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华中医养生之秘诀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16 22:55:40
文档

中华中医养生之秘诀

简介:《中华养生秘诀》是2005年9月1日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养生书籍,作者是张湖德。本书内容涉及到中医学、性学、康复学、营养学、养生学、美容等等多种学科。
推荐度:
导读简介:《中华养生秘诀》是2005年9月1日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养生书籍,作者是张湖德。本书内容涉及到中医学、性学、康复学、营养学、养生学、美容等等多种学科。

简介:《中华养生秘诀》是2005年9月1日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养生书籍,作者是张湖德。本书内容涉及到中医学、性学、康复学、营养学、养生学、美容等等多种学科。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经典中医养生秘方

经典中医养生秘方

  经典中医养生秘方,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中医文化更是历史悠久,现代人都追求健康的身体机能,我们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改善身体的问题。下面我分享经典中医养生秘方。

  经典中医养生秘方1

   小秘方之一:

  每天早晨洗脸时,记得顺便将冷水轻轻吸入鼻腔进行清洗。

   大收获: 一举两得——既刺激了鼻腔又打扫了卫生。鼻腔经过这样的每日一练,渐渐习惯了低温,再有冷空气入侵,也就见怪不怪,不会动不动就感冒了。

   小秘方之二:

  在洗漱室抬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挂上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每天刷牙前先想像一下自己就在那画里面。

   大收获: 也许你正站在白云缭绕的山顶向下俯视,也许你正坐在一家时髦的露天咖啡馆里喝咖啡。让自己冥想几分钟,体内压力荷尔蒙的水平顿时会下降很多。

   小秘方之三:

  在头脑中酝酿一句能对你产生积极和强烈共鸣的名言警句,每天出发上班前,在头脑中将这句话回放5分钟。

   大收获: 这会使你的心绪更积极向上,以更好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小秘方之四:

  如果你坐公共汽车上班,当别人看报纸时,不要错过做骨盆肌运动的机会。将收缩的动作专注在尿道上,持续重复着一缩一放的频率。你放心,你的举动绝不会有人察觉。

   大收获: 每天坚持做5分钟这样的运动,盆骨肌肉会呈现较为紧绷的状态,还能防止老年性尿失禁。

   小秘方之五:

  到了办公室,深呼吸一下后,用手指尖顺着头发的方向用力在头部循环梳理一下头发。

   大收获: 梳理头皮可清除你头部的紧张感,让头脑有清醒感,更好地投入工作。

   小秘方之六:

  塞车时,别光顾着抱怨交通的糟糕状况,来进行呼吸放松吧。集中丹田(小腹)位置,做4:7:8呼吸法——先呼气,再以鼻吸气,默数4下,闭气7下,再用口呼气,带出"咻"声,默数8下。

   大收获: 只要你坚持经常偷闲片刻做这样的呼吸运动,就会发现你浮躁的心灵平静了,如果你失眠,肯定失眠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

   小秘方之七:

  不要挤在狭窄憋气的电梯里,爬楼梯吧!

   大收获: 每爬1分钟楼梯,你就会消耗6卡路里热量,即使你只住在4层楼上,一星期也至少能消耗120卡路里热量,1年就是5520卡路里,相当于你一年能少长1公斤脂肪呢。

   小秘方之八:

  工作一阵后,记得用力耸双肩,尽量贴近双耳,夹紧两臂,然后放松,这一动作可重复10次。

   大收获: 通过使颈,背发力,刺激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放松颈背的效果,以免你落下腰酸背痛的毛病。

   小秘方之九:

  午间工休如果不能打盹,就抹点薄荷膏或嚼嚼口香糖。

   大收获: 薄荷膏的味道能让你恢复精神气爽,只要闻上几秒钟,鼻子就会将嗅觉感受到的刺激传递到大脑,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嚼口香糖也有同样的作用,嗅觉和味觉都会感受到刺激,将此传递到大脑,同样会给你带来兴奋作用。

   小秘方之十:

  如果办公室外阳光明媚,偷闲走出办公室沐浴15分钟的阳光。

   大收获: 紫外线不仅是非常好的消毒工具,还可以增强你对钙的吸收,你所需要的维生素D也会轻而易举地得到。

   小秘方之十一:

  边看电视边干刷皮肤。使用一把干的鬃毛刷或一个丝瓜络,在腿上、手上进行轻轻磨擦,可刷至表皮呈粉红色。

   大收获: 通过按摩皮肤,使表层老皮脱落,加快血液循环,刺激你的神经,活跃你的思维。

   小秘方之十二:

  将一点柠檬和一点盐混和轻拍在脸上五到十分钟后,然后洗掉。

   大收获: 在外奔波了一天,沾了不少细菌,而柠檬具有收缩作用和抗菌作用,是极好的清洁剂,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3,有助于预防细菌生长,并对痤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养生注意这几点

   1.发脾气

  生一次气或者吵一次架基本上就会让你一个月的努力泡汤,吃中药或是针灸都是很辛苦的事情,为了任何事情动怒基本上都是不值得的。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想发脾气时,深呼吸30次,通常就过去了。

   2.食物温度

  水果最好不要在饭后吃,请找到两餐间的时间在温水中泡过再吃,所有从冰箱里面直接拿出来的东西都禁止直接食用。

   3.戒烟戒酒

  烟是会消耗人的清气的,而酒呢,就把你制造成就湿热,腹泻,啤酒就是湿寒体质的人类。长期饮酒的人吃很多药都是几乎无效的,最好不要喝酒。至于红酒,黄酒养生也是在很多的条件下才有用的,如果你不是在吃用黄酒做药引的中药的话,就不要拿这个当借口。

   4.中药煎煮

  中药的煎煮,通常都是所有药材泡半小时之后大火煮开转小火煮第一遍,倒出药液,加水煮第二遍,倒出药液和第一次煮的.混合,然后分成两次服用。

  生发类的药不宜煮久,趁热服用(比如感冒药)。补虚类的药通常要煮的时间长一点。开完药之后记得问医生有没有特别的煎煮注意事项。比如服药的时间。

  有些医生的药是有气血流注时间要求的。脾胃药在上午9~11点,补肾药在下午5~7点服用效果会好。另外,通常病在中焦(胃)以上的饭后服,病在中焦以下的饭后服。

   5.晚上少吃

  晚饭最好不要吃肉,红薯粥最好,再来一碗青菜。晚饭以不饿为原则。饱就不要考虑了。另外7点以前吃。如果有肚子胀气的人,一周之后你就可以看见效果,人的脾胃真的很辛苦,就靠你晚上帮它减轻负担了。

  大家都是辛苦一天,指着晚上好好吃一顿,但是逐渐把应酬挪到中午对你的长远健康是一项最有效的投资。道家说“若要不死,肠中无屎”,你把那么多食物渣滓一直闷烧到早上,你的身体是很痛苦的。

  经典中医养生秘方2

   1、牙齿变白

  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上一点小苏达,刷三次后牙齿洁白如玉,牙锈自然脱落。

   2、怎么戒烟

  槟榔一只,钻个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点烟代油用水泡两天取出凉干,想吸烟时,闻一下就不吸了,谁闻都可以戒烟。

   3、怎么醒酒

  醋、白糖、茶叶水各100克,醉酒以后,立即喝下,可达迅速醒酒,多喝醒多更快。

   4、怎么戒酒

  取生杏仁二两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两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怎样去除口臭

  每天放几片茶叶在口中嚼三遍,这样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后除去口臭。

   6、嗓子哑了怎么办

  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凉水250克搅拌均匀后,慢慢饮用,一天即可,严重患者晚上增加两次。

   7、牛皮廯

  半斤米醋浸泡一两去皮的松树籽,泡二天后,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调勺涂抹。

   8、牙痛绝招

  用桃仁放在火上烧热以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几次永不牙痛。

   9、鼻子流血怎么办

  当鼻子大量流血时,患者放平躺下,将鼻眼相反的手高举,穴位自动封死,血立即可止。

  中医体质养生之按摩小腹部

  每晚临睡前,将手放在丹田部位,先顺时针按揉36次,再逆时针按揉36次。有理气、助消化、健胃之功效。

   中医养生方法

   养生之捶背

  捶背时,双手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捶击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可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被捶者可坐可卧。一般捶背频率以每分钟60至100下为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养生之勤于梳头法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养生之按压劳宫穴

  经常按压手心的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脚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

   养生之日咽唾液三百口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养生之按压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用手指甲按压足三里穴,以感到麻胀为度,经常按压有益健康。

经典中医养生秘方

经典中医养生秘方

  经典中医养生秘方,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中医文化更是历史悠久,现代人都追求健康的身体机能,我们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改善身体的问题。下面我分享经典中医养生秘方。

  经典中医养生秘方1

   小秘方之一:

