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养脾胃穴位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03 07:04:31
文档

中医养生养脾胃穴位

调理脾胃按摩足三里、脾俞穴、关元等穴位效果快:1. 足三里穴:具有燥化脾湿、健脾和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等功效,为保健要穴。2. 脾俞穴:能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主要治疗腹胀、呕吐、泄泻等病症。3. 关元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主要治疗少腹疼痛、疝气、阳痿、早泄等病症。注意事项:在按摩以上穴位时应遵循有关事项,以保证按摩的安全和疗效。
推荐度:
导读调理脾胃按摩足三里、脾俞穴、关元等穴位效果快:1. 足三里穴:具有燥化脾湿、健脾和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等功效,为保健要穴。2. 脾俞穴:能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主要治疗腹胀、呕吐、泄泻等病症。3. 关元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主要治疗少腹疼痛、疝气、阳痿、早泄等病症。注意事项:在按摩以上穴位时应遵循有关事项,以保证按摩的安全和疗效。

调理脾胃按摩足三里、脾俞穴、关元等穴位效果快:

1. 足三里穴:具有燥化脾湿、健脾和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等功效,为保健要穴。

2. 脾俞穴:能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主要治疗腹胀、呕吐、泄泻等病症。

3. 关元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主要治疗少腹疼痛、疝气、阳痿、早泄等病症。

注意事项:在按摩以上穴位时应遵循有关事项,以保证按摩的安全和疗效。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2、脾虚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3、脾虚艾灸丰隆穴

丰隆穴是脾胃虚弱湿重艾灸重点,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4、脾虚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5、脾虚艾灸中脘穴

中脘则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可治疗胃痛、恶心、腹胀等。内关则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之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

有需要的患者,可自己去药店买点艾条。仰卧姿势,用点燃的艾条在以上这几个穴位上温灸,每穴5分钟,以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每日1次,10次一个疗程,此方对缓解胃痛有帮助。

脾胃虚该如何调理

1、注意保暖:老中医告诉我们,身体中出现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特别是现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脾胃虚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泻的患者最好在肚脐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保暖。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饮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

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3、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摄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排除身体毒素。

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2、脾虚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3、脾虚艾灸丰隆穴

丰隆穴是脾胃虚弱湿重艾灸重点,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4、脾虚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5、脾虚艾灸中脘穴

中脘则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可治疗胃痛、恶心、腹胀等。内关则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之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

有需要的患者,可自己去药店买点艾条。仰卧姿势,用点燃的艾条在以上这几个穴位上温灸,每穴5分钟,以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每日1次,10次一个疗程,此方对缓解胃痛有帮助。

脾胃虚该如何调理

1、注意保暖:老中医告诉我们,身体中出现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特别是现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脾胃虚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泻的患者最好在肚脐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保暖。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饮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

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3、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摄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排除身体毒素。

脾胃肝肾养生7大穴位

  对很多贫血的人来说,补血同时务必调理脾胃,这也是改善“血虚”的根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脾胃肝肾养生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脾胃肝肾养生穴位

  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2、足三里穴

  专家介绍,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3、神阙穴

  按摩神阙穴,将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

  4、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专家表示,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5、期门穴

  按摩期门穴,专家称,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6、日月穴

  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7、阳陵泉穴

  专家指出,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脾胃肝肾养生食品

  莲子

  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古人认为它“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对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

  市场上的莲子有红莲子和白莲子之分,红莲子口感较硬,但补肾、补血效果更好;白莲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强。除了莲子粥、红枣银耳莲子汤、银耳莲子羹等传统食用 方法 ,用莲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莲子泡酒则固肾效果更为显著。

  芡实

  这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又称“鸡头米”,在南方较常见。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

  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非常受欢迎的零食,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

  花生

  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长生果”的美誉。《本草纲目》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适合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红衣(即花生皮)补气止血的作用更强,因此,需要补血的人可挑选红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浆则可以挑选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壳煮水喝,还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脾胃肝肾养生方法

  一、健康的四大基石之平和的心态:心态永远在第一位,一天笑三笑,医生要上吊,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

  中医八纲:寒热 里外 虚实 阴阳,八纲不平和人就容易得病。

  二、要想身体好,先把饭吃好,要想身体棒,先把钙吃掉,食疗胜药,把饭当成药吃,千万别把药当成饭吃。

  三、有一句话说得好,腾不出时间睡觉,迟早要腾出时间生病,咱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天天失眠,少活十年。

