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黄帝内经中医的养生秘诀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0 22:06:54
文档

黄帝内经中医的养生秘诀

1.调畅情志。2.修身养生。3.起居有常。4.阴阳协调。5.不妄作劳。6.形劳而不倦。7.志闲而少欲。8.饮食有节。9.不要生气。10.心安而不惧。11.运动有度。12.不要让自己太累。13.静神养生。14.和于术数。15.闭目动行。16.黄豆补脾。17.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18.辨证论治。
推荐度:
导读1.调畅情志。2.修身养生。3.起居有常。4.阴阳协调。5.不妄作劳。6.形劳而不倦。7.志闲而少欲。8.饮食有节。9.不要生气。10.心安而不惧。11.运动有度。12.不要让自己太累。13.静神养生。14.和于术数。15.闭目动行。16.黄豆补脾。17.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18.辨证论治。

1.调畅情志。二、调畅情志,人要七情平和,清心寡欲,不经常情绪波动,不过度纵容情绪;

2.修身养生。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3.起居有常。2、起居有常 “起居”指作息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居有常”指生活作息要有一定的规律,即起居调摄。《内经》强调应当根据人体的生命节律安排作息时间。

4.阴阳协调。阴阳协调 人这一辈子离不开生、老、病、死。 生是什么?生就是阴阳平衡;老是什么?老是阴阳衰减;病是阴阳失调;死就是阴阳离决。 可以说,阴阳是养生的核心与精要。

5.不妄作劳。3、不妄作劳 “不妄作劳”即不要违背常规去劳作,使“形劳而不倦”,也就是说劳作要保持一定的限度,既不过劳,也不过逸,做到劳而不倦,即有劳有逸,劳逸结合,劳逸适度之意。

6.形劳而不倦。一、形劳而不倦 《黄帝内经》有言:“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古代养生家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

7.志闲而少欲。四、志闲而少欲 《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意思是,人的精神恬淡,无欲无求,真气就会存留体内。

8.饮食有节。1、饮食有节 饮食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保持机体健康的一大要素。首先应“谨和五味,食宜清淡”。“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

9.不要生气。2、养生的一大秘诀是不要生气。人在大怒的时候,阳气向上涌,血随气升而淤积于上半身,与身体其它部分阻隔不通,就会致病。

10.心安而不惧。二、心安而不惧 《黄帝内经》里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 心态平和,不患得患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人体内的生理活动,就能始终按照自然规律去运行。

11.运动有度。运动有度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提到: “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

12.不要让自己太累。5、养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要让自己太累。当人体过度劳累时,阳气会亢盛过度,逐渐消耗。如果这样多次反复,则阳愈盛而阴愈亏。阴阳失去平衡,人就要生病了。

13.静神养生。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4.和于术数。和于术数 “和”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和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

15.闭目动行。十、闭目动行 找一处清净之地双目微闭,全身放松,以尽可能慢的动作打一套太极拳,充分体会缓慢柔韧,圆滑连贯的要领,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6.黄豆补脾。黄豆补脾:黄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可健脾宽中、益气补虚。

17.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7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保持着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能够让不违背道德、不违背侠义的欲望和理想实现。

18.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任何疾病都有它的特殊性,具体的要辨证施治。中医认为任何事物好与坏同时存在,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四季养生口诀
  1、四时养生小口诀

  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

  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

  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

  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
  书中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面板,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百话注解:

  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面板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白话翻译出来的部分,相信大家也知道了《皇帝内经》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张的养生观念,身体以养为主,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意思就是主张疾病的预防。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说的预防大于治疗的意思。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大雪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

2.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篇

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4.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5.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6.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吃什么

7.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四季养生口诀
  1、四时养生小口诀

  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

  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

  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

  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
  书中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面板,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百话注解:

  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面板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白话翻译出来的部分,相信大家也知道了《皇帝内经》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张的养生观念,身体以养为主,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意思就是主张疾病的预防。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说的预防大于治疗的意思。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大雪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

2.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篇

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4.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5.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6.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吃什么

7.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养生口诀是什么?

