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艾灸顺序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02 08:23:15
文档

中医养生艾灸顺序

艾灸顺序应遵循一定原则:1.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2. 艾灸有多种作用,但若未按照正确顺序或符合患者症状进行,可能导致上火、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 自行艾灸时应谨遵医嘱,以疼为腧,在最难受的地方先做艾灸,同时注意穴位准确、防止烫伤等问题。
推荐度:
导读艾灸顺序应遵循一定原则:1.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2. 艾灸有多种作用,但若未按照正确顺序或符合患者症状进行,可能导致上火、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 自行艾灸时应谨遵医嘱,以疼为腧,在最难受的地方先做艾灸,同时注意穴位准确、防止烫伤等问题。

艾灸顺序应遵循一定原则:

1.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2. 艾灸有多种作用,但若未按照正确顺序或符合患者症状进行,可能导致上火、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 自行艾灸时应谨遵医嘱,以疼为腧,在最难受的地方先做艾灸,同时注意穴位准确、防止烫伤等问题。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12条艾灸注意事项,源于实践,条条实用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江国庆。

我们大家在吃中药或者西药时,是不是经常可以听到医生的叮嘱,比如空腹不能吃,比如饭前或者饭后吃,比如吃了以后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等等。

之所以要有这么多注意事项,就是因为这些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而艾灸同样也有诸多的注意事项,说真心话,这不是在故弄玄虚,我见过很多灸友因为不讲究这些注意事项导致的各种问题,效果好不好暂且不说,有些灸友甚至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所以,今天我就把艾灸的注意事项详细和大家说明一下,希望灸友们可以多加注意。

一、关于艾灸顺序

一般我们常用的顺序是先阳后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这样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顺畅的效果,否则可能会容易串气,导致气机紊乱。当然,在实际的临床艾灸中,我们也发现了另外的两种艾灸顺序,为了不混淆大家的概念,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需要具体了解的朋友可以在文末加我。

二、关于灸量

很多刚接触艾灸的朋友,没有意识到灸量的把控,一开始就长时间艾灸,最后导致一些严重的整健反应,比如头痛、恶心、腹泻、腰背酸痛、四肢无力、失眠等等。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遵循灸量从小到大,穴位从少到多的原则,循序渐进 ,否则,一开始灸的很深,就容易搅动体内深层病邪,产生很多不适的反应。

三、灸后勿受寒凉

艾灸以后的一个小时内,不接触凉水,避免吹风,尤其是冷风,不吃任何冷食冷饮,做好颈、腰、腹、脚部分的保暖。 因为我们在艾灸过程中热度会促使身体毛孔打开,这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寒气、邪气入侵。

灸后勿受寒凉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保证艾灸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艾灸之所以能起到作用,除了艾热对穴位的热刺激之外,更重要的是艾热可以透达体内深层,循经走脉,修复我们的身体,会在人体内发挥效用数小时不等。而当我们艾灸以后,艾热正在修复身体,如果吃冷的喝凉的,或者吹冷风,这些都会让我们体内的艾热荡然无存,所以之前所有的艾灸工作等于白费努力了。

这一点十分重要,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

四、晚上艾灸的问题

首先白天艾灸符合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则, 白天主动,属阳,晚上主静,属阴,而艾灸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阳气,所以在白天艾灸效果才会更好。 其次,晚上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渐长,所以人会静下来,开始为睡眠准备。而如果 晚上艾灸,就会搅动阳气,让阳气活跃,不仅不符合自然规律,更会引起失眠。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并非晚上不能艾灸,而是不如白天效果好,如果只有晚上有时间,建议晚上9点后就不要再进行艾灸了,并且 晚上不要艾灸诸如大椎、百会等阳经上的大穴,很容易失眠 。但是涌泉、太溪、三阴交这几个穴位晚上是可以艾灸,有助于引火下行和睡眠的。

五、艾灸前后保持情绪稳定

这一点可能很多灸友没有在意,其实这一点对于艾灸的效果也很关键。中医治病先调情志,所以只有在 内心是一个非常安静、处于一个信任和接纳的状态时,艾热的能量会更佳容易地修复身体。

