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艾灸养生的介绍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04 22:50:45
文档

中医艾灸养生的介绍

艾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1. 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2. 艾灸有多种类型,包括艾卷灸、温针灸、直接灸、隔姜灸、间接灸、隔蒜灸、隔盐灸等,可以有经络调节作用,调节免疫作用,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解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以及美容等。
推荐度:
导读艾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1. 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2. 艾灸有多种类型,包括艾卷灸、温针灸、直接灸、隔姜灸、间接灸、隔蒜灸、隔盐灸等,可以有经络调节作用,调节免疫作用,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解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以及美容等。

艾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

1. 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2. 艾灸有多种类型,包括艾卷灸、温针灸、直接灸、隔姜灸、间接灸、隔蒜灸、隔盐灸等,可以有经络调节作用,调节免疫作用,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解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以及美容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经络养生艾灸

  一年四季每个时间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时节应该采用不同的养生方式.而冬季艾灸无疑是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方式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经络艾灸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基础介绍

  1、艾灸的热量有何作用?

  艾灸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这种烟雾凝聚在一个空间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有治疗作用的近红外线,最多可达10mm,能够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激活素”。这种免疫激活素具有免疫和调节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调节荷尔蒙和性激素的分泌,能够增强女性卵巢的功能,消除和改善痛经、闭经、性冷淡、不孕症等;也能够有效的消除男性的阳痿、遗精、早泄等疾病。

  2、为什么长期做艾灸调理呢?

  养生不是养一时,是养一生!最好的方法是坚持,最好的疗效需要坚持才可以获得。现代人不可能拒绝现代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冷空调、反季节食品、电脑等让人与自然规律不在和谐,也让自然得到破坏,人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机体就会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机侵入,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工作压力、饮食不均衡和熬夜等问题,导致我们体内代谢缓慢,排毒不畅,随之就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平衡状态,导致免疫力低下,从而使亚健康转到疾病。后悔莫及,所以说,我们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用心养护,健康长寿不在是一种奢望!

  3、近视眼可否艾灸调理?

  近视的艾灸治疗艾灸治疗近视,可以达到调理肝肾治疗眼睛的目的。这种中医治疗近视的原理是以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为主。中医治疗近视的艾灸治疗部位位以眼周围穴位为主。具体方法是座位或卧位,用艾灸睛明、鱼腰、瞳子髎、四白、肝肾腧穴、凤池和大椎穴每穴艾灸3-5分钟。感觉微热或周围皮肤潮红,每天艾灸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视力会有明显提高。注意治疗期间,不要过度用眼,免得疗效不佳。

  艾灸的好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则,避免伤害身体。

  艾灸养生原则

  1、艾绒质量

  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

  2、环境通风

  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

  4、避免烫伤

  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

  5、注意次数

  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

  中医经络养生穴位

  六大口诀,远离疼痛

  经之所过,病之所治。中医发展这么多年,已从各大经络通过的位置找出十个关键大穴,称为十总穴,而这十总穴不仅简单易记且疗效明显,常用的程度堪称中医的吃饭穴。

  本文进一步归纳其中最实用的六大穴位,并提供记诵口诀,只要背起来、记住位置,你就能随时缓解疼痛。

  面口合谷收

  合谷绝对是所有穴道的首选,合谷穴不仅是临床常用穴,更是治痛要穴。

  它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道,主要治疗头面五官的痛症:头痛、眼睛痛、牙痛、喉咙肿痛,所以口诀叫「面口合谷收」。陈玉升说,头痛按合谷穴是最常见的,临床上遇到牙痛的患者,针刺合谷上方效果也非常明显,所以拔牙时怕痛的话也可以自己一边按。

  有学者进一步统计古书文献中合谷穴的适应症,发现合谷不仅能缓解头面部痛症,还能治疗身体许多不同部位的疼痛,象是上肢痛、腰痛、肚子痛等。

  更有研究发现,针刺合谷穴可以增加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对痛觉的敏感性,所以临床上遇到怕痛的患者,也可以针合谷穴抑制疼痛。