黄帝内经养生口诀: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冬不蒙头。

白天多动,夜里少梦,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晚上开窗,一觉都香,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早睡早起,怡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

夜里磨牙,肚里虫爬,一天吃一猪,不如床上打呼噜。

三天吃一羊,不如洗脚再上床。

人要想健康,延年益寿,需遵守古人的二十字养生方针,即“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

意思说,应自然的法规,运用各种恰当的养生方法, 饮食要有规律,不挑食起居要有规律,不过度劳累,也不要过度安逸,这样人才能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现代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些,所以生病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年纪大时,很少有不得病的。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此,强调一点,起居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有规律。

黄帝内经养生口诀是什么?

黄帝内经养生口诀: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冬不蒙头。

白天多动,夜里少梦,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晚上开窗,一觉都香,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早睡早起,怡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

夜里磨牙,肚里虫爬,一天吃一猪,不如床上打呼噜。

三天吃一羊,不如洗脚再上床。

人要想健康,延年益寿,需遵守古人的二十字养生方针,即“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

意思说,应自然的法规,运用各种恰当的养生方法, 饮食要有规律,不挑食起居要有规律,不过度劳累,也不要过度安逸,这样人才能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现代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些,所以生病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年纪大时,很少有不得病的。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此,强调一点,起居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有规律。

《黄帝内经》告诉你:治未病,如何调

《黄帝内经》云:“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注重 养生 是到达 健康 彼岸的舟楫和桥梁。 养生 治未病重在四调:调精神;调呼吸;调起居;调饮食。

一、调精神

治未病重在“四调”

其一

虚静益神

调神摄生,静养为首:这是调摄精神,益寿延年的重要方法。经常保持思想清静,心态平和,不为名利和物质所累。

《黄帝内经》记载:“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静养作用。精神内守,有助于肾精封藏,精气充盛,可以内养五脏,外御邪侵,则身体强健,病无从由生。

《黄帝内经》说:“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其二

省思养神

“思则气结”思虑过多会导致气机郁滞,气血循环流通不畅,日久气郁化火,耗伤精血,从而导致肾中精血亏损。省思作用:省思少虑,养心敛思,能保全肾中精气,使机体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神清气爽, 健康 长寿。

其三

畅怀怡神

畅怀是指舒畅情怀,即舒调七情六欲,使其畅达,以利心神和调,五脏安定。七情过极危害 健康 ,《内经》认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从而影响到肾中阴精之藏守。

舒畅情志的方法有诗歌词赋、琴棋书画、花木鸟鱼、艺术欣赏、古物收藏、 旅游 垂钓等。精神有所寄托,去除烦恼,陶冶性情,抒情畅志,保持 健康 的心理状态,促进 养生 长寿。

二、调呼吸

治未病重在“四调”

调呼吸(调息)是道门 养生 的入手功夫。

其一

调息的作用

通过气息的调整可以达到护肾 养生 的目的。“呼出心于肺,吸入肝于肾。”天地之精气通过口鼻吸受,入藏于肝肾,对肾中精气有培补充益之作用。体内浊气则通过心、肺的作用而排出体外,从而实现吸清呼浊、吐故纳新之清浊气体交换。

其二

调息的方法

用二吸一呼的深呼吸方法以达到 养生 护肾的目的。调息如与调神联用,效果更佳,即《黄帝内经》所谓:“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现代医学研究:深呼吸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肌的功能,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重要脏器的氧供等作用。

三、调起居

治未病重在“四调”

起居失宜是中医学内伤性致病因素之一。《黄帝内经》强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形与神俱”之身心 健康 的重要保证。

其一

起居有常

道医认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是早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双休日、五一、十一长假之后是医院就诊高峰。此间的起居失宜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二

顺应四时

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们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使人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界的变化节律同步。人的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做到衣着适当,饮食合理,起居合宜,动静相随,才能保持 健康 ,增强体质,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达到 健康 长寿之目的。《黄帝内经》有“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 养生 原则和方法,就是要求人们 养生 必须遵循四时变化规律。