六、过饥过饱不艾灸

如果大家抓过中药,一定听过中医师的嘱咐,药要在饭前或者饭后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服用。艾灸也要避开这个点,并且过饥和过饱更加不适合艾灸。饥饿状态下艾灸,人体能量不足,此时艾灸不能被身体完全接受和利用,并且过饥状态艾灸腹部也会引起胃部不适。而刚吃过饭时艾灸,因为我们的气血和能量大多会用来消化食物,这个时候如果艾灸,会引起气血向艾灸部位分散,影响食物消化。所以我们艾灸时一定要避开这两个状态。

七、灸前灸后不饮酒

前面我们也说过,艾灸前后要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情,而饮酒后,尤其是醉酒后,大多会出现较为亢奋的状态,此时艾灸效果不好,并且艾灸会促进血液循环,会让醉酒状态更加严重,甚至产生头晕不适等状况。

八、关于老人和小孩艾灸

第一,尽量不用粗艾条艾灸。

人老以后本就阴津不足,长时间用粗艾条会让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而小孩子由于年龄小,还是纯阳之体,受外界邪气入侵较少,经络通畅,也更为敏感,如果用粗艾条艾灸容易产生上火、阳亢的现象。

第二,穴位宜少,灸量宜少。

如果为了日常的保健 养生 ,老人和小孩在灸量和穴位上都应比*要少,艾灸一次不要超过60分钟,灸量太多容易引起整健反应。

九、女性生理期艾灸

如果为了日常保健,无特殊情况,应该避开生理期。如果调理妇科问题,可以找专业的中医艾灸师配穴以后再灸,否则容易出现经期或者经量异常的情况。

十、孕妇艾灸

孕妇禁止艾灸,尤其是腰腹部。 不过古人有利用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记载,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找专业艾灸师调理。

十一、身体很虚弱和做过大手术的人慎灸

这两种人群,身体很虚弱,如果艾灸很容易出现整健反应,即便是艾灸,也一定要谨慎, 穴位要少,灸量要少,不要灸的很深 。我们一般建议等恢复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艾灸。

十二、关于艾灸喝水问题

大多数人艾灸以后都会出现口渴的情况,此时建议饮用温水即可,不建议饮用各种茶水。如果感觉不到口渴,也可以不用饮水,跟着自己的身体感觉走。

12条艾灸注意事项,源于实践,条条实用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江国庆。

我们大家在吃中药或者西药时,是不是经常可以听到医生的叮嘱,比如空腹不能吃,比如饭前或者饭后吃,比如吃了以后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等等。

之所以要有这么多注意事项,就是因为这些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而艾灸同样也有诸多的注意事项,说真心话,这不是在故弄玄虚,我见过很多灸友因为不讲究这些注意事项导致的各种问题,效果好不好暂且不说,有些灸友甚至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所以,今天我就把艾灸的注意事项详细和大家说明一下,希望灸友们可以多加注意。

一、关于艾灸顺序

一般我们常用的顺序是先阳后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这样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顺畅的效果,否则可能会容易串气,导致气机紊乱。当然,在实际的临床艾灸中,我们也发现了另外的两种艾灸顺序,为了不混淆大家的概念,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需要具体了解的朋友可以在文末加我。

二、关于灸量

很多刚接触艾灸的朋友,没有意识到灸量的把控,一开始就长时间艾灸,最后导致一些严重的整健反应,比如头痛、恶心、腹泻、腰背酸痛、四肢无力、失眠等等。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遵循灸量从小到大,穴位从少到多的原则,循序渐进 ,否则,一开始灸的很深,就容易搅动体内深层病邪,产生很多不适的反应。

三、灸后勿受寒凉

艾灸以后的一个小时内,不接触凉水,避免吹风,尤其是冷风,不吃任何冷食冷饮,做好颈、腰、腹、脚部分的保暖。 因为我们在艾灸过程中热度会促使身体毛孔打开,这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寒气、邪气入侵。

灸后勿受寒凉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保证艾灸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艾灸之所以能起到作用,除了艾热对穴位的热刺激之外,更重要的是艾热可以透达体内深层,循经走脉,修复我们的身体,会在人体内发挥效用数小时不等。而当我们艾灸以后,艾热正在修复身体,如果吃冷的喝凉的,或者吹冷风,这些都会让我们体内的艾热荡然无存,所以之前所有的艾灸工作等于白费努力了。

