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结合中医概念如何养生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06 03:36:56
文档

结合中医概念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导读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人们常常把养生分为生理、心理、哲理养生三个层次,对于一般人,注重身体的健康,接触最多的就是生理养生。分享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1

   1、气功养生法。 要注意练功的注意事项,切不可走火入魔。

   2、神志养生法。 修德怡神、调志摄神;积精全神、四气调神。

   3、行为养生法。 像膳食、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娱乐、旅游、沐浴等均可养生。

   4、针推养生法。 使用针灸、推拿、刮痧等进行。

   5、本草养生法。 即药物养生,应用着眼于补、泻两个方面医学教|育网整理。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但药物不是万能的,如果只依靠药物,而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应辨证进补。另外,要注意盛者宜泻、泻不伤正等。

   6、审因施养法。 即因地(地理环境、居住环境)、因时(年月、四季、昼夜等)、因人(即因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职业人群、不同体表部位)区别施养。

  中医养生的方法2

   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此外,捶背还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经常浴面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浴面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睛。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男人多对肠胃进行按摩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除外,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中医养生的方法3

   动形养生 、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 、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如何开展中医养生保健

1、吃粽子

粽子中含有红豆,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粽子中含有红枣,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粽子总会用到芦苇叶,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所以对於脾胃虚弱和肠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经常吐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多吃红枣能改善肠胃功能。此外,红枣又能补气血,对於中气不足及气血亏损人士特别有帮助,能减少平日气促气喘的情况,又能针对肌肉无力等症状,增加体力。

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

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同时,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凉拌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而维生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粽子的消化。

2、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家长可以将香囊放在孩子的衣兜里或枕边,对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夏天气温高,很多人经常觉得没胃口,也可在身边放个香囊。因为香囊里中药的香气被人体吸收以后,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能够增强食欲。

由于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孕妇要慎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囊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立即取下香囊,可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

3、喝雄黄酒

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4、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划船运动对“坐”班族更有益。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划船运动过程中一般都会有腰腹的前后俯仰动作,这能很好地锻炼腰腹部肌肉,减少腹部脂肪的效果也很明显;对改善腰肌劳损、肌肉僵硬,以及椎间盘等健康问题,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5、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6、煮大蒜

疏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大蒜的味道那也是众人皆知,吃完大蒜敢开口说话的人没几个。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大蒜被称为人类的“健康卫士”。大蒜中含有约0.2%的挥发油,其中的主要成分大蒜辣素具有杀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护肝脏、调节血糖,保护心血管,抗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抗血小板凝集。营养学专家发现,大蒜提取液有抗肿瘤的作用,建议每日生吃大蒜3—5克。

7、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中医认为,鸡、鸭、鹅蛋药性不同,人们最好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鸡蛋性平,适合大多数人吃,尤其是营养不良时吃鸡蛋可恢复体力。但蛋白不易消化,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要少吃。鸭蛋性凉,长痘、上火时吃可以清热解毒。体质寒凉、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鹅蛋性温,中医认为可补中益气,老年人、体虚的人可吃鹅蛋补身。

8、吃“五黄”

端午节里为何要吃“五黄”?专家说,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五月麦熟,也是丰收景象,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端午节最大的风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苏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黄’,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这就是‘五黄’。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除了“五黄”以外,南京还有“五毒”的说法,专家说:“端午节是五月五日,五月是独月,五日是独日,在独月独日那是‘毒气’冲天,所以端午这天要注意防五毒,‘五毒’是毒蛇、蜈蚣、蜘蛛、壁虎、癞*。而南京还有一道菜叫‘炒五毒’,到底是哪五样菜呢?‘炒五毒’即是银鱼、虾米、茭菜、韭菜和黑豆腐干放在一起炒,是端午节要吃的”。

中医教你如何进行养生保健最好

一、背部的保健特区

中医 养生 专家指出,后背正中的脊柱是人体督脉的所经之地,脊柱两旁的太阳膀胱经络与五脏六腑联系甚为密切,经常予以激发疏通,有益于气息运动,血脉流通,滋养全身器官。现代医学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患了感冒或中暑后,“擦背”和“刮痧”等就是激活背部免疫细胞的好办法。

二、腋窝的保健特区

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就在于受刺激后会使*笑,这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能使各器官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获得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部都受益匪浅。

三、脚部的保健特区

脚底穴位很多,约有70多个,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科学家还认为,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神经未梢,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均有相关,所以将脚称作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的保健的重要。经常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鹅卵石、热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的功效。除了经常运动,保持脚部血液畅通、关节灵活外,还要注意冬天别冻着,夏天别捂着,脚上生了“鸡眼”、“脚垫”等,亦不可小视,要及时清除。

四、前胸的保健特区

科学家 研究 发现,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故有强大的抗癌作用。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只要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上自颈部下至心窝部)100~200次,就能刺激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五、脊柱的保健特区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人老首先是脊柱先老。脊柱是人体两条直行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经常按摩脊柱,可促进经络的疏通,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日本一家杂志报道,锻炼脊柱可防治100多种疾病。脊柱是人体的中心轴,如能常做太极旋转,会产生很强的生物电能,给脏腑和全身输送,补充能量,而且使人对病毒的侵袭有很强的免疫力,即使对脑血管意外、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等也有防治作用。

六、脐部的保健特区

肚脐又名气舍,是真气的贮存之处,被养生学家视为保健“要塞”。肚脐为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作用。中医常用药物敷贴或针灸、热熨肚脐治病,如用珍珠粉、丹参粉调敷该穴,能治失眠;用砂仁、枳实敷之,可治消化不良;用檀香、细辛粉调酒敷之,可缓解心绞痛。经常按摩肚脐,尚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人体24小时使用手册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者想睡反而睡不着。

2∶00 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状态,肝脏却在紧张工作,生血气为人体排毒。

3∶00 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肌肉完全放松。

4∶00 “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老年人最易发生意外。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值,糖尿病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患者易发生心梗等。

5∶00 阳气逐渐升华,精神状态饱满。

6∶00 血压开始升高,心跳逐渐加快。高血压患者得吃降压药了。

7∶00 人体免疫力最强。吃完早饭,营养逐渐被人体吸收。

8∶00 各项生理激素分泌旺盛,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9∶00 适合打针、手术、做体检等。此时人体气血活跃,大脑皮层兴奋,痛感降低。

10∶00 工作效率最高。

10∶00-11∶00属于人体的第一个黄金时段。心脏充分发挥其功能,精力充沛,不会感到疲劳。

12∶00 紧张工作一上午后,需要休息。

12∶00-13∶00是最佳"子午觉"时间。不宜疲劳作战,最好躺着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

14∶00 反应迟钝。易有昏昏欲睡之感,人体应激能力降低。

15∶00 午饭营养吸收后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工作能力开始恢复。

15∶00-17∶00为人体第二个黄金时段。最适宜开会、公关、接待重要客人。

16∶00 血糖开始升高,有虚火者此时表现明显。阳虚、肺结核等患者的脸部最红。

17∶00 工作效率达到午后时间的最高值,也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18∶00 人体敏感度下降,痛觉随之再度降低。

19∶00 最易发生争吵。此时是人体血压波动的晚高峰,人们的情绪最不稳定。

20∶00 人体进入第三个黄金阶段。记忆力最强,大脑反应异常迅速。

20∶00-21∶00适合做作业、阅读、创作、锻炼等。

22∶00 适合梳洗。呼吸开始减慢,体温逐渐下降。最好在十点半泡脚后上床,能很快入睡。

23∶00 阳气微弱,人体功能下降,开始逐渐进入深度睡眠,一天的疲劳开始缓解。

24∶00 气血处于一天中的最低值,除了休息,不宜进行任何活动。

中医教你儿童如何进行养生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

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

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

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的七大方法

1、先来10个俯卧撑“运动是迅速、有效的减压阀。它会让你的身体误以为你已经摆脱了压力。”专家说,“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将皮质醇运送至肾脏、然后排泄出身体。”压力大的时候可以做10个俯卧撑缓解紧张的神经,如果做俯卧撑不现实,简单的四肢伸展和散步也能帮助皮质醇代谢。专家在研究中证实,每周散步3次、每次18分钟就可以迅速降低15%的皮质醇激素分泌水平。

