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吃的14种传统食物有以下几种:1.汤圆2.元宵3生菜4元宵茶5油茶6油锤7饺子8枣糕9年糕10面灯11豆面团12糟羹13馒头、麦饼14面条www.51dongshi.com防采集。
1、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不过元宵是北方食品,它是将做好的馅料切成块,沾上水,放入装有糯米粉的容器中滚出来的,与南方的汤圆有一定的区别。
1:干菜(即凉干的白菜叶)首先得去筋。 2:豆芽菜 3:桔梗 4:菠菜 5:韩国窝瓜干 6:白萝卜 做法·:香油,食用油,盐,酱油,蒜泥,葱末,芝麻,用海带和银鱼煮的水(没有的话用水代替,但是菜里加少许鸡精)全部调味料少量。所有的材料,分别
2、汤圆
南汤圆,北元宵。与北方不同,南方人过元宵节是要吃汤圆的,寓意团团圆圆。汤圆的做法较元宵简单,与包饺子类似,是将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1小时,揪一小团面捏成片,包入馅料搓圆即可。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 再者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
3、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 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的主要吃食也叫元宵。在南方,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 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元宵即“汤圆”,是用糯米粉等原料做成的圆形食品,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
元宵节的食物2113是汤圆5261、油锤、面灯这4102些食物。农历1653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专又称上元节、属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应2113该吃元宵5261。元宵是一种汉族传统食品4102,元宵的做法是1653以馅为基础,专先拌馅料,和属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元宵,或称汤圆,2113是一种中国人在农5261历正月十五元宵4102节必吃的食品。1653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版果、权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节的各地食俗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是浇上肉汁的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8643630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 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于后代的炸元宵。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只是应节食品较唐朝更为丰富。 及至南宋,就有所谓“乳糖圆子”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到了明朝,人们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内容来自www.51dongshi.com请勿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