代茶饮,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夏季出汗多,疲劳乏力者尤宜。

7.藕

我国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中医学认为,藕生食有清热生津、润肺、散瘀消肿、止血的功效,可主治热病烦渴、吐血、淋病等症。熟食则有健脾益胃、消食、止泻、固精的功效。小暑时节,莲藕上市,有凉拌,清炒,煲汤多种食用方法。

8.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小暑过后,盛夏来临,不少人会食欲不振,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夏日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但阴虚火旺、素体热盛者不宜。

作者介绍:

李金辉 、 副主任医师、北京老年医院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主修心血管疾病。注重整体,专于辨证,古为今用,以中驭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病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肝胆脾胃病等中老年病症。

【节气养生】小暑时节话养生

七月七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小暑 ,寓意天气开始炎热。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小暑是炎热天气的开始,还没到最热的时候。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天人相应”,顺应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 养生 保健、防治疾病,可以减少时令病的发生,对控制慢性病, 养生 延年有积极的意义。小暑时节,我们应如何 养生 保健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小暑 养生 之道。

一、避暑湿

一般小暑后开始入伏,进入三伏天,此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雷雨、大风较多。人体受到湿热气候影响,易出现中暑、心脏病、皮肤病和胃肠病等。

小暑时节更容易发生中暑。户外工作或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小暑时节,湿热交蒸,容易催发多种皮肤病,如痱子、湿疹、虫咬皮炎、日光性皮炎等。所以日常中,室内宜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适当食用具有清热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冬瓜、丝瓜、苦瓜、荷叶等;金银花煮水外洗也有祛痱止痒的作用;衣着宽松,勤换衣物,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用干毛巾擦干,勤洗浴。

小暑衣着勿赤膊,有些男士夏天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赤膊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气温超过体温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小暑后进入三伏天,就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日阳气旺盛的时机,调整人体阴阳,防治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

冬病夏治主要用于治疗体质虚寒,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慢性胃炎、痛经等。

食疗、药物、针灸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治疗方法。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畅情志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 养生 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首,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 养生 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天气炎热也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易怒等。调养心神非常重要,凡事不宜急躁,否则心火妄动,加之酷暑火热邪气,即所谓“内外和邪”,易引发伤暑之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凉爽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有益于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小暑时心脏气阴最易受损,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此类患者可服用具有补气养阴作用的药物,如黄芪、生脉饮等。

三、调饮食

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消化道疾病高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暴饮暴食;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注意选择新鲜、卫生、易消化的食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菜肴要加热后食用,避免过多食用冷饮、冷食,以免损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可以夏日晨起饮一些姜茶,可以起到助消化、促食欲的作用。

小暑时节,湿气较重。暑气夹湿,影响脾胃运化,肠胃炎高发。食宜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佳。可食用健脾化湿之品如莲子、薏苡仁;清暑化湿之品如萝卜、番茄、冬瓜等;多吃新鲜蔬菜、淡水鱼等。尽量少食辛辣、油腻之品,有些人喜欢辛辣烧烤,过食辛辣,汗孔扩张,阳气更易流失,也不宜多吃。

天热吃不下饭,可以适当喝些荷叶、茯苓、扁豆、薏米等熬制的消暑汤或粥。多吃水果蔬菜如芒果、西瓜、莲藕、黄瓜、莴笋、西红柿、绿豆芽等。可帮助促进食欲、补充水分,防暑降温,但不要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小暑时节要多喝水,天气炎热出汗多,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喝水尤其是喝温淡盐水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因为缺乏水分而导致中暑的情况出现,并且多喝水,还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的病症。喝茶也可以很好的对抗炎热。出门前后可饮用一些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汤、酸梅汤,忌饮冰水,冰水易导致脾胃损伤,血管收缩,引起胃痛、或其他疾病,如诱发心绞痛等。

四、适劳逸

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阳气,人体才得以 健康 无恙。小暑时天气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 养生 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适当运动,可到大自然中去,公园散步,山间、河边观景,应在傍晚或早上进行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运动。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作画、品茶吟诗、观景纳凉。避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的运动。

五、慎起居

小暑时节暑湿之气较重,家具、衣服、书籍等易发生霉变,细菌、蚊虫孳生,因此要注意及时打扫卫生。不宜在湿冷之处逗留过久,因为湿浊之气可侵犯人体,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诱发或加重关节炎、胃肠道疾病等。

