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资料怎么写的啊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0 04:02:18
文档

中医养生资料怎么写的啊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导读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

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 方法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一:《中医养生浅说》

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 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 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善以后天养先天

父母媾精,生而为人。其禀赋体质厚薄坚脆各不相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先天体质薄弱者,后天若能够善加调摄,也可以尽其天年,长保健康。先天体质强盛,后天若恣意挥霍,不加珍惜,未必不会中途夭亡。 内经上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圣人济世之心,诚可谓今时养生至圭臬也。中医认为,后天之本为脾胃,属土,土爰稼穑,生命赖以生存之气血精微无不经由脾胃的运化而生。养脾胃,首先是节饮食,饮食 规律,寒温适当,饥饱适宜,营养均衡全面,不偏食挑食,避免垃圾食品、不洁食品、变质食品对于脾胃的损伤,这都是无需赘言的常识。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沛,则肌肉健美,肢体运动灵活,反应敏捷。反之亦然。同时,肢体少于运动,气血运行迟滞,脾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发挥,或内生痰湿,形体肥胖,或气血乏源,肌肉萎弱,形体日衰。这即是肢体常运反作用于脾胃的要义。古人讲养生,务令手足躯体常作导引欠伸,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并创立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效的传统养生*,运动健身配合调息内养之法,不惟外练筋骨,尤且内强五脏,实在是中华医学给予人类摄生保健之瑰宝也。后天脾胃之疾患,与人情绪之状态,关系亦甚大。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肝脏属木,暴怒急躁,抑郁寡欢,肝木失于疏泄,脾土运化不健,则诸类消化系统疾患所由来也。临床所见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几乎都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能不慎乎?

三、明辨体质,慎用药物

如今市场 经济的大势所趋,各种抗衰老养生保健药品琳琅满目。作为商家的宣传,夸大效果,夸大适用范围,包治百病,种种不实甚或欺骗性的 广告 手段皆是习以为常。而消费者就务必需要具备理性的鉴别眼光,即便自己不具备医学的常识,也应该知道该去咨询专业的医师药师得到正确的指导,否则,本为促进健康不吝资财,反贻其害,岂不冤哉!人之体质按照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常人皆易于掌握者也。平日饮食起居皆有所根据,确是能造福一般民众的真学问。至于疾病之寒热虚实,又非良医所不能明。不少慢性病的患者,本为康复疗疾的初衷,轻信药品广告的蛊惑,甲药试服不效,乙药接踵而至,接二连三,病情愈治愈坏,原本单纯之病机,反为棘手之难题,诚可悲可叹哉!常有患者咨询于我。某某药好是不好?何以答之?唯一言以蔽之,对症者良药也,不对症者,鸩毒也。除外药物,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也有寒温之别。譬如,牛羊肉、鸽子鹌鹑、葱姜桂椒之性热,莲藕、蕹苋笋蒿之性凉,人所共知。但多数人却知而不能行,口腹之欲,其大如斯耶。

四、其他

传统医学中尤关注房中阴阳之术,古籍中言之颇细颇多。总括之,精华糟粕并见,以简单之理论之,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禁,最为中肯。其余林林总总养生观点,尽可以中庸之道而约言之,凡事皆适可而止,勿令不及,勿令太过。总之,鄙人的观点,但凡大道理,可便于实行者,简单最好。如果把一个养生的问题说得纷繁艰涩,便失去了实际的价值。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健康四大基石,简明易记,一望便知,所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讲得很好!

鄙人,从事中医临床者也,实际工作中所见,感受颇多,今试言养生,不免浅薄。然从辩证唯物之思维观之,余所言,应该符合生命健康之本质规律,人所易于理解,易于实行也。诚如是践行,养生之事不难,且非但利于一己之身心,尤且利益社会。国人之身心全面健康,素质之全面提高,社会之和谐安宁,吾一届小中医之愿也!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二:《浅谈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重视起居保健养生等。

【关键词】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病症预防。养生,含有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中医养生就是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调养,减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减少疾病,使我们始终精力充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养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这是颐养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重要条件。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保健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善良、忠诚、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道家理论都论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也只有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会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2 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生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筋活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人的气血畅通无阻才会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应该坚持运动,不仅防病治病,又可以强筋骨、利关节、促进消化、增强意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运动的形式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 体育运动 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 武术 、 太极拳 、太级剑、五禽戏、八段锦和适宜的群体运动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的七情六欲与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舒畅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精神极端、心理波动,情感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不利。根据中医原理,我们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的这些情绪与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过度悲伤或者极度愤怒导致一病不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有很多病例都可以证明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身体的影响和危害是最大的,不但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制约着人的寿命。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控喜怒,求平和,杜绝忧悲,节思虑,防惊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心志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增进健康。

4 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对人的饮食进行科学的调整,注意饮食宜忌,平衡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帮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平衡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调配、科学滋养,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而影响健康。只有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气血充足、机体的器官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功能才会活跃,人体适应自然能力增强,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强,达到强身健体、抗衰延寿的功效。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首要目的是吃饱,其次是吃好,也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4.1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合理的安排饮食,要了解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调整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合理的安排饮食不但保证机体健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例如:食用动物肝脏可以养肝,又可以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可以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食用大蒜可以预防流感;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食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4.2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历代中医都认为合理饮食有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做到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科学调配,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合理搭配,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的物质成分,长期合理食用有利于抗衰延寿。此外,饮食调养要合理配膳,不挑食,不偏食,全面营养;饮食要有节制,要定量、定时。饥饱适中,过饥或过饱,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养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也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有节奏的物质运动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人体本身的节奏,根据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条件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来安排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作的宜忌、房事的宜忌、睡眠的宜忌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2010.11.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中国健康大视野,2009.7.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1000字中 医养 生论 文范 文”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

