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简单实用中医养生方法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04 18:15:52
文档

简单实用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1. 食疗: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温补食物和清热解暑食物等。2. 运动: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增强身体抵抗力。3. 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4. 草药和针灸: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推荐度:
导读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1. 食疗: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温补食物和清热解暑食物等。2. 运动: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增强身体抵抗力。3. 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4. 草药和针灸: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1. 食疗: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温补食物和清热解暑食物等。

2. 运动: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增强身体抵抗力。

3. 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

4. 草药和针灸: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随着时代日益发展和进步,中医开始越来越令人信服,很多人开始追求中医的养生技巧,试图用中医养生技巧来保持或者恢复健康,下面就来学习一下,一些普遍的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1

   一、捏脊

   (1)位置: 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 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3)功效: 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

   二、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1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迎香穴

  1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3)四神聪穴

  1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2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中医养生技巧2

   一、中医养生粥

   1、草芪龙苓粥

  材料: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2、生脉粥

  材料: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与大米加清水嬲旖亍茫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生脉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养阴,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薄、脉结代而细等。

   3、参粉归芪粥

  材料:高丽参粉5克,当归、黄芪、大枣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靳陂偃蟛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高丽参粉、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益气养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健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浮肿尿少、腹胀恶心、舌淡苔薄白、脉结代或细而无力等。

   4、三七三子粥

  材料:三七5克,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除痰化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等。

   5、参附桂枝粥

  材料:红参粉5克,附片、桂枝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待熟时调入红参粉、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温肾通阳,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沉迟等。

   二、中医养生的方法

   1、补气

  我们常常会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所以,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2、补血

  补血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在过节,很多人会送枸杞子当做礼品,可见枸杞子的重要性。

   3、补津液

  补津液,很多人会对此有些陌生,其实如果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对于那些学播音等相关专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要说话,声带很容易受损,所以,生活处处有知识,要在平时多加注意。

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随着时代日益发展和进步,中医开始越来越令人信服,很多人开始追求中医的养生技巧,试图用中医养生技巧来保持或者恢复健康,下面就来学习一下,一些普遍的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1

   一、捏脊

   (1)位置: 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 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3)功效: 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

   二、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1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迎香穴

  1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3)四神聪穴

  1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2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中医养生技巧2

   一、中医养生粥

   1、草芪龙苓粥

  材料: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2、生脉粥

  材料: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与大米加清水嬲旖亍茫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生脉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养阴,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薄、脉结代而细等。

   3、参粉归芪粥

  材料:高丽参粉5克,当归、黄芪、大枣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靳陂偃蟛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高丽参粉、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益气养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健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浮肿尿少、腹胀恶心、舌淡苔薄白、脉结代或细而无力等。

   4、三七三子粥

  材料:三七5克,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除痰化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等。

   5、参附桂枝粥

  材料:红参粉5克,附片、桂枝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待熟时调入红参粉、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温肾通阳,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沉迟等。

   二、中医养生的方法

   1、补气

  我们常常会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所以,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2、补血

  补血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在过节,很多人会送枸杞子当做礼品,可见枸杞子的重要性。

   3、补津液

  补津液,很多人会对此有些陌生,其实如果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对于那些学播音等相关专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要说话,声带很容易受损,所以,生活处处有知识,要在平时多加注意。

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随着时代日益发展和进步,中医开始越来越令人信服,很多人开始追求中医的养生技巧,试图用中医养生技巧来保持或者恢复健康,下面就来学习一下,一些普遍的中医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技巧1

   一、捏脊

   (1)位置: 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 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3)功效: 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

   二、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1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迎香穴

  1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3)四神聪穴

  1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2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中医养生技巧2

   一、中医养生粥

   1、草芪龙苓粥

  材料: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2、生脉粥

  材料: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与大米加清水嬲旖亍茫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生脉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补气养阴,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薄、脉结代而细等。

   3、参粉归芪粥

  材料:高丽参粉5克,当归、黄芪、大枣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靳陂偃蟛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高丽参粉、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益气养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健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浮肿尿少、腹胀恶心、舌淡苔薄白、脉结代或细而无力等。

   4、三七三子粥

  材料:三七5克,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除痰化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等。

   5、参附桂枝粥

  材料:红参粉5克,附片、桂枝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待熟时调入红参粉、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

  疗效:可温肾通阳,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沉迟等。

   二、中医养生的方法

   1、补气

  我们常常会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所以,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2、补血

  补血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在过节,很多人会送枸杞子当做礼品,可见枸杞子的重要性。

   3、补津液

  补津液,很多人会对此有些陌生,其实如果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对于那些学播音等相关专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要说话,声带很容易受损,所以,生活处处有知识,要在平时多加注意。

中医:15个简便易行的养生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健康

我国约70%的人属于亚 健康 ,他们正在走向“疾病”,这15个简便易行的 养生 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 健康 !