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潮气较重,不宜久坐。

衣着应轻薄柔软,宽松透气,避免中暑。

预防中暑,首先要保持环境清凉,注意开窗通风,适当运用空调、风扇降低环境温度。

小暑时节,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以迟睡早起,定时起睡为宜。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

睡“子午觉”能够帮助人们补充精力,减少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疲劳感。适当的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血压,让心率变慢,避免小暑气温过高,心率过快而导致的危险。此外,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暑 养生 保健小妙招

艾灸按摩足三里,保健祛湿又健脾。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之下外侧凹陷处(外膝眼)下3寸。

中医认为, 按摩足三里 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作用。

可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10-30次为宜。

艾灸足三里 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

艾灸足三里,也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 养生 之道。

药膳食疗是 养生 中的重头戏,

小暑时节,应如何吃喝呢?

1. 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豆类。体质虚寒者不宜过多饮用。常温饮用,不宜冰镇。

2.冬瓜汤

冬瓜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之功效,是夏天消暑汤水之首。冬瓜炖排骨,营养美味,小暑时节,食欲不佳,可开胃促进食欲。

3.酸梅汤

乌梅、陈皮、玫瑰花、山楂,冰糖适量。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煮30分钟,调味即可。酸甜可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是传统的消暑饮料,小暑时节,尤宜饮用。常温饮用,也可冰镇,不宜过凉。尤宜肝火旺,脾胃虚,阴虚内热,多汗伤津者饮用。

4.金银花茶

金银花、生甘草、绿茶适量。沸水冲泡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尤宜适合咽痛、牙龈肿痛、口疮者饮用。

5.消暑三豆羹

绿豆、红豆、黑豆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煮至粥成浓稠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健脾化湿。尤宜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者食用。

6.生脉饮

党参、麦冬、五味子(生脉饮)代茶饮,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夏季出汗多,疲劳乏力者尤宜。

7.藕

我国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中医学认为,藕生食有清热生津、润肺、散瘀消肿、止血的功效,可主治热病烦渴、吐血、淋病等症。熟食则有健脾益胃、消食、止泻、固精的功效。小暑时节,莲藕上市,有凉拌,清炒,煲汤多种食用方法。

8.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小暑过后,盛夏来临,不少人会食欲不振,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夏日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但阴虚火旺、素体热盛者不宜。

作者介绍:

李金辉 、 副主任医师、北京老年医院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主修心血管疾病。注重整体,专于辨证,古为今用,以中驭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病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肝胆脾胃病等中老年病症。

【节气养生】小暑时节话养生

七月七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小暑 ,寓意天气开始炎热。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小暑是炎热天气的开始,还没到最热的时候。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天人相应”,顺应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 养生 保健、防治疾病,可以减少时令病的发生,对控制慢性病, 养生 延年有积极的意义。小暑时节,我们应如何 养生 保健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小暑 养生 之道。

一、避暑湿

一般小暑后开始入伏,进入三伏天,此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雷雨、大风较多。人体受到湿热气候影响,易出现中暑、心脏病、皮肤病和胃肠病等。

小暑时节更容易发生中暑。户外工作或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小暑时节,湿热交蒸,容易催发多种皮肤病,如痱子、湿疹、虫咬皮炎、日光性皮炎等。所以日常中,室内宜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适当食用具有清热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冬瓜、丝瓜、苦瓜、荷叶等;金银花煮水外洗也有祛痱止痒的作用;衣着宽松,勤换衣物,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用干毛巾擦干,勤洗浴。

小暑衣着勿赤膊,有些男士夏天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赤膊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气温超过体温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小暑后进入三伏天,就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日阳气旺盛的时机,调整人体阴阳,防治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

冬病夏治主要用于治疗体质虚寒,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慢性胃炎、痛经等。

食疗、药物、针灸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治疗方法。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畅情志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 养生 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首,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 养生 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天气炎热也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易怒等。调养心神非常重要,凡事不宜急躁,否则心火妄动,加之酷暑火热邪气,即所谓“内外和邪”,易引发伤暑之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凉爽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有益于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小暑时心脏气阴最易受损,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此类患者可服用具有补气养阴作用的药物,如黄芪、生脉饮等。