  四、女性终生不要离开豆,因为豆类里面有大豆益黄酮: 刺激雌激素分泌,保护妇科。

  五、养肝:绿豆、绿色蔬菜、醋

  绿豆汤:水沸后再煮七八分钟(夏天五六分钟),不放糖,脾气不好、老生气,近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降肝火蔬菜:吃晚饭的时候吃生拌菜,放芝麻酱(补肾),放适量醋。

  六、脾不好:大便一天多次,唇干,口腔溃疡,妇科、前列腺问题,不育不孕,痛经,脸蜡黄,养脾:喝豆浆,国外有豆腐节,外国人都吃豆浆了,中国人都改吃牛奶了,营养过胜,不好。

  健脾:水果(除西瓜),玉米、小米。

  伤脾:饮料,冰饮料,甜健脾,过甜伤脾。

  七、鼻炎为什么不能根治,因为光治鼻子了,根在肺,治肺就能根治。

  打呼噜:心肺都不好:

  肺不好:容易忧伤,一忧伤,肺更不好。

  伤肺:少吃辣,不能过;

  养肺:晚上生吃白萝卜,白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肠)。

  八、舌头不好:心肝脾不好,腰酸背痛腿抽筋,上面热,下面凉。 心:心情好就好,过喜生悲。

  心不好:眼比较直,不爱动;情绪乱、抑郁、失眠;

  养心:主赤豆,辅枣。

  降心火:中午吃生拌苦瓜,嗓子不舒服,也吃,因为心主舌,舌根为咽喉。

  九、肾:纳气,肾气不足,耳膜波动少,听觉就不好,恐伤肾,腿软。

  补肾:主黑豆(晚上喝黑豆粥),辅黑芝麻、坚果:

  心气不足,上边肿;肾气不足,下边肿。

  气肿:按一下,会回来;

  水肿:按一下,一个坑;

  养肾:咸,过咸毁肾,根据自己的情况、工作适量调整。

  十、运动五节操

  1养心 :早上吃完早饭,边走边搓手,掌心有个心经的主穴,手搓热后捂眼睛,再搓前臂,两手交叉着搓。

  2护肾:晚上泡脚的时候用两手背搓腰。

  3护肝:晚上双手叠放在心窝的位置,顺时针从上向下的按摩(顺是补,逆是泄)转五圈。从中间由上向下平推五次,五次为一组,每天做10组,什么都不要想。

脾胃肝肾养生7大穴位

  对很多贫血的人来说,补血同时务必调理脾胃,这也是改善“血虚”的根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脾胃肝肾养生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脾胃肝肾养生穴位

  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2、足三里穴

  专家介绍,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3、神阙穴

  按摩神阙穴,将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

  4、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专家表示,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5、期门穴

  按摩期门穴,专家称,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6、日月穴

  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7、阳陵泉穴

  专家指出,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脾胃肝肾养生食品

  莲子

  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古人认为它“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对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

  市场上的莲子有红莲子和白莲子之分,红莲子口感较硬,但补肾、补血效果更好;白莲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强。除了莲子粥、红枣银耳莲子汤、银耳莲子羹等传统食用 方法 ,用莲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莲子泡酒则固肾效果更为显著。

  芡实

  这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又称“鸡头米”,在南方较常见。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

  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非常受欢迎的零食,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

  花生

  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长生果”的美誉。《本草纲目》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适合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红衣(即花生皮)补气止血的作用更强,因此,需要补血的人可挑选红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浆则可以挑选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壳煮水喝,还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脾胃肝肾养生方法

  一、健康的四大基石之平和的心态:心态永远在第一位,一天笑三笑,医生要上吊,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

  中医八纲:寒热 里外 虚实 阴阳,八纲不平和人就容易得病。

  二、要想身体好,先把饭吃好,要想身体棒,先把钙吃掉,食疗胜药,把饭当成药吃,千万别把药当成饭吃。

  三、有一句话说得好,腾不出时间睡觉,迟早要腾出时间生病,咱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天天失眠,少活十年。

  四、女性终生不要离开豆,因为豆类里面有大豆益黄酮: 刺激雌激素分泌,保护妇科。

  五、养肝:绿豆、绿色蔬菜、醋

  绿豆汤:水沸后再煮七八分钟(夏天五六分钟),不放糖,脾气不好、老生气,近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降肝火蔬菜:吃晚饭的时候吃生拌菜,放芝麻酱(补肾),放适量醋。