01叩齿咽津

口轻闭,上下牙齿稍用力连续咬合100~1000次,再鼓起两腮做漱口状,将口中津液咽下。这个动作可起到固齿、助消化、补肾、调养五脏等作用。

02拉耳垂

将两手手掌相互摩擦发热后,轻轻揉搓耳廓2~3分钟,然后将拇指和食指弯曲,由上而下揉搓耳廓,至耳垂时向下有节奏地反复牵拉30~50次。这能增强听力,防治神经衰弱、头痛等。

03揉眼周

用手指柔软的指腹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先顺时针揉按50~100次,再逆时针揉按50~100次,然后微屈食指关节,轻刮眼眶10~20次。

该动作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起到明目、醒脑作用。

04揉鼻

将两手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1cm,于鼻唇沟中间),旋转按揉50~100次

这个动作有助于缓解鼻塞,宣通鼻窍,减轻牙痛。

05摩面

两手手掌互相摩擦至发热,以手掌摩擦面部。将两手手掌竖着、并排贴在额头中部,向前、向下平抹面部至下巴,再从侧面向上平抹至额头,如此平抹20~40次,再反方向做20~40次。

摩面能使面部皮肤柔软润滑,增强抵御风寒的能力,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牙龈炎,降压醒脑。

06梳发

微微展开五指,以中指为中心,从头额头部位向后梳至后脑勺的位置,或用梳子代替,连续30~50次。

梳发可增强记忆力,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血氧供应。

07颈部运动

第一步:左右转头。两手叉腰,头以颈为轴向左转80度~85度,回到中位,同样再以颈部为轴向右转,再回到中位。

第二步:低头仰头。两手叉腰,头摆正,头向前倾45度,然后回中位,再向后仰45度,回中位。

第三步:左右摆头。头摆正,两手叉腰,头向左摆45°C,再回中位,再向右摆45度,再回中位。整套动作有助于消除颈椎、肩部疲劳,改善颈肩部血液循环,保持头脑清醒。

08腰部运动

第一步:伸懒腰。双手握拳向上举,挺胸深吸一口气,手伸直举到头上后停顿5秒,然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放下,与此同时慢慢呼气。

第二步:弯腰运动。轻轻弯腰至90度,两手臂模仿大鹏飞翔一样伸展开,将头往上抬,越高越好。

第三步,腰部按摩。两手手掌放在腰部,上下按摩300次。可增加颈腰椎部肌肉的韧性,改善腰椎部血液循环。

09按摩肚脐

双手叠加一起放在小腹部,以肚脐为圆心,先顺时针旋转,后逆时针旋转300次。对慢性便秘、消化不良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10提肛运动

有意识地规律性收缩、放松*括约肌,连续500次。有助于调节气血,预防亚 健康 疾病。

11鸣天鼓

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

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0次,可以防治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

12运动膏肓

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它位于两肩的肩胛缝里,第四胸椎棘突的下方,距离脊柱四指宽度的外侧。

13左右开弓

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手三阴、三阳经等,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矫正驼背肩内收姿势,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

14擦内肾

用双手掌心摩擦肾脏所在的位置,把两肾擦热,每天擦肾300下,有助于补肾气,对肾虚效果显著。

15擦涌泉

晚上洗脚时候在涌泉穴位置擦80下,可以益精壮阳,助睡眠

3款家用 养生 神器

1梳子

梳脖颈,防感冒。低头时,颈后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处,梳理此处可以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缓解初期感冒。一般每次5分钟,以颈后部感觉发热为宜。

梳双乳,散瘀血。在乳房处涂少许乳液,然后将梳子与*保持45度角,从乳房根部缓缓梳向乳头,每次5分钟即可;有活血化瘀、清热散结的功效。

梳腹部,调肠胃。腹腔内柔软脏器比较多,建议用梳子背绕肚脐顺时针转圈梳,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排泄。

2擀面杖

敲腘窝,强健腰背。正坐在椅子上,膝盖稍弯曲,用擀面杖从后侧横向轻轻敲击膝盖窝,每次敲10分钟左右。

滚涌泉,延寿命。将它放在地板上,双脚稍用力踩在上面前后滚动,模仿老药工碾药的动作。

3勺子

点眼周,可明目。劳累时可用勺柄逐一点揉眼周的睛明穴(内眼角)、攒竹穴(眉头)、鱼腰穴(眉毛中间)、太阳穴(外眼角)、四白穴(眼下),每个穴位1~2分钟,有舒缓疲劳、明目之效。

刮后背,可泻火。上火的人可先在背部涂少许刮痧油后用勺体轻轻刮后背肌肉丰厚处,疏通督脉和膀胱经,起到行气活血、祛火的功效。

中医:15个简便易行的养生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健康

我国约70%的人属于亚 健康 ,他们正在走向“疾病”,这15个简便易行的 养生 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 健康 !