三、调饮食

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消化道疾病高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暴饮暴食;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注意选择新鲜、卫生、易消化的食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菜肴要加热后食用,避免过多食用冷饮、冷食,以免损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可以夏日晨起饮一些姜茶,可以起到助消化、促食欲的作用。

小暑时节,湿气较重。暑气夹湿,影响脾胃运化,肠胃炎高发。食宜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佳。可食用健脾化湿之品如莲子、薏苡仁;清暑化湿之品如萝卜、番茄、冬瓜等;多吃新鲜蔬菜、淡水鱼等。尽量少食辛辣、油腻之品,有些人喜欢辛辣烧烤,过食辛辣,汗孔扩张,阳气更易流失,也不宜多吃。

天热吃不下饭,可以适当喝些荷叶、茯苓、扁豆、薏米等熬制的消暑汤或粥。多吃水果蔬菜如芒果、西瓜、莲藕、黄瓜、莴笋、西红柿、绿豆芽等。可帮助促进食欲、补充水分,防暑降温,但不要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小暑时节要多喝水,天气炎热出汗多,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喝水尤其是喝温淡盐水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因为缺乏水分而导致中暑的情况出现,并且多喝水,还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的病症。喝茶也可以很好的对抗炎热。出门前后可饮用一些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汤、酸梅汤,忌饮冰水,冰水易导致脾胃损伤,血管收缩,引起胃痛、或其他疾病,如诱发心绞痛等。

四、适劳逸

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阳气,人体才得以 健康 无恙。小暑时天气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 养生 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适当运动,可到大自然中去,公园散步,山间、河边观景,应在傍晚或早上进行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运动。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作画、品茶吟诗、观景纳凉。避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的运动。

五、慎起居

小暑时节暑湿之气较重,家具、衣服、书籍等易发生霉变,细菌、蚊虫孳生,因此要注意及时打扫卫生。不宜在湿冷之处逗留过久,因为湿浊之气可侵犯人体,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诱发或加重关节炎、胃肠道疾病等。

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潮气较重,不宜久坐。

衣着应轻薄柔软,宽松透气,避免中暑。

预防中暑,首先要保持环境清凉,注意开窗通风,适当运用空调、风扇降低环境温度。

小暑时节,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以迟睡早起,定时起睡为宜。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

睡“子午觉”能够帮助人们补充精力,减少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疲劳感。适当的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血压,让心率变慢,避免小暑气温过高,心率过快而导致的危险。此外,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暑 养生 保健小妙招

艾灸按摩足三里,保健祛湿又健脾。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之下外侧凹陷处(外膝眼)下3寸。

中医认为, 按摩足三里 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作用。

可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10-30次为宜。

艾灸足三里 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

艾灸足三里,也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 养生 之道。

药膳食疗是 养生 中的重头戏,

小暑时节,应如何吃喝呢?

1. 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豆类。体质虚寒者不宜过多饮用。常温饮用,不宜冰镇。

2.冬瓜汤

冬瓜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之功效,是夏天消暑汤水之首。冬瓜炖排骨,营养美味,小暑时节,食欲不佳,可开胃促进食欲。

3.酸梅汤

乌梅、陈皮、玫瑰花、山楂,冰糖适量。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煮30分钟,调味即可。酸甜可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是传统的消暑饮料,小暑时节,尤宜饮用。常温饮用,也可冰镇,不宜过凉。尤宜肝火旺,脾胃虚,阴虚内热,多汗伤津者饮用。

4.金银花茶

金银花、生甘草、绿茶适量。沸水冲泡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尤宜适合咽痛、牙龈肿痛、口疮者饮用。

5.消暑三豆羹

绿豆、红豆、黑豆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煮至粥成浓稠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健脾化湿。尤宜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者食用。

6.生脉饮

党参、麦冬、五味子(生脉饮)代茶饮,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夏季出汗多,疲劳乏力者尤宜。

7.藕

我国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中医学认为,藕生食有清热生津、润肺、散瘀消肿、止血的功效,可主治热病烦渴、吐血、淋病等症。熟食则有健脾益胃、消食、止泻、固精的功效。小暑时节,莲藕上市,有凉拌,清炒,煲汤多种食用方法。

8.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小暑过后,盛夏来临,不少人会食欲不振,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夏日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但阴虚火旺、素体热盛者不宜。

作者介绍:

李金辉 、 副主任医师、北京老年医院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主修心血管疾病。注重整体,专于辨证,古为今用,以中驭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病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肝胆脾胃病等中老年病症。

体内湿气太重吃什么好?