其三

劳逸适度

道医认为过劳过逸皆可致人于病。过劳包括体劳、神劳和房劳过度等方面。致病特点一是耗气,二是伤形。

耗气:劳力太过,导致内脏精气耗损,功能减退,可见少气懒言、气喘汗出、神疲困倦、形体消瘦等症。

伤形:长期用力太过,劳伤筋骨,组织损伤,久而积劳成疾。

四、调饮食

治未病重在“四调”

道医主张人的饮食应该适时适量,不可过饥过饱;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洁净;强调“药补不如食补”的补法原则,主张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能够收到药补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药物性能的偏胜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

《黄帝内经》告诉你:治未病,如何调

《黄帝内经》云:“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注重 养生 是到达 健康 彼岸的舟楫和桥梁。 养生 治未病重在四调:调精神;调呼吸;调起居;调饮食。

一、调精神

治未病重在“四调”

其一

虚静益神

调神摄生,静养为首:这是调摄精神,益寿延年的重要方法。经常保持思想清静,心态平和,不为名利和物质所累。

《黄帝内经》记载:“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静养作用。精神内守,有助于肾精封藏,精气充盛,可以内养五脏,外御邪侵,则身体强健,病无从由生。

《黄帝内经》说:“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其二

省思养神

“思则气结”思虑过多会导致气机郁滞,气血循环流通不畅,日久气郁化火,耗伤精血,从而导致肾中精血亏损。省思作用:省思少虑,养心敛思,能保全肾中精气,使机体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神清气爽, 健康 长寿。

其三

畅怀怡神

畅怀是指舒畅情怀,即舒调七情六欲,使其畅达,以利心神和调,五脏安定。七情过极危害 健康 ,《内经》认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从而影响到肾中阴精之藏守。

舒畅情志的方法有诗歌词赋、琴棋书画、花木鸟鱼、艺术欣赏、古物收藏、 旅游 垂钓等。精神有所寄托,去除烦恼,陶冶性情,抒情畅志,保持 健康 的心理状态,促进 养生 长寿。

二、调呼吸

治未病重在“四调”

调呼吸(调息)是道门 养生 的入手功夫。

其一

调息的作用

通过气息的调整可以达到护肾 养生 的目的。“呼出心于肺,吸入肝于肾。”天地之精气通过口鼻吸受,入藏于肝肾,对肾中精气有培补充益之作用。体内浊气则通过心、肺的作用而排出体外,从而实现吸清呼浊、吐故纳新之清浊气体交换。

其二

调息的方法

用二吸一呼的深呼吸方法以达到 养生 护肾的目的。调息如与调神联用,效果更佳,即《黄帝内经》所谓:“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现代医学研究:深呼吸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肌的功能,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重要脏器的氧供等作用。

三、调起居

治未病重在“四调”

起居失宜是中医学内伤性致病因素之一。《黄帝内经》强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形与神俱”之身心 健康 的重要保证。

其一

起居有常

道医认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是早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双休日、五一、十一长假之后是医院就诊高峰。此间的起居失宜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二

顺应四时

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们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使人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界的变化节律同步。人的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做到衣着适当,饮食合理,起居合宜,动静相随,才能保持 健康 ,增强体质,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达到 健康 长寿之目的。《黄帝内经》有“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 养生 原则和方法,就是要求人们 养生 必须遵循四时变化规律。

其三

劳逸适度

道医认为过劳过逸皆可致人于病。过劳包括体劳、神劳和房劳过度等方面。致病特点一是耗气,二是伤形。

耗气:劳力太过,导致内脏精气耗损,功能减退,可见少气懒言、气喘汗出、神疲困倦、形体消瘦等症。

伤形:长期用力太过,劳伤筋骨,组织损伤,久而积劳成疾。

四、调饮食

治未病重在“四调”

道医主张人的饮食应该适时适量,不可过饥过饱;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洁净;强调“药补不如食补”的补法原则,主张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能够收到药补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药物性能的偏胜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

《黄帝内经》养生知识有哪些?