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 方法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一:《中医养生浅说》

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 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 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善以后天养先天

父母媾精,生而为人。其禀赋体质厚薄坚脆各不相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先天体质薄弱者,后天若能够善加调摄,也可以尽其天年,长保健康。先天体质强盛,后天若恣意挥霍,不加珍惜,未必不会中途夭亡。 内经上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圣人济世之心,诚可谓今时养生至圭臬也。中医认为,后天之本为脾胃,属土,土爰稼穑,生命赖以生存之气血精微无不经由脾胃的运化而生。养脾胃,首先是节饮食,饮食 规律,寒温适当,饥饱适宜,营养均衡全面,不偏食挑食,避免垃圾食品、不洁食品、变质食品对于脾胃的损伤,这都是无需赘言的常识。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沛,则肌肉健美,肢体运动灵活,反应敏捷。反之亦然。同时,肢体少于运动,气血运行迟滞,脾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发挥,或内生痰湿,形体肥胖,或气血乏源,肌肉萎弱,形体日衰。这即是肢体常运反作用于脾胃的要义。古人讲养生,务令手足躯体常作导引欠伸,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并创立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效的传统养生*,运动健身配合调息内养之法,不惟外练筋骨,尤且内强五脏,实在是中华医学给予人类摄生保健之瑰宝也。后天脾胃之疾患,与人情绪之状态,关系亦甚大。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肝脏属木,暴怒急躁,抑郁寡欢,肝木失于疏泄,脾土运化不健,则诸类消化系统疾患所由来也。临床所见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几乎都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能不慎乎?

三、明辨体质,慎用药物

如今市场 经济的大势所趋,各种抗衰老养生保健药品琳琅满目。作为商家的宣传,夸大效果,夸大适用范围,包治百病,种种不实甚或欺骗性的 广告 手段皆是习以为常。而消费者就务必需要具备理性的鉴别眼光,即便自己不具备医学的常识,也应该知道该去咨询专业的医师药师得到正确的指导,否则,本为促进健康不吝资财,反贻其害,岂不冤哉!人之体质按照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常人皆易于掌握者也。平日饮食起居皆有所根据,确是能造福一般民众的真学问。至于疾病之寒热虚实,又非良医所不能明。不少慢性病的患者,本为康复疗疾的初衷,轻信药品广告的蛊惑,甲药试服不效,乙药接踵而至,接二连三,病情愈治愈坏,原本单纯之病机,反为棘手之难题,诚可悲可叹哉!常有患者咨询于我。某某药好是不好?何以答之?唯一言以蔽之,对症者良药也,不对症者,鸩毒也。除外药物,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也有寒温之别。譬如,牛羊肉、鸽子鹌鹑、葱姜桂椒之性热,莲藕、蕹苋笋蒿之性凉,人所共知。但多数人却知而不能行,口腹之欲,其大如斯耶。

四、其他

传统医学中尤关注房中阴阳之术,古籍中言之颇细颇多。总括之,精华糟粕并见,以简单之理论之,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禁,最为中肯。其余林林总总养生观点,尽可以中庸之道而约言之,凡事皆适可而止,勿令不及,勿令太过。总之,鄙人的观点,但凡大道理,可便于实行者,简单最好。如果把一个养生的问题说得纷繁艰涩,便失去了实际的价值。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健康四大基石,简明易记,一望便知,所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讲得很好!

鄙人,从事中医临床者也,实际工作中所见,感受颇多,今试言养生,不免浅薄。然从辩证唯物之思维观之,余所言,应该符合生命健康之本质规律,人所易于理解,易于实行也。诚如是践行,养生之事不难,且非但利于一己之身心,尤且利益社会。国人之身心全面健康,素质之全面提高,社会之和谐安宁,吾一届小中医之愿也!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二:《浅谈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重视起居保健养生等。

【关键词】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病症预防。养生,含有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中医养生就是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调养,减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减少疾病,使我们始终精力充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养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这是颐养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重要条件。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保健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善良、忠诚、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道家理论都论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也只有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会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2 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生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筋活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人的气血畅通无阻才会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应该坚持运动,不仅防病治病,又可以强筋骨、利关节、促进消化、增强意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运动的形式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 体育运动 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 武术 、 太极拳 、太级剑、五禽戏、八段锦和适宜的群体运动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的七情六欲与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舒畅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精神极端、心理波动,情感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不利。根据中医原理,我们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的这些情绪与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过度悲伤或者极度愤怒导致一病不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有很多病例都可以证明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身体的影响和危害是最大的,不但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制约着人的寿命。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控喜怒,求平和,杜绝忧悲,节思虑,防惊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心志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增进健康。

4 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对人的饮食进行科学的调整,注意饮食宜忌,平衡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帮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平衡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调配、科学滋养,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而影响健康。只有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气血充足、机体的器官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功能才会活跃,人体适应自然能力增强,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强,达到强身健体、抗衰延寿的功效。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首要目的是吃饱,其次是吃好,也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4.1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合理的安排饮食,要了解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调整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合理的安排饮食不但保证机体健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例如:食用动物肝脏可以养肝,又可以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可以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食用大蒜可以预防流感;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食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4.2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历代中医都认为合理饮食有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做到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科学调配,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合理搭配,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的物质成分,长期合理食用有利于抗衰延寿。此外,饮食调养要合理配膳,不挑食,不偏食,全面营养;饮食要有节制,要定量、定时。饥饱适中,过饥或过饱,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养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也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有节奏的物质运动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人体本身的节奏,根据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条件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来安排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作的宜忌、房事的宜忌、睡眠的宜忌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2010.11.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中国健康大视野,2009.7.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1000字中 医养 生论 文范 文”