【原料】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
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用法】
温热服食。
【疗效】
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注意事项】
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
吃点热汤面,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
=================
消暑健脾祛湿汤
【成份】
蜜枣、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陈皮。
【功能】
清热解暑、巩固排泄及消化系统功能。
【服用方法】
(2-4人份量)
将瘦肉6两飞水后与各汤料及六汤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内。煲约两小时,加适量盐调味。
================
绿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
(2)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
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夏令健脾通便祛湿的典型食疗粥方。
丝瓜咸蛋麦片粥
原料:丝瓜100克,咸蛋1个,麦片50克,粳米100克,麻油适量,葱末、酒、盐、味精少许。
制法:
(1)丝瓜洗净刨皮切丁:咸蛋1煮热,剥壳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
(2)在开水锅中放人粳米,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至米开花,放人麦片、丝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后,加盐、酒、味精,撒人葱末,滴淋麻油。
具有滋阴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
藕丝百合汤
原料:藉100克,百合5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藕洗净削皮切细丝;百合剥片切丝待用。
(2)开水锅中,加入藕丝和百合丝,烧开后改小火熬成汁,耦丝和百合丝烧至酥烂,加入冰糖。
为健脾开胃、清热防暑的夏季营养汤水。
=====================
天气热了,饮食也应该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了。夏天要享受食疗的好处,可以选择一些祛湿清热的食物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时的饮食应逐渐转为清淡食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类、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应选择清淡而富有营养,又能消暑益
气的蔬菜,如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带、茄子、西红柿以及各种绿叶蔬菜。而性味辛温、苦寒的蔬菜,如生姜、辣椒等宜少吃或不
吃。
热气蒸人之际,人体毛孔张开,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多饮凉开水;橘子精、菠萝精、山楂精等,可用冷开水冲饮,而冰
棒、汽水等冷饮则宜少吃少喝。这些寒凉食物不但营养低,热量高,更有损脾胃,体质虚弱或容易腹泻人士应该少吃为佳。
具体来说,多吃赤小豆有利尿功效,冬瓜、莲叶能消暑祛湿,扁豆则能健脾祛湿,苦瓜、苦菜、马兰头等带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热,
又有营养。
另外,我们还应“因人进食”。有的人体质虚寒,芥菜、西瓜等寒凉食物就不应多吃。
========================
1
健脾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2
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3
清热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土茯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祛湿,清热毒。
4
鹌鹑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祛湿,润肺化痰。
5
横脷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猪横脷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祛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6
草龟祛湿汤
(3~5人分量)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茯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茯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祛湿及解毒功效。
=================











湿







































































































































材料

湿


1



1



1




1
2

做法

































湿
































2
0







2









体内湿气太重吃什么好?

【原料】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
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用法】
温热服食。
【疗效】
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注意事项】
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
吃点热汤面,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
=================
消暑健脾祛湿汤
【成份】
蜜枣、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陈皮。
【功能】
清热解暑、巩固排泄及消化系统功能。
【服用方法】
(2-4人份量)
将瘦肉6两飞水后与各汤料及六汤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内。煲约两小时,加适量盐调味。
================
绿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
(2)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
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夏令健脾通便祛湿的典型食疗粥方。
丝瓜咸蛋麦片粥
原料:丝瓜100克,咸蛋1个,麦片50克,粳米100克,麻油适量,葱末、酒、盐、味精少许。
制法:
(1)丝瓜洗净刨皮切丁:咸蛋1煮热,剥壳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
(2)在开水锅中放人粳米,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至米开花,放人麦片、丝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后,加盐、酒、味精,撒人葱末,滴淋麻油。
具有滋阴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
藕丝百合汤
原料:藉100克,百合5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藕洗净削皮切细丝;百合剥片切丝待用。
(2)开水锅中,加入藕丝和百合丝,烧开后改小火熬成汁,耦丝和百合丝烧至酥烂,加入冰糖。
为健脾开胃、清热防暑的夏季营养汤水。
=====================
天气热了,饮食也应该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了。夏天要享受食疗的好处,可以选择一些祛湿清热的食物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时的饮食应逐渐转为清淡食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类、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应选择清淡而富有营养,又能消暑益
气的蔬菜,如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带、茄子、西红柿以及各种绿叶蔬菜。而性味辛温、苦寒的蔬菜,如生姜、辣椒等宜少吃或不
吃。
热气蒸人之际,人体毛孔张开,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多饮凉开水;橘子精、菠萝精、山楂精等,可用冷开水冲饮,而冰
棒、汽水等冷饮则宜少吃少喝。这些寒凉食物不但营养低,热量高,更有损脾胃,体质虚弱或容易腹泻人士应该少吃为佳。
具体来说,多吃赤小豆有利尿功效,冬瓜、莲叶能消暑祛湿,扁豆则能健脾祛湿,苦瓜、苦菜、马兰头等带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热,
又有营养。
另外,我们还应“因人进食”。有的人体质虚寒,芥菜、西瓜等寒凉食物就不应多吃。
========================
1
健脾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2
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3
清热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土茯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祛湿,清热毒。
4
鹌鹑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祛湿,润肺化痰。
5
横脷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猪横脷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祛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6
草龟祛湿汤
(3~5人分量)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茯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茯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祛湿及解毒功效。
=================