1、起居有常睡觉、起床要有规律,昼醒夜眠,不要睡眠颠倒,不要熬夜,不要赖床,要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因为熬夜伤津耗气,赖床伤阳气。

2、饮食有节《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饮食的基本原则。意思是说,饮食要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要有规律,吃饭要定时,营养要全面均衡,不要挑食偏食。

3、顺应季节四季气候各异,春多风,夏多暑热,秋多燥,冬多寒。四季养生要遵从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肝喜调达恶抑郁,养肝当顺其条达之性,常令心情舒畅;心属火藏神,夏易亢,养心当静,静养神以潜心火。

4、“和”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和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按摩、刮痧、拔罐、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气功等,其目的都是通过运行气血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5、情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恬淡虚无”是指思想安定,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则气血各安其乡,气血平和则人健康无病,所以人们要调节情绪,保持平和恬静的心态其实就是最好的健身方式。

《黄帝内经》养生知识有哪些?

1、起居有常睡觉、起床要有规律,昼醒夜眠,不要睡眠颠倒,不要熬夜,不要赖床,要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因为熬夜伤津耗气,赖床伤阳气。

2、饮食有节《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饮食的基本原则。意思是说,饮食要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要有规律,吃饭要定时,营养要全面均衡,不要挑食偏食。

3、顺应季节四季气候各异,春多风,夏多暑热,秋多燥,冬多寒。四季养生要遵从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肝喜调达恶抑郁,养肝当顺其条达之性,常令心情舒畅;心属火藏神,夏易亢,养心当静,静养神以潜心火。

4、“和”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和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按摩、刮痧、拔罐、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气功等,其目的都是通过运行气血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5、情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恬淡虚无”是指思想安定,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则气血各安其乡,气血平和则人健康无病,所以人们要调节情绪,保持平和恬静的心态其实就是最好的健身方式。

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也是现代人应该了解的养生圣经。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处暑节气养生法

宜:早睡早起;

忌:秋燥,辛辣食物。

人体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溼度为40-60%,而秋天一般为30%。

早卧早起,也鸡俱兴,科学睡眠防秋困。早点休息可以多藏精。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处暑至,秋燥来,少辛增酸防秋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多吃一些酸味水果,缓解身体的旱情,像西瓜之类大寒的瓜果,就不要吃了。少辛是为了减少肺气的耗散。味辛的东西如辣椒、花椒、生姜等。处暑时节,除稍晚一些的山楂,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但葡萄为寒性水果,*每天不宜超过200克,孩子不超过50克。吃葡萄后立即喝水,会腹泻。其他一些时令果蔬,如黄瓜、西红柿、冬瓜、梨、荸荠、甘蔗、大枣、银耳、百合、蜂蜜、和汤、粥等,可以多吃。“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说的就是秋季养生之道。

口干舌燥,叩齿生津以去燥。“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眼明耳灵。”李时珍倡导,常含枣核令口行津液,咽之佳。如果秋气肃杀犯肺引起咳嗽,可用干银耳加鸡蛋,加糖服用,宜于干咳无痰;鸭梨粥,有清心、降火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

处暑,孕育健康宝宝的有利时机。

  黄帝内经时辰养生法

子时,足少阳胆经当值

子时,夜里11点~1点,足少阳胆经当值。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宵夜会让人长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会阻碍胆汁分泌。少白头多是胆经气血不足,疏通胆经才是解决之道。

疏通胆经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建议取穴:风市穴和临泣穴。

疏通时间最好是晚上9点前。

要持之以恒,早睡早起。

丑时,足厥阴肝经当值

丑时,凌晨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当值。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援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经起于大脚趾,沿着大脚趾和二脚趾的交叉的地方向上到踝关节,到大腿内侧。

晚上坐在床上,两个脚并拢,大腿内侧会绷起来两根筋,就是肝经的走形。环绕阴器,走到腹腔,走到 *** 下面。肝经主导男性生殖器官,疏通肝经可预防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养肝可以降血压,过量喝酒易伤肝。