  合谷穴附近有二间、三间、阳溪、偏历等穴,旁边的第二掌骨侧更被喻为人体缩影,可以倒映全身从头到脚的问题,是个重要的穴区。所以真的忘记穴位时,只要记得,不管哪里痛都可以按虎口附近,愈靠近头部的疼痛就按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按下方,左侧按左手、右侧按右手就对了。

  合谷穴位置:打开虎口,合谷穴在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间,两条筋的中间。

  最简单的找法就是把手指并拢平放在桌上,往最高的点压下去,用力稍偏向食指,若痠麻胀痛的感觉愈明显,就代表压的位置愈正确。

  肚腹三里留

  位于足阳明胃经,是调理肠胃功能的保健要穴,举凡所有肠胃问题,胃痛、胃痉挛、胀气、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肚子痛等症状都可以按,所以有「肚腹三里留」这样的口诀。

  足三里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按了以后一天可以走三里路。足三里能缓解膝腿疼痛,对于下肢容易疲劳、没办法走路的人,按压后可以让双腿变得比较有力。

  足三里位置:眼下方三吋(四指幅宽)的位置。

  妇科三阴交

  一篇发表在《疼痛治疗的护理(Pain ManagementNursing)》期刊的 文章 ,回顾了1996~2011年以「指压」(acupressure)和「疼痛」(pain)做为关键字的文献,其中提到经痛与产痛的文章几乎都是按压三阴交,相较作者归纳的其他痛症,都未看见如此明确的交集,可见「妇科三阴交」的口诀确实名不虚传。

  三阴交指的是三条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处,它主要调理下焦,也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其中对治疗妇科疾病特别有效,所以经痛、产痛、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按压。

  该穴有刺激子宫收缩的效果,怀孕期间最好避免按压。

  三阴交位置:脚踝内侧最高点往上三吋(四指幅宽)的地方。

  腰背委中求

  搬重物、坐姿不良皆易导致腰痠背痛,所以无论劳力工作者或办公室内的静态工作者多少都有腰部筋膜、肌肉、韧带、

  椎间小关节、关节囊等部位扭挫损伤。

  经过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口诀是:「腰背委中求」,它主要治疗腰、脊、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背侧下肢活动不便等症状。

  委中穴位置:位在大腿后侧,膝窝*两条筋之间的位置。

  内关心胸胃

  位于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与心脏关系密切,能够防治心血管疾病,舒缓心绞痛、心律不整……。

  此外,内关穴是联络三焦经的络穴,所以它能调节三焦气机、活血止痛;同时它又与奇经八脉中分布于胸腹的阴维脉交会,因此可治胸中诸疾,如咳嗽、气喘、呕吐、胃痛等症状,是故有「内关心胸胃」的口诀。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陈玉升也提到,疼痛有时候是情绪、压力所致,且疼痛是很主观的症状,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缓解,容易焦躁不安,使负面情绪加重疼痛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按压内关穴能够达到宁心安神的效果。内关能刺激副交感神经,让心跳趋于稳定,所以紧张的时候可以按,疼痛时揉捏它也能安神止痛。

  内关穴位置:手用力握拳,前臂内侧会有两条筋浮起来,在两筋之间,手腕横纹上两吋(三指幅宽)的位置。

  外伤阳陵泉

  有关筋骨的东西都可以找足少阳胆经上的阳陵泉。所以象是关节炎、五十肩、运动伤害、扭挫伤、落枕……等症状都可以按,这就是「外伤阳陵泉」的由来。

  临床上也会搭配旁边的足三里一起扎,通常一下针,筋立刻就松开,筋拉到的时候可以同时按压阳陵泉与足三里。

  阳陵泉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

  头颈部疼痛找合谷,肠胃不适捏足三里,妇科症状压三阴交,腰痠背痛按委中穴,心血管问题寻内关,筋骨痠痛找阳陵泉。

  牢记「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妇科三阴交,腰背委中求,内关心胸胃,外伤阳陵泉。」六句口诀,让你无论面临何种疼痛,都能一次找到相应穴位,缓解不适。

  冬季适合艾灸的人群

  一、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

  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有这方面表现的朋友,尤其是现代白领,要好好抓住冬季,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二、阴阳失调,久寒侵体的人群

  艾灸疗法的产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所谓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冬季补阳灸两穴,精神抖擞人乐观,手脚暖和胃口开!两穴即是命门穴和足三里穴。