中医养生抖音简介怎么写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解答为: 亲亲您好,简介为您整理以下几条呦。1、全心全医为您调理,健康身体我来帮您。2、真心实意,全心全医。3、专业技术,健康目标。4、全心全医调理,告别亚健康。5、真材实料,调理周到。6、调理亚健康,健康生活家。7、全心全医,调理亚健康;一心一意,科学养生堂。8、为心,为爱,为健康。9、专业是关键,健康是结果。

中医养生抖音简介怎么写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解答为: 亲亲您好,简介为您整理以下几条呦。1、全心全医为您调理,健康身体我来帮您。2、真心实意,全心全医。3、专业技术,健康目标。4、全心全医调理,告别亚健康。5、真材实料,调理周到。6、调理亚健康,健康生活家。7、全心全医,调理亚健康;一心一意,科学养生堂。8、为心,为爱,为健康。9、专业是关键,健康是结果。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2)

中医养生论文篇3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科*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重在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注重起居保健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合理饮食;遵循规律;有益健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 活动总结 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只有物流畅通人体的血液才将促进代谢,发挥卫生保健的作用,加强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该坚持锻炼,要适时适量的运动,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坚持锻炼,适量的锻炼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我们的意志力。运动的形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对运动的形式、运动模式有一个合理的选择,如散步、慢跑、 体操 、骑自行车、 广场舞 等。

  3 要保持情感和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和情绪的波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抑郁的情绪,和极端的心理波动会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人的健康。由中医养生原理我们学习到,人的喜、怒、悲、忧、恐等极端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身体上与他们相对应器官的健康。因此,中医的这些情绪和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因为极端悲愤而一病不起的事例,所以中医早就总结出“百病生于气”的说法。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遇事要平心静气的去分析,而不是极端的不良情绪,这样一来,必定会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4 合理搭配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是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人类饮食的调整基于科学营养、卫生、饮食禁忌,合理平衡摄入的食物,科学的方法加上传统的中医理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不合理搭配食物,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后果。所以要想让机体有强大的抵御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必须严格的搭配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充分的说明了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饮食中,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这样机体才会吸收到所需的营养。中医饮食养生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4.1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科学合理的搭配饮食,可以让机体得到充足的所需要的营养,这时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食物提供何种不同的营养成分。科学的搭配饮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预防疾病。如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4.2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中医认为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寿的关键是科学的饮食。医书中曾记载“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使要有的放矢。在日常生活中,切记不可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这样一来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饮食要有所节制,要定时定量,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大有好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是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物质形式,他也在有节奏的运动着,同时也遵循着自然之道。所以,我们的起居是否有规律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大致不同,身体的结构也略有差异,因此,我们要因人制宜,合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起居生活。

  总之,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注重养德,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享受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注重有规律的运动,坚持锻炼,预防和治疗疾病,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意志力,促进身体健康长寿。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科学营养,避免不当饮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影响健康。合理搭配饮食既强身又防病,合理搭配饮食既益寿又防衰。注重起居保健养生,要养成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北京: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2010(11).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健康大视野,2009(07).
  中医养生论文篇4
  浅谈《中医养生学》 教学方法

  0 引言

  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各种养生保健场馆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引起了越南 留学 生的关注和兴趣,要求将《中医养生学》纳入其人才培养方案。这无疑为中医养生保健在越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养生学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又有现代科学思想;既有中医基础理论,又有极其丰富的养生技术及疾病的预防康复手段。这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越南留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调动起越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当弥补其中医基础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系统地学好养生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精彩开篇,引发热情

  “良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用精彩的开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若一开篇就讲诸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等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学习兴趣。相反,用十几分钟给他们讲中国古今的长寿名人的 故事 ,现代人的养生误区及生活中的陋习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养生学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每次课开始的几分钟,都尽可能的多举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针灸养生时,举艾灸足三里延年益寿的故事;又如,在讲睡眠养生时,举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众姑娘们戏弄,每天给好吃好喝就是不让其好好睡觉,结果刘姥姥跪地求睡觉的故事,教师在讲“求饶”的时候,适当配上夸张、戏剧化的表情及动作,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着引用一位生理学家剥夺狗睡眠的实验,解剖后,发现狗的中枢神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从而引出睡眠养生的重要性。

  2 精选内容,专题授课

  根据越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精选讲学内容,将中医养生方法技术篇中精神养生、食药养生、经络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方式授课。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

  3 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的发挥,要运用好中医养生知识必须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这正是越南留学生的短板。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对上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上课的时候准确的、言简意赅的补充相应中医基础。比如,在讲针灸、按摩保健章节时,先回顾一些重要的养生保健穴如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再讲保健方法。在讲精神养生时,教师须先介绍中医理论中“七情”的概念和相关脏腑关系以及七情如何导致疾病等,然后再接着讲精神致病。如此便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恰当举例,激发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举例,可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养生精髓。以精神养生为例,讲到情志致病时,可举《儒林外史》中范进因中举而发失心疯癫狂,如此为“喜伤心”,后其最惧怕之岳父给了他一巴掌,反而将其治愈,此为“怒胜喜”。这是典型的情志过激导致疾病和利用情志治疗疾病的病例。愤怒伤人可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死。悲伤人可举《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伤心哭泣,最后伤肺咳血而死等。又如,三国时期一太守因思虑过重致病,华佗诊之,收重礼不施治反而咒骂太守,太守大怒后其病自愈,此为以怒胜思等等。以这些案例强调情志与疾病的重要因果关系,突出精神养生的重要性。

