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保健经验介绍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05 23:10:41
文档

中医养生保健经验介绍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导读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中医基本常识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那么,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常识

  中医养生的常识 生活规律顺应自然

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中医养生的常识 动脑动手形神受益

养生专家认为,健康需要活动,但必须适当,不可劳倦过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他多年来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坚持不懈;二是坚持门诊看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内心无比欣慰,也有益于脑力活动,一举多得。三是在带徒弟和传承学术经验中,他感受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内心充实和满足,同时也启发他经常思考问题,增强了思维分析能力,加上常与青年人相处,增加了活力,振奋了精神。四是练习书法,他以练习楷书为主,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使人心静、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动了肢体,达到形神受益。

  中医养生的常识 揉搓经穴养生防病

养生专家非常重视经穴,常以指代针揉搓经穴养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时,常用手指揉搓百会穴及头面部,以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补肾、强心、健脑;揉搓听宫、耳门、颅息等穴以助听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强视力;揉搓迎香、风池穴以防感冒;指压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以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每个穴位揉搓按压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压150次。他还时常叩叩牙齿,以强齿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他说,通过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压,确实收到了行气血、调营卫、益心脑、防外邪、强耳目的效果。

  中医养生的常识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定性

养生专家的饮食有三个原则:定时、定量、定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坚持每日三餐按时就餐;定量是三餐不过饱,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于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细粮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后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适为准。他爱吃面条,尤其爱吃稀软的带汤水的面条,面条可用细粮也可用杂面,再放些青菜之类,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他常嘱咐病人注意食疗,如晚餐喝粥适当加入红枣、薏苡仁、核桃仁、山药等以增强脾胃功能,还要结合大便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以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一次。

  中医养生的常识 情志安宁气血通畅

养生专家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强修养、爱好广泛、宽宏大量、不记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静志安,乐观宽宏。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就健康长寿。正如书中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谦虚地说,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这确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做又较难做到的。

  2017年春季中医养生的常识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2017春季饮食养生的方法

早春 吃点葱姜蒜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 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亢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暮春 要吃得清淡

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2.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3.中药养生的常用知识

4.如何学习中医养生

5.中医养生之冬季篇

6.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7.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

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中医基本常识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那么,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常识

  中医养生的常识 生活规律顺应自然

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中医养生的常识 动脑动手形神受益

养生专家认为,健康需要活动,但必须适当,不可劳倦过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他多年来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坚持不懈;二是坚持门诊看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内心无比欣慰,也有益于脑力活动,一举多得。三是在带徒弟和传承学术经验中,他感受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内心充实和满足,同时也启发他经常思考问题,增强了思维分析能力,加上常与青年人相处,增加了活力,振奋了精神。四是练习书法,他以练习楷书为主,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使人心静、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动了肢体,达到形神受益。

  中医养生的常识 揉搓经穴养生防病

养生专家非常重视经穴,常以指代针揉搓经穴养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时,常用手指揉搓百会穴及头面部,以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补肾、强心、健脑;揉搓听宫、耳门、颅息等穴以助听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强视力;揉搓迎香、风池穴以防感冒;指压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以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每个穴位揉搓按压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压150次。他还时常叩叩牙齿,以强齿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他说,通过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压,确实收到了行气血、调营卫、益心脑、防外邪、强耳目的效果。

  中医养生的常识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定性

养生专家的饮食有三个原则:定时、定量、定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坚持每日三餐按时就餐;定量是三餐不过饱,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于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细粮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后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适为准。他爱吃面条,尤其爱吃稀软的带汤水的面条,面条可用细粮也可用杂面,再放些青菜之类,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他常嘱咐病人注意食疗,如晚餐喝粥适当加入红枣、薏苡仁、核桃仁、山药等以增强脾胃功能,还要结合大便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以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一次。

  中医养生的常识 情志安宁气血通畅

养生专家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强修养、爱好广泛、宽宏大量、不记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静志安,乐观宽宏。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就健康长寿。正如书中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谦虚地说,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这确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做又较难做到的。

  2017年春季中医养生的常识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2017春季饮食养生的方法

早春 吃点葱姜蒜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 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亢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暮春 要吃得清淡

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2.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3.中药养生的常用知识

4.如何学习中医养生

5.中医养生之冬季篇

6.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7.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1.中医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中。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时,包括强身、防病、延寿等三项内容。

养生的原则有: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加强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疗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尽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减轻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项。

2.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3.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

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

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4.养生小常识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你有没有感觉秋季皮肤紧绷绷的;经常出现上火、口干舌燥的情况?其实,一切都是气候变化在作祟,另外,秋季还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养生保健常识,这样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

3多补水。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养生保健,进补正当时,合理地饮食才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5.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1.中医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中。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时,包括强身、防病、延寿等三项内容。

养生的原则有: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加强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疗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尽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减轻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项。

2.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3.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

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

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4.养生小常识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你有没有感觉秋季皮肤紧绷绷的;经常出现上火、口干舌燥的情况?其实,一切都是气候变化在作祟,另外,秋季还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养生保健常识,这样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

3多补水。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养生保健,进补正当时,合理地饮食才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5.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1.中医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中。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时,包括强身、防病、延寿等三项内容。

养生的原则有: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加强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疗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尽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减轻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项。

2.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3.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

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

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4.养生小常识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你有没有感觉秋季皮肤紧绷绷的;经常出现上火、口干舌燥的情况?其实,一切都是气候变化在作祟,另外,秋季还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养生保健常识,这样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

3多补水。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养生保健,进补正当时,合理地饮食才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5.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由于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的话题了,而中医养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养生方法。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1

  1、大蒜中含有丰富的抗病毒成分,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换季时多吃些大蒜会帮你应付感冒。

  2、饮酒时不宜吃烟熏食品,饮酒易使人体血铅含量增高,这时烟熏食品中的有机胺会诱发消化道疾病。

  3、用餐节奏不宜太快,细嚼慢咽,让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让唾液里的酶充分降解,发挥唾液的抗癌功效。

  4、将饮泡过的茶叶晒干后装在纱布袋内,放在冰箱里,可吸收鱼、肉散发出来的腥味。

  5、想美白肌肤,应多吃蔬菜和水果,随时补充维C、牛奶等,长期坚持清淡饮食可淡化斑点。

  6、洗头时,在温水中加些盐,用盐水来洗头,这样可以防止掉头发,同时也会使头发洗得更干净。

  7、风油精治烫伤,对于小范围轻度烫伤,可将风油精直接滴敷在烫伤部位上,每隔四小时滴敷一次。

  8、夏天“吹空调”以成为习惯,但长时间吹空调反而特别容易中暑,在办公室、家中要多喝盐开水防中暑。

  9、女性每晚睡前喝点红酒,可以养血。每天敷一张浸过红酒的面膜纸,可改善肌肤状况。

  10、醋水沐浴可护肤抗疲劳,户外活动后,往洗澡水中放点醋,有抗疲劳、抗过敏、止痒的效果

  11、白色衣服被其他衣物染了色,可将被染色处用水打湿,再涂满食盐反复轻搓,去掉染的色后用水清洗

  12、在海带中存在着高效的消除臭味的物质,因此,患有口臭的人,常食海带可以消除口臭

  13、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涂1至2滴氯霉素

  14、擦伤伤口不宜用创可贴,而应用紫药水消炎,让伤口自然暴露在空气中愈合。

  15、芹菜富含纤维,可加快肠内食糜的排空速度,缩短有毒物质在肠内滞留时间,可预防肠癌。

  16、赤豆粥补肾消水肿,荷叶粥解暑热、止渴解毒;冬瓜粥止渴生津降血压;银耳粥生津润肺

  17、牙齿美白偏方,用木瓜切片,每天擦拭牙齿2次,每次两分钟,坚持一个月,必然有效

  18、木质家具应用干布擦和上腊保养,若沾上难擦的污垢,可先用布蘸牙膏擦拭,后用湿布擦

  19、烹制菜肴时不可用白酒代替料酒,料酒加热能与融解脂肪产生醋化作用,增鲜提味,白酒无此作用

  20、挑遮阳伞,不妨撑开伞看地面上的影子,影子颜色深的好,伞面面料选涤纶的,颜色越深越好

  21、桃子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可缓解便秘,含铁量居水果之冠,是缺铁性贫血者的理想食物

  22、小快步姿势行走最佳,可增加肌肉活动次数,使腿部肌肉强健,增加血液循环

  23、教你煮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后微火煮2分钟,停火后泡5分钟

  24、筷子用久了会残留细菌和清洁剂,平时除了要对筷子勤消毒外,最好半年更换一次

  25、流血时捏一小撮茉莉花茶放进嘴里嚼成糊状,贴在伤口处不要松手,片刻即可将血止住

  26、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经常喝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27、烧豆芽之类素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