这一点十分重要,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

四、晚上艾灸的问题

首先白天艾灸符合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则, 白天主动,属阳,晚上主静,属阴,而艾灸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阳气,所以在白天艾灸效果才会更好。 其次,晚上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渐长,所以人会静下来,开始为睡眠准备。而如果 晚上艾灸,就会搅动阳气,让阳气活跃,不仅不符合自然规律,更会引起失眠。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并非晚上不能艾灸,而是不如白天效果好,如果只有晚上有时间,建议晚上9点后就不要再进行艾灸了,并且 晚上不要艾灸诸如大椎、百会等阳经上的大穴,很容易失眠 。但是涌泉、太溪、三阴交这几个穴位晚上是可以艾灸,有助于引火下行和睡眠的。

五、艾灸前后保持情绪稳定

这一点可能很多灸友没有在意,其实这一点对于艾灸的效果也很关键。中医治病先调情志,所以只有在 内心是一个非常安静、处于一个信任和接纳的状态时,艾热的能量会更佳容易地修复身体。

六、过饥过饱不艾灸

如果大家抓过中药,一定听过中医师的嘱咐,药要在饭前或者饭后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服用。艾灸也要避开这个点,并且过饥和过饱更加不适合艾灸。饥饿状态下艾灸,人体能量不足,此时艾灸不能被身体完全接受和利用,并且过饥状态艾灸腹部也会引起胃部不适。而刚吃过饭时艾灸,因为我们的气血和能量大多会用来消化食物,这个时候如果艾灸,会引起气血向艾灸部位分散,影响食物消化。所以我们艾灸时一定要避开这两个状态。

七、灸前灸后不饮酒

前面我们也说过,艾灸前后要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情,而饮酒后,尤其是醉酒后,大多会出现较为亢奋的状态,此时艾灸效果不好,并且艾灸会促进血液循环,会让醉酒状态更加严重,甚至产生头晕不适等状况。

八、关于老人和小孩艾灸

第一,尽量不用粗艾条艾灸。

人老以后本就阴津不足,长时间用粗艾条会让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而小孩子由于年龄小,还是纯阳之体,受外界邪气入侵较少,经络通畅,也更为敏感,如果用粗艾条艾灸容易产生上火、阳亢的现象。

第二,穴位宜少,灸量宜少。

如果为了日常的保健 养生 ,老人和小孩在灸量和穴位上都应比*要少,艾灸一次不要超过60分钟,灸量太多容易引起整健反应。

九、女性生理期艾灸

如果为了日常保健,无特殊情况,应该避开生理期。如果调理妇科问题,可以找专业的中医艾灸师配穴以后再灸,否则容易出现经期或者经量异常的情况。

十、孕妇艾灸

孕妇禁止艾灸,尤其是腰腹部。 不过古人有利用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记载,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找专业艾灸师调理。

十一、身体很虚弱和做过大手术的人慎灸

这两种人群,身体很虚弱,如果艾灸很容易出现整健反应,即便是艾灸,也一定要谨慎, 穴位要少,灸量要少,不要灸的很深 。我们一般建议等恢复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艾灸。

十二、关于艾灸喝水问题

大多数人艾灸以后都会出现口渴的情况,此时建议饮用温水即可,不建议饮用各种茶水。如果感觉不到口渴,也可以不用饮水,跟着自己的身体感觉走。

12条艾灸注意事项,源于实践,条条实用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江国庆。

我们大家在吃中药或者西药时,是不是经常可以听到医生的叮嘱,比如空腹不能吃,比如饭前或者饭后吃,比如吃了以后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等等。

之所以要有这么多注意事项,就是因为这些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而艾灸同样也有诸多的注意事项,说真心话,这不是在故弄玄虚,我见过很多灸友因为不讲究这些注意事项导致的各种问题,效果好不好暂且不说,有些灸友甚至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所以,今天我就把艾灸的注意事项详细和大家说明一下,希望灸友们可以多加注意。

一、关于艾灸顺序

一般我们常用的顺序是先阳后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这样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顺畅的效果,否则可能会容易串气,导致气机紊乱。当然,在实际的临床艾灸中,我们也发现了另外的两种艾灸顺序,为了不混淆大家的概念,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需要具体了解的朋友可以在文末加我。

