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小妙招自我调理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0 14:46:00
文档

中医养生小妙招自我调理

中医养胃的5个小技巧:1. 饮食调整:喝热粥有养胃作用,例如燕麦粥、小米粥等。体质偏凉者加入黄芪、当归,偏热者加入蒲公英、百合。应忌喝热汤,而喝温汤不易对胃粘膜产生损伤。2. 运动养胃:适当运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如散步、慢跑等。3.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穴、内关穴、公孙穴等能养胃健脾。4. 调整心情:心情对胃也有影响,应调整好情绪,避免过度思虑和肝脾郁结导致胃功能失调。
推荐度:
导读中医养胃的5个小技巧:1. 饮食调整:喝热粥有养胃作用,例如燕麦粥、小米粥等。体质偏凉者加入黄芪、当归,偏热者加入蒲公英、百合。应忌喝热汤,而喝温汤不易对胃粘膜产生损伤。2. 运动养胃:适当运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如散步、慢跑等。3.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穴、内关穴、公孙穴等能养胃健脾。4. 调整心情:心情对胃也有影响,应调整好情绪,避免过度思虑和肝脾郁结导致胃功能失调。

中医养胃的5个小技巧:

1. 饮食调整:喝热粥有养胃作用,例如燕麦粥、小米粥等。体质偏凉者加入黄芪、当归,偏热者加入蒲公英、百合。应忌喝热汤,而喝温汤不易对胃粘膜产生损伤。

2. 运动养胃:适当运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如散步、慢跑等。

3.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穴、内关穴、公孙穴等能养胃健脾。

4. 调整心情:心情对胃也有影响,应调整好情绪,避免过度思虑和肝脾郁结导致胃功能失调。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有补就该有泻,中医传授你4个养生妙招,教你养出好身体

近些年来, 养生 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证明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 健康 。但是 养生 绝不是去理疗馆刮刮痧、拔拔罐、按按摩这么简单, 养生 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顺应昼夜及四季的气候变化。不仅要养身,更要养心,不能只依赖于医生,更多的是要靠自己。

1、养成良好的心态

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人每天都洋溢着笑脸,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群脸色较为阴沉,这和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情志因素在疾病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保持心情愉悦才能远离疾病。在心情不好时,可以选择进行运动,比如在清晨时到公园里跑跑步,不仅能够使自己忘记烦恼,缓解压力,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寒能力。并且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都比较快,不妨尝试将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练太极、闭目养神也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2、学会调整呼吸

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口气”,因此呼吸对于机体来说至关重要,正常的呼吸活动不仅可以保证体内的气血运行通畅,使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到调整,而且还能够起到调养七情六欲的作用。因此在清晨醒来时或工作之余可以多做一些深呼吸,练习自己的吐纳功能,并且在深呼吸的同时可以配合吞咽唾液,还能够起到调津液的作用。

3、做到有补有泻

养生 并不是一味的进补才是好,在食用一些滋补品的同时,一定要先辩证,有气血虚弱、阳气或阴液不足的人群才适合服用补品,同时需要注意量的把控,否则可能会出现上火等不良反应,并且要作到补泻兼施,如配合运动发汗等。

4、注意保护肾气

众所周知,肾为先天之本,对于后天的身体 健康 和寿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非常容易出现肾阳虚衰的表现,因此如果想要固护肾气,可以适当晒晒太阳,补充阳气,平日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气血的运行。熬夜是非常伤肝肾的一种行为,因此一定要摒弃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

在古代,人们的 养生 非常讲究天人合一,认为自然界中有四季的更替和温度的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正确的 养生 一定要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与四时相适应,真正起到调养五脏,运行气血的作用,这才是 养生 的真谛。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科普大赛## 健康 生活日记#

中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妙招,俗话说身体是*的本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因为工作繁忙努力打拼,会忽视自己的身体,很多时候身体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其实在生活有很多养生的办法,为了方便大家,下面我就来分享中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妙招1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 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的动作。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谷道宜常撮”,认为*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提高睡眠质量——四大宝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宝。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 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中医养生妙招2