  28、啤酒中的酒精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用啤酒敷脸,可预防面疱,脓疱,而且可以收缩毛孔

  29、生姜红糖水可预防感冒,将生姜、红糖各适量煮水代茶饮,每两三天喝一次,能有效防治感冒。

  30、菠菜营养丰富但含草酸多,有碍钙吸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31、轻松去除衬衫衣领、腋下汗斑的秘诀:在汗斑处涂上系法静候静置五分钟再洗。

  3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并不科学,饭后轻微运动也会增加胃肠负担,休息30分钟再活动较适宜。

  33、将桔子皮洗净,切块,浸入白酒内,可制成桔皮酒,其味道清香醇厚,每日饮少量,可清肺化痰。

  34、大蒜具有败毒止痒等功效,取一瓣大蒜,瓣断,用断面在蚊虫叮咬过的皮肤上反复涂擦,可有效止痒。

  35、坐椅子的高度要适宜,脚不能悬空,脚悬空会使大腿根部的血管受压迫,导致血流不畅通。

  36、皮蛋虾仁拌豆腐,豆腐是很好的夏季凉菜,富含蛋白质和钙,豆腐、皮蛋和虾仁都可清热。

  37、洗头前半小时在头发上涂一层由蜂蜜和橄榄油制成的护发剂,头发会变得光洁发亮。

  38、每天喝1杯西红柿汁或常吃西红柿,可有效减少黑色素形成,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

  39、长期跷脚坐会对体型有不良影响,易导致盆骨弯曲,肌肉附着位置不正确,身材变形。

  40、吃全麦面包、馒头、苏打饼干能提高情绪,抗忧郁,因为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41、不吃早餐危害健康,肠胃脆弱,可能会患上胆囊结石,诱发慢性胆囊炎

  42、每天早晚或长时间用脑后,可用双手手指梳头,既有利于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促进头发生长。

  43、就坐电脑前的人应常吃苹果,它能与体内的放射性元素结合并排出体外,具有防癌及养生的功效。

  44、葡萄含丰富的铁,贫血者吃了可增血,产妇喝葡萄酒有助血液循环,但葡萄含糖量较高常吃易发胖。

  45、如轻度烧伤,烧伤面积不大,仅局部起泡,发热肿痛,可将受伤部位浸泡在盐水中,有止痛消肿作用

  46、吸烟会阻碍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C有破坏作用,因此吸烟的'人容易缺乏维生素C

  47、将适量绿豆煮烂,加白糖,每天当水喝,可防中暑;适量加入金银花,效果更佳

  48、做拌凉菜时,将菜在煮沸的啤酒中烫浸一下,可大增凉菜风味。

  49、取猕猴桃果100克,红枣12枚,水煎当茶饮,对有效治疗急性肝炎有促进作用。

  50、用钝的菜刀放在盐水中泡20分钟,然后再磨,边磨边浇盐水,可延长菜刀的使用寿命。

  51、新鲜橘皮洗净后和茶叶一起冲泡饮用,不但能清热止咳,还能润喉生津帮助消化。

  52、凡金属餐具,带金边的瓷器,竹、塑料等不耐热容器,凹凸状玻璃制品均不宜在微波炉中使用。

  53、苦瓜中的草酸会妨碍食物中钙的吸收,炒苦瓜前,应将其放沸水中浸一下,去除草酸后再炒。

  54、将大雪梨一个连皮切碎,加适量水和冰糖炖煮后食用,可治疗咳嗽音哑,咽喉干痛。

  55、咀嚼芝麻可止反酸,反酸时,可取适量芝麻细细咀嚼后咽下,片刻之后就可止住反酸,疗效显著。

  56、炒黄瓜想炒脆一些的办法是,黄瓜切成片后,放盐腌一下在炒,炒出来就会非常脆了。

  57、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食物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容易与牛奶产生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

  58、韭菜最好现做现吃,不能久放。如存放过久,韭菜中的*盐转变成亚*盐,易引起食物中毒。

  59、快超过使用期限的鲜奶,不适合生饮,可用小火加热煮沸,放凉后加入菜肴或点心中烹调用。

  60、牙膏制脚气,挤小量牙膏涂擦在脚气部位,每日多用几次,注意勤换袜子,半月脚气就可痊愈。

  61、把鸡蛋打在一个金属汤勺内,放在水里煮,等鸡蛋凝结之后会脱出来,做出的荷包蛋形状很漂亮。

  62、在肥皂底放一块海绵,可防止肥皂遇水变软,吸满肥皂水的海绵,可洗手,一举两得。

  63、高血压患者忌吃面包,面包中的小麦面粉可增加体内的胰岛素,而胰岛素能快速致使血压升高。

  64、煮饭时不宜用生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氯气,在烧饭的过程中会破坏粮食中所含的维生素B1。

  65、马铃薯的芽,含有毒的生物碱,食用会造成腹痛、头昏,若在马铃薯中放个苹果,可延迟发芽的时间。

  66、饼干的防潮法,饼干装罐时,同时放进一块方糖,方糖会吸收 罐中的湿气,是饼干保持香脆。

  67、蒸鱼时应先把水烧开,后蒸,与在突然遇到温度较高的蒸气时,外部组织凝缩,内部鲜汁不易外流。

  68、秋季雨水较多,为了不使家用电器受潮,电视机、电脑、音响最好每天开机一次。

  69、没有炎症时滥用润喉片,抗菌成分会杀灭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失调或是其他不良反应。

  70、豆腐保鲜妙招,先烧点水,水中放少许食盐,带盐水冷却后,把豆腐放在里面,豆腐可保存两三天。

  71、紧张的`人际关系,心理上长期受压抑,可致使体内环境失调、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更易患癌症。

  72、姜汁滴耳可驱耳内小虫,白虫入耳,可取姜汁少取滴制,虫即刻就会自行飞出。

  73、频繁开关电视机,对显像管及其他电子元件很不利,每次开机瞬间会产生浪勇脉冲电压,加速显像管老化。

  74、取食盐150克,菊花100克,浸泡在开水中,放温后洗擦腋窝,每天两次,可除狐臭。

  75、经常下蹲能有效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腹部淤血,缓解视力疲劳,防止近视及视力衰退。

  76、饭后忌工作,马上伏案工作可能会影响人体对消化器官的供血量,不利于充分吸收营养。

  77、西红柿可治疗牙龈出血,将西红柿洗净当水果吃,连吃半个月,即可治愈牙龈出血。

  78、引水吉勇救了,里面有一层白色的渣,把柠檬去籽,放进饮水机内煮二三个小时,可去除白渣。

  79、手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机身上每平方厘米就会滋生数万个细菌,专家提醒使用手机是一定要注意卫生。

  80、羊毛衫不掉毛窍门,用凉水溶解一匙淀粉把羊毛衫浸透拿出来,水滴完用洗衣粉水浸5分钟漂净。

  81、羽绒服一定不能干洗,只能用冷水湿洗,只要能冷水适当清洗,就能保证三年内羽绒服填充物的质量。

  82、刚买的水果不宜立即放入冰箱,因为低温会抑制果酵素活动,无法分解残毒,应放一两天后再放入冰箱。

  83、在洗碗水中放几片柠檬皮、橘子皮、或几滴醋,能消除洗碗碟上的异味且增加瓷器光泽感。

  84、矿泉水中含有益物质和游离的二氧化碳,但饮用过多会影响胃液和胆汁分泌,导致体内酸碱失调。

  85、用完的香水瓶、化妆水瓶不要立即扔掉,把他们的盖打开,放在衣箱或衣柜里会使衣物变得香气袭人。

  86、液态奶包装的主要成分聚乙烯在高温时会分解,有毒物质渗到牛奶里会危害健康,所以牛奶不要连袋热。

  87、胃寒疼痛,可用生姜少许,加水煮沸,趁热服用。对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患者,此方法也有效。

  88、柚子中含有柚皮,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89、咀嚼可提高孩子注意力,在学习、备考或运动时让孩子咀嚼口香糖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

  90、秋燥易伤肺应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鼻出血可饮用茅根茶;咳痰带血,可用藕节泡茶或烧耦节汤。