  六、脾不好:大便一天多次,唇干,口腔溃疡,妇科、前列腺问题,不育不孕,痛经,脸蜡黄,养脾:喝豆浆,国外有豆腐节,外国人都吃豆浆了,中国人都改吃牛奶了,营养过胜,不好。

  健脾:水果(除西瓜),玉米、小米。

  伤脾:饮料,冰饮料,甜健脾,过甜伤脾。

  七、鼻炎为什么不能根治,因为光治鼻子了,根在肺,治肺就能根治。

  打呼噜:心肺都不好:

  肺不好:容易忧伤,一忧伤,肺更不好。

  伤肺:少吃辣,不能过;

  养肺:晚上生吃白萝卜,白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肠)。

  八、舌头不好:心肝脾不好,腰酸背痛腿抽筋,上面热,下面凉。 心:心情好就好,过喜生悲。

  心不好:眼比较直,不爱动;情绪乱、抑郁、失眠;

  养心:主赤豆,辅枣。

  降心火:中午吃生拌苦瓜,嗓子不舒服,也吃,因为心主舌,舌根为咽喉。

  九、肾:纳气,肾气不足,耳膜波动少,听觉就不好,恐伤肾,腿软。

  补肾:主黑豆(晚上喝黑豆粥),辅黑芝麻、坚果:

  心气不足,上边肿;肾气不足,下边肿。

  气肿:按一下,会回来;

  水肿:按一下,一个坑;

  养肾:咸,过咸毁肾,根据自己的情况、工作适量调整。

  十、运动五节操

  1养心 :早上吃完早饭,边走边搓手,掌心有个心经的主穴,手搓热后捂眼睛,再搓前臂,两手交叉着搓。

  2护肾:晚上泡脚的时候用两手背搓腰。

  3护肝:晚上双手叠放在心窝的位置,顺时针从上向下的按摩(顺是补,逆是泄)转五圈。从中间由上向下平推五次,五次为一组,每天做10组,什么都不要想。

肠胃不好艾灸的方法是什么穴位有哪些

肠胃不好、有宫寒的女性,可以经常艾灸腹部和尾骨部位,因为这两个部位有很多穴位,可以暖肠胃,肠胃暖了,附近的子宫也会好起来。今天,我为你带来了肠胃不好艾灸的 方法 。

  肠胃不好艾灸的技巧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虚弱饮食调理
  1、饮食调养基本原则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2、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

  粳米性平,有补脾益气之功。脾胃虚弱可以多吃点黄颜色的东西,比如玉米、土豆、鲫鱼汤、薏米等,它们都是调脾胃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不想那么麻烦可以直接服用虫草薏米糊。其实何为虚弱,就是功能不强,知道原因就简单了,还是从容易消化着手,每餐以豆浆牛奶,及没馅的馒头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荞麦、燕麦、红枣等一类补脾胃的东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东西尽量不吃,还有荤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鱼类, 其它 肉类少吃为好。
  女性艾灸有什么好处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打通任脉。

  3、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4、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5、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6、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7、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8、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9、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10、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脾胃不好的艾灸治疗
  1、要健脾胃,先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研究发现,在胃病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重“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养脾胃,先养心情。

  2、饮食适宜,脾胃安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

  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所以养脾胃最好的莫过于五谷。《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辅助,发挥补益作用。

  养脾胃不仅要多吃五谷糙米,还要注意饮食有节和多样化,顺应四时,各种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锅巴、番薯、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马铃薯、芋头、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等。

  3、适当运动,益脾胃

  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有裨益。

  可以常做一些类似太极、八段锦、五禽戏、扇舞以及各式各样的养生功等具有中医养气功能的运动,此外,像慢跑、广播 体操 、踢毽、打桌球、 广场舞 、 交谊舞 等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

  4.穴位养生,强脾胃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周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还可以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至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4)灸法补气健脾滋肾

  爱喘的人多是由于肾阳亏虚,不能纳气,所以容易出现喘息气短,呼多吸少的症状。要想改善动则气喘的状况,可以通过灸法、食疗等方法助力,以提升运动能力。

  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用艾条来灸大椎、定喘、足三里、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这些穴位或是定喘顺气的要穴,或为补脾益肺健肾的强壮穴,以艾灸之可振奋阳气,改善虚劳气喘的症状。