1、气功养生法。要注意练功的注意事项,切不可走火入魔。

2、神志养生法。修德怡神、调志摄神;积精全神、四气调神。

3、行为养生法。像膳食、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娱乐、旅游、沐浴等均可养生。

4、针推养生法。使用针灸、推拿、刮痧等进行。

5、本草养生法。即药物养生,应用着眼于补、泻两个方面医学教|育网整理。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但药物不是万能的,如果只依靠药物,而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应辨证进补。另外,要注意盛者宜泻、泻不伤正等。

6、审因施养法。即因地(地理环境、居住环境)、因时(年月、四季、昼夜等)、因人(即因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职业人群、不同体表部位)区别施养。

中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妙招,俗话说身体是*的本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因为工作繁忙努力打拼,会忽视自己的身体,很多时候身体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其实在生活有很多养生的办法,为了方便大家,下面我就来分享中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妙招1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 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的动作。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谷道宜常撮”,认为*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提高睡眠质量——四大宝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宝。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 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中医养生妙招2

1、气功养生法。要注意练功的注意事项,切不可走火入魔。

2、神志养生法。修德怡神、调志摄神;积精全神、四气调神。

3、行为养生法。像膳食、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娱乐、旅游、沐浴等均可养生。

4、针推养生法。使用针灸、推拿、刮痧等进行。

5、本草养生法。即药物养生,应用着眼于补、泻两个方面医学教|育网整理。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但药物不是万能的,如果只依靠药物,而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应辨证进补。另外,要注意盛者宜泻、泻不伤正等。

6、审因施养法。即因地(地理环境、居住环境)、因时(年月、四季、昼夜等)、因人(即因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职业人群、不同体表部位)区别施养。

中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妙招,俗话说身体是*的本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因为工作繁忙努力打拼,会忽视自己的身体,很多时候身体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其实在生活有很多养生的办法,为了方便大家,下面我就来分享中医养生妙招。

中医养生妙招1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 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的动作。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谷道宜常撮”,认为*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提高睡眠质量——四大宝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宝。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 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中医养生妙招2

1、气功养生法。要注意练功的注意事项,切不可走火入魔。

2、神志养生法。修德怡神、调志摄神;积精全神、四气调神。

3、行为养生法。像膳食、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娱乐、旅游、沐浴等均可养生。

4、针推养生法。使用针灸、推拿、刮痧等进行。

5、本草养生法。即药物养生,应用着眼于补、泻两个方面医学教|育网整理。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但药物不是万能的,如果只依靠药物,而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应辨证进补。另外,要注意盛者宜泻、泻不伤正等。

6、审因施养法。即因地(地理环境、居住环境)、因时(年月、四季、昼夜等)、因人(即因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职业人群、不同体表部位)区别施养。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第一部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很多的。历代医家在探寻真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归纳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的养生方法,以供参考。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延年益寿。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 *** 、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医养生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进行选择。另外,还有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此不能一一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搜集,也咨询医生,获取更合理的建议。

    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第一部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很多的。历代医家在探寻真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归纳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的养生方法,以供参考。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延年益寿。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 *** 、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医养生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进行选择。另外,还有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此不能一一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搜集,也咨询医生,获取更合理的建议。

      有哪些中医养生的实用方法?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柱神经和脏腑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治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数十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经常按摩面部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时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眼。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不疼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年起床时给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治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即将两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

      有哪些中医养生的实用方法?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柱神经和脏腑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治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数十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经常按摩面部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时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眼。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不疼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年起床时给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治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即将两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

      中医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小妙招,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医养生的方法是特别多的,中医养生在我们的历史中特别的久远。中医养生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养生之道,下面,一起看看中医养生小妙招有什么,供大家参考。

        中医养生小妙招1

         1、梳掉病痛

        人的头部有许多穴位,经常梳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梳头百遍,病少一半"。古人对梳头养生比较重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梳头有助安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另外,许多古今医学书籍对梳头养生也都有相关记载,《延寿书》记载了梳头可以养护双眼的功效,里面说:"发多梳,则明目去风,常以一百二十为数。"而《诸病源候论》则提到了梳头可以预防头发早白的功效,里面这样说:"千过梳发,头不白。"由此可见,梳头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价值。

         2、轻松散步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在吃完饭以后适当散散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腹部肌肉的收缩,这样能起到不错的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有消化不良现象的人,饭后散步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饭后散一散步,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调动起来,使得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流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3、睡前泡脚