  91、浅色的皮靴容易弄脏,擦鞋时先用柠檬汁涂在鞋面上,再擦鞋油,或者用牙膏刷,都会光亮如心。

  92、衣袜上如有汗臭味,可把洗净的衣服和袜子放入加有少量食醋的水中漂洗一遍,就能除衣、袜的异味。

  93、脊椎患者一侧睡,脊椎压力最轻,但易压迫血液循环,不防在双腿间夹个枕头。

  94、冬季室内湿度不够易诱发疾病,加重应配备加湿器,或在室内养几盆水仙花也能增加湿度。

  95、刚刚油漆过的墙壁或家具常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只需在室内放两盆冷盐水,几天气味便可出去。

  96、秋季皮肤比夏天更易晒黑,秋天离子层浓度比夏天稀,紫外线更强,更须防晒。

  97、做鱼时应多放姜,姜可缓和鱼的寒性,解腥,帮助消化;烧肉时宜多放花椒,花椒有助暖作用。

  98、做豆腐时不可放葱,葱中的草酸容易和豆腐里的钙质结合成草酸钙,会破坏豆腐的营养成分。

  79、火腿放入冰箱地稳贮存,其水分会结冰,脂肪析出,腿肉结块或松散,肉质变味,极易**。

  100、让人快乐的十种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鸡肉、樱桃。

  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2

   中医养生粥有哪些

   1、草芪龙苓粥

  材料: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2、生脉粥

  材料: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与大米加清水嬲旖亍茫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生脉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养阴,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薄、脉结代而细等。

   3、参粉归芪粥

  材料:高丽参粉5克,当归、黄芪、大枣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靳陂偃蟛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高丽参粉、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益气养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健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浮肿尿少、腹胀恶心、舌淡苔薄白、脉结代或细而无力等。

   4、三七三子粥

  材料:三七5克,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除痰化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等。

   5、参附桂枝粥

  材料:红参粉5克,附片、桂枝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待熟时调入红参粉、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温肾通阳,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沉迟等。

   中医养生的方法

   1、补气

  我们常常会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所以,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2、补血

  补血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在过节,很多人会送枸杞子当做礼品,可见枸杞子的重要性。

   3、补津液

  补津液,很多人会对此有些陌生,其实如果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对于那些学播音等相关专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要说话,声带很容易受损,所以,生活处处有知识,要在平时多加注意。

  中医养生治疗失眠方法有什么

   1、归脾汤

  对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再次入睡,以及伴有心悸健忘、面色萎黄、神疲食少、头晕、肢体困乏、腹胀、大便不爽、舌淡苔薄白等症状的失眠患者,可以服用“归脾汤”进行治疗。

   其基本方为

  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远志12克、茯苓15克、酸枣仁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枳壳9克、生大黄3克、甘草3克。

   2、交泰丸

  由于经常饮酒、嗜食肥甘厚味之品,出现心烦焦虑、难于入眠、心悸多梦、烦渴欲饮、大便不爽或干结、舌红苔少或黄腻等症状的失眠患者,可以用“交泰丸”治疗。

   其基本方为

  黄连6克、肉桂3克、川芎6克、知母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3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生大黄3克、甘草6克。

   3、丹栀逍遥散

  因各种琐事烦劳而引起的情志不遂、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情绪不稳则失眠加重等症状者,可用“丹栀逍遥散”治疗。

   其基本方为

  丹皮12克、栀子12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茯苓和茯神各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夜交藤15克、合欢皮12克、郁金12克、生大黄3克、甘草3克。

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由于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的话题了,而中医养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养生方法。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1

  1、大蒜中含有丰富的抗病毒成分,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换季时多吃些大蒜会帮你应付感冒。

  2、饮酒时不宜吃烟熏食品,饮酒易使人体血铅含量增高,这时烟熏食品中的有机胺会诱发消化道疾病。

  3、用餐节奏不宜太快,细嚼慢咽,让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让唾液里的酶充分降解,发挥唾液的抗癌功效。

  4、将饮泡过的茶叶晒干后装在纱布袋内,放在冰箱里,可吸收鱼、肉散发出来的腥味。

  5、想美白肌肤,应多吃蔬菜和水果,随时补充维C、牛奶等,长期坚持清淡饮食可淡化斑点。

  6、洗头时,在温水中加些盐,用盐水来洗头,这样可以防止掉头发,同时也会使头发洗得更干净。

  7、风油精治烫伤,对于小范围轻度烫伤,可将风油精直接滴敷在烫伤部位上,每隔四小时滴敷一次。

  8、夏天“吹空调”以成为习惯,但长时间吹空调反而特别容易中暑,在办公室、家中要多喝盐开水防中暑。

  9、女性每晚睡前喝点红酒,可以养血。每天敷一张浸过红酒的面膜纸,可改善肌肤状况。

  10、醋水沐浴可护肤抗疲劳,户外活动后,往洗澡水中放点醋,有抗疲劳、抗过敏、止痒的效果

  11、白色衣服被其他衣物染了色,可将被染色处用水打湿,再涂满食盐反复轻搓,去掉染的色后用水清洗

  12、在海带中存在着高效的消除臭味的物质,因此,患有口臭的人,常食海带可以消除口臭

  13、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涂1至2滴氯霉素

  14、擦伤伤口不宜用创可贴,而应用紫药水消炎,让伤口自然暴露在空气中愈合。

  15、芹菜富含纤维,可加快肠内食糜的排空速度,缩短有毒物质在肠内滞留时间,可预防肠癌。

  16、赤豆粥补肾消水肿,荷叶粥解暑热、止渴解毒;冬瓜粥止渴生津降血压;银耳粥生津润肺

  17、牙齿美白偏方,用木瓜切片,每天擦拭牙齿2次,每次两分钟,坚持一个月,必然有效

  18、木质家具应用干布擦和上腊保养,若沾上难擦的污垢,可先用布蘸牙膏擦拭,后用湿布擦

  19、烹制菜肴时不可用白酒代替料酒,料酒加热能与融解脂肪产生醋化作用,增鲜提味,白酒无此作用

  20、挑遮阳伞,不妨撑开伞看地面上的影子,影子颜色深的好,伞面面料选涤纶的,颜色越深越好

  21、桃子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可缓解便秘,含铁量居水果之冠,是缺铁性贫血者的理想食物

  22、小快步姿势行走最佳,可增加肌肉活动次数,使腿部肌肉强健,增加血液循环

  23、教你煮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后微火煮2分钟,停火后泡5分钟

  24、筷子用久了会残留细菌和清洁剂,平时除了要对筷子勤消毒外,最好半年更换一次

  25、流血时捏一小撮茉莉花茶放进嘴里嚼成糊状,贴在伤口处不要松手,片刻即可将血止住

  26、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经常喝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27、烧豆芽之类素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

  28、啤酒中的酒精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用啤酒敷脸,可预防面疱,脓疱,而且可以收缩毛孔

  29、生姜红糖水可预防感冒,将生姜、红糖各适量煮水代茶饮,每两三天喝一次,能有效防治感冒。

  30、菠菜营养丰富但含草酸多,有碍钙吸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31、轻松去除衬衫衣领、腋下汗斑的秘诀:在汗斑处涂上系法静候静置五分钟再洗。

  3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并不科学,饭后轻微运动也会增加胃肠负担,休息30分钟再活动较适宜。

  33、将桔子皮洗净,切块,浸入白酒内,可制成桔皮酒,其味道清香醇厚,每日饮少量,可清肺化痰。

  34、大蒜具有败毒止痒等功效,取一瓣大蒜,瓣断,用断面在蚊虫叮咬过的皮肤上反复涂擦,可有效止痒。

  35、坐椅子的高度要适宜,脚不能悬空,脚悬空会使大腿根部的血管受压迫,导致血流不畅通。

  36、皮蛋虾仁拌豆腐,豆腐是很好的夏季凉菜,富含蛋白质和钙,豆腐、皮蛋和虾仁都可清热。

  37、洗头前半小时在头发上涂一层由蜂蜜和橄榄油制成的护发剂,头发会变得光洁发亮。

  38、每天喝1杯西红柿汁或常吃西红柿,可有效减少黑色素形成,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

  39、长期跷脚坐会对体型有不良影响,易导致盆骨弯曲,肌肉附着位置不正确,身材变形。

  40、吃全麦面包、馒头、苏打饼干能提高情绪,抗忧郁,因为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41、不吃早餐危害健康,肠胃脆弱,可能会患上胆囊结石,诱发慢性胆囊炎

  42、每天早晚或长时间用脑后,可用双手手指梳头,既有利于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促进头发生长。