  5 实践教学,动手操作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比如,在食药养生章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药膳,自己选择搭配食材,体验制作过程。运动养生章节,可以增加传统养生体育教育,如 太极拳 、八段锦、五禽戏等,使其掌握导引、行气运动的本领。在娱乐养生章节,如在介绍音乐养生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梁祝》、《二泉映月》、《第三交响曲》等,使之在现场能切身体会到音乐在消除病人心理障碍上特有的心理、生理功效。在介绍舞蹈养生时,播放中国好舞蹈、舞林大会、中美舞林大会等电视视频,让学生认识并欣赏古典舞、 现代舞 、群舞、独舞等舞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加深刻的视觉感受。

  6 结束语

  以上教学方法针对根据各个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夯实中医基础、突出实践,以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1. 中医养生相关论文范文

2.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医美容论文范文

4.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范文

5.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2)

中医养生论文篇3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科*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重在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注重起居保健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合理饮食;遵循规律;有益健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 活动总结 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只有物流畅通人体的血液才将促进代谢,发挥卫生保健的作用,加强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该坚持锻炼,要适时适量的运动,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坚持锻炼,适量的锻炼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我们的意志力。运动的形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对运动的形式、运动模式有一个合理的选择,如散步、慢跑、 体操 、骑自行车、 广场舞 等。

  3 要保持情感和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和情绪的波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抑郁的情绪,和极端的心理波动会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人的健康。由中医养生原理我们学习到,人的喜、怒、悲、忧、恐等极端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身体上与他们相对应器官的健康。因此,中医的这些情绪和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因为极端悲愤而一病不起的事例,所以中医早就总结出“百病生于气”的说法。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遇事要平心静气的去分析,而不是极端的不良情绪,这样一来,必定会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4 合理搭配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是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人类饮食的调整基于科学营养、卫生、饮食禁忌,合理平衡摄入的食物,科学的方法加上传统的中医理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不合理搭配食物,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后果。所以要想让机体有强大的抵御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必须严格的搭配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充分的说明了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饮食中,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这样机体才会吸收到所需的营养。中医饮食养生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4.1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科学合理的搭配饮食,可以让机体得到充足的所需要的营养,这时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食物提供何种不同的营养成分。科学的搭配饮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预防疾病。如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4.2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中医认为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寿的关键是科学的饮食。医书中曾记载“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使要有的放矢。在日常生活中,切记不可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这样一来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饮食要有所节制,要定时定量,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大有好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是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物质形式,他也在有节奏的运动着,同时也遵循着自然之道。所以,我们的起居是否有规律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大致不同,身体的结构也略有差异,因此,我们要因人制宜,合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起居生活。

  总之,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注重养德,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享受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注重有规律的运动,坚持锻炼,预防和治疗疾病,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意志力,促进身体健康长寿。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科学营养,避免不当饮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影响健康。合理搭配饮食既强身又防病,合理搭配饮食既益寿又防衰。注重起居保健养生,要养成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北京: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2010(11).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健康大视野,2009(07).
  中医养生论文篇4
  浅谈《中医养生学》 教学方法

  0 引言

  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各种养生保健场馆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引起了越南 留学 生的关注和兴趣,要求将《中医养生学》纳入其人才培养方案。这无疑为中医养生保健在越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养生学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又有现代科学思想;既有中医基础理论,又有极其丰富的养生技术及疾病的预防康复手段。这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越南留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调动起越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当弥补其中医基础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系统地学好养生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精彩开篇,引发热情

  “良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用精彩的开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若一开篇就讲诸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等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学习兴趣。相反,用十几分钟给他们讲中国古今的长寿名人的 故事 ,现代人的养生误区及生活中的陋习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养生学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每次课开始的几分钟,都尽可能的多举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针灸养生时,举艾灸足三里延年益寿的故事;又如,在讲睡眠养生时,举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众姑娘们戏弄,每天给好吃好喝就是不让其好好睡觉,结果刘姥姥跪地求睡觉的故事,教师在讲“求饶”的时候,适当配上夸张、戏剧化的表情及动作,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着引用一位生理学家剥夺狗睡眠的实验,解剖后,发现狗的中枢神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从而引出睡眠养生的重要性。

  2 精选内容,专题授课

  根据越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精选讲学内容,将中医养生方法技术篇中精神养生、食药养生、经络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方式授课。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

  3 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的发挥,要运用好中医养生知识必须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这正是越南留学生的短板。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对上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上课的时候准确的、言简意赅的补充相应中医基础。比如,在讲针灸、按摩保健章节时,先回顾一些重要的养生保健穴如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再讲保健方法。在讲精神养生时,教师须先介绍中医理论中“七情”的概念和相关脏腑关系以及七情如何导致疾病等,然后再接着讲精神致病。如此便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恰当举例,激发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举例,可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养生精髓。以精神养生为例,讲到情志致病时,可举《儒林外史》中范进因中举而发失心疯癫狂,如此为“喜伤心”,后其最惧怕之岳父给了他一巴掌,反而将其治愈,此为“怒胜喜”。这是典型的情志过激导致疾病和利用情志治疗疾病的病例。愤怒伤人可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死。悲伤人可举《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伤心哭泣,最后伤肺咳血而死等。又如,三国时期一太守因思虑过重致病,华佗诊之,收重礼不施治反而咒骂太守,太守大怒后其病自愈,此为以怒胜思等等。以这些案例强调情志与疾病的重要因果关系,突出精神养生的重要性。