  每天早晨洗脸时,记得顺便将冷水轻轻吸入鼻腔进行清洗。

   大收获: 一举两得——既刺激了鼻腔又打扫了卫生。鼻腔经过这样的每日一练,渐渐习惯了低温,再有冷空气入侵,也就见怪不怪,不会动不动就感冒了。

   小秘方之二:

  在洗漱室抬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挂上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每天刷牙前先想像一下自己就在那画里面。

   大收获: 也许你正站在白云缭绕的山顶向下俯视,也许你正坐在一家时髦的露天咖啡馆里喝咖啡。让自己冥想几分钟,体内压力荷尔蒙的水平顿时会下降很多。

   小秘方之三:

  在头脑中酝酿一句能对你产生积极和强烈共鸣的名言警句,每天出发上班前,在头脑中将这句话回放5分钟。

   大收获: 这会使你的心绪更积极向上,以更好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小秘方之四:

  如果你坐公共汽车上班,当别人看报纸时,不要错过做骨盆肌运动的机会。将收缩的动作专注在尿道上,持续重复着一缩一放的频率。你放心,你的举动绝不会有人察觉。

   大收获: 每天坚持做5分钟这样的运动,盆骨肌肉会呈现较为紧绷的状态,还能防止老年性尿失禁。

   小秘方之五:

  到了办公室,深呼吸一下后,用手指尖顺着头发的方向用力在头部循环梳理一下头发。

   大收获: 梳理头皮可清除你头部的紧张感,让头脑有清醒感,更好地投入工作。

   小秘方之六:

  塞车时,别光顾着抱怨交通的糟糕状况,来进行呼吸放松吧。集中丹田(小腹)位置,做4:7:8呼吸法——先呼气,再以鼻吸气,默数4下,闭气7下,再用口呼气,带出"咻"声,默数8下。

   大收获: 只要你坚持经常偷闲片刻做这样的呼吸运动,就会发现你浮躁的心灵平静了,如果你失眠,肯定失眠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

   小秘方之七:

  不要挤在狭窄憋气的电梯里,爬楼梯吧!

   大收获: 每爬1分钟楼梯,你就会消耗6卡路里热量,即使你只住在4层楼上,一星期也至少能消耗120卡路里热量,1年就是5520卡路里,相当于你一年能少长1公斤脂肪呢。

   小秘方之八:

  工作一阵后,记得用力耸双肩,尽量贴近双耳,夹紧两臂,然后放松,这一动作可重复10次。

   大收获: 通过使颈,背发力,刺激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放松颈背的效果,以免你落下腰酸背痛的毛病。

   小秘方之九:

  午间工休如果不能打盹,就抹点薄荷膏或嚼嚼口香糖。

   大收获: 薄荷膏的味道能让你恢复精神气爽,只要闻上几秒钟,鼻子就会将嗅觉感受到的刺激传递到大脑,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嚼口香糖也有同样的作用,嗅觉和味觉都会感受到刺激,将此传递到大脑,同样会给你带来兴奋作用。

   小秘方之十:

  如果办公室外阳光明媚,偷闲走出办公室沐浴15分钟的阳光。

   大收获: 紫外线不仅是非常好的消毒工具,还可以增强你对钙的吸收,你所需要的维生素D也会轻而易举地得到。

   小秘方之十一:

  边看电视边干刷皮肤。使用一把干的鬃毛刷或一个丝瓜络,在腿上、手上进行轻轻磨擦,可刷至表皮呈粉红色。

   大收获: 通过按摩皮肤,使表层老皮脱落,加快血液循环,刺激你的神经,活跃你的思维。

   小秘方之十二:

  将一点柠檬和一点盐混和轻拍在脸上五到十分钟后,然后洗掉。

   大收获: 在外奔波了一天,沾了不少细菌,而柠檬具有收缩作用和抗菌作用,是极好的清洁剂,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3,有助于预防细菌生长,并对痤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养生注意这几点

   1.发脾气

  生一次气或者吵一次架基本上就会让你一个月的努力泡汤,吃中药或是针灸都是很辛苦的事情,为了任何事情动怒基本上都是不值得的。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想发脾气时,深呼吸30次,通常就过去了。

   2.食物温度

  水果最好不要在饭后吃,请找到两餐间的时间在温水中泡过再吃,所有从冰箱里面直接拿出来的东西都禁止直接食用。

   3.戒烟戒酒

  烟是会消耗人的清气的,而酒呢,就把你制造成就湿热,腹泻,啤酒就是湿寒体质的人类。长期饮酒的人吃很多药都是几乎无效的,最好不要喝酒。至于红酒,黄酒养生也是在很多的条件下才有用的,如果你不是在吃用黄酒做药引的中药的话,就不要拿这个当借口。

   4.中药煎煮

  中药的煎煮,通常都是所有药材泡半小时之后大火煮开转小火煮第一遍,倒出药液,加水煮第二遍,倒出药液和第一次煮的.混合,然后分成两次服用。

  生发类的药不宜煮久,趁热服用(比如感冒药)。补虚类的药通常要煮的时间长一点。开完药之后记得问医生有没有特别的煎煮注意事项。比如服药的时间。

  有些医生的药是有气血流注时间要求的。脾胃药在上午9~11点,补肾药在下午5~7点服用效果会好。另外,通常病在中焦(胃)以上的饭后服,病在中焦以下的饭后服。

   5.晚上少吃

  晚饭最好不要吃肉,红薯粥最好,再来一碗青菜。晚饭以不饿为原则。饱就不要考虑了。另外7点以前吃。如果有肚子胀气的人,一周之后你就可以看见效果,人的脾胃真的很辛苦,就靠你晚上帮它减轻负担了。

  大家都是辛苦一天,指着晚上好好吃一顿,但是逐渐把应酬挪到中午对你的长远健康是一项最有效的投资。道家说“若要不死,肠中无屎”,你把那么多食物渣滓一直闷烧到早上,你的身体是很痛苦的。

  经典中医养生秘方2

   1、牙齿变白

  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上一点小苏达,刷三次后牙齿洁白如玉,牙锈自然脱落。

   2、怎么戒烟

  槟榔一只,钻个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点烟代油用水泡两天取出凉干,想吸烟时,闻一下就不吸了,谁闻都可以戒烟。

   3、怎么醒酒

  醋、白糖、茶叶水各100克,醉酒以后,立即喝下,可达迅速醒酒,多喝醒多更快。

   4、怎么戒酒

  取生杏仁二两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两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怎样去除口臭

  每天放几片茶叶在口中嚼三遍,这样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后除去口臭。

   6、嗓子哑了怎么办

  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凉水250克搅拌均匀后,慢慢饮用,一天即可,严重患者晚上增加两次。

   7、牛皮廯

  半斤米醋浸泡一两去皮的松树籽,泡二天后,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调勺涂抹。

   8、牙痛绝招

  用桃仁放在火上烧热以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几次永不牙痛。

   9、鼻子流血怎么办

  当鼻子大量流血时,患者放平躺下,将鼻眼相反的手高举,穴位自动封死,血立即可止。

  中医体质养生之按摩小腹部

  每晚临睡前,将手放在丹田部位,先顺时针按揉36次,再逆时针按揉36次。有理气、助消化、健胃之功效。

   中医养生方法

   养生之捶背

  捶背时,双手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捶击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可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被捶者可坐可卧。一般捶背频率以每分钟60至100下为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养生之勤于梳头法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养生之按压劳宫穴

  经常按压手心的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脚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

   养生之日咽唾液三百口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养生之按压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用手指甲按压足三里穴,以感到麻胀为度,经常按压有益健康。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老中医养生秘诀

老中医养生秘诀

老中医养生秘诀,进入一定的年纪之后,会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于是越来越看重养生。现在养生大军也并不全是中老年人,许多年轻人也在倡导这个理念,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分享给大家老中医养生秘诀。

  老中医养生秘诀1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多吃五谷杂粮有利每天肠胃运转,排便排毒,长喝可延年益寿。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7、不要大量喝水,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出现了所谓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什么的。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冻水、冻饮料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欢吃饭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饭的时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觉,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

  老中医养生秘诀2

1、动作“慢”一点

慢养生一直是中医提倡的一种方法,尤其对于现代人而言更应当要慢一点。

首先,动作慢一点。不管是起床还是运动,都不要太过急躁,动作过急、过猛会导致身体供血不及时,持续头晕、心悸等现象。

其次,吃饭速度慢一点。急急匆匆的吃饭不仅会导致肥胖的发生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导致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不充分,危害身体健康。

2、经常做运“动”

中医里有一句话“五劳伤身”,其中“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这四个劳伤就和不运动有关,不动则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气血瘀滞,长期如此自然会出现疾病。

首先,对于年轻人而言可以参与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锻炼,如跑步、骑车、游泳等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燃烧脂肪,有利于保持好身材。

其次,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可以选择一些动作比较缓的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散步等。这样有助气血的运行避免疾病的出现。另一方面,人类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新陈代谢会减缓,毒素更容易堆积,所以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延缓衰老,清理身体。另外,想要延缓衰老,还可以通过保健品达到养生目的,多利亚奇亚籽原产于南美洲,含有20%的植物性Omega-3 ALA、37%的膳食纤维、丰富的全蛋白质、抗氧化物及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全面平衡营养素。>>>养生商城正在促销中,史上最低价,只限年前促销,错过再没机会,赶紧点击了解详情!