01叩齿咽津

口轻闭,上下牙齿稍用力连续咬合100~1000次,再鼓起两腮做漱口状,将口中津液咽下。这个动作可起到固齿、助消化、补肾、调养五脏等作用。

02拉耳垂

将两手手掌相互摩擦发热后,轻轻揉搓耳廓2~3分钟,然后将拇指和食指弯曲,由上而下揉搓耳廓,至耳垂时向下有节奏地反复牵拉30~50次。这能增强听力,防治神经衰弱、头痛等。

03揉眼周

用手指柔软的指腹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先顺时针揉按50~100次,再逆时针揉按50~100次,然后微屈食指关节,轻刮眼眶10~20次。

该动作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起到明目、醒脑作用。

04揉鼻

将两手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1cm,于鼻唇沟中间),旋转按揉50~100次

这个动作有助于缓解鼻塞,宣通鼻窍,减轻牙痛。

05摩面

两手手掌互相摩擦至发热,以手掌摩擦面部。将两手手掌竖着、并排贴在额头中部,向前、向下平抹面部至下巴,再从侧面向上平抹至额头,如此平抹20~40次,再反方向做20~40次。

摩面能使面部皮肤柔软润滑,增强抵御风寒的能力,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牙龈炎,降压醒脑。

06梳发

微微展开五指,以中指为中心,从头额头部位向后梳至后脑勺的位置,或用梳子代替,连续30~50次。

梳发可增强记忆力,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血氧供应。

07颈部运动

第一步:左右转头。两手叉腰,头以颈为轴向左转80度~85度,回到中位,同样再以颈部为轴向右转,再回到中位。

第二步:低头仰头。两手叉腰,头摆正,头向前倾45度,然后回中位,再向后仰45度,回中位。

第三步:左右摆头。头摆正,两手叉腰,头向左摆45°C,再回中位,再向右摆45度,再回中位。整套动作有助于消除颈椎、肩部疲劳,改善颈肩部血液循环,保持头脑清醒。

08腰部运动

第一步:伸懒腰。双手握拳向上举,挺胸深吸一口气,手伸直举到头上后停顿5秒,然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放下,与此同时慢慢呼气。

第二步:弯腰运动。轻轻弯腰至90度,两手臂模仿大鹏飞翔一样伸展开,将头往上抬,越高越好。

第三步,腰部按摩。两手手掌放在腰部,上下按摩300次。可增加颈腰椎部肌肉的韧性,改善腰椎部血液循环。

09按摩肚脐

双手叠加一起放在小腹部,以肚脐为圆心,先顺时针旋转,后逆时针旋转300次。对慢性便秘、消化不良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10提肛运动

有意识地规律性收缩、放松*括约肌,连续500次。有助于调节气血,预防亚 健康 疾病。

11鸣天鼓

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

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0次,可以防治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

12运动膏肓

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它位于两肩的肩胛缝里,第四胸椎棘突的下方,距离脊柱四指宽度的外侧。

13左右开弓

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手三阴、三阳经等,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矫正驼背肩内收姿势,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

14擦内肾

用双手掌心摩擦肾脏所在的位置,把两肾擦热,每天擦肾300下,有助于补肾气,对肾虚效果显著。

15擦涌泉

晚上洗脚时候在涌泉穴位置擦80下,可以益精壮阳,助睡眠

3款家用 养生 神器

1梳子

梳脖颈,防感冒。低头时,颈后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处,梳理此处可以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缓解初期感冒。一般每次5分钟,以颈后部感觉发热为宜。

梳双乳,散瘀血。在乳房处涂少许乳液,然后将梳子与*保持45度角,从乳房根部缓缓梳向乳头,每次5分钟即可;有活血化瘀、清热散结的功效。

梳腹部,调肠胃。腹腔内柔软脏器比较多,建议用梳子背绕肚脐顺时针转圈梳,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排泄。

2擀面杖

敲腘窝,强健腰背。正坐在椅子上,膝盖稍弯曲,用擀面杖从后侧横向轻轻敲击膝盖窝,每次敲10分钟左右。

滚涌泉,延寿命。将它放在地板上,双脚稍用力踩在上面前后滚动,模仿老药工碾药的动作。

3勺子

点眼周,可明目。劳累时可用勺柄逐一点揉眼周的睛明穴(内眼角)、攒竹穴(眉头)、鱼腰穴(眉毛中间)、太阳穴(外眼角)、四白穴(眼下),每个穴位1~2分钟,有舒缓疲劳、明目之效。

刮后背,可泻火。上火的人可先在背部涂少许刮痧油后用勺体轻轻刮后背肌肉丰厚处,疏通督脉和膀胱经,起到行气活血、祛火的功效。

中医:15个简便易行的养生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健康

我国约70%的人属于亚 健康 ,他们正在走向“疾病”,这15个简便易行的 养生 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 健康 !

01叩齿咽津

口轻闭,上下牙齿稍用力连续咬合100~1000次,再鼓起两腮做漱口状,将口中津液咽下。这个动作可起到固齿、助消化、补肾、调养五脏等作用。

02拉耳垂

将两手手掌相互摩擦发热后,轻轻揉搓耳廓2~3分钟,然后将拇指和食指弯曲,由上而下揉搓耳廓,至耳垂时向下有节奏地反复牵拉30~50次。这能增强听力,防治神经衰弱、头痛等。

03揉眼周

用手指柔软的指腹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先顺时针揉按50~100次,再逆时针揉按50~100次,然后微屈食指关节,轻刮眼眶10~20次。