湿







































































































































材料

湿


1



1



1




1
2

做法

































湿
































2
0







2









夏日去湿有妙招,十大妙招去除体内湿气

夏季祛湿吃什么好?炎热的夏天,雨水众多,外加气温较高,湿邪很容易侵入体内。而且吹空调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常见的事情,以至于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沉积于体内。空气中的湿气变重,这样的天气会让人觉得疲惫、没有什么食欲,体内湿气重,所以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祛湿,要注意为自己排除体内湿气,去湿气可以吃一些祛湿的食物,为了帮助大家去除体内湿气,下面为大家介绍10种祛湿食物,一起来看看。

很多人头发、面部容易出油,整个人显得“油光满面”。这可能是因为你湿气重!湿气重,人会觉得身体困重,浑身乏力。有湿气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祛湿!中医祛湿有方,对症下药,让您今夏无“湿”—身轻!

1、薏米粥

薏米粥既可以当做是药材也可以当做是一种主食,甚至于可以泡茶喝。不仅能够养人,令身体百病不侵,同时还未到鲜美。薏米味道甘甜,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祛除湿气、排毒养颜的作用。将适量的薏米洗干净之后再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熬煮,煮成粥之后就可以起锅食用了。

2、红豆粥

红豆去湿气的作用同样明显,未到甘酸,具有很好的保健脾胃、利尿消肿的作用,长期服用还能够补血,令肌肤容光焕发。将红豆洗干净,然后和适量的薏米一起放入锅中,随后熬煮成粥;在起锅之前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白糖,这样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3、淮山煲汤

淮山具有利尿、去湿气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哪些由于体内湿气过重导致水肿的患者最为有效。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原本就是尿频的患者,最好还是不要大量、长期食用。

4、红豆薏米参砂粉

红豆薏米参砂粉由11位配方组成:砂仁、人参、红豆、薏米、茯苓、山药、莲子、红枣、桂圆、陈皮、甘草。红豆薏米参砂粉是祛湿气最经典最有效的一个方子,中医说:湿气首责之于脾,却不局限于脾。所以红豆薏米参砂粉配料众多,对脾,胃,肺,肾,排泄都兼顾到了。是祛湿的一个集大成的方子。其中成分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陈皮: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山药,莲子:滋阴补肾;红豆,薏米,茯苓:利水渗湿;红枣、桂圆:滋阴补阳,调补气血,红枣素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甘草:调和诸药。

5、芥蓝

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风、消暑解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润肠祛热气、下虚火、止牙龈出血,对肠胃热重、熬夜失眠、虚火上升、牙龈肿胀出血等也有辅助治疗效果。

6、黄瓜

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是难得的排毒食品。黄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美白皮肤、抑制脂肪形成。

7、绿豆

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湿热体质者的天然良药。9、红豆

是利水、消肿、清热佳品,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能散热燥湿、补心健脾、养肝益肾。10、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8、茅根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可以用于胃中烦热不适、恶心、肺热咳喘、心中烦躁、口苦、口渴、牙龈出血等,其清热利湿解毒作用较缓和,除湿热体质之人外,也适合普通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9、苦瓜