猜您感兴趣:

1. 什么时候艾灸肚脐最好

2. 实用的艾灸养生方法

3. 艾灸的六大功效和作用

4.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有哪些

5. 艾灸经络养生的方法

6. 中医艾灸治疗胃寒效果好

肠胃不好艾灸的方法是什么穴位有哪些

肠胃不好、有宫寒的女性,可以经常艾灸腹部和尾骨部位,因为这两个部位有很多穴位,可以暖肠胃,肠胃暖了,附近的子宫也会好起来。今天,我为你带来了肠胃不好艾灸的 方法 。

  肠胃不好艾灸的技巧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虚弱饮食调理
  1、饮食调养基本原则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2、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

  粳米性平,有补脾益气之功。脾胃虚弱可以多吃点黄颜色的东西,比如玉米、土豆、鲫鱼汤、薏米等,它们都是调脾胃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不想那么麻烦可以直接服用虫草薏米糊。其实何为虚弱,就是功能不强,知道原因就简单了,还是从容易消化着手,每餐以豆浆牛奶,及没馅的馒头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荞麦、燕麦、红枣等一类补脾胃的东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东西尽量不吃,还有荤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鱼类, 其它 肉类少吃为好。
  女性艾灸有什么好处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打通任脉。

  3、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4、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5、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6、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7、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8、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9、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10、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脾胃不好的艾灸治疗
  1、要健脾胃,先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研究发现,在胃病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重“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养脾胃,先养心情。

  2、饮食适宜,脾胃安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

  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所以养脾胃最好的莫过于五谷。《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辅助,发挥补益作用。

  养脾胃不仅要多吃五谷糙米,还要注意饮食有节和多样化,顺应四时,各种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锅巴、番薯、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马铃薯、芋头、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等。

  3、适当运动,益脾胃

  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有裨益。

  可以常做一些类似太极、八段锦、五禽戏、扇舞以及各式各样的养生功等具有中医养气功能的运动,此外,像慢跑、广播 体操 、踢毽、打桌球、 广场舞 、 交谊舞 等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

  4.穴位养生,强脾胃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周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还可以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至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4)灸法补气健脾滋肾

  爱喘的人多是由于肾阳亏虚,不能纳气,所以容易出现喘息气短,呼多吸少的症状。要想改善动则气喘的状况,可以通过灸法、食疗等方法助力,以提升运动能力。

  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用艾条来灸大椎、定喘、足三里、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这些穴位或是定喘顺气的要穴,或为补脾益肺健肾的强壮穴,以艾灸之可振奋阳气,改善虚劳气喘的症状。

猜您感兴趣:

1. 什么时候艾灸肚脐最好

2. 实用的艾灸养生方法

3. 艾灸的六大功效和作用

4.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有哪些

5. 艾灸经络养生的方法

6. 中医艾灸治疗胃寒效果好

胃俞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1

胃俞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坐位,两髂前上棘最高点的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4腰椎,向上数4个椎体(第12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2

胃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和下后锯肌腱膜:胸腰筋膜浅层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前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肌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的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见前)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3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为胃的背俞穴,内应胃腑,是胃经气输注之处,胃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刺激胃俞可增强胃的功能,起到和胃调中,祛湿化痰,健脾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等症。

4

胃俞养生保健用法

1.按摩手法:正坐或站立,双手绕到背部,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钟。

2.针灸手法:取俯卧位,微斜向内斜刺1.0-1.5寸,局部可有酸,麻,胀感,并可向腰部放射,穴位的深面为腹后壁,与肝脏,肾脏等器官较邻近,深刺或向外斜刺过深时,易伤及这些器官,故不宜深刺。

胃俞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1

胃俞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坐位,两髂前上棘最高点的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4腰椎,向上数4个椎体(第12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2

胃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和下后锯肌腱膜:胸腰筋膜浅层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前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肌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的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见前)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3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为胃的背俞穴,内应胃腑,是胃经气输注之处,胃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刺激胃俞可增强胃的功能,起到和胃调中,祛湿化痰,健脾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等症。

4

胃俞养生保健用法

1.按摩手法:正坐或站立,双手绕到背部,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钟。

2.针灸手法:取俯卧位,微斜向内斜刺1.0-1.5寸,局部可有酸,麻,胀感,并可向腰部放射,穴位的深面为腹后壁,与肝脏,肾脏等器官较邻近,深刺或向外斜刺过深时,易伤及这些器官,故不宜深刺。