  5 实践教学,动手操作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比如,在食药养生章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药膳,自己选择搭配食材,体验制作过程。运动养生章节,可以增加传统养生体育教育,如 太极拳 、八段锦、五禽戏等,使其掌握导引、行气运动的本领。在娱乐养生章节,如在介绍音乐养生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梁祝》、《二泉映月》、《第三交响曲》等,使之在现场能切身体会到音乐在消除病人心理障碍上特有的心理、生理功效。在介绍舞蹈养生时,播放中国好舞蹈、舞林大会、中美舞林大会等电视视频,让学生认识并欣赏古典舞、 现代舞 、群舞、独舞等舞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加深刻的视觉感受。

  6 结束语

  以上教学方法针对根据各个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夯实中医基础、突出实践,以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1. 中医养生相关论文范文

2.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医美容论文范文

4.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范文

5.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

中医药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药养生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药养生知识

1、调理心态: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中医病因学说:七情生病,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大悲伤肺,恐惊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七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一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暴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我们要记住古人几段名言:“为人在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教导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的和谐作风。“能忍自安、知足常乐”、“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更要理解,世间人人都要老,三病两痛都不少,我们要正确面对这一生理现象,保持乐观情绪,能有效提高身体质量。

2、饮食养生: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营养不均衡,

包括:过剩、缺乏。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从养生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古人有一米度三关,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疗,就是要我们吃好。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脾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辣,肾喜咸。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能软化血管。西医指出:“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为什么呢?原因是人活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里。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病。血管堵了,怎么办?需要疏通。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代谢的产物太多。自然界都是一物降一物的,纵观万物,维生素就能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先说维生素。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从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可以补足维生素。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茄子,茄子是吸油的,如果吃下去,仅有的一点脂肪也会被吸光。常吃可以降血脂。茄子洗干净后切块或条,放醋、盐、麻酱凉拌吃,也可切条沾酱吃。生吃茄子还有一个功能,能治便秘,效果很明显。总之饮食方面要注意食物多样化饮食不节。

饮食与缺钙问题:有报道我国老年人普遍缺钙。缺钙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从中医角度来说,叫人老骨头先老。人老了,骨头慢慢就变细了、塌陷了,骨头越来越小了?骨头一小,人的个头就越来越矮了,所以人上了岁数,个子就变低了,这就是钙缺乏出的问题,钙还能预防动脉硬化。那么钙从饮食中哪里来?主要是牛奶、豆类。关于喝牛奶和豆浆问题,医学指导是如果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是喝鲜牛奶好。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就要改为喝豆浆好。这样我们应形成一个原则,长期坚持确保钙元素的及时补充。

3、运动养生:中医的养生体育,是动静结合,意念思想相随,它不只是要求有形体动作,更重要的是思想集中,思想意念一致,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使人经络畅通,不得病,还可以治病,这是中医养生之道。中医的运动养生方法很多,不可能尽述。常按摩经络穴位,如百会、太阳、风池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涌泉穴、合谷穴、列缺穴等等也能促进机体的调节功能。养生运动注意勿躁勿懈,贵在坚持,每日应以室外活动为主、室内活动为辅,以便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场地等自然条件,从事各种有益活动。活动的项目和运动量,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

4、起居养生: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爱好和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起居。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古人的健康长寿经验。按现代医学、生物学观点来看,它是符合科学道理的。突出老年人怎样安排生活起居为好呢?消除疲劳保大脑,养足精神防衰老,夜晚睡眠保质量,白天也要睡一觉。提倡早睡早起,每晚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好外,在早餐及午餐后都要一次小睡,每次不超过l小时,由于早晨起得早,经过几小时的活动,早餐后小睡一会儿,可使体力得到恢复,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午餐后常使人感到乏力,昏昏欲睡,小睡一会儿正好适应这一生理情况。

中医药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药养生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药养生知识

1、调理心态: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中医病因学说:七情生病,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大悲伤肺,恐惊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七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一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暴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我们要记住古人几段名言:“为人在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教导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的和谐作风。“能忍自安、知足常乐”、“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更要理解,世间人人都要老,三病两痛都不少,我们要正确面对这一生理现象,保持乐观情绪,能有效提高身体质量。

2、饮食养生: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营养不均衡,

包括:过剩、缺乏。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从养生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古人有一米度三关,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疗,就是要我们吃好。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脾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辣,肾喜咸。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能软化血管。西医指出:“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为什么呢?原因是人活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里。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病。血管堵了,怎么办?需要疏通。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代谢的产物太多。自然界都是一物降一物的,纵观万物,维生素就能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先说维生素。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从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可以补足维生素。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茄子,茄子是吸油的,如果吃下去,仅有的一点脂肪也会被吸光。常吃可以降血脂。茄子洗干净后切块或条,放醋、盐、麻酱凉拌吃,也可切条沾酱吃。生吃茄子还有一个功能,能治便秘,效果很明显。总之饮食方面要注意食物多样化饮食不节。

饮食与缺钙问题:有报道我国老年人普遍缺钙。缺钙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从中医角度来说,叫人老骨头先老。人老了,骨头慢慢就变细了、塌陷了,骨头越来越小了?骨头一小,人的个头就越来越矮了,所以人上了岁数,个子就变低了,这就是钙缺乏出的问题,钙还能预防动脉硬化。那么钙从饮食中哪里来?主要是牛奶、豆类。关于喝牛奶和豆浆问题,医学指导是如果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是喝鲜牛奶好。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就要改为喝豆浆好。这样我们应形成一个原则,长期坚持确保钙元素的及时补充。