另外,运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运动,还要注意大脑的运动。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随着身体的衰老,脑细胞也在死亡和减少,多做大脑运动可以延缓大脑的死亡,调动大脑的潜能。

3、滋“润”身体

润养生可以从滋润皮肤和滋润内脏两方面来看,水在人体中大约占用70%的重量,而每个年龄段的人,其体内含水量会不同,越是衰老,体内的水分流失会越多。或者说水分的流失是衰老的开始。

首先,要多喝水。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体液,但是承载血液流动的是水,一天中有多达200升的水从血管中过滤出,如果人体失水15%以上,那么会逐渐失去生命体征。

其次,要多滋润五脏。五脏六腑的燥热会带来很多疾病,如肺燥则会出现干咳现象,肝火旺盛则会导致头发油腻、口臭、痘痘等问题。所以保证五脏六腑的滋润,也是保证身体的健康。

滋润五脏六腑除了多喝水,还可以食用一些养生食物,如山药可以润肺、肾和脾胃,绿色蔬菜入肝等。

4、注意保“暖”

保暖是中医里养生的`重点,保暖不等于穿得多,一味的多穿衣服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医里也有冻养生的说法。暖是注重身体四末的保暖,即手脚四肢的保暖。

首先,人体的四肢距离心脏最远,最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良的现象,四肢的保暖可以缓解这种现象。

其次,在人体的脚上有很多对应人体五脏六腑的穴位,保暖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

另外,还要注意一些身体其他部位的保暖,如冬季保护好脖子和后背、肚脐等。

5、精神放“松”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导致人的精神和身体都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这样一方面增加精神压力,出现内分泌失调,容易患病。另一方面,身体会出现肌肉僵硬、乏力、酸痛等现象。另外,匆忙的现代人和古人相比,呼吸的时间都在缩短,所以放松身心更为重要。

首先,精神上的放松,可以听音乐、看书,还可以关掉手机,走出门,到野外进行精神上的放松。

其次,身体上的放松,长期身体紧绷会导致气血瘀滞,气血不通则会出现疼痛。身体上的放松可以采取运动、按摩和泡澡的方法。另外,做深呼吸运动也是不错的放松方法。

老中医养生秘诀

老中医养生秘诀

老中医养生秘诀,进入一定的年纪之后,会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于是越来越看重养生。现在养生大军也并不全是中老年人,许多年轻人也在倡导这个理念,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分享给大家老中医养生秘诀。

  老中医养生秘诀1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多吃五谷杂粮有利每天肠胃运转,排便排毒,长喝可延年益寿。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7、不要大量喝水,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出现了所谓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什么的。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冻水、冻饮料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欢吃饭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饭的时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觉,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

  老中医养生秘诀2

1、动作“慢”一点

慢养生一直是中医提倡的一种方法,尤其对于现代人而言更应当要慢一点。

首先,动作慢一点。不管是起床还是运动,都不要太过急躁,动作过急、过猛会导致身体供血不及时,持续头晕、心悸等现象。

其次,吃饭速度慢一点。急急匆匆的吃饭不仅会导致肥胖的发生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导致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不充分,危害身体健康。

2、经常做运“动”

中医里有一句话“五劳伤身”,其中“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这四个劳伤就和不运动有关,不动则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气血瘀滞,长期如此自然会出现疾病。

首先,对于年轻人而言可以参与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锻炼,如跑步、骑车、游泳等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燃烧脂肪,有利于保持好身材。

其次,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可以选择一些动作比较缓的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散步等。这样有助气血的运行避免疾病的出现。另一方面,人类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新陈代谢会减缓,毒素更容易堆积,所以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延缓衰老,清理身体。另外,想要延缓衰老,还可以通过保健品达到养生目的,多利亚奇亚籽原产于南美洲,含有20%的植物性Omega-3 ALA、37%的膳食纤维、丰富的全蛋白质、抗氧化物及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全面平衡营养素。>>>养生商城正在促销中,史上最低价,只限年前促销,错过再没机会,赶紧点击了解详情!

另外,运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运动,还要注意大脑的运动。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随着身体的衰老,脑细胞也在死亡和减少,多做大脑运动可以延缓大脑的死亡,调动大脑的潜能。

3、滋“润”身体

润养生可以从滋润皮肤和滋润内脏两方面来看,水在人体中大约占用70%的重量,而每个年龄段的人,其体内含水量会不同,越是衰老,体内的水分流失会越多。或者说水分的流失是衰老的开始。

首先,要多喝水。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体液,但是承载血液流动的是水,一天中有多达200升的水从血管中过滤出,如果人体失水15%以上,那么会逐渐失去生命体征。

其次,要多滋润五脏。五脏六腑的燥热会带来很多疾病,如肺燥则会出现干咳现象,肝火旺盛则会导致头发油腻、口臭、痘痘等问题。所以保证五脏六腑的滋润,也是保证身体的健康。

滋润五脏六腑除了多喝水,还可以食用一些养生食物,如山药可以润肺、肾和脾胃,绿色蔬菜入肝等。

4、注意保“暖”

保暖是中医里养生的`重点,保暖不等于穿得多,一味的多穿衣服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医里也有冻养生的说法。暖是注重身体四末的保暖,即手脚四肢的保暖。

首先,人体的四肢距离心脏最远,最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良的现象,四肢的保暖可以缓解这种现象。

其次,在人体的脚上有很多对应人体五脏六腑的穴位,保暖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

另外,还要注意一些身体其他部位的保暖,如冬季保护好脖子和后背、肚脐等。

5、精神放“松”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导致人的精神和身体都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这样一方面增加精神压力,出现内分泌失调,容易患病。另一方面,身体会出现肌肉僵硬、乏力、酸痛等现象。另外,匆忙的现代人和古人相比,呼吸的时间都在缩短,所以放松身心更为重要。

首先,精神上的放松,可以听音乐、看书,还可以关掉手机,走出门,到野外进行精神上的放松。

其次,身体上的放松,长期身体紧绷会导致气血瘀滞,气血不通则会出现疼痛。身体上的放松可以采取运动、按摩和泡澡的方法。另外,做深呼吸运动也是不错的放松方法。

养生秘诀的要点

养生秘诀的要点

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都在谈论养生,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打着“养生”旗号的保健品和机构。其实,养生既不神秘,也不复杂。中医养生只需记住8个字:“童心、蚁性、龟柔、猴行”,既简单易行,又诠释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即“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养生人人可为,不需要花大钱,其关键在于心态和坚持。怎么做呢?一起看。

一、中医大师的八字养生秘诀

童心:即拥有一颗儿童之心。“人之初性本善”,古人就认识到了儿童的心灵是最纯洁最美丽的,童心代表着天真无邪、充满快乐、思想单纯,并且没有*的恶习,整天生活得无忧无虑。他们观察周围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妙和奇幻的,对未来总是充满了期待。保持童心,能使人脱离杂念,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童心其实每个人都有,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童心就容易被现实的社会慢慢耗尽,保持童心就是让大脑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并得以休息。

蚁性:就是指人不要孤僻,并且吃饭要细嚼慢咽。蚂蚁是自然界中同类交流频繁的一种动物,虽然不能发声,但并不妨碍它们用触角相互传递信息。在蚂蚁看来,再大的工程,只要齐心协力都能完成,可见同类之间的交往有多么重要。另外,蚂蚁的食物非常不固定,往往就地取食、不分精粗,并且蚂蚁一般饮少食微、细嚼慢咽,而它们的生命力却十分顽强。独木难成林,人在社会中生存,过于孤僻会伤身;如果与人交往,就能排忧解困。此外,中医讲究“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语也强调了暴饮暴食的危害。因此,人们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可过度节食或大吃大喝。

龟柔:指的是与人和蔼相处,不因小事动怒。乌龟被养生学家视为吉祥物,因其寿命长而被奉为祥瑞的象征。虽然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绝不能做缩头乌龟,但在一般问题上,应该像乌龟那样,有与世无争的胸襟、不求奢华的淡泊、宽怀大度的节操,一静制百动,以不变应万变。人到老年,唯有健康和家庭最为重要,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完全不必较真,更不要去奢求,尽量少与他人争论,多让步,少争先,要像乌龟那样保持平静的心态。

猴行:说的是要坚持锻炼身体。猴子多动,所以身手也最为敏捷。多动是猴子的天性,人当学之。老年养生学猴行,是指要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机敏,不能老态龙钟、老气横秋。要勤于思考、勤于锻炼,随时活动筋骨。运动是健康之本,但要做到猴行,必须注意要有健康的心脏、良好的体力和无忧无虑、欢乐天真的童心。有了这些基本条件,放下年龄包袱,轻装上阵,就会拥有不老的身心。