疏通胆经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建议取穴:太冲穴和阴包穴。

疏通时间最好是晚上9点前。

寅时,手太阴肺经当值

寅时,凌晨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当值。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宣发肃降、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等功能。肺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肺经起始于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疏通肺经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建议取穴:孔最穴和鱼际穴。

疏通时间最好是上午9点到11点。

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也是现代人应该了解的养生圣经。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处暑节气养生法

宜:早睡早起;

忌:秋燥,辛辣食物。

人体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溼度为40-60%,而秋天一般为30%。

早卧早起,也鸡俱兴,科学睡眠防秋困。早点休息可以多藏精。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处暑至,秋燥来,少辛增酸防秋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多吃一些酸味水果,缓解身体的旱情,像西瓜之类大寒的瓜果,就不要吃了。少辛是为了减少肺气的耗散。味辛的东西如辣椒、花椒、生姜等。处暑时节,除稍晚一些的山楂,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但葡萄为寒性水果,*每天不宜超过200克,孩子不超过50克。吃葡萄后立即喝水,会腹泻。其他一些时令果蔬,如黄瓜、西红柿、冬瓜、梨、荸荠、甘蔗、大枣、银耳、百合、蜂蜜、和汤、粥等,可以多吃。“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说的就是秋季养生之道。

口干舌燥,叩齿生津以去燥。“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眼明耳灵。”李时珍倡导,常含枣核令口行津液,咽之佳。如果秋气肃杀犯肺引起咳嗽,可用干银耳加鸡蛋,加糖服用,宜于干咳无痰;鸭梨粥,有清心、降火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

处暑,孕育健康宝宝的有利时机。

  黄帝内经时辰养生法

子时,足少阳胆经当值

子时,夜里11点~1点,足少阳胆经当值。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宵夜会让人长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会阻碍胆汁分泌。少白头多是胆经气血不足,疏通胆经才是解决之道。

疏通胆经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建议取穴:风市穴和临泣穴。

疏通时间最好是晚上9点前。

要持之以恒,早睡早起。

丑时,足厥阴肝经当值

丑时,凌晨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当值。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援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经起于大脚趾,沿着大脚趾和二脚趾的交叉的地方向上到踝关节,到大腿内侧。

晚上坐在床上,两个脚并拢,大腿内侧会绷起来两根筋,就是肝经的走形。环绕阴器,走到腹腔,走到 *** 下面。肝经主导男性生殖器官,疏通肝经可预防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养肝可以降血压,过量喝酒易伤肝。

疏通胆经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建议取穴:太冲穴和阴包穴。

疏通时间最好是晚上9点前。

寅时,手太阴肺经当值

寅时,凌晨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当值。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宣发肃降、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等功能。肺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肺经起始于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疏通肺经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建议取穴:孔最穴和鱼际穴。

疏通时间最好是上午9点到11点。

勤动脑体不动心的出处

出处《黄帝内经》。有个长寿的老中医们曾经跟我说过,告诉我一个调节情志养生的秘诀叫“勤动脑体不动心”。《黄帝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四肢为诸阳之末”。“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就得动,不动就会老化。因为脑袋是用的首领,四肢是用的工具。这些东西,因为它是用的范畴,所以你不用它,它就会坏。所以四肢要经常的用。但是五脏藏精而不泄,心不能动,心要一动五内俱焚。因此要勤动脑体不动心。

勤动脑体不动心的出处

出处《黄帝内经》。有个长寿的老中医们曾经跟我说过,告诉我一个调节情志养生的秘诀叫“勤动脑体不动心”。《黄帝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四肢为诸阳之末”。“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就得动,不动就会老化。因为脑袋是用的首领,四肢是用的工具。这些东西,因为它是用的范畴,所以你不用它,它就会坏。所以四肢要经常的用。但是五脏藏精而不泄,心不能动,心要一动五内俱焚。因此要勤动脑体不动心。