二、关于灸量

很多刚接触艾灸的朋友,没有意识到灸量的把控,一开始就长时间艾灸,最后导致一些严重的整健反应,比如头痛、恶心、腹泻、腰背酸痛、四肢无力、失眠等等。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遵循灸量从小到大,穴位从少到多的原则,循序渐进 ,否则,一开始灸的很深,就容易搅动体内深层病邪,产生很多不适的反应。

三、灸后勿受寒凉

艾灸以后的一个小时内,不接触凉水,避免吹风,尤其是冷风,不吃任何冷食冷饮,做好颈、腰、腹、脚部分的保暖。 因为我们在艾灸过程中热度会促使身体毛孔打开,这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寒气、邪气入侵。

灸后勿受寒凉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保证艾灸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艾灸之所以能起到作用,除了艾热对穴位的热刺激之外,更重要的是艾热可以透达体内深层,循经走脉,修复我们的身体,会在人体内发挥效用数小时不等。而当我们艾灸以后,艾热正在修复身体,如果吃冷的喝凉的,或者吹冷风,这些都会让我们体内的艾热荡然无存,所以之前所有的艾灸工作等于白费努力了。

这一点十分重要,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

四、晚上艾灸的问题

首先白天艾灸符合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则, 白天主动,属阳,晚上主静,属阴,而艾灸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阳气,所以在白天艾灸效果才会更好。 其次,晚上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渐长,所以人会静下来,开始为睡眠准备。而如果 晚上艾灸,就会搅动阳气,让阳气活跃,不仅不符合自然规律,更会引起失眠。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并非晚上不能艾灸,而是不如白天效果好,如果只有晚上有时间,建议晚上9点后就不要再进行艾灸了,并且 晚上不要艾灸诸如大椎、百会等阳经上的大穴,很容易失眠 。但是涌泉、太溪、三阴交这几个穴位晚上是可以艾灸,有助于引火下行和睡眠的。

五、艾灸前后保持情绪稳定

这一点可能很多灸友没有在意,其实这一点对于艾灸的效果也很关键。中医治病先调情志,所以只有在 内心是一个非常安静、处于一个信任和接纳的状态时,艾热的能量会更佳容易地修复身体。

六、过饥过饱不艾灸

如果大家抓过中药,一定听过中医师的嘱咐,药要在饭前或者饭后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服用。艾灸也要避开这个点,并且过饥和过饱更加不适合艾灸。饥饿状态下艾灸,人体能量不足,此时艾灸不能被身体完全接受和利用,并且过饥状态艾灸腹部也会引起胃部不适。而刚吃过饭时艾灸,因为我们的气血和能量大多会用来消化食物,这个时候如果艾灸,会引起气血向艾灸部位分散,影响食物消化。所以我们艾灸时一定要避开这两个状态。

七、灸前灸后不饮酒

前面我们也说过,艾灸前后要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情,而饮酒后,尤其是醉酒后,大多会出现较为亢奋的状态,此时艾灸效果不好,并且艾灸会促进血液循环,会让醉酒状态更加严重,甚至产生头晕不适等状况。

八、关于老人和小孩艾灸

第一,尽量不用粗艾条艾灸。

人老以后本就阴津不足,长时间用粗艾条会让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而小孩子由于年龄小,还是纯阳之体,受外界邪气入侵较少,经络通畅,也更为敏感,如果用粗艾条艾灸容易产生上火、阳亢的现象。

第二,穴位宜少,灸量宜少。

如果为了日常的保健 养生 ,老人和小孩在灸量和穴位上都应比*要少,艾灸一次不要超过60分钟,灸量太多容易引起整健反应。

九、女性生理期艾灸

如果为了日常保健,无特殊情况,应该避开生理期。如果调理妇科问题,可以找专业的中医艾灸师配穴以后再灸,否则容易出现经期或者经量异常的情况。

十、孕妇艾灸

孕妇禁止艾灸,尤其是腰腹部。 不过古人有利用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记载,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找专业艾灸师调理。

十一、身体很虚弱和做过大手术的人慎灸

这两种人群,身体很虚弱,如果艾灸很容易出现整健反应,即便是艾灸,也一定要谨慎, 穴位要少,灸量要少,不要灸的很深 。我们一般建议等恢复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艾灸。

十二、关于艾灸喝水问题

大多数人艾灸以后都会出现口渴的情况,此时建议饮用温水即可,不建议饮用各种茶水。如果感觉不到口渴,也可以不用饮水,跟着自己的身体感觉走。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_艾灸应该注意什么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的好 方法 。那么艾灸的穴位顺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养生的相关穴位,快来看看吧!