养护脾功能的穴位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

脏腑之间相生相克,就如一个运转的机器,各个零件达到平衡才能运转。想要脾不虚,运化能力更强,以下这些穴位要多按揉按揉!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穴、脾俞穴、太白;坚持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佳,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相当显著。

01  中脘穴

中脘穴是手太阳、手少阳经、足阳明经、任脉之会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腑降气、补中益气之功。

主治各种胃腑疾患。消眼袋,提升肤色。

02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可促进经气运行,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03 三阴交

为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此穴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

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具有培肾固本,行气活血,补虚益损之功。

04 脾俞穴

具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之功。

05 太白穴

属脾经上的原穴,可治疗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指压此穴治疗湿疹。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太白穴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难怪自古以来,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说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够保持脾脏健康,那么就可避免所有的外邪,可以很好地保持健康与美丽!

爱护脾脏就如同爱护大自然的空气与水源一样重要。(信息来自网络)

养护脾功能的穴位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

脏腑之间相生相克,就如一个运转的机器,各个零件达到平衡才能运转。想要脾不虚,运化能力更强,以下这些穴位要多按揉按揉!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穴、脾俞穴、太白;坚持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佳,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相当显著。

01  中脘穴

中脘穴是手太阳、手少阳经、足阳明经、任脉之会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腑降气、补中益气之功。

主治各种胃腑疾患。消眼袋,提升肤色。

02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可促进经气运行,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03 三阴交

为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此穴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

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具有培肾固本,行气活血,补虚益损之功。

04 脾俞穴

具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之功。

05 太白穴

属脾经上的原穴,可治疗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指压此穴治疗湿疹。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太白穴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难怪自古以来,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说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够保持脾脏健康,那么就可避免所有的外邪,可以很好地保持健康与美丽!

爱护脾脏就如同爱护大自然的空气与水源一样重要。(信息来自网络)

养护脾功能的穴位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

脏腑之间相生相克,就如一个运转的机器,各个零件达到平衡才能运转。想要脾不虚,运化能力更强,以下这些穴位要多按揉按揉!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穴、脾俞穴、太白;坚持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佳,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相当显著。

01  中脘穴

中脘穴是手太阳、手少阳经、足阳明经、任脉之会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腑降气、补中益气之功。

主治各种胃腑疾患。消眼袋,提升肤色。

02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可促进经气运行,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03 三阴交

为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此穴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

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具有培肾固本,行气活血,补虚益损之功。

04 脾俞穴

具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之功。

05 太白穴

属脾经上的原穴,可治疗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指压此穴治疗湿疹。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太白穴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难怪自古以来,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说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够保持脾脏健康,那么就可避免所有的外邪,可以很好地保持健康与美丽!

爱护脾脏就如同爱护大自然的空气与水源一样重要。(信息来自网络)

养护脾功能的穴位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

脏腑之间相生相克,就如一个运转的机器,各个零件达到平衡才能运转。想要脾不虚,运化能力更强,以下这些穴位要多按揉按揉!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穴、脾俞穴、太白;坚持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佳,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相当显著。

01  中脘穴

中脘穴是手太阳、手少阳经、足阳明经、任脉之会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腑降气、补中益气之功。

主治各种胃腑疾患。消眼袋,提升肤色。

02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可促进经气运行,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03 三阴交

为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此穴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

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具有培肾固本,行气活血,补虚益损之功。

04 脾俞穴

具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之功。

05 太白穴

属脾经上的原穴,可治疗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指压此穴治疗湿疹。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太白穴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难怪自古以来,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说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够保持脾脏健康,那么就可避免所有的外邪,可以很好地保持健康与美丽!

爱护脾脏就如同爱护大自然的空气与水源一样重要。(信息来自网络)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养脾胃穴位

调理脾胃按摩足三里、脾俞穴、关元等穴位效果快:1. 足三里穴:具有燥化脾湿、健脾和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等功效,为保健要穴。2. 脾俞穴:能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主要治疗腹胀、呕吐、泄泻等病症。3. 关元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主要治疗少腹疼痛、疝气、阳痿、早泄等病症。注意事项:在按摩以上穴位时应遵循有关事项,以保证按摩的安全和疗效。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