该动作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起到明目、醒脑作用。

04揉鼻

将两手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1cm,于鼻唇沟中间),旋转按揉50~100次

这个动作有助于缓解鼻塞,宣通鼻窍,减轻牙痛。

05摩面

两手手掌互相摩擦至发热,以手掌摩擦面部。将两手手掌竖着、并排贴在额头中部,向前、向下平抹面部至下巴,再从侧面向上平抹至额头,如此平抹20~40次,再反方向做20~40次。

摩面能使面部皮肤柔软润滑,增强抵御风寒的能力,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牙龈炎,降压醒脑。

06梳发

微微展开五指,以中指为中心,从头额头部位向后梳至后脑勺的位置,或用梳子代替,连续30~50次。

梳发可增强记忆力,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血氧供应。

07颈部运动

第一步:左右转头。两手叉腰,头以颈为轴向左转80度~85度,回到中位,同样再以颈部为轴向右转,再回到中位。

第二步:低头仰头。两手叉腰,头摆正,头向前倾45度,然后回中位,再向后仰45度,回中位。

第三步:左右摆头。头摆正,两手叉腰,头向左摆45°C,再回中位,再向右摆45度,再回中位。整套动作有助于消除颈椎、肩部疲劳,改善颈肩部血液循环,保持头脑清醒。

08腰部运动

第一步:伸懒腰。双手握拳向上举,挺胸深吸一口气,手伸直举到头上后停顿5秒,然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放下,与此同时慢慢呼气。

第二步:弯腰运动。轻轻弯腰至90度,两手臂模仿大鹏飞翔一样伸展开,将头往上抬,越高越好。

第三步,腰部按摩。两手手掌放在腰部,上下按摩300次。可增加颈腰椎部肌肉的韧性,改善腰椎部血液循环。

09按摩肚脐

双手叠加一起放在小腹部,以肚脐为圆心,先顺时针旋转,后逆时针旋转300次。对慢性便秘、消化不良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10提肛运动

有意识地规律性收缩、放松*括约肌,连续500次。有助于调节气血,预防亚 健康 疾病。

11鸣天鼓

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

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0次,可以防治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

12运动膏肓

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它位于两肩的肩胛缝里,第四胸椎棘突的下方,距离脊柱四指宽度的外侧。

13左右开弓

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手三阴、三阳经等,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矫正驼背肩内收姿势,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

14擦内肾

用双手掌心摩擦肾脏所在的位置,把两肾擦热,每天擦肾300下,有助于补肾气,对肾虚效果显著。

15擦涌泉

晚上洗脚时候在涌泉穴位置擦80下,可以益精壮阳,助睡眠

3款家用 养生 神器

1梳子

梳脖颈,防感冒。低头时,颈后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处,梳理此处可以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缓解初期感冒。一般每次5分钟,以颈后部感觉发热为宜。

梳双乳,散瘀血。在乳房处涂少许乳液,然后将梳子与*保持45度角,从乳房根部缓缓梳向乳头,每次5分钟即可;有活血化瘀、清热散结的功效。

梳腹部,调肠胃。腹腔内柔软脏器比较多,建议用梳子背绕肚脐顺时针转圈梳,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排泄。

2擀面杖

敲腘窝,强健腰背。正坐在椅子上,膝盖稍弯曲,用擀面杖从后侧横向轻轻敲击膝盖窝,每次敲10分钟左右。

滚涌泉,延寿命。将它放在地板上,双脚稍用力踩在上面前后滚动,模仿老药工碾药的动作。

3勺子

点眼周,可明目。劳累时可用勺柄逐一点揉眼周的睛明穴(内眼角)、攒竹穴(眉头)、鱼腰穴(眉毛中间)、太阳穴(外眼角)、四白穴(眼下),每个穴位1~2分钟,有舒缓疲劳、明目之效。

刮后背,可泻火。上火的人可先在背部涂少许刮痧油后用勺体轻轻刮后背肌肉丰厚处,疏通督脉和膀胱经,起到行气活血、祛火的功效。

中医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小妙招,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医养生的方法是特别多的,中医养生在我们的历史中特别的久远。中医养生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养生之道,下面,一起看看中医养生小妙招有什么,供大家参考。

  中医养生小妙招1

   1、梳掉病痛

  人的头部有许多穴位,经常梳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梳头百遍,病少一半"。古人对梳头养生比较重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梳头有助安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另外,许多古今医学书籍对梳头养生也都有相关记载,《延寿书》记载了梳头可以养护双眼的功效,里面说:"发多梳,则明目去风,常以一百二十为数。"而《诸病源候论》则提到了梳头可以预防头发早白的功效,里面这样说:"千过梳发,头不白。"由此可见,梳头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价值。

   2、轻松散步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在吃完饭以后适当散散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腹部肌肉的收缩,这样能起到不错的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有消化不良现象的人,饭后散步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饭后散一散步,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调动起来,使得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流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3、睡前泡脚

  对于有着失眠情况的小伙伴而言,每天晚上泡泡脚,能够缓缓一天的奔波劳累。还能够使得一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这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睡眠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容易入睡。因为我们的脚上有着很多的穴位和经脉,所以脚又被称之为第二个心脏,不仅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以调理身体。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容易脚发冷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每晚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以后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脚也一直是暖暖的。