二、中医养生防病六大观点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意志观

“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精全神。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三、养生粥大全之养生粥

养生粥大全之夏季养生粥

1、木耳大枣粥:香糯米150克,黑木耳30克,大枣20颗,葡萄干、冰糖适量。将木耳浸泡半天撕碎,然后用粳米、大枣煮粥,待煮沸后,加入木耳、冰糖,煮沸后成粥。此粥能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补血,补脑强心。

2、五彩虾仁粥:糯米150克,鲜虾仁100克,嫩豌豆、玉米粒、香菇、胡萝卜各50克,精盐、葱花少许。将糯米洗净,鲜虾仁、嫩豌豆、玉米粒洗净,香菇、胡萝卜切碎,先将糯米文火煮20分钟成粥状,再放入鲜虾仁、嫩豌豆、玉米粒、香菇、胡萝卜,煮沸5分钟后即成。此粥鲜香滑润,能滋养肝肾,润燥滑肠。

3、山药枸杞粥:粳米150克,山药200克,枸杞50克,白糖适量。将粳米洗净,山药去皮洗净切小块,文火熬煮30分钟成粥状。此粥绵软爽口,能消除疲劳、补血明目。

4、桂圆粟米粥:桂圆肉15克,粟米100-200克。将准备好的桂圆肉洗干净后和粟米一块放进锅中煮,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熬成粥。桂圆肉性味甘温,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5、五谷养生粥:荞麦、薏米、黑米、芡实、脱皮绿豆、糙米、红豆、麦仁各1大匙,红枣10粒,桂圆10粒,粳米100克。将准备好的荞麦、薏米、黑米、芡实、脱皮绿豆、糙米、红豆、麦仁等洗干净后放入水中浸泡大概两小时左右,再把桂圆去壳,红枣、粳米等洗干净后备用;将刚准备好的材料都一起放入高压锅中,放入1500ml的水盖盖压阀,等到大火喷气后再关火关火。待气全部泄光后,再开火煮至喷气,再关火。这样三次后就可以食用了;如果是喜欢吃甜食的人群,则可以在吃的时候稍微加点糖,但在加糖的时候要注意最好是放红糖,这样才更具有补血益气的效果。

温馨提示: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心静自然凉”,这所说的就是夏季养生中的精神调养。

四、跪着也可以养生

跪膝法可引血下行,治疗各种关节炎、腰膝痛、高血压。此外,它能帮助我们减肥和防治膝盖痛、膝盖积水、膝盖骨刺、腰疼、脱发等,还能让我们的身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跪膝可预防膝盖磨损

老百姓常说的膝盖,实际上是一个关节,如果我们老做下蹲折叠的动作,就跟轴承一样会产生磨损。随着年龄增长,气血没那么多了,供给膝盖的气血也少了,膝盖又总是磨损,所以特别需要气血这种润滑油,润滑油充足就没事,润滑油一少就会干磨,就会出现磨损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气血不通,不活络顺畅,阻塞了。

这时寒气再进来,在缺血的情况下再去练蹲起、爬山、走远路,膝关节只能更磨损了。这就是很多人在锻炼后膝关节越来越疼的原因。如果在膝关节已经磨损的'情况下去锻炼,会雪上加霜,越练越坏。

要保健膝关节,就是要补充并且活络这个部位的气血。治本的方法就是让它一开始就不磨损,就让新鲜血液润泽过来。而让血液过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跪膝法,跪着走!

在一个不太软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着行走,气血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膝关节处,膝关节就会因为有新鲜血液的供养,而使寒气散,积液消,肿痛可化。若有人膝关节有伤痛,那就最好先在较软的床上跪着不动,逐渐缓缓运动,很快就会适应,那时膝盖也就不痛了。

跪膝能滋养肝肾

跪膝是大补肝肾、引血下行的绝妙方法。气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脚底,那就先引到膝关节,膝关节处气血充足,离脚底也就不远了。只要这么一跪,您就会发现气血轻而易举地跑到膝盖上来了,而且在跪着走时会发觉腰也在扭动,肾也跟着补了。中医称“膝为筋之府”,膝就是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又是大补肝脏的方法。

“跪膝法”与敲打左侧心包经相结合效果更好。心包经是个血液输送通道,可以给全身供血,跪膝是把血引下去,所以敲打心包经有利于引血下行。有高血压的朋友,再点揉一下肺经的尺泽穴,您会立刻感到头脑清明。

跪膝治疗“老花眼”“近视眼”

“跪膝法”加按摩后溪穴,治疗老花眼,近视眼。有人练了2周“跪膝法”,还不是每天20分钟,有时候就跪10分钟,不久他去换眼镜的时候度数下降了50度。他都30多岁了,为什么还有这样的效果?因为练跪膝法养了肝,肝主筋,而膝盖是筋之会,肝开窍于目,所以通着眼睛。

跪膝法减肥

“跪膝法”走还能减肥。跪着走把气血引到腿上去,引到膝盖上去的。女士总抱怨赘肉都在大腿上,确实,这就是一堆废物,不是肌肉。这时候我们得把新的气血引过去,让它把垃圾吸收起来排出去,所以“跪膝法”走能减大腿肥。

怎样跪膝?

“跪膝法”有二种做法:

第一种:大腿与小腿成90度,膝盖与小腿接触到地面。首先在地板上铺一条毛巾,膝盖就跪在上面,这样膝盖才不会直接碰触到地板上而感到疼痛。从来没做过的人,可能膝盖会很痛,所以刚刚开始先从1分钟、2分钟......慢慢的增加,最多做个10来分钟就可以啦。 做完结束起身时,一定要动作缓慢、注意安全。

第二种:就像日本人的跪坐,动作要求是上身、*、大腿重量,全部坐在小腿与后跟的凹陷处,身体微微往后倾,也是从1分钟、2分钟.......慢慢的增加,最多做个5分钟就可以了。这种方法最大的功效是拉开、伸展整个膝盖部位的筋骨,让它柔软,增强其弹位。

锻炼“跪膝走法”时,还可配合将双手掌撑地,或用十指尖撑地走。经常接受手指尖端的撞击、刺激,对于人体脑部细胞的兴奋、刺激、强化、活络十分有效。

以上方法很简单,适应症也极为广泛,腹胀的人、头痛的人、脚寒的人,失眠的人,都可试用;另外心情烦躁、焦虑不安的人,练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心里平静,头脑清晰。

养生秘诀的要点

养生秘诀的要点

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都在谈论养生,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打着“养生”旗号的保健品和机构。其实,养生既不神秘,也不复杂。中医养生只需记住8个字:“童心、蚁性、龟柔、猴行”,既简单易行,又诠释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即“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养生人人可为,不需要花大钱,其关键在于心态和坚持。怎么做呢?一起看。

一、中医大师的八字养生秘诀

童心:即拥有一颗儿童之心。“人之初性本善”,古人就认识到了儿童的心灵是最纯洁最美丽的,童心代表着天真无邪、充满快乐、思想单纯,并且没有*的恶习,整天生活得无忧无虑。他们观察周围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妙和奇幻的,对未来总是充满了期待。保持童心,能使人脱离杂念,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童心其实每个人都有,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童心就容易被现实的社会慢慢耗尽,保持童心就是让大脑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并得以休息。

蚁性:就是指人不要孤僻,并且吃饭要细嚼慢咽。蚂蚁是自然界中同类交流频繁的一种动物,虽然不能发声,但并不妨碍它们用触角相互传递信息。在蚂蚁看来,再大的工程,只要齐心协力都能完成,可见同类之间的交往有多么重要。另外,蚂蚁的食物非常不固定,往往就地取食、不分精粗,并且蚂蚁一般饮少食微、细嚼慢咽,而它们的生命力却十分顽强。独木难成林,人在社会中生存,过于孤僻会伤身;如果与人交往,就能排忧解困。此外,中医讲究“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语也强调了暴饮暴食的危害。因此,人们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可过度节食或大吃大喝。

龟柔:指的是与人和蔼相处,不因小事动怒。乌龟被养生学家视为吉祥物,因其寿命长而被奉为祥瑞的象征。虽然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绝不能做缩头乌龟,但在一般问题上,应该像乌龟那样,有与世无争的胸襟、不求奢华的淡泊、宽怀大度的节操,一静制百动,以不变应万变。人到老年,唯有健康和家庭最为重要,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完全不必较真,更不要去奢求,尽量少与他人争论,多让步,少争先,要像乌龟那样保持平静的心态。

