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调理把脉方法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05 12:47:33
文档

中医养生调理把脉方法

中医把脉的方法:1. 把脉时间:最好在早餐前、未进食或运动前的安静环境下进行,有利于准确判断身体情况;2. 把脉位置:取患者寸、关、尺三部,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寸口脉,手轻轻搭取是轻取、中取、沉取,为三部九侯;3. 把脉体位:患者需要坐位或平躺位,手臂平放,手心向上,并且要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要在患者腕关节垫上脉枕;
推荐度:
导读中医把脉的方法:1. 把脉时间:最好在早餐前、未进食或运动前的安静环境下进行,有利于准确判断身体情况;2. 把脉位置:取患者寸、关、尺三部,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寸口脉,手轻轻搭取是轻取、中取、沉取,为三部九侯;3. 把脉体位:患者需要坐位或平躺位,手臂平放,手心向上,并且要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要在患者腕关节垫上脉枕;

中医把脉的方法:

1. 把脉时间:最好在早餐前、未进食或运动前的安静环境下进行,有利于准确判断身体情况;

2. 把脉位置:取患者寸、关、尺三部,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寸口脉,手轻轻搭取是轻取、中取、沉取,为三部九侯;

3. 把脉体位:患者需要坐位或平躺位,手臂平放,手心向上,并且要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要在患者腕关节垫上脉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如下: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4、脉浮沉。主管表里,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脉象

脉象,是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晋——王叔和 《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 明——李时珍 《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 明——李中梓 《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如下: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4、脉浮沉。主管表里,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脉象

脉象,是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晋——王叔和 《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 明——李时珍 《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 明——李中梓 《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如何学习把脉?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是指寸关尺三个部位,九候是指医生手指的轻、中、重力量,这样三三得九而称“三部九侯”。

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就开始采用脉诊的方法来诊察疾病,古老的《内经》就记载了21种脉象,中医脉学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已记载30余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脉诊,把它作为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故常用来识病因、析病机、定病位、辨病性、测病势之进退预后等,尤其是在辨证候的真假、寒热、虚实之时,更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扩展资料: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医教你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 中医把脉秘籍全面看!

如何学习把脉?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是指寸关尺三个部位,九候是指医生手指的轻、中、重力量,这样三三得九而称“三部九侯”。

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就开始采用脉诊的方法来诊察疾病,古老的《内经》就记载了21种脉象,中医脉学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已记载30余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脉诊,把它作为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故常用来识病因、析病机、定病位、辨病性、测病势之进退预后等,尤其是在辨证候的真假、寒热、虚实之时,更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扩展资料: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医教你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 中医把脉秘籍全面看!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4、脉浮沉。主管表里,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一、把脉是什么原理

1、所谓的把脉就是切脉,脉诊常用寸口诊法,是医生用手指接触病人的动脉查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方式。手腕部的寸口,此处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所在,是脉之大会,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能在这里有所反应,切脉时让病人取座位或者仰卧位,手臂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2、切脉时常运用三种不同的指力以体察脉象,通常采用浮取、中寻、重按的方法。脉象与心脏的活动密切相关,因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形成脉搏。把脉是诊断疾病的四诊里的一种方式一种方式,应结合病人的其他方面的症状进行综合整治,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脉是把的什么脉

1、中医把脉,主要是摸寸口脉,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是由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有直接关系,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查步骤和内容,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可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2、脉诊的部位,主要是寸口脉,历来有许多种,现在以寸口脉为主,是临床比较广泛的诊脉方法,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一息4~5至,相当于每分70~80次,不服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3、把脉是中医的一种诊断方式,又称为切脉。根据不同的脉象来判断不同的疾病,把脉通常分为平脉、浮脉、沉脉,同时也要分为滑脉、洪脉、细脉等,然后了解一下患者病情状况。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4、脉浮沉。主管表里,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一、把脉是什么原理

1、所谓的把脉就是切脉,脉诊常用寸口诊法,是医生用手指接触病人的动脉查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方式。手腕部的寸口,此处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所在,是脉之大会,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能在这里有所反应,切脉时让病人取座位或者仰卧位,手臂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2、切脉时常运用三种不同的指力以体察脉象,通常采用浮取、中寻、重按的方法。脉象与心脏的活动密切相关,因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形成脉搏。把脉是诊断疾病的四诊里的一种方式一种方式,应结合病人的其他方面的症状进行综合整治,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脉是把的什么脉

1、中医把脉,主要是摸寸口脉,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是由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有直接关系,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查步骤和内容,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可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2、脉诊的部位,主要是寸口脉,历来有许多种,现在以寸口脉为主,是临床比较广泛的诊脉方法,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一息4~5至,相当于每分70~80次,不服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3、把脉是中医的一种诊断方式,又称为切脉。根据不同的脉象来判断不同的疾病,把脉通常分为平脉、浮脉、沉脉,同时也要分为滑脉、洪脉、细脉等,然后了解一下患者病情状况。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入门的详细介绍

1、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2、把脉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其中一种,主要看的是人的气血,根据人的气血判断人五脏六腑的活动,脉象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切脉来来了解病情,对症下药。