   4、轻揉腹部

  晋代的医家葛洪就曾经强调过:"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这一理论。清代的医家陈飞霞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腹部和长寿的联系:"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尤其是脾胃的慢性病,都可以在我们的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这其实也就是说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线索。

   5、运目转睛

  我国古代养生学就有"目宜常运"(常转眼珠)的说法。古人认为"运目"能使眼球得以濡润,从而起到消除"内障""外翳"以及预防视疲劳和推迟老花眼等作用。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到,运动眼球可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运目可健脑、增强记忆力运目也有"益智"效果。转眼珠可以安神,促使大脑清晰,精力充沛。

  中医养生小妙招2

   推拿按摩方式:

  先调整身体姿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摆正,背脊伸直,抬头挺胸收腹,精神集中。坐或站好后将手掌心搓热,贴于太阳穴位置稍微用力,顺时针方向转揉10—20次,反方向再转揉10—20次。也可将手掌心贴在头顶,以大拇指指肚各自按在两侧太阳穴位置上,幅度以稍用力让人微感痛疼为宜,技巧及频次跟上面一样。

   拔火罐方式:

  用真空拔罐器在肩后背的肩井、大椎穴、大杼、天宗、进气阀等穴吸附。每一次留罐10—2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3—5天为1个疗程。家里没有器材者,可以到中医医院医治,依据本身状况拔罐论治。该法可改进全身肌肉、经络的血气运作,对因过分劳累,气虚血瘀引发的肩膀、后背、头颈肌肉痛、承受不住、身体困乏者。具备活血化瘀,解痉止疼之作用。

   养生药膳方式:

  取活野生甲鱼(尺寸适度),干红枣(干片为宜),米酒、葱、姜、蒜等调味料适量。先将宰杀并处理干净的野生甲鱼肉剁成4大块,再与占用水泡开的大枣共入大汤碗中,放水适量,并放各种各样调味料少量。上笼后隔水蒸1—2个钟头即成,可佐餐常吃。该养生药膳即可提高精力,缓解疲劳,对四肢乏力、食欲不佳,或疲惫引发免疫力低下者,具备滋阴降火,健脾补血脾之效。

   泡浴方式:

  茯苓(生鲜)、香薄荷(生鲜)各适量(使用量可视水流量而定)。放入浴盆中,先添加开水少量浸泡2味药,十多分钟后再将温度调至适合并侵泡、洗浴,每天晚上睡前1次。该法可祛除疲惫,缓解压力,对因疲劳过度引发的入眠梦多、头昏脑胀、身体困乏等不适感病症有帮助。

中医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小妙招,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医养生的方法是特别多的,中医养生在我们的历史中特别的久远。中医养生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养生之道,下面,一起看看中医养生小妙招有什么,供大家参考。

  中医养生小妙招1

   1、梳掉病痛

  人的头部有许多穴位,经常梳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梳头百遍,病少一半"。古人对梳头养生比较重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梳头有助安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另外,许多古今医学书籍对梳头养生也都有相关记载,《延寿书》记载了梳头可以养护双眼的功效,里面说:"发多梳,则明目去风,常以一百二十为数。"而《诸病源候论》则提到了梳头可以预防头发早白的功效,里面这样说:"千过梳发,头不白。"由此可见,梳头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价值。

   2、轻松散步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在吃完饭以后适当散散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腹部肌肉的收缩,这样能起到不错的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有消化不良现象的人,饭后散步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饭后散一散步,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调动起来,使得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流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3、睡前泡脚

  对于有着失眠情况的小伙伴而言,每天晚上泡泡脚,能够缓缓一天的奔波劳累。还能够使得一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这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睡眠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容易入睡。因为我们的脚上有着很多的穴位和经脉,所以脚又被称之为第二个心脏,不仅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以调理身体。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容易脚发冷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每晚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以后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脚也一直是暖暖的。

   4、轻揉腹部

  晋代的医家葛洪就曾经强调过:"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这一理论。清代的医家陈飞霞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腹部和长寿的联系:"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尤其是脾胃的慢性病,都可以在我们的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这其实也就是说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线索。

   5、运目转睛

  我国古代养生学就有"目宜常运"(常转眼珠)的说法。古人认为"运目"能使眼球得以濡润,从而起到消除"内障""外翳"以及预防视疲劳和推迟老花眼等作用。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到,运动眼球可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运目可健脑、增强记忆力运目也有"益智"效果。转眼珠可以安神,促使大脑清晰,精力充沛。

  中医养生小妙招2

   推拿按摩方式:

  先调整身体姿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摆正,背脊伸直,抬头挺胸收腹,精神集中。坐或站好后将手掌心搓热,贴于太阳穴位置稍微用力,顺时针方向转揉10—20次,反方向再转揉10—20次。也可将手掌心贴在头顶,以大拇指指肚各自按在两侧太阳穴位置上,幅度以稍用力让人微感痛疼为宜,技巧及频次跟上面一样。

   拔火罐方式:

  用真空拔罐器在肩后背的肩井、大椎穴、大杼、天宗、进气阀等穴吸附。每一次留罐10—2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3—5天为1个疗程。家里没有器材者,可以到中医医院医治,依据本身状况拔罐论治。该法可改进全身肌肉、经络的血气运作,对因过分劳累,气虚血瘀引发的肩膀、后背、头颈肌肉痛、承受不住、身体困乏者。具备活血化瘀,解痉止疼之作用。

   养生药膳方式:

  取活野生甲鱼(尺寸适度),干红枣(干片为宜),米酒、葱、姜、蒜等调味料适量。先将宰杀并处理干净的野生甲鱼肉剁成4大块,再与占用水泡开的大枣共入大汤碗中,放水适量,并放各种各样调味料少量。上笼后隔水蒸1—2个钟头即成,可佐餐常吃。该养生药膳即可提高精力,缓解疲劳,对四肢乏力、食欲不佳,或疲惫引发免疫力低下者,具备滋阴降火,健脾补血脾之效。

   泡浴方式:

  茯苓(生鲜)、香薄荷(生鲜)各适量(使用量可视水流量而定)。放入浴盆中,先添加开水少量浸泡2味药,十多分钟后再将温度调至适合并侵泡、洗浴,每天晚上睡前1次。该法可祛除疲惫,缓解压力,对因疲劳过度引发的入眠梦多、头昏脑胀、身体困乏等不适感病症有帮助。

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

生活条件的变化,现在大家的温饱也不在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很多人开始追求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那么,你知道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带来关于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有哪些

1、大脑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将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易行、最经济的长寿保健对策。

2、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病毒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3、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是很有道理的。

4、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的小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周围的肌肉要间歇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5、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俗称叩天钟。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6、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7、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治疗。

8、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9、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儒、释、道三教皆有养生之法,并皆主张静坐。

  中医饮食养生护理方法

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 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中医告诉你五脏害怕什么

1、肝脏怕胖

肥胖容易引起脂肪肝,严重者会引发肝纤维化,继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所以,人们应避免多吃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诱使肝炎发作,还会使难以分解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演变为脂肪肝。

专家建议:应该均衡饮食,少吃油腻、煎炸的食物,每天保证6~8个小时的睡眠,戒除熬夜等陋习。*饮酒量,提高健康意识,不要拿生命开玩笑。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大多数药物都需要经肝脏代谢,由此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也很高。所以,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不要擅自用药。

2、心脏怕累

中青年猝死事件频频见诸媒体,过度劳累是心脏的头号天敌。心源性猝死不是一时造成的,长期作息不规律,以及压力过大、抑郁或情绪波动、肥胖、大量抽烟喝酒等,都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等急性病变,也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或使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心肌氧耗量明显增加,出现急性心肌缺血,从而发生猝死。

专家建议:对心脏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无比重要。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心态、饮食宜清淡、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不得不熬夜时,要定时起身运动,熬夜后注意补充果蔬、蛋白质。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要坚持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及做心脏专项检查,建议30~45岁的人群每年做1次,45岁以上者每年2次。

3、胃怕生冷

对于我们的胃来说,“冷”是最难以接受的。因为一旦胃部受到了寒冷空气后者食物的刺激的话,很容易引起胃部的痉挛,绞痛,腹泻等不适的症状。夏天要到了,很多人喜欢吃一些冷的东西来解暑降温,虽然当时感到了一丝的凉爽,殊不知自己的胃却遭殃了,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会是胃部的血管快速的收缩,血量就会减少,导致消化功能的不协调,从而影响我们的消化吸收。

专家建议:要想让胃舒服,就要尽量“讨好”它。除了保证三餐规律、每餐八分饱、细嚼慢咽等健康的饮食习惯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速度加快,体内的钠、钾等电解质流失较快,所以应保证营养均衡,蛋白质的摄入不可减少,要适当吃些鱼类、瘦肉、鸡肉、蛋、奶制品、豆制品,同时要多吃新鲜果蔬;夏季出汗较多,胃口不佳时,最好吃些汤粥类食品,如绿豆汤、百合粥等,既能防暑清热,又能解毒开胃。

4、肺怕差环境

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气是它的最爱。在尾气密集、烟味弥漫的环境内待太久,肺就会提出*。肺本身有一套很完善的自净体系,即使是直径小于2微米的颗粒也会被吸入,被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并最终经呼吸道随痰排出体外。但如果持续大量吸入颗粒物,肺这道防御屏障就会慢慢变得脆弱。过多的可吸入颗粒物沉淀,会降低肺吸入氧气的能力,使肺泡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生存能力下降,导致肺排除污染物的能力下降。

专家建议:养肺最好的一招就是积极补水。每天主动喝6~8杯水,其中晨起一杯水最为重要,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已使不少水分流失,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小支气管内的痰液已变得黏稠不易咳出,清晨饮水可缓解呼吸道缺水情况。另外,戒烟很关键,烟性属“火”,最易灼伤肺之津液。早上起床后可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饮食上,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果蔬,多吃些滋阴清热的食物,如银耳和秋梨。中医更有“常笑宣肺”一说,笑能让人心气平和,对肺好处多多。最后,雾霾天一定不能大意,坚持佩戴口罩出门。