        对于有着失眠情况的小伙伴而言,每天晚上泡泡脚,能够缓缓一天的奔波劳累。还能够使得一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这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睡眠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容易入睡。因为我们的脚上有着很多的穴位和经脉,所以脚又被称之为第二个心脏,不仅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以调理身体。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容易脚发冷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每晚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以后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脚也一直是暖暖的。

         4、轻揉腹部

        晋代的医家葛洪就曾经强调过:"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这一理论。清代的医家陈飞霞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腹部和长寿的联系:"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尤其是脾胃的慢性病,都可以在我们的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这其实也就是说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线索。

         5、运目转睛

        我国古代养生学就有"目宜常运"(常转眼珠)的说法。古人认为"运目"能使眼球得以濡润,从而起到消除"内障""外翳"以及预防视疲劳和推迟老花眼等作用。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到,运动眼球可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运目可健脑、增强记忆力运目也有"益智"效果。转眼珠可以安神,促使大脑清晰,精力充沛。

        中医养生小妙招2

         推拿按摩方式:

        先调整身体姿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摆正,背脊伸直,抬头挺胸收腹,精神集中。坐或站好后将手掌心搓热,贴于太阳穴位置稍微用力,顺时针方向转揉10—20次,反方向再转揉10—20次。也可将手掌心贴在头顶,以大拇指指肚各自按在两侧太阳穴位置上,幅度以稍用力让人微感痛疼为宜,技巧及频次跟上面一样。

         拔火罐方式:

        用真空拔罐器在肩后背的肩井、大椎穴、大杼、天宗、进气阀等穴吸附。每一次留罐10—2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3—5天为1个疗程。家里没有器材者,可以到中医医院医治,依据本身状况拔罐论治。该法可改进全身肌肉、经络的血气运作,对因过分劳累,气虚血瘀引发的肩膀、后背、头颈肌肉痛、承受不住、身体困乏者。具备活血化瘀,解痉止疼之作用。

         养生药膳方式:

        取活野生甲鱼(尺寸适度),干红枣(干片为宜),米酒、葱、姜、蒜等调味料适量。先将宰杀并处理干净的野生甲鱼肉剁成4大块,再与占用水泡开的大枣共入大汤碗中,放水适量,并放各种各样调味料少量。上笼后隔水蒸1—2个钟头即成,可佐餐常吃。该养生药膳即可提高精力,缓解疲劳,对四肢乏力、食欲不佳,或疲惫引发免疫力低下者,具备滋阴降火,健脾补血脾之效。

         泡浴方式:

        茯苓(生鲜)、香薄荷(生鲜)各适量(使用量可视水流量而定)。放入浴盆中,先添加开水少量浸泡2味药,十多分钟后再将温度调至适合并侵泡、洗浴,每天晚上睡前1次。该法可祛除疲惫,缓解压力,对因疲劳过度引发的入眠梦多、头昏脑胀、身体困乏等不适感病症有帮助。

      中医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小妙招

        中医养生小妙招,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医养生的方法是特别多的,中医养生在我们的历史中特别的久远。中医养生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养生之道,下面,一起看看中医养生小妙招有什么,供大家参考。

        中医养生小妙招1

         1、梳掉病痛

        人的头部有许多穴位,经常梳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梳头百遍,病少一半"。古人对梳头养生比较重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梳头有助安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另外,许多古今医学书籍对梳头养生也都有相关记载,《延寿书》记载了梳头可以养护双眼的功效,里面说:"发多梳,则明目去风,常以一百二十为数。"而《诸病源候论》则提到了梳头可以预防头发早白的功效,里面这样说:"千过梳发,头不白。"由此可见,梳头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价值。

         2、轻松散步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在吃完饭以后适当散散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腹部肌肉的收缩,这样能起到不错的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有消化不良现象的人,饭后散步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饭后散一散步,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调动起来,使得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流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3、睡前泡脚

        对于有着失眠情况的小伙伴而言,每天晚上泡泡脚,能够缓缓一天的奔波劳累。还能够使得一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这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睡眠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容易入睡。因为我们的脚上有着很多的穴位和经脉,所以脚又被称之为第二个心脏,不仅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以调理身体。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容易脚发冷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每晚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以后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脚也一直是暖暖的。