  命门,又名督脉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棘突之下与脐相对。命,人之根本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其气与肾通。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故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艾灸命门穴又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足部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且往往寒由脚生,阳气不足时足部常明显地表现为脚部怕冷。足三里穴位改善足部怕冷症状,另一方面,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足三里是阳明经的合穴,是人体经气深入合于脏腑的部位,故调补足三里,是养生保健,保暖护阳的要穴。

中医经络养生艾灸

  一年四季每个时间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时节应该采用不同的养生方式.而冬季艾灸无疑是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方式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经络艾灸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基础介绍

  1、艾灸的热量有何作用?

  艾灸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这种烟雾凝聚在一个空间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有治疗作用的近红外线,最多可达10mm,能够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激活素”。这种免疫激活素具有免疫和调节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调节荷尔蒙和性激素的分泌,能够增强女性卵巢的功能,消除和改善痛经、闭经、性冷淡、不孕症等;也能够有效的消除男性的阳痿、遗精、早泄等疾病。

  2、为什么长期做艾灸调理呢?

  养生不是养一时,是养一生!最好的方法是坚持,最好的疗效需要坚持才可以获得。现代人不可能拒绝现代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冷空调、反季节食品、电脑等让人与自然规律不在和谐,也让自然得到破坏,人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机体就会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机侵入,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工作压力、饮食不均衡和熬夜等问题,导致我们体内代谢缓慢,排毒不畅,随之就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平衡状态,导致免疫力低下,从而使亚健康转到疾病。后悔莫及,所以说,我们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用心养护,健康长寿不在是一种奢望!

  3、近视眼可否艾灸调理?

  近视的艾灸治疗艾灸治疗近视,可以达到调理肝肾治疗眼睛的目的。这种中医治疗近视的原理是以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为主。中医治疗近视的艾灸治疗部位位以眼周围穴位为主。具体方法是座位或卧位,用艾灸睛明、鱼腰、瞳子髎、四白、肝肾腧穴、凤池和大椎穴每穴艾灸3-5分钟。感觉微热或周围皮肤潮红,每天艾灸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视力会有明显提高。注意治疗期间,不要过度用眼,免得疗效不佳。

  艾灸的好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则,避免伤害身体。

  艾灸养生原则

  1、艾绒质量

  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

  2、环境通风

  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

  4、避免烫伤

  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

  5、注意次数

  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

  中医经络养生穴位

  六大口诀,远离疼痛

  经之所过,病之所治。中医发展这么多年,已从各大经络通过的位置找出十个关键大穴,称为十总穴,而这十总穴不仅简单易记且疗效明显,常用的程度堪称中医的吃饭穴。

  本文进一步归纳其中最实用的六大穴位,并提供记诵口诀,只要背起来、记住位置,你就能随时缓解疼痛。

  面口合谷收

  合谷绝对是所有穴道的首选,合谷穴不仅是临床常用穴,更是治痛要穴。

  它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道,主要治疗头面五官的痛症:头痛、眼睛痛、牙痛、喉咙肿痛,所以口诀叫「面口合谷收」。陈玉升说,头痛按合谷穴是最常见的,临床上遇到牙痛的患者,针刺合谷上方效果也非常明显,所以拔牙时怕痛的话也可以自己一边按。

  有学者进一步统计古书文献中合谷穴的适应症,发现合谷不仅能缓解头面部痛症,还能治疗身体许多不同部位的疼痛,象是上肢痛、腰痛、肚子痛等。

  更有研究发现,针刺合谷穴可以增加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对痛觉的敏感性,所以临床上遇到怕痛的患者,也可以针合谷穴抑制疼痛。

  合谷穴附近有二间、三间、阳溪、偏历等穴,旁边的第二掌骨侧更被喻为人体缩影,可以倒映全身从头到脚的问题,是个重要的穴区。所以真的忘记穴位时,只要记得,不管哪里痛都可以按虎口附近,愈靠近头部的疼痛就按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按下方,左侧按左手、右侧按右手就对了。