  43、就坐电脑前的人应常吃苹果,它能与体内的放射性元素结合并排出体外,具有防癌及养生的功效。

  44、葡萄含丰富的铁,贫血者吃了可增血,产妇喝葡萄酒有助血液循环,但葡萄含糖量较高常吃易发胖。

  45、如轻度烧伤,烧伤面积不大,仅局部起泡,发热肿痛,可将受伤部位浸泡在盐水中,有止痛消肿作用

  46、吸烟会阻碍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C有破坏作用,因此吸烟的'人容易缺乏维生素C

  47、将适量绿豆煮烂,加白糖,每天当水喝,可防中暑;适量加入金银花,效果更佳

  48、做拌凉菜时,将菜在煮沸的啤酒中烫浸一下,可大增凉菜风味。

  49、取猕猴桃果100克,红枣12枚,水煎当茶饮,对有效治疗急性肝炎有促进作用。

  50、用钝的菜刀放在盐水中泡20分钟,然后再磨,边磨边浇盐水,可延长菜刀的使用寿命。

  51、新鲜橘皮洗净后和茶叶一起冲泡饮用,不但能清热止咳,还能润喉生津帮助消化。

  52、凡金属餐具,带金边的瓷器,竹、塑料等不耐热容器,凹凸状玻璃制品均不宜在微波炉中使用。

  53、苦瓜中的草酸会妨碍食物中钙的吸收,炒苦瓜前,应将其放沸水中浸一下,去除草酸后再炒。

  54、将大雪梨一个连皮切碎,加适量水和冰糖炖煮后食用,可治疗咳嗽音哑,咽喉干痛。

  55、咀嚼芝麻可止反酸,反酸时,可取适量芝麻细细咀嚼后咽下,片刻之后就可止住反酸,疗效显著。

  56、炒黄瓜想炒脆一些的办法是,黄瓜切成片后,放盐腌一下在炒,炒出来就会非常脆了。

  57、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食物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容易与牛奶产生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

  58、韭菜最好现做现吃,不能久放。如存放过久,韭菜中的*盐转变成亚*盐,易引起食物中毒。

  59、快超过使用期限的鲜奶,不适合生饮,可用小火加热煮沸,放凉后加入菜肴或点心中烹调用。

  60、牙膏制脚气,挤小量牙膏涂擦在脚气部位,每日多用几次,注意勤换袜子,半月脚气就可痊愈。

  61、把鸡蛋打在一个金属汤勺内,放在水里煮,等鸡蛋凝结之后会脱出来,做出的荷包蛋形状很漂亮。

  62、在肥皂底放一块海绵,可防止肥皂遇水变软,吸满肥皂水的海绵,可洗手,一举两得。

  63、高血压患者忌吃面包,面包中的小麦面粉可增加体内的胰岛素,而胰岛素能快速致使血压升高。

  64、煮饭时不宜用生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氯气,在烧饭的过程中会破坏粮食中所含的维生素B1。

  65、马铃薯的芽,含有毒的生物碱,食用会造成腹痛、头昏,若在马铃薯中放个苹果,可延迟发芽的时间。

  66、饼干的防潮法,饼干装罐时,同时放进一块方糖,方糖会吸收 罐中的湿气,是饼干保持香脆。

  67、蒸鱼时应先把水烧开,后蒸,与在突然遇到温度较高的蒸气时,外部组织凝缩,内部鲜汁不易外流。

  68、秋季雨水较多,为了不使家用电器受潮,电视机、电脑、音响最好每天开机一次。

  69、没有炎症时滥用润喉片,抗菌成分会杀灭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失调或是其他不良反应。

  70、豆腐保鲜妙招,先烧点水,水中放少许食盐,带盐水冷却后,把豆腐放在里面,豆腐可保存两三天。

  71、紧张的`人际关系,心理上长期受压抑,可致使体内环境失调、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更易患癌症。

  72、姜汁滴耳可驱耳内小虫,白虫入耳,可取姜汁少取滴制,虫即刻就会自行飞出。

  73、频繁开关电视机,对显像管及其他电子元件很不利,每次开机瞬间会产生浪勇脉冲电压,加速显像管老化。

  74、取食盐150克,菊花100克,浸泡在开水中,放温后洗擦腋窝,每天两次,可除狐臭。

  75、经常下蹲能有效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腹部淤血,缓解视力疲劳,防止近视及视力衰退。

  76、饭后忌工作,马上伏案工作可能会影响人体对消化器官的供血量,不利于充分吸收营养。

  77、西红柿可治疗牙龈出血,将西红柿洗净当水果吃,连吃半个月,即可治愈牙龈出血。

  78、引水吉勇救了,里面有一层白色的渣,把柠檬去籽,放进饮水机内煮二三个小时,可去除白渣。

  79、手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机身上每平方厘米就会滋生数万个细菌,专家提醒使用手机是一定要注意卫生。

  80、羊毛衫不掉毛窍门,用凉水溶解一匙淀粉把羊毛衫浸透拿出来,水滴完用洗衣粉水浸5分钟漂净。

  81、羽绒服一定不能干洗,只能用冷水湿洗,只要能冷水适当清洗,就能保证三年内羽绒服填充物的质量。

  82、刚买的水果不宜立即放入冰箱,因为低温会抑制果酵素活动,无法分解残毒,应放一两天后再放入冰箱。

  83、在洗碗水中放几片柠檬皮、橘子皮、或几滴醋,能消除洗碗碟上的异味且增加瓷器光泽感。

  84、矿泉水中含有益物质和游离的二氧化碳,但饮用过多会影响胃液和胆汁分泌,导致体内酸碱失调。

  85、用完的香水瓶、化妆水瓶不要立即扔掉,把他们的盖打开,放在衣箱或衣柜里会使衣物变得香气袭人。

  86、液态奶包装的主要成分聚乙烯在高温时会分解,有毒物质渗到牛奶里会危害健康,所以牛奶不要连袋热。

  87、胃寒疼痛,可用生姜少许,加水煮沸,趁热服用。对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患者,此方法也有效。

  88、柚子中含有柚皮,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89、咀嚼可提高孩子注意力,在学习、备考或运动时让孩子咀嚼口香糖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

  90、秋燥易伤肺应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鼻出血可饮用茅根茶;咳痰带血,可用藕节泡茶或烧耦节汤。

  91、浅色的皮靴容易弄脏,擦鞋时先用柠檬汁涂在鞋面上,再擦鞋油,或者用牙膏刷,都会光亮如心。

  92、衣袜上如有汗臭味,可把洗净的衣服和袜子放入加有少量食醋的水中漂洗一遍,就能除衣、袜的异味。

  93、脊椎患者一侧睡,脊椎压力最轻,但易压迫血液循环,不防在双腿间夹个枕头。

  94、冬季室内湿度不够易诱发疾病,加重应配备加湿器,或在室内养几盆水仙花也能增加湿度。

  95、刚刚油漆过的墙壁或家具常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只需在室内放两盆冷盐水,几天气味便可出去。

  96、秋季皮肤比夏天更易晒黑,秋天离子层浓度比夏天稀,紫外线更强,更须防晒。

  97、做鱼时应多放姜,姜可缓和鱼的寒性,解腥,帮助消化;烧肉时宜多放花椒,花椒有助暖作用。

  98、做豆腐时不可放葱,葱中的草酸容易和豆腐里的钙质结合成草酸钙,会破坏豆腐的营养成分。

  79、火腿放入冰箱地稳贮存,其水分会结冰,脂肪析出,腿肉结块或松散,肉质变味,极易**。

  100、让人快乐的十种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鸡肉、樱桃。

  中医养生小知识100条2

   中医养生粥有哪些

   1、草芪龙苓粥

  材料: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2、生脉粥

  材料: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与大米加清水嬲旖亍茫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生脉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养阴,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薄、脉结代而细等。

   3、参粉归芪粥

  材料:高丽参粉5克,当归、黄芪、大枣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靳陂偃蟛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高丽参粉、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益气养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健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浮肿尿少、腹胀恶心、舌淡苔薄白、脉结代或细而无力等。

   4、三七三子粥

  材料:三七5克,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除痰化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等。

   5、参附桂枝粥

  材料:红参粉5克,附片、桂枝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待熟时调入红参粉、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温肾通阳,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沉迟等。

   中医养生的方法

   1、补气

  我们常常会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所以,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2、补血

  补血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在过节,很多人会送枸杞子当做礼品,可见枸杞子的重要性。

   3、补津液

  补津液,很多人会对此有些陌生,其实如果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对于那些学播音等相关专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要说话,声带很容易受损,所以,生活处处有知识,要在平时多加注意。