勤动脑体不动心的出处

出处《黄帝内经》。有个长寿的老中医们曾经跟我说过,告诉我一个调节情志养生的秘诀叫“勤动脑体不动心”。《黄帝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四肢为诸阳之末”。“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就得动,不动就会老化。因为脑袋是用的首领,四肢是用的工具。这些东西,因为它是用的范畴,所以你不用它,它就会坏。所以四肢要经常的用。但是五脏藏精而不泄,心不能动,心要一动五内俱焚。因此要勤动脑体不动心。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认为,人之寿夭可资形色之异而分辨,建立了一整套基于脏腑经络气血的寿夭机制假说,提出寿夭与地域、劳倦、精神、感邪等因素有关,为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养生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执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95]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著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著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黄帝内经养生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内的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就会产生疾病***,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体为正常,经常醉酒*,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 *** 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 *** ,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也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黄帝内经养生4:清净内守,调和情绪

主张以调养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 、益寿延年。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对抗衰老、延年益寿。人的思 、虑 、智 、志 、急、魂等,均由精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黄帝内经养生5: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从本质上说,只有三样东西:精、气、神;养生,从根本上说,只有也只需养精、养气、养神。把握住“精气神”的养生,是最本质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养生。养精是养生的基础,养气是养生的路径,养神是养生的关键;只有精气神一起养,用“气”来连通“精”和“神”,我们的身体才能“阴平阳秘”,我们的健康才能持久。

  黄帝内经养生6:清积除弊,血脉畅通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犯于血脉则血脉阻塞,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究其积聚的成因,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所谓外因,中医认为是“风、寒、暑、溼、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这就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先积而后著风。我们不妨结合积聚的成因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积聚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有十人九积之叹!***,鲁难未已,积聚不除,人何以堪。《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的普遍现象,响亮地提出了“清积”这个典型的调治原则,用清泻祛积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7:形劳而不倦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要运动的适度,即“形劳而不倦”。一方面其认为人体是需要运动的,即“形劳”。因为人身的气血要流通运动,就像江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不息,如果停滞了,水就会发臭、*,或者由于淤积而冲开河堤氾滥成灾。因此人不能贪图安逸,运动不足。另一方面,运动不能过度,即是其言“劳而不倦”;若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养生8:谨和五味、食饮有节

《黄帝内经》的“谨和五味”、“食饮有节”等饮食调养。此学派主张饮食调养,补益精气,纠正服腑阴阳之偏,以达到调治疾病 、延年益寿的目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是这个学派的一代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痛,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

  黄帝内经养生9:综合调摄

《黄帝内经》认为,影响人体健康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除上述天时气候、地理环境、水质空气等外界因素外,人体自身的精神情态、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劳逸房事等内在因素也相当重要。

因此,要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摄。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充分说明,人体养生必须是全方位的,只孤立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成的。既要强调顺从天地自然外界因素,又要强调调和情志、安定居处、节制房事、调节饮食等来保养身体。在具体方法上,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及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养生术,综合调理,全面摄养,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10: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因为“肝开窍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过度卧床,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肺的机能不强健,而肺主一身之气,所以人体的“气“由此受伤;久坐伤肉: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执行缓慢,可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动则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养;久立伤骨:久立伤腰肾,肾藏精,而精生髓、髓为骨之液,可养骨,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久行伤筋: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疲倦,而膝为筋之府,所以说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认为,人之寿夭可资形色之异而分辨,建立了一整套基于脏腑经络气血的寿夭机制假说,提出寿夭与地域、劳倦、精神、感邪等因素有关,为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养生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执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95]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著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著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黄帝内经养生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内的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就会产生疾病***,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体为正常,经常醉酒*,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 *** 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 *** ,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也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黄帝内经养生4:清净内守,调和情绪

主张以调养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 、益寿延年。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对抗衰老、延年益寿。人的思 、虑 、智 、志 、急、魂等,均由精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黄帝内经养生5: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从本质上说,只有三样东西:精、气、神;养生,从根本上说,只有也只需养精、养气、养神。把握住“精气神”的养生,是最本质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养生。养精是养生的基础,养气是养生的路径,养神是养生的关键;只有精气神一起养,用“气”来连通“精”和“神”,我们的身体才能“阴平阳秘”,我们的健康才能持久。