  合谷穴位置:打开虎口,合谷穴在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间,两条筋的中间。

  最简单的找法就是把手指并拢平放在桌上,往最高的点压下去,用力稍偏向食指,若痠麻胀痛的感觉愈明显,就代表压的位置愈正确。

  肚腹三里留

  位于足阳明胃经,是调理肠胃功能的保健要穴,举凡所有肠胃问题,胃痛、胃痉挛、胀气、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肚子痛等症状都可以按,所以有「肚腹三里留」这样的口诀。

  足三里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按了以后一天可以走三里路。足三里能缓解膝腿疼痛,对于下肢容易疲劳、没办法走路的人,按压后可以让双腿变得比较有力。

  足三里位置:眼下方三吋(四指幅宽)的位置。

  妇科三阴交

  一篇发表在《疼痛治疗的护理(Pain ManagementNursing)》期刊的 文章 ,回顾了1996~2011年以「指压」(acupressure)和「疼痛」(pain)做为关键字的文献,其中提到经痛与产痛的文章几乎都是按压三阴交,相较作者归纳的其他痛症,都未看见如此明确的交集,可见「妇科三阴交」的口诀确实名不虚传。

  三阴交指的是三条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处,它主要调理下焦,也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其中对治疗妇科疾病特别有效,所以经痛、产痛、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按压。

  该穴有刺激子宫收缩的效果,怀孕期间最好避免按压。

  三阴交位置:脚踝内侧最高点往上三吋(四指幅宽)的地方。

  腰背委中求

  搬重物、坐姿不良皆易导致腰痠背痛,所以无论劳力工作者或办公室内的静态工作者多少都有腰部筋膜、肌肉、韧带、

  椎间小关节、关节囊等部位扭挫损伤。

  经过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口诀是:「腰背委中求」,它主要治疗腰、脊、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背侧下肢活动不便等症状。

  委中穴位置:位在大腿后侧,膝窝*两条筋之间的位置。

  内关心胸胃

  位于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与心脏关系密切,能够防治心血管疾病,舒缓心绞痛、心律不整……。

  此外,内关穴是联络三焦经的络穴,所以它能调节三焦气机、活血止痛;同时它又与奇经八脉中分布于胸腹的阴维脉交会,因此可治胸中诸疾,如咳嗽、气喘、呕吐、胃痛等症状,是故有「内关心胸胃」的口诀。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陈玉升也提到,疼痛有时候是情绪、压力所致,且疼痛是很主观的症状,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缓解,容易焦躁不安,使负面情绪加重疼痛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按压内关穴能够达到宁心安神的效果。内关能刺激副交感神经,让心跳趋于稳定,所以紧张的时候可以按,疼痛时揉捏它也能安神止痛。

  内关穴位置:手用力握拳,前臂内侧会有两条筋浮起来,在两筋之间,手腕横纹上两吋(三指幅宽)的位置。

  外伤阳陵泉

  有关筋骨的东西都可以找足少阳胆经上的阳陵泉。所以象是关节炎、五十肩、运动伤害、扭挫伤、落枕……等症状都可以按,这就是「外伤阳陵泉」的由来。

  临床上也会搭配旁边的足三里一起扎,通常一下针,筋立刻就松开,筋拉到的时候可以同时按压阳陵泉与足三里。

  阳陵泉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

  头颈部疼痛找合谷,肠胃不适捏足三里,妇科症状压三阴交,腰痠背痛按委中穴,心血管问题寻内关,筋骨痠痛找阳陵泉。

  牢记「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妇科三阴交,腰背委中求,内关心胸胃,外伤阳陵泉。」六句口诀,让你无论面临何种疼痛,都能一次找到相应穴位,缓解不适。

  冬季适合艾灸的人群

  一、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

  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有这方面表现的朋友,尤其是现代白领,要好好抓住冬季,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二、阴阳失调,久寒侵体的人群

  艾灸疗法的产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所谓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冬季补阳灸两穴,精神抖擞人乐观,手脚暖和胃口开!两穴即是命门穴和足三里穴。

  命门,又名督脉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棘突之下与脐相对。命,人之根本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其气与肾通。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故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艾灸命门穴又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足部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且往往寒由脚生,阳气不足时足部常明显地表现为脚部怕冷。足三里穴位改善足部怕冷症状,另一方面,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足三里是阳明经的合穴,是人体经气深入合于脏腑的部位,故调补足三里,是养生保健,保暖护阳的要穴。