  艾灸养生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艾灸穴位的顺序
  古代著作中关于艾灸的顺序都有详细的论述,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灸疗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一般来说,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早晨人的精气神开始生发,病易人体;日中人的精气神最旺,能战胜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午时(中午11~1点)前后。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疗效最好;所以古人讲"三伏灸",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而清晨卯时、辰时(上午5~9点)与傍晚酉时(下午5-7点)、戌时(下午7-9点),人体与自然均处于阴阳之气交接的时候,此时灸疗,效果会因环境气温偏低稍有降低。

  所以,药物加穴位,再加上一个较为恰当的治疗时机,三者完美地结合,才能让灸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夏天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1.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2. 艾灸四大养生穴位

3. 艾灸四穴养生法

4. 艾灸十大养生穴

5. 艾灸养生穴位

6. 艾灸熏穴位的方法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_艾灸应该注意什么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的好 方法 。那么艾灸的穴位顺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养生的相关穴位,快来看看吧!

  艾灸养生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艾灸穴位的顺序
  古代著作中关于艾灸的顺序都有详细的论述,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灸疗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一般来说,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早晨人的精气神开始生发,病易人体;日中人的精气神最旺,能战胜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午时(中午11~1点)前后。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疗效最好;所以古人讲"三伏灸",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而清晨卯时、辰时(上午5~9点)与傍晚酉时(下午5-7点)、戌时(下午7-9点),人体与自然均处于阴阳之气交接的时候,此时灸疗,效果会因环境气温偏低稍有降低。

  所以,药物加穴位,再加上一个较为恰当的治疗时机,三者完美地结合,才能让灸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夏天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1.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2. 艾灸四大养生穴位

3. 艾灸四穴养生法

4. 艾灸十大养生穴

5. 艾灸养生穴位

6. 艾灸熏穴位的方法

全身艾灸的顺序是什么

一般全身艾灸的顺序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日常养生保健,按上述艾灸,都会取得很好效果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血和其他重点穴位等,再灸配穴,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从而达到艾灸治疗的目的。

全身艾灸的顺序是什么

一般全身艾灸的顺序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日常养生保健,按上述艾灸,都会取得很好效果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血和其他重点穴位等,再灸配穴,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从而达到艾灸治疗的目的。

艾灸的最佳时间 艾灸的正确方法步骤

1

艾灸的最佳时间

具体如下:

季节

一般情况下虽然说艾灸并没有分季节,但艾灸可以温经走串、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最好是阳气最佳的时候进行比较好,而一年中阳气最高的是在夏季,因此一般夏季进行艾灸最好,尤其是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去湿、排毒的效果更好。

时间

对于一天来说,最好是上午9-11点的时候进行艾灸最好,这时候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进行艾灸效果比较好。

2

艾灸的正确方法步骤

艾灸是属于一种中医养生疗法,在生活中是比较受欢迎的分,艾灸是通过温热刺激将艾叶的药性透达穴位深部,起到温经散寒、固本培元、防病治病的作用,正确的艾灸以艾灸足三里穴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先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进行胸熏烤;距离皮肤约2-3cm,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而无灼痛感就固定不移;一般每穴灸20-30分钟,以皮肤红润为度;如果患者有烫、痛感应,应将艾条远移;艾灸期间需要随时调整艾灸的距离,以防止烫伤。

3

女人湿气重艾灸哪里

对于女性来说,要是自身湿气比较重,那么主要表现有身体沉重、胸闷腹胀、手脚冰凉、怕冷以及易虚肿等不适情况发生。

一般女性湿气重,艾灸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艾灸承山穴、曲池穴、丰隆穴、阴陵泉穴、巨阙穴、极泉穴、中脘穴、血海穴、委中穴、外关穴、三阴交穴、涌泉穴、足三里、合谷穴等穴位来除湿。