2、慢慢吃,浅浅尝专家说,在高压环境下人很容易用大吃大喝缓解紧张情绪。因此当你感到有压力时,一定要放慢吃饭的速度、慢慢吃、浅浅尝、仔细体会饱腹感,这样可以减低皮质醇分泌水平,从而减少你吃的食物的分量,不让压力转换为肚子上的赘肉。

3、停止严苛的节食这听起来有点讽刺,但是研究证实持续的节食会使得皮质醇分泌水平升高18%。另外,当人的皮质醇分泌失衡时,血糖水平也会发生紊乱,先是急速增高,之后又垂直下降——由于血糖是大脑的主要燃料,一旦大脑的血糖水平降低、自制力也会急速下降,人的意志力也会变得薄弱,直接结果就是让你性格变得暴躁、胃口大开。

4、给自己尝点“甜头”当压力让你想吃甜食时,吃一点点反而好。“在皮质醇水平升高时,适当地满足就可以让它降低避免失控,”专家说。由于人在压力增大时会喜欢吃甜食,“掰一小格巧克力吃会让你感觉好一些,但千万别纵容自己吞下一整条。”

5、戒掉咖啡因当咖啡因和压力结合,皮质醇水平的升高会比单纯只有压力时更快。俄克拉荷马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在轻度压力条件下如果喝2。5~3杯咖啡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25%,这样的高皮质醇水平要3个小时后才能降下来。当一天的咖啡因摄入量达到600毫克(约等于6杯爪哇咖啡)时,皮质醇水平升高30%,并且一整天都维持在高水平。由于高皮质醇水平会导致食欲大增,压力症候群是时候考虑戒掉含咖啡因的饮料了。

6、早餐营养,健康整天缺少维他命B、维他命C、钙和镁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但一顿富含以上微量元素的早餐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他的早餐建议是,一杯橙汁或一个柚子或一大把草莓提供充足的维他命C,6~8盎司低脂酸奶提供充足的钙和镁,再来片涂了花生酱的全麦土司,因为全麦食品富含维他命B,花生酱包含的脂肪酸可以减少压力荷尔蒙的产生。

7、睡饱觉没烦恼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天睡6。5个小时会增加皮质醇分泌、刺激食欲、增加体重。按照美国国家睡眠协会的建议每天最好能睡7~9个小时。如果那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另一个调查显示,缺觉还会提升ghrelin(一种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这是一种强烈刺激食欲的饥饿荷尔蒙。研究显示,当人缺觉时,对重盐重糖的食物的嗜好会增加23%。不过,幸运的是,几个晚上的好觉就可以使皮质醇分泌水平重新得到平衡,而充足、有规律的睡眠会使得它保持稳定,专家说,“如此一来你吃得少了,体重也轻了,感觉自然也会好得多。”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一、青春期祛湿热 茯苓 白茅根

青春期的男性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长痤疮,爱上火。有调查指出,98%的男性在青春期都会受到“青春痘”的困扰。此时,男性体内雄激素分泌水平增高、皮脂分泌活跃,加上求学阶段精神压力较大,容易生活不规律,因此更易发生痤疮、上火。

痤疮多因肺经热盛,或脾胃湿热引起。因此,专家推荐了茯苓和白茅根两味中草药。茯苓药性平和,能起到利尿、去湿、健脾的作用,而且不伤正气,可每日用10克泡水饮用,或与猪苓、泽泻等煎水服用。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热,还有凉血、清热生津的功效,建议直接泡水饮用。

二、中年解毒 葛根 白芍

30-55岁的中壮年男性,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忙于应酬,经常熬夜、喝酒。如果不注意调养,很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首先推荐了有解毒功效的葛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可煎汤或捣汁加米汤服用。

白芍和柴胡都有疏肝的作用,经常饮酒的人可以选择这两味中药泡水饮用,还可以加上枳实、甘草煎水服用,可使气血调和,阳气外达。

三、老年补肾 虫草 黄芪

男性上了年纪,多会出现肝肾不足所致的肾虚腰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专家推荐了一些补肾的中药。一是冬虫夏草、山萸肉、人参、黄芪、山药,有补益肾中精气的作用。二是鹿茸、杜仲、川断、桑寄生等,可以温助肾阳,还有较好的强筋骨,去腰疼的功效。三是熟地、桑葚、枸杞子,能滋阴补肾、清泻虚热。这几类药物也可分别用水煎服用,或者泡水饮用。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抗衰老的方法

1、常用剃须刀,年轻5岁半

调查发现,刮胡子的男人比胡子拉碴的男人看上去年轻5.5岁。专家表示,刮胡子会刺激脸部胶原蛋白的产生,让皮肤更光滑。

2、少吃点,多记点

科研人员发现,少摄入点热量有助于减少炎症的发生几率,而发炎会导致人认知能力下降。科学家表示,最好将每日摄入热量减少30%,比如原来每天摄入2500卡路里,那么最好减掉750卡路里。

3、身体胖,老10年

研究发现,男人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5个点(相当于体重增加13.5公斤左右),其生殖激素水平就会下降到“衰老10年”的水平。

4、经常锻炼,年轻10岁

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小时一定强度的锻炼,可以让人感觉身体年轻10岁。

5、口腔卫生,脑子更灵

研究表明,牙病患者智力明显低于牙齿健康者。其原因是,牙龈出血等问题会导致更严重的体内炎症,造成大脑损伤。常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保持口腔卫生,大脑才能更灵敏。

6、心跳慢寿命长

想保持年轻,就必须拥有强壮的心脏,让血液慢而有效地流动。来自美国心脏、肺脏和血液学会的迈克?劳厄说:“人的平均寿命是心跳30亿次,若能减慢心跳次数,则可延长寿命。”

7、有晨勃,更年轻着男性血管越年轻。研究表明,每周夫妻生活不到1次的男性,ED的发病率将上升2倍,而每周夫妻生活3次以上,ED减少4倍。

8、睡眠多,脸不老

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快面部衰老,因为眼周肌肉可在睡眠中眼球快速转动时得到锻炼,而睡眠不足,眼周肌肉就会发生萎缩,留下黑眼圈。

9、训练大脑,年轻15岁

做做“脑筋急转弯”等大脑训练题,可以让45岁的人获得30岁人的大脑活力和记忆能力。
抗衰老的食物

花生酱

或许花生酱不是人人都爱吃,不过,因为富含维生素E,所以它强大的抗氧化功能不容忽视,常吃能帮助抵抗岁月的侵袭。

此外,花生酱还被誉为最佳能量食品,在体育运动比赛前2小时,运动员如果能吃上一片涂有2茶匙花生酱的面包,其所含的“好的”单式非饱和脂肪酸就能帮他持续地保持饱腹感,并向身体提供缓慢释放的碳水化合物,使之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状态。

花生酱的功效还不仅限于此,最新医学研究表明,花生酱与其他坚果(如核桃、榛子)一起食用,就能使*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性。

咖啡

如果你正为夫妻生活感觉日渐消退而苦恼的话,不妨试一试咖啡的效果。
当然,咖啡在提高人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预防早老性痴呆和帕金森症方面,作用也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它还能提高止痛片40%的效力。对咖啡因的反应因人而异,每个人应找出自己喝咖啡的最高限量。但一般来说,一天喝3杯为宜。