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据研究发现,它还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10、冬瓜

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功效。湿热体质者若有水肿、胀满、痰多、暑热烦闷、消渴、湿疹、疖肿等均可食用,并可解酒。

虽然夏季容易出现“湿”重而影响 健康 ,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体内并无湿阻反而还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跟风”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的不适。因此,合理饮食以及合理 养生 ,不跟风不过度,才是正确的 养生 态度,符合“中道”。

夏日去湿有妙招,十大妙招去除体内湿气

夏季祛湿吃什么好?炎热的夏天,雨水众多,外加气温较高,湿邪很容易侵入体内。而且吹空调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常见的事情,以至于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沉积于体内。空气中的湿气变重,这样的天气会让人觉得疲惫、没有什么食欲,体内湿气重,所以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祛湿,要注意为自己排除体内湿气,去湿气可以吃一些祛湿的食物,为了帮助大家去除体内湿气,下面为大家介绍10种祛湿食物,一起来看看。

很多人头发、面部容易出油,整个人显得“油光满面”。这可能是因为你湿气重!湿气重,人会觉得身体困重,浑身乏力。有湿气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祛湿!中医祛湿有方,对症下药,让您今夏无“湿”—身轻!

1、薏米粥

薏米粥既可以当做是药材也可以当做是一种主食,甚至于可以泡茶喝。不仅能够养人,令身体百病不侵,同时还未到鲜美。薏米味道甘甜,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祛除湿气、排毒养颜的作用。将适量的薏米洗干净之后再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熬煮,煮成粥之后就可以起锅食用了。

2、红豆粥

红豆去湿气的作用同样明显,未到甘酸,具有很好的保健脾胃、利尿消肿的作用,长期服用还能够补血,令肌肤容光焕发。将红豆洗干净,然后和适量的薏米一起放入锅中,随后熬煮成粥;在起锅之前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白糖,这样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3、淮山煲汤

淮山具有利尿、去湿气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哪些由于体内湿气过重导致水肿的患者最为有效。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原本就是尿频的患者,最好还是不要大量、长期食用。

4、红豆薏米参砂粉

红豆薏米参砂粉由11位配方组成:砂仁、人参、红豆、薏米、茯苓、山药、莲子、红枣、桂圆、陈皮、甘草。红豆薏米参砂粉是祛湿气最经典最有效的一个方子,中医说:湿气首责之于脾,却不局限于脾。所以红豆薏米参砂粉配料众多,对脾,胃,肺,肾,排泄都兼顾到了。是祛湿的一个集大成的方子。其中成分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陈皮: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山药,莲子:滋阴补肾;红豆,薏米,茯苓:利水渗湿;红枣、桂圆:滋阴补阳,调补气血,红枣素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甘草:调和诸药。

5、芥蓝

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风、消暑解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润肠祛热气、下虚火、止牙龈出血,对肠胃热重、熬夜失眠、虚火上升、牙龈肿胀出血等也有辅助治疗效果。

6、黄瓜

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是难得的排毒食品。黄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美白皮肤、抑制脂肪形成。

7、绿豆

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湿热体质者的天然良药。9、红豆

是利水、消肿、清热佳品,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能散热燥湿、补心健脾、养肝益肾。10、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8、茅根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可以用于胃中烦热不适、恶心、肺热咳喘、心中烦躁、口苦、口渴、牙龈出血等,其清热利湿解毒作用较缓和,除湿热体质之人外,也适合普通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9、苦瓜

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据研究发现,它还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10、冬瓜

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功效。湿热体质者若有水肿、胀满、痰多、暑热烦闷、消渴、湿疹、疖肿等均可食用,并可解酒。

虽然夏季容易出现“湿”重而影响 健康 ,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体内并无湿阻反而还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跟风”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的不适。因此,合理饮食以及合理 养生 ,不跟风不过度,才是正确的 养生 态度,符合“中道”。

夏日去湿有妙招,十大妙招去除体内湿气

夏季祛湿吃什么好?炎热的夏天,雨水众多,外加气温较高,湿邪很容易侵入体内。而且吹空调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常见的事情,以至于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沉积于体内。空气中的湿气变重,这样的天气会让人觉得疲惫、没有什么食欲,体内湿气重,所以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祛湿,要注意为自己排除体内湿气,去湿气可以吃一些祛湿的食物,为了帮助大家去除体内湿气,下面为大家介绍10种祛湿食物,一起来看看。

很多人头发、面部容易出油,整个人显得“油光满面”。这可能是因为你湿气重!湿气重,人会觉得身体困重,浑身乏力。有湿气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祛湿!中医祛湿有方,对症下药,让您今夏无“湿”—身轻!