         4、轻揉腹部

        晋代的医家葛洪就曾经强调过:"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这一理论。清代的医家陈飞霞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腹部和长寿的联系:"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尤其是脾胃的慢性病,都可以在我们的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这其实也就是说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线索。

         5、运目转睛

        我国古代养生学就有"目宜常运"(常转眼珠)的说法。古人认为"运目"能使眼球得以濡润,从而起到消除"内障""外翳"以及预防视疲劳和推迟老花眼等作用。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到,运动眼球可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运目可健脑、增强记忆力运目也有"益智"效果。转眼珠可以安神,促使大脑清晰,精力充沛。

        中医养生小妙招2

         推拿按摩方式:

        先调整身体姿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摆正,背脊伸直,抬头挺胸收腹,精神集中。坐或站好后将手掌心搓热,贴于太阳穴位置稍微用力,顺时针方向转揉10—20次,反方向再转揉10—20次。也可将手掌心贴在头顶,以大拇指指肚各自按在两侧太阳穴位置上,幅度以稍用力让人微感痛疼为宜,技巧及频次跟上面一样。

         拔火罐方式:

        用真空拔罐器在肩后背的肩井、大椎穴、大杼、天宗、进气阀等穴吸附。每一次留罐10—2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3—5天为1个疗程。家里没有器材者,可以到中医医院医治,依据本身状况拔罐论治。该法可改进全身肌肉、经络的血气运作,对因过分劳累,气虚血瘀引发的肩膀、后背、头颈肌肉痛、承受不住、身体困乏者。具备活血化瘀,解痉止疼之作用。

         养生药膳方式:

        取活野生甲鱼(尺寸适度),干红枣(干片为宜),米酒、葱、姜、蒜等调味料适量。先将宰杀并处理干净的野生甲鱼肉剁成4大块,再与占用水泡开的大枣共入大汤碗中,放水适量,并放各种各样调味料少量。上笼后隔水蒸1—2个钟头即成,可佐餐常吃。该养生药膳即可提高精力,缓解疲劳,对四肢乏力、食欲不佳,或疲惫引发免疫力低下者,具备滋阴降火,健脾补血脾之效。

         泡浴方式:

        茯苓(生鲜)、香薄荷(生鲜)各适量(使用量可视水流量而定)。放入浴盆中,先添加开水少量浸泡2味药,十多分钟后再将温度调至适合并侵泡、洗浴,每天晚上睡前1次。该法可祛除疲惫,缓解压力,对因疲劳过度引发的入眠梦多、头昏脑胀、身体困乏等不适感病症有帮助。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健身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排出身体里的毒素,有氧运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合理养生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以下分享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1

      1、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嵴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此外,捶背还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2、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经常浴面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浴面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3、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睛。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4、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5、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男人多对肠胃进行按摩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6、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除外,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7、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2

      一、醋腌对健康有益。

      1.将花生用醋腌制,每天2次,每次10~15粒,降低血压。

      2.醋腌香菇,降低胆固醇。

      3.醋浸泡大蒜,每天2、3瓣预防感冒。

      4.醋浸海带丝,使骨头变硬。

      5.醋腌玉米,每天早晚各嚼20~30粒吃降压。

      6.醋泡黄豆,每次喝15~20粒,每天3次,空腹嚼喝,降低胆固醇。

      二、山楂病的治疗方法

      1.鼻窦炎:山楂、辛夷、苍耳、甘草、泡沫饮。

      2.消化不良:焦山楂、麦芽、黑糖水免费。

      3.降低血压血脂:山楂、白菊、决明子、代替茶饮用。

      4.冠状动脉硬化症:山楂片、桃籽红花、郁金、沸水打泡。

      三、水果和蔬菜的外敷药

      1.用萝卜烧水洗脚的话,对脚上的汗很有效。

      2.韭菜煎水洗患处可以慢慢恢复外痔。

      3.可以磨新鲜丝瓜叶涂患部治疗疮疮、痱子和白薯。

      4.新鲜南瓜叶涂抹患处可以治疗牛皮癣。

      5.涂柠檬汁,被蚊子叮后有消肿止痒的效果。

      6.把梨贴在烫伤的地方会疼。生茄子切成块涂患处。可以治疗百足的咬伤和蜂蜇。

      7.将黄瓜皮捣碎擦拭皮肤,使皮肤细腻白嫩。

      四、骨质疏松的菜

      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有几年补钙的人吗?还是骨质疏松症?这个酸性体质很奇怪。还有失眠、多梦、疲劳、腰痛、发冷、便秘、腹泻、肥胖、痛风等。平时可以吃以下几道菜。羊骨羊腰汤、虾皮拌豆腐、桃粉牛奶、沙锅牛尾、海带和菠菜汤。