  中医养生治疗失眠方法有什么

   1、归脾汤

  对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再次入睡,以及伴有心悸健忘、面色萎黄、神疲食少、头晕、肢体困乏、腹胀、大便不爽、舌淡苔薄白等症状的失眠患者,可以服用“归脾汤”进行治疗。

   其基本方为

  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远志12克、茯苓15克、酸枣仁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枳壳9克、生大黄3克、甘草3克。

   2、交泰丸

  由于经常饮酒、嗜食肥甘厚味之品,出现心烦焦虑、难于入眠、心悸多梦、烦渴欲饮、大便不爽或干结、舌红苔少或黄腻等症状的失眠患者,可以用“交泰丸”治疗。

   其基本方为

  黄连6克、肉桂3克、川芎6克、知母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3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生大黄3克、甘草6克。

   3、丹栀逍遥散

  因各种琐事烦劳而引起的情志不遂、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情绪不稳则失眠加重等症状者,可用“丹栀逍遥散”治疗。

   其基本方为

  丹皮12克、栀子12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茯苓和茯神各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夜交藤15克、合欢皮12克、郁金12克、生大黄3克、甘草3克。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有哪些

  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多实施一些养生常识,那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长寿命的。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 *** ,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 *** ,保持良好心态。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3、主张房事有度

  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4、“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5、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溼、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中医食疗养生的食谱

  1、银耳猪肝汤

  把银耳放入温水中泡发,然后去蒂根并将其撕成片状备用;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备用;小白菜洗净,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备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把猪肝放在碗内,加入适量的生粉、盐、酱油,打入鸡蛋拌匀待用;沙锅加热,放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姜、葱爆香,之后加入大约300毫升水,烧开后加入银耳、猪肝,煮10分钟即成。

  功效:具有补肝明目、润肺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山药青笋炒鸡肝

  准备山药、青笋、鸡肝、盐、味精、高汤、淀粉。首先将山药、青笋去皮、洗净,切成条。鸡肝用清水洗净,切成片。再将山药、青笋、鸡肝等原料分别用沸水焯一下。最后,在锅内放入一些食用油,加适量的高汤,调味后下入全部原料,翻炒数下,勾芡后即可食用。

  山药是中医推崇的补虚佳品,具有健脾益肾、补精益气的作用。鸡肝富含铁、锌、铜、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等,不仅有利于雌激素的合成,还是补血的首选食品。青笋则是富含膳食纤维的美容蔬菜。三者合用,具有调养气血、改善面板的滋润感和色泽的作用。

  功效:改善面板色泽。

  3、核桃松仁粟米羹

  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取适量高汤,加入冰糖和粟米,小火炖熟,撒上核桃仁和松仁,即可食用。

  核桃和松仁都是女性经典的滋补食品,它们富含维生素E和锌,有利于滋润面板、延缓面板衰老。此外,它们中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十分丰富,是美容、美发的佳品。核桃和松仁都是亚麻酸的上好来源,这正是最近风行的健胸保健成分,有 *** 雌性激素合成的功能。玉米本身富含维生素E,也是专家推崇的美肤食品。

  功效:美容又健胸。

  4、党参红枣炖排骨

  将党参洗净切成3厘米的节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备用;排骨洗净剁成约4厘米的段备用;将姜、葱洗干净,姜拍松,葱切段备用;之后将排骨、党参、红枣、姜、葱、料酒一起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先大火烧开后改文火炖熟,最后加入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具有补气活血、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有哪些

  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多实施一些养生常识,那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长寿命的。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 *** ,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 *** ,保持良好心态。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3、主张房事有度

  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4、“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5、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溼、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中医食疗养生的食谱

  1、银耳猪肝汤

  把银耳放入温水中泡发,然后去蒂根并将其撕成片状备用;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备用;小白菜洗净,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备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把猪肝放在碗内,加入适量的生粉、盐、酱油,打入鸡蛋拌匀待用;沙锅加热,放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姜、葱爆香,之后加入大约300毫升水,烧开后加入银耳、猪肝,煮10分钟即成。

  功效:具有补肝明目、润肺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山药青笋炒鸡肝

  准备山药、青笋、鸡肝、盐、味精、高汤、淀粉。首先将山药、青笋去皮、洗净,切成条。鸡肝用清水洗净,切成片。再将山药、青笋、鸡肝等原料分别用沸水焯一下。最后,在锅内放入一些食用油,加适量的高汤,调味后下入全部原料,翻炒数下,勾芡后即可食用。

  山药是中医推崇的补虚佳品,具有健脾益肾、补精益气的作用。鸡肝富含铁、锌、铜、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等,不仅有利于雌激素的合成,还是补血的首选食品。青笋则是富含膳食纤维的美容蔬菜。三者合用,具有调养气血、改善面板的滋润感和色泽的作用。

  功效:改善面板色泽。

  3、核桃松仁粟米羹

  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取适量高汤,加入冰糖和粟米,小火炖熟,撒上核桃仁和松仁,即可食用。

  核桃和松仁都是女性经典的滋补食品,它们富含维生素E和锌,有利于滋润面板、延缓面板衰老。此外,它们中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十分丰富,是美容、美发的佳品。核桃和松仁都是亚麻酸的上好来源,这正是最近风行的健胸保健成分,有 *** 雌性激素合成的功能。玉米本身富含维生素E,也是专家推崇的美肤食品。

  功效:美容又健胸。

  4、党参红枣炖排骨

  将党参洗净切成3厘米的节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备用;排骨洗净剁成约4厘米的段备用;将姜、葱洗干净,姜拍松,葱切段备用;之后将排骨、党参、红枣、姜、葱、料酒一起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先大火烧开后改文火炖熟,最后加入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具有补气活血、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心态好生活好,那么人的状态看起来就会很好,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外表上都能说明现在的生活状态非常幸福,因此养生很重要,下面分享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1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丁家铺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他们的各种配方都是遵循老中医认可的配方来的。多吃五谷杂粮有利每天肠胃运转,排便排毒,长喝可延年益寿。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7、不要大量喝水,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出现了所谓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什么的。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冻水、冻饮料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欢吃饭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饭的时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觉,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

   中医养生有5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冷着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3、忌热着晒衣

  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4、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5、忌湿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2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眠好第二天才能精力旺盛。睡时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2、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是药三分毒,尽量少用药,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3、一切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4、人在生病的时候,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5、人的健康离不开足够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这样给身体供应养分才能充足,排泄垃圾的通道才能畅通。

  6、足够的气血靠适量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优质的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获得。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7、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加气血,也需要减少血气的损耗,过度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它们清理掉。

  8、人要想健康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这样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虚火损害脏器,虚火会损耗气,现代人生病大多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9、人要想健康不衰老,就要减少体内的垃圾、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增加体内的气血。

  10、心乱了对外紊事对内扰血气,凡恼怒恐惧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11、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12、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1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14、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补气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15、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

  16、运动可以生阳,散步可以生阴。

  17、运动可以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并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但过度运动就会消耗人的气血。

  18、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19、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20、人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

  21、阴阳两虚先补阳,气能生水,阳能生阴,神能生精。要先有能量才有办法搬运物质的营养去滋养身体、排除毒素。

  22、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只有气血平衡才能健康。

  23、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4、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3

   所用材料(五天的量):

  1、绿豆(入心经,清热解毒益肝)50克

  2、薏仁(健脾、补肺,清热化痰、入肾经)50克

  3、莲子(清心养心、入肾经)50克

  4、白扁豆(健脾、乌发)50克

  5、大枣(健脾、补血)30克

  6、枸杞(入肝经、肾经)10克

  7、黄芪(补气)250克。一般人用量每天30克即可。

   养生粥的做法

  1、黄芪先泡20分钟,加入两碗水,用砂锅煎15分钟后将水滗出,再加一碗水再煎后滗出水,两遍煎后出的滗水,用做煮粥之水。

  2、将前五种材料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我的经验,不锈钢锅水可适当增加。白扁豆和薏仁最好先泡2-3小时,红枣去核成份易煮出来。莲子不须泡,红莲子易煮,白莲最好掰开两边。莲心去掉。)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这七种材料的功用:

  1、绿豆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另一重要药用价值是解毒。李时珍曾指出:绿豆,(豆)肉平,豆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绿豆1升,与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

  2、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功能主治: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在电视上看到朱老中医用的是炒过的白扁豆。

  3、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补脾止泻,益肾涩清,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 精带下,心悸失眠。主治夜寐多梦,失眠,健忘,心烦口渴,腰痛脚弱,耳目不聪,遗 精,淋浊,久痢,虚泻,妇女崩漏带下以及胃虚不欲饮食等病症。