1、薏米粥

薏米粥既可以当做是药材也可以当做是一种主食,甚至于可以泡茶喝。不仅能够养人,令身体百病不侵,同时还未到鲜美。薏米味道甘甜,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祛除湿气、排毒养颜的作用。将适量的薏米洗干净之后再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熬煮,煮成粥之后就可以起锅食用了。

2、红豆粥

红豆去湿气的作用同样明显,未到甘酸,具有很好的保健脾胃、利尿消肿的作用,长期服用还能够补血,令肌肤容光焕发。将红豆洗干净,然后和适量的薏米一起放入锅中,随后熬煮成粥;在起锅之前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白糖,这样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3、淮山煲汤

淮山具有利尿、去湿气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哪些由于体内湿气过重导致水肿的患者最为有效。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原本就是尿频的患者,最好还是不要大量、长期食用。

4、红豆薏米参砂粉

红豆薏米参砂粉由11位配方组成:砂仁、人参、红豆、薏米、茯苓、山药、莲子、红枣、桂圆、陈皮、甘草。红豆薏米参砂粉是祛湿气最经典最有效的一个方子,中医说:湿气首责之于脾,却不局限于脾。所以红豆薏米参砂粉配料众多,对脾,胃,肺,肾,排泄都兼顾到了。是祛湿的一个集大成的方子。其中成分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陈皮: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山药,莲子:滋阴补肾;红豆,薏米,茯苓:利水渗湿;红枣、桂圆:滋阴补阳,调补气血,红枣素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甘草:调和诸药。

5、芥蓝

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风、消暑解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润肠祛热气、下虚火、止牙龈出血,对肠胃热重、熬夜失眠、虚火上升、牙龈肿胀出血等也有辅助治疗效果。

6、黄瓜

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是难得的排毒食品。黄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美白皮肤、抑制脂肪形成。

7、绿豆

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湿热体质者的天然良药。9、红豆

是利水、消肿、清热佳品,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能散热燥湿、补心健脾、养肝益肾。10、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8、茅根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可以用于胃中烦热不适、恶心、肺热咳喘、心中烦躁、口苦、口渴、牙龈出血等,其清热利湿解毒作用较缓和,除湿热体质之人外,也适合普通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9、苦瓜

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据研究发现,它还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10、冬瓜

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功效。湿热体质者若有水肿、胀满、痰多、暑热烦闷、消渴、湿疹、疖肿等均可食用,并可解酒。

虽然夏季容易出现“湿”重而影响 健康 ,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体内并无湿阻反而还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跟风”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的不适。因此,合理饮食以及合理 养生 ,不跟风不过度,才是正确的 养生 态度,符合“中道”。

吃什么能去除湿气

祛湿食物玉米:玉米性味甘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适合患有水肿及淋症的人士。建议读者用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汤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祛湿食物薏米: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泄泻、水肿及风湿人士。建议读者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祛湿食物芡实,又名鸡头子,是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芡实性平和,药味甘涩,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芡实有补中益气、健脾祛湿、滋养强壮的作用,它与莲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敛镇静的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此外,芡实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脸色红润、白皙。
  祛湿食物赤小豆: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肿。适用于有肥胖性水肿、脚气、腹胀腹泻等症人士。建议读者可用赤小豆、桑白皮,水煎煮约20分钟,饮汤食豆或煲汤时加入赤小豆。可以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什么食物祛湿 蔬菜篇
  祛湿食物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祛湿食物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祛湿食物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祛湿食物冬瓜:冬瓜性味甘、淡、凉,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适用于口干、水肿、小便不利等人士。建议读者食用时以连皮冬瓜加具有补脾健胃及利水消肿的鲤鱼同煮。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祛湿食物茼蒿:茼蒿可是宫廷菜肴中的珍品,所以又叫“皇帝菜”,如今,它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中医上说,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吃什么能去除湿气