咖啡易使人体钙流失,但如果喝添加了牛奶或伴侣的咖啡,就能有效防止钙的流失。咖啡对皮肤也有害,因此,喝一杯咖啡之后,应喝1—2杯水。

大杏仁

过去,人们经常把食物的脂肪含量与体重增加画上等号,而大杏仁刚好能证明这一误区。

研究显示,在每天的膳食中加一把大杏仁不仅不会使体重增加,相反,还能帮助减肥。

这是因为,首先,食用大杏仁等坚果会让人产生明显的饱腹感,饭前吃一小把,可减少对于其他高热食品的摄入;其次,大杏仁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脂肪吸收率,食用大杏仁并不会摄入营养标签上标明的那么多热量,所以不会导致体重增加。

另外,一些研究还表明,每周食用大杏仁5次以上的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在所有成年人中最低。

大杏仁确实是一种容易填饱肚子的轻松小食品。一把大杏仁(约23粒),大约28克,含有160卡路里,同时富含类黄酮抗氧化剂,同时也是维生素E和矿物质镁的极好来源。可以将它当作一种健康的零食,尤其适合在餐前食用。

燕麦片

燕麦颗粒浑身是宝,几乎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强力营养成分,比如植物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它能为你的骨骼和牙齿补钙,并使你整天精神饱满。

尤其是当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更应该在早餐时选择燕麦片,因为美国临床营养学家的研究证实,不分男女,只要每天吃一碗燕麦糊或燕麦粥,就能将高胆固醇水平降低10%以上,并使心肌梗塞病的发病率降低20%。

倘若你选择的是内含水果、胡核仁、葡萄干、牛奶等混合的麦片糊,则能使心肌梗塞病的发病率降低50%。

在国外,燕麦片被誉为最受青睐的健康食品,燕麦片多在早餐食用。

如何开展中医养生保健

1、吃粽子

粽子中含有红豆,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粽子中含有红枣,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粽子总会用到芦苇叶,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所以对於脾胃虚弱和肠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经常吐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多吃红枣能改善肠胃功能。此外,红枣又能补气血,对於中气不足及气血亏损人士特别有帮助,能减少平日气促气喘的情况,又能针对肌肉无力等症状,增加体力。

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

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同时,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凉拌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而维生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粽子的消化。

2、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家长可以将香囊放在孩子的衣兜里或枕边,对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夏天气温高,很多人经常觉得没胃口,也可在身边放个香囊。因为香囊里中药的香气被人体吸收以后,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能够增强食欲。

由于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孕妇要慎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囊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立即取下香囊,可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

3、喝雄黄酒

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4、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划船运动对“坐”班族更有益。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划船运动过程中一般都会有腰腹的前后俯仰动作,这能很好地锻炼腰腹部肌肉,减少腹部脂肪的效果也很明显;对改善腰肌劳损、肌肉僵硬,以及椎间盘等健康问题,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5、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6、煮大蒜

疏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大蒜的味道那也是众人皆知,吃完大蒜敢开口说话的人没几个。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大蒜被称为人类的“健康卫士”。大蒜中含有约0.2%的挥发油,其中的主要成分大蒜辣素具有杀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护肝脏、调节血糖,保护心血管,抗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抗血小板凝集。营养学专家发现,大蒜提取液有抗肿瘤的作用,建议每日生吃大蒜3—5克。

7、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中医认为,鸡、鸭、鹅蛋药性不同,人们最好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鸡蛋性平,适合大多数人吃,尤其是营养不良时吃鸡蛋可恢复体力。但蛋白不易消化,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要少吃。鸭蛋性凉,长痘、上火时吃可以清热解毒。体质寒凉、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鹅蛋性温,中医认为可补中益气,老年人、体虚的人可吃鹅蛋补身。

8、吃“五黄”

端午节里为何要吃“五黄”?专家说,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五月麦熟,也是丰收景象,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端午节最大的风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苏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黄’,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这就是‘五黄’。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除了“五黄”以外,南京还有“五毒”的说法,专家说:“端午节是五月五日,五月是独月,五日是独日,在独月独日那是‘毒气’冲天,所以端午这天要注意防五毒,‘五毒’是毒蛇、蜈蚣、蜘蛛、壁虎、癞*。而南京还有一道菜叫‘炒五毒’,到底是哪五样菜呢?‘炒五毒’即是银鱼、虾米、茭菜、韭菜和黑豆腐干放在一起炒,是端午节要吃的”。

中医教你如何进行养生保健最好

一、背部的保健特区

中医 养生 专家指出,后背正中的脊柱是人体督脉的所经之地,脊柱两旁的太阳膀胱经络与五脏六腑联系甚为密切,经常予以激发疏通,有益于气息运动,血脉流通,滋养全身器官。现代医学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患了感冒或中暑后,“擦背”和“刮痧”等就是激活背部免疫细胞的好办法。

二、腋窝的保健特区

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就在于受刺激后会使*笑,这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能使各器官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获得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部都受益匪浅。

三、脚部的保健特区

脚底穴位很多,约有70多个,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科学家还认为,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神经未梢,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均有相关,所以将脚称作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的保健的重要。经常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鹅卵石、热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的功效。除了经常运动,保持脚部血液畅通、关节灵活外,还要注意冬天别冻着,夏天别捂着,脚上生了“鸡眼”、“脚垫”等,亦不可小视,要及时清除。

四、前胸的保健特区

科学家 研究 发现,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故有强大的抗癌作用。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只要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上自颈部下至心窝部)100~200次,就能刺激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五、脊柱的保健特区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人老首先是脊柱先老。脊柱是人体两条直行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经常按摩脊柱,可促进经络的疏通,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日本一家杂志报道,锻炼脊柱可防治100多种疾病。脊柱是人体的中心轴,如能常做太极旋转,会产生很强的生物电能,给脏腑和全身输送,补充能量,而且使人对病毒的侵袭有很强的免疫力,即使对脑血管意外、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等也有防治作用。

六、脐部的保健特区

肚脐又名气舍,是真气的贮存之处,被养生学家视为保健“要塞”。肚脐为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作用。中医常用药物敷贴或针灸、热熨肚脐治病,如用珍珠粉、丹参粉调敷该穴,能治失眠;用砂仁、枳实敷之,可治消化不良;用檀香、细辛粉调酒敷之,可缓解心绞痛。经常按摩肚脐,尚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人体24小时使用手册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者想睡反而睡不着。

2∶00 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状态,肝脏却在紧张工作,生血气为人体排毒。

3∶00 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肌肉完全放松。

4∶00 “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老年人最易发生意外。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值,糖尿病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患者易发生心梗等。

5∶00 阳气逐渐升华,精神状态饱满。

6∶00 血压开始升高,心跳逐渐加快。高血压患者得吃降压药了。

7∶00 人体免疫力最强。吃完早饭,营养逐渐被人体吸收。

8∶00 各项生理激素分泌旺盛,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9∶00 适合打针、手术、做体检等。此时人体气血活跃,大脑皮层兴奋,痛感降低。

10∶00 工作效率最高。

10∶00-11∶00属于人体的第一个黄金时段。心脏充分发挥其功能,精力充沛,不会感到疲劳。

12∶00 紧张工作一上午后,需要休息。

12∶00-13∶00是最佳"子午觉"时间。不宜疲劳作战,最好躺着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

14∶00 反应迟钝。易有昏昏欲睡之感,人体应激能力降低。

15∶00 午饭营养吸收后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工作能力开始恢复。

15∶00-17∶00为人体第二个黄金时段。最适宜开会、公关、接待重要客人。

16∶00 血糖开始升高,有虚火者此时表现明显。阳虚、肺结核等患者的脸部最红。

17∶00 工作效率达到午后时间的最高值,也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18∶00 人体敏感度下降,痛觉随之再度降低。