4

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

具体方法如下:

艾灸是有利于人体排湿气的,要查看是否排出湿气,那么可以通过观察身体的一些症状进行辨别,艾灸之后湿气排出,身体会感觉到比较轻松、精神饱满、胃口过大,同时还会出现肠胃消化快,易出汗、排便次数多等症状,这些都是艾灸之后湿气排出的方式,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艾灸的最佳时间 艾灸的正确方法步骤

1

艾灸的最佳时间

具体如下:

季节

一般情况下虽然说艾灸并没有分季节,但艾灸可以温经走串、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最好是阳气最佳的时候进行比较好,而一年中阳气最高的是在夏季,因此一般夏季进行艾灸最好,尤其是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去湿、排毒的效果更好。

时间

对于一天来说,最好是上午9-11点的时候进行艾灸最好,这时候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进行艾灸效果比较好。

2

艾灸的正确方法步骤

艾灸是属于一种中医养生疗法,在生活中是比较受欢迎的分,艾灸是通过温热刺激将艾叶的药性透达穴位深部,起到温经散寒、固本培元、防病治病的作用,正确的艾灸以艾灸足三里穴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先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进行胸熏烤;距离皮肤约2-3cm,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而无灼痛感就固定不移;一般每穴灸20-30分钟,以皮肤红润为度;如果患者有烫、痛感应,应将艾条远移;艾灸期间需要随时调整艾灸的距离,以防止烫伤。

3

女人湿气重艾灸哪里

对于女性来说,要是自身湿气比较重,那么主要表现有身体沉重、胸闷腹胀、手脚冰凉、怕冷以及易虚肿等不适情况发生。

一般女性湿气重,艾灸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艾灸承山穴、曲池穴、丰隆穴、阴陵泉穴、巨阙穴、极泉穴、中脘穴、血海穴、委中穴、外关穴、三阴交穴、涌泉穴、足三里、合谷穴等穴位来除湿。

4

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

具体方法如下:

艾灸是有利于人体排湿气的,要查看是否排出湿气,那么可以通过观察身体的一些症状进行辨别,艾灸之后湿气排出,身体会感觉到比较轻松、精神饱满、胃口过大,同时还会出现肠胃消化快,易出汗、排便次数多等症状,这些都是艾灸之后湿气排出的方式,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艾灸 关元 神阙 足三里的顺序??

你好,这三个穴位都可以去灸,顺序没有严格要求,也都不在同一条经络上,如果非要讲顺序的话,应该从足三里开始往上灸就可以了。
关元也是常用的针灸穴位,适合艾条灸,有壮阳的效果。
冬天时最适合灸的了,可以温通经脉,散寒,起到温阳的作用。
延年益寿保健灸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艾灸 关元 神阙 足三里的顺序??

你好,这三个穴位都可以去灸,顺序没有严格要求,也都不在同一条经络上,如果非要讲顺序的话,应该从足三里开始往上灸就可以了。
关元也是常用的针灸穴位,适合艾条灸,有壮阳的效果。
冬天时最适合灸的了,可以温通经脉,散寒,起到温阳的作用。
延年益寿保健灸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艾灸 关元 神阙 足三里的顺序??

你好,这三个穴位都可以去灸,顺序没有严格要求,也都不在同一条经络上,如果非要讲顺序的话,应该从足三里开始往上灸就可以了。
关元也是常用的针灸穴位,适合艾条灸,有壮阳的效果。
冬天时最适合灸的了,可以温通经脉,散寒,起到温阳的作用。
延年益寿保健灸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艾灸 关元 神阙 足三里的顺序??

你好,这三个穴位都可以去灸,顺序没有严格要求,也都不在同一条经络上,如果非要讲顺序的话,应该从足三里开始往上灸就可以了。
关元也是常用的针灸穴位,适合艾条灸,有壮阳的效果。
冬天时最适合灸的了,可以温通经脉,散寒,起到温阳的作用。
延年益寿保健灸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艾灸顺序

艾灸顺序应遵循一定原则:1.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2. 艾灸有多种作用,但若未按照正确顺序或符合患者症状进行,可能导致上火、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 自行艾灸时应谨遵医嘱,以疼为腧,在最难受的地方先做艾灸,同时注意穴位准确、防止烫伤等问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