3、把脉可以看出人体气血运行的状况,五脏六腑的活动是否正常,病变的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新心脉的活动,比较好的中医通过把脉就可以诊断疾病。

4、把脉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就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给人看病,把脉是中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实践医疗经验总结而成的。

5、脉搏是人体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人体的循环系统和身体的内脏有一定的练习,所以组织代谢的变化都会影响血液的循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可以通过切脉来了解病情的具体属性是寒性还是热性,从而了解具体的病因,根据病因对症下药。

6、中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用自然中的花草来治疗一些疾病,也用烧热的沙土和石块来作为局部的取暖,治疗一些疾病。后续又有扁鹊李时珍等名医对于中药的完善,发展到现在,中医是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不断的总结一些医学理论知识。现在中医已经被不断的重视,中医里面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入门的详细介绍

1、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2、把脉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其中一种,主要看的是人的气血,根据人的气血判断人五脏六腑的活动,脉象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切脉来来了解病情,对症下药。

3、把脉可以看出人体气血运行的状况,五脏六腑的活动是否正常,病变的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新心脉的活动,比较好的中医通过把脉就可以诊断疾病。

4、把脉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就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给人看病,把脉是中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实践医疗经验总结而成的。

5、脉搏是人体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人体的循环系统和身体的内脏有一定的练习,所以组织代谢的变化都会影响血液的循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可以通过切脉来了解病情的具体属性是寒性还是热性,从而了解具体的病因,根据病因对症下药。

6、中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用自然中的花草来治疗一些疾病,也用烧热的沙土和石块来作为局部的取暖,治疗一些疾病。后续又有扁鹊李时珍等名医对于中药的完善,发展到现在,中医是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不断的总结一些医学理论知识。现在中医已经被不断的重视,中医里面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入门的详细介绍

1、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2、把脉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其中一种,主要看的是人的气血,根据人的气血判断人五脏六腑的活动,脉象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切脉来来了解病情,对症下药。

3、把脉可以看出人体气血运行的状况,五脏六腑的活动是否正常,病变的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新心脉的活动,比较好的中医通过把脉就可以诊断疾病。

4、把脉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就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给人看病,把脉是中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实践医疗经验总结而成的。

5、脉搏是人体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人体的循环系统和身体的内脏有一定的练习,所以组织代谢的变化都会影响血液的循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可以通过切脉来了解病情的具体属性是寒性还是热性,从而了解具体的病因,根据病因对症下药。

6、中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用自然中的花草来治疗一些疾病,也用烧热的沙土和石块来作为局部的取暖,治疗一些疾病。后续又有扁鹊李时珍等名医对于中药的完善,发展到现在,中医是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不断的总结一些医学理论知识。现在中医已经被不断的重视,中医里面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切脉入门口诀

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把脉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其中一种,主要看的是人的气血,根据人的气血判断人五脏六腑的活动,脉象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切脉来来了解病情,对症下药。

把脉可以看出人体气血运行的状况,五脏六腑的活动是否正常,病变的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新心脉的活动,比较好的中医通过把脉就可以诊断疾病。

把脉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就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给人看病,把脉是中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实践医疗经验总结而成的。

脉搏是人体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人体的循环系统和身体的内脏有一定的练习,所以组织代谢的变化都会影响血液的循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可以通过切脉来了解病情的具体属性是寒性还是热性,从而了解具体的病因,根据病因对症下药。

中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用自然中的花草来治疗一些疾病,也用烧热的沙土和石块来作为局部的取暖,治疗一些疾病。后续又有扁鹊李时珍等名医对于中药的完善,发展到现在,中医是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不断的总结一些医学理论知识。现在中医已经被不断的重视,中医里面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脉搏为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即传递到全身动脉。动脉为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与肌肉所形成管路。当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将使动脉压力变大而使管径扩张,在体表较浅处动脉即可感受到此扩张,即所谓的脉搏。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胎儿每分钟110-160次,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
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正常人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

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脉管发生周期性扩张和回位的搏动。

病情危重,特别是临终前脉搏的次数和脉率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脉搏的变化也是医生对病人诊断的其中一项依据。

注:安装泵式人工心脏者无脉搏。
触摸动脉搏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实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一般触摸桡动脉:把自己的一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到另一个手大拇指的根部的掌面的桡侧可以摸到动脉搏动,就是桡动脉。

触摸脉搏也可以在肱动脉:肘上肱二头肌的内侧,

也是测量血压时听诊器放置的位置:其它:足背动脉,股动脉等等。

切脉入门口诀

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把脉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其中一种,主要看的是人的气血,根据人的气血判断人五脏六腑的活动,脉象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切脉来来了解病情,对症下药。

把脉可以看出人体气血运行的状况,五脏六腑的活动是否正常,病变的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新心脉的活动,比较好的中医通过把脉就可以诊断疾病。

把脉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就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给人看病,把脉是中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实践医疗经验总结而成的。

脉搏是人体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人体的循环系统和身体的内脏有一定的练习,所以组织代谢的变化都会影响血液的循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可以通过切脉来了解病情的具体属性是寒性还是热性,从而了解具体的病因,根据病因对症下药。