19∶00 最易发生争吵。此时是人体血压波动的晚高峰,人们的情绪最不稳定。

20∶00 人体进入第三个黄金阶段。记忆力最强,大脑反应异常迅速。

20∶00-21∶00适合做作业、阅读、创作、锻炼等。

22∶00 适合梳洗。呼吸开始减慢,体温逐渐下降。最好在十点半泡脚后上床,能很快入睡。

23∶00 阳气微弱,人体功能下降,开始逐渐进入深度睡眠,一天的疲劳开始缓解。

24∶00 气血处于一天中的最低值,除了休息,不宜进行任何活动。

中医教你儿童如何进行养生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

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

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

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的七大方法

1、先来10个俯卧撑“运动是迅速、有效的减压阀。它会让你的身体误以为你已经摆脱了压力。”专家说,“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将皮质醇运送至肾脏、然后排泄出身体。”压力大的时候可以做10个俯卧撑缓解紧张的神经,如果做俯卧撑不现实,简单的四肢伸展和散步也能帮助皮质醇代谢。专家在研究中证实,每周散步3次、每次18分钟就可以迅速降低15%的皮质醇激素分泌水平。

2、慢慢吃,浅浅尝专家说,在高压环境下人很容易用大吃大喝缓解紧张情绪。因此当你感到有压力时,一定要放慢吃饭的速度、慢慢吃、浅浅尝、仔细体会饱腹感,这样可以减低皮质醇分泌水平,从而减少你吃的食物的分量,不让压力转换为肚子上的赘肉。

3、停止严苛的节食这听起来有点讽刺,但是研究证实持续的节食会使得皮质醇分泌水平升高18%。另外,当人的皮质醇分泌失衡时,血糖水平也会发生紊乱,先是急速增高,之后又垂直下降——由于血糖是大脑的主要燃料,一旦大脑的血糖水平降低、自制力也会急速下降,人的意志力也会变得薄弱,直接结果就是让你性格变得暴躁、胃口大开。

4、给自己尝点“甜头”当压力让你想吃甜食时,吃一点点反而好。“在皮质醇水平升高时,适当地满足就可以让它降低避免失控,”专家说。由于人在压力增大时会喜欢吃甜食,“掰一小格巧克力吃会让你感觉好一些,但千万别纵容自己吞下一整条。”

5、戒掉咖啡因当咖啡因和压力结合,皮质醇水平的升高会比单纯只有压力时更快。俄克拉荷马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在轻度压力条件下如果喝2。5~3杯咖啡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25%,这样的高皮质醇水平要3个小时后才能降下来。当一天的咖啡因摄入量达到600毫克(约等于6杯爪哇咖啡)时,皮质醇水平升高30%,并且一整天都维持在高水平。由于高皮质醇水平会导致食欲大增,压力症候群是时候考虑戒掉含咖啡因的饮料了。

6、早餐营养,健康整天缺少维他命B、维他命C、钙和镁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但一顿富含以上微量元素的早餐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他的早餐建议是,一杯橙汁或一个柚子或一大把草莓提供充足的维他命C,6~8盎司低脂酸奶提供充足的钙和镁,再来片涂了花生酱的全麦土司,因为全麦食品富含维他命B,花生酱包含的脂肪酸可以减少压力荷尔蒙的产生。

7、睡饱觉没烦恼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天睡6。5个小时会增加皮质醇分泌、刺激食欲、增加体重。按照美国国家睡眠协会的建议每天最好能睡7~9个小时。如果那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另一个调查显示,缺觉还会提升ghrelin(一种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这是一种强烈刺激食欲的饥饿荷尔蒙。研究显示,当人缺觉时,对重盐重糖的食物的嗜好会增加23%。不过,幸运的是,几个晚上的好觉就可以使皮质醇分泌水平重新得到平衡,而充足、有规律的睡眠会使得它保持稳定,专家说,“如此一来你吃得少了,体重也轻了,感觉自然也会好得多。”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一、青春期祛湿热 茯苓 白茅根

青春期的男性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长痤疮,爱上火。有调查指出,98%的男性在青春期都会受到“青春痘”的困扰。此时,男性体内雄激素分泌水平增高、皮脂分泌活跃,加上求学阶段精神压力较大,容易生活不规律,因此更易发生痤疮、上火。

痤疮多因肺经热盛,或脾胃湿热引起。因此,专家推荐了茯苓和白茅根两味中草药。茯苓药性平和,能起到利尿、去湿、健脾的作用,而且不伤正气,可每日用10克泡水饮用,或与猪苓、泽泻等煎水服用。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热,还有凉血、清热生津的功效,建议直接泡水饮用。

二、中年解毒 葛根 白芍

30-55岁的中壮年男性,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忙于应酬,经常熬夜、喝酒。如果不注意调养,很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首先推荐了有解毒功效的葛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可煎汤或捣汁加米汤服用。

白芍和柴胡都有疏肝的作用,经常饮酒的人可以选择这两味中药泡水饮用,还可以加上枳实、甘草煎水服用,可使气血调和,阳气外达。

三、老年补肾 虫草 黄芪

男性上了年纪,多会出现肝肾不足所致的肾虚腰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专家推荐了一些补肾的中药。一是冬虫夏草、山萸肉、人参、黄芪、山药,有补益肾中精气的作用。二是鹿茸、杜仲、川断、桑寄生等,可以温助肾阳,还有较好的强筋骨,去腰疼的功效。三是熟地、桑葚、枸杞子,能滋阴补肾、清泻虚热。这几类药物也可分别用水煎服用,或者泡水饮用。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抗衰老的方法

1、常用剃须刀,年轻5岁半

调查发现,刮胡子的男人比胡子拉碴的男人看上去年轻5.5岁。专家表示,刮胡子会刺激脸部胶原蛋白的产生,让皮肤更光滑。

2、少吃点,多记点

科研人员发现,少摄入点热量有助于减少炎症的发生几率,而发炎会导致人认知能力下降。科学家表示,最好将每日摄入热量减少30%,比如原来每天摄入2500卡路里,那么最好减掉750卡路里。

3、身体胖,老10年

研究发现,男人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5个点(相当于体重增加13.5公斤左右),其生殖激素水平就会下降到“衰老10年”的水平。

4、经常锻炼,年轻10岁

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小时一定强度的锻炼,可以让人感觉身体年轻10岁。

5、口腔卫生,脑子更灵

研究表明,牙病患者智力明显低于牙齿健康者。其原因是,牙龈出血等问题会导致更严重的体内炎症,造成大脑损伤。常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保持口腔卫生,大脑才能更灵敏。

6、心跳慢寿命长

想保持年轻,就必须拥有强壮的心脏,让血液慢而有效地流动。来自美国心脏、肺脏和血液学会的迈克?劳厄说:“人的平均寿命是心跳30亿次,若能减慢心跳次数,则可延长寿命。”

7、有晨勃,更年轻着男性血管越年轻。研究表明,每周夫妻生活不到1次的男性,ED的发病率将上升2倍,而每周夫妻生活3次以上,ED减少4倍。

8、睡眠多,脸不老

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快面部衰老,因为眼周肌肉可在睡眠中眼球快速转动时得到锻炼,而睡眠不足,眼周肌肉就会发生萎缩,留下黑眼圈。

9、训练大脑,年轻15岁

做做“脑筋急转弯”等大脑训练题,可以让45岁的人获得30岁人的大脑活力和记忆能力。
抗衰老的食物

花生酱

或许花生酱不是人人都爱吃,不过,因为富含维生素E,所以它强大的抗氧化功能不容忽视,常吃能帮助抵抗岁月的侵袭。

此外,花生酱还被誉为最佳能量食品,在体育运动比赛前2小时,运动员如果能吃上一片涂有2茶匙花生酱的面包,其所含的“好的”单式非饱和脂肪酸就能帮他持续地保持饱腹感,并向身体提供缓慢释放的碳水化合物,使之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状态。