3、运动养生:中医的养生体育,是动静结合,意念思想相随,它不只是要求有形体动作,更重要的是思想集中,思想意念一致,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使人经络畅通,不得病,还可以治病,这是中医养生之道。中医的运动养生方法很多,不可能尽述。常按摩经络穴位,如百会、太阳、风池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涌泉穴、合谷穴、列缺穴等等也能促进机体的调节功能。养生运动注意勿躁勿懈,贵在坚持,每日应以室外活动为主、室内活动为辅,以便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场地等自然条件,从事各种有益活动。活动的项目和运动量,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

4、起居养生: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爱好和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起居。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古人的健康长寿经验。按现代医学、生物学观点来看,它是符合科学道理的。突出老年人怎样安排生活起居为好呢?消除疲劳保大脑,养足精神防衰老,夜晚睡眠保质量,白天也要睡一觉。提倡早睡早起,每晚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好外,在早餐及午餐后都要一次小睡,每次不超过l小时,由于早晨起得早,经过几小时的活动,早餐后小睡一会儿,可使体力得到恢复,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午餐后常使人感到乏力,昏昏欲睡,小睡一会儿正好适应这一生理情况。

中医养生大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1

浅谈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医科大学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为例,探讨其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

关键词: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回族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民族,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发现,宁夏的百岁老人中,回族老人占绝大多数[1]。究其长寿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回族的饮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学,食与疗密切相关,“以食养病,以食代药,医食同源”,是我国养生学界的瑰宝。在历代的回医回药著作中,饮食疗法都作为防病治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是回医回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更是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内容。本项目致力于从生活化的角度,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展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采用“以身探索”的 教学 方法 ,引领医学生体会回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本课程又是学校进行人文素质 教育 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一、整合教学内容

(一)合理设计内容体系

由于本课程暂无固定教材,授课内容由本项目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材,并参照《中医饮食调护》(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瑞华主编)的章节设计,对整理后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本课程共分为四大部分:“一、回族饮食养生理念”、“二、常用食材、药材的分类、性质、功用、现代研究”、“三、回族药膳、民间食疗方的类型、功用、制作方法及现代营养分析”、“四、常见病症饮食调护方法”。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讲授药膳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体例设计

每章内容均以实例或现象、或民俗 谚语 为引导,提出问题,然后引出正文内容。“正文”先以回医回药理论进行阐释,要有理有据,有明确的文献来源;对相关内容进行中医中药论证、现代营养学论证。本部分内容应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编写时应注重知识的深度,不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度。“食膳举例”部分应紧密贴合正文内容,列举的食谱应具有可操作性,在食材选择、调味剂使用、烹饪方法等方面,应具有显著的“回族”、“清真”特色。“知识小链接”部分是对上述内容的补充,相对独立,可以插放在任何需要知识补充之处。

此部分内容应纳入相关的回族文化、生活习惯、养生谚语、宗教信仰、斋戒习俗等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回族文化的熏陶,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特色”的体现,突出趣味性,富有启迪性,使本课程更具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思考问题”的设置,不应是对重点知识的提问,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设置的问题应以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 ”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目的,贴合实际生活。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授课以“课堂讨论”为主,“以问题为主导”,追求“亲力亲为,以身探索”。教师只对关键性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对一般性、容易理解的内容,则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去理解回族饮食文化,思考在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方面的考究及蕴含的养生理念,等等“;课堂讨论”还包括生活现象讨论、药膳分析讨论、疾病食疗讨论等专题讨论。具体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提出不同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后,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并分析原因,最后由轮流小组组长以“ 报告 ”形式书面 总结 上交。本课程这样设计可使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增进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频教学所选内容多为公众媒体或专业网站上提供的素材,涵盖回族烹饪、养生等方面的内容,使本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色香味俱全”的公共课、文化课,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丰富课堂活动,更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动手的热情。

三、实施成绩综合评价

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撰写的“报告”纳入本课程考查范围,占成绩考核的30%。“试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药膳方的使用、食谱分析能力,占成绩考核的30%。“实践调研”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生活,对身边人群的饮食习惯和常用食物进行调研分析,以培养学生“立足实际”“,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成绩考核的15%。在“动手能力”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自身、家人的体质特点,或者对某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痤疮等)的易感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自拟或自选药膳,在家操作,操作过程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呈交,并对药膳的功效进行口头阐述,对药膳的实际功效、服用时间以及体会进行如实记录,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将结果纳入本课程考核内容,占成绩考核的25%。这也是本课程在成绩考核方面的特色和创新点。

四、全面考察教学效果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理论的讲述上,以“够用,会用”为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化处理,始终贯穿“以应用为主线”,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是反应教学效果一个重要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方面,以评价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成绩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 爱好 程度,是评价教学效果最直接而简单的风向标。

本人认为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授课方式灵活、授课内容贴近生活、寓教于乐,都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出勤率。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以及课间学生咨询问题的多少等等,都可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所以应纳入教学效果的评估范围。本次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一个班大约为50名学生。

根据学生签到表、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及提交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气氛热烈而轻松,加深了学生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具备了鉴别“美食与营养美食”的能力,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了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和精神。“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是本项目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备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个人的认知能力在海量信息面前显得愈发渺小,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必须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本项目开设的“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其内容取自回族古今相关书籍,如《回回药方》《饮膳正要》《回族清真美食文化》《汤瓶八诊》系列丛书等,以及回族民俗、饮食习惯、烹饪习惯、*经等大众通俗的内容。所以在作为一门课程讲授给学生时,教师必须首先要保证所授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批判某些不合时宜、不符合现代营养学的内容,发扬真正对健康有益的饮食文化;而教师更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所谓的批判精神,是指对既定的学说或理论进行思考与质疑,有自己独到的、科学合理的见解和判断,它是建立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正确的批判态度,与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完全不同[2]。

笔者认为,批判精神是 创新思维 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本课程将素质教育融会贯通于课堂,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本课程“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或可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作为全国*比例最多的宁夏地区,宁夏医科大学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较多的回族食物,对回族食物较为熟悉,学生往往可以根据亲身体会对日常饮食进行初步评价,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这是本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从长远来看,本课程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汉族学生了解回族文化的一个窗口,促进民族融合,共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月玲.从回族的节食习俗谈养生长寿[J].中国穆斯林,2001,(6).