中医里的艾灸养生都有哪些功效

艾灸治疗是源于远古时代,艾灸与针疗一样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其中的艾灸对于大多数人并不知情,其实它的功效也是很不错的,先让我们来看看艾灸养生的功效吧。
中医里的艾灸养生都有哪些功效
艾灸疗法,无论是用于治病,还是用于养生,都是有显著的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

一、防病保健

中医一向强调要防患于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真所谓“正气存身,邪不可干。”艾灸刺激人体,可以激发出人体的正气,增强人体抵抗“邪气”的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二、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三、温经散寒

所谓“热则寒之,寒则热之”,通过艾灸温热刺激经络穴位,艾灸的热可以温通经络,驱除体内的寒邪,这就是“寒则热之”的具体表现。

四、泄热散毒

艾灸除了可以散寒之外,还能疏泄郁热,。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使得皮肤腠理大开,毛窍畅通,为热的疏泄开通了一条道路,从而起到引热外行之功效。

五、扶阳救脱

天之大宝为一轮红日,人之大宝为一息真阳。人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阳气,阳气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死。如果阳气下陷阴阳相离,就会产生虚脱之症。艾灸的热量可以扶助阳气,救治虚脱。阳气衰微那么就使得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冰凉。

六、消淤散结

艾灸能够行气活血,消淤散结。《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就说:“脉中之血,弗之火调,弗能取之。”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而气能通行,气行则血行。艾灸能够使得人体气机通畅,消除体内淤结。

艾灸小知识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的方法
艾灸虽好,可是方法不对就会事倍功半,怎么艾灸才是正确的呢?一般来说,正确的艾灸方法有三种:

1、回悬: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3厘米处,平行左右移动,或者反复旋转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

2、悬定:又叫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3--5厘米的地方进行熏灸,注意位置固定不要移动,使施灸的位置局部有温热感,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

3、雀啄: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就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的方式施灸,火头与皮肤的距离保持在2--3厘米,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灸时应注意艾灰的掉落,避免烫伤皮肤。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中医里的艾灸养生都有哪些功效

艾灸治疗是源于远古时代,艾灸与针疗一样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其中的艾灸对于大多数人并不知情,其实它的功效也是很不错的,先让我们来看看艾灸养生的功效吧。
中医里的艾灸养生都有哪些功效
艾灸疗法,无论是用于治病,还是用于养生,都是有显著的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

一、防病保健

中医一向强调要防患于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真所谓“正气存身,邪不可干。”艾灸刺激人体,可以激发出人体的正气,增强人体抵抗“邪气”的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二、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三、温经散寒

所谓“热则寒之,寒则热之”,通过艾灸温热刺激经络穴位,艾灸的热可以温通经络,驱除体内的寒邪,这就是“寒则热之”的具体表现。

四、泄热散毒

艾灸除了可以散寒之外,还能疏泄郁热,。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使得皮肤腠理大开,毛窍畅通,为热的疏泄开通了一条道路,从而起到引热外行之功效。

五、扶阳救脱

天之大宝为一轮红日,人之大宝为一息真阳。人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阳气,阳气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死。如果阳气下陷阴阳相离,就会产生虚脱之症。艾灸的热量可以扶助阳气,救治虚脱。阳气衰微那么就使得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冰凉。

六、消淤散结

艾灸能够行气活血,消淤散结。《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就说:“脉中之血,弗之火调,弗能取之。”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而气能通行,气行则血行。艾灸能够使得人体气机通畅,消除体内淤结。

艾灸小知识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的方法
艾灸虽好,可是方法不对就会事倍功半,怎么艾灸才是正确的呢?一般来说,正确的艾灸方法有三种:

1、回悬: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3厘米处,平行左右移动,或者反复旋转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

2、悬定:又叫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3--5厘米的地方进行熏灸,注意位置固定不要移动,使施灸的位置局部有温热感,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

3、雀啄: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就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的方式施灸,火头与皮肤的距离保持在2--3厘米,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灸时应注意艾灰的掉落,避免烫伤皮肤。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中医里的艾灸养生都有哪些功效