   4、薏仁的食疗作用

  (1)、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2)、用于头发:它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

  (3)、用于皮肤: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种,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5)、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多梦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

  (6)、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 精。

  (7)、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朱老中医说:“中药里面黄芪是大补元气的这么一个药,它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补气。所谓气就是功能,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气足了他的能量就强,气虚了以后,能量就不够了,就容易疲劳,耐力就差了。”

  如果说红枣和黄芪是性温的,是否会上火,朱老中医是这样回答的:“这里头凉性的呢,稍微凉一点的就是这个莲子,绿豆稍微凉一点,那么温性的呢,就是黄芪是带点温性的,红枣带一点温性的,所以这个凉性的同温性的这样子合在一起,它就能把它协调了,平衡了,所以大家都能吃了。”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心态好生活好,那么人的状态看起来就会很好,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外表上都能说明现在的生活状态非常幸福,因此养生很重要,下面分享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1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丁家铺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他们的各种配方都是遵循老中医认可的配方来的。多吃五谷杂粮有利每天肠胃运转,排便排毒,长喝可延年益寿。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7、不要大量喝水,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出现了所谓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什么的。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冻水、冻饮料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欢吃饭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饭的时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觉,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

   中医养生有5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冷着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3、忌热着晒衣

  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4、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5、忌湿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2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眠好第二天才能精力旺盛。睡时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2、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是药三分毒,尽量少用药,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3、一切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4、人在生病的时候,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5、人的健康离不开足够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这样给身体供应养分才能充足,排泄垃圾的通道才能畅通。

  6、足够的气血靠适量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优质的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获得。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7、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加气血,也需要减少血气的损耗,过度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它们清理掉。

  8、人要想健康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这样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虚火损害脏器,虚火会损耗气,现代人生病大多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9、人要想健康不衰老,就要减少体内的垃圾、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增加体内的气血。

  10、心乱了对外紊事对内扰血气,凡恼怒恐惧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11、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12、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1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14、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补气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15、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

  16、运动可以生阳,散步可以生阴。

  17、运动可以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并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但过度运动就会消耗人的气血。

  18、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19、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20、人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

  21、阴阳两虚先补阳,气能生水,阳能生阴,神能生精。要先有能量才有办法搬运物质的营养去滋养身体、排除毒素。

  22、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只有气血平衡才能健康。

  23、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4、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3

   所用材料(五天的量):

  1、绿豆(入心经,清热解毒益肝)50克

  2、薏仁(健脾、补肺,清热化痰、入肾经)50克

  3、莲子(清心养心、入肾经)50克

  4、白扁豆(健脾、乌发)50克

  5、大枣(健脾、补血)30克

  6、枸杞(入肝经、肾经)10克

  7、黄芪(补气)250克。一般人用量每天30克即可。

   养生粥的做法

  1、黄芪先泡20分钟,加入两碗水,用砂锅煎15分钟后将水滗出,再加一碗水再煎后滗出水,两遍煎后出的滗水,用做煮粥之水。

  2、将前五种材料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我的经验,不锈钢锅水可适当增加。白扁豆和薏仁最好先泡2-3小时,红枣去核成份易煮出来。莲子不须泡,红莲子易煮,白莲最好掰开两边。莲心去掉。)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这七种材料的功用:

  1、绿豆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另一重要药用价值是解毒。李时珍曾指出:绿豆,(豆)肉平,豆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绿豆1升,与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

  2、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功能主治: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在电视上看到朱老中医用的是炒过的白扁豆。

  3、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补脾止泻,益肾涩清,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 精带下,心悸失眠。主治夜寐多梦,失眠,健忘,心烦口渴,腰痛脚弱,耳目不聪,遗 精,淋浊,久痢,虚泻,妇女崩漏带下以及胃虚不欲饮食等病症。

   4、薏仁的食疗作用

  (1)、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2)、用于头发:它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

  (3)、用于皮肤: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种,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5)、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多梦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

  (6)、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 精。

  (7)、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朱老中医说:“中药里面黄芪是大补元气的这么一个药,它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补气。所谓气就是功能,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气足了他的能量就强,气虚了以后,能量就不够了,就容易疲劳,耐力就差了。”

  如果说红枣和黄芪是性温的,是否会上火,朱老中医是这样回答的:“这里头凉性的呢,稍微凉一点的就是这个莲子,绿豆稍微凉一点,那么温性的呢,就是黄芪是带点温性的,红枣带一点温性的,所以这个凉性的同温性的这样子合在一起,它就能把它协调了,平衡了,所以大家都能吃了。”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那么冬季该怎么养生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冬季养生的特点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面板致密,水溼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症状,老年男性则可加重排尿困难症状,甚则出现急性尿潴留。因此冬季养生要特别注意肾的养护。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的方法

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现代人不必拘泥于此,但是,在冬季适当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 *** 。

提示:睡前醒后小仪式。晚上早点上床,练习瑜伽的打坐调息,或揉搓脚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热后腰***肾腧穴***,艾灸或热敷小腹***关元穴***,这些穴位有养肾安眠的作用。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双手抱膝,让背部在床上前后滚一滚。双腿上举,做空蹬自行车,先正向再反向。俯卧,头脚尽量上翘,做小燕飞动作。活动一下身体的主要关节,使气血通畅后再起床。

2、冬季保暖三个重点

冬季要保证头暖、背暖、脚暖。女性在生理期还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特别是阳虚的人,这三个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袭。中医的经验是,“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过分受凉,冬寒进入体内,到春天就会患温病***是以发热为特征的外感急性病,如流感等***。

阳虚体质的人,冬天做身体 *** 时,要减少背部 *** 的时间。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背部 *** 和 *** 容易扰动阳气而导致阳气外泄。相反,应该重视阴经的保健,可以在位于胸腹部正中线的任脉上艾灸,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络,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可以重点做膻中穴***双乳中间***、神阙***肚脐***、关元***肚脐下四指***等穴位。

提示:防感冒小偏方。如果不小心受凉风寒,可以用姜片、红糖煮水喝。还可以用葱白、姜片、糯米煮粥,加适量米醋,制成“神仙粥”,预防风寒感冒,效果非常好。

3、无泄面板——冬季运动要适度

中医讲冬季运动时要“无泄面板”,意思是不要让阳气从面板外泄。人体的面板好比大树的叶片,夏季可以通过出汗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否则面板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不利于闭藏。尤其是女性,阳虚、血瘀体质者较多,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游泳,或者选择室内游泳馆,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

提示:运动后要保暖。运动或出汗以后,要立即带上帽子、围巾和手套保暖。剧烈运动以后要等到心跳、呼吸基本正常后,再用温水洗浴。浴后,要吹干头发,穿戴好衣帽后再外出。

4、多晒背,壮阳气

冬天是抑郁高发的季节,这与缺乏日晒有关系。冬季里中医提倡“晒背”来养生。背部是身体最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阳气会通过背部穴位吸收到体内,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当你晒了太阳感觉遍体和畅时,就是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的表现。阳气补足了,我们又可以精神抖擞地享受生活。

提示:冬天里的阳光情绪很重要。面对年终考核等职场挑战也让人感到压力重重。养生专家提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积极调整情绪。也可以通过倾诉、唱歌、理智的争论等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保持心态平和。

5、固肾藏精,有节制

进入冬季,肾经变得活跃起来,肾为先天之本,为藏精之府,冬天是养精藏精的最佳时节,肾虚的人在冬天里补肾最易见效。肾精主要靠养,节约使用,才能细水长流。而补肾第一要点就是节制 *** 。古人在阴历11月和5月提倡夫妻分床而睡。就是认为这两个月房事过度,会使身体消耗比较大,应该加以节制。

6、进补不忘控制体重

对于白领丽人来说,冬季进补,最担心的后果就是体重增加。女性35岁以后,可能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常有饥饿感,特别是在冬季,随着食欲增强,不知不觉体重就上升了。

下面两个办法,帮你解决进补和体重的难题,进补看口味。你的口味变了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自己口味的变了,比如以前口味清淡,现在爱吃咸的了;以前不爱吃糖,现在爱吃糖,而且吃了以后有快乐的感觉。这些习惯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脏器的虚实。中医认为,五味对五脏,即苦入心、辣入肺、酸入肝、咸入肾、甜入脾。想吃酸的,可能是因为肝火太旺。肾虚的人,本能地想补充咸的东西来调动肾气。我们可以适度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但不要娇纵它,应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食补措施。比如海参、海带等海产品是咸味入肾的食品,可以用来补肾虚。茯苓、小米、莲子可以健脾。西红柿、柑橘、香蕉、紫米、枸杞可以养肝。