猴行:说的是要坚持锻炼身体。猴子多动,所以身手也最为敏捷。多动是猴子的天性,人当学之。老年养生学猴行,是指要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机敏,不能老态龙钟、老气横秋。要勤于思考、勤于锻炼,随时活动筋骨。运动是健康之本,但要做到猴行,必须注意要有健康的心脏、良好的体力和无忧无虑、欢乐天真的童心。有了这些基本条件,放下年龄包袱,轻装上阵,就会拥有不老的身心。

二、中医养生防病六大观点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意志观

“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精全神。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三、养生粥大全之养生粥

养生粥大全之夏季养生粥

1、木耳大枣粥:香糯米150克,黑木耳30克,大枣20颗,葡萄干、冰糖适量。将木耳浸泡半天撕碎,然后用粳米、大枣煮粥,待煮沸后,加入木耳、冰糖,煮沸后成粥。此粥能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补血,补脑强心。

2、五彩虾仁粥:糯米150克,鲜虾仁100克,嫩豌豆、玉米粒、香菇、胡萝卜各50克,精盐、葱花少许。将糯米洗净,鲜虾仁、嫩豌豆、玉米粒洗净,香菇、胡萝卜切碎,先将糯米文火煮20分钟成粥状,再放入鲜虾仁、嫩豌豆、玉米粒、香菇、胡萝卜,煮沸5分钟后即成。此粥鲜香滑润,能滋养肝肾,润燥滑肠。

3、山药枸杞粥:粳米150克,山药200克,枸杞50克,白糖适量。将粳米洗净,山药去皮洗净切小块,文火熬煮30分钟成粥状。此粥绵软爽口,能消除疲劳、补血明目。

4、桂圆粟米粥:桂圆肉15克,粟米100-200克。将准备好的桂圆肉洗干净后和粟米一块放进锅中煮,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熬成粥。桂圆肉性味甘温,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5、五谷养生粥:荞麦、薏米、黑米、芡实、脱皮绿豆、糙米、红豆、麦仁各1大匙,红枣10粒,桂圆10粒,粳米100克。将准备好的荞麦、薏米、黑米、芡实、脱皮绿豆、糙米、红豆、麦仁等洗干净后放入水中浸泡大概两小时左右,再把桂圆去壳,红枣、粳米等洗干净后备用;将刚准备好的材料都一起放入高压锅中,放入1500ml的水盖盖压阀,等到大火喷气后再关火关火。待气全部泄光后,再开火煮至喷气,再关火。这样三次后就可以食用了;如果是喜欢吃甜食的人群,则可以在吃的时候稍微加点糖,但在加糖的时候要注意最好是放红糖,这样才更具有补血益气的效果。

温馨提示: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心静自然凉”,这所说的就是夏季养生中的精神调养。

四、跪着也可以养生

跪膝法可引血下行,治疗各种关节炎、腰膝痛、高血压。此外,它能帮助我们减肥和防治膝盖痛、膝盖积水、膝盖骨刺、腰疼、脱发等,还能让我们的身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跪膝可预防膝盖磨损

老百姓常说的膝盖,实际上是一个关节,如果我们老做下蹲折叠的动作,就跟轴承一样会产生磨损。随着年龄增长,气血没那么多了,供给膝盖的气血也少了,膝盖又总是磨损,所以特别需要气血这种润滑油,润滑油充足就没事,润滑油一少就会干磨,就会出现磨损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气血不通,不活络顺畅,阻塞了。

这时寒气再进来,在缺血的情况下再去练蹲起、爬山、走远路,膝关节只能更磨损了。这就是很多人在锻炼后膝关节越来越疼的原因。如果在膝关节已经磨损的'情况下去锻炼,会雪上加霜,越练越坏。

要保健膝关节,就是要补充并且活络这个部位的气血。治本的方法就是让它一开始就不磨损,就让新鲜血液润泽过来。而让血液过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跪膝法,跪着走!

在一个不太软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着行走,气血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膝关节处,膝关节就会因为有新鲜血液的供养,而使寒气散,积液消,肿痛可化。若有人膝关节有伤痛,那就最好先在较软的床上跪着不动,逐渐缓缓运动,很快就会适应,那时膝盖也就不痛了。

跪膝能滋养肝肾

跪膝是大补肝肾、引血下行的绝妙方法。气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脚底,那就先引到膝关节,膝关节处气血充足,离脚底也就不远了。只要这么一跪,您就会发现气血轻而易举地跑到膝盖上来了,而且在跪着走时会发觉腰也在扭动,肾也跟着补了。中医称“膝为筋之府”,膝就是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又是大补肝脏的方法。

“跪膝法”与敲打左侧心包经相结合效果更好。心包经是个血液输送通道,可以给全身供血,跪膝是把血引下去,所以敲打心包经有利于引血下行。有高血压的朋友,再点揉一下肺经的尺泽穴,您会立刻感到头脑清明。

跪膝治疗“老花眼”“近视眼”

“跪膝法”加按摩后溪穴,治疗老花眼,近视眼。有人练了2周“跪膝法”,还不是每天20分钟,有时候就跪10分钟,不久他去换眼镜的时候度数下降了50度。他都30多岁了,为什么还有这样的效果?因为练跪膝法养了肝,肝主筋,而膝盖是筋之会,肝开窍于目,所以通着眼睛。

跪膝法减肥

“跪膝法”走还能减肥。跪着走把气血引到腿上去,引到膝盖上去的。女士总抱怨赘肉都在大腿上,确实,这就是一堆废物,不是肌肉。这时候我们得把新的气血引过去,让它把垃圾吸收起来排出去,所以“跪膝法”走能减大腿肥。

怎样跪膝?

“跪膝法”有二种做法:

第一种:大腿与小腿成90度,膝盖与小腿接触到地面。首先在地板上铺一条毛巾,膝盖就跪在上面,这样膝盖才不会直接碰触到地板上而感到疼痛。从来没做过的人,可能膝盖会很痛,所以刚刚开始先从1分钟、2分钟......慢慢的增加,最多做个10来分钟就可以啦。 做完结束起身时,一定要动作缓慢、注意安全。

第二种:就像日本人的跪坐,动作要求是上身、*、大腿重量,全部坐在小腿与后跟的凹陷处,身体微微往后倾,也是从1分钟、2分钟.......慢慢的增加,最多做个5分钟就可以了。这种方法最大的功效是拉开、伸展整个膝盖部位的筋骨,让它柔软,增强其弹位。

锻炼“跪膝走法”时,还可配合将双手掌撑地,或用十指尖撑地走。经常接受手指尖端的撞击、刺激,对于人体脑部细胞的兴奋、刺激、强化、活络十分有效。

以上方法很简单,适应症也极为广泛,腹胀的人、头痛的人、脚寒的人,失眠的人,都可试用;另外心情烦躁、焦虑不安的人,练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心里平静,头脑清晰。

...去养生?老中医教我们8个秘诀的养生方法让身体 健康10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 养生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 养生 方法呢?听老中医讲每天 养生 秘诀的方法!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很快,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注重速度,有的人吃饭时,为了加快速度,会狼吞虎咽,吃一顿饭的时间甚至可以缩短到几分钟以内,这种做法对胃肠道 健康 极为不利!

1.老中医建议吃早餐的时间最好是15 20分钟

中晚餐用30分钟左右是最 健康 的吃饭时间,如果吃得太快,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咀嚼,不能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进而会容易伤害到食管黏膜和胃部。在吃饭的时候要做到细嚼慢咽,但是如果吃饭太慢也会有不好的影响,因为体内的消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时间,在进食之后10多分钟以后才是消化酶活性的最佳时刻,有利于肠胃对其营养进行更好的吸收。胆汁需要排出对食物进行消化,胆汁排出的含量是有限的,吃饭过慢,如果不能及时对食物进行消化,就会使脂肪产生堆积,不利于身体 健康

细嚼慢咽也有利于更好的判断是否真正的吃饱,以免摄入过量引气肥胖的现象!