艾灸治疗是源于远古时代,艾灸与针疗一样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其中的艾灸对于大多数人并不知情,其实它的功效也是很不错的,先让我们来看看艾灸养生的功效吧。
中医里的艾灸养生都有哪些功效
艾灸疗法,无论是用于治病,还是用于养生,都是有显著的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

一、防病保健

中医一向强调要防患于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真所谓“正气存身,邪不可干。”艾灸刺激人体,可以激发出人体的正气,增强人体抵抗“邪气”的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二、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三、温经散寒

所谓“热则寒之,寒则热之”,通过艾灸温热刺激经络穴位,艾灸的热可以温通经络,驱除体内的寒邪,这就是“寒则热之”的具体表现。

四、泄热散毒

艾灸除了可以散寒之外,还能疏泄郁热,。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使得皮肤腠理大开,毛窍畅通,为热的疏泄开通了一条道路,从而起到引热外行之功效。

五、扶阳救脱

天之大宝为一轮红日,人之大宝为一息真阳。人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阳气,阳气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死。如果阳气下陷阴阳相离,就会产生虚脱之症。艾灸的热量可以扶助阳气,救治虚脱。阳气衰微那么就使得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冰凉。

六、消淤散结

艾灸能够行气活血,消淤散结。《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就说:“脉中之血,弗之火调,弗能取之。”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而气能通行,气行则血行。艾灸能够使得人体气机通畅,消除体内淤结。

艾灸小知识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的方法
艾灸虽好,可是方法不对就会事倍功半,怎么艾灸才是正确的呢?一般来说,正确的艾灸方法有三种:

1、回悬: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3厘米处,平行左右移动,或者反复旋转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

2、悬定:又叫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3--5厘米的地方进行熏灸,注意位置固定不要移动,使施灸的位置局部有温热感,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

3、雀啄: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就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的方式施灸,火头与皮肤的距离保持在2--3厘米,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灸时应注意艾灰的掉落,避免烫伤皮肤。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中医里的艾灸养生都有哪些功效

艾灸治疗是源于远古时代,艾灸与针疗一样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其中的艾灸对于大多数人并不知情,其实它的功效也是很不错的,先让我们来看看艾灸养生的功效吧。
中医里的艾灸养生都有哪些功效
艾灸疗法,无论是用于治病,还是用于养生,都是有显著的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

一、防病保健

中医一向强调要防患于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真所谓“正气存身,邪不可干。”艾灸刺激人体,可以激发出人体的正气,增强人体抵抗“邪气”的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二、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三、温经散寒

所谓“热则寒之,寒则热之”,通过艾灸温热刺激经络穴位,艾灸的热可以温通经络,驱除体内的寒邪,这就是“寒则热之”的具体表现。

四、泄热散毒

艾灸除了可以散寒之外,还能疏泄郁热,。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使得皮肤腠理大开,毛窍畅通,为热的疏泄开通了一条道路,从而起到引热外行之功效。

五、扶阳救脱

天之大宝为一轮红日,人之大宝为一息真阳。人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阳气,阳气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死。如果阳气下陷阴阳相离,就会产生虚脱之症。艾灸的热量可以扶助阳气,救治虚脱。阳气衰微那么就使得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冰凉。

六、消淤散结

艾灸能够行气活血,消淤散结。《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就说:“脉中之血,弗之火调,弗能取之。”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而气能通行,气行则血行。艾灸能够使得人体气机通畅,消除体内淤结。

艾灸小知识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的方法
艾灸虽好,可是方法不对就会事倍功半,怎么艾灸才是正确的呢?一般来说,正确的艾灸方法有三种:

1、回悬: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3厘米处,平行左右移动,或者反复旋转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

2、悬定:又叫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3--5厘米的地方进行熏灸,注意位置固定不要移动,使施灸的位置局部有温热感,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

3、雀啄: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需要施灸的部位,就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的方式施灸,火头与皮肤的距离保持在2--3厘米,直至皮肤有红晕为止。灸时应注意艾灰的掉落,避免烫伤皮肤。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艾灸养生的介绍

艾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1. 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2. 艾灸有多种类型,包括艾卷灸、温针灸、直接灸、隔姜灸、间接灸、隔蒜灸、隔盐灸等,可以有经络调节作用,调节免疫作用,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解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以及美容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