提示:“素食进补”正当时。古时资源匮乏,进补荤腥给身体增加热量来抵御严寒。现代社会,进补不一定要高脂肪高热量。素食一样可以温经通络。梨、藕、萝卜如果生吃,就是寒凉之品,但是加热熟吃,就不会伤身。还有桂圆、木瓜、百合、以及山药、芋头、红薯等谷类;花生、杏仁、胡桃等干果素食,一样可以进补到位。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那么冬季该怎么养生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冬季养生的特点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面板致密,水溼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症状,老年男性则可加重排尿困难症状,甚则出现急性尿潴留。因此冬季养生要特别注意肾的养护。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的方法

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现代人不必拘泥于此,但是,在冬季适当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 *** 。

提示:睡前醒后小仪式。晚上早点上床,练习瑜伽的打坐调息,或揉搓脚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热后腰***肾腧穴***,艾灸或热敷小腹***关元穴***,这些穴位有养肾安眠的作用。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双手抱膝,让背部在床上前后滚一滚。双腿上举,做空蹬自行车,先正向再反向。俯卧,头脚尽量上翘,做小燕飞动作。活动一下身体的主要关节,使气血通畅后再起床。

2、冬季保暖三个重点

冬季要保证头暖、背暖、脚暖。女性在生理期还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特别是阳虚的人,这三个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袭。中医的经验是,“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过分受凉,冬寒进入体内,到春天就会患温病***是以发热为特征的外感急性病,如流感等***。

阳虚体质的人,冬天做身体 *** 时,要减少背部 *** 的时间。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背部 *** 和 *** 容易扰动阳气而导致阳气外泄。相反,应该重视阴经的保健,可以在位于胸腹部正中线的任脉上艾灸,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络,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可以重点做膻中穴***双乳中间***、神阙***肚脐***、关元***肚脐下四指***等穴位。

提示:防感冒小偏方。如果不小心受凉风寒,可以用姜片、红糖煮水喝。还可以用葱白、姜片、糯米煮粥,加适量米醋,制成“神仙粥”,预防风寒感冒,效果非常好。

3、无泄面板——冬季运动要适度

中医讲冬季运动时要“无泄面板”,意思是不要让阳气从面板外泄。人体的面板好比大树的叶片,夏季可以通过出汗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否则面板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不利于闭藏。尤其是女性,阳虚、血瘀体质者较多,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游泳,或者选择室内游泳馆,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

提示:运动后要保暖。运动或出汗以后,要立即带上帽子、围巾和手套保暖。剧烈运动以后要等到心跳、呼吸基本正常后,再用温水洗浴。浴后,要吹干头发,穿戴好衣帽后再外出。

4、多晒背,壮阳气

冬天是抑郁高发的季节,这与缺乏日晒有关系。冬季里中医提倡“晒背”来养生。背部是身体最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阳气会通过背部穴位吸收到体内,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当你晒了太阳感觉遍体和畅时,就是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的表现。阳气补足了,我们又可以精神抖擞地享受生活。

提示:冬天里的阳光情绪很重要。面对年终考核等职场挑战也让人感到压力重重。养生专家提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积极调整情绪。也可以通过倾诉、唱歌、理智的争论等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保持心态平和。

5、固肾藏精,有节制

进入冬季,肾经变得活跃起来,肾为先天之本,为藏精之府,冬天是养精藏精的最佳时节,肾虚的人在冬天里补肾最易见效。肾精主要靠养,节约使用,才能细水长流。而补肾第一要点就是节制 *** 。古人在阴历11月和5月提倡夫妻分床而睡。就是认为这两个月房事过度,会使身体消耗比较大,应该加以节制。

6、进补不忘控制体重

对于白领丽人来说,冬季进补,最担心的后果就是体重增加。女性35岁以后,可能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常有饥饿感,特别是在冬季,随着食欲增强,不知不觉体重就上升了。

下面两个办法,帮你解决进补和体重的难题,进补看口味。你的口味变了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自己口味的变了,比如以前口味清淡,现在爱吃咸的了;以前不爱吃糖,现在爱吃糖,而且吃了以后有快乐的感觉。这些习惯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脏器的虚实。中医认为,五味对五脏,即苦入心、辣入肺、酸入肝、咸入肾、甜入脾。想吃酸的,可能是因为肝火太旺。肾虚的人,本能地想补充咸的东西来调动肾气。我们可以适度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但不要娇纵它,应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食补措施。比如海参、海带等海产品是咸味入肾的食品,可以用来补肾虚。茯苓、小米、莲子可以健脾。西红柿、柑橘、香蕉、紫米、枸杞可以养肝。

提示:“素食进补”正当时。古时资源匮乏,进补荤腥给身体增加热量来抵御严寒。现代社会,进补不一定要高脂肪高热量。素食一样可以温经通络。梨、藕、萝卜如果生吃,就是寒凉之品,但是加热熟吃,就不会伤身。还有桂圆、木瓜、百合、以及山药、芋头、红薯等谷类;花生、杏仁、胡桃等干果素食,一样可以进补到位。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那么冬季该怎么养生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冬季养生的特点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面板致密,水溼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症状,老年男性则可加重排尿困难症状,甚则出现急性尿潴留。因此冬季养生要特别注意肾的养护。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的方法

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现代人不必拘泥于此,但是,在冬季适当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 *** 。

提示:睡前醒后小仪式。晚上早点上床,练习瑜伽的打坐调息,或揉搓脚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热后腰***肾腧穴***,艾灸或热敷小腹***关元穴***,这些穴位有养肾安眠的作用。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双手抱膝,让背部在床上前后滚一滚。双腿上举,做空蹬自行车,先正向再反向。俯卧,头脚尽量上翘,做小燕飞动作。活动一下身体的主要关节,使气血通畅后再起床。

2、冬季保暖三个重点

冬季要保证头暖、背暖、脚暖。女性在生理期还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特别是阳虚的人,这三个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袭。中医的经验是,“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过分受凉,冬寒进入体内,到春天就会患温病***是以发热为特征的外感急性病,如流感等***。

阳虚体质的人,冬天做身体 *** 时,要减少背部 *** 的时间。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背部 *** 和 *** 容易扰动阳气而导致阳气外泄。相反,应该重视阴经的保健,可以在位于胸腹部正中线的任脉上艾灸,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络,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可以重点做膻中穴***双乳中间***、神阙***肚脐***、关元***肚脐下四指***等穴位。

提示:防感冒小偏方。如果不小心受凉风寒,可以用姜片、红糖煮水喝。还可以用葱白、姜片、糯米煮粥,加适量米醋,制成“神仙粥”,预防风寒感冒,效果非常好。

3、无泄面板——冬季运动要适度

中医讲冬季运动时要“无泄面板”,意思是不要让阳气从面板外泄。人体的面板好比大树的叶片,夏季可以通过出汗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否则面板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不利于闭藏。尤其是女性,阳虚、血瘀体质者较多,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游泳,或者选择室内游泳馆,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

提示:运动后要保暖。运动或出汗以后,要立即带上帽子、围巾和手套保暖。剧烈运动以后要等到心跳、呼吸基本正常后,再用温水洗浴。浴后,要吹干头发,穿戴好衣帽后再外出。

4、多晒背,壮阳气

冬天是抑郁高发的季节,这与缺乏日晒有关系。冬季里中医提倡“晒背”来养生。背部是身体最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阳气会通过背部穴位吸收到体内,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当你晒了太阳感觉遍体和畅时,就是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的表现。阳气补足了,我们又可以精神抖擞地享受生活。

提示:冬天里的阳光情绪很重要。面对年终考核等职场挑战也让人感到压力重重。养生专家提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积极调整情绪。也可以通过倾诉、唱歌、理智的争论等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保持心态平和。

5、固肾藏精,有节制

进入冬季,肾经变得活跃起来,肾为先天之本,为藏精之府,冬天是养精藏精的最佳时节,肾虚的人在冬天里补肾最易见效。肾精主要靠养,节约使用,才能细水长流。而补肾第一要点就是节制 *** 。古人在阴历11月和5月提倡夫妻分床而睡。就是认为这两个月房事过度,会使身体消耗比较大,应该加以节制。

6、进补不忘控制体重

对于白领丽人来说,冬季进补,最担心的后果就是体重增加。女性35岁以后,可能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常有饥饿感,特别是在冬季,随着食欲增强,不知不觉体重就上升了。