2.人们常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这可是有依据的,您可别不相信。尤其是人到35以后呀,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逐渐在走下坡路,合理的饮食锻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饭后走路来不仅对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有一定的好处,对于消化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饭后不能马上去运动,饭后一小时 两小时后再进行! 另外我们走路的速度也不要过快,控制在每公里10分钟比较好!让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3.每天蹲马步2分钟

不管你每天工作在椅子坐多久都要抽出点时间蹲上马步

蹲马步主要是为了调节“精、气、神”,在蹲马步的时候,要求凝神静气、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稳,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并使腹部、腿部肌肉绷紧,以达到全身性锻炼的目的。

4.醒后躺3分钟再起床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在中风和猝死的病例中,25%左右都是在清晨起床的一刹那发病。

因此,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身,应在床上静卧3分钟后再坐起来,坐3分钟后再站立起身。“闪电式”地从卧位变为坐位,甚至下床活动,很可能会因为血压迅速变化引起脑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5.练练瑜伽让背痛少60%

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的研究显示,对于有轻度或中度背痛的人,每次90分钟、每周两次的瑜伽可以让背痛减少60%,还能让抑郁指数降低56%。如果没有条件练瑜伽,平躺放松、让身体的每个部位尽量都贴着床面,也可以缓解背痛。

6.每天5分钟 眼保健操做到老

做一次眼保健操会花去你5分钟,但眼睛得到的休息,不少于一次“十一”长假。这并不是学生们的专利,从小到老,都坚持这个好习惯吧。尤其是眼保健操的最后一句,“张开双眼,请到室外活动,或眺望远处”,一定要照做。

7.每天做家务45分钟 以走1000步消耗的热量为基准,拖8分钟地板或洗15分钟盘子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因此,建议每天的日常活动量应该不少于“6000步”。

8.睡前泡脚一般情况下,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每天坚持泡脚,不仅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祛寒除湿,缓解疲劳,促进睡眠,同时还有去除脚臭,预防脚气的作用。但泡脚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时间太长,会使皮肤表面生褶皱,发白。当然,时间也不能太短,否则起不到 养生 的效果。泡脚的温度也不宜太高。

通常情况下,建议泡脚时水温在40度左右,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另外,泡脚要每天坚持,才会对身体有。

...去养生?老中医教我们8个秘诀的养生方法让身体 健康10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 养生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 养生 方法呢?听老中医讲每天 养生 秘诀的方法!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很快,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注重速度,有的人吃饭时,为了加快速度,会狼吞虎咽,吃一顿饭的时间甚至可以缩短到几分钟以内,这种做法对胃肠道 健康 极为不利!

1.老中医建议吃早餐的时间最好是15 20分钟

中晚餐用30分钟左右是最 健康 的吃饭时间,如果吃得太快,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咀嚼,不能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进而会容易伤害到食管黏膜和胃部。在吃饭的时候要做到细嚼慢咽,但是如果吃饭太慢也会有不好的影响,因为体内的消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时间,在进食之后10多分钟以后才是消化酶活性的最佳时刻,有利于肠胃对其营养进行更好的吸收。胆汁需要排出对食物进行消化,胆汁排出的含量是有限的,吃饭过慢,如果不能及时对食物进行消化,就会使脂肪产生堆积,不利于身体 健康

细嚼慢咽也有利于更好的判断是否真正的吃饱,以免摄入过量引气肥胖的现象!

2.人们常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这可是有依据的,您可别不相信。尤其是人到35以后呀,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逐渐在走下坡路,合理的饮食锻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饭后走路来不仅对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有一定的好处,对于消化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饭后不能马上去运动,饭后一小时 两小时后再进行! 另外我们走路的速度也不要过快,控制在每公里10分钟比较好!让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3.每天蹲马步2分钟

不管你每天工作在椅子坐多久都要抽出点时间蹲上马步

蹲马步主要是为了调节“精、气、神”,在蹲马步的时候,要求凝神静气、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稳,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并使腹部、腿部肌肉绷紧,以达到全身性锻炼的目的。

4.醒后躺3分钟再起床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在中风和猝死的病例中,25%左右都是在清晨起床的一刹那发病。

因此,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身,应在床上静卧3分钟后再坐起来,坐3分钟后再站立起身。“闪电式”地从卧位变为坐位,甚至下床活动,很可能会因为血压迅速变化引起脑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5.练练瑜伽让背痛少60%

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的研究显示,对于有轻度或中度背痛的人,每次90分钟、每周两次的瑜伽可以让背痛减少60%,还能让抑郁指数降低56%。如果没有条件练瑜伽,平躺放松、让身体的每个部位尽量都贴着床面,也可以缓解背痛。

6.每天5分钟 眼保健操做到老

做一次眼保健操会花去你5分钟,但眼睛得到的休息,不少于一次“十一”长假。这并不是学生们的专利,从小到老,都坚持这个好习惯吧。尤其是眼保健操的最后一句,“张开双眼,请到室外活动,或眺望远处”,一定要照做。

7.每天做家务45分钟 以走1000步消耗的热量为基准,拖8分钟地板或洗15分钟盘子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因此,建议每天的日常活动量应该不少于“6000步”。

8.睡前泡脚一般情况下,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每天坚持泡脚,不仅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祛寒除湿,缓解疲劳,促进睡眠,同时还有去除脚臭,预防脚气的作用。但泡脚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时间太长,会使皮肤表面生褶皱,发白。当然,时间也不能太短,否则起不到 养生 的效果。泡脚的温度也不宜太高。

通常情况下,建议泡脚时水温在40度左右,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另外,泡脚要每天坚持,才会对身体有。

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宝藏,很多优秀的老中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中医养生的真谛。那么,你知道中医崇尚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带来关于,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崇尚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1. 规律作息

生活简单、作息规律,是五位国宝中医奉行多年不渝的养生圭臬。

清晨5点半或6点起床运动,然后看诊、阅读、写字,晚上11点以前一定会就寝。

每天写书打电脑,88岁的中医师易权衡以“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适当运动”的三八原则,维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时钟被打乱,影响健康甚钜。新近日本的动物研究发现,生理时钟错乱,会影响身体荷尔蒙分泌,引发多种疾病,甚至让血压飙升,严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国宝中医们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时,因为睡眠是补气养生根本。

《黄帝内经》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以中医观点来看,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血液流经中医的肝胆系统,此时身体获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复肝功能、恢复体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龄中医师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或者耗费脑力的事情,睡不着不用勉强,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来,慢慢将呼吸下沉, *** 10分钟放空脑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觉。

或者可准备一盆温热水泡脚,易权衡医师说,“脚温热较好睡,”利用泡脚或按压摩擦脚底中间的涌泉穴,脚丫子暖了,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浓浓的龙井绿茶,是百岁中医师姜通唤醒身心的良方。“是那种苦到脸会变色的茶,”负责照顾父亲饮食的姜家女儿笑说。但近几年因饮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较淡的龙井茶,怕伤到肠胃。

“来,来喝茶,”易权衡医师喜欢喝茶,采访当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着巴掌大的不锈钢壶走来走去,一遍遍专注地冲茶、倒茶,无论是访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热呼呼的茶,格外温暖。

茶含有多种抗氧化物,对健康的功效早为人所知。以中医观点,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热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适合长期用脑用眼的人,前市立中医医院营养师许云卿提到。

但要特别注意:

◎ 冲泡水温80℃:水温太高会破坏绿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冲泡后要把叶子捞出来,茶叶不可在水里泡超过8小时,以免产生大量单宁酸,损伤胃壁。

◎ 饭后不要喝浓茶:茶叶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后,会让肠胃蠕动变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经衰弱、产妇、失眠或胃溃疡的人不建议饮用。

  3. 书写

写书法、日记或做诗词绘画,则能抒发心情,维持内心平静。

美国的研究发现,写日记能够纾缓内心痛苦,加强体内免疫系统,改善身体状况,甚至可预防或缓解忧郁症。 性格淡薄宁静的中医师马光亚,有“从容老人”封号,他认为养生首重心情放宽,不要急、慢慢来,练毛笔字正是锻炼心性的好方法。

马光亚年幼时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笔字书写,受到兄长赞美后启发兴趣,从此爱上书法艺术,不但用毛笔抄写医书药方,也把平日所见所闻、以诗词方式记录下来。后来他也爱用毛笔画画,无论是家乡田园、竹子、花鸟或鸽子,都有朴拙的趣味。

爱妻情深的中医师巫水生,则习惯用毛笔写日记,30年从未间断,迄今将近200本。

年轻时中医启蒙老师薛位珍让巫水生学写毛笔字,一方面是让他静下心来,二来则是训练他把脉时的手腕稳定度。

有趣的是,写日记的好习惯,也帮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纠纷。有次巫水生碰上别人借他土地不还闹上*,幸好他有写日记习惯,借土地的过程也详细记载在日记里,当他出示日记给法官看时,法官一度怀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记,才让法官相信不是编造,最后平安化解这场官司。

  4. 睡午觉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复体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浓浓的八字眉、看来有点严肃的中医师巫水生,年过七旬却能每天从早上10点看诊到晚上8点,他的好体力,让许多年轻医师自叹不如。原来他午餐吃得简单,吃完一碗麦片后必定中场喊卡,休息小睡一会,补充下半场元气。

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不超过半小时,才不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状况。

  5. 静心

信仰,是支援国宝中医的静心力量。美国针对100位百岁人瑞所做的调查发现,信仰是超越饮食和运动的长寿原因。

走进马光亚医师家里,厅堂*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观世音图,是他心绪平静的依靠。马光亚生前信奉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每日虔诚念经拜拜,“神明有帮助我,”他曾这样告诉女儿说。

巫水生是虔诚*徒,每个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礼拜,行医遇上困惑、内心不安时,他总会合掌祷告。说也奇怪,有时祷告完后心情豁然开朗,自然会发现合适患者的药方。

