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智商测试方法 衣服褪色了怎么恢复原来的颜色 绿色怎么调出来的 怎么调出来绿色的 茶杯犬如何培育出来的 调棕色方法 暑假作业写不完如何解决 草莓印怎么种 粉色调出来的方法 独蒜的种植方法 蓝金渐层怎么配出来的 怎么配出蓝金渐层来的 薪级工资的算法 电脑弹出来的广告永久关闭的方法 人类是如何进化而来的 指甲是如何长出来的 通讯地址如何填写 米虫的生长缘由 长门的轮回眼如何来的 胎记的来源 彩钢瓦的厚度规格 思愁的意思 彩色正面免冠照片解释 大力水手吃菠菜原因 岁月流逝的意思 点菜柜冷藏冷冻如何调 黑豆跟黑芸豆的区别 人有三急介绍 蒸大海螺时间 不是山谷的解释 归心似箭解释 赫然而出的赫然的含义 超市买的蝴蝶面好吃做法 达达尼尔海峡在哪 什么是不落巢臼 不落巢臼是什么意思 电机的分类一共有好多种 怎么分阴历阳历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怎么区分 草莓族的解释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受想行识的解释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2-04-03 13:45:49
文档

受想行识的解释

1、“受想行识”是佛教用语,是指“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2、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推荐度:
导读1、“受想行识”是佛教用语,是指“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2、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1、“受想行识”是佛教用语,是指“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2、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3、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既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4、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5、识蕴:很多识蕴聚合在一起,称为识蕴。依唯识宗说:识可分为八种,称为心王。前面六种:眼、耳、鼻、舌、身、意是属于了别的作用,故称为识。识是依根缘外尘了别外境。

6、佛教把所有能识知、能了知的所有现象,都归于“心”这个概念的范围中。而所有心的生起,都要有目标的。如果没有目标,心就不会生起。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受想行识的解释

1、“受想行识”是佛教用语,是指“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2、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