中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用自然中的花草来治疗一些疾病,也用烧热的沙土和石块来作为局部的取暖,治疗一些疾病。后续又有扁鹊李时珍等名医对于中药的完善,发展到现在,中医是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不断的总结一些医学理论知识。现在中医已经被不断的重视,中医里面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脉搏为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即传递到全身动脉。动脉为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与肌肉所形成管路。当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将使动脉压力变大而使管径扩张,在体表较浅处动脉即可感受到此扩张,即所谓的脉搏。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胎儿每分钟110-160次,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
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正常人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

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脉管发生周期性扩张和回位的搏动。

病情危重,特别是临终前脉搏的次数和脉率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脉搏的变化也是医生对病人诊断的其中一项依据。

注:安装泵式人工心脏者无脉搏。
触摸动脉搏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实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一般触摸桡动脉:把自己的一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到另一个手大拇指的根部的掌面的桡侧可以摸到动脉搏动,就是桡动脉。

触摸脉搏也可以在肱动脉:肘上肱二头肌的内侧,

也是测量血压时听诊器放置的位置:其它:足背动脉,股动脉等等。

切脉入门口诀

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把脉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其中一种,主要看的是人的气血,根据人的气血判断人五脏六腑的活动,脉象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切脉来来了解病情,对症下药。

把脉可以看出人体气血运行的状况,五脏六腑的活动是否正常,病变的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新心脉的活动,比较好的中医通过把脉就可以诊断疾病。

把脉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就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给人看病,把脉是中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实践医疗经验总结而成的。

脉搏是人体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人体的循环系统和身体的内脏有一定的练习,所以组织代谢的变化都会影响血液的循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可以通过切脉来了解病情的具体属性是寒性还是热性,从而了解具体的病因,根据病因对症下药。

中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用自然中的花草来治疗一些疾病,也用烧热的沙土和石块来作为局部的取暖,治疗一些疾病。后续又有扁鹊李时珍等名医对于中药的完善,发展到现在,中医是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不断的总结一些医学理论知识。现在中医已经被不断的重视,中医里面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脉搏为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即传递到全身动脉。动脉为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与肌肉所形成管路。当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将使动脉压力变大而使管径扩张,在体表较浅处动脉即可感受到此扩张,即所谓的脉搏。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胎儿每分钟110-160次,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
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正常人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

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脉管发生周期性扩张和回位的搏动。

病情危重,特别是临终前脉搏的次数和脉率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脉搏的变化也是医生对病人诊断的其中一项依据。

注:安装泵式人工心脏者无脉搏。
触摸动脉搏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实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一般触摸桡动脉:把自己的一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到另一个手大拇指的根部的掌面的桡侧可以摸到动脉搏动,就是桡动脉。

触摸脉搏也可以在肱动脉:肘上肱二头肌的内侧,

也是测量血压时听诊器放置的位置:其它:足背动脉,股动脉等等。

切脉入门口诀

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把脉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其中一种,主要看的是人的气血,根据人的气血判断人五脏六腑的活动,脉象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切脉来来了解病情,对症下药。

把脉可以看出人体气血运行的状况,五脏六腑的活动是否正常,病变的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新心脉的活动,比较好的中医通过把脉就可以诊断疾病。

把脉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就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给人看病,把脉是中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实践医疗经验总结而成的。

脉搏是人体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人体的循环系统和身体的内脏有一定的练习,所以组织代谢的变化都会影响血液的循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可以通过切脉来了解病情的具体属性是寒性还是热性,从而了解具体的病因,根据病因对症下药。

中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用自然中的花草来治疗一些疾病,也用烧热的沙土和石块来作为局部的取暖,治疗一些疾病。后续又有扁鹊李时珍等名医对于中药的完善,发展到现在,中医是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不断的总结一些医学理论知识。现在中医已经被不断的重视,中医里面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脉搏为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即传递到全身动脉。动脉为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与肌肉所形成管路。当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将使动脉压力变大而使管径扩张,在体表较浅处动脉即可感受到此扩张,即所谓的脉搏。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胎儿每分钟110-160次,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
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正常人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

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脉管发生周期性扩张和回位的搏动。

病情危重,特别是临终前脉搏的次数和脉率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脉搏的变化也是医生对病人诊断的其中一项依据。

注:安装泵式人工心脏者无脉搏。
触摸动脉搏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实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一般触摸桡动脉:把自己的一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到另一个手大拇指的根部的掌面的桡侧可以摸到动脉搏动,就是桡动脉。

触摸脉搏也可以在肱动脉:肘上肱二头肌的内侧,

也是测量血压时听诊器放置的位置:其它:足背动脉,股动脉等等。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调理把脉方法

中医把脉的方法:1. 把脉时间:最好在早餐前、未进食或运动前的安静环境下进行,有利于准确判断身体情况;2. 把脉位置:取患者寸、关、尺三部,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寸口脉,手轻轻搭取是轻取、中取、沉取,为三部九侯;3. 把脉体位:患者需要坐位或平躺位,手臂平放,手心向上,并且要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要在患者腕关节垫上脉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