花生酱的功效还不仅限于此,最新医学研究表明,花生酱与其他坚果(如核桃、榛子)一起食用,就能使*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性。

咖啡

如果你正为夫妻生活感觉日渐消退而苦恼的话,不妨试一试咖啡的效果。
当然,咖啡在提高人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预防早老性痴呆和帕金森症方面,作用也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它还能提高止痛片40%的效力。对咖啡因的反应因人而异,每个人应找出自己喝咖啡的最高限量。但一般来说,一天喝3杯为宜。

咖啡易使人体钙流失,但如果喝添加了牛奶或伴侣的咖啡,就能有效防止钙的流失。咖啡对皮肤也有害,因此,喝一杯咖啡之后,应喝1—2杯水。

大杏仁

过去,人们经常把食物的脂肪含量与体重增加画上等号,而大杏仁刚好能证明这一误区。

研究显示,在每天的膳食中加一把大杏仁不仅不会使体重增加,相反,还能帮助减肥。

这是因为,首先,食用大杏仁等坚果会让人产生明显的饱腹感,饭前吃一小把,可减少对于其他高热食品的摄入;其次,大杏仁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脂肪吸收率,食用大杏仁并不会摄入营养标签上标明的那么多热量,所以不会导致体重增加。

另外,一些研究还表明,每周食用大杏仁5次以上的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在所有成年人中最低。

大杏仁确实是一种容易填饱肚子的轻松小食品。一把大杏仁(约23粒),大约28克,含有160卡路里,同时富含类黄酮抗氧化剂,同时也是维生素E和矿物质镁的极好来源。可以将它当作一种健康的零食,尤其适合在餐前食用。

燕麦片

燕麦颗粒浑身是宝,几乎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强力营养成分,比如植物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它能为你的骨骼和牙齿补钙,并使你整天精神饱满。

尤其是当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更应该在早餐时选择燕麦片,因为美国临床营养学家的研究证实,不分男女,只要每天吃一碗燕麦糊或燕麦粥,就能将高胆固醇水平降低10%以上,并使心肌梗塞病的发病率降低20%。

倘若你选择的是内含水果、胡核仁、葡萄干、牛奶等混合的麦片糊,则能使心肌梗塞病的发病率降低50%。

在国外,燕麦片被誉为最受青睐的健康食品,燕麦片多在早餐食用。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我国商代、西周以来,历代中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那么,你知道中医饮食养生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吗?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中医饮食养生的四大原则
  一、固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须从青、中年中年食品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如甘味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迟,故先以饮食调治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因大多数老年老年食品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应遵从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食宜细嚼缓咽,忌狼吞虎咽;宜善于选食和节制饮食,对油油食品腻、荤腥、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宜清淡饮食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消化食品,食宜熟软,老人更宜。

  以上四点中医食养的特色和原则,因合乎食养保健保健食品延龄之道,故读者宜深入领会,认真实践,必有所获。
  中医养生禁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3、忌溼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溼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面板保护,面板又不透水,外界的溼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溼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溼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执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溼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溼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4、忌冷著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溼冷,此时面板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溼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乾,并更换干燥衣物。

  5、忌热著晒衣

  徐文弻认为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6、忌汗出扇风

  这个也要灵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体时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风取凉是很正常的。这里说的忌汗出扇风是指气温不太高,因运动而出汗时,不要贪凉而扇风,或立刻喝冷饮。扇风虽然很惬意,但风为诸邪之首,带着寒邪或溼邪不知不觉地就袭入体内了。

  7、忌灯烛照睡

  有些人喜欢开着灯睡觉,这也不好。因为光明的性质是属阳的,人的睡眠需要阳气入阴,有灯光照射就使得阳气难以下潜入阴,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响睡眠质量。

  8、忌夏月凉水抹席,冬月热火烘衣

  这两个习惯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危害,现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条仍然有现实意义,也就是不能图一时的痛快而违反季节规律。夏天不要贪凉,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容易导致出汗不足,气机不能充分开启;冬天也不能贪热,把暖气开得过热,容易导致出汗太多,精气外泄。

  9、忌久观场演剧

  这一条是劝我们注意养神。现在电视网路娱乐节目非常多,不能过分沉迷于此,因为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随之而动,不再注意体内的感受。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声色犬马,就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身体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随时感知,所以娱乐要适度,避免久视久听而伤神。

  最简单的穴位助眠法就是 *** 涌泉穴,即搓脚底。手心相对互搓至双手发热,用右手搓左足心脚底前1/3正中间的位置,用左手搓右足心,直到感觉发热为止。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我国商代、西周以来,历代中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那么,你知道中医饮食养生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吗?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中医饮食养生的四大原则
  一、固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须从青、中年中年食品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如甘味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迟,故先以饮食调治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因大多数老年老年食品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应遵从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食宜细嚼缓咽,忌狼吞虎咽;宜善于选食和节制饮食,对油油食品腻、荤腥、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宜清淡饮食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消化食品,食宜熟软,老人更宜。

  以上四点中医食养的特色和原则,因合乎食养保健保健食品延龄之道,故读者宜深入领会,认真实践,必有所获。
  中医养生禁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3、忌溼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溼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面板保护,面板又不透水,外界的溼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溼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溼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执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溼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溼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4、忌冷著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溼冷,此时面板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溼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乾,并更换干燥衣物。

  5、忌热著晒衣

  徐文弻认为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6、忌汗出扇风

  这个也要灵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体时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风取凉是很正常的。这里说的忌汗出扇风是指气温不太高,因运动而出汗时,不要贪凉而扇风,或立刻喝冷饮。扇风虽然很惬意,但风为诸邪之首,带着寒邪或溼邪不知不觉地就袭入体内了。

  7、忌灯烛照睡

  有些人喜欢开着灯睡觉,这也不好。因为光明的性质是属阳的,人的睡眠需要阳气入阴,有灯光照射就使得阳气难以下潜入阴,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响睡眠质量。

  8、忌夏月凉水抹席,冬月热火烘衣

  这两个习惯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危害,现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条仍然有现实意义,也就是不能图一时的痛快而违反季节规律。夏天不要贪凉,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容易导致出汗不足,气机不能充分开启;冬天也不能贪热,把暖气开得过热,容易导致出汗太多,精气外泄。

  9、忌久观场演剧

  这一条是劝我们注意养神。现在电视网路娱乐节目非常多,不能过分沉迷于此,因为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随之而动,不再注意体内的感受。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声色犬马,就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身体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随时感知,所以娱乐要适度,避免久视久听而伤神。

  最简单的穴位助眠法就是 *** 涌泉穴,即搓脚底。手心相对互搓至双手发热,用右手搓左足心脚底前1/3正中间的位置,用左手搓右足心,直到感觉发热为止。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我国商代、西周以来,历代中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那么,你知道中医饮食养生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吗?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中医饮食养生的四大原则
  一、固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须从青、中年中年食品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如甘味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迟,故先以饮食调治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因大多数老年老年食品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应遵从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食宜细嚼缓咽,忌狼吞虎咽;宜善于选食和节制饮食,对油油食品腻、荤腥、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宜清淡饮食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消化食品,食宜熟软,老人更宜。

  以上四点中医食养的特色和原则,因合乎食养保健保健食品延龄之道,故读者宜深入领会,认真实践,必有所获。
  中医养生禁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3、忌溼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溼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面板保护,面板又不透水,外界的溼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溼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溼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执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溼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溼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4、忌冷著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溼冷,此时面板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溼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乾,并更换干燥衣物。