5、肾脏怕熬夜和憋尿

熬夜会损伤肾脏,因而一些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爱喝浓茶和咖啡的人,肾脏很容易出问题。

工作、学习一忙起来,很多人都出现过憋尿情况,其实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会繁殖细菌,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这类感染一旦反复发作,会引发慢*染,不易治愈。

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

生活条件的变化,现在大家的温饱也不在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很多人开始追求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那么,你知道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带来关于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有哪些

1、大脑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将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易行、最经济的长寿保健对策。

2、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病毒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3、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是很有道理的。

4、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的小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周围的肌肉要间歇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5、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俗称叩天钟。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6、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7、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治疗。

8、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9、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儒、释、道三教皆有养生之法,并皆主张静坐。

  中医饮食养生护理方法

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 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中医告诉你五脏害怕什么

1、肝脏怕胖

肥胖容易引起脂肪肝,严重者会引发肝纤维化,继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所以,人们应避免多吃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诱使肝炎发作,还会使难以分解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演变为脂肪肝。

专家建议:应该均衡饮食,少吃油腻、煎炸的食物,每天保证6~8个小时的睡眠,戒除熬夜等陋习。*饮酒量,提高健康意识,不要拿生命开玩笑。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大多数药物都需要经肝脏代谢,由此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也很高。所以,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不要擅自用药。

2、心脏怕累

中青年猝死事件频频见诸媒体,过度劳累是心脏的头号天敌。心源性猝死不是一时造成的,长期作息不规律,以及压力过大、抑郁或情绪波动、肥胖、大量抽烟喝酒等,都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等急性病变,也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或使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心肌氧耗量明显增加,出现急性心肌缺血,从而发生猝死。

专家建议:对心脏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无比重要。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心态、饮食宜清淡、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不得不熬夜时,要定时起身运动,熬夜后注意补充果蔬、蛋白质。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要坚持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及做心脏专项检查,建议30~45岁的人群每年做1次,45岁以上者每年2次。

3、胃怕生冷

对于我们的胃来说,“冷”是最难以接受的。因为一旦胃部受到了寒冷空气后者食物的刺激的话,很容易引起胃部的痉挛,绞痛,腹泻等不适的症状。夏天要到了,很多人喜欢吃一些冷的东西来解暑降温,虽然当时感到了一丝的凉爽,殊不知自己的胃却遭殃了,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会是胃部的血管快速的收缩,血量就会减少,导致消化功能的不协调,从而影响我们的消化吸收。

专家建议:要想让胃舒服,就要尽量“讨好”它。除了保证三餐规律、每餐八分饱、细嚼慢咽等健康的饮食习惯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速度加快,体内的钠、钾等电解质流失较快,所以应保证营养均衡,蛋白质的摄入不可减少,要适当吃些鱼类、瘦肉、鸡肉、蛋、奶制品、豆制品,同时要多吃新鲜果蔬;夏季出汗较多,胃口不佳时,最好吃些汤粥类食品,如绿豆汤、百合粥等,既能防暑清热,又能解毒开胃。

4、肺怕差环境

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气是它的最爱。在尾气密集、烟味弥漫的环境内待太久,肺就会提出*。肺本身有一套很完善的自净体系,即使是直径小于2微米的颗粒也会被吸入,被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并最终经呼吸道随痰排出体外。但如果持续大量吸入颗粒物,肺这道防御屏障就会慢慢变得脆弱。过多的可吸入颗粒物沉淀,会降低肺吸入氧气的能力,使肺泡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生存能力下降,导致肺排除污染物的能力下降。

专家建议:养肺最好的一招就是积极补水。每天主动喝6~8杯水,其中晨起一杯水最为重要,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已使不少水分流失,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小支气管内的痰液已变得黏稠不易咳出,清晨饮水可缓解呼吸道缺水情况。另外,戒烟很关键,烟性属“火”,最易灼伤肺之津液。早上起床后可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饮食上,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果蔬,多吃些滋阴清热的食物,如银耳和秋梨。中医更有“常笑宣肺”一说,笑能让人心气平和,对肺好处多多。最后,雾霾天一定不能大意,坚持佩戴口罩出门。

5、肾脏怕熬夜和憋尿

熬夜会损伤肾脏,因而一些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爱喝浓茶和咖啡的人,肾脏很容易出问题。

工作、学习一忙起来,很多人都出现过憋尿情况,其实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会繁殖细菌,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这类感染一旦反复发作,会引发慢*染,不易治愈。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健身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排出身体里的毒素,有氧运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合理养生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以下分享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1

1、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嵴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此外,捶背还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2、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经常浴面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浴面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3、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睛。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4、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5、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男人多对肠胃进行按摩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6、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除外,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7、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2