      五、家用足浴还是小的好

      1.盐泡:在温水中加入盐,盐具有消炎杀菌、通便效果。

      2.生姜泡沫:温水中加入扁平生姜生姜,生姜散寒,有除湿作用。

      3.酒沫:在温水中加入米酒,或者使用其他酒,促进血液循环。

      4.柠檬泡沫:在温水中加入2片柠檬,心情变好,预防感冒。

      5.醋泡:在温水中加入白醋,中和体内的酸,滋润皮肤。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健身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排出身体里的毒素,有氧运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合理养生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以下分享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1

      1、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嵴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此外,捶背还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2、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经常浴面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浴面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3、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睛。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4、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5、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男人多对肠胃进行按摩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6、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除外,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7、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健康中医养生小技巧2

      一、醋腌对健康有益。

      1.将花生用醋腌制,每天2次,每次10~15粒,降低血压。

      2.醋腌香菇,降低胆固醇。

      3.醋浸泡大蒜,每天2、3瓣预防感冒。

      4.醋浸海带丝,使骨头变硬。

      5.醋腌玉米,每天早晚各嚼20~30粒吃降压。

      6.醋泡黄豆,每次喝15~20粒,每天3次,空腹嚼喝,降低胆固醇。

      二、山楂病的治疗方法

      1.鼻窦炎:山楂、辛夷、苍耳、甘草、泡沫饮。

      2.消化不良:焦山楂、麦芽、黑糖水免费。

      3.降低血压血脂:山楂、白菊、决明子、代替茶饮用。

      4.冠状动脉硬化症:山楂片、桃籽红花、郁金、沸水打泡。

      三、水果和蔬菜的外敷药

      1.用萝卜烧水洗脚的话,对脚上的汗很有效。

      2.韭菜煎水洗患处可以慢慢恢复外痔。

      3.可以磨新鲜丝瓜叶涂患部治疗疮疮、痱子和白薯。

      4.新鲜南瓜叶涂抹患处可以治疗牛皮癣。

      5.涂柠檬汁,被蚊子叮后有消肿止痒的效果。

      6.把梨贴在烫伤的地方会疼。生茄子切成块涂患处。可以治疗百足的咬伤和蜂蜇。

      7.将黄瓜皮捣碎擦拭皮肤,使皮肤细腻白嫩。

      四、骨质疏松的菜

      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有几年补钙的人吗?还是骨质疏松症?这个酸性体质很奇怪。还有失眠、多梦、疲劳、腰痛、发冷、便秘、腹泻、肥胖、痛风等。平时可以吃以下几道菜。羊骨羊腰汤、虾皮拌豆腐、桃粉牛奶、沙锅牛尾、海带和菠菜汤。

      五、家用足浴还是小的好

      1.盐泡:在温水中加入盐,盐具有消炎杀菌、通便效果。

      2.生姜泡沫:温水中加入扁平生姜生姜,生姜散寒,有除湿作用。

      3.酒沫:在温水中加入米酒,或者使用其他酒,促进血液循环。

      4.柠檬泡沫:在温水中加入2片柠檬,心情变好,预防感冒。

      5.醋泡:在温水中加入白醋,中和体内的酸,滋润皮肤。

      中医养生小妙招

      王亚伟,市中医院中医学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擅长运用中医思想和经方理论,治疗失眠、鼻炎、咳嗽,甲状腺疾病、肝胆脾胃病,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病,小儿厌食及发育不良,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

      常捶背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穴位,捶背可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

      具体方法:手指伸开并拢,掌心微微拱起,沿脊柱两侧轻拍轻叩,均匀捶打背部,每日1次 2次。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人捶背须谨慎。

      常梳发 常梳发可刺激头部经络,防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并缓解脑供血不足,消除疲劳、清醒头脑。

