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金融债权的保护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10-05 07:07:54
文档

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金融债权的保护

一、我国滥用公司法人人格逃避金融债务的状况我国自从引进公司法人制度后,各种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也随之而来。“空壳”公司、“脱壳”经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抽逃资金、“假法人”、虚拟股东等现象层出不穷,削弱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应有作用,损害了大量的金融债权,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混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表明,截至2000年末,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有逃废债企业32140户,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在逃废债的企业中,国有企业22296户,占逃废债企业总数的69.37%,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1273亿元;非国有企业9844户,占逃废债企业的30.63%,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578亿元。2.滥用法人登记制度
推荐度:
导读一、我国滥用公司法人人格逃避金融债务的状况我国自从引进公司法人制度后,各种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也随之而来。“空壳”公司、“脱壳”经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抽逃资金、“假法人”、虚拟股东等现象层出不穷,削弱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应有作用,损害了大量的金融债权,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混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表明,截至2000年末,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有逃废债企业32140户,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在逃废债的企业中,国有企业22296户,占逃废债企业总数的69.37%,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1273亿元;非国有企业9844户,占逃废债企业的30.63%,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578亿元。2.滥用法人登记制度

一、我国滥用公司法人人格逃避金融债务的状况我国自从引进公司法人制度后,各种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也随之而来。“空壳”公司、“脱壳”经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抽逃资金、“假法人”、虚拟股东等现象层出不穷,削弱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应有作用,损害了大量的金融债权,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混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表明,截至2000年末,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有逃废债企业32140户,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在逃废债的企业中,国有企业22296户,占逃废债企业总数的69.37%,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1273亿元;非国有企业9844户,占逃废债企业的30.63%,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578亿元。这些企业在滥用法人人格逃债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1.注册资金不实,法人人格自始不完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开办者虚假出资,骗取登记机构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实际上并无法人财产;二是开办者先投入注册资金,待法人成立后,抽逃出资,使企业成为空壳。这类企业法人俗称“皮包公司”,其开办者打着合法旗号(独立法人),进行非法经营活动,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这类滥用法人人格的行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发生概率最高。2.滥用法人登记制度。有的企业负债累累,却不清理、注销,而是将企业现有资产抽出举办新的企业,把债务甩给“空壳”企业,俗称“脱壳经营”,有的公司多次变更名称,每一次变更就多出一个公司法人,当其中一个公司因欠债受到追究时,即将财产转移给另一个公司,使债权人权利落空。具体表现:

(1)当事人为回避契约上特定的不作为义务而设立新公司或利用旧公司掩盖起真实行为;

(2)“脱壳经营”即股东为逃避原公司巨额债务而抽逃资金或解散该公司或宣告该公司破产,再以原设备、场所、人员及相同经营目的而另设一公司的行为;

(3)当事人利用公司名义进行欺诈以逃避合同义务的行为。公司股东、董事、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的承包者以企业名义对外签订合同,骗取大量预付贷款,向金融机构大量举债,供个人消费挥霍。当债权人追偿时,又将责任推到公司。3.公司与股东的混同所谓公司与股东的混同是指公司与股东不分,公司成为股东的另一个自我,或成为其代理机构和工具,以至于形成股东即公司,公司即股东的情况。这在一人公司和母子公司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基本表征如下:

(1)财产混同。一方面表现在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在实际经营上的混同,另一方面表现在公司与股东或一公司与他公司利益一体化上。如子公司以一种“不公平的方式”运作,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利润积累于母公司而损失留存于子公司。这都违背了资本维持和资本不变原则,进而影响公司对外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金融债权的保护

一、我国滥用公司法人人格逃避金融债务的状况我国自从引进公司法人制度后,各种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也随之而来。“空壳”公司、“脱壳”经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抽逃资金、“假法人”、虚拟股东等现象层出不穷,削弱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应有作用,损害了大量的金融债权,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混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表明,截至2000年末,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有逃废债企业32140户,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在逃废债的企业中,国有企业22296户,占逃废债企业总数的69.37%,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1273亿元;非国有企业9844户,占逃废债企业的30.63%,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578亿元。2.滥用法人登记制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