  5、忌热著晒衣

  徐文弻认为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6、忌汗出扇风

  这个也要灵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体时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风取凉是很正常的。这里说的忌汗出扇风是指气温不太高,因运动而出汗时,不要贪凉而扇风,或立刻喝冷饮。扇风虽然很惬意,但风为诸邪之首,带着寒邪或溼邪不知不觉地就袭入体内了。

  7、忌灯烛照睡

  有些人喜欢开着灯睡觉,这也不好。因为光明的性质是属阳的,人的睡眠需要阳气入阴,有灯光照射就使得阳气难以下潜入阴,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响睡眠质量。

  8、忌夏月凉水抹席,冬月热火烘衣

  这两个习惯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危害,现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条仍然有现实意义,也就是不能图一时的痛快而违反季节规律。夏天不要贪凉,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容易导致出汗不足,气机不能充分开启;冬天也不能贪热,把暖气开得过热,容易导致出汗太多,精气外泄。

  9、忌久观场演剧

  这一条是劝我们注意养神。现在电视网路娱乐节目非常多,不能过分沉迷于此,因为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随之而动,不再注意体内的感受。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声色犬马,就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身体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随时感知,所以娱乐要适度,避免久视久听而伤神。

  最简单的穴位助眠法就是 *** 涌泉穴,即搓脚底。手心相对互搓至双手发热,用右手搓左足心脚底前1/3正中间的位置,用左手搓右足心,直到感觉发热为止。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1.中医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中。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时,包括强身、防病、延寿等三项内容。

养生的原则有: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加强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疗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尽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减轻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项。

2.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3.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

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

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4.养生小常识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你有没有感觉秋季皮肤紧绷绷的;经常出现上火、口干舌燥的情况?其实,一切都是气候变化在作祟,另外,秋季还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养生保健常识,这样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

3多补水。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养生保健,进补正当时,合理地饮食才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5.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1.中医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中。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时,包括强身、防病、延寿等三项内容。

养生的原则有: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加强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疗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尽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减轻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项。

2.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3.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

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

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4.养生小常识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你有没有感觉秋季皮肤紧绷绷的;经常出现上火、口干舌燥的情况?其实,一切都是气候变化在作祟,另外,秋季还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养生保健常识,这样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

3多补水。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养生保健,进补正当时,合理地饮食才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5.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要想美丽,那么对于自己的保养就一点都不能疏忽,无论是饮食还养生保健都需要格外的注意和研究,有效果的一定要多多使用,下面分享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1

一、中医食疗药膳基本概念

食养、食疗与药膳均为中医术语。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与正常饮食密切相关。 食养即饮食营养,是通过调节正常的膳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中医历代医家都十分强调饮食营养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食物要全面,营养要平衡,这便是科学膳食的核心内容。所谓“过”,其一是指营养过剩。膳食中动物蛋白和脂肪比例过大,食糖过多,因而导致了“文明病”的灾害:肥满症以及接踵而至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造成死亡的第一疾患。

“过”的另一 层含义是饮食无度。《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服之,以补益精气”。一个完全的膳食必须以谷类(包括豆类)为主食,畜类为副食,还需要用蔬菜来充实,同时以果品来辅助。说明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方能扶助人体正气。这和现代营养学提出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要求是一致的。科学膳食第二要义,就是要根据食物的营养特点和性味功能,因人而异合理的选择和摄取食物。饮食卫生是科学膳食的第三方面内容。“病从口入”最能深刻说明饮食卫生与疾病的密切关系。任何精美的食品,如果污染变质或食用不当,都可以变成杀人的*。科学膳食还包括合理的饮食制度及良好的饮食习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便能“度百岁而去”;而“以妄为常,…..起居无节”,则必然“半百而衰”。

二、中医食疗药膳的特点

中医药膳的特点: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3、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三、药膳的正确使用

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保健食品)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滥用。应正确对待药膳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去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食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老年食品)病,还有部分妇、儿疾病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得到保养调理与治疗。中医治病方法很多,如药物、食疗、针灸、按摩、气功、心理、音乐、药浴等,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首先应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病况现状,书本指点,医生辨证,择适宜药膳食之。药膳毕竟是亦药亦食之品。中西医都认为,凡药总有其主要作用和副作用,如人参能回阳救逆,但剂量过大可使实验动物迅速致死,儿童误服人参引起鼻腔流血,充分说明“凡药三分毒”。

不按医生指点,胡乱吃药,结果只会把身体吃出病来,有的人则是旧病未除,又添新疾。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近年颁布了《药膳的中药调膳管理规定》,要求经营药膳的餐厅必须配备有中医主治医师和中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方可配方,厨师须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这是为了保证进食药膳者的安全,改盲目滥吃为辨证施食的行政措施,深受群众欢迎。

四、几款药膳粥的做法

葛根粉粥

特点: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泄、夏令口渴多饮等。

原料:葛根粉30克 粳米50克。

制作: 粳米浸泡一宿,与葛根粉同入砂锅内,加水500克,用文火煮至米开粥稠即可。

用法:当半流质饮料,不计时稍温食。宜忌:脾胃虚寒者忌食。

疗效:清热除燥,生津止渴,降低血压,解肌透疹。

薄荷粥

原料:大米150克,鲜薄荷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用大米150克煮成粥,另用鲜薄荷100克或用干薄荷20克煎成较浓的汤,加适量白糖后倒入粥内,搅和后凉服。

功效:对治疗夏季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风疹瘙痒、咽喉痛等症甚佳。

杞子粳米粥

原料:粳米60克,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白糖适量。

制法:1、将粳米、枸杞子洗净备用;2、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并先加水煎煮,煮滚后取汁去渣备用;3、将枸杞子、粳米加入菟丝子汁中同煮,直至米熟软,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视力下降,两眼昏花。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2

1、在吃饭之前的一个小时或者是吃饭之后的两个小时内,喝一杯用60℃的开水冲泡的蜂蜜水,能够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2、想必许多人对于红豆这种食物都不会感到陌生,我们经常在米粥里面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红豆的味道不仅香甜,而且还对我们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经常吃很多的话能够健脾益胃。

3、在夏天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吃藕,藕的做法有许多种,用藕炒菜的话能够达到开胃健中的效果。

4、每天在睡觉之前吃一把枸杞子或者是用枸杞泡水的话,都可以对我们人体起到很好的效果,经常吃枸杞能够达到补肾益精的作用。

5、山药是大家餐桌上比较常见的一道食物,山药里面有许多的营养物质。在每周吃三次山药的话,能够对我们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

6、在五谷杂粮里面有一种营养最丰富的杂粮,它就是黑豆。不过黑豆不建议作为我们的主食使用,最好和一些豆类谷类在一起,比如说和大米。经常吃黑豆的话,能够打到补肾强身的作用。

7、有的人经常会因为心情的不顺畅出现通便困难,呼吸困难或者是腹中涨痛这些作用。对于出现的这些症状,我们完全不用吃药,通过一些食物就可以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在出现症状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荔枝槟榔这些,经常吃的话就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的发生。

8、现在很多人因为繁重的工作压抑或者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让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疲惫的状态,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出现气血不足。气血不足会带来许多的并发症,比如说头晕眼花,脸色苍白等等。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伤桑葚,桃仁等等加上红枣在一起熬成粥,并且放入适量的红糖。熬成的粥对于我们的身体会起到很好的补充气血作用。

9、韭菜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食物,经常吃韭菜的话不仅能够起到开胃的作用,还可以达到补肾的作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3

食疗养生的含义

食疗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食疗不仅在防治疾病和病后康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妇女的美容养颜、老人的抗衰延年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以及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国传统饮食最讲究均衡,就是要保持食物的多样,一般以谷类食物为主,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同时每天也要摄入充足的豆制品,还有鱼,肉和牛奶等动物类食物也要适量摄入。首先主副食要保持分明,传统饮食很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还有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很重要。日常也要记得增加肉类等少量脂肪,同时也要坚持低温烹饪,少吃加工食品。