  6. 菜多肉少

国宝中医们饮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则。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现两道青菜搭配一小块猪肉、鸡肉或蒸鱼,“一碗白饭吃完就算了,”饮食适量,白饭配菜,是易权衡医师维持体态均衡的原因。他举出历代养生医家主张素食多蔬,而现代医学也证明,蔬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纤维质,多吃对身体有益。

巫水生医师因家族遗传血压偏高,所以饮食中特别注意摄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点,必定补充一杯现打综合蔬果汁。只有到外头餐厅用餐时,他才会“破例”吃点肉,“但经常一个月还吃不到一次,”他说。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医里偏凉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饮用,以免影响肠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会做菜的董延龄,因年轻时历经战乱逃难,受过饥荒所苦,肠胃功能较差,因此多选择平或温性的叶菜类及豆类,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并自己腌渍香椿酱,香椿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对胃不好的人有帮助。

  7. 和缓运动+ ***

打一套八段锦就能让全身细胞活跃起来; *** 则可让筋络畅通,加强气血流动。

“你看我这把年纪了,还有肌肉喔,”76岁的中医师董延龄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结实的二头肌,这是他持续运动50年的成果。他结合各家养生*,自创“延龄操”,每天拍打转动全身筋骨关节;此外,他并搭配 *** 小腿经络,促进下肢回圈,他深信“变老,从脚开始。”除了松弛全身筋肉关节,并可加上 *** 筋络,促进血液回圈、加强脏腑功能。

92高龄辞世的马光亚教授,生前没有任何慢性病,他视力极佳,可看到月历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气色红润,一点都不显老。他自述保持年轻的秘诀是,每天做穴道 *** 。早上起床后先将手心搓热 *** 全脸, *** 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会按压脚底中间的涌泉穴,有滋补肾经的青春功效。

  8. 好学不倦

多样化兴趣,让国宝中医保持头脑灵活、心情开朗,每天生活充实、新鲜而有趣。研究也发现,活到老、学到老,可让人变得更聪明。大量广泛的阅读、手不释卷,是每位国宝中医师的习惯。百岁人瑞中医师姜通,具有西医资格,他精通英、日语,每日除阅读国内报章杂志外,也翻阅国外期刊资讯,随时更新医疗资讯。

平时他最爱窝在西门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写稿、阅读,享受没人打扰的悠闲午后。“啊,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别好吃,”提到爱吃的甜食,姜通还会露出孩子般开心而满足的笑容。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姜通的另一兴趣是跳舞,而且持续到八十多岁还在跳,他年过百岁仍脚步轻盈、动作敏捷优雅,不是没有原因。他从大学时代开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来也拉太太一块去跳,夫妻俩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乐趣。

一席长袍执笔挥毫,儒雅斯文的马光亚教授,私底下则喜欢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无论国台语歌都认真学唱,也唱得有模有样。女儿马育台回忆说,父亲的拿手歌曲是“采槟榔”,在告别式上他们还特别播放一段父亲的歌声,让众人怀念不已。

持续活动、好学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国宝中医为养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宝藏,很多优秀的老中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中医养生的真谛。那么,你知道中医崇尚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带来关于,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崇尚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1. 规律作息

生活简单、作息规律,是五位国宝中医奉行多年不渝的养生圭臬。

清晨5点半或6点起床运动,然后看诊、阅读、写字,晚上11点以前一定会就寝。

每天写书打电脑,88岁的中医师易权衡以“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适当运动”的三八原则,维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时钟被打乱,影响健康甚钜。新近日本的动物研究发现,生理时钟错乱,会影响身体荷尔蒙分泌,引发多种疾病,甚至让血压飙升,严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国宝中医们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时,因为睡眠是补气养生根本。

《黄帝内经》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以中医观点来看,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血液流经中医的肝胆系统,此时身体获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复肝功能、恢复体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龄中医师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或者耗费脑力的事情,睡不着不用勉强,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来,慢慢将呼吸下沉, *** 10分钟放空脑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觉。

或者可准备一盆温热水泡脚,易权衡医师说,“脚温热较好睡,”利用泡脚或按压摩擦脚底中间的涌泉穴,脚丫子暖了,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浓浓的龙井绿茶,是百岁中医师姜通唤醒身心的良方。“是那种苦到脸会变色的茶,”负责照顾父亲饮食的姜家女儿笑说。但近几年因饮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较淡的龙井茶,怕伤到肠胃。

“来,来喝茶,”易权衡医师喜欢喝茶,采访当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着巴掌大的不锈钢壶走来走去,一遍遍专注地冲茶、倒茶,无论是访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热呼呼的茶,格外温暖。

茶含有多种抗氧化物,对健康的功效早为人所知。以中医观点,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热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适合长期用脑用眼的人,前市立中医医院营养师许云卿提到。

但要特别注意:

◎ 冲泡水温80℃:水温太高会破坏绿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冲泡后要把叶子捞出来,茶叶不可在水里泡超过8小时,以免产生大量单宁酸,损伤胃壁。

◎ 饭后不要喝浓茶:茶叶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后,会让肠胃蠕动变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经衰弱、产妇、失眠或胃溃疡的人不建议饮用。

  3. 书写

写书法、日记或做诗词绘画,则能抒发心情,维持内心平静。

美国的研究发现,写日记能够纾缓内心痛苦,加强体内免疫系统,改善身体状况,甚至可预防或缓解忧郁症。 性格淡薄宁静的中医师马光亚,有“从容老人”封号,他认为养生首重心情放宽,不要急、慢慢来,练毛笔字正是锻炼心性的好方法。

马光亚年幼时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笔字书写,受到兄长赞美后启发兴趣,从此爱上书法艺术,不但用毛笔抄写医书药方,也把平日所见所闻、以诗词方式记录下来。后来他也爱用毛笔画画,无论是家乡田园、竹子、花鸟或鸽子,都有朴拙的趣味。

爱妻情深的中医师巫水生,则习惯用毛笔写日记,30年从未间断,迄今将近200本。

年轻时中医启蒙老师薛位珍让巫水生学写毛笔字,一方面是让他静下心来,二来则是训练他把脉时的手腕稳定度。

有趣的是,写日记的好习惯,也帮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纠纷。有次巫水生碰上别人借他土地不还闹上*,幸好他有写日记习惯,借土地的过程也详细记载在日记里,当他出示日记给法官看时,法官一度怀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记,才让法官相信不是编造,最后平安化解这场官司。

  4. 睡午觉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复体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浓浓的八字眉、看来有点严肃的中医师巫水生,年过七旬却能每天从早上10点看诊到晚上8点,他的好体力,让许多年轻医师自叹不如。原来他午餐吃得简单,吃完一碗麦片后必定中场喊卡,休息小睡一会,补充下半场元气。

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不超过半小时,才不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状况。

  5. 静心

信仰,是支援国宝中医的静心力量。美国针对100位百岁人瑞所做的调查发现,信仰是超越饮食和运动的长寿原因。

走进马光亚医师家里,厅堂*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观世音图,是他心绪平静的依靠。马光亚生前信奉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每日虔诚念经拜拜,“神明有帮助我,”他曾这样告诉女儿说。

巫水生是虔诚*徒,每个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礼拜,行医遇上困惑、内心不安时,他总会合掌祷告。说也奇怪,有时祷告完后心情豁然开朗,自然会发现合适患者的药方。

  6. 菜多肉少

国宝中医们饮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则。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现两道青菜搭配一小块猪肉、鸡肉或蒸鱼,“一碗白饭吃完就算了,”饮食适量,白饭配菜,是易权衡医师维持体态均衡的原因。他举出历代养生医家主张素食多蔬,而现代医学也证明,蔬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纤维质,多吃对身体有益。

巫水生医师因家族遗传血压偏高,所以饮食中特别注意摄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点,必定补充一杯现打综合蔬果汁。只有到外头餐厅用餐时,他才会“破例”吃点肉,“但经常一个月还吃不到一次,”他说。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医里偏凉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饮用,以免影响肠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会做菜的董延龄,因年轻时历经战乱逃难,受过饥荒所苦,肠胃功能较差,因此多选择平或温性的叶菜类及豆类,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并自己腌渍香椿酱,香椿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对胃不好的人有帮助。

  7. 和缓运动+ ***

打一套八段锦就能让全身细胞活跃起来; *** 则可让筋络畅通,加强气血流动。

“你看我这把年纪了,还有肌肉喔,”76岁的中医师董延龄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结实的二头肌,这是他持续运动50年的成果。他结合各家养生*,自创“延龄操”,每天拍打转动全身筋骨关节;此外,他并搭配 *** 小腿经络,促进下肢回圈,他深信“变老,从脚开始。”除了松弛全身筋肉关节,并可加上 *** 筋络,促进血液回圈、加强脏腑功能。

92高龄辞世的马光亚教授,生前没有任何慢性病,他视力极佳,可看到月历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气色红润,一点都不显老。他自述保持年轻的秘诀是,每天做穴道 *** 。早上起床后先将手心搓热 *** 全脸, *** 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会按压脚底中间的涌泉穴,有滋补肾经的青春功效。