  黄帝内经养生6:清积除弊,血脉畅通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犯于血脉则血脉阻塞,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究其积聚的成因,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所谓外因,中医认为是“风、寒、暑、溼、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这就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先积而后著风。我们不妨结合积聚的成因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积聚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有十人九积之叹!***,鲁难未已,积聚不除,人何以堪。《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的普遍现象,响亮地提出了“清积”这个典型的调治原则,用清泻祛积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7:形劳而不倦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要运动的适度,即“形劳而不倦”。一方面其认为人体是需要运动的,即“形劳”。因为人身的气血要流通运动,就像江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不息,如果停滞了,水就会发臭、*,或者由于淤积而冲开河堤氾滥成灾。因此人不能贪图安逸,运动不足。另一方面,运动不能过度,即是其言“劳而不倦”;若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养生8:谨和五味、食饮有节

《黄帝内经》的“谨和五味”、“食饮有节”等饮食调养。此学派主张饮食调养,补益精气,纠正服腑阴阳之偏,以达到调治疾病 、延年益寿的目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是这个学派的一代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痛,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

  黄帝内经养生9:综合调摄

《黄帝内经》认为,影响人体健康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除上述天时气候、地理环境、水质空气等外界因素外,人体自身的精神情态、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劳逸房事等内在因素也相当重要。

因此,要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摄。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充分说明,人体养生必须是全方位的,只孤立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成的。既要强调顺从天地自然外界因素,又要强调调和情志、安定居处、节制房事、调节饮食等来保养身体。在具体方法上,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及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养生术,综合调理,全面摄养,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10: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因为“肝开窍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过度卧床,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肺的机能不强健,而肺主一身之气,所以人体的“气“由此受伤;久坐伤肉: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执行缓慢,可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动则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养;久立伤骨:久立伤腰肾,肾藏精,而精生髓、髓为骨之液,可养骨,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久行伤筋: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疲倦,而膝为筋之府,所以说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认为,人之寿夭可资形色之异而分辨,建立了一整套基于脏腑经络气血的寿夭机制假说,提出寿夭与地域、劳倦、精神、感邪等因素有关,为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养生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执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95]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著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著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黄帝内经养生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内的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就会产生疾病***,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体为正常,经常醉酒*,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 *** 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 *** ,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也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黄帝内经养生4:清净内守,调和情绪

主张以调养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 、益寿延年。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对抗衰老、延年益寿。人的思 、虑 、智 、志 、急、魂等,均由精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黄帝内经养生5: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从本质上说,只有三样东西:精、气、神;养生,从根本上说,只有也只需养精、养气、养神。把握住“精气神”的养生,是最本质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养生。养精是养生的基础,养气是养生的路径,养神是养生的关键;只有精气神一起养,用“气”来连通“精”和“神”,我们的身体才能“阴平阳秘”,我们的健康才能持久。

  黄帝内经养生6:清积除弊,血脉畅通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犯于血脉则血脉阻塞,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究其积聚的成因,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所谓外因,中医认为是“风、寒、暑、溼、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这就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先积而后著风。我们不妨结合积聚的成因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积聚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有十人九积之叹!***,鲁难未已,积聚不除,人何以堪。《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的普遍现象,响亮地提出了“清积”这个典型的调治原则,用清泻祛积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7:形劳而不倦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要运动的适度,即“形劳而不倦”。一方面其认为人体是需要运动的,即“形劳”。因为人身的气血要流通运动,就像江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不息,如果停滞了,水就会发臭、*,或者由于淤积而冲开河堤氾滥成灾。因此人不能贪图安逸,运动不足。另一方面,运动不能过度,即是其言“劳而不倦”;若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养生8:谨和五味、食饮有节

《黄帝内经》的“谨和五味”、“食饮有节”等饮食调养。此学派主张饮食调养,补益精气,纠正服腑阴阳之偏,以达到调治疾病 、延年益寿的目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是这个学派的一代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痛,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