一、醋腌对健康有益。

1.将花生用醋腌制,每天2次,每次10~15粒,降低血压。

2.醋腌香菇,降低胆固醇。

3.醋浸泡大蒜,每天2、3瓣预防感冒。

4.醋浸海带丝,使骨头变硬。

5.醋腌玉米,每天早晚各嚼20~30粒吃降压。

6.醋泡黄豆,每次喝15~20粒,每天3次,空腹嚼喝,降低胆固醇。

二、山楂病的治疗方法

1.鼻窦炎:山楂、辛夷、苍耳、甘草、泡沫饮。

2.消化不良:焦山楂、麦芽、黑糖水免费。

3.降低血压血脂:山楂、白菊、决明子、代替茶饮用。

4.冠状动脉硬化症:山楂片、桃籽红花、郁金、沸水打泡。

三、水果和蔬菜的外敷药

1.用萝卜烧水洗脚的话,对脚上的汗很有效。

2.韭菜煎水洗患处可以慢慢恢复外痔。

3.可以磨新鲜丝瓜叶涂患部治疗疮疮、痱子和白薯。

4.新鲜南瓜叶涂抹患处可以治疗牛皮癣。

5.涂柠檬汁,被蚊子叮后有消肿止痒的效果。

6.把梨贴在烫伤的地方会疼。生茄子切成块涂患处。可以治疗百足的咬伤和蜂蜇。

7.将黄瓜皮捣碎擦拭皮肤,使皮肤细腻白嫩。

四、骨质疏松的菜

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有几年补钙的人吗?还是骨质疏松症?这个酸性体质很奇怪。还有失眠、多梦、疲劳、腰痛、发冷、便秘、腹泻、肥胖、痛风等。平时可以吃以下几道菜。羊骨羊腰汤、虾皮拌豆腐、桃粉牛奶、沙锅牛尾、海带和菠菜汤。

五、家用足浴还是小的好

1.盐泡:在温水中加入盐,盐具有消炎杀菌、通便效果。

2.生姜泡沫:温水中加入扁平生姜生姜,生姜散寒,有除湿作用。

3.酒沫:在温水中加入米酒,或者使用其他酒,促进血液循环。

4.柠檬泡沫:在温水中加入2片柠檬,心情变好,预防感冒。

5.醋泡:在温水中加入白醋,中和体内的酸,滋润皮肤。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健身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排出身体里的毒素,有氧运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合理养生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以下分享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1

1、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嵴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此外,捶背还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2、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经常浴面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浴面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3、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睛。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4、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5、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男人多对肠胃进行按摩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6、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除外,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7、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2

一、醋腌对健康有益。

1.将花生用醋腌制,每天2次,每次10~15粒,降低血压。

2.醋腌香菇,降低胆固醇。

3.醋浸泡大蒜,每天2、3瓣预防感冒。

4.醋浸海带丝,使骨头变硬。

5.醋腌玉米,每天早晚各嚼20~30粒吃降压。

6.醋泡黄豆,每次喝15~20粒,每天3次,空腹嚼喝,降低胆固醇。

二、山楂病的治疗方法

1.鼻窦炎:山楂、辛夷、苍耳、甘草、泡沫饮。

2.消化不良:焦山楂、麦芽、黑糖水免费。

3.降低血压血脂:山楂、白菊、决明子、代替茶饮用。

4.冠状动脉硬化症:山楂片、桃籽红花、郁金、沸水打泡。

三、水果和蔬菜的外敷药

1.用萝卜烧水洗脚的话,对脚上的汗很有效。

2.韭菜煎水洗患处可以慢慢恢复外痔。

3.可以磨新鲜丝瓜叶涂患部治疗疮疮、痱子和白薯。

4.新鲜南瓜叶涂抹患处可以治疗牛皮癣。

5.涂柠檬汁,被蚊子叮后有消肿止痒的效果。

6.把梨贴在烫伤的地方会疼。生茄子切成块涂患处。可以治疗百足的咬伤和蜂蜇。

7.将黄瓜皮捣碎擦拭皮肤,使皮肤细腻白嫩。

四、骨质疏松的菜

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有几年补钙的人吗?还是骨质疏松症?这个酸性体质很奇怪。还有失眠、多梦、疲劳、腰痛、发冷、便秘、腹泻、肥胖、痛风等。平时可以吃以下几道菜。羊骨羊腰汤、虾皮拌豆腐、桃粉牛奶、沙锅牛尾、海带和菠菜汤。

五、家用足浴还是小的好

1.盐泡:在温水中加入盐,盐具有消炎杀菌、通便效果。

2.生姜泡沫:温水中加入扁平生姜生姜,生姜散寒,有除湿作用。

3.酒沫:在温水中加入米酒,或者使用其他酒,促进血液循环。

4.柠檬泡沫:在温水中加入2片柠檬,心情变好,预防感冒。

5.醋泡:在温水中加入白醋,中和体内的酸,滋润皮肤。

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第一部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很多的。历代医家在探寻真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归纳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的养生方法,以供参考。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延年益寿。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 *** 、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医养生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进行选择。另外,还有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此不能一一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搜集,也咨询医生,获取更合理的建议。

    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第一部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很多的。历代医家在探寻真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归纳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的养生方法,以供参考。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延年益寿。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 *** 、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医养生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进行选择。另外,还有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此不能一一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搜集,也咨询医生,获取更合理的建议。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 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 儿童 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 总结 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 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 儿童 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 总结 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简单实用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1. 食疗: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温补食物和清热解暑食物等。2. 运动: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增强身体抵抗力。3. 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4. 草药和针灸: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