[2]蒋笃运,蒋桂芳.谈大学生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4,(2).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2

试谈睡眠与中医养生

【摘要】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都认为睡眠与养生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前人已为后世积累了许多 经验 ,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关键词】睡眠;养生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 睡眠时间和时限

1.1 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 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 盖人当是时, 诸血归心, 一不得睡, 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1.2 时限: 吴清忠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一个人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1]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由此看来,睡眠更注重质量与有效性,即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古人说:“凡睡至适可而止, 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2]

2 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 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 应该急避开, 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之论, 就寝即灭灯, 则目不外眩, 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 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 处于优势, 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 神志清醒,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 亦为阳热之源, 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 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3]此即宋末元初人*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3 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4]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 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 恐失精, 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 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 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于上可知,古人们均认为右侧卧睡比其他任何睡姿都好。而现代研究也证明了右侧卧有利于心脏功能,还有利于消化系统的运化吸收。因为, 心脏位置较高, 有利于心脏排血, 并减轻其负担; 肝脏位于右侧最低处, 可获得较多的供血; 胃向十二指肠和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向右侧,所以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在胃肠内运行。[5]

4 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6]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 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 渐非臆想所及, 惟忘乎寐, 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 吴清忠. 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

[2] 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3] 赵颖初, 腾晶.道教睡眠养生观在中医养生中的体现.中华中医药学刊[J]. 2009-9. 27(9):1941

[4] 明道藏[M].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8: 478

[5] 吴静.宋咏梅.睡眠养生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江西中医学院学报[J]. 2010-4.22(2):47

[6] 宋执云,董桂兰.古代睡眠养生术浅探.安徽中医临床杂志[J].1995.7(1):62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 医养 生论 文范 文”

中医养生大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1

浅谈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医科大学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为例,探讨其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

关键词: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回族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民族,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发现,宁夏的百岁老人中,回族老人占绝大多数[1]。究其长寿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回族的饮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学,食与疗密切相关,“以食养病,以食代药,医食同源”,是我国养生学界的瑰宝。在历代的回医回药著作中,饮食疗法都作为防病治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是回医回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更是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内容。本项目致力于从生活化的角度,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展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采用“以身探索”的 教学 方法 ,引领医学生体会回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本课程又是学校进行人文素质 教育 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一、整合教学内容

(一)合理设计内容体系

由于本课程暂无固定教材,授课内容由本项目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材,并参照《中医饮食调护》(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瑞华主编)的章节设计,对整理后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本课程共分为四大部分:“一、回族饮食养生理念”、“二、常用食材、药材的分类、性质、功用、现代研究”、“三、回族药膳、民间食疗方的类型、功用、制作方法及现代营养分析”、“四、常见病症饮食调护方法”。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讲授药膳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体例设计

每章内容均以实例或现象、或民俗 谚语 为引导,提出问题,然后引出正文内容。“正文”先以回医回药理论进行阐释,要有理有据,有明确的文献来源;对相关内容进行中医中药论证、现代营养学论证。本部分内容应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编写时应注重知识的深度,不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度。“食膳举例”部分应紧密贴合正文内容,列举的食谱应具有可操作性,在食材选择、调味剂使用、烹饪方法等方面,应具有显著的“回族”、“清真”特色。“知识小链接”部分是对上述内容的补充,相对独立,可以插放在任何需要知识补充之处。

此部分内容应纳入相关的回族文化、生活习惯、养生谚语、宗教信仰、斋戒习俗等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回族文化的熏陶,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特色”的体现,突出趣味性,富有启迪性,使本课程更具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思考问题”的设置,不应是对重点知识的提问,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设置的问题应以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 ”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目的,贴合实际生活。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授课以“课堂讨论”为主,“以问题为主导”,追求“亲力亲为,以身探索”。教师只对关键性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对一般性、容易理解的内容,则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去理解回族饮食文化,思考在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方面的考究及蕴含的养生理念,等等“;课堂讨论”还包括生活现象讨论、药膳分析讨论、疾病食疗讨论等专题讨论。具体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提出不同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后,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并分析原因,最后由轮流小组组长以“ 报告 ”形式书面 总结 上交。本课程这样设计可使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增进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频教学所选内容多为公众媒体或专业网站上提供的素材,涵盖回族烹饪、养生等方面的内容,使本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色香味俱全”的公共课、文化课,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丰富课堂活动,更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动手的热情。

三、实施成绩综合评价

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撰写的“报告”纳入本课程考查范围,占成绩考核的30%。“试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药膳方的使用、食谱分析能力,占成绩考核的30%。“实践调研”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生活,对身边人群的饮食习惯和常用食物进行调研分析,以培养学生“立足实际”“,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成绩考核的15%。在“动手能力”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自身、家人的体质特点,或者对某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痤疮等)的易感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自拟或自选药膳,在家操作,操作过程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呈交,并对药膳的功效进行口头阐述,对药膳的实际功效、服用时间以及体会进行如实记录,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将结果纳入本课程考核内容,占成绩考核的25%。这也是本课程在成绩考核方面的特色和创新点。