  黄帝内经养生9:综合调摄

《黄帝内经》认为,影响人体健康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除上述天时气候、地理环境、水质空气等外界因素外,人体自身的精神情态、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劳逸房事等内在因素也相当重要。

因此,要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摄。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充分说明,人体养生必须是全方位的,只孤立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成的。既要强调顺从天地自然外界因素,又要强调调和情志、安定居处、节制房事、调节饮食等来保养身体。在具体方法上,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及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养生术,综合调理,全面摄养,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10: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因为“肝开窍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过度卧床,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肺的机能不强健,而肺主一身之气,所以人体的“气“由此受伤;久坐伤肉: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执行缓慢,可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动则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养;久立伤骨:久立伤腰肾,肾藏精,而精生髓、髓为骨之液,可养骨,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久行伤筋: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疲倦,而膝为筋之府,所以说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属阴。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顺应四时适环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也要保养阴气。

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适时调理。如在作息上要“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就连蔬菜瓜果的食用也要顺应季节*化。

春天,养生的方法:

1、多到户外,长养生机

踏青去。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大地一片生机。经过了一个严冬的蛰藏,人们就应该多到公园,多到郊外,到高山、海边、河畔、旷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风筝、去呼吸新鲜空气。

我们一起做运动。可以选择骑车、快走、跑步、爬山、打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机,长养人体的生气,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帮助人们走出严冬,融入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中去。

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

人体由冬寒进入春温,由“冬藏”转入“春生”,这样气血运行偏于外,可能导致心脑相对缺血,所以使人发困。

多平卧,免春困。因为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卧则血归于肝”),肝的气血充足、

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中医认为肝管理人体气血的分配,所以养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劳,春天就不会发困。

春茶提神。春茶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

此外,人参炖鸡或黄芪炖肉,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春困低谷。

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

拒绝抑郁,远离沉闷。冬天天气严寒、气候阴冷,人的心情容易沉闷、压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就应该拒绝抑郁,远离沉闷,使心情愉快起来。

朝气蓬勃。多和人说笑,多去赏花以悦目,心情就会愉快,才会有朝气,有朝气才有生气,五脏才有活力。

春天重在养阳。切莫错过春天养阳这一大好时机。

生命的火种——阳气。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上没有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属阴。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顺应四时适环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也要保养阴气。

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适时调理。如在作息上要“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就连蔬菜瓜果的食用也要顺应季节*化。

春天,养生的方法:

1、多到户外,长养生机

踏青去。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大地一片生机。经过了一个严冬的蛰藏,人们就应该多到公园,多到郊外,到高山、海边、河畔、旷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风筝、去呼吸新鲜空气。

我们一起做运动。可以选择骑车、快走、跑步、爬山、打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机,长养人体的生气,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帮助人们走出严冬,融入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中去。

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

人体由冬寒进入春温,由“冬藏”转入“春生”,这样气血运行偏于外,可能导致心脑相对缺血,所以使人发困。

多平卧,免春困。因为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卧则血归于肝”),肝的气血充足、

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中医认为肝管理人体气血的分配,所以养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劳,春天就不会发困。

春茶提神。春茶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

此外,人参炖鸡或黄芪炖肉,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春困低谷。

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

拒绝抑郁,远离沉闷。冬天天气严寒、气候阴冷,人的心情容易沉闷、压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就应该拒绝抑郁,远离沉闷,使心情愉快起来。

朝气蓬勃。多和人说笑,多去赏花以悦目,心情就会愉快,才会有朝气,有朝气才有生气,五脏才有活力。

春天重在养阳。切莫错过春天养阳这一大好时机。

生命的火种——阳气。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上没有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黄帝内经中医的养生秘诀

1.调畅情志。2.修身养生。3.起居有常。4.阴阳协调。5.不妄作劳。6.形劳而不倦。7.志闲而少欲。8.饮食有节。9.不要生气。10.心安而不惧。11.运动有度。12.不要让自己太累。13.静神养生。14.和于术数。15.闭目动行。16.黄豆补脾。17.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18.辨证论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