祛湿食物玉米:玉米性味甘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适合患有水肿及淋症的人士。建议读者用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汤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祛湿食物薏米: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泄泻、水肿及风湿人士。建议读者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祛湿食物芡实,又名鸡头子,是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芡实性平和,药味甘涩,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芡实有补中益气、健脾祛湿、滋养强壮的作用,它与莲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敛镇静的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此外,芡实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脸色红润、白皙。
  祛湿食物赤小豆: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肿。适用于有肥胖性水肿、脚气、腹胀腹泻等症人士。建议读者可用赤小豆、桑白皮,水煎煮约20分钟,饮汤食豆或煲汤时加入赤小豆。可以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什么食物祛湿 蔬菜篇
  祛湿食物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祛湿食物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祛湿食物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祛湿食物冬瓜:冬瓜性味甘、淡、凉,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适用于口干、水肿、小便不利等人士。建议读者食用时以连皮冬瓜加具有补脾健胃及利水消肿的鲤鱼同煮。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祛湿食物茼蒿:茼蒿可是宫廷菜肴中的珍品,所以又叫“皇帝菜”,如今,它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中医上说,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中医祛除体内湿气的方法有哪些?

排除方法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1、赤小豆薏仁茶或粥
将赤小豆、薏米仁、芡实、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等七味食材进行调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湿消肿利尿的食材,芡实健脾固肾,马齿苋等主要针对湿气重引起的长痘、口干口苦进行调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薏米祛湿虽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来吃,会伤脾。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的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越湿。脾与湿气是对“好友”,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所以要祛湿,需要同时健脾。这一点尤其重要。为什么有些人喝了红豆薏米粥,还是有湿气,很大地原因在于,本身湿气已经很重,伤及到脾了,或者说本身是脾虚湿盛,建议可以先将薏米炒到略微发黄,然后与红豆一起煮汤喝,可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湿作用,而又不会增加寒气。
2、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3、把艾草(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4、早上吃三片姜
5、适当午睡
6、戒烟戒酒
7、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负责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8、避免潮湿环境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中医祛除体内湿气的方法有哪些?

排除方法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1、赤小豆薏仁茶或粥
将赤小豆、薏米仁、芡实、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等七味食材进行调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湿消肿利尿的食材,芡实健脾固肾,马齿苋等主要针对湿气重引起的长痘、口干口苦进行调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薏米祛湿虽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来吃,会伤脾。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的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越湿。脾与湿气是对“好友”,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所以要祛湿,需要同时健脾。这一点尤其重要。为什么有些人喝了红豆薏米粥,还是有湿气,很大地原因在于,本身湿气已经很重,伤及到脾了,或者说本身是脾虚湿盛,建议可以先将薏米炒到略微发黄,然后与红豆一起煮汤喝,可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湿作用,而又不会增加寒气。
2、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3、把艾草(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4、早上吃三片姜
5、适当午睡
6、戒烟戒酒
7、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负责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8、避免潮湿环境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中医祛除体内湿气的方法有哪些?

排除方法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1、赤小豆薏仁茶或粥
将赤小豆、薏米仁、芡实、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等七味食材进行调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湿消肿利尿的食材,芡实健脾固肾,马齿苋等主要针对湿气重引起的长痘、口干口苦进行调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薏米祛湿虽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来吃,会伤脾。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的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越湿。脾与湿气是对“好友”,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所以要祛湿,需要同时健脾。这一点尤其重要。为什么有些人喝了红豆薏米粥,还是有湿气,很大地原因在于,本身湿气已经很重,伤及到脾了,或者说本身是脾虚湿盛,建议可以先将薏米炒到略微发黄,然后与红豆一起煮汤喝,可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湿作用,而又不会增加寒气。
2、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3、把艾草(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4、早上吃三片姜
5、适当午睡
6、戒烟戒酒
7、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负责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8、避免潮湿环境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小暑怎样去湿气

夏季湿气重有以下方法可以缓解:1. 饮食:多吃祛湿食物如薏米、莲子、冬瓜、苦瓜、红豆等,避免食用辛辣、甜腻、油炸食品,注意规律作息和戒酒。2. 药物:治疗以利水祛湿为原则,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祛湿中成药。3. 辅助疗法:可采用艾灸或拔罐疗法,作用于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中脘、气海、关元、脾俞、肾俞等穴位,疏通经络、祛除湿气。建议及时就医,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服用药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