四、全面考察教学效果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理论的讲述上,以“够用,会用”为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化处理,始终贯穿“以应用为主线”,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是反应教学效果一个重要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方面,以评价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成绩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 爱好 程度,是评价教学效果最直接而简单的风向标。

本人认为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授课方式灵活、授课内容贴近生活、寓教于乐,都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出勤率。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以及课间学生咨询问题的多少等等,都可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所以应纳入教学效果的评估范围。本次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一个班大约为50名学生。

根据学生签到表、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及提交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气氛热烈而轻松,加深了学生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具备了鉴别“美食与营养美食”的能力,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了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和精神。“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是本项目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备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个人的认知能力在海量信息面前显得愈发渺小,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必须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本项目开设的“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其内容取自回族古今相关书籍,如《回回药方》《饮膳正要》《回族清真美食文化》《汤瓶八诊》系列丛书等,以及回族民俗、饮食习惯、烹饪习惯、*经等大众通俗的内容。所以在作为一门课程讲授给学生时,教师必须首先要保证所授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批判某些不合时宜、不符合现代营养学的内容,发扬真正对健康有益的饮食文化;而教师更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所谓的批判精神,是指对既定的学说或理论进行思考与质疑,有自己独到的、科学合理的见解和判断,它是建立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正确的批判态度,与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完全不同[2]。

笔者认为,批判精神是 创新思维 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本课程将素质教育融会贯通于课堂,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本课程“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或可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作为全国*比例最多的宁夏地区,宁夏医科大学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较多的回族食物,对回族食物较为熟悉,学生往往可以根据亲身体会对日常饮食进行初步评价,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这是本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从长远来看,本课程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汉族学生了解回族文化的一个窗口,促进民族融合,共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月玲.从回族的节食习俗谈养生长寿[J].中国穆斯林,2001,(6).

[2]蒋笃运,蒋桂芳.谈大学生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4,(2).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2

试谈睡眠与中医养生

【摘要】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都认为睡眠与养生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前人已为后世积累了许多 经验 ,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关键词】睡眠;养生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 睡眠时间和时限

1.1 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 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 盖人当是时, 诸血归心, 一不得睡, 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1.2 时限: 吴清忠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一个人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1]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由此看来,睡眠更注重质量与有效性,即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古人说:“凡睡至适可而止, 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2]

2 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 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 应该急避开, 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之论, 就寝即灭灯, 则目不外眩, 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 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 处于优势, 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 神志清醒,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 亦为阳热之源, 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 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3]此即宋末元初人*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3 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4]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 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 恐失精, 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 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 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于上可知,古人们均认为右侧卧睡比其他任何睡姿都好。而现代研究也证明了右侧卧有利于心脏功能,还有利于消化系统的运化吸收。因为, 心脏位置较高, 有利于心脏排血, 并减轻其负担; 肝脏位于右侧最低处, 可获得较多的供血; 胃向十二指肠和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向右侧,所以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在胃肠内运行。[5]

4 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6]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 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 渐非臆想所及, 惟忘乎寐, 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 吴清忠. 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

[2] 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3] 赵颖初, 腾晶.道教睡眠养生观在中医养生中的体现.中华中医药学刊[J]. 2009-9. 27(9):1941

[4] 明道藏[M].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8: 478

[5] 吴静.宋咏梅.睡眠养生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江西中医学院学报[J]. 2010-4.22(2):47

[6] 宋执云,董桂兰.古代睡眠养生术浅探.安徽中医临床杂志[J].1995.7(1):62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 医养 生论 文范 文”

中医养生的介绍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如《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养生重在养心,保养精、气、神。即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医养生的介绍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如《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养生重在养心,保养精、气、神。即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1.中医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中。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时,包括强身、防病、延寿等三项内容。

养生的原则有: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加强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疗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尽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减轻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项。

2.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3.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

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

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4.养生小常识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你有没有感觉秋季皮肤紧绷绷的;经常出现上火、口干舌燥的情况?其实,一切都是气候变化在作祟,另外,秋季还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养生保健常识,这样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

3多补水。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养生保健,进补正当时,合理地饮食才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5.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1.中医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中。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时,包括强身、防病、延寿等三项内容。

养生的原则有: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加强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疗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尽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减轻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项。

2.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3.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

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

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4.养生小常识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你有没有感觉秋季皮肤紧绷绷的;经常出现上火、口干舌燥的情况?其实,一切都是气候变化在作祟,另外,秋季还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养生保健常识,这样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

3多补水。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养生保健,进补正当时,合理地饮食才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5.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1.中医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中。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时,包括强身、防病、延寿等三项内容。

养生的原则有: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加强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疗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尽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减轻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项。

2.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3.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

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

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4.养生小常识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你有没有感觉秋季皮肤紧绷绷的;经常出现上火、口干舌燥的情况?其实,一切都是气候变化在作祟,另外,秋季还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养生保健常识,这样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

3多补水。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养生保健,进补正当时,合理地饮食才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5.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1.中医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中。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主要用于未病之时,包括强身、防病、延寿等三项内容。

养生的原则有: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加强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疗主要用于已病之后,是尽可能快地使疾病痊愈和减轻病人痛苦的手段。

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项。

2.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3.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

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

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4.养生小常识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你有没有感觉秋季皮肤紧绷绷的;经常出现上火、口干舌燥的情况?其实,一切都是气候变化在作祟,另外,秋季还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果你保持健康,最好多了解一些秋季养生保健常识,这样更利于健康。

1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2注意去火。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

3多补水。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4多吃果蔬。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秋季养生保健,进补正当时,合理地饮食才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5.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资料怎么写的啊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