食疗治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病治病,无病也能提高体质,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食疗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恢复,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食疗法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针对亚健康的情况,其次才是患病的患者,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食疗法还能使人在享受食物的美味的同时,也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治疗充满营养。

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用食疗就应该随着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如春天阳气升发,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病,此时不宜过食辛热动火的食物,以防止血压升高、大便燥结,可以择用绿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荠、鸭梨之类的水果。再如,阳虚体质的人,宜食用羊肉、荔枝等温热助阳的食物;阴虚体质的人,宜食用枸杞、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二)辨证施食

在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食疗养生强调了辨证施食。所谓辨证施食,是指根据不同的病证来选用食物,从而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促使气血阴阳趋向平衡、稳定。如阳虚畏寒者,宜食羊肉等壮阳温补的食物;阴虚火旺者,宜食银耳、黑木耳等滋阴的食物。

(三)调运脾胃

脾胃功能正常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的功能正常,则消化正常、气血调畅、五脏安和,人体就能健康长寿。因此,健全脾胃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在食疗中用于调补健运脾胃的食物或药膳也很多,如糯米、粟米、谷芽、大枣,以及茯苓粥、山药粥等。

(四)食药结合

食疗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食物和药物相结合,经过烹调制作成美味可口的膳食,寓药于食,寓性于味。这种色、香、味、形皆美的食品,供人们享用,以达到治病、保健和强身的目的。例如《金匮要略》所收载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既是药,又是美味佳肴。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要想美丽,那么对于自己的保养就一点都不能疏忽,无论是饮食还养生保健都需要格外的注意和研究,有效果的一定要多多使用,下面分享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1

一、中医食疗药膳基本概念

食养、食疗与药膳均为中医术语。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与正常饮食密切相关。 食养即饮食营养,是通过调节正常的膳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中医历代医家都十分强调饮食营养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食物要全面,营养要平衡,这便是科学膳食的核心内容。所谓“过”,其一是指营养过剩。膳食中动物蛋白和脂肪比例过大,食糖过多,因而导致了“文明病”的灾害:肥满症以及接踵而至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造成死亡的第一疾患。

“过”的另一 层含义是饮食无度。《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服之,以补益精气”。一个完全的膳食必须以谷类(包括豆类)为主食,畜类为副食,还需要用蔬菜来充实,同时以果品来辅助。说明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方能扶助人体正气。这和现代营养学提出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要求是一致的。科学膳食第二要义,就是要根据食物的营养特点和性味功能,因人而异合理的选择和摄取食物。饮食卫生是科学膳食的第三方面内容。“病从口入”最能深刻说明饮食卫生与疾病的密切关系。任何精美的食品,如果污染变质或食用不当,都可以变成杀人的*。科学膳食还包括合理的饮食制度及良好的饮食习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便能“度百岁而去”;而“以妄为常,…..起居无节”,则必然“半百而衰”。

二、中医食疗药膳的特点

中医药膳的特点: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3、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三、药膳的正确使用

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保健食品)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滥用。应正确对待药膳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去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食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老年食品)病,还有部分妇、儿疾病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得到保养调理与治疗。中医治病方法很多,如药物、食疗、针灸、按摩、气功、心理、音乐、药浴等,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首先应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病况现状,书本指点,医生辨证,择适宜药膳食之。药膳毕竟是亦药亦食之品。中西医都认为,凡药总有其主要作用和副作用,如人参能回阳救逆,但剂量过大可使实验动物迅速致死,儿童误服人参引起鼻腔流血,充分说明“凡药三分毒”。

不按医生指点,胡乱吃药,结果只会把身体吃出病来,有的人则是旧病未除,又添新疾。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近年颁布了《药膳的中药调膳管理规定》,要求经营药膳的餐厅必须配备有中医主治医师和中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方可配方,厨师须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这是为了保证进食药膳者的安全,改盲目滥吃为辨证施食的行政措施,深受群众欢迎。

四、几款药膳粥的做法

葛根粉粥

特点: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泄、夏令口渴多饮等。

原料:葛根粉30克 粳米50克。

制作: 粳米浸泡一宿,与葛根粉同入砂锅内,加水500克,用文火煮至米开粥稠即可。

用法:当半流质饮料,不计时稍温食。宜忌:脾胃虚寒者忌食。

疗效:清热除燥,生津止渴,降低血压,解肌透疹。

薄荷粥

原料:大米150克,鲜薄荷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用大米150克煮成粥,另用鲜薄荷100克或用干薄荷20克煎成较浓的汤,加适量白糖后倒入粥内,搅和后凉服。

功效:对治疗夏季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风疹瘙痒、咽喉痛等症甚佳。

杞子粳米粥

原料:粳米60克,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白糖适量。

制法:1、将粳米、枸杞子洗净备用;2、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并先加水煎煮,煮滚后取汁去渣备用;3、将枸杞子、粳米加入菟丝子汁中同煮,直至米熟软,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视力下降,两眼昏花。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2

1、在吃饭之前的一个小时或者是吃饭之后的两个小时内,喝一杯用60℃的开水冲泡的蜂蜜水,能够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2、想必许多人对于红豆这种食物都不会感到陌生,我们经常在米粥里面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红豆的味道不仅香甜,而且还对我们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经常吃很多的话能够健脾益胃。

3、在夏天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吃藕,藕的做法有许多种,用藕炒菜的话能够达到开胃健中的效果。

4、每天在睡觉之前吃一把枸杞子或者是用枸杞泡水的话,都可以对我们人体起到很好的效果,经常吃枸杞能够达到补肾益精的作用。

5、山药是大家餐桌上比较常见的一道食物,山药里面有许多的营养物质。在每周吃三次山药的话,能够对我们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

6、在五谷杂粮里面有一种营养最丰富的杂粮,它就是黑豆。不过黑豆不建议作为我们的主食使用,最好和一些豆类谷类在一起,比如说和大米。经常吃黑豆的话,能够打到补肾强身的作用。

7、有的人经常会因为心情的不顺畅出现通便困难,呼吸困难或者是腹中涨痛这些作用。对于出现的这些症状,我们完全不用吃药,通过一些食物就可以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在出现症状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荔枝槟榔这些,经常吃的话就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的发生。

8、现在很多人因为繁重的工作压抑或者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让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疲惫的状态,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出现气血不足。气血不足会带来许多的并发症,比如说头晕眼花,脸色苍白等等。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伤桑葚,桃仁等等加上红枣在一起熬成粥,并且放入适量的红糖。熬成的粥对于我们的身体会起到很好的补充气血作用。

9、韭菜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食物,经常吃韭菜的话不仅能够起到开胃的作用,还可以达到补肾的作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3

食疗养生的含义

食疗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食疗不仅在防治疾病和病后康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妇女的美容养颜、老人的抗衰延年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以及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国传统饮食最讲究均衡,就是要保持食物的多样,一般以谷类食物为主,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同时每天也要摄入充足的豆制品,还有鱼,肉和牛奶等动物类食物也要适量摄入。首先主副食要保持分明,传统饮食很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还有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很重要。日常也要记得增加肉类等少量脂肪,同时也要坚持低温烹饪,少吃加工食品。

食疗治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病治病,无病也能提高体质,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食疗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恢复,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食疗法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针对亚健康的情况,其次才是患病的患者,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食疗法还能使人在享受食物的美味的同时,也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治疗充满营养。