      具体方法:五指分开,屈指伸入发间,从前额沿头顶至后脑循环往复按搓头部10次 100次,或用木梳每日梳头3遍 5遍,每遍60次 100次。

      常运睛 运睛即转动眼球,有明目、改善视力的作用。

      具体方法:闭眼,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次 10次,再自右向左转动6次 10次,闭目片刻后突然睁开眼睛。注意转动眼球时速度要均匀且缓慢。

      常摩腹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按摩腹部可助消化。

      具体做法:仰卧,伸直两腿,脚尖朝上,两手搓热相叠,掌心置于腹部,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画圈按摩。

      常摇肢体 经常活动四肢,不仅能锻炼四肢的肌肉、筋骨,还能加快内脏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具体做法:两手握拳,一侧上肢带动肩膀在身侧画圈转动20次后,转动另外一侧上肢。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快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重复此动作5次后,再换右脚。

      常干浴 用手掌搓摩周身皮肤,能舒筋活血。

      具体做法:手掌搓热,从头顶百会穴开始,从上而下依次搓摩面部、肩臂、*、腹部、后背、左右腿。

      常擦足心 涌泉穴是前足心的穴位,按摩此穴位不仅能固肾暖足,还可防治眩晕、耳鸣、足部酸痛等病症。

      具体方法:泡脚后,首先用右手握住右脚趾,用左手摩擦右脚的涌泉穴及周围,直到足心发热。其次,转动足趾,最后,松开右脚趾,脚趾向上、向后尽量翘起后再收缩10次。随后,换右脚重复此动作。市中医院提供

      中医养生小妙招

      王亚伟,市中医院中医学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擅长运用中医思想和经方理论,治疗失眠、鼻炎、咳嗽,甲状腺疾病、肝胆脾胃病,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病,小儿厌食及发育不良,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

      常捶背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穴位,捶背可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

      具体方法:手指伸开并拢,掌心微微拱起,沿脊柱两侧轻拍轻叩,均匀捶打背部,每日1次 2次。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人捶背须谨慎。

      常梳发 常梳发可刺激头部经络,防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并缓解脑供血不足,消除疲劳、清醒头脑。

      具体方法:五指分开,屈指伸入发间,从前额沿头顶至后脑循环往复按搓头部10次 100次,或用木梳每日梳头3遍 5遍,每遍60次 100次。

      常运睛 运睛即转动眼球,有明目、改善视力的作用。

      具体方法:闭眼,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次 10次,再自右向左转动6次 10次,闭目片刻后突然睁开眼睛。注意转动眼球时速度要均匀且缓慢。

      常摩腹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按摩腹部可助消化。

      具体做法:仰卧,伸直两腿,脚尖朝上,两手搓热相叠,掌心置于腹部,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画圈按摩。

      常摇肢体 经常活动四肢,不仅能锻炼四肢的肌肉、筋骨,还能加快内脏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具体做法:两手握拳,一侧上肢带动肩膀在身侧画圈转动20次后,转动另外一侧上肢。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快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重复此动作5次后,再换右脚。

      常干浴 用手掌搓摩周身皮肤,能舒筋活血。

      具体做法:手掌搓热,从头顶百会穴开始,从上而下依次搓摩面部、肩臂、*、腹部、后背、左右腿。

      常擦足心 涌泉穴是前足心的穴位,按摩此穴位不仅能固肾暖足,还可防治眩晕、耳鸣、足部酸痛等病症。

      具体方法:泡脚后,首先用右手握住右脚趾,用左手摩擦右脚的涌泉穴及周围,直到足心发热。其次,转动足趾,最后,松开右脚趾,脚趾向上、向后尽量翘起后再收缩10次。随后,换右脚重复此动作。市中医院提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小妙招自我调理

      中医养胃的5个小技巧:1. 饮食调整:喝热粥有养胃作用,例如燕麦粥、小米粥等。体质偏凉者加入黄芪、当归,偏热者加入蒲公英、百合。应忌喝热汤,而喝温汤不易对胃粘膜产生损伤。2. 运动养胃:适当运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如散步、慢跑等。3.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穴、内关穴、公孙穴等能养胃健脾。4. 调整心情:心情对胃也有影响,应调整好情绪,避免过度思虑和肝脾郁结导致胃功能失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