  8. 好学不倦

多样化兴趣,让国宝中医保持头脑灵活、心情开朗,每天生活充实、新鲜而有趣。研究也发现,活到老、学到老,可让人变得更聪明。大量广泛的阅读、手不释卷,是每位国宝中医师的习惯。百岁人瑞中医师姜通,具有西医资格,他精通英、日语,每日除阅读国内报章杂志外,也翻阅国外期刊资讯,随时更新医疗资讯。

平时他最爱窝在西门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写稿、阅读,享受没人打扰的悠闲午后。“啊,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别好吃,”提到爱吃的甜食,姜通还会露出孩子般开心而满足的笑容。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姜通的另一兴趣是跳舞,而且持续到八十多岁还在跳,他年过百岁仍脚步轻盈、动作敏捷优雅,不是没有原因。他从大学时代开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来也拉太太一块去跳,夫妻俩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乐趣。

一席长袍执笔挥毫,儒雅斯文的马光亚教授,私底下则喜欢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无论国台语歌都认真学唱,也唱得有模有样。女儿马育台回忆说,父亲的拿手歌曲是“采槟榔”,在告别式上他们还特别播放一段父亲的歌声,让众人怀念不已。

持续活动、好学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国宝中医为养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中医养生的7个方法需谨记,坚持去做,助你延年益寿

一、泡脚

人体的脚底有着五脏六腑的十二条经脉以及六十多个穴位,并且脚底布满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反射区。但是,脚底由于偏离心脏,并且距离心脏位置甚远,因此脚底的免疫能力其实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做好脚底的保健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泡泡脚,在泡脚的时候可以适当多按压一下涌泉穴,经常按压涌泉穴以及泡脚是可以做到延年益寿的。

二、梳头

头部是人体的精明之府,它具有人体的四十多个重要穴位以及十多条的重要经脉。在平时可以用木梳等器具对头发以及头皮进行按摩和梳理,从而对这些经脉产生一定的刺激,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此外,勤梳头可以有效保养人体的精气神,这也算保养人体精气神的一种较为有效以及简便的办法。

三、多吞唾液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多吞唾液可以起到补肾强元,健胃和脾以及润泽四肢五脏等作用。

四、叩击牙齿

叩击牙齿简称叩齿,这并不说用笔等物品叩击牙齿,而是通过上下牙闭合的方式进行叩击。中医认为通过叩齿的方式可以起到调节阴阳,延年益寿以及疏通人体气血等功效。

五、收缩*

*在中医里被称为谷道。古代的孙思邈在他写的一本书中认为每天收提谷道可以起到防治痔疮以及 养生 健体的功效。

六、揉腹

揉腹指的是用手来回的揉搓腹部,从而达到一种 养生 保健的效果。中医认为,通过揉腹的方式可以达到调节脾胃,养肾经,补充肾元等功效。

七、静坐

静坐不单单指的是坐着,也是指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静坐是自古至今的一种 养生 之道,它对于延年益寿有着莫大的好处。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几种中医保健的方法。相比于西医,中医的 养生 其实对于人体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除此以外,坚持锻炼以及早睡早起,并且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也是很好的 养生 方法。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科普排位赛#

中医养生的7个方法需谨记,坚持去做,助你延年益寿

一、泡脚

人体的脚底有着五脏六腑的十二条经脉以及六十多个穴位,并且脚底布满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反射区。但是,脚底由于偏离心脏,并且距离心脏位置甚远,因此脚底的免疫能力其实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做好脚底的保健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泡泡脚,在泡脚的时候可以适当多按压一下涌泉穴,经常按压涌泉穴以及泡脚是可以做到延年益寿的。

二、梳头

头部是人体的精明之府,它具有人体的四十多个重要穴位以及十多条的重要经脉。在平时可以用木梳等器具对头发以及头皮进行按摩和梳理,从而对这些经脉产生一定的刺激,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此外,勤梳头可以有效保养人体的精气神,这也算保养人体精气神的一种较为有效以及简便的办法。

三、多吞唾液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多吞唾液可以起到补肾强元,健胃和脾以及润泽四肢五脏等作用。

四、叩击牙齿

叩击牙齿简称叩齿,这并不说用笔等物品叩击牙齿,而是通过上下牙闭合的方式进行叩击。中医认为通过叩齿的方式可以起到调节阴阳,延年益寿以及疏通人体气血等功效。

五、收缩*

*在中医里被称为谷道。古代的孙思邈在他写的一本书中认为每天收提谷道可以起到防治痔疮以及 养生 健体的功效。

六、揉腹

揉腹指的是用手来回的揉搓腹部,从而达到一种 养生 保健的效果。中医认为,通过揉腹的方式可以达到调节脾胃,养肾经,补充肾元等功效。

七、静坐

静坐不单单指的是坐着,也是指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静坐是自古至今的一种 养生 之道,它对于延年益寿有着莫大的好处。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几种中医保健的方法。相比于西医,中医的 养生 其实对于人体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除此以外,坚持锻炼以及早睡早起,并且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也是很好的 养生 方法。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科普排位赛#

老中医如何养生?

进入一定的年纪之后,我们会越发的看重养生,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那么大家知道老中医都是如何进行养生的吗?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老中医养生秘方
  1.除了喝酒外,少吃冷盘

  在古代,人们吃到冷盘,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冷盘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冷盘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著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丁家铺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他们的各种配方都是遵循老中医认可的配方来的。多吃五谷杂粮有利每天肠胃运转,排便排毒,长喝可延年益寿。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老中医养生禁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冷著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溼冷,此时面板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溼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乾,并更换干燥衣物。

  3.忌热著晒衣

  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4.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5.忌溼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溼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面板保护,面板又不透水,外界的溼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溼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溼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执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溼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溼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看过老中医养生秘方的人还会看:

老中医如何养生?

进入一定的年纪之后,我们会越发的看重养生,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那么大家知道老中医都是如何进行养生的吗?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老中医养生秘方
  1.除了喝酒外,少吃冷盘

  在古代,人们吃到冷盘,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冷盘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冷盘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著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丁家铺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他们的各种配方都是遵循老中医认可的配方来的。多吃五谷杂粮有利每天肠胃运转,排便排毒,长喝可延年益寿。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老中医养生禁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冷著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溼冷,此时面板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溼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乾,并更换干燥衣物。

  3.忌热著晒衣

  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4.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5.忌溼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溼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面板保护,面板又不透水,外界的溼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溼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溼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执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溼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溼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看过老中医养生秘方的人还会看:

孙思邈养生秘诀16字是什么?

孙思邈的养生秘诀16字是: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口中言少:所谓言多必失,惜字如金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是非,从另一方面讲,也是一种养生方式。俗话说“日出千言,不病自伤”。如果长期消耗唾液,容易导致肺气损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说了太多的话,会感到口干舌燥,身体疲倦的原因。

心中事少:一个人的思绪过多,必会伤神、伤肝脾,对身体的伤害更是无形的。少纠结、少麻烦、少生气。心情舒畅了,身体也必然跟着好起来。

腹中食少:都说“病从口入”,少吃绝对比多吃好。孙思邈一直以来提倡饮食要有节制,吃饭八分饱就足够了。吃得太饱会增加肝脏和胃肠的负担,更会引起身体其它器官的损伤和提前衰老,并影响到人体的免疫功能。

自然睡少:很多懒人都会以“恢复元气”为借口来个回笼觉或是所谓的补觉。但我们要知道“久卧伤气”,睡太多觉的话反而会影响到身体的恢复。

孙思邈的简介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孙思邈

孙思邈养生秘诀16字是什么?

孙思邈的养生秘诀16字是: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口中言少:所谓言多必失,惜字如金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是非,从另一方面讲,也是一种养生方式。俗话说“日出千言,不病自伤”。如果长期消耗唾液,容易导致肺气损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说了太多的话,会感到口干舌燥,身体疲倦的原因。

心中事少:一个人的思绪过多,必会伤神、伤肝脾,对身体的伤害更是无形的。少纠结、少麻烦、少生气。心情舒畅了,身体也必然跟着好起来。

腹中食少:都说“病从口入”,少吃绝对比多吃好。孙思邈一直以来提倡饮食要有节制,吃饭八分饱就足够了。吃得太饱会增加肝脏和胃肠的负担,更会引起身体其它器官的损伤和提前衰老,并影响到人体的免疫功能。

自然睡少:很多懒人都会以“恢复元气”为借口来个回笼觉或是所谓的补觉。但我们要知道“久卧伤气”,睡太多觉的话反而会影响到身体的恢复。

孙思邈的简介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孙思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华中医养生之秘诀

简介:《中华养生秘诀》是2005年9月1日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养生书籍,作者是张湖德。本书内容涉及到中医学、性学、康复学、营养学、养生学、美容等等多种学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