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用食疗就应该随着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如春天阳气升发,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病,此时不宜过食辛热动火的食物,以防止血压升高、大便燥结,可以择用绿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荠、鸭梨之类的水果。再如,阳虚体质的人,宜食用羊肉、荔枝等温热助阳的食物;阴虚体质的人,宜食用枸杞、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二)辨证施食

在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食疗养生强调了辨证施食。所谓辨证施食,是指根据不同的病证来选用食物,从而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促使气血阴阳趋向平衡、稳定。如阳虚畏寒者,宜食羊肉等壮阳温补的食物;阴虚火旺者,宜食银耳、黑木耳等滋阴的食物。

(三)调运脾胃

脾胃功能正常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的功能正常,则消化正常、气血调畅、五脏安和,人体就能健康长寿。因此,健全脾胃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在食疗中用于调补健运脾胃的食物或药膳也很多,如糯米、粟米、谷芽、大枣,以及茯苓粥、山药粥等。

(四)食药结合

食疗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食物和药物相结合,经过烹调制作成美味可口的膳食,寓药于食,寓性于味。这种色、香、味、形皆美的食品,供人们享用,以达到治病、保健和强身的目的。例如《金匮要略》所收载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既是药,又是美味佳肴。

中医怎么养生?440

大家都明白了吗

中医怎么养生?440

大家都明白了吗

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1. 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2. 健康养生的小知识有哪些
1。

不应常吃夜宵,会增加胃的负担,甚至导致胃癌;2。饭后吃水果是不对的,应饭前吃水果;3。

喝豆浆不应喝得太多;4。早上起来先喝一杯水,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5。

睡前三小时不宜吃东西,否则易发胖;6。少喝奶茶。

长期饮用,易患高血压、糖尿病;7。 香蕉、菠菜、大蒜、南瓜、鸡肉、红薯、樱桃等食物,可常吃;8。

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10点到早晨6点;9。多食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有利于头发生长;10。

每天吃一个苹果,有利于肺的功能;11。吸烟易致肺癌、口腔癌、食道癌与膀胱癌等;12。

适量饮酒(如葡萄酒)可抵御心脏病和延缓痴呆发作;13。 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食物,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14。

番茄营养丰富,且具有抗多病作用——防癌、防高血压、治溃疡和退热等;15。黑木耳是最佳补铁食物,它是“素中之王”;16。

香蕉越熟防病效果越好,它的免疫活性也高;17。莲藕可当水果,又可作佳肴,是老幼体虚者理想营养佳品。
3. 养生健康知识有哪些
1、合理饮食,保证每天摄取到均衡的营养。

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食物吃得对不对将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很多人也因为不注意饮食关系带来诸多恶果。建议平常饮食要以清淡和新鲜为主,不吃过期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红肉类,多吃白肉,碳酸饮料能少喝就要少喝。

2、坚持运动。合理的运动不仅仅能帮助人们避免多种疾病,而且还能够增强体质,让肌肉更加紧实,四肢更加灵活。

建议每天要能够运动30分钟,运动的时候不宜过于激烈,慢走、步行、跳绳、瑜伽等等运动都非常合适。 3、要有好的心态。

无论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总是发愁,一副世界末日到了的模样。 平常有问题和压力要能够及时纾解,不要一直放在心理,导致心理产生疾病。

4、定期对身体进行“扫毒”。平常人吃了很多食物或是做了一些行为后,会给身体留下相应的毒素,如不能及时将这些毒素排解出去,就可能会给身体留下疾病。

因此要能够定期排毒,可以通过喝盐水、蜂蜜水等方式来排毒。 5、奶制品每天都需要吃一些的,特别是中老年人,喝奶制品能起到好的补钙效果,它们能帮助避免骨质疏松的出现。

除了奶制品外,豆制品也可以经常食用。 6、每天睡足觉。

很多人为了工作的关系都会废寝忘食,或是为了玩乐通宵不睡觉,长期如此对人的健康会带来大的影响,一定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如果睡眠质量下降,就得要想方法进行改善。

7、定期晒晒太阳,特别是女性朋友,不要觉得晒太阳会影响到自己的美白大计,千方百计的远离太阳。晒晒太阳对个人健康有非常好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1. 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2. 健康养生的小知识有哪些
1。

不应常吃夜宵,会增加胃的负担,甚至导致胃癌;2。饭后吃水果是不对的,应饭前吃水果;3。

喝豆浆不应喝得太多;4。早上起来先喝一杯水,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5。

睡前三小时不宜吃东西,否则易发胖;6。少喝奶茶。

长期饮用,易患高血压、糖尿病;7。 香蕉、菠菜、大蒜、南瓜、鸡肉、红薯、樱桃等食物,可常吃;8。

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10点到早晨6点;9。多食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有利于头发生长;10。

每天吃一个苹果,有利于肺的功能;11。吸烟易致肺癌、口腔癌、食道癌与膀胱癌等;12。

适量饮酒(如葡萄酒)可抵御心脏病和延缓痴呆发作;13。 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食物,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14。

番茄营养丰富,且具有抗多病作用——防癌、防高血压、治溃疡和退热等;15。黑木耳是最佳补铁食物,它是“素中之王”;16。

香蕉越熟防病效果越好,它的免疫活性也高;17。莲藕可当水果,又可作佳肴,是老幼体虚者理想营养佳品。
3. 养生健康知识有哪些
1、合理饮食,保证每天摄取到均衡的营养。

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食物吃得对不对将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很多人也因为不注意饮食关系带来诸多恶果。建议平常饮食要以清淡和新鲜为主,不吃过期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红肉类,多吃白肉,碳酸饮料能少喝就要少喝。

2、坚持运动。合理的运动不仅仅能帮助人们避免多种疾病,而且还能够增强体质,让肌肉更加紧实,四肢更加灵活。

建议每天要能够运动30分钟,运动的时候不宜过于激烈,慢走、步行、跳绳、瑜伽等等运动都非常合适。 3、要有好的心态。

无论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总是发愁,一副世界末日到了的模样。 平常有问题和压力要能够及时纾解,不要一直放在心理,导致心理产生疾病。

4、定期对身体进行“扫毒”。平常人吃了很多食物或是做了一些行为后,会给身体留下相应的毒素,如不能及时将这些毒素排解出去,就可能会给身体留下疾病。

因此要能够定期排毒,可以通过喝盐水、蜂蜜水等方式来排毒。 5、奶制品每天都需要吃一些的,特别是中老年人,喝奶制品能起到好的补钙效果,它们能帮助避免骨质疏松的出现。

除了奶制品外,豆制品也可以经常食用。 6、每天睡足觉。

很多人为了工作的关系都会废寝忘食,或是为了玩乐通宵不睡觉,长期如此对人的健康会带来大的影响,一定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如果睡眠质量下降,就得要想方法进行改善。

7、定期晒晒太阳,特别是女性朋友,不要觉得晒太阳会影响到自己的美白大计,千方百计的远离太阳。晒晒太阳对个人健康有非常好的作用。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中医养生的知识有很多,每个人需要懂得一些相关的中医养生知识,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相关信息吧,一起来看看。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1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较适合女性养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莲。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

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假如饿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于起床

早晨醒来后,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

5、收拾厨房

吃完饭后别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点其他的活,反正,饭后强迫自己运动15分钟。这是简单有效的保持体重稳定的又一方法。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2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而肝主疏泄,不喜抑郁而喜调达。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愉悦自然,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1] 。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中医养生的知识有很多,每个人需要懂得一些相关的中医养生知识,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相关信息吧,一起来看看。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1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较适合女性养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莲。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

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假如饿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于起床

早晨醒来后,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

5、收拾厨房

吃完饭后别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点其他的活,反正,饭后强迫自己运动15分钟。这是简单有效的保持体重稳定的又一方法。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2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而肝主疏泄,不喜抑郁而喜调达。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愉悦自然,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1] 。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结合中医概念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