下面两个办法,帮你解决进补和体重的难题,进补看口味。你的口味变了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自己口味的变了,比如以前口味清淡,现在爱吃咸的了;以前不爱吃糖,现在爱吃糖,而且吃了以后有快乐的感觉。这些习惯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脏器的虚实。中医认为,五味对五脏,即苦入心、辣入肺、酸入肝、咸入肾、甜入脾。想吃酸的,可能是因为肝火太旺。肾虚的人,本能地想补充咸的东西来调动肾气。我们可以适度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但不要娇纵它,应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食补措施。比如海参、海带等海产品是咸味入肾的食品,可以用来补肾虚。茯苓、小米、莲子可以健脾。西红柿、柑橘、香蕉、紫米、枸杞可以养肝。

提示:“素食进补”正当时。古时资源匮乏,进补荤腥给身体增加热量来抵御严寒。现代社会,进补不一定要高脂肪高热量。素食一样可以温经通络。梨、藕、萝卜如果生吃,就是寒凉之品,但是加热熟吃,就不会伤身。还有桂圆、木瓜、百合、以及山药、芋头、红薯等谷类;花生、杏仁、胡桃等干果素食,一样可以进补到位。

关于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开始通过中医养生知识来保养自己的身体了,这种养身方式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养生知识的基础来源于中医理论,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前提就是先来了解中医。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中医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知识 方法

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是什么呢?中医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与 经验 总结 出来的一些疾病理论和知识,这种知识经过漫长岁月的反复探究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在炎黄时代就已经开始有相关的记载和研究了。比如对后世影响极大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都对后世的中医养生知识的形成影响巨大。

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五行论,在这里人们将人体当作形气神的统一体,所以中医养生知识里面也比较注重形气神的培养与健康,一切中医养生知识都离不开养形、养气、养神。

中医养生知识中比较注重脏腑的功能,认为要调理身体首先要将脏腑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那么中医养生知识中的脏腑指的是什么呢?脏腑指的是人的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五脏和六腑还形成了表里关系,比如:肝与胆;心与小肠;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了解这些脏腑的表里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根本,下面我将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知识中脏腑这一部分。

中医养生知识注意事项

肝与胆:肝脏主要起到储藏和调节血液的作用,是人体精力旺盛的根源所在。肝脏功能强大,对人体的视力也比较好,能够让人眼睛明亮有神;肝脏还对人体的筋比较重要,肝脏好才能保证躯体运动灵活;肝气不足会导致有气无力,肝火旺盛会让人一声怒火。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注重肝与胆的调理。

心与小肠:中医里面“心”不止是心脏,还包括大脑。所以心对于人体来说,不仅主导其他脏腑的功能,还主导人体精神运动。心气足的人才能积极向上、声音洪亮、面色红润;心气不足的人往往就会看起来中气不足、虚弱郁郁。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也比较关注心与小肠的调理。

此外,脾与胃主管供应人体的物质需求,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根源;肺与大肠主管人体与外界进行气的交换,气与血相互依存,气不足则必然导致血枯;肾与膀胱主要是排水的场所,所以起到很大一部分排毒的作用,体内无毒则自然能够延年益寿,毒素侵蚀就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这几个脏腑的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只要将人体的脏腑功能调理好,疾病自然远离,所以有关于中医养生知识这一部分,我们只要了解脏腑关系并将这种关系维持好,让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就能轻松达到养生的目的了。

中医养生知识 技巧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李格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关于中医养生知识相关 文章 :

★ 中医养生知识100条

★ 中医养生知识

★ 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大全

★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 中医养生知识50条

★ 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有哪些

★ 中医养生相关知识

★ 常见的中医养生知识介绍

★ 中医养生小常识

★ 中医养生知识顺口溜精选

关于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开始通过中医养生知识来保养自己的身体了,这种养身方式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养生知识的基础来源于中医理论,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前提就是先来了解中医。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中医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知识 方法

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是什么呢?中医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与 经验 总结 出来的一些疾病理论和知识,这种知识经过漫长岁月的反复探究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在炎黄时代就已经开始有相关的记载和研究了。比如对后世影响极大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都对后世的中医养生知识的形成影响巨大。

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五行论,在这里人们将人体当作形气神的统一体,所以中医养生知识里面也比较注重形气神的培养与健康,一切中医养生知识都离不开养形、养气、养神。

中医养生知识中比较注重脏腑的功能,认为要调理身体首先要将脏腑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那么中医养生知识中的脏腑指的是什么呢?脏腑指的是人的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五脏和六腑还形成了表里关系,比如:肝与胆;心与小肠;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了解这些脏腑的表里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根本,下面我将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知识中脏腑这一部分。

中医养生知识注意事项

肝与胆:肝脏主要起到储藏和调节血液的作用,是人体精力旺盛的根源所在。肝脏功能强大,对人体的视力也比较好,能够让人眼睛明亮有神;肝脏还对人体的筋比较重要,肝脏好才能保证躯体运动灵活;肝气不足会导致有气无力,肝火旺盛会让人一声怒火。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注重肝与胆的调理。

心与小肠:中医里面“心”不止是心脏,还包括大脑。所以心对于人体来说,不仅主导其他脏腑的功能,还主导人体精神运动。心气足的人才能积极向上、声音洪亮、面色红润;心气不足的人往往就会看起来中气不足、虚弱郁郁。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也比较关注心与小肠的调理。

此外,脾与胃主管供应人体的物质需求,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根源;肺与大肠主管人体与外界进行气的交换,气与血相互依存,气不足则必然导致血枯;肾与膀胱主要是排水的场所,所以起到很大一部分排毒的作用,体内无毒则自然能够延年益寿,毒素侵蚀就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这几个脏腑的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只要将人体的脏腑功能调理好,疾病自然远离,所以有关于中医养生知识这一部分,我们只要了解脏腑关系并将这种关系维持好,让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就能轻松达到养生的目的了。

中医养生知识 技巧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李格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关于中医养生知识相关 文章 :

★ 中医养生知识100条

★ 中医养生知识

★ 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大全

★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 中医养生知识50条

★ 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有哪些

★ 中医养生相关知识

★ 常见的中医养生知识介绍

★ 中医养生小常识

★ 中医养生知识顺口溜精选

关于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开始通过中医养生知识来保养自己的身体了,这种养身方式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养生知识的基础来源于中医理论,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前提就是先来了解中医。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中医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知识 方法

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是什么呢?中医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与 经验 总结 出来的一些疾病理论和知识,这种知识经过漫长岁月的反复探究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在炎黄时代就已经开始有相关的记载和研究了。比如对后世影响极大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都对后世的中医养生知识的形成影响巨大。

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五行论,在这里人们将人体当作形气神的统一体,所以中医养生知识里面也比较注重形气神的培养与健康,一切中医养生知识都离不开养形、养气、养神。

中医养生知识中比较注重脏腑的功能,认为要调理身体首先要将脏腑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那么中医养生知识中的脏腑指的是什么呢?脏腑指的是人的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五脏和六腑还形成了表里关系,比如:肝与胆;心与小肠;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了解这些脏腑的表里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根本,下面我将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知识中脏腑这一部分。

中医养生知识注意事项

肝与胆:肝脏主要起到储藏和调节血液的作用,是人体精力旺盛的根源所在。肝脏功能强大,对人体的视力也比较好,能够让人眼睛明亮有神;肝脏还对人体的筋比较重要,肝脏好才能保证躯体运动灵活;肝气不足会导致有气无力,肝火旺盛会让人一声怒火。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注重肝与胆的调理。

心与小肠:中医里面“心”不止是心脏,还包括大脑。所以心对于人体来说,不仅主导其他脏腑的功能,还主导人体精神运动。心气足的人才能积极向上、声音洪亮、面色红润;心气不足的人往往就会看起来中气不足、虚弱郁郁。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也比较关注心与小肠的调理。

此外,脾与胃主管供应人体的物质需求,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根源;肺与大肠主管人体与外界进行气的交换,气与血相互依存,气不足则必然导致血枯;肾与膀胱主要是排水的场所,所以起到很大一部分排毒的作用,体内无毒则自然能够延年益寿,毒素侵蚀就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这几个脏腑的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只要将人体的脏腑功能调理好,疾病自然远离,所以有关于中医养生知识这一部分,我们只要了解脏腑关系并将这种关系维持好,让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就能轻松达到养生的目的了。

中医养生知识 技巧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李格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关于中医养生知识相关 文章 :

★ 中医养生知识100条

★ 中医养生知识

★ 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大全

★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 中医养生知识50条

★ 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有哪些

★ 中医养生相关知识

★ 常见的中医养生知识介绍

★ 中医养生小常识

★ 中医养生知识顺口